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業務風險范文
時間:2023-06-30 17:57: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險公司業務風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擔保公司,貸款,風險管理
拿破侖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同樣,不想盈利的公司就不是好公司。在擔保這個行業里,任何一個想要做大做強的擔保公司無不都在積極的擴大規模、拓展擔保貸款業務。但如果疏于管理、輕視對于擔保過程中所出現的風險問題、一味地追求眼前的利益、鼠目寸光,其結果往往則是擔保公司不但不能長期發展、實現盈利,反而極易給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帶來風險,誤人誤己。
1. 信貸中所存在的風險現狀分析
1.1識別風險的能力薄弱
從商業銀行方面考慮,其所建立的信用評價體系仍不成熟,過分相信擔保公司的審查結果,對于擔保公司的依賴過大。因而,形成了認為有了擔保公司的擔保,貸款便毫無風險的錯誤認識。自己對于貸前的審查環節,不了了之。將擔保公司提供的審查報告深信不疑,缺乏自己獨到的分析與見解。貸后管理方面,疏于定時定期的調查,總以為只要有了擔保公司的擔保,即使中小企業發生財務意外狀況,而還不上貸款時,此時仍舊有擔保公司提供的保證金作為后盾,低估風險。從擔保公司方面考慮,部分企業唯利是圖,完全將商業道德拋諸腦后,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風險評估能力薄弱。因而往往放松了對于中小企業的審查,對其綠燈長開。從中小企業方面考慮,由于其的道德缺失,試想投機取巧,常常抱著僥幸的心理,拖款甚于不還貸款。這其中種種毋庸置疑地加大了貸款的風險系數。
1.2信貸風險管理的建設缺陷
在法律建設上,對于擔保額的法規體系尚未形成,存在著法律上的缺陷。法律中對于擔保機構的準許條件、監督主體和監管法規都未作明確的規定。從社會方面考慮,政府為了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經常鼓勵各個中小企業貸款融資發展資金業務,但往往對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監管建設力不從心。且整個社會的信貸毒瘤長期存在,仍沒有根治,這讓不少不法份子得了可趁之機。在自身因素上,銀行擔保管理制度不夠強硬。一則,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可行性地操作流程欠缺,沒有具體的控制監管措施。二來,對于擔保公司的監制不到位。銀行對于擔保公司的約束僅僅憑著一張白紙黑字,對和擔保公司的往來客戶、擔保資金的來源以及擔保公司的企業道德素養信息度掌握不夠。三是,高端專業管理人才的缺失。商業銀行為了減少貸款擔保的成本,往往不愿意投入過多資金來招攏專門對擔保公司進行合作和防范其風險的管理人才。將繁瑣的貸款手續移交給了擔保公司,不重視一手資料的獲得。中小企業營運良好也罷,若出現了壞賬則僅僅將保證金扣收,將壞賬原因地檢查、分析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一旦擔保公司出現財務危機,或者股東惡意抽逃資金,到時擔保公司怕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此時銀行極易出現債權懸空或者擔保失效的尷尬境地。擔保公司內部管理問題亦不可觀,擔保責任貸款保證金違規現象普遍。對被擔保人的“三查”工作不到位,對擔保責任的認識不足,依賴農信社貸款管理和反擔保人連帶責任的現象較為突出。大多數的擔保公司為了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如對于某些棘手客戶,則采取降低擔保手續費和風險保證金來拉攏客源,隨意性大,存在少收、不收的現象。再來,擔保公司的有些保證金來源于其他借款,甚至是將股東向農信社所借的貸款轉為保證金。這樣導致的直接后果則是擔保公司對于風險的抵抗力薄弱,無法履約,公司的誠信度降低。
1.3擔保公司的綜合素質差
有些擔保公司過分地強調盈利,狂熱地招攬業務,甚至有將多收的保證金挪用于投資、借款,形成極高的信用風險。擔保公司是擔負防控信用風險來獲取經濟與社會效益,社會效益對于擔保公司的基本要求就是誠信二字,社會效益達到了,又何會愁苦于經濟效益。熱衷于高盈利,高風險的大項目業務的結果常是業務規模做的越大,造成的損失也越高。保證金的不到位,致使公司的誠信度下降,長期如此,擔保公司則有破產之危。如若擔保公司出現了誠信危機常常會被市場淘汰。誠信經營是公司長期發展的重要品質,亙古不變。
2.加強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
2.1提高擔保風險認識
世事無絕對,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然相對面。高風險自然對應著高收益。擔保公司擔保貸款業務也不可能絕是零風險。銀行一定要跳出認為有了擔保公司的擔保便萬事大吉的認識誤區。銀行想要擴大盈利固然沒有錯,但對于擔保公司地選擇要思之再三,務必要將把風險防范放在首要位置。銀行可通過建立擔保公司入圍認證制度,從源頭上將缺乏資金實力、專業人才、技術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擔保公司予以排除。另外,銀行要建立信貸擔保法律審查制度,靈活利用法律才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并對于信貸管理人才方面應加大資金投入,切不可因小失大。對于被擔保人,擔保公司一定要確保客戶提供的抵押或質押資產充足且有效合法的條件下,才予以辦理抵押或質押貸款擔保業務。在這方面,擔保公司能采取的反擔保措施,一旦被銀行要求履行擔保責任,可以同時向借款人和反擔保人追償,從而減少自身的損失。
2.2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擔保公司應該規范擔保手續。貸前,嚴格把關。為中小企業擔保時,注意對于為擔保人的近三來年的財務狀況進行審查,對于借款人的還貸能力有一定的掌握。貸后,加強監管,嚴禁貸款擠占挪用。堅決杜絕借款人以借新還舊的方式償貸。此時,擔保公司可以采用一筆貸款分多次發放的方式規避擔保額度限制,分散風險。對于客戶提供的財務報表認真分析,掌握客戶的近來財務狀況。商業銀行也應不斷完善自己缺陷,不斷修煉自身信貸管理的基本功。對于規范保證金管理,也要給予足夠重視。保證金要設立專戶儲存,以明確資金的流動方向。善于利用法律,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合作協議中對擔保公司提出明確的信息要求,避免可能的商業欺詐和不良投機行為。一旦借款人出現財務危機,銀行應及時要求擔保公司承擔保證責任,如擔保公司不巧也出新財務危機時,則銀行需確保沒有惡意的商業欺詐行為下,擬定書面協議,維護自己的權益。對于銀行內部的管理,應嚴肅工作紀律。推行分工合作的方式,劃分責任到人。不定期地開展專項稽核活動,加大稽核監督工作力度。一是對于內部員工的職業素質、工作能力進行考察。防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降低貸款門檻,以謀取不當利益。二是對擔保公司經營情況、擔保保證金存儲情況、總的擔保責任余額、單個借款人最高擔保數額占其資本金比例、風險金提取情況、履約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專項稽核,發現超單戶規定比例的擔保、超協議約定比例的擔保立即予以糾正,嚴防貸款風險,規避法律風險。
2.3營造良性競爭環境
銀行和擔保公司都應該擇優選取合作對象,切不可沆瀣一氣,只顧眼前利益,其后果往往不利于自己可持續發展,而逐步被市場所遺棄。加強對于員工的工作能力、道德素養的培養,共同努力建設一個互利共贏,齊頭并進的競爭環境。
3.結語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每一個公司都應隨著時代的變化,動態的發展自己,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來完善自己,在行業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正確認識風險,降低風險系數,不斷提升自己的風險管理能力,這樣的公司方能在市場里尋得一席立足之地,不論風雨飄搖,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
一、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表現
我國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以環境保護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我國環保產業的分類主要依靠“三廢”來劃分,包括四類即污水處理產業、固體廢棄物處理產業、脫硫脫銷產業、治污設備產業。然而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潛伏著許多財務風險。鑒于很多上市公司還未披露年報,所以數據采用2011年三季度的,資料主要來源于中原證券行情軟件和金融界網站,同時剔除了ST股和一些主營業務不是環保行業的個股。
(一)負債比重較大
由于環保行業投資量大,資金回收期較長,所以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普遍負債較大。可以通過短長期償債能力指標,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來表現,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速動比率分析示意圖
圖2 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分析示意圖
由圖1和圖2可看出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平均速動比率為3.2,較高的為鐵漢生態這一批新上市的公司,而老字輩上市公司如錢江水利、城投控股、中山公用的速動比率遠低于1。新上市的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很強,原因只是剛上市資金充足。大部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遠超50%,而且龍凈環保、洪城水業、錢江水利等負債較高,達到60%左右。不論是短期償債能力還是長期償債能力,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都面臨嚴峻的負債風險。
(二)壞賬風險較高
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壞賬風險較高,存在顯著的財務風險,可通過應收賬款周轉率看出來,如圖3所示:
圖3 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示意圖
由上圖可看出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周轉率是3.3,處于合理水平,然而相當大部分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于3,只有6個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很高。如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戶資信情況發生變化,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將會相應加大。
(三)對外擔保比率較高
對外擔保比率過高會產生較高的財務風險,然而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比率就過高,如圖4所示:
圖4 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比率分析示意圖
對外擔保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大。由上圖可看出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對外擔保比率為17.58%,但是剔除異常的中電環保后,平均對外擔保比率是8.34%。細數這21家上市公司有12家對外擔保比率為0,但是其余的8家公司對外擔保比率較高,存在著比較大的財務風險。
(四)營運資金不足
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營運資金不足的情況,一旦資金鏈斷裂就將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可以通過現金流量分析看出,如圖5所示:
圖5 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析示意圖
在日益崇尚“現金為王”的現財環境中,現金流量能力更加能揭示公司資產流動性和財務狀況。由上圖可知2011年三季度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0.18,說明每股收益支付缺乏保障,全部21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每股收益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小于0,其中鐵漢生態、維爾利等最近剛上市的公司尤其的低。雖然大多數公司的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還是大于0的,但是數值也不高。
二、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現狀
目前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已普遍采取措施控制企業財務風險,部分公司還構建了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在大的方面,我國該類公司已普遍有了風險控制意識,但是意識不強,控制不到位;在小的方面,我國該類公司財務風險控制連貫性和針對性不夠細致,往往都是就問題論問題,發現問題了才去解決,而并不能夠從根本上預防和解決問題。近來國家要求上市公司都要進行內部控制,以風險為導向的COSO內部控制框架逐漸受到推廣。2008年6月28日,我國五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這為中國企業首次構建了一個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標準框架,有效解決了企業無所適從的問題。目前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框架以控制環境、目標設定、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察六個要素構成,但是由于是剛剛建立和實施,在技術上操作上,思想改變上還存在許多問題。總的來說,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針對財務風險都采取了控制措施,可是體系上還不夠完善,控制效果不是太好。
三、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盡管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對財務風險都進行了控制,但是由于體系構建上的滯后,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意識淡薄和措施實施困難,致使我國該類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上存在許多問題。
(一)控制環境不完善
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四個基本機構,并在成員構成上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但是也僅此而已。在董事會的獨立性和有效性,獨立董事提名,審計委員會、財務部的成員構成方面還有待完善。獨立董事對公司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顯得不太積極。存在這樣的原因是在我國獨立董事基本上都是消極作為,其并沒有在公司任職,沒有工資和權利,當然任公司任之。大部分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為國有企業改制后上市的,在人力資源方面還存在一些靠裙帶關系的。
(二)目標設定過高,資金緊張
我國環保行業目前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然而高利潤帶來了更多的競爭者,一些公司盲目樂觀,對未來利潤率預期過高,動輒40%以上,盲目建廠,造成資金一度緊張,整體目標不合理。例如處于環保產業的首選投資品種――水務,就有9家上市公司涉獵其中,而2011年末就有30家水務企業欲上市。大刀闊斧建設水廠的興蓉投資,也不得不降低投資收益率。正如前文所說,市場前景的高度看好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扎堆其中,這必然會降低盈利預期。
(三)風險意識不夠,風險管理能力較差
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風險評估目前還不到位。我國該行業許多上市公司對于風險的認識態度較差,總是朝著樂觀的角度出發,沒有意識到潛伏的風險。比如龍凈環保和開能環保產品銷售到海外,貨款以外幣結算,并沒有進行套期保值和銀行簽訂遠期合約等,在美元貶值的情況下,受到了損失。另外我國該行業上市公司對于風險的管理能力較低。因為在我國環保行業屬于新興行業,處理危機的經驗不足。當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很多企業都瀕臨停業甚至破產,我國環保行業雖然并未處在風口浪尖,但是金融危機也使政府沒有太多余力關注環保,而保持經濟的增長又被提上日程,這使得環保行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四)控制活動復雜,執行困難
評估風險只是整個財務風險控制程序的一部分,管理層必須確定處理風險所需的行動,并付諸執行,但是控制活動包括多種政策和程序,執行起來相當有困難,對于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而言當然也是薄弱環節。授權和批準方面,該行業上市公司也存在問題,存在出納與會計未分開等現象。例如中原環保公司財務部對其主要業務活動并沒有制定必要和恰當的政策和程序,比如說為白鴿集團借款提供擔保,但是白鴿集團逾期未歸還,導致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狀告白鴿集團,公司負連帶責任,其原因就在于公司控制活動做的并不到位,對于擔保事項的檢查程序過于簡單了。
(五)信息傳輸與上下溝通不暢
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存在信息傳輸與上下溝通不暢的問題。雖然該行業上市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統,但是信息的獲取仍然是不足的。財務風險信息系統的構建和運行較為嚴格、繁雜、工作量大,加上一些財務人員工作散漫,能力不足導致財務信息傳遞緩慢以及少數企業的信息資源還停留在某個部門。另外會計軟件的更新升級對公司財務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也產生了影響。
(六)監察手段單一,反應緩慢
監察可以確保財務風險控制得以有效的持續運作,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對此并沒有做到位。財務控制體系所設定的目標評估方法單一,不能從多角度評估;起初設定的程序并沒有按期執行,而且隨著環境的變化也沒能夠改善。有的控制程序是需要記錄在案的,而一些公司只是口頭或者一個通告而已。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程序制定的不合理,達不到目標,相關操作人員積極意識較差,另一方面是新的財務控制體系剛剛實行幾年,還不熟悉和熟練。
四、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對策
上述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在控制環境、目標設定、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監察方面存在的財務風險控制問題,嚴重制約了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解決,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完善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行為影響,因此完善控制環境必須使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起到足夠作用。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首先在董事會獨立性方面,不僅需要公司管理人員,同樣需要不少外部董事,使董事會有效性提高。再者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的提名方面必須公開公正公平,以確保組成成員能夠發揮有效作用,不能請一些只對公司冷眼相看的獨立董事而且財務方面的專家要居多。在人力資源方面,財務部門應當確保有專人員工,確保公司財務安全高效運轉。同時根據公司實際狀況采用分散與集中的財務職能,可以集中權利也可下方權利。
(二)設定適當目標
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應該設定合理的目標,公司利潤應當設定為行業平均水平。公司資產規模,不能急速擴張,如果擴張過快會至資金鏈跟不上,到最后負債高企,將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同時該行業公司應該看到沒有一個行業永遠是朝陽產業,現在雖然利潤率很高,但是進入門檻低,競爭力度大,高調冒進,必然會在競爭大軍中逐漸消退下去。當然目標設定合理了,還要制定與整體目標相適應的計劃和預算。計算得知整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5%左右,最好目標設定在15%左右。
(三)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公司時時刻刻都有風險的存在,對于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來說,必須提高風險評估能力,要用嚴肅的態度來對待風險。風險識別上可以采用集體討論的方法,定期召開大會,分析存在那些風險,并把那些經常發生的,對公司影響較大的風險列出來。財務風險評估的方法可以定性與定量結合。比如說制作風險評估系圖、敏感性分析、決策樹。風險應對方面,財務風險控制體系應貫穿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始終,可以把財務風險控制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比如說運用沃爾比重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發現問題。按財務風險控制的策略劃分可以劃分為五種,即財務風險規避策略、財務風險預防策略、財務風險分散策略、財務風險轉移策略、財務風險自留策略。該行業上市公司對于這五種策略在實際中可以綜合運用。比如說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的方法轉移風險,投資在環保領域的其他方面分散風險,建立行業風險基金預防風險的發生等。
(四)制定完備程序,堅決執行
財務政策制定的相當完好,但是執行不力,財務風險控制等于零,因此控制活動相當重要。當需要財務決策的時候需要經理決策,同時審計委員會應及時跟進,審查其是否違規,如果是特別重大的還要提交股東大會審核。授權和批準方面,遵循專人負責、職責獨立的原則。比如說記賬會計應與出納分開不能為同一個人,實行批準制度,比如用到公司財務專用章時,需要大量提現時,必須提交申請。例如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比率較高,就要加強控制。該行業公司應依據《擔保法》的有關規定,制定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審查被擔保單位的償債能力和信用程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外擔保的或有負債風險。
(五)不斷的對財務控制系統的表現進行評估
監察是不斷對財務控制系統的表現進行評估的過程,完善的監察可以保持財務控制系統不斷更新,從而提高發現、應對風險的水平。對于財務控制系統設定的目標的評估,應該采用多種績效計量衡量方式,比如可以用財務的與非財務的方式衡量,卡普蘭和諾頓的平衡計分卡就可以運用。建立審計職能部門監督程序,并且為財務風險控制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需要正式的記錄下來。通過培訓,告知等方式使雇員有意識的把發現的問題上報,并且建立公開的上報方式。
五、結束語
總之,我國環保行業方興未艾,在環保行業快速發展的時候急需財務風險控制為其提供保障。本文先寫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表現,再提出該行業目前的財務風險控制現狀,接下來分析起其存在的控制問題和原因,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文章突破了類似文章就問題論問題的模式,不僅對財務風險問題提出了解決之道,而且對財務風險控制體系進行了重點分析和給出一些漏洞的解決方法,實現了對于財務風險問題的整體性考慮。另外本文對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分析時也少量考慮到了非財務方面的影響,因為非財務原因最終也會體現在財務方面。
參考文獻:
[1] 李秉成.企業財務困境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 洪樂平.對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財務風險的反思[D].當代財經,2004.
[3] 汪平.財務理論[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4] 閻達五,張瑞君.會計實時控制研究[D].會計研究,2003.
篇3
摘要:2006年新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2009 年12 月,財政部又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印發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這無疑給壽險業的會計報表帶來了很多變數。本文認為,新準則頒布不僅僅影響壽險公司的報表,還要對壽險公司的經營理念、業務結構、準備金、內含價值等帶來巨大的變化,這樣新準則才能夠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 :保險新會計準則;保單獲取成本;壽險責任準備金;內含價值
一、保險會計新準則產生的背景
(一)保費收入確認局限性
由于保險業相關產品的不斷創新,部分新型的保險產品都會逐漸內嵌衍生為工具。這雖然有助產品銷售量的增長,但是卻模糊了保險產品本身的保障功能,而且保險業中的很多產品并沒有對它的內嵌衍生工具部分進行一個清晰的定價,而只是將這部分的收入計入到保費的收入中,據此來計算保費的收入與保險公司所要承受的保險風險,這樣傳統的做法不利于客觀反映保險公司的保險風險與風險收入總量。
(二)準備金計量局限性
由于保險業是一個經營風險很大的行業,它業務的特殊性使它的財務報告具有它自己獨有的特點,這些都主要集中在保險業所涉及的負債計量上。保險準備金的計提一直都是由精算師來提取的,就像“黑箱”,而且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都大大降低了保險公司財務報告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
二、新準則對壽險業經營的影響分析
(一)對壽險保費規模的影響
新準則中的要求是,投保人和保險人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使保險人既承擔了保險風險還承擔了其他的本來不需要保險人所應承擔的風險,這就需要對保險風險與其他的風險進行合理拆分,把保險風險的部分納入到保費收入中,并按照保險合同的準則嚴格進行核算。
引入混合合同分拆法與重大保險風險測試等方法,使得保費收入的確認口徑發生了變化,能夠科學地認定保險合同和其他合同,真實反映保險公司的風險保障業務狀況水平,引導保險公司進一步調整業務結構,回歸保險保障主業,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
(二)對保單獲取成本的影響
保險公司中的各項業務的費用分布一般都是不均勻的,特別是壽險公司自分布的第一年的費用使用。主要是由于新合同簽訂的初始需要大量的經費,這些經費也就間接成為保單成本的組成費用之一。新準則的實施能夠有效地防范壽險公司運行中只追求規模和效益,遏制公司在運行中所導致的保險效率低、迅速擴張的方式來搶占市場份額的現象的出現。新準則中還要求壽險公司將當年的保單曾獲取的成本按收付的金額來實現計入,不可以分攤到之后的保險業務中。新準則的實施雖然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對壽險公司當期的業績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于一些剛成立的發展中壽險公司而言,就容易產生新業務上的資金周轉虧損,使其盈利時間延長,進而增加了其經營與發展中的困難。
(三)對壽險責任準備金的影響
在新準則實施之前,壽險公司一般采用的精算假設都是較為保守的,評估的利率都不得高于公司的定價利率,定價利率的設定主要是參考保監會每年所公布的利率上限,即是公布值中高利率保單的7. 5% 與低價利率中較低些的部分,或者其他業務利率的2. 5% ,而“2 號解釋”要求采用新的基于最佳估計原則下的準備金評估標準。準備金的評估利率標準是原來具有償還能力的監管利率所設定的,然后轉變為市場利率進行定標,對傳統險、分紅險等評估利率從2.5%調整為國債利率水平區間。目前國債利率水平均高于2.5%,萬能險、投連險等產品從2.5%調整為公司預期投資收益率,根據保險行業法則,評估利率越高,準備金計提越少,留存利潤越多,反之準備金計提越多,利潤減少,使準備金評估向公允價值過渡。
(四)對壽險內含價值的影響
內含價值是指保險業務中的未來現金流向,它包括了投資收入、保費收益等現金的流入,還包含了壽險理賠、雇傭金、業務手續費和管理費等。由于保險行業的經營對象是“風險”,而風險又具有損失不確定這一特性,就導致保險公司的成本、收入具有了估算性。如果只單純的依靠利潤、凈資產的收益、市盈以及投資收益率等傳統的財務報表來反映保險公司的真實價值,所得出的反映都是不真實的,不能夠真實的反映保險公司的實際情況。針對以上情況,內含價值的衡量方法是較為客觀、科學的,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業公司尤其適用于內含價值衡量法。新準則對于保費的計量以及準備金的估計都有了新的規定,對于壽險公司長期合同利潤的實現時間分布都有了新的調整,從而直接改變壽險公司業務的內含價值,這樣能夠有效地降低保險公司在發展中因股東增資壓力而導致的資本占用成本升高問題的出現。
三、新準則下對策分析
(一)回歸保障功能,扭轉傳統經營理念
新準則下保費確認口徑的變化,給壽險公司業務銷售帶來挑戰,應回歸到保障功能,扭轉傳統的“以保費規模論英雄”的經營理念,而且保障功能是壽險行業區別于其他保險行業的根本源頭,其次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功能和資金融通功能是建立在它的基礎之上的。
(二)調整產品及業務結構
壽險公司無論是從產品的設計上還是業務的銷售上,都必須要強調壽險業最根本的保障功能,就是大力發展保障型、長期型的壽險業務,始終堅持“短期變長期,躉期變期繳”的原則,使其內含價值增高,不斷優化壽險業務結構,實現業務規模增長與價值增長的統一。
(三)加強公司管理
以往的財務報告制作中,各部門之間交流較少,財務報告按職能由各部門分別完成,高管人員只做為最后審核者,極少參與到財務報告的編制中。新準則準備金方法的改變,應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加強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以及建立符合市場要求的評估體系,重視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和公司內控制度建設。
四、結論
新準則實施之后保險業要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這樣才有利于公正、客觀地反映壽險公司的財務情況及其經營結果,還能夠促進壽險公司業務的結構調整,使得壽險行業能夠“又好又快”地發展,壽險公司在強調保障功能回歸、調整業務結構、加強公司管理外,同時建議保險監管部門改進以往對保險公司以保費論英雄的考核指標體系。另外,還要強化對保險相關產品的監管,正確積極地引導保險產品的健康發展,從而提高保險產品的準入標準,抑制排除期限過短、沒有保障成分的保險產品的出現。與此同時,更要強化對保險償付能力的監管,從源頭上促進保險公司的結構調整,控制公司發展規模,注重保險業務的內含價值,并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從而增加風險的保額、內含的價值、退保率及投訴率等評價指標,引導公司轉變經營理念,為壽險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劉璐,張偉琦.會計準則變動對壽險公司經營的影響.石家莊經濟院學報,2011-04-12.
[2]劉玉煥.保險新會計準則對壽險業務的影響.保險研究,1001-3306(2010)07-0064-06.
篇4
關鍵詞:保險企業 經營風險 財務防范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后,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保險業作為入世后開放最早的行業之一,中國保險市場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外國保險公司在中國設立獨資保險公司或合資保險公司的越來越多。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每個保險公司都要面臨的問題。而保險公司能否在未來發展中處于領先位置,關鍵取決于保險公司對經營風險的防范。保險企業的經營風險是指由于各種因素,如風險選擇、費率選定、通貨膨脹、市場競爭和國內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等,導致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效果偏離預期目標,使保險公司遭受財物損失風險。
一、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財務防范的重要性
(一)規范保險公司業務工作,促進公司業務的健康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保險企業的生存發展愈來愈艱難,財務會計工作是保險公司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會計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著保險公司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整個保險公司的日常經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從中國保險業發展的二十多年歷程來看,保險業務越發展,財務管理工作就越重要,財務管理工作除了要對保險公司日常的財務工作進行核算,又要對會計核算的結果進行評價和預測,這就要求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部門必須提高應對經營風險的能力。經營風險對保險公司的日常運作來說有很大影響,如果公司財務管理不當,造成財務管理漏洞,就可能加大公司經營風險,影響公司運行,降低公司利益收入。
我國一些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水平和手段都比較落后,尤其是在保險主體比較密集的地區,保險公司存在著一些財務管理漏洞:重規模、輕管理,財務監管不力,管理權責不明,為追求短期規模采取無原則的壓低費率,降低保額或提高手續費等不正當競爭手段等,這些漏洞的存在都給保險公司經營自身帶來嚴重的風險隱患。制約著保險公司的健康發展。保險公司通過提高公司經營風險的財務防范力度,通過制度化、規范化的操作,引導企業實現經營價值最大化,降低經營成本,實現對公司經營風險的有效控制。
(二)提高保險公司應對金融風險能力,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保險公司面臨的市場競爭風險是由公司外部環境造成的風險,是無法避免和不可忽視的。各個保險公司之間為了爭奪客戶和占領市場,有時會采取不適當的方式降低保險費率,影響了保險公司應對風險的能力。一些基層保險公司為了完成業務指標,甚至采用虛假承保的辦法增加保費收入和完成業務量指標,更為嚴重的是有些保險公司為事故發生后的企業補辦保險。這些違規做法嚴重影響了市場公平,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無形之中加大了保險公司潛在的經營風險,增加了公司財務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加強保險公司管理工作,能夠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增強保險公司的競爭力,提高公司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
(三)充分保護保險當事人的利益,增加保險公司利潤
雖然我國保險業的起步較晚,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保險作為人們防范未知風險的有效手段,是保險雙方當事人基于合同建立起來的一種經濟關系。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城鎮居民的投保率在40%左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有較大差距。在加快普通民眾保險意識宣傳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自身也要增強公司實力,保險業是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行業,保險企業在經營保險業務時,必須引進專業知識水平高和經驗豐富的人才,這些人才對保險業務中使用的保險知識非常熟悉和了解,在進行保險工作時具有絕對優勢。保險公司本著對客戶負責,為客戶服務的原則,保險公司必須盡量減少和避免經營風險,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更要防止客戶為了騙取保費而蓄意制作事故的問題的發生,通過提高自身抵御經營風險的能力,將潛在客戶轉化為現實客戶,增加企業經營利潤。
(四)規范保險公司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資金利用率
由于經營風險存在的普遍性,尤其是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涉及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保險公司業務具有特殊性,關系許多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運行。從一定意義上說,保險公司承擔著社會保障責任,為國家發揮社會“穩定器”的作用。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防范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對公司的經營活動實行有效監管,實現公司財政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強公司應對經營風險的能力,降低資金不良使用率,增加公司的經營利潤。
相比于一般企業來說,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相對完善。許多企業因為財務管理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最后導致公司爆發財務風險,引起公司的倒閉、破產。一些小企業存在資本結構不合理、資金使用不當、管理者對經營風險認識欠缺等問題,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企業在面臨經營風險時不能有效和及時應對,導致風險對企業經營的沖擊過大,造成了企業的經濟損失,阻礙了企業的正常運行甚至走向破產的道路。保險企業因其業務的特殊性,公司財務管理水平較高,財務防范機制到位,管理者認識到了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資本結構相對合理,流動負債水平較低,提高控制和防范經營風險的能力,使保險企業在應對經營風險時能采取有效措施,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二、完善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財務防范機制的對策
(一)加強財務制度建設,規范財務行為
保險企業首先要樹立依法經營的信念,自覺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保險市場是自由競爭的市場,保險企業要遵紀守法,促進規范而有序的保險市場的完善。制度建設不僅對保險企業而言,對其他行業的任何公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的前提和保證。保險企業要加強分支機構的管理,就必須加快公司內部財務規章制度的建設,健全現有的規章制度,保證各項工作都依照制度進行,提高企業財務工作的規范性和合理性。在加快財務制度建設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員工對企業財務制度的學習,使員工在工作中自覺的按照制度辦事,防范公司財務管理漏洞。企業要強化財務制度的執行力度,優化企業經濟資源配置,同時通過內部監督保證各項制度落實到位。
(二)定期進行員工培訓,引進高素質和高學歷人才
人才是企業持續生存的無盡動力,也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保障。保險企業要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培訓和道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保險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有專門的保險會計知識,熟練掌握有關專業技能,熟悉保險公司財務工作流程。企業合理的分配機制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保險企業可以對員工進行業務激勵,將薪酬與績效掛鉤,員工通過培訓增加專業能力,提高工作業務量,增加收入。保險企業還要注意引進高素質人才,與國際保險業發展接軌,通過引進人才,改善企業人才結構,增加員工工作活力,增強企業財務管理能力,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三)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企業資金效益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重點。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資金鏈斷裂是許多企業巨人轟然倒地的直接原因。做好資金管理,不僅可以防范風險,還可以在無形之中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收益,保險業做為金融企業,對資金管理要求更為嚴格。保險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必須要加強公司的資金管理,科學管理資金,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降低資金沉淀率。當前一些保險公司存在資金管理不善,結構不恰當的問題,增加了公司財務風險的可能性。保險企業要充分考慮到資金運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解決好資金運用與業務增加的統一,節省資源與增加利潤的統一。使資金管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發揮更大效益。
(四)加強財務核算管理,提高財務數據使用價值
核算是財務管理的基礎,財務核算的真實性、準確性才能體現出財務數據的價值。及時、準確、真實的記錄各項收入與支出。將各類數據細化到各經營主體、各產品、各銷售渠道,定期從經營主體、產品、銷售渠道等不同角度對經營成果進行分析比較,給企業經營決策者可靠的財務數據支持,不斷優化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銷售模式。提高公司抵抗風險能力,體現財務數據的使用價值。
(五)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監督,有效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保險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內部監督體系,加強內部審計與監督,改革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保險企業應該成立獨立的財務監督小組,對企業的財務工作進行嚴格監督,提高企業防范財務風險能力。企業還可以量化財務管理,建立各種指標,異常問題及時預警,從根本上保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合理性和嚴密性,避免出現財務管理漏洞,杜絕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隱患,提高企業應對經營風險的能力。只有采取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模式,才能保證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保險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敏.淺析保險企業會計風險防范[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7;4
篇5
關鍵詞:保險業;風險防范;發展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2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看到保險業廣闊發展前景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保險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即保險業競爭實力與日益開放的市場環境不相適應,保險企業風險管控能力與其快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保險業監管水平和法制環境與我國金融風險管控要求不相適應,全面提升保險業風險管控能力是化解這些矛盾、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因此,保險業應在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提升對加強風險管控重要性的認識,正確處理保險業發展與風險管控的關系,堅持一手抓業務發展不動搖,一手抓風險防范不放松,實現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的統籌協調和相互促進。
一、充分認識保險業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
風險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和檢查等活動來阻止防范風險損失的發生,削弱損失發生的影響程度,以獲取利益最大化。保監會近年來一直將“防風險”作為行業發展的主基調和重點工作來抓,出臺了一系列防控風險的政策、制度,推動了全行業風險管控能力的提升,全面開展了行業風險排查工作,這都凸顯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風險防范是公司穩定經營的基礎
長期穩健經營是保險行業的生命源泉,要保證長期穩健經營首先必須重視防范化解風險。保險公司的經營對象是風險,風險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極大的增加了保險經營的復雜性和難度;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發生在未來,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我們無法完全控制和預測;保險公司的經營責任是連續的,經營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風險責任損失的償付能力。在宏觀經濟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保險公司經營活動更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尤其是自身風險防范機制的建設。保險經營無處不在和無時不有遭遇著風險。風險不加防范,風險損失不施以控制,會危及到保險經營財務的穩定,直接關系著公司經營的穩定與否。
第二,風險防范是公司業務發展的前提
保險業在發展初期出現一些風險問題,很大程度上在于保險業發展得很不夠,不僅整體實力比較弱,而且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經營管理等方面與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依靠發展,通過促進保險業全面發展,夯實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的基礎。防范化解保險風險必須加強統籌謀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做好保險業的風險防范化解工作,要有系統和整體的觀點,通過加快發展提高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的整體實力,通過深化改革完善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的體制機制,通過加強改善監管為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提供有力保障,把解決問題的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把事前預防和事后化解結合起來,做到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保險業在開拓新業務領域的同時,必然會不斷面臨新的風險。既不能忽視發展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頭腦發熱,一哄而上,也不能在新的風險面前裹足不前、無所作為,要處理好加快發展和防范風險的關系,一方面要在發展中提高保險行業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為增強全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通過不斷預防各種新的風險促進保險業加快發展。
第三,風險防范是市場激烈競爭的迫切要求
風險防控水平本質上是對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對公司業務發展和基礎管理的根本檢驗和反映。風險防控能力的優劣將成為影響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決定公司競爭能力的根本因素。如果風險防控工作得不到加強,基礎建設薄弱的現象不能得到根本性扭轉,將有可能影響公司市場主導地位,建設國際一流壽險公司的偉大事業必將嚴重受阻。
第四,風險防范是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吳定富主席指出,十六大以來,保監會提出了改革、發展、監管三管齊下的風險防范化解整體思路。把改革作為防范化解風險的有效措施,深化保險公司體制改革,建立現代保險企業制度。
總之, 防范和化解行業風險主要是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促進保險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其手段主要是加強監管,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險監管體系;防范和化解企業風險主要是為了避免損失或將損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以內,保證企業的盈利和持續經營,其手段主要是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通過風險自留或市場化手段來分散和轉移風險。防范和化解保險風險,既要發揮監管機構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保險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將防范行業風險和防范企業風險有效統一起來。
二、真正落實保險業風險防范的措施
風險管控是保險行業根骨不變的真理,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學習新的管理理念和經驗,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執行力、實現高效管理、真正從管理上出效益。在管理上控風險,促進保險業又快又好發發展。理論經驗只有要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談得上加強企業執行力;緊抓執行力,就是對制度措施的不折不扣的貫徹。更是對公司風險管控嚴謹精細的體現。
一要緊抓隊伍建設。保險從業人員包括監管干部、公司管理人員和廣大一線的展業人員,肩負著防范化解保險風險的重要責任。要加強監管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監管機構引領發展的能力和防范風險的能力;要加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保險高管人員審慎經營意識,提高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能力;要加強保險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險業風險防范提供強有力的專業和技術支持;要加強保險營銷人才隊伍建設,增強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改善保險行業形象。
二要強化制度執行。運營方面要牢固樹立“制度第一”的理念,一絲不茍、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制度,切實發揮制度內在的激勵約束作用,將制度執行轉變為全員的自覺行動,實現由“人治”向“制治”的轉變。公司應繼續加強風險績效考核,統一考核標準,確保各級公司在經營過程中能夠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更好的把握和權衡。
三要加強基層建設。基層是公司業務發展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公司管理最薄弱的環節。我們要下決心逐步解決基層發展基礎薄弱的問題,加大資源、費用向基層傾斜的力度,全面推進基層網點的標準化建設,研究探索壽險、財險、養老險基層網點的共建共用,提升品牌形象,促進業務發展,鞏固先發優勢。同時要著力加強基層的基礎管理,夯實業務發展的管理基礎。
四要完善指標考評。科學的考核評價是衡量各崗位規范操作、履行職責的標尺。運營方面要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既要設立考核指標,也要設立評價指標,既要側重結果管理,也要注重過程管理,并逐步引入數據評估,實現考核評價的量化、細化、硬化和階段化。特別是柜面服務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等指標,更是要盡快實行量化考核,促進運營基本職能的履行。
五要加大管理力度。首先要排查違規業務,消除風險隱患。各級公司進行自查自糾,摸清風險狀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風險隱患。二要堵塞管理漏洞,降低發案機率。一是加強執行力建設,切實落實好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比如進一步加強單證和印章管理,嚴格權限和密碼管理,全面落實“零現金”管理。二是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對現有制度進行清理優化,增強制度的有效性、權威性和嚴肅性。比如上收保單借款審批權限,要求保單借款必須由投保人親自辦理等,杜絕保單借款業務中的違規風險。三是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在風險防范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提高技術防范手段,降低人為的操作風險,使違規行為在技術上變得難以實現或不能夠實現。
六要堅持合規經營。合規經營、防范風險根本在人,關鍵在領導干部。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危機意識,本著對黨和人民負責、對公司長遠發展負責、對客戶和員工負責的精神,高度重視合規經營、防范風險工作,做到警鐘長鳴,始終守住防范風險這條底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帶頭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成為依法合規經營的表率。要通過教育、宣導,引導廣大干部員工和營銷員,切實強化依法合規經營的意識,筑牢依法合規經營的思想防線,自覺維護保險業的品牌形象
保險業的廣大干部職工要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更加重視防范和化解保險風險,不斷提高防范化解保險風險的能力,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公司一方面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警惕性,增強洞察力,提早筑牢抵御外部風險的“防火墻”;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制度執行力建設,高度關注關鍵領域風險隱患,防范和化解各種經營風險,促進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卿前海.中國壽險公司銀行保險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3).
篇6
1997年6月7日,在某人壽保險公司業務員的勸說下鄭先生同意購買了60萬元終身壽險。業務員提供的投保單上最后寫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填寫完本投保單和健康告知書后,請向我公司業務員交納首期保險費,并索取臨時收據。保險計劃書、保險費正式收據及保險單將延后1至5天呈送。鄭先生隨后按業務員的要求填寫了”終身壽險投保單“,指明受益人為妻子趙某,并交付了首期保險費。
1997年7月2日,鄭先生出差乘坐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鄭先生不幸身亡。事故發生后,保單受益人鄭先生的妻子趙女士及時通知了保險公司,要求保險公司全額給付60萬元保險金。保險公司接到通知并審查后認為,作為人身保險合同,在保額巨大的情況下,必須經過體檢后方可決定是否承保,鄭先生雖繳納了首期保險費但尚未體檢,因而該保險合同不成立,于是作出拒賠決定。趙女士對此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保險公司承擔給付保險金的法定義務。
在法院一審過程中,保險公司提出保險合同沒有成立的三條理由:首先,投保人填寫投保單并預交首期保險費只是要約行為,不能因此就認定保險公司已作出承諾;其次,鄭先生并沒有根據保險公司的規定進行體檢,保險公司無法確定保險金額和應交納的保險費;第三,保險公司出具保險費收據并不意味著保險公司已作出承諾。趙女士則認為,鄭先生填寫投保單的行為是要約行為,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則是承諾行為,保險合同已經成立并生效。至于鄭先生沒有完成體檢這一過程,只是由于保險公司沒有及時通知鄭先生,過錯應該在保險公司,故保險公司理應做出賠償。
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鄭先生與保險公司間保險合同尚未成立,判決駁回原告趙女士的訴訟請求,保險公司返還其所收鄭先生的保險費。趙女士對一審判決不服,提起上訴。在二審過程中,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保險公司賠付20萬元結案。
案例:
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被保險人鄭先生未按保險公司內部規定進行體檢是否影響保險合同的成立。筆者認為,保險公司違反業務操作規定承保并不影響保險合同成立,保險合同已經成立。具體原因如下:
一、《保險法》第十二條規定:“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保險合同成立。”從合同法的角度分析,保險合同的成立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鄭先生填寫了“終身壽險投保單”只是要約行為,投保單交給保險公司時該要約生效。保險公司如果作出了承諾的意思表示并送達給鄭先生時,保險合同成立。本案中,投保單上既然寫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填寫完本投保單和健康告知書后,請向我公司業務員交納首期保險費,并索取臨時收據。保險計劃書、保險費正式收據及保險單將延后1至5天呈送。”那么從投保單的上述約定可以看出,保險公司的承諾期最多為5天。而從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之日到被保險人鄭先生意外死亡之日的時間已遠遠超過這個期限,保險公司在承諾期內沒有作出明確的拒絕承保的意思表示;相反的,保險公司收取了鄭先生的首期保險費。因此根據上述事實,從法律上可以推定保險公司對投保人的要約作出了承諾,保險合同因此而成立并生效。
篇7
2、保險經紀人的業務來源相對規范:經過保險經紀人為保險標的提供風險管理方案以及對投保人、被保險人等的培訓、講座,保險標的的安全系數會得到顯著提高,相同條件下發生保險事故的幾率和索賠額亦會趨于合理化,從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利潤率。
3、保險經紀人的良好切入點:經紀人在保險市場中的介入無疑會將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相對立的“買、賣”關系作微妙的疏導,會消除某些客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不信任,不理解。尤其保險經紀人在索賠處理時的專業性將有助于減輕保險公司直接面對客戶的各種壓力并節約了大量時間,將從根本上推動保險公司加速發展,擴大保險市場,從而有助于進一步保險公司的業務開拓。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險經紀人向保險公司收取經紀傭金是有內在根據的,是合情合理的。
保險公司業務費用額度分析
保險公司的業務費用額度是確定保險經紀人費用標準的重要環節,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固定資產折舊、人員成本、辦公費用、廣告公關、防災防損培訓以及其他一些與業務相關的費用,包
括支付給保險人或公估人的勞務費等。以下針對財產險公司的費用額度作簡要分析:
以下是國外若干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業務的費用比例統計:(表一)
保險公司年度保險業務費用比例韓國現代保險
(Hydai)199729.2%199826.4%瑞士豐泰保險
(Winthur)199729.8%199830.8%美國國際集團
(AIG)199920.84%200021.45%美國聯邦物產保險集團
(Chubb)199932.30%200032.79%
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出:一般財產險保險公司的業務費用額度與保費收入的比值基本維持在20%—35%之間;也就是說:財產類保險公司獲得某筆業務所需的業務費用額度為20%—35%,平均為27.5%。
那么,目前國外財產保險市場中保險經紀公司的經紀傭金比例是多少呢?根據市場調查,保險經紀傭金的具體數額因國家、險種、市場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但基本都維持在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10%-20%,一般在15%左右。例如,在近代美國保險市場上,一般在汽車險業務中經紀傭金的比率為保險費的16%;在商業火災保險中傭金比率約為19%;在一般責任險中傭金比率為18%。比較同期保險公司的業務費用數字,可作如下大膽推斷:保險經紀公司財產險業務傭金比率的合理區間應該是保險公司在相應險種上所需業務費用的50%-60%(低限的50%至高限的60%),以平均業務費用的55%為基準點上下浮動左右。對于不同險種、不同保險市場還有一定差異。
目前國際財產保險經紀市場中的傭金慣例———15%正是保險公司財產險業務費用平均值(27.5%)的55%。
我國保險市場的合理傭金比率
通過前面論述,我們已經將保險經紀公司的傭金比率水平與保險公司的業務費用比例進行了大膽的掛鉤。那么,基于這樣的分析,對于我國這一尚不發達的保險市場來說,保險經紀公司的合理傭金區間是多少呢?
不妨先分析一下目前我國部分財產險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指標:(表二)
保險公司年度費用比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927.37%200030.88%中國平安保險股份
有限公司(含壽險)199924.70%200025.77%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199920.72%200022.35%華泰財產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199927.49%200037.76%天安保險股份
有限公司199933.74%200030.51%華安財產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199935.62%200033.42%
不難發現,在我國目前尚不發達的保險市場中,各家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有明顯差異,業務費用比例差別較大,普遍比國外同行的費用水平略高。從表(二)中計算可得:我國財產險保險公司的業務費用基本維持在20%-38%之間,平均為29%。
篇8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以年均9.5%的高速度持續增長,近年來仍然保持在7.0%以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外出旅游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基本組成項目。據國家旅游局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旅游收入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2001年,入境旅游人數達8901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178億美元;國內旅游人數達7.84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達3522億元人民幣;旅游業總收入達到4995億元,比上年提高了15.0%。伴隨著旅游市場的繁榮,與其相關的風險事故的發生率明顯上升。這客觀上要求旅游險能夠快速發展,為有關各方提供風險保障,為旅游市場的發展保駕護航。再者,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花錢購買旅游險成為可能。因此,有關人士普遍預測旅游熱將為我國旅游險市場營造巨大的發展空間,每年的保費收入至少應該有70億元的進項,是我國保險業務發展的新增長點。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旅游熱已經持續好幾年,而旅游險市場仍然比較冷清。
一、旅游保險還未引起足夠的注視
從需求的角度看,自2002年9月1日起《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開始實施,改強制旅行社為游客投保旅游意外險為強制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這一規定的改變使以前倍受冷落的旅行社責任險獲得較大發展,財產險公司在旅游險市場中的份額大幅度提高,如按每個旅行社年交保費2萬元計,旅行社責任保險的市場規模約為1.8億元,占整個旅游險市場的15%以上;與之相反,游客自愿購買保險者寥寥,壽險公司旅游險業務增長緩慢,部分地區和公司甚至出現業務滑坡現象。旅游險市場總的需求狀況并沒有大的改觀。
從供給的角度看,旅游險市場上保險卡的種類有所增加,銷售方式有所改善,但是存在的問題并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險種少。當前,只有幾家較大的壽險公司經營旅游保險,且可供游客購買的險種只有旅游人身意外傷害險、交通人身意外保險、旅游景點人身意外傷害險、旅游救援保險、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險5種。而且他們大多數都不經營旅游景點人身意外傷害險、旅游救援保險和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險,甚至有的也只經營旅游人身意外保險一種。產險公司除了經營旅行社責任保險外,對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發生的行李、證件丟失和盜搶風險至今尚無“貨”上市,使這一風險處于無保障狀態。整個市場不能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而且,游客要想以中意的價格為自己獲得較為全面的保障,就必須和幾家保險公司接洽,很不方便。
2.保險對象范圍過窄。以前,我國的游客是以團體游客為主。而且,國家旅游局在1997年9月出臺的《旅行社辦理旅游意外保險的暫行規定》強制旅行社為游客辦理旅游意外傷害保險。各保險公司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從節約經營成本出發,推出了只以團體游客為保險對象的旅游保險,將自助游游客排除在保險范圍以外。1999年政府為了拉動內需將“五一”、“十一”假期調整為7天。這一舉措帶動了旅游熱,形成了所謂的“黃金周”。但是這股旅游熱主要是受自助游的推動。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自助游已經占到了整個旅游市場份額的80%以上。可是,在很多地區自助游至今仍游離于旅游險市場之外,無法買到合適的旅游保險。
3.保險對象細分不夠。首先,旅游市場狀況的變化和強制旅游意外險的取消,使得自助游在部分地區走進了壽險公司視野。有些公司已經修改了旅游意外傷害保險條款,將自助游游客納入保險對象范圍,但是和團體游客適用相同的費率。少數公司甚至直接將團體旅游險保單向自助游游客銷售。其次,部分公司為了爭搶業務,拓展了保險對象的范圍,推出旅行保險,將公務旅行者和普通游客一同納入保險對象范圍。這兩種變化在提升保險公司業務量的同時也增加了逆選擇的可能性,使保險公司面臨更大的道德風險。因為:第一,團體游客出游時,旅行社派有專業的導游為其提供全程組織和服務工作,這無疑有利于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但是對于自助游游客來說,由于缺乏旅游常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出險的概率要比團體游客大。而且,對于自助游保險來說,由于業務分散,展業費用和其它經營成本明顯高于團體游保險。因此,兩者不應該適用同一費率。第二,對于公務旅行人員和普通游客來說,由于出行目的不同,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往往不一樣,結果在旅行過程中發生風險事故的概率也必然不同,兩者同樣不能適用同一費率。
4.保險責任確定不合理。當前我國旅游險在保險責任的確定上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保險責任過寬。很多保險公司在旅游意外傷害保險中將死亡給付、傷殘給付、意外醫療和急性病醫療列為主險責任。對于每個游客來說,只有選擇是否投保的權利,沒有選擇不同保險責任的余地,不能以合適的價格獲得需要的保障。殊不知其結果同樣是低風險客戶退出保險,而高風險客戶都留了下來,產生逆選擇。另一種傾向是保險責任過窄。目前,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將游客的潛水、滑雪、探險等活動列為旅游險的除外責任,而又不提供此類專項旅游保險。而且,有些保險公司在經營旅游意外傷害保險的過程中發現醫療責任,尤其是急性病醫療責任的道德風險過大,部分地區發生經營虧損現象。于是修改條款,將急性病醫療甚至意外醫療排除在保險責任范圍以外。這樣的確能夠較好地控制風險,但是與此同時也必然將大量有著較大風險保障需求的優良客戶拒之門外。這顯然有悖保險經營“保障客戶,分散風險,獲得利潤”的初衷。
5.費率厘訂缺乏科學性。目前,我國旅游險費率的厘訂不是依靠精算技術,而是由條款制訂人員憑經驗來確定的。有的公司甚至模仿其他公司的條款,然后臆斷地調整費率變動期間和費率大小。這樣,在缺乏精算技術的支持下,為了保證經營的穩定性,保險公司的唯一辦法就是將費率偏高確定。這種不科學的定價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抑制了保險需求,影響保險公司業務的增長。
6.投保渠道不暢。目前,旅游險的銷售渠道沒有大的改觀。旅行社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主要銷售團體旅游意外傷害保險和旅游救援保險;旅游景點主要銷售旅游景點意外傷害保險;機票銷售點主要銷售航空意外險;適宜網上銷售的險種相對較多,但是目前開通網上投保服務的只有泰康人壽、平安和友邦等少數幾家公司;銀行柜臺銷售尚處于嘗試階段。對于大多數自助游游客來說,投保仍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7.售后服務質量不高。旅游者的流動性較大,在短時間內,游客可能在一個地方投保而在另一個地方出險,甚至可能跨國出險,這對保險公司的核保、定損及理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跟不上,不僅對旅游者造成損失,也影響保險公司的聲譽。
二、游客保險意識淡薄,保險險種單一,制約了旅游保險的發展
我國的旅游險市場所存在的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游客保險意識淡薄。雖然說風險的存在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保險需求產生的必備條件,但是這兩個條件所形成的只是保險的潛在需求。要想把這種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需求,必須依賴于人們防范風險意識的增強,保險意識的提高。當前,我國民眾的保險意識普遍較差,很多游客存在僥幸心理,不愿意花錢買旅游險。因此,旅游險的市場需求一直不旺。
2.保險經驗缺乏,保險技術落后。在現有的經驗水平和技術條件下,我國很多壽險公司的旅游險的核保在很多地方還存在不足,尤其是急性病責任部分存在較為嚴重的逆選擇現象。承保之后對醫療責任和自助游的風險控制更是束手無策。一方面,為了防范逆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急性病醫療排除在保險責任范圍之外。另一方面,他們只能通過對團體的選擇來代替對個人的選擇,通過簡單的承保程序達到為大量具有相同風險因素的人群提供保障的目的。旅行社在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之間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保險公司控制風險的一個“關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被迫只經營團體旅游險,而將自助游保戶拒之門外。
3.相關數據資料短缺。由于旅游險的經營時間短,我國的保險公司手中還缺乏與旅游險相關的各類資料。與其它壽險業務不同的是旅游險的發生概率與一個國家的社會、自然、地理狀況、游客的風險防范意識等關系密切,國外資料缺少參考價值。另外,據業內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公司的旅游險在展業、核保、定損、理賠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單證管理混亂。這樣,即使收集了一定量的資料,這些資料也缺乏可靠性。這使得旅游險費率的厘訂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持。
4.對風險和保險的相互關系認識不夠。保險公司對保險對象劃分不清和保險責任確定不合理,實際上是其對風險和保險的相互關系認識不夠的反映。對自助游游客和團體游客、公務旅行者和普通旅游者在相同的費率水平下提供同等保障和將醫療責任列入主險條款,是保險人過分追求保險業務量而忽視風險防范的表現;而將游客的潛水、滑雪、探險等活動列為除外責任,將醫療責任從保險責任中剔除,是保險人過分強調風險防范而忽視業務增長需要的表現。
5.保險市場發育不充分和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體制落后。2001年我國的保險深度僅為2.2%,保險密度僅為168.8元,遠低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保險市場的發育還很不充分。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空間非常巨大。現階段,為了搶占先機各家保險公司忙于市場拓荒,比拼保費收入規模。而相對于其它險種來說,旅游險屬于小險種,年保費收入占保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比重較低。另外,目前在我國保險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幾家保險公司要么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要么是國有企業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這種所有制所決定的經營管理體制是公司高層領導由政府選派,采用任期制,以公司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作為業績考核的重要指針。高層管理者權責不對等,廣人員工的付出和收入不對稱。這必然會引起企業追求保費規模最大化的短期行為,因為有保費規模就有費用規模,而費用規模與包括老總在內的員工利益攸關。結果,雖然旅游險在很多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中被列為A類險種,賠付率一般低于35%,但是仍然不能引起公司高層管理者的重視和激發普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舊產品的改造和新產品的開發進展緩慢,難以適應市場需要。
三、培育市場主體,開發新險種,大力發展旅游保險
解決我國旅游險市場的現有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一方面,民眾保險意識的培育是一個過程。這既需要保險經營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又需要通過大量的風險事故來教育國民,強化其保險意識。這絕不是短期內所能達到的。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需求能夠創造供給,而潛在的保險需求向現實的保險需求的轉化是以民眾保險意識的提高為條件的。因此,在短期內我國的旅游保險需求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觀。另一方面,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是我國現階段金融體制改革的難點,而這一點恰恰是導致我國旅游險市場供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的關鍵性因素。因為分業經營體制可以通過修改法律來改變;保險經驗不足,保險技術落后可以通過學習來快速提高;而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涉及各方利益的分配格局、保險經營的性質和國家的經濟安全,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完成。這樣,對于風險與保險的關系的認識也就難有突破;重視保費規模,忽視經營利潤的狀況也就難以改變,旅游險就很難得到保險公司的青睞,供給狀況也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觀。結果,整個旅游險市場也就不可能出現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從長遠著眼,我們應該大力推進民眾保險意識的培育和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
此外,還應該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加速市場主體的培育,提高旅游保險市場的競爭程度,促使保險公司由拓荒式的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2.加大新險種的開發力度,把旅游保險服務延伸到吃、住、行、游各個環節,并為特定旅游項目提供專項保險,如峽谷探險保險、水流漂流保險、驚險游保險等,使游客在旅游全程都能夠獲得需要的保障。
3.對旅游險市場和旅游險條款進行細分,針對團體游、自助游及公務旅行的不同特點制訂出不同的保險條款,確定不同的費率,加強風險防范。
4.將風險較大的醫療責任部分制定為特約條款或者附加險,厘訂專項費率。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又可以有效防范逆選擇風險,全面提升旅游險的業務質量。
5.加強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尤其是與醫療責任部分相關的資料的收集,為科學厘訂費率,控制風險,尤其是醫療責任風險積累經驗,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對于那些通過網絡平臺銷售旅游險的公司來說,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
篇9
不過,網銷保險的風險隱患也在積累。比如,價格優惠是否透明?能否規避類似銀行保險銷售過程中的誤導行為?
近日,中國保監會下發《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征求意見稿)》,專門規定險企每通過一個網站銷售保險產品,都必須向保監會備案,還要對免責條款等風險進行明確提示。
網銷保險市場的空白與潛力,促使眾多險企集體試水網絡營銷。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全國近60家險企著力拓展網銷市場。在湘保險機構經其總公司推動,亦紛紛發力。其中,意外險、家財險、旅游險等等是目前最常見的網銷保險產品。
據湖南某壽險公司業務主管分析,與傳統銷售渠道相比,保險網銷省下了人費用、營銷宣傳費用,產品價格相對于個人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折扣,這可謂最大的優勢。目前網銷保險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保險公司自己開發的網站,只銷售自己公司的產口;第二種是淘寶等綜合網購類網站;還有一種是第三方專業保險網購類網站。
在保險業內,如果是長期壽險產品,通常其年繳保費第一年可以有30%是支付給業務員的傭金,第二年至第五年也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傭金。
“但在網上銷售的都是短期意外險產品,傭金會低很多。另外一方面,絕大部分的網絡銷售產品都是專門針對這一渠道來銷售的,業務員方面是沒有相同產品銷售的,因此很難同價比較。”一位資深保險人士透露,一般意外險等產品的保險營銷員傭金只有10%左右。
記者調查發現,并沒有相同產品在兩個渠道同時銷售。業內人士分析,但如果按照10%的傭金比例來計算,在人渠道銷售的100元的意外險產品,在網購渠道即便沒有傭金,其成本也只能下降10元左右。
此次保監會下發的征求意見稿提出,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通過互聯網站銷售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不得委托保險兼業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
一大型產險公司負責人表示,這說明保監會或將以發放牌照的形式批準保險公司開展網銷。就像電話銷售行為,目前只有13家財險公司獲得了電銷牌照。這種監管方式將有助于防范網銷風險。
篇10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查勘 保險
中圖分類號:F840.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100
一、概述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保險這個詞已經是街頭巷尾眾人皆知,國民保險意識的增強,使中國保險業務得到發展迅猛,保險行業已經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險公司業務快速的膨脹,造成了保險業務售后服務相對滯后,服務管理規范和服務手段嚴重影響了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
在整個保險行業服務體系中,信息技術一直作為提高保險業服務質量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現在各大保險公司信息化系統建設已經比較完善,但都是采用有線傳輸方式,這種有線傳輸客觀決定了必須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才能應用信息化系統,同時客戶對保險行業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關注保險業務的快捷、準確、方便的服務,這樣傳統信息化系統的時間空間的限制性面臨強大的挑戰。
在2009年全國保險行業工作會議上,要求保險行業:“以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加強保險業基礎建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整合管理資源,提高管理效率,堵塞管理漏洞”。
自2008年底3G牌照發放,中國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絕大多數互聯網(包括專用業務網)應用逐步向移動互聯網上轉移,全球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遠遠超出電腦的出貨量,移動互聯網應用也突破了傳統互聯網下的信息化系統應用的時間空間局限性。業務系統也紛紛由電腦端應用轉移到智能手機上應用,讓辦公人員擺脫了時間空間的束縛,使業務信息可以隨時隨地通暢地進行交互流動,工作將更加輕松有效,整體運作更加協調。
二、需求分析
保險公司業務工作人員具有流動性特征,尤其查勘理賠業務人員現場查勘具有100%場所不確定性和時間不確定性,保險公司對理賠人員的管理也無法實時管控監督。
在現有的查勘理賠管理信息系統中,查勘人員可以通過電腦登錄到系統中,查看分配任務和保單信息,并可錄入查勘結果。但現有工作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1.存在案件篡改的風險性。
因為查勘理賠的固定流程使查勘工作變得低效,導致查勘員不能及時現場到位進行查勘,往往需要讓相關人進行代查勘和定損,這樣就導致有些人為擴大損失,造成保險公司多支付賠款。
2.信息查閱不方便。
保險公司現場查勘員數量有限,工作地點也不固定,無法很方便快捷的查閱保單信息和報案信息 。
3.不規范的查勘流程。
查勘員收集的現場查勘資料要在一段時間后才能錄入到公司的理賠系統中,這就給人為篡改案件信息提供了可能,這使保險公司面臨道德風險,導致降低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客戶認可度以及客戶粘稠度。
4.反饋查勘信息不及時。
查勘員現場查勘后,現場信息不能馬上傳輸到公司,而是等到查勘員回到公司后再錄入到系統中,導致查勘人員頻繁往返于現場和公司,大大增加了查勘的時間和理賠速度。
5.較低的客戶滿意度。
由于查勘人員沒有相關報價信息,無法在現場跟客戶達成一個彼此都滿意的理賠方案,使一半以上的小案件的處理也需要花很長時間,這不但降低客戶的滿意度,而且也增加了理賠成本的支出。
真是因為傳統查勘理賠存在致命的局限性,使保險公司為了規避經營風險而花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在后臺進行復查和審核,這就是出現“理賠難”的原因。“理賠難”不僅影響保險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而且制約了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這已經成為保監會和各家保險公司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移動查勘必定成為保險公司理賠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移動查勘業務可以利用移動終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通過移動互聯網實時同步實現查勘、核價、核損和估損單審核等理賠業務工作,實時在線完成查勘定損,簡化報險案件理賠流程,滿足絕大部分客戶在服務時效和服務質量上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客戶滿意度,提升保險公司的競爭力。移動查勘改變了保險公司查勘的作業流程,極大地提高了理賠效率,降低了案均理賠費用和各種輔助費用,實現了品牌和效益的雙豐收。
二、技術方案
移動查勘系統是保險公司借助3G高速網絡,利用手機終端,實施現場查勘,降低保險經營成本和理賠道德風險,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競爭力的創新應用。
三、網絡架構圖
四、功能簡介
移動查勘系統功能主要包括:(1)人員實時調度、任務指派、位置定位和工作狀態監控;(2)人員效能時間點采集以及超時警告提醒;(3)任務信息、報案信息、抄單等信息移動遠程接收;(4) 現場數據采集實時上傳、照片影像防偽控制、任務多線程同步處理;(5)查勘和定損人員權限認證管理;(6)系統客戶端空中下載升級服務。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險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