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6-28 17:40: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前言
加強風險管理與控制是保險公司得以發展的重要保障,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與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有著莫大的關聯。在當今社會,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已經成為國際金融界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如何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實現對保險公司風險的嚴格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保險公司在發展中存在的風險,是當前保險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真正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才能使其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用良好的行業形象和信譽給客戶以安全感,讓他們對保險公司產生信任感和認同感,進而有效地促進保險行業持續發展。
2、什么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通過利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衡量、識別,從而使保險公司所存在的風險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最終實現風險成本最小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
風險的識別、風險的衡量以及風險的分析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三個方面內容,要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最關鍵的是做好風險的識別。準確地對保險公司當中的受損標的、風險源、危害及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能夠幫助保險公司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公司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并進行有效的分析處理,避免對公司經濟利益造成損害。
首先,對受損標的的識別有助于保險公司迅速判斷受損標的內容是人力資本還是金融資產,進而能夠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其次,從對風險源的識別,保險公司能夠有效分析出當前面臨的物質環境風險、社會環境風險、法律環境風險、政治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技術環境風險、金融環境風險等幾個方面組成的保險公司外部環境風險,也就是人們常聽到的非保險風險。
再次,準確識別保險公司運營風險所帶來的危害,能夠讓保險公司對其銷售、承保、定價、理賠及投資等行為中存在的風險與危害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進而使保險公司的運營風險得到有效地管理與控制。
最后是對危險因素的識別,即對保險公司經營環節中有可能導致保險公司風險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識別,使保險公司對有可能導致承保風險、定價風險以及理賠風險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確認,從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承保、定價和理賠風險。
3、當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保險公司主要指的是經營保險業的經濟組織,在我國主要分為財產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兩大類別,這兩者的業務范圍并不相同。財產保險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等;人壽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下面就針對這兩種不同的類別進行現狀的分析。
3.1、財產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中的問題
3.1.1、公司業務員缺乏風險意識
當前我國的許多財產保險公司過于注重公司規模的發展,而不注重對公司經濟效益的提高,并且在對公司業務員的管理上不夠嚴格,只注重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使得業務員在工作過程中片面追求業績以提高薪酬,嚴重缺乏風險管理與控制意識,導致財產保險公司存在嚴重的風險。此外,當前社會道德風險問題突出,表現在投保人或被保險對象在投保過程中存在隱瞞、欺騙等情況,甚至是編造保險事故企圖訛騙錢財,保險公司員工和管理者如果缺乏專業判斷能力和風險意識,就會助長這種行為的滋生。
3.1.2、核保核賠制度不完善
財產保險公司核保核賠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導致其在承保理賠中面臨嚴重風險。許多財產保險公司沒有嚴格依照《保險法》中的相關規定進行核保核賠,使得擅自承保定損理賠、違規支付手續費、盲目簽單承保以及違法承保實務規范要求等行為盛行,嚴重破壞了保險行業發展秩序[1]。
3.1.3、資產結構不合理
當前我國部分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機構不規范導致資產結構不合理,從表面上看,這些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量在高速增長,但是其中大量資產屬于泡沫資產,使得他們在發展中面臨嚴重的資產結構風險。
3.2、人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中的問題
3.2.1、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
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狹窄導致當前許多人壽保險公司普遍存在償付能力不足的現象,加上當前人壽保險公司中存在的違規資金運用現象的滋生,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問題日益嚴重[2]。
3.2.2、核保人員素質不高
核保人員素質偏低會影響人壽保險公司的核保隊伍建設,進而會導致許多人壽保險公司存在業務核保問題和承保風險問題的突出,這就嚴重阻礙了人壽保險公司的持續發展。
3.2.3、惡性剝削現象嚴重
惡性剝削現象的嚴重存在會使人壽保險公司在優勝劣汰的行業生存發展規則中被淘汰。因此,人壽保險公司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厘訂費率,簡化費率審批手續,同時,加強對費率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力度,使得公司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業務發展的需要。
3.3、存在利差損風險
長期存在利差損風險是當前我國幾乎所有的人壽保險公司都會存在的問題,這主要歸結于經營體制上存在的弊端導致在短時間內人壽保險公司無法避免盲目追求公司業務規模等問題的存在。
4、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4.1、將風險管理軟件系統引進到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中
在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中引入風險管理軟件,如:Value at Risk,簡稱VaR,是一種風險價值模型,也稱風險價值法,常常運用在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中。將VaR風險模型有效進入到保險公司鳳霞管理與控制工作中,能夠實現保險公司對個別資產或者資產組合的市場風險評估和管理。
保險公司有效利用VaR風險模型進行風險控制,可以讓保險公司的客戶能夠明確他們在進行的金融交易面臨著多大的風險,還可以為所有保險公司客戶設置VaR限額,防止出現過度的投機行為[3]。如果保險公司能夠嚴格執行VaR管理,就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金融交易的重大虧損。
4.2、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風險管理
保險公司必須要加強資產風險管理,積極培養員工風險管理意識,經常召開風險管理會議,使資產風險管理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當中。同時,保險公司還要建立宏觀和微觀的風險管理模式,形成保險公司資產風險管理體系,有效地提高保險公司資產風險管理水平。
4.3、將責任細化到保險公司員工個人,完善核保承保制度
保險公司必須要在業務拓展同時加強對公司的管理,包括內部員工管理和內部風險管理等,堅持規模與效益并重,加強對員工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將責任細化,使每位員工在權責督促下更好的展開工作。提高員工的素質和道德水平,明確員工職權范圍,完善核保承保制度,使員工的工作有據可循,避免盲目簽單承保、擅自承保定損理賠等現象的滋生。
4.4、加強費率管理工作
強化費率管理有利于保險公司有效避免定價風險,建立和健全保險公司的管理機構,實行分級管理,對公司的費率管理辦法要根據不同險種的風險程度、經營期限、業務規模以及技術要求分別制定實施報備費率、審批費率、標準費率和自由費率,并在費率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實行稽查制度,加大保險公司費率監管力度,這樣能夠有效避免費率管理高度統一造成的惡性剝削現象[4]。
4.5、加強員工培訓和人才的引進工作
人才是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保險公司要加強對內部人才的培養,培養出一批懂得如何管理和控制風險、懂得經營和管理的高素質人才,讓這些人才進行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使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做得更加出色。除了對內部員工能力的培養,保險公司還要積極做好相關專業人才引進工作,使保險公司整體員工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有效促進保險公司的持續性發展。
5、總結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保險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利益團體對保險公司風險認識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人們對于風險在保險公司工作運行中存在的重大影響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如何加強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已經成為保險公司在發展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因此,做好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是保險公司當前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務,只有更好地實現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保險公司的風險,使保險公司能夠在最低成本下實現其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盧哲宇.論保險公司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2,15(19):133-134.
[2]崔娜.論壽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J].財經界(學術版),2011,4(08):90-91.
篇2
【關鍵詞】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保險理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保險行業的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財產保險公司主要以經營財產保險為主要業務,市場競爭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會給企業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當前很多財產保險公司的風險防范意識比較弱,在經營過程中,忽略了風險管理和控制。如果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那么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財產保險公司要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一、我國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
當前,我國保險行業起步時間比較晚,所以保險行業各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根據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和自身行業特性。財產保險公司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1.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是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是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特別是地震、臺風、火災、天災等人力無法抗拒的因素,對已經營財產保險公司來說威脅巨大。比如2016年5月18日,云南大理云龍縣發生地震后,誠泰財產保險公司一次性賠付2800萬元。又比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發的大海嘯,財產保險公司支付的保險金總額超過1兆2346億日元,創下財產保險理賠之最。隨著全球極端氣候的加劇,災害事故頻繁,該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帶來極大的影響。一般來說,風調雨順的年成,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相對比較好。
2.人力資源風險
人力資源風險是保險公司面臨經營管理風險之一,人力資源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財產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專業能力不足,企業經營過程中,財產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缺乏風險分析能力和控制能力,無法辨識存在的風險,所以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風險。第二,保險公司缺乏風險管理制度,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公司往往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所以沒有引進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所以導致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無章可循,也無法對業務人員進行有效地管理。第三,業務員不按照操作流程工作,這是保險公司最常見的問題。一些基層的業務人員,為了做好業績,往往不按照公司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導致保單本身就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從而無法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
二、提高財產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策略
1.建立現代企業保險公司管理制度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的深水區,社會各個領域正在進行改革,體制改革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要素,企業也是如此。財產保險公司必須建立一套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企業資本利用率和安全性。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并制定企業發展目標和風險管理制度。企業風險管理制度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將預防放在首位,建立風險防范制度。比如引進一些優秀的企業風險管理人才,對保險公司存在的風險情況制定相關的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
2.精細化管理,控制財產保險公司的風險
財產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風險。采取精細化管理方式,確保財產保險公司穩定發展,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精細化管理也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一種方式,在風險控制方面具體步驟如下:第一,實施動態化管理,對財產保險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進行研究,發現其存在的規律和特性,并調整險種,將少數無法獲利的險種退出保險交易市場。對出現賠付率比較高的險種要仔細研究,找出問題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預防,降低賠付比率,從而獲取利潤。第二,對賠付業務進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核保。在保證雙方利益的同時,減少詐賠事件的發生。
3.提高財產保險公司全體職工的風險防范意識
想要提高保險公司風險防范意識,首先要提高全體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在日常的工作中,始終將風險防范意識貫徹到各個工作環節,業務人員按照工作流程辦理業務、降低操作風險。保險公司定期開展相關風險控制的培訓課程,向員工介紹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防范策略,提高工作人員防范意識和管理風險的能力。或者結合企業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并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其成功或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提高工作人員風險管理防范意識。
三、結語
財產保險公司風險雖然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因素。所以財產保險公司想要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那么就必須從企業內部入手,建立財產保險公司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創新風險管理機制,提高全體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促進財產保險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西媚.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完善[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28):51-53.
篇3
[關鍵詞] 壽險風險 傳統風險管理 全面風險
一、我國壽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市場競爭風險
市場競爭風險是我國壽險公司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之一,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業間價格競爭的不合理性。部分壽險公司為招攬客戶,通過低費率、高返還、高手續費、高保障范圍、協議承保等方式爭奪市場份額。二是利用外來力量競爭的不公平性。借助行政權利、私人關系等外來力量,甚至通過向企業發放巨額貸款或幫企業擔保、融資來爭奪市場份額。三是外資壽險公司進入的迅速性。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外資壽險公司發展迅速,其保費增速遠遠高于中資壽險公司,市場份額上升很快。
(二)資金運用風險
壽險產品的長期性和保費收入的穩定性給壽險資金運用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但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壽險業已積聚了一定的投資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資金運用渠道與國外相比過窄。目前大部分資金都集中在銀行存款和國債,這對防范風險、規范保險投資活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單一的投資結構不利于保險資金的長期管理和運用。二是與國外相比,資金運用的收益率低,波動性大。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無論哪一年都與國外有著巨大的差距。三是壽險產品創新提高了對投資收益的要求,加大了資金運用的風險。
(三)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隨系統因素影響而出現的變化。在壽險業中,有三種特別值得關注的市場風險形式:利率風險、基礎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主要表現在對外融資和投資兩個方面。前者是指在融資過程中,由于利率變動而增加了直接融資成本或間接機會成本,使保險公司的預期利潤難以實現;后者是指在投資過程中,利率變動會使其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甚至使其經營出現虧損,繼而導致利差損,最終帶來償付能力危機。
(四)經營風險
從壽險業務經營流程來看,主要有產品研發、市場銷售、承保、理賠和財務管理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會存在相應的風險。這里主要涉及流程中比較突出的精算風險、承保風險、理賠風險和營銷風險四個方面。
營銷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保險市場不完善、市場競爭不規范,各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 忽視業務質量而導致的風險。二是個人人素質低下的風險。保險人流失引發的諸如“孤兒保單”等一系列問題給保險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缺乏依據
保險經營是在大量可保風險前提下運用大數法則分散可保風險,各種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數理基礎,是一種保險資源。保險經營依據這些保險資源從事保險展業,通過展業擴充豐富這類資源以提高保險經營水平和展業范圍。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中都要求保險公司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系統對這些保險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我國相當部分保險公司有效的風險信息系統還未建立,這將可能導致保險經營缺乏合理依據,使保險經營缺乏數理基礎。
(二)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低,風險管理人才不足
保險風險管理既包括投資風險管理、核保管理、理賠管理、產品管理,又包括公共關系、市場服務、培訓員工、提供法律咨詢等內容;既包括保險業風險管理,又包括保險公司內部風險管理;既包括硬件失誤風險管理,又包括軟件失誤風險管理。而在我國,沒有相關能力的人才來對保險公司的風險做一個全面的管理。風險管理人才不足已是個不爭的事實。隨著金融工程技術的發展,國外金融風險管理的量化指標和模型技術得到迅速發展,而國內風險管理技術還很落后,對國際上發達國家保險業通用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仍比較陌生。
(三)注重顯性風險管理和內生風險管理,忽視隱性風險管理和外生風險管理
一是在業務發展導向上,注重規模和速度,強調業務增長量,忽視保險發展的質量。二是在保險發展戰略上還存在著保險決策上的短期行為,對公司發展的長遠性研究不足。三是缺乏對保隊欺詐進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保險欺詐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日益加大。四是保險法規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有效的法律體系還未建立,而且保險企業文化建設滯后。
(四)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管理職能基本上還沒有融入到保險企業管理中,保險經營還是財務控制型被動經營。保險公司發展總體決策缺乏風險管理理念,以保費收入作為經營業績的粗放型經營對保險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許多保險公司在考核時,很少涉及與風險相關的指標,而過分強調保費收入和利潤指標。另外,許多壽險從業人員或研究人員所抱定的仍是傳統的風險管理思維,漠視風險管理發展趨勢。在保險監管方面,還處于事后監管階段,監管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
三、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
全面風險管理(ERM)是現代風險管理的最新發展,主要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因素多樣化和人們對風險更加全面的認識。其推動力是1998年制定的新巴塞爾協議和 2001年開始制定的名為“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新COSO報告。
全面風險管理首先應用于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領域,為了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國際保險業也做了許多嘗試,如美國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的企業全面風險評估系統和英國FSA監管當局提出的類似于巴賽爾協議的Integrated Prudential Sourcebook(PSB)框架。這種將保險經營過程中的產品設計、定價、核保、 理賠風險及資金運用的投資風險等一系列風險綜合到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中進行管理的方法也得到了其他國家保險公司的積極探索。
四、利用全面風險管理解決當前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問題的對策建議
從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現狀以及與全面風險管理的對比中可以發現,全面風險管理思想可以在多個方面提高我國壽險業風險管理水平,改善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落后的局面。
(一)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架構
我國壽險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應由三個層級構成。第一層級為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首席風險執行官。董事會是風險管理系統最高的機構,對各種風險負最終承擔責任; 風險管理委員會直接隸屬于公司董事會,是董事會的一個次級委員會,肩負著為董事會的風險管理職責提供風險報告、風險管理建議以及監督董事會風險管理戰略實施的責任;在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有首席風險執行官,是專門負責風險管理事務的高級領導層,他可以在各業務部門之間進行平衡、協調,限制某些業務部門為單獨追求利潤造成承擔過多的風險,同時他的設立也能保證風險管理工作得到公司高層的重視,使風險管理在公司中處于較高地位。第二層級為風險管理部, 它獨立于業務部門,對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其主要根據壽險企業風險管理戰略要求,落實和執行各項風險管理具體目標,向各業務部門派駐風險經理小組,行使風險度量、風險評價、風險報告和風險預警職能。第三層級為業務部門的風險經理,其在各業務部門內設立風險管理崗或風險管理小組,并指定風險管理經理對本部門負責人和風險管理部雙重負責。
(二)規范全面風險管理流程
全面風險管理流程要從風險識別入手,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普查而進一步進行準確的計量和有效的控制管理,并不斷檢查調整管理的戰略和執行。它包括風險水準定位、全面風險識別、客觀風險計量、有效風險控制和動態監查調整這五步流程。
(三)完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
風險管理的基礎是數據信息,實行全面風險管理需要匯總企業各項業務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對企業風險做出客觀判斷并研究相應有效的管理措施。壽險業應該加快建立一個包括企業內部業務數據、外部經濟、金融及保險行業數據甚至客戶的信息數據庫,使風險管理人員可根據需要調取有關數據,根據風險計量工具進行及時的分析研究。
篇4
保險公司的運行機制在風險防范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需要建立合理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財務責任人制度、審貸分離制度以及授權授信制度等。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債權管理服務質量,可以通過建立財務證制度和保險公司電子登記系統;為使保險公司內控制度得到有效的改善,可以通過創建獨立完善的會計核算系統來實現。現階段保險公司需要盡快建立健全內部稽核監管體制與下審一級的稽核監管體制,這兩個體制由一級法人進行直接領導。除了要處理正常的稽核工作,還要定期檢查一級法人的決算真實性稽核、任期責任性稽核以及大額財務風險稽核等,使保險公司的稽查工作的結果更具有公平性和獨立性。加強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建設的具體方法如下:加強保險公司內部體制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實施有效的獎勵機制,建立健全客戶經理制,將經營業績和客戶經理的薪水聯系起來,提高客戶經理的工作積極性;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對保險公司人員的培訓,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保險公司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水平;建設公司內部文化,將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管理目標的實現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保險公司崗位制定的目標、能力、業績以及素質等標準;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提高任用、選拔、培養員工的工作效率,在吸納人才的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以人為本,使全員上崗制度真正地落到實處,不斷提高保險公司人員隊伍的綜合業務素質,充分發揮保險公司部門的作用,對防范保險公司的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1)建立安全可靠的財務風險信息系統,如客戶信息系統,其中包括客戶的財務信息、賬戶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如保險公司風險監控系統,其中包括不良財務的信息、保險公司違規性信息以及客戶監管信息等。合理利用風險管理手段可以及時地檢查財務人或財務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等;采用完善的風險管理檢測與控制的技術手段,既可提高風險監控的效率和權威性,還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員工的行為,防止出現內部風險;通過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可以防止風險的判定及管理水平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響。(2)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可有效降低保險公司出現不良財務的幾率。近年來,地區的經濟在國家經濟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中保險公司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了防范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風險,政府部門需要做到以下幾點:政府部門要減少行政干涉,在行政管理中注意約束自身的行為,防止因抵債問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建立健全責任制度,維護債權和交易,在金融市場上形成完善的自律機制,強化全民的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3保險公司集資風險的防范
3.1努力尋找不同的集資渠道
在制定集資策略時,保險公司應該開闊視野,努力尋找各種不同的集資渠道,為集資結構的科學化合理化提供一定的保證。集資結構主要包括2部分內容:①保險公司自有資本、債務資本以及權益資本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②保險公司債務資本中的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之間的比例關系等。在確定保險公司的集資結構時需要始終堅持2個原則:①將保險公司資金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的原則;②使保險公司的資本、債務資本以及權益資本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在這2個原則下,再認真研究和分析保險公司債務資本的構成部分以及其期限結構,然后對保險公司今后的現金流入和償還債務的留出依據期限進行合理的組合,在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找出保險公司日后資金流動性方面存在的劣勢,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調整保險公司中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的期限及數額結構。
3.2靈活運用不同的集資方式
當前,保險公司通常采用發行股票和債券、增值擴股等集資方式。我國保險公司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運行機制仍不成熟,在發展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變現能力差、股權流動速度慢等問題,這就是造成中國其他公司不愿與之合作的原因。雖然外資企業發展實力較強,并且擁有先進的管理技術,但是在外資入股方面受到了相關政策的制約,很難為我國保險公司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幫助。可見,通過國內外企業入股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保險公司融資需求的問題。基于此,如果保險公司依然運用長期債券的方式進行集資,會給保險公司帶來很高的負債壓力,更有甚者對公司未來的集資活動帶來一定的風險。另外,利用財政融資和發行次級債的方式也可以為保險公司籌集一些資金,但是由于公司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夠、次級債需要還本付息等原因,保險公司只能將其作為集資的一種輔助方式。因此,在選擇集資方式時,保險公司要對自身的財務狀況、發行時機、經營狀況、股東的滿意度以及價格等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靈活地運用多種集資方式籌措資金,從而有效降低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
4保險公司投資風險的控制
投資風險一般是指企業投資的預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只有保險公司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具有統一性,才能對公司的投資行為進行有效的調節。投資活動是保險公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投資成功與否和保險公司的生存發展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保險公司只有充分發揮現有的所有資源,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因為保險公司的投資環境十分惡劣復雜,在投資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風險。為了做好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管理,這就需要公司建立科學的資金集中統一體系和投資管理體系,從而將公司的財務風險降到合理的范圍內。
篇5
關鍵詞:保險;金融市場;融合;風險管理
隨著保險業的飛速發展,大量的保險資金進入金融市場,在活躍市場的同時也為保險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但是,保險公司傳統的風險管理方式已逐漸無法適應風云變幻的市場環境。保險和金融市場的融合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風險問題,面對這些新問題,保險公司應當做出怎樣的應對措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保險、金融融合發展的影響
保險業的興起使保險資金急劇增長,同時,隨著國家對保險監管制度的放松有效促進了保險業的金融投資活動,進一步加快了保險業與金融市場的融合,其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促進了保險投資方式的多樣化。金融市場的發展推出了更多的新型金融工具,這使保險投資方式的選擇變得更加多樣,在選擇投資方式時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期望獲得的投資收益、對保險資金安全的需求以及對資金流動性的要求等進行適當選擇,按照公司特點和業務需要合理的安排投資組合。二是證券化投資趨勢增強。多樣的保險投資方式給保險公司更大的投資選擇空間,根據調查顯示保險公司投資于銀行存款、抵押貸款等貨幣市場工具的比例正逐步縮小。因為貨幣市場工具的投資回報率遠低于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工具,因此保險公司表現出對資本市場工具的投資偏好,投資的證券化趨勢正逐步增強。三是深刻影響了保險經營活動。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是保險資金來源的主要途徑,但是該業務盈利能力有限,部分業務甚至呈現負增長,投資業務的較高回報率使其獲得的收益成為保險公司盈利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成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2融合發展產生的新風險
2.1投資國債風險
我國現行的利率不是由市場供求關系形成的市場化利率,其與實際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利率差,這導致保險金投資獲得的收益可能無法達到市場利率投資收益水平。國債收益率常常高于銀行利率,是保險資金投資的重要選擇之一。但是隨著銀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銀行利率不斷下調,這導致國債收益率的波動性也不斷增強,投資國債已不再是高端安全的投資行為,其投資風險逐步顯現,任然沿用傳統的債券投資風險管理方式已無法抵御投資國債的風險。
2.2投資股票、基金的風險
隨著國家對保險監管政策的逐步放松,保險資金開始向證券市場流入。但是,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起步較晚,許多的法律規范還不完善、制度還不夠健全,投資股票、基金的風險比較大。此外,我國大多數的投資者投機心理比較嚴重,這進一步加劇了證券市場股票、基金價格的波動。因此,保險資金不論是直接進入股票市場,還是投資基金,都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若保險公司不能提前做好風險管理和防范工作,預留充足的風險準備金,很可能因為投資失利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2.3投資銀行存款的風險
投資銀行存款的風險主要來自存款的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在我國金融市場上,銀行占據主導地位,政府是銀行存款的重要擔保,因此投資銀行存款的信用風險是極小的。在利率風險方面,保險公司在投資銀行存款時是通過與銀行訂立協議利率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方式有效抵御了一定的利率風險,當銀行利率下調時保險公司不會因此導致收益的下降。但是協議利率不是由市場形成的,與市場實際利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若因市場經濟環境改變導致協議利率低于市場利率,則會導致保險公司收益的下降。市場通脹的不確定性給保險資金投資銀行存款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但是其風險程度要遠小于投資證券市場。
3抵御新風險的對策
3.1完善保險資金運作管理制度
完善的保險資金運作管理制度是保障資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證,因此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企業運營情況完善保險資金投資運作管理制度,從投資決策、交易管理、會計核算等方面進行制度約束,防止人為因素導致投資風險。同時,保險公司應當樹立科學的投資理念,把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準繩,在保證資金安全和滿足運營流動資金需求的基礎上合理投資,將投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通過科學投資實現預期投資收益目標。
3.2選擇合適的投資組合
隨著保險投資方式的多樣化發展,保險公司將面臨更多的投資選擇,伴隨而來的是投資風險的增加。與發達國家相比,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還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問題,這增加了投資風險的不確定因素,將保險資金投資于資本市場可能面臨巨大的風險,甚至給企業帶來嚴重損失。因此,保險公司在選擇投資方式時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將資金保值作為投資決策的首要考慮因素,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適度的選擇資本市場投資,合理配置投資結構,在確保實現穩定投資回報的基礎上適度的追求高收益。
3.3加強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增強了保險資金投資風險的不確定性,這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要求從業者對多樣的投資業務有深入的了解,還要求他們對市場環境的變化情況能夠及時的掌控。然而,當前保險業在投資方面和風險管理方面的人才含有量十分有限,在應對多樣的投資風險問題時各保險公司則表現得較為被動。因此,保險公司應當著力加強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先進風險應對辦法的總結和積累,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投資工具分散風險,進而促進企業整體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展凱.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J].金融經濟,2014(8).
篇6
關鍵詞:保險公司;財務風險;內部控制
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一般是在其營運過程中因主動通過負債的途徑融資,導致公司盈余資金發生變化而產生的風險,保險公司資產主要包括資本金、保證金、公積金等基金和一些國家規定的其他合法資產。財務風險是保險公司營運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客觀風險,雖然無法完全規避,但是通過剖析財務風險潛在的表現形式,加強保險公司內部控制,謀劃應對潛在財務風險的措施,有效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
一、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保險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是依靠集中保戶交付的保費承擔保戶未來不確定的風險,而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比如資本金、公積金和未分配盈余資金數額遠遠低于外來資金比如準備金、保障基金、再保險基金、未付負債數額,保險公司總資產中負債占比80%。保險公司資金價格轉移的高低程度由保險公司負債和營運成本的變化程度決定,資金轉移價格變化直接作用于公司資產盈利狀況和資金風險狀況。在保險公司籌資、投資過程都存在著客觀的財務風險,其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營運過程中壞賬準備金高
保險行業競爭激烈,保險公司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爭取保額大的業務而采取保費延緩收取制度,導致保險公司應收保費增長。保戶信用良好不會給保險公司帶來壞賬損失,一旦保戶信用不良,則會增加保險公司壞賬損失。
(二)較低的投資收益回報
由于經營不善導致保險公司出現一定資金虧損,遞減對保戶承保的利潤,與一般公司相比,保險公司的特性是公眾性,出現虧損不僅不利于保險公司吸收資金展開新業務,也會對公司形象建設產生副作用,使產品銷售不暢通,影響保險公司的正常營運。
(三)資金償付能力欠缺
資金償付能力是指保險公司在對到期負債的資金支付和對未來責任承擔的資金支付能力。資金償付要求一般公司資金不低于負債,對保戶而言,購買保單目的是希望保險公司能及時給予保險金支付,保險公司的負債遠高于資產,所以保險公司應該按時履行保險合同,提高償付能力,維持現有保戶,提高聲譽。
(四)提存責任準備金不足
保險公司承保業務流程的特點:公司和保戶簽約保單,收取保戶保費,一旦保戶出現事故,保險公司按照合同規定及時給付受益人相應的保險金賠償。在保險合同簽訂以后保險公司才會承擔保險人的責任,所以保險公司必須在收取保費時、保戶風險發生之前計提責任準備金,在保險公司所有的負債項目中,責任準備金是最高的。如果責任準備金不足,導致無法賠付受益人的保險金,不能合理的顯示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由于計提保險責任準備金不足導致公司財務上顯示盈余增加進而產生不恰當分紅。為維護保戶利益,提高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部門一定要按照公司規定做好責任準備金計提工作。
(五)經營成本提高
保險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成本包括責任金賠款償付、保戶退保金、業務人傭金、經營管理費用等,任何一項經營成本都有合理的金額范圍,一旦超過這個范圍就有可能導致保險公司虧損。
(六)資產負債匹配度低
短期匹配度低的資產負債導致公司經營受到市場利率變動的影響,長期低匹配度的資產負債比會導致公司資產無形損失。保險公司負債主要來源于流動性高、期限不固定、有預定利率成本的保費,資產負債不匹配使得保險公司資產變現能力下降,資金償付能力變的不足,甚至引發保戶大量退訂保險業務,從而導致財務出現風險。
二、保險公司財務風險內部控制舉措
(一)建設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指在日常營運中對財務可能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提前做好應急方案,早一步發現風險,早一步控制風險,早一步解決風險。按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逐步構建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指標預警機制。
1.確定保險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具體的指標。在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時要突出資產變現能力,同時確定償債能力指標作為基礎指標,關注財務效益指標和資產營運指標,可以作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指標體系的有現金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資金償付能力、資金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保戶續保率、退保比率等。
2.對現金流量進行實時監控,編制現金流量財務預算。保險金以及保險金流動是保險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對保險公司而言,能夠實現健康持續發展不是完全由盈利決定,而要看公司流動資金是否能夠滿足用于日常經營業務和其他業務支出的費用。只有當公司的凈現金流量超過了凈利潤才能確保公司業務的正常運營。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基礎是日常保險業務的收入與支出差額,收支差一方面體現保險金使用的方向以及范圍,另一方面為日常現金流量管理提供了預警信號。
3.根據保險公司經營業務開展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風險防范策略。保險公司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指標體系以后,要對風險信號進行實時追蹤檢測,一旦出現了不良現象,比如應收保費增長、日常經營成本上升、保戶退保率上升等,應該分析這些不良現象的深層次原因,分析潛在財務風險,提出風險防范可行性報告,制定可操作性強的風險防范策略。
(二)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為財務風險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內部管控機制是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形成的一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良性風險管理控制系統,內控建設既是風險管理的核心手段,也是有效實施財務管理的重要構成元素。
1.在公司內創造良好的內控環境。內部控制的環境包括制度和人員兩個層次:第一,保險公司管理層要樹立內部管控的理念,改進經營管理理念、方式,在公司內自上而下引導建立內控制度,實施內部控制。其次,保險公司要建立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相關制度,包括公司組織結構、授權和責任分配方法、保險業務日常處理流程等。
2.針對保險公司日常經營業務展開全面風險評估工作。采用先進的風險評估技術,比如風險因素分析法、內部控評價法、分析性復合法、風險率風險評價法等,找出保險業務流程的主要風險點,采用恰當方法分散風險。以風險預防為主,通過對風險控制環節進行增加、補充來降低潛在的財務風險。
3.建立健全財務風險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機制。事前控制是公司在進行最終方案決策前運用風險評估分析方法對潛在財務風險進行成因分析以和變動過程分析,確保沒有風險才開展業務。事中控制是在日常業務營運過程中不僅運用定量分析方法,還要用定性分析方法對財務風險狀況進行實施監督控制,就是發現偏差并采取措施控制財務風險和目標的偏差。事后控制是在財務風險發生以后建立詳細的檔案,對導致財務風險出現的原因、解決風險的措施進行詳細記錄,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規避風險,提高風險應對能力。
(三)加強保險公司財務預算
1.在保險公司內部成立專門的財務預算管理機構。成立預算管委會專門負責保險公司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規范制定財務預算總目標和預算政策,同時要制定財務預算詳細具體的實施流程,并下達財務預算總體實施計劃,平衡協調財務預算的執行步驟,監督完成財務預算制定的總目標。
2.建立規范的財務預算編制方法。結合保險公司總體戰略目標,在全員參與決策前提下制定公司財務預算的可行性目標,每一個執行部門要嚴格按照財務預算的目標和執行計劃制定本部門詳細可行的財務預算方案,預算管理委員會根據各個公司總目標和各部門財務預算的目標進行資源協調與分配,及時調整財務預算總目標和各部門財務預算的目標,目標確定以后再層層傳達給下級部門執行財務預算計劃。
3.加強保險公司風險文化建設。通過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將風險控制的理念植入到每一個員工的意識中,在無形中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共同抵抗財務風險。只有以文化為指導,高層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調整公司組織結構,完善風險監控制度,加強員工風險防范意識,才能降低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損失。
參考文獻:
[1]高天天. 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控制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余依娜. 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初探[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4:21-22.
篇7
【關鍵詞】保險公司 風險導向 內部審計
一、保險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
保險公司通常所稱的風險,廣義上講,“任何會妨礙企業實現其目標的因素①”都歸屬于公司風險的范疇。風險有許多種分類方式,綜合國內外對于風險的分類,結合保險行業的特點,本文按照風險的驅動因素,將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保險風險、操作風險和戰略風險五大類。其中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利率、匯率、權益類資產價格和不動產價格等市場價格的不利變動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債務人或者交易對手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信用狀況的不利變動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保險風險是指由于對死亡率、疾病率、賠付率、退保率等經驗假設與實際情況發生偏離導致產品定價錯誤或者準備金提取不足,再保險安排不當,非預期重大理賠等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操作風險是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為過錯和信息系統故障等原因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戰略風險是指由于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決策與實際狀況相脫節、行業政策環境變動從而導致公司發展方向或既定目標出現偏誤等,而對公司的經營收益造成損失或對可持續型價值增長造成影響的可能性。上述分類主要依據保監會的分類方法并界定風險的內涵。
二、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及其他人員實施,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潛在風險,并管理風險至可接受的水平以內,從而為公司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為了進一步促進保險公司安全可靠地運營,以應對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就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包括有效的風險管理、合規、精算和內部審計制度。
保險公司的各職能部門應建立以風險管理為中心的三道防線的管理框架。第一道防線由各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組成。在業務前端識別、評估、應對、監控與報告風險。第二道防線由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風險管理部門組成。綜合協調制定各類風險政策、標準和限額,提出應對建議。第三道防線由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部門組成。針對公司已經建立的風險管理流程和各項風險的控制程序和活動進行監督(鄒斌,2012)。
三、內部審計全流程以風險為導向的探索
(一)立項階段
依據重點風險進行項目立項。審計指引和項目計劃的編制是立項階段的兩項主要工作。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下,需要改變原來依據審計偏好、審計經驗進行簡單判斷的現狀。在編制審計項目計劃之前,應結合組織風險管理目標進行年度風險識別和評估,確定關鍵風險領域,風險高的領域作為年度審計計劃優先安排的項目。
一是在編制年度審計指引時,應根據監管重點和管理層的要求,結合以往審計評估的風險分布狀況與重要內控風險、非現場核實項目、需跟蹤整改事項等對專業條線、審計區域的風險分布狀況進行分析、評估,以便于全面、完整地編制審計指引。專業條線審計指引的編寫應圍繞審計目標,綜合考慮審計項目的重要性、工作量、創新性,以“監管重點、公司管理重點、系統性風險、高風險領域、重點機構、審計創新、審計整改跟蹤”七個要素為審計項目立項依據,明確審計項目屬性以及重點機構的范圍,編制審計項目計劃。
二是在制定區域審計項目計劃時,在進行區域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將條線風險分析和區域風險分析的交集作為各區域當期監督的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
三是在進行項目整體統籌時,應根據審計項目的風險等級等特征確定審計項目的分類和重點項目的數量占比,明確各類項目的成果目標;同時,應根據各區域風險分析結果確定不同風險等級水平項目的人力資質和數量的配備要求,逐步實現由“資源導向”向“風險導向”確定審計項目的轉變。
(二)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主要是審計方案的編制,也是實施風險的預判。該階段應以系統性風險、高風險機構及風險性問題作為審計選擇目標,并把被審計機構的高風險領域和環節作為審計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審計工作,同時使立項的依據更具說服力,避免立項的隨意性、主觀性。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下,要根據保險公司“經營成果真實有效性、經營行為合規性、內部控制有效性”等特征來確定審計項目的重點和重點審計的程序,根據“系統性、重要性和高風險性”等風險特點來確定審計人力的分配,采取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相結合的技術手段,突出對重大風險問題的預判。準備階段的風險預判工作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重心。
1.市場風險預判包括:(1)利率風險:是否具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資質;是否建立固定收益投資各項風險的有效控制措施;投資的債券品種是否符合監管規定;債券內部信用評級基本流程是否符合監管要求;存款交易對手是否符合監管規定;協議存款投資是否符合公司資產配置計劃及相關監管要求,等等。(2)權益資產價格風險:股票投資策略是否與公司償付能力狀況相匹配;股票投資是否建立股票池管理制度;單筆股票投資是否符合監管禁止規定;股票投資相關風險是否進行事前識別;股票投資風險是否得到監控,等等。(3)匯率風險: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大宗商品價格,等等。(4)不動產價格風險:不動產投資資質;投資范圍、比例和方式是否符合監管規定/監管禁止規定;估值是否合理,等等。(5)其他金融資產價格風險:資產的收益與負債的成本是否匹配;資產的流動性與負債的流動性是否匹配;投資指引是否有效;投資組合是否符合投資管理要求,等等。
2.信用風險預判包括:(1)投資信用風險:債務人或交易對手資信狀況;擔保情況,等等。(2)應收保費風險:投保人或中介機構資信狀況;應收保費的催收與跟蹤措施是否有效,等等。(3)再保險公司資信風險:再保險接受人資信狀況,等等。
3.保險風險預判包括:死亡率風險、發病率風險、退保率風險。以上三項的風險預判要點:保險產品分類是否正確;產品費率是否合規;保單現金價值確定是否規范;紅利計息期間是否規范;條款費率適用是否合規;產品組合是否規范;是否存在違規承諾;是否支付合同以外利益,等等。
4.操作風險預判包括:(1)外部事件風險:應急預案制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熟知度,演練是否有效,等等。(2)信息系統風險:信息系統安全管理是否有效;信息技術戰略規劃是否合理可行;信息系統開發申請及開發流程是否符合內控要求;信息系統運維是否有效,等等。(3)內部流程風險內控體系是否健全與合規;制度流程設計是否合規與合理;制度流程執行是否有效,等等。(4)人員風險:人力資源政策和制度、激勵約束機制、獎懲機制是否持續和有效,等等。(5)合規風險:是否建立內控體系;是否對主要控制活動的風險進行識別;對關鍵風險的應對措施是否有效,等等。
5.戰略風險預判包括:(1)治理結構風險:公司章程的執行、修改、報批是否依法合規;股東及其出資是否合法;股東(大)會是否依法合規運作;董事、獨立董事、監事是否盡職;董事會及其下設委員會、監事會運作和關聯交易管理、識別、披露等以及董、監、高任免薪酬管理是否規范,等等。(2)戰略及決策風險:是否制定了發展戰略的管理流程;發展戰略實施、達成情況是否被恰當地監控和分析,等等。(3)政策風險: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政府的經濟發展規劃;監管部門的關注重點,等等。
內部審計部門應當關注內部風險下列因素:(1)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業操守、員工專業勝任能力等人力資源因素。(2)組織機構、經營方式、資產管理、業務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開發、技術投入、信息技術運用等自主創新因素。(4)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財務因素。(5)營運安全、員工健康、環境保護等安全環保因素。(6)其他有關內部風險因素。對于屬于外部風險的,應當同時關注下列因素:(1)經濟形勢、產業政策、融資環境、市場競爭、資源供給等經濟因素。(2)法律法規、監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穩定、文化傳統、社會信用、教育水平、消費者行為等社會因素。(4)技術進步、工藝改進等科學技術因素。(5)自然災害、環境狀況等自然環境因素。(6)其他有關外部風險因素(喬奕,2009;馮寬,2012)。
(三)實施階段
主要解決風險定性與定量判斷。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模式下,風險評估應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定量評估應當統一制定各風險的度量單位和風險度量模型,確保評估的假設前提、參數、數據來源和評估程序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因此,本文引入了“審計風險評級”的設計概念。審計風險評級的設計思路是以控制為基礎,實現控制缺陷定位準確、評價內容完整、評價方法合理,為開展“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提供指導。因此審計風險評級應包括:控制矩陣、評估矩陣、風險等級評估標準、審計風險評級實施方法和內部控制風險地圖等五部分組成的審計風險評級框架。
1.按控制矩陣解決風險的定位問題。要根據各機構的業務特性對公司所有的控制進行了梳理,按照其操作模式劃分出具體的控制活動,并將控制活動中的每一個控制節點細化至具體的控制措施,形成以控制為基礎的控制矩陣,使公司的所有控制與控制矩陣之間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系,保證了風險的位置是唯一確定的。當公司業務發生變化時,圍繞該業務所實施的控制必然隨之產生變動,相應的風險也會隨著控制的變動而轉移。此時只需要將控制矩陣按照控制的變化進行調整,時刻保證控制矩陣與控制之間的對應關系,就能夠保證風險的定位不會產生偏差。
2.按風險評估標準解決單項風險的計量問題。不同原因所產生的內控風險,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也有所差異。為此引入風險評估標準,全面評估風險的影響,并綜合風險發生的原因對風險的等級進行評估,以解決風險評價完整性的問題。首先,將風險的影響分為財務影響和非財務影響兩大類:財務影響中包含“已發生或潛在損失”和“財務數據失真”兩項;非財務影響包含“聲譽損失”、“監管風險”、“員工隊伍/權利/生命/健康的傷害”、“信息泄露”、“對信息系統的破壞或威脅”和“對流程的影響范圍”等六項,并根據影響的程度劃分影響等級。其次,根據風險發生的動因,將風險的產生原因分為“制度設計”、“制度”、“制度執行”、“人員”和“控制固有頻率”等五項,并根據嚴重程度劃分風險發生原因等級。在評估風險等級時,先甄別所有的影響類別,按照每個影響因素的程度大小分別評價相應的影響程度等級,取所有影響程度中的最高級別作為該審計發現問題或風險的影響程度等級;再分析發生該風險的原因,按照其嚴重程度評價風險發生原因等級;分別得到影響程度和發生原因的等級后,綜合評估得出該審計發現問題或風險的風險等級。
3.用風險等級評價模型解決風險匯總計量的問題。通過審計檢查,可以得到具體風險的等級,但風險所處的位置、風險等級各不相同,如何將各個明細控制點的風險等級匯總轉換成機構、專業條線的風險等級,也是內控審計評級的重要內容。
(1)以重要性水平解決風險評價適當的問題。不同業務規模的機構,其風險承受能力也有所差異。相同損失的風險對于業務規模較大機構的風險等級,較業務規模較小機構的風險等級也有所不同。為保證風險衡量的適當性,對不同機構設置了差異性的重要性水平,通過將風險的損失與重要性水平進行對比,得到適合該機構的風險等級。對于總部級別公司,按照其上一年度內涵價值的5%作為其最高級別重要性水平,分支機構的重要性水平按照其上一年度保費規模占到上級機構保費規模的比例進行分配,所有下級機構的重要性水平相加等于其上級機構重要性水平。按照總量控制、比例分攤的原則來確定具體機構的重要性水平,一方面考慮了不同機構其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另一方面也考慮了機構不斷發展的實際情況,相同的機構在不同年度中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差異較大。
(2)以統計抽樣技術解決評估誤差問題。采取統計抽樣技術能夠實現審計成本的經濟性、總體推斷的準確性和誤差大小的可接受性:一是對于因審計資源的制約不能全面檢查的內容,采取抽樣審計的方式;二是在開展“以風險導向”的審計中,通過風險分層確定檢查方式,對風險分層較低,沒有必要全面調查的內容,采取統計抽樣技術解決;三是通過統計抽樣技術檢驗審計樣本的準確性,修正審計樣本的誤差。利用檢查階段的抽樣,對風險損失大小、風險水平等要素進行統計估計,從而對機構、專業條線、區域的整體指標狀況的統計推算,實現對總體風險的把握和判斷,同時分析抽樣誤差,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3)以匯總規則解決風險評價充分的問題。對于風險的計量,采用從小到大逐級匯總的方式來實現。首先,根據審計發現問題或風險的具體情況,按照內部控制風險等級評估標準,評估審計發現問題或風險的風險等級,并在內部控制評估矩陣中確定其所屬的控制事項,進而評估該控制事項風險等級;其次,根據該控制事項的風險等級,評估控制事項所屬控制活動的風險等級;最后,根據控制活動風險等級,評估業務條線的風險等級,將機構的所有業務條線風險等級進行綜合評估,得到機構的風險等級。為了對多個控制事項的風險等級綜合得出控制活動風險等級,以及多個控制活動的風險等級綜合得出專業條線的風險等級等風險綜合匯總問題,可通過設置如下規則實現風險的綜合匯總:風險等級由其等級最高的風險決定;控制活動的風險等級要綜合考慮各控制事項風險的等級和權重;專業條線的風險等級要綜合考慮各控制活動風險的等級和權重;機構的風險等級要綜合考慮其下屬各專業條線風險等級和權重。
(四)報告階段
揭示重大風險可以通過分析公司業務流程,繪制控制矩陣,根據評估需求將相關控制矩陣進行組合形成評估矩陣,將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按照風險評估標準進行風險評級,按照評估需求將風險逐級累計,并最終形成風險地圖。內部審計部門也可以根據風險地圖中風險的等級、分布等情況,有效開展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對高風險機構、高風險領域以及風險頻發機構、區域、專業條線等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審計,以提高審計效能。我們可以通過風險地圖,直觀展示風險等級。
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下,我們需要改變過去只注重表象,簡單羅列問題的模式,強調對系統性、重要性和風險性等問題的梳理和歸納,找出其根源和趨勢,并提出可操作的合理化建議,發揮審計咨詢的功能。為此,內部審計部門應定期收集各類報告和信息(行業信息和其他條線信息),撰寫業務條線和區域的綜合分析報告,突出對系統性風險、重要性機構、高風險問題的分析;對新產品、新領域的新生風險、突發性合規風險、財務風險、聲譽風險等,應在第一時間進行報告,提高對重大風險的揭示率。
(作者周仲平為高級會計師;張憑為審計師、CPA)
參考文獻
[1] 陳文輝.國際保險監管核心原則的最新發展與中國實踐[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05-01(第1版).
[2] IAIS. Insurance Core Principles Standards Guidance and Assessment Methodology[S].October,2011.
[3]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稽查審計指引:2012第2號,財務分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第1版).
[4]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稽查審計指引:2012第3號,公司層面內部控制分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第1版).
[5]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稽查審計指引:2012第4號,人身保險業務分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第1版).
[6]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稽查審計指引:2012第5號,資金運用分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第1版).
[7]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指引(試行)[S].保監發〔2007〕23號,2007-04-06.
[8]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公司內部審計指引(試行)[S].保監發〔2010〕89號,2007-04-09.
[9]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人身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實施指引[S].保監發〔2007〕26號,2010-10-24.
[10] 董玉玲.淺析風險導向內部審計[J].北京: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2).
[11] 莊飛鵬.基于風險導向的企業內部審計運作流程研究[J].武漢:財會通訊,2012(1).
[12] 馬建敏.淺談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踐模式[J].昆明:時代金融,2012(2).
[13] 鄒斌.XHRS保險公司內部審計框架優化[D].寧夏大學碩士論文,2012-11-30.
篇8
關鍵詞:保險業系統性風險 利率風險 資產/負債匹配風險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保險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但與此同時我國保險業面臨的風險也在不斷上升,加強對保險業的風險管理,尤其是對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的管理已經成為監管部門和保險公司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保險業的風險種類
可以影響保險業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并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本文著重介紹美國精算師協會和Babbel等對保險業風險的分類。
(一)精算角度的保險業風險分類
美國精算師協會將保險公司的風險種類分為:
1.資產風險。因保險公司的債務人無法或不愿償付保險公司的債務,或者因保險公司的資產發生貶值而引發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它包括了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貨幣風險等。
2.定價風險。因被保險人索賠頻率和數額的不確定性、保險公司投資收入的不確定性以及保險公司運營成本的不確定性導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不足引起的風險。
3.資產/負債匹配風險。由于市場利率及通貨膨脹的變化對保險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二者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導致保險公司負債價值超過資產價值的風險。
4.其他風險。稅收和法律方面的變動以及公司員工工作失誤等引起的保險公司風險。
(二)金融角度的保險業風險分類
Babbel等從金融風險的觀點將保險業風險種類分為:
1.精算風險。保險公司出售保單和承擔其他負債所籌集的資金不足以保證其履行保險債務責任的風險。精算風險一個主要的反映就是定價風險,即由于死亡率、發病率、利率、投資收益率和損失發生的頻率及嚴重程度、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影響價格的因素在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定價過低的風險。
2.系統風險。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價值由于受到系統風險因素變化的影響而產生的風險,所謂系統風險因素包括了利率風險、基差風險和通脹風險,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率風險,并且系統風險不能通過分散化來完全消除。
3.信用風險。保險公司的債務人不能或不愿意償付債務而導致的保險公司風險,以及由于投保人的不誠實行為而引起的逆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
4.流動性風險。保險公司在需要資金周轉時所面臨的資產無法及時變現的風險,它可能是由新業務大量減少和保單大量退保,或者由短時間內的大量索賠而引起。
5.操作風險。保險公司處理理賠不當、經營管理混亂和違章操作等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風險。
6.法律風險。由于對法規的不同理解,法規和管理規定的變化以及法院的判決等引起索賠變化從而導致的保險公司風險。
保險業系統性風險
(一)系統風險與系統性風險的區別
為準確定義保險業系統性風險,必須首先明晰兩個基本概念:“系統風險”對應于“非系統風險”,主要是指特定基礎資產或投資組合所面臨的、無法通過與其他投資的組合來規避的風險,它是由整個經濟中存在的影響所有投資的因素造成,如金融角度劃分的“系統風險”;而“系統性風險”對應于“局部性風險”,是指與系統的整體健康或結構相聯系的風險,它往往是由于系統中積聚了大量的風險因素以致無法處理而造成的。兩種風險定義之間最關鍵的差別就在于:前者的風險載體是個別的、特定的資產或資產組合,而后者針對的是整個系統或結構;承擔系統風險可能會帶來相應的收益率上的補償(即風險溢價),而系統性風險則一般只意味著損失。
(二)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的風險因素
保險業系統性風險,是指對保險市場產生普遍不良影響、足以引起多個保險公司發生連鎖反應陷入經營困境、并使投保人利益受到損害的風險。因此系統性風險是破壞性極強、對保險業威脅極大的一類風險,一旦爆發不但會引起保險業的全行業危機,甚至可能會擴散到整個金融系統。如前所述,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保險系統內部在資產和負債等方面積聚了大量無法處理的風險因素而引起的,這些風險因素主要有:
1.經濟周期和保險周期。人們對保險的需求是與其收入密切相關的,保險業將遭受保費收入增長率下降甚至負增長和退保率上升的雙重打擊,同時還要面對投資收入減少等困難,這些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很容易形成保險業的現金流風險。此外,保險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周期循環,它是指在競爭性保險市場上由于保險供給的收縮與擴大導致保險收益的上升與下降的重復出現,因此在保險周期下降波段由于保險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很容易導致的大量保險公司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
2.經濟政策變化。經濟政策的較大調整導致系統性風險主要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由于市場利率水平的變化導致保險公司經營存在的風險。利率風險歸根結底有兩種:一是產品預定利率與投資收益率背離造成的利差風險;二是保險業資產/負債匹配風險,它是指在利率波動情況下由于資產與負債以及風險與收益結構不匹配所引發的經營風險,包括由于資產流動性不足引發的現金流匹配風險、資產與負債期限結構不匹配引發的期限匹配風險和投資收益率無法達到負債產品預定利率要求引致的收益率匹配風險等。匯率風險則主要是指由于匯率變動導致的資產/負債不匹配導致的風險。
3.法律法規、監管政策的變動。保險業是對外部政策敏感性比較強的行業,其中尤其受國家司法建設和保險行業監管政策的影響較大。由于法制建設的外部性,通常保險公司對其風險環境變化的反應是滯后和被動的。
4.金融市場形勢惡化。金融市場的惡化會直接影響保險公司的投資環境,使保險公司資產縮水,也會使保險公司面臨債務人的信用風險,如銀行危機會導致保險公司的存款出現風險,進而導致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出現問題。
5.巨災風險。近年來由于世界環境不斷惡化,自然災害更加頻繁,同時社會財富的價值更高、集中度也更高,因此每次巨災所造成的損失對整個保險業來說都是沉重打擊,巨災風險已經成為保險業,尤其是非壽險業非常需要重視的系統性風險之一。
6.公眾信心。由于保險業的承諾性原則,“誠信”對保險業來說顯得格外重要。一旦公眾對保險業喪失信心,引發退保潮,導致保險經營的現金流出現問題,甚至出現類似銀行業的“擠兌”,那么保險業過去累積的所有風險將可能嚴重爆發,并最終轉化為整個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7.保險公司治理風險。公司治理是影響保險公司和保險業發展的核心內因,如果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不完善,導致公司的內部糾錯機制失效,再加上保險業風險天然具有的隱蔽性和復雜性,那么風險就會在保險業內部長期逐漸累積,并在累積到一定程度后猛烈爆發。
8.承保風險。在保險業開始時期或激烈競爭時期,很容易出現保險定價不足和責任準備金提取不足的情況,這會導致保費收人難以覆蓋風險,長期累積下來必定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
此外,還有再保險風險。在再保險風險是否會導致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的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支持者認為再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或出現危機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但Swiss Re在其出版物Sigma(2003)上也發表文章認為再保險不會導致保險業的系統性風險。
(三)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的防范策略
雖然保險業系統性風險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基于上面的分析保險公司仍然可以采取一些降低風險的防范策略:
加強對經濟周期、保險周期的分析研究,提前采取措施規避風險;制定投資的指導方針或策略,全面考慮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對資產/負債匹配的影響,靈活運用風險規避或風險分散策略,發揮資產證券化和衍生金融產品的作用。
密切跟蹤關注法律法規、監管政策變化,及時制定和調整相應的經營管理策略;調整投資策略,減少對高風險金融產品和信貸的投資比例,增加對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資產的投資,降低資產風險。
發展先進的巨災風險管理工具,建立有效的巨災風險防范機制;推動誠信經營和行業自律,完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推動保險公司建立和完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風險核算制度,提高保險公司的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對市場競爭活動的監控和引導,堅持規范經營,創新競爭手段,努力提高保費充足率;用再保險、保險證券化等多種手段相配合將系統性風險外部化。
我國保險業的主要系統性風險
我國保險業還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但高速發展的背后也隱藏了很多問題,如監管制度不完善、保險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保費收入和資本擴張很快但資產質量和投資水平不高、防范風險尤其是巨災風險的能力還沒有經受考驗等等。這些風險在我國保險業內部正逐漸累積,如果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當外資保險公司大舉進入我國市場,市場競爭加劇,我國保險業必將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根據我國非壽險市場和壽險市場的實際情況,本文分別分析其主要的系統性風險:
(一)非壽險市場系統性風險
我國的司法體系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因此政策法規上存在著一定的變數,這可能會對我國的非壽險業產生一定的系統性影響;我國的利率市場化也正在開始探索階段,匯率變化也越來越和國際接軌,雖然我國非壽險業以前在資產/負債匹配上不存在很大問題,但隨著更多投資連接類產品的投入市場,我國非壽險業也將面臨更多的這方面的市場風險;我國保險公司對巨災風險的承保責任不大,但隨著國內對巨災保險需求的日漸增強保險公司承保巨災風險只是時間問題,而我國又沒有完善的巨災風險轉移機制,一旦發生巨災會讓我國保險業遭受重創,因此它應該是非壽險公司重視的一種系統性風險。此外,非壽險公司需要重視的另一種系統性風險是承保風險,由于我國非壽險業存在嚴重的費率過低、經營管理粗放和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很容易導致保險公司責任準備金提取不足和償付能力不足。
(二)壽險市場系統性風險
法律法規的變化同樣會對壽險公司產生一定的系統性沖擊;由于我國的利率和匯率體制還不完善,因此壽險產品的長期性特征使得這些潛在存在的變化對壽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構成很大威脅;由于我國的金融市場不完善,可以提供的投資渠道和投資產品有限,并且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較大,因此不利于壽險公司的長期投資和投資風險的分散化,投資風險較大;以前壽險業高速發展時期推行的大量躉繳的投資型產品不容易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并往往會掩蓋保險業的潛在風險,最終可能導致現金流出現風險而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總之,我國保險業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機遇與風險并存,我國的保險業者一定要重視保險業風險的控制問題,尤其是那些會對整個保險業產生影響的系統性風險的控制問題,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和防范策略,保證我國保險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承惠.我國保險業系統風險分析.金融研究所,2005
篇9
[關鍵詞]巨災風險,巨災產品,風險防范
一、對巨災風險的認識
“巨災”一詞最初是OEDC(經合組織)在2003年提出的,其內涵是指某一災害發生后,發生地已無力控制災害造成的破壞,必須借助外部力量才能進行處置。例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1998年的特大洪水。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指引(試行)》規定保險公司應當識別和評估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類主要風險,包括: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其中,保險風險是指由于對死亡率、疾病率、賠付率、退保率等判斷不正確導致產品定價錯誤或者準備金提取不足,再保險安排不當,非預期重大理賠等造成損失的可能性。財產保險是產險的傳統業務,企業財產險承保的主要是兩類風險,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其中自然災害中的巨災具有更大的破壞性,對財產和人的生命構成很大威脅。2007年全球人為和自然重大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高達276億美元,其中自然災害233億美元。2005年8月24日的“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的保險損失高達380億美元。2008年1月10日至2月6日發生的冰雪災害是中國自1954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冰雪災害天氣,中國西部及整個長江流域共計19個省市自治區遭遇了50年難遇的嚴重冰雪之災。此次受災面積之大、受影響人數之多、損失之巨,出乎意料,災害所造成的直接損失達到1516.5億元人民幣;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發生里氏8級特大地震,截至5月27日,汶川地震已造成6.8萬人遇難,36.5萬人受傷,累計失蹤2萬多人,損失巨大。自上世紀開始,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6度,自80年代以來,災害損失呈增長趨勢,我國的巨災頻率和損失程度正在呈不斷上升趨勢,2008年上半年時間間隔不長的兩次巨災的發生,使個人、家庭、企業和社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社會對巨災風險的意識勢必會有明顯的提高,對承保巨災的保險產品需求也將會有一個顯著的增長。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一共摧毀了10萬棟房屋,之后日本各地多次發生地震。由于房屋倒塌不僅要負擔房屋貸款,還要承擔新建房屋的費用,因此引發了居民購買地震險的浪潮,使地震險的普及率由2.9%上升到了20%。保險業應立足于有效的風險管理,通過產品創新來滿足被災害激發的保險消費需求,實現多贏。
二、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巨災風險管理體系
巨災因其破壞力巨大,導致的直接損失極大,遠遠超出了商業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1992年美國東南部發生的Andrew颶風造成的承保損失高達164億美元,就導致了至少10家保險公司破產。從國際經驗來看,一般對于巨災都是由政府主導進行管理。新西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地震險作為主要險種列入法定保險的國家,新西蘭地震委員會設立地震基金,一旦地震災害發生,地震委員會負責法定保險的損失賠償,商業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負責超出法定保險責任部分的損失賠償。美國加州的地震保險主要是由州地震局提供,墨西哥的地震保險附加于火險保單上,有全額投保、保戶負擔25%共保、以火險金額的75%投保等可供選擇的投保方式。
日本的地震保險體制是以1964年新瀉地震災害為契機,于1966年國會審議通過而建立的。與此同時,日本還頒布了地震保險相關法規和地震再保險特別會計法案,以確保地震保險制度的順利實施。該制度規定以各保險公司出資成立日本地震再保險公司,專門負責地震再保險業務。日本的地震保險制度最終由政府對地震再保險公司進行“再再保險”,以分擔保險公司地震保險的風險。投保人可以到屬于日本地震再保險公司成員的任何一家普通的保險公司購買地震保險,各保險公司再將本公司賣出的地震保險到日本地震再保險公司全額購買地震再保險(稱為“A特別簽約”),而地震再保險公司則將所有保險公司購買的地震保險再分成3個部分,一部分向各普通保險公司購買地震再再保險(稱為“B特別簽約”);一部分向日本政府購買地震再再保險(稱為“C特別簽約”),最后一部分作為自己承擔的份額保留。地震風險由政府、地震再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三方來分擔。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二章第35條規定:“國家發展保險事業,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并鼓勵單位和公民參加保險”,《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23號)明確指出要“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筆者認為,我國應當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商業保險和再保險為補充的多層級的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在財政支持下建立地震保險基金,并通過減免稅收等方式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辦地震保險業務。
三、商業巨災保險產品的設計及風險管控策略
(一)開發地震附加險產品
面對被巨災喚起的風險意識和保險需求,保險公司應研究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擴大商業保險的覆蓋面,這對于擴大承保面,分散風險,提高保險的深度和密度,以及行業可持續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例如,對于涉及面很廣的家財險,可通過在主險基礎之上以擴展地震責任的附加險方式予以承保,且地震附加險保險金額按主險財產保險金額的一定比例確定。由于附加險的承保責任和厘定的費率是基于主險的基礎之上,其內部存在風險因子之間的關聯性,在定價設計過程中應特別予以注意。
(二)制定行業產品標準
目前車險、家財險一般是將地震列為除外責任,企業財產險需要擴展地震附加條款,而人意險的保險責任一般包含地震責任在內。有關地震風險的保險責任或責任免除在不同類別的產品中的規則各不相同,需要行業根據慣例,制訂不同類別產品的行業規范。哪類產品是含地震責任,哪類是可以通過附加險形式擴展承保,哪類是地震免責等等,建議保險行業協會牽頭就財產保險的16類產品制定各自的產品規則,包括條款中與巨災相關的原生災害、次生災害、衍生災害的釋義,尤其是責任免除中的重要款項應統一制定行業規范,以避免理賠時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雙方發生認識和理解上的偏差,產生糾紛,損害保險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和保險關系。與此同時,應加大產品差異性的社會宣傳力度,以免使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對產品產生認識上的誤區,便于在投保時作出合適的選擇,在出險時就損失是否屬于保險責任作出初步甄別,有利于提高保險交易的效率。此外,需要對巨災風險制訂行業純損失費率。保險產品定價最重要的是純損失率的厘定,由于地震保險至今尚無科學的精算基礎,加之地震發生頻率低、烈度高,并且損失還取決于建筑物抗震強度,地震發生的季節、時間段以及消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損失的預測難度很高。這種地震災害的不確定性,導致了難以用常規統計方法確定保險費率,對合理厘定地震風險的損失率帶來了很大困難。常規險種的核心問題是費率客觀合理,地震保險的核心問題是基金積累的程度。墨西哥依照地質結構在全國劃分7個保險區,每個保險區內又把投保建筑劃分為6個等級,這樣共有42個基本保費率,范圍自0.02%至0.533%,各種修正系數的修正范圍則在0.75~1.30之間。再保險公司要求保險公司每年至少提供兩次相關地震資訊,以隨時修正再保險費率。日本地震再保險公司和相關研究機構,通過對日本的地震發生規律和震害特征分析研究,對日本各地的地震危險作了評價,并根據地震危險性大小,將日本劃分為4個等級,并按此等級確定基本費率。地震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程度等數值不同于普通災害或意外事故容易獲得并作出有效的統計分析和假設。因此,對災害損失數據資源的采集、挖掘、開發和應用是地震保險產品開發的關鍵所在。保險行業應加強與國家地震局、中央氣象臺等專業機構建立技術合作,對于各類自然災害的歷史數據、近階段災害活動趨勢分析、巨災及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損失開展評估,盡可能地了解災害風險發生的頻率和烈度,為厘定保險費率提供可靠的數據。
(三)考慮巨災產品服務的特殊性
巨災保險產品有別于常規的商業保險產品,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就應考慮到巨災發生時的特殊情形,對理賠階段的被保險人義務等作出具有特殊情形下可操作的條款規定,以便與保險公司的巨災理賠特殊作業流程相匹配。例如,對于索賠時保險合同無法提供的問題,預付賠款的規定,是否可以不在保險公司認定的醫院救治等等,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使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在巨災發生能夠得到快速救治和快速理賠服務的合同規定。家財險中最好能設計房屋被毀壞后,安置居所的每日補貼經費,使產品設計更加人性化。
(四)加強巨災產品的銷售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第四章第99條規定:“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當年自留保險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四倍”,《保險法》第四章第100條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范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百分之十;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如果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在既定產品保障范圍和費率浮動范圍內操作,將使前期的產品設計階段的風險控制形同虛設,過低的費率將使分保受影響,積聚過高的巨災風險,對承保公司乃至行業造成威脅。同時,關于巨災風險在《保險法》第四章第101條規定:“保險公司對危險單位的計算辦法和巨災風險安排計劃,應當報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準。”保險公司應根據保險相關法規,從自身的償付能力出發,在優化業務結構的過程中,調整產品結構和風險結構,確定年度的風險管理政策,確定對包括巨災在內的各類風險的容忍度,進而落實在產品策略、銷售策略、核保政策之中。同時,應當與專業的巨災風險咨詢公司合作,引入地震巨災模型,模擬測算不同風險等級所可能導致的最大損失,科學地應用再保技術來鎖定自身的巨災損失,保證整體經營的穩定性,形成連續的風險管控鏈,確保總體經營風險處于可控制狀態。
(五)加強巨災的防災防損
在地震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樹立和強化“防重于賠”的防災防損理念,通過改善社會基礎管理工作,從根本上降低財產和人身的出險率及損失程度。例如,1995年1月17日發生的日本神戶大地震,神戶市內超過80%的死者是由于建筑物倒塌。地震后,日本政府先后3次對《建筑基準法》加以修訂,大大提高了建筑物抗震設計的級別,從根本上提高了社會抵御巨災的能力。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三章第17條規定:“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全社會應重視防災救災規劃,減輕災害發生后的損失程度,抗災防災規劃包括城市生命線規劃(水、電、氣、交通、通訊)以及醫院和學校等重點工程。保險公司應加強對保險標的風險評估,對于承保的重點單位、企業的房屋、廠房、庫房等定期進行防災安全檢查,向客戶提示風險,防患于未然,降低出險率。
(六)完善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
篇10
關鍵詞:合規經營,保險公司,風險防范
Abstract: since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s developing high speed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urance company complianc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relatively backward, not only increase the enterprise compliance risk, also become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bottleneck". So in order to make the insurance industry better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any operation compliance mechanism, improve enterprise compliance awareness, the enhancement enterprise's ability to adapt to supervis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Key words: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the insurance company, risk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合規”是指企業與其員工行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自律規則、監管規定和公司內部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并對不合規行為進行防范,避免引發法律責任、財務損失、聲譽損失或是行政處罰。合規經營已成為當前國際金融保險行業所遵循的普遍準則,與獨特風險管理技術,受到業界的一直認可。而我國尚未認識到合規經營的重要性,對該方面建設的重視程度不足,因此,我國保險公司大多存在一定的合規風險問題。而保險行業是一個時刻與風險相伴的行業,樹立企業“規矩”十分必要。建立合規經營機制是保險機構堅持可持續健康發展道路的前提,是對保險公司風險防范機制強化的關鍵之一。
1我國保險公司目前合規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保險行業近年來的發展較為迅速,合規經營問題也越加突出,因此,行業中眾多資深保險公司頻頻引入國際金融保險業成功經驗,紛紛設立公司合規部門,保險公司對合規經營機制的建設越發重視。2007年我國保監會制訂了《保險公司合規管理指引》,以此作為各保險公司合規經營機制建設的指導。即使較多的中國保險公司作出了合規管理機制建設的各種有益嘗試,卻仍未避免合規經營中問題的產生:
1.1 其問題具體表現為:首先,保險公司中各種違規事件屢見不鮮,合規風險始終居高不下。特別是近年來,保險行政處罰、保險投訴和保險訴訟案件持續上漲,保險公司合規經營機制建設迫在眉睫。例如:在2002年到2004年期間,因違法違規而被處罰的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就高達1166家,有346名公司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理。而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受處罰的保險機構相對增加了30.89%;受處罰的高管人員相對增加了25.93%;罰沒金額相比增加了144.56%;被吊銷行業許可證和資格證的人員是有增無減。此后,各保監局又于2007年對813家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和保險中介機構的830家實施了行政處罰,其比例相對增長了93.47%。并責令保險公司撤換了102名高管人員,共罰沒3055.35萬元,公司吊銷許可證12項,56項新業務被責令停止,對246家機構、360人予以警告處理。僅2008年上半年接到的保險投訴就達5448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4.7%。以上這些受處罰和保險投訴案件均是由不規范操作和違規經營引起的,保險公司中合規經營問題越發突出。
1.2 最后,我國仍處于合規管理制度建設的初級階段,尚未建立明確的職能劃分。保險公司上下均以保費為先,并經常以業務為主線設置公司內部組織機構,這是造成保險公司合規制度建設與業務發展嚴重失衡的主要原因,少數公司甚至錯誤的將合規建設與公司效益的提高對立起來。部分保險公司已有合規管理職能多分散于各個職能部門,尚未形成體系,公司的合規建設缺乏協調與合力。公司合規管理資源匱乏,公司內從事合規風險的管理人員的數量、素質遠不能支持體系、合規風險管理實際建設運轉需要。
2保險公司構建合規經營機制的重要性
建設保險公司的合規經營機制,可有效改善企業合規管理合規管理滯后和合規意識薄弱的重要意義。
一是,保險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合規經營機制的建設。保險公司合規經營機制較為滯后,各種違法違規現象頻頻發生,它不僅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而且也有損保險行業形象,造成保險行業公信力低,這顯然阻礙了保險公司長遠發展。為此,企業有必要加強合規經營機制方面的建設,化解防范公司經營風險,為保險行業樹立良好新形象,推動保險公司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可將保險監管方針政策落到實處。開展相關政策宣傳,實行監督檢查,并逐漸提高監管的標準、內容以及要求。落實監管政策,為公司合規經營機制建設提供相關建議。
三是,促進員工合規意識的培養。依法構建合規經營機制,并有針對性的、對員工進行教育,使員工了解監管規定和內控要求,增強員工合規自覺性,使其自覺承擔公司的合規責任,盡量減少過失違規與主動違規發生概率,為公司培養合格從業人員隊伍。
四是,促進公司高層的管理人員開展監督工作。實施公司從上之下的合規機制建設。由公司合規部門將違規事項上報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及董事會。其不具有直接否決權,避免出現相應管理責任逃避的現象。
3保險公司構建公司合規經營機制措施
保險公司合規經營機制的建立以其實施風險管理為基礎及載體。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來構建保險公司的合規經營機制:
3.1設置公司獨立合規部門
公司合規部門是公司進行合規管理職能部門,也可將其稱做法律合規部以及內控合規部等,它是重要的合規經營機制組成部分。該部門主要負責制定并實施公司合規制度、進行檢查監督,防范公司經營風險、加強公司監管部門與內部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等。由于其特殊的職能、職責,保證合規部門作用的有效發揮,公司已經將合規部門與審計部門、業務部門以及財務等部門分離出來,確保其工作的獨立性。
3.2加強保險公司合規人才隊伍建設
提拔職業道德高尚,擁有較高技術認定能力和實踐工作經驗、個人素質較高、具有直言不諱的勇氣的人員為合規人員,能夠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提出及時的應對方案。
3.3建立健全合規體系,培養公司合規文化
利用公司現有的學識較高的講師隊伍,從外部聘請監管專家、法律專家對企業員工進行教育培訓,增強公司內部人員的合規意識,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貫徹實施。形成企業健全額合規教育培訓體系。并將合規制度轉化為公司全員自覺,充分發揮其作用,進行企業合規文化培育。
結束語:
合規經營是降低保險行業風險,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的規范,它有利于保險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是我國保險公司長期發展的主題。
參考文獻:
[1]劉迪:《保險企業的人文建設》,經濟視角,2005,10。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險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