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法概論一流課程建設的實踐
時間:2022-09-19 11:46:50
導語:保險法概論一流課程建設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教育部的指示下,為了響應“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各大高等院校積極申報一流課程,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在分析《保險法概論》地位與目標的基礎上拋磚引玉,從梳理課程內容、錄制微視頻、融入課程思政、改革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五個方面介紹課程建設過程。
關鍵詞:雙萬計劃;地位;目標;課程建設內容
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中指出,“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除了萬門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外,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課制宜,建設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021年,遼寧省教育廳共認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781門(遼教辦〔2021〕5號),我校共獲批37門,包括1門線上一流課程、20門線下一流課程、11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和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五大類。作為入選的省級線下一流課程《保險法概論》的主講教師,就課程建設過程和內容進行梳理,與教育同仁共勉。
一、《保險法概論》的地位與目標
自2001年起,我校前身錦州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開始招收公共事業管理(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學生,直到2016年專業調整為保險學,2020調整為醫療保險專業,《保險法概論》一直是專業必修課,屬于專業核心課程。《保險法概論》作為保險和法律的交叉學科,既可以歸屬于經濟學范疇,又隸屬于法學范疇,課程特色突出。本課程針對目前實踐中出現的保險問題,以保險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典型案例進行了深入評析,全面闡述了保險法的相關理論及其具體適用,詳盡解答了保險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本專業專業對口就業率很高,很多學生未來會從事保險相關工作,比如進入各大保險公司,未來會直面大量紛繁復雜的核保與理賠問題,保險法的相關知識至關重要。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反饋,“在工作中用到了保險法”。即便學生畢業后不去保險公司工作,歷經4年保險專業的熏陶,同學們對保險這種分散風險的經濟制度也是十分認可的,他們會成為潛在的消費者。在未來購買保險、挑選產品、選擇承保主體、發生爭議時,掌握一定的保險法相關知識同樣必不可少。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保險法概論》,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錦州醫科大學辦學定位是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專業人才培養從知識本位轉向綜合素質本位。課程組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整合優化課程體系,結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強調深度和廣度以提升高階性,將學術前沿和審判實例引入課堂以突出創新性,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案例以增加挑戰度,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完成課程后,以期達到如下目標: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掌握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則;掌握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所應遵循的法律法規,掌握國家對保險業的監督和管理規定;2.技能目標:能夠初步運用法律法規分析和解決一般性的保險糾紛;3.素質目標: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
二、《保險法概論》課程建設內容
(一)梳理課程內容
教材是教學工作的核心和紐帶,選用教材至關重要,要充分考慮新穎性、權威性和專業性。《保險法》自1995年出臺,歷經4次修改,針對實際中頻發的保險糾紛,最高法也分別于2009年、2013年、2015年、2018年發布了4個司法解釋。法律的變動、司法解釋的更新,要求教材不斷更新。從最開始秦道夫主編的《保險法論》(機械工業出版社),課程組換了8次教材,人大版,北大版都用過。大量法律專有名詞的適用,對非法學專業來說,過于晦澀,可讀性較弱,有同學反映看不懂。2017年范健教授應邀編寫了首部保險法教材,實用性很強,將保險法的3個司法解釋內容嵌入其中,設有理論拓展與典型案例欄目,在兩個向度上做適度延伸,幫助學生理解,備受好評。但隨著2018年司法解釋四的公布,該教材又滯后了。于是,課程組更換了李玉泉的《保險法》第三版。教材頻繁更換導致教學章節不斷調整,雖然缺乏穩定性,但卻保證了新穎性。課程組不斷調整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課程組設計課程內容時,特別關注法律法規的變化。以保險法學習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以我國保險立法和保險法理論為主線,適度借鑒域外法,注重結合司法實踐與保險實務,講述知識點時會介紹法律變化的背景和目的以增加趣味性,詳細解讀保險法和4個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以提高精準度,結合典型司法判例進行分析以理解理論與實踐的差異。
(二)錄制微視頻
課程組曾經探討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可行性問題,但最終維持了傳統的線下授課方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網上教學資源匱乏,無法提供給學生慕課視頻以供其進行線上學習。目前國內各大網絡課程平臺上很難找到該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只能找到一門“保險合同法”,為西南財經大學的王伊琳講師所授。課程組的下一步構想是將保險法概論的基礎理論知識按照知識點進行微課建設,為開展專業范圍內的混合式教學探索提供前期準備。圍繞教學大綱,課程組經過數次討論確定了24個微視頻內容,包括:格式條款是否當然有效、說明義務如何履行、帶病投保的后果、保險代理人能代簽代填嗎、棄權的后果、養父可以為養女買保險嗎、抵押財產有保險利益嗎、如何適用近因原則、投保人的范圍、受益人的指定規則、受益人指定不明的處理、什么是觀察期、空白期的責任承擔、事故通知的履行、雙方意見不一致,聽誰的、代位求償的適用、這算重復保險嗎、這個費用誰來出、合同復效需要什么條件、年齡誤告如何處理、這份死亡保險有效嗎、6歲孩子的死亡可以適用自殺條款嗎、犯罪免賠如何認定、他犯保險詐騙罪了嗎。微視頻需要短小精悍,時間應當控制在10分鐘以內,做到簡明扼要,但必須環節完備,有導入、有講解、有分析、有思考。保證錄像的清晰度,注意畫面的美感,講授者直視鏡頭,形成眼神交流,實現親切的溝通。講授者保證語音清晰,普通話標準,語速控制在220字/分鐘,保證學生的專注度。
(三)融入課程思政
課程組深刻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積極做好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程教學改革,在知識傳授中注重價值引領,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融入教學各環節。為了防止“貼標簽”“兩張皮”,課程組將精心挑選案例素材,將思政元素嵌入專業知識內容中,通過案例的講解,既達成了輔助專業知識理解的知識目標,也傳達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家國情懷、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等相關德育元素,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本課程共有9章,課程設計了26個思政融入點。在介紹保險法的適用范圍時進行思政教育,適用時間中的溯及力體現了法律的人文情懷,適用地域體現了家國情懷,適用對象中體現了強國自信。保險法的基本原則是本課程的重點內容,意圖提高學生的誠信、公平、友善、守法觀念。在介紹相關法律規定,分析立法目的中,讓學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人文情懷和公平理念,樹立誠信服務意識。重復保險、委付和代位求償制度的介紹,從法律設計角度,謹防道德風險。2年合同解除權的設計,司法解釋增加宣告死亡的規定,未成年人的金額上限,體現了國家關心被保險人的生命安全,凸顯了法律的人文情懷。法定除外責任要求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不要心存僥幸心理,做到誠實守信。在保險輔助人中,通過保險代理人的行使規范講解,提出誠信服務,表見代理的規則設置,則體現了法律的公平。
(四)改革教學方法
本課程開設于大三下學期,保險學概論作為前置學科,許多保險理論同學們都學習過了,為了避免重復教授,課程組在保險法教學中不斷進行調整,將保險理論的篇幅降低,側重解讀法條,介紹立法背景,分析立法意圖,讓同學們理解法律為什么這么規定。同時增大案例比例以輔助教學,通過案例的講解深刻理解相關法律規定,也通過案例的練習考察學生的思維和法言法語的運用。為了保證案件審判的準確性,課程組使用的案件大都來自于官方裁判。課程組打破了過去傳統的理論講授方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案件或熱點新聞為導入,減少理論講授時間,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表達的環節。課程組以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和專題討論為主要授課方式[2]。比如導入《威尼斯商人》的法庭辯論,分析誠實信用原則的必要性;介紹條款說明義務的法律變化,讓學生體會法律出于公平考量而設定格式條款的特殊規則。在手機的沖擊下,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課程組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用雨課堂在線答題捕捉學生的注意力,用投票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組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為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課時保證。針對保險行業人才需求現狀,課程組設置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內容,包括保險糾紛的解決、保險熱點分析等,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五)完善教學評價
本課程已于今年3月完成了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重新編寫。考試成績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成績組成。形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40%,包括課堂出勤及表現(課堂隨機回答)、階段測驗、實踐作業(包括案例分析、小組匯報等)等內容。終結性考試成績占課程總成績60%,為學校統一組織的期末閉卷考試。強調過程和總結測試。《保險法概論》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教學中既要注重基礎理論的講解和識記,也要注重通過實例研習的方法,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保險法基礎理論的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
三、《保險法概論》課程建設中的思考
(一)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梳理課程內容體系,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很大的變化,由只重視知識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綜合發展。由注重學生學習結果轉到重實踐、重交流的學習過程,促進了教師的成長[3]。
(二)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組發現學生將知識轉化運用的能力較弱。考核難度的提升,要求學生精準掌握知識的,案例分析題的設置對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學生的作答并不理想。課程組在學年授課過程中,要關注社會熱點和行業熱點,使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感性認識,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蔣大衛.保險理賠醫學法醫學課程建設[J].法醫學雜志,2019,35(2):242-244.
[2]劉東華.一流本科建設背景下《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創新改革的思考、實踐探索[J].高教學刊,2021,7(14):12-15.
[3]李海東,吳昊.基于全過程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以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1(5):65-71.
作者:連婷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
- 上一篇:柴油機冒黑煙故障診斷策略
- 下一篇:BIM技術在工程深化設計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