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措施范文
時間:2023-06-25 17:0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音樂教學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是音樂教師奇缺。
尤其是村一級小學,幾乎沒有正兒八經的音樂老師。一個老師素質決定著一門課程的前途。農村小學教師老齡化年重,很少有老師能勝任音樂教學,會識譜、彈琴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
二是課程意識不強。
從領導到老師,從家長到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認識不足。音樂課在語文、數學等課程面前,一直處于從屬的地位。學校在安排課程時,先將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課”排好后,其他課程就是“填空”。或者課表上寫的是“音樂”,但上的內容卻是語文或數學。就算是音樂課,往往也被老師改成自習課或其他“主課”。許多農村小學,一年到頭也上不了幾堂音樂課。
三是課堂質量不高。
老師在音樂課上也就是唱唱歌,更多的唱幾首流行歌。學生的認識也是這樣的,以為音樂課就是唱唱電視、電影里的流行歌,對于其他內容則是視而不見,更不用說是樂理、樂器、欣賞等課。領導、老師、學生基本上都是這個觀點,根本沒有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與音樂素質。
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面對這樣的音樂教學現狀,改變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我們的生活需要音樂,我們的教育需要音樂,我們的學生更不能沒有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不容質疑。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教育部門、我們的農村學校領導和教師應該看清這個令人振驚的事實,積極創造條件,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水平。
我師范畢業后,一直從事小學語文及音樂教學,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在工作實踐中,我覺得如下方法措施可以緩改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脆弱局面。
一、就地取材,加強兼職老師的培訓。
面對農村小學專職音樂教師緊缺的現狀,如果只靠分配一兩個專職音樂教師,那也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對此就要付出對音樂一無所知的沉痛代價。我認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現有的教師進行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培訓。農村小學的音樂課基本上是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兼代,不少學校在排課表的時候也考慮到將音樂課排給有一點這方面興趣愛好和基礎的教師,這個做法就很實在,更重要的還要對這些教師進行音樂基本技能的培訓。如果每個學校領導都非常重視這緊缺學科教師的培訓,并且想辦法去提高教師的素質,我想用不了多久我們的教師中就會涌現不少優秀的專、兼職的音樂教師。
二、以書為本,逐漸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音樂課堂教學,不能滿足以教唱幾首流行歌曲為目標,那種讓流行歌曲牽著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極其幼稚的。音樂課堂應該嚴格按照課本進行,因為它是一套比較科學的、系統的美育教材,其中圖文并茂,對學生的智力、興趣和知識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當然除此之外,新創作的優秀兒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視插曲,只要是適合青少年和兒童的心理、生理和中小學課堂的,也未嘗不可,教師應當有所選擇。主要應以課本為核心,緊抓唱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三個部分的教學。
唱歌教學中應著重訓練學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勢、呼吸、發聲、咬字、吐字等,結合歌曲采用導入新課、范唱、簡短討論、學習歌詞、學習歌曲、鞏固新歌的教學法。只有以教材為本,才能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三、形象直觀,加強音樂基本技能的訓練。
培養青少年聽唱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具有音樂的表現能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形象化的直觀教學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有關音樂知識。常用的直觀教具有:①卡片(音樂知識卡片、單音小插袋等);②掛圖(音樂家肖像、唱歌時各韻母口形圖等);③運用錄音機、錄像機、VCD、投影儀等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認識。此外,還可以根據條件和需要,在教學中制做更多的直觀教具(如人物、動物頭飾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樂理部分也可以采取講解與練習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使學生得以掌握和鞏固。 四、利用現代工具,把握欣賞教學的內容。
許多老師對欣賞教學這方面的內容認為是無足輕重的,其實它也是音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部分。它的基本組織形式可分為課內欣賞和課外欣賞。課內欣賞的方法有:教師演唱、演奏或聽錄音和唱片,或觀看錄像。教師通過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為學生創造直接模仿的條件。還可以即興設計一些舞蹈動作,師生共同表演,提高學生欣賞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對歌、樂曲的感受和理解。運用唱片或錄音、錄像進行欣賞,是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電化教學使學生經常欣賞音樂。
五、拓展音樂課堂,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較發達的國家,都把課外活動視為正課,記入工作量,稱之為學校培養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搖籃”。我國的音樂教育,尤其是農村,在課外活動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它需要我們音樂教師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課堂教學,才能使音樂教學成為一個整體,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為一句空話。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有:①合唱隊;②器樂隊;③舞蹈隊;④學校中的大型音樂活動。各學校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地理環境,制定課外活動的計劃和具體措施。例如:農村的小學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組織合唱隊,排練和教唱一些簡單的兒童歌曲、校園歌曲,在重要節日期間舉行文藝晚會、歌詠比賽、作品欣賞會、師生共同聯歡會等活動,活躍校園氣氛,豐富音樂課堂。
篇2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措施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屬于集體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要想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產生音色互相融合、聲部互相協調的效果,就要讓所有的學生集中自我意志力和注意力完成。合唱教學具有一定的音樂綜合性,需要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協奏,在合唱過程中突出縱向和聲、橫向旋律,還要兼顧其他聲部的音準或者音程,從而保證音樂效果達到和諧性的要求。
一、通過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屬于系統性較強的課程,與其他科目教學活動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師要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規范課堂教學的規律,但是長期發展下去必然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音樂教師要能夠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出發,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樂意地學習相關合唱知識,例如在日常合唱音樂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外優秀的合唱音樂作品進行欣賞,通過使用奧爾夫教學理念對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培養。學生只有對音樂合唱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從根本上對這些合唱作品進行自我情感抒發。例如,在進行《柳樹姑娘》這一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對該首作品進行欣賞和聆聽,然后讓啟發學生對柳條沙沙作響的聲音加以模仿。其次,教師對系統的合唱相關知識進行講授,讓學生明白該首作品屬于二聲部合唱歌曲,最后通過小組唱、輪唱等不同的歌唱形式來對該首作品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加以展示。教師在合唱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合唱或者獨唱的效果加以分析,通過這種系統的訓練方法,就能夠讓學生的音準和音色都得到鍛煉,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
二、通過科學發聲訓練來奠定合唱教學的基礎
學生要想把合唱作品演唱得更具有感染力,需要教師對發聲訓練加以重視和利用。良好的發聲技巧是學生順利歌唱的基礎,保證學生的發聲器官在自然合理的生理的條件之下達到真摯的情感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具體的合唱需求,學生在合唱過程中需要掌握正確的姿勢,保持身體的平直和自然,呼吸的流暢,使用鼻孔以及嘴巴進行同時吸氣,還要注意保持呼氣的均勻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達到字正腔圓的要求,歌唱過程中需要具備準確的一種母音狀態以及良好的起聲狀態,從根本上增強歌曲演唱過程中的感染力以及表現力。
在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音色統一的基礎之上對其音域進行擴展訓練,從而形成明亮純凈的高音區音色,學生聲部之間的互相配合也是合唱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只有和諧的配合才能夠對合唱歌曲所具有的內容進行表達,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準確聽到自己的聲部,還要準確聽清其他同學的聲部演唱,讓學生通過分組唱來對聲音的融合加以鍛煉。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他們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進行發揮,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所具有的合唱魅力加以感受,教師還需要根據小學生群體的個性使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他們掌握更多科學有效的發生方法,從而達到和聲演唱的要求。
三、通過樂器對教學效果加以優化
口風琴屬于一種音準相對較好、體積較小、具有優良旋律的一種鍵盤式吹奏類樂器,該首樂器還有顯著的和聲能力、寬廣的音域,通過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從根本上對教學效果加以優化,對于豐富合唱教學內容、調節氣氛、擴大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習積極性有著明顯的指導作用,所以,音樂教師要能夠對口風琴教學優越性加以重視,選擇合適的教學插入點來獲得更加顯著的教學效果。
口風琴是我校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器樂,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以及音樂能力有著一定的功效,也是提升學生識譜能力和歌唱能力的主要樂器,通過口風琴開展合唱教學,能夠讓學生的音樂視野得以拓展、知識掌握能力得以提升。合唱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學生不能夠準確掌握各個音準。在學生合唱過程中,教師使用口風琴教學,對每一個聲部加以伴奏,通過輪流交替進行來快速解決合唱教學中存在的音準問題。在對兩聲部合唱歌曲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高低聲部以及分旋律聲部所存在的視奏旋律與歌曲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領唱、齊唱以及接龍唱,并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增加對速度的處理力度。作為我校合唱教學的特點,在學生二年級開始就開展口風琴教學活動,通過利用口風琴加以伴奏,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熱情加以激發,并在伴奏與合唱的獨特創作中來提升學生的合唱以及演奏水平。口風琴指導下的合唱教學能夠對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加以強化,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學課堂氣氛的活躍有較大的影響力。通過使用口風琴開展合唱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彈奏、唱譜以及識譜中建立有效的音準概念,在每年六一兒童節開展的相關活動以及相關比賽中我們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四、通過社團活動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合唱能力
音樂合唱屬于綜合性較強的活動,學生除了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之外,還要在不斷鍛煉以及實際演唱過程中提升自我綜合能力。我校每周五下午都是社團活動時間,教師在這一活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通過選擇學生喜歡、積極性較強的曲目來組織他們進行練習和演唱,從而提升他們的合唱能力。例如,我校音樂教師引導學生開設了“太陽花合唱團”,排練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包括《湖光校園,成長的搖籃》《在燦爛的陽光下》《好大一棵樹》等。
學生在實際演唱過程中能夠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來實現更加和諧的演唱效果。通過不同的活動來對學生的合唱能力加以鍛煉,從而在每年的新城區慶“六一”文藝匯演中取得較為優秀的成績。
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具有顯著的實踐性和群眾性特征,屬于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教學活動。合唱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團結意識,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和音樂素質提升。在實際合唱教學活動中,教師發揮的是合作者、指導者以及實踐者的角色,不僅能夠通過奧爾夫教學、口風琴教學以及社團教學活動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還要對合唱教學的難度進行增減,通過有效合理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從而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津津.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音樂天地,2014(04):10-13.
[2]耿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音樂時空,2014(15):180-181.
[3]楊瑋娜.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合唱教學[J].藝海,2011(11):149-150.
篇3
[關鍵詞] 小學音樂;音樂欣賞;欣賞教學;教學研究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指的是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小學生進行音樂欣賞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到音樂作品中所匯聚的情感以及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小學階段,音樂老師應結合小學生學習特點,根據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時的實際表現,探尋適合小學音樂欣賞的有效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持續提升其音樂作品欣賞能力,繼而促其健康全面發展。
一、小學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階段進行音樂欣賞教學不僅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亦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育還具有三大積極意義,具體如下:
第一,音樂欣賞能夠培養并強化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音樂欣賞課本身就凝聚了豐厚的審美教育價值。它以音樂作品為基礎,將進行欣賞的人視為審美主體,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審美觀,通過聆聽音樂作品來感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音樂美。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促其感受其中的美妙,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審美情趣,繼而實現啟迪智慧、豐富音樂涵養的效果。
第二,音樂欣賞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聯想力。而培養并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創新力是小學時期的一大關鍵教育目標。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引發學生圍繞一個音樂形象展開豐富的聯想。節奏感強烈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夠帶給人們輕快、明亮的體驗;節奏舒緩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夠帶給聽眾美的體驗,引導聽眾展開想象。即便對于相同的音樂作品,不同聽眾也會產生不同的想象與體驗,有的人能夠在音樂作品中感受到大海的聲音,有的人能夠在腦海中形成藍天的畫面。所以,在培養學生聯想與想象方面,音樂欣賞作用顯著。
第三,音樂欣賞是認識并理解中華民族音樂精華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學習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以及榮譽感,豐富愛國情感是一大關鍵教育目標。面向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可將音樂欣賞課程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真正實現以上教育目標。
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
現在我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層次不齊,整體教學水平偏低,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理念都較為落后,課堂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力,課堂氛圍不濃郁,未將音樂欣賞教學的價值與意義予以充分展現,不僅嚴重降低了課堂質量,還妨礙了學生音樂欣賞意識的培養以及欣賞能力的提升。概況來講,我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四個方面。
1.教學方式單一,未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
現階段,很多老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時,依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教材內容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不重視師生互動,還有不少老師一遍又一遍讓學生聽,可是在聆聽中又缺乏有效引導。音樂欣賞教學并非只讓學生單純地聆聽,而是應該結合識譜、演唱、演奏等活動,讓孩子喜愛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欣賞水平。在這種以老師講課為主的教學形式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之中,缺乏思考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與此同時,受老師灌輸理念的影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識主要源自老師,基本上不會再進行自我思考和感悟,使得音樂欣賞教學成了令人詬病的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思路、講述的理念去感悟音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比較注重音樂背景、音樂情感的分析和探討,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向同學們闡述音樂背景及其所蘊含的情感,未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感悟時間,不益于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
2.教學內容過于專業化,限制學生對音樂的欣賞
在傳統小學音樂教學模式中,其教學依舊以唱歌為主,部分老師為了能夠使學生掌握音樂技能,會要求學生學習基礎性音樂知識。受該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音樂專業性教學,忽視了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很多老師把音樂欣賞單純地視為唱歌學習。
另外,為了讓學生學會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往往會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之前對音樂作品進行章節劃分,并對不同章節的曲式結構進行單獨分析,強化學生對歌曲結構的認識,以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欣賞歌曲、盡快掌握演唱技巧。但是需要明確的是,盡管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音樂知識、盡快掌握演唱技巧、強化對音樂作品的認識,不過它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W生對音樂欣賞的體驗與感悟,另外,過分重視專業知識,也會給學生增加一定的學習負擔。
3.忽略對音樂本體的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匱乏
音樂教學要關注音樂本體,而音樂欣賞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理解能力與表現能力,提高審美情趣,綜合提升音樂素養。目前欣賞教學的現狀是許多老師在音樂課堂上過分強調音樂背后的人物故事,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音樂創作背景,而對音樂欣賞缺乏興趣和興致。還有一部分老師未充分意識到音樂欣賞的重要性,認為音樂課還是主要以唱歌教學為主,覺得欣賞教學不重要;有的教師對欣賞教學的作品理解不夠,也使得學生的音樂欣賞意識始終得不到樹立和培養,更別提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和水平。而這其實造成了音樂本位被削弱、與音樂欣賞教學目的背道而馳的尷尬局面。
4.學生不重視音樂課,課堂表現不積極
一些學生受傳統教育理念及父母的影響,他們認為音樂課不重要,認為音體美都是副課,不影響升學,學得好學不好無所謂。他們不愿意靜下心來聆聽、欣賞音樂,即便是對于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也只是聽聽而已,沒有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其蘊藏的情感,更別提積極參與課堂的討論。
三、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措施
針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首先要避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應學會引導學生自主欣賞音樂,而非被動地全盤接收老師教授的知識。其次要避免過度強調專業性,對于小學生而言,聆聽是欣賞音樂的最好方法。此外要強化對音樂本體的關注,避免出現本末倒置的做法,最后老師要重視課堂管理,糾正學生不當行為,鼓勵并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積極表現自我,不斷提升個人音樂素養。下面,筆者就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展開深入分析,并給出具體性建議。
1.夯實專業基礎,提高老師音樂素養
在小學音樂課程體系中,音樂欣賞占據重要地位,它涉及內容廣泛,不僅包括樂器演奏欣賞,還包括歌曲欣賞等。這需要老師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學常識、戲曲知識以及美術知識等,只有較為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生動而有趣的講解,獲取孩子們的關注。對同一個音樂作品,若老師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展開授課,或許能夠獲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音樂教師的才藝特點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如欣賞《野蜂飛舞》,會演奏小提琴的音樂老師示范演奏,班上的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又如欣賞二胡曲《賽馬》,當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演奏時,孩子的注意力肯定十分集中,效果肯定特別突出,不僅能夠讓學生全身心融入作品情境之中,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感悟作品美妙之處。學生看到自己的老師能演奏欣賞曲,對老師更加崇拜和信服,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有的音樂作品備受歡迎,被人們進行了改編并運用廣泛,這些樂曲選入舞臺劇、電影或者廣告之中,頗具有影響力。如《漁舟唱晚》就成了央視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在課上,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央視天氣預報時仔細聆聽欣賞該樂曲。綜上所述,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一首音樂作品時,可先將其視頻片段進行放映,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音樂作品背后所發生的故事,領會其凝聚的情感以及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因此,專業知識扎實、音樂素養較高、多才多藝、知識面廣的老師是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基礎條件,若老師本身就領會得較少,掌握得不精,那么他很難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
2.依托于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興趣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步走進校園,開始成為一種教學常規手段。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彩的圖片、生動的視頻展現教材內容,有利于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另外,小學音樂教材涉及范圍廣,主題豐富,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重視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過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不豐富,很難完全理解音樂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此時,使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將隱晦的情感通過圖片和視頻進行展示,有利于孩子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相對于演唱、舞蹈等教學內容,音樂欣賞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對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學習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以此培養學生科學的欣賞習慣,提高其音樂想象力。如跟隨音樂律動、配合圖片欣賞、哼唱及演奏主題等,甚至還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微機室,孩子們坐在電腦前戴上耳機欣賞音樂作品,并根據老師的引導搜集關于該作品的相關信息,反復聆聽主題樂句,甚至用電腦畫旋律走向及色塊。筆者曾聽過一節音樂欣賞課《跳圓舞曲的小貓》,老師引導孩子用圖形譜畫旋律、用色塊區分各樂段,并通過律動感受樂曲的情緒。一節課下來,二年級的孩子很好地感受到樂曲的情緒以及不同的樂段特點。
3.營造良好氛圍,提高學生想象力
輕松愉悅的氛圍更容易讓學生投入到音樂欣賞中去。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愉悅的氛圍不僅能夠讓人們較為容易地消除緊張情緒,還能夠讓人們以輕松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去生活。那么應如何營造良好的氛圍、合適的環境呢?筆者認為首先老師和學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師生之間形成平等交流的關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尊重學生欣賞音樂時的個人體驗和感受;其次需要老師創設良好的音樂欣賞氛圍,貼合國家提出的“育人”目標,彰顯“環境育人”之作用,為孩子們營造積極健康的環境,讓他們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激發個人愛國情懷,陶冶個人情操,升華個人心境,提高音樂藝術素養。
像一些經典樂曲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如《玩具兵進行曲》《小狗圓舞曲》《四小天鵝舞曲》《乘雪橇》《動物狂歡節》,由于作品形象生動有趣,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眼前頓時浮現作品表現的形象。又如我國的優秀音樂作品,如《紅旗頌》《新疆舞曲第二號》《北京喜訊到邊寨》《二泉映月》《鴨子拌嘴》等。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適時引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與能力。教師不要僅僅滿足于課內,還可以挑選課外的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優秀作品,如舒曼的《快樂的農夫》、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等。
4.激發學生審美情趣,促其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音樂是審美教育,音樂欣賞則是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作品這就要引導他們發現美,即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然而,音樂藝術具有自身獨特性,與文學、美術雖然有共通之,但也具有顯著差異,音樂藝術非常抽象并且較為模糊,對于小學生而言,真正領會其美并非易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通過不同方法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引導他們自我探尋音樂之美。那么如何引導呢?筆者認為老師可充分發揮道具作用,通過優雅的文字、直觀的圖片加以引導,促使其發現美、感受美。
參考文獻
[1]陸曉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J].基礎教育研究,2012,13.
[2]馮麗紅.上好音樂鑒賞課的做法[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02).
[3]葉波.論校本課程開發與特色學校建設[J].教育發展研究,2011,20.
[4]綦鑫.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3).
[5]譚秀文.牽手流行音樂,讓小學課堂更有活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12.
篇4
[關鍵詞]日本戰后 教育措施 音樂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5-0084-02
看一個國家的發展必將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這四個方面入手,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日本之所以能在戰后短短時間內得以恢復和發展,從教育的角度考慮,改革措施必定會是一個重要因素。而日本如何在1946年到1957年短短的11年里,社會發展迅速,教育得到復興,這一切巨大的變化究竟是哪些措施的結果?同時日本音樂生活又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
日本從昭和初期(1932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段期間是教育的專制統治時代。這個時期,國家要求大力加強來自德國的“鄉土教育”,這種教育思想在戰爭時期發展為忠于軍國主義國家和君主的精神,成為推行侵略戰爭的精神支柱。這一時期的音樂教育目標也是倡導培養“國民的情操”,是引向為了“國家的”侵略戰爭目標服務的,它背離了音樂教育本來的“涵養的性”“高雅的情趣”。
一、戰后課程設置
隨著1945年的日本戰敗投降這一歷史的轉折時期,教育同時也發生著巨大改變。這一時期,因為美國占領的政策,日本教育受到美國影響。相繼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教育委員會法》,建立了新的教育體制,開始實施“六•三•三”學制。這一時期音樂領域方面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如,1947年的音樂學習領域分為:歌唱、器樂、鑒賞、創作四個方面①。1951年時分為:歌唱、器樂、鑒賞、創造性的表現和節奏反應這五個方面。再到1958年分成了鑒賞和表現兩個大的方面,其中包括歌唱、器樂和創作三個內容。之后1969年分為了基礎、鑒賞、歌唱、器樂和創作五個方面,直到1977年又再次恢復到1958年那兩個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從戰后開始建立的音樂教育體制,大體上沒有太大的改變,戰后的十年時間也是日本音樂教育通過摸索總結找到最終教學目標和方法的實踐階段。
二、戰后“學習指導要領”
日本文部省(教育部門)于1946年頒布了《新教育指針》,提出了教育的具體實施辦法。之后又頒布了《學習指導要領•一般編》和《學習指導要領•各科編》,建立了新的教育模式。其中《學習指導要領•音樂篇》②對應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教學目標提出了相應的規定。如:通過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美好的情操和豐富的人性。這就與戰前提出的“國民情操”有著根本的差別。還有就是這個時期把學習音樂的知識與技術、培養音樂的創造力(旋律和樂曲的創作)和表現力(歌唱與演奏樂器)也列為了目標內容。這些目標與要求都使得日本的音樂教育及國民音樂素質能在短時間內得以提高,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同時,在目標內容中還提到了樂譜的讀與寫能力和培養音樂的鑒賞能力。這也表明他們在抓基礎技能教育的同時倡導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雖然這些要求與目標在今天看來是太平常不過的,但在日本作為戰敗國的那段時期,提出這些巨大的變革要求,不失為一種大膽的嘗試,而這種精神更是值得欽佩的。
“音樂指導要領”同時也顯示了它在當時顯示的獨特特點。如,把學習領域擴大化使得音樂教育開展具備多樣性,那時采取了自由選擇多種教材的制度,并恢復了教材的審定制度。像1947年根據新的制度,音樂教材統一由文部省編輯發行。這些教材在內容上采用“文部省歌曲”③、日本作曲家新作、外國民歌或外國旋律填上日本的歌詞等形式。但這套統編的教材在使用兩年后就停止了,其中多半是因為內容上的限制及教學條件的限制。從1949年至今,日本的音樂教材采用民間出版發行,經文部省審定的辦法實行。
隨著這一切的發展,也加速了教育用樂器制造和欣賞素材及視聽教學設備的迅速發展,也為之后日本在工業制造方面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像當今享譽全球的日本雅馬哈公司,最初是以生產風琴起家,到了1953年,總裁川上源一(Genichi Kawakami)開始他的第一次國外考察。1954年,建立了音樂教育系統;生產出第一臺Hi-Fi播放機。1959年,成立了技術研究所;開發了第一臺電子管風琴,即電子琴。1960年,雅馬哈國際公司在美國建立,也正因為這一系列變革的發展需要使得日本在戰后短短的時間內就把雅馬哈這一品牌推入了世界的舞臺。這種相互發展的變化也推動了日本音樂生活的發展,使得日本的音樂生活能夠與世界接軌,不再是單一滿足戰前閉鎖的發展需要。
三、戰后教學目標
日本從1947年第一次頒布實施《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就規定了音樂教育的目標,以理解音樂的美,得到感受,以此養成高尚美好的情操與豐富的個性為前提。同時要求習得音樂的知識和技術、培養音樂的創造力、表現力和對樂譜的閱讀能力,書寫能力以及鑒賞力。到了1951年《小學學習指導要領》第一次修訂時,教育目標規定為:積累各種音樂經驗,進一步培養對音樂的愛好;鑒賞優秀的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發展音樂的表現技術,鼓勵通過運用音樂經驗,創造性地、自主地進行表現;習得為豐富學習經驗所必要的有關音樂的知識;為理解、感受音樂,提高個人的能力;為積累、豐富音樂經驗,開闊家庭及社會的音樂生活;以音樂作為世界的共同語言,加深對其他各國的了解。這次的修訂明顯可以看出,戰后音樂教育目標具有連續性,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音樂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目標,雖存在一些具體的變化,但一些基本的目標是一致的,日本教育所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與世界接軌的高素質人才。也正是因為這一長遠的目標,使得日本的音樂生活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
四、戰后文部省舉辦的教育活動和研討活動
在戰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也包括了文部省舉辦的一些音樂教育講座和研討活動。如1957年舉行的第一次“初等教育指導者講座”在日本全國分三個地區進行,主題是“合唱、合奏的有效指導”,以文部省編輯發行的《小學指導書•音樂科――輪唱•合唱編》和文部省編輯發行的合奏教材《小學合奏》為中心學習材料。主講人有大學教授、作曲家、演奏家和文部省教科調查官等人。這次講座主要探討了合唱、合奏在音樂表現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在合唱、合奏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能力;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和指導等。
而全國性質的研討大會更是幾乎年年舉辦,1953年第一次研討會就在高崎舉行。會議中專家及校長針對“音樂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如何解釋和展開”進行發言,相互間交流了工作和教學的經驗,并提出關于“怎樣和全體教職工一起,快樂地進行音樂教學,振興本校的音樂生活”的探討。第二次會議1955年在大阪舉行,會議探討“當前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到了1956年第三次在旭川舉行會議時,期間發言論文達到12篇,作者有43人。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音樂教育在人性格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邊遠地區音樂課的組織工作”。到1957年在高知舉行的第四次會議提出了“有利于人格形成的音樂教育應如何有效地進行”。
光從這些列舉的會議和活動中我們就可以明顯地發現,日本在音樂教育的措施上和引導思想上一直在進行一種超前的構想和努力,可能也就是因為這些構想出的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時所采取的辦法才使得日本音樂教育和日本音樂生活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五、結束語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戰后音樂教育的改革在教育的意義上和對音樂生活的影響上確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也應該在這些舉措中受到些許啟發。同樣曾經受到戰爭影響的中國教育或是同樣想在短時間內取得收效的人們是否可以做出一些大膽的嘗試呢?
注釋:
①高保治(著).繆力(譯).中國音樂教育,1994年.
②《學習指導要領•音樂篇》:是根據文部省規定的規則,由文部大臣以“文部省令”的形式頒布的類似于音樂教學大綱的文件.
③繆裴言,繆力,林能杰.日本音樂教育概況.文部省歌曲.
【參考文獻】
篇5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和發展的今天,初中音樂的教學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更多的初中音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已經摒棄了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倡導個性化教學,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其實踐效果來看,依舊不夠完美,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和緩解的問題。
一是教師并不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部分,也不善于獲取音樂作品中深刻的內涵來讓學生感知;二是部分初中音樂教師的基本功不夠高,對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教師并不能充分表達和傳遞;三是教師所組織的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僅限于表面,并不能讓學生進行深入的體驗,學生并不能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獲得較高的音樂作品鑒賞能力,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初中音?方萄в行?性低的原因
由上述分析可知,現階段的初中音樂教學在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而究其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
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致使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學生。首先,一些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夠高,教師很難傳授初中音樂的相關知識;其次,一些學生對初中音樂的認識存在偏見,不重視初中音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語、數、英上;此外,一些學生對教材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學習效果當然不夠理想。
從教師方面來看,導致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有效性低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部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在常態課上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和老套,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面對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對教材吃不透,課堂上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可和信服;三是一些教師的責任感不強,認為音樂課的講授就是教會學生唱歌,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缺乏與學生的必要溝通,從而致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三、提高初中音樂教學實踐有效性的措施
在分析了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和有效性低的原因之后,筆者提出幾點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教學準備工作的高效開展是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夠對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二是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分層教學法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制訂音樂教學目標,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得到教師的肯定,都能逐漸愛上音樂的學習,并能夠從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巧;三是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采用多元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講究方法,有效利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
如何讓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實現更大的價值,實現高效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就需要教師能夠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能夠提高教學導入的有效性,可以是故事導入、情境導入、背景導入等方法;二是巧妙的提問,步步為營,引導學生一步步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三是安排有效的課堂學習活動,通過學生的參與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一定的交流、合作技巧,使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高。
3.加強對教學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
篇6
關鍵詞:小學音樂;活動課;實際概況;組織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對小學音樂活動課開設質量及組織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師在實際的音樂教學計劃實施的過程中選擇有效的組織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對小學音樂教材的板塊內容設置進行深入的分析,促使相關的措施在實際的應用中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采取各種激勵措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音樂活動課的開展中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性格較為活潑,對于新鮮事物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學音樂活動課開設的過程中,老師應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鍛煉,采取可靠的激勵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各種音樂教學活動。這些激勵措施主要包括:1.對學生在音樂活動課上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學生對不同類型的音樂所表達的場景進行想象,不斷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信心;2.對音樂活動課上表現特別突出的學生給予必要的獎勵,促使其他學生在以后的音樂活動課上能夠更好地表現自己,為他們在音樂課學習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打下堅實的基礎;3.組織學生定期參加小學音樂競賽活動,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人教版音樂教材《飛呀飛》的過程中,老師首先播放一遍音樂,促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旋律中不斷地想象歌曲中所描繪的場景,并對該音樂的韻律及節奏感有一定的認識,進而引導學生慢慢地學會《飛呀飛》。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場景想象的過程中,老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激勵,促使他們能夠在無拘無束的音樂空間想象中體會音樂的韻律美,為自身未來音樂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組織手段
為了使小學音樂活動課開設的過程中能夠達到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老師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應注重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提高音樂活動課組織效果的同時豐富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加入到音樂活動課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老師可以在小學音樂活動課開設中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態化的圖片和文字引導學生學習各種基本的音樂知識,促使他們能夠對不同類型的歌曲有一定的了解,活躍音樂活動課開設中的學習氛圍。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小鼓響咚咚》的過程中,老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先讓學生聆聽該音樂的旋律,并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慢慢地拍打,跟著音樂的節奏感去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最終達到音樂活動課的具體教學要求。
三、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各種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老師在音樂活動課組織的過程中應充分地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活動課的熱情。在這種自由度大、靈活性強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將會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有利于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為他們未來音樂領悟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老師在組織小學音樂活動時,應結合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注重游戲式音樂教學方式的有效使用,促使學生在濃郁的學習氣氛中快速地學會各種歌曲,確保音樂活動課的組織效果良好性。比如,在《采樹種》音樂活動課組織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分組,引導學生利用肢體動作體會這首歌曲的旋律,促使學生在游戲式的教學模式中盡快地學會這首歌曲。
四、合理運用情景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小學音樂活動課的有效組織,應加強對情景式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他們能夠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加深對不同音樂的理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心態。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搖籃曲》時,老師讓學生認真地回憶童年的往事,并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各種小視頻,促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教學模式中提高對各種音樂的全面認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小學音樂活動課的有效組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在制定相關的組織措施時,老師應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性格特點,結合信息化技術的優勢,豐富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手段,確保各項音樂教學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得以順利地完成。
參考文獻:
[1]童琳.小學音樂活動課的有效組織與實施策略探討[J].藝術品鑒.2016.(05)
[2]趙瑞.試析小學音樂活動課的有效組織與實施[J].北方音樂.2016.(03)
篇7
關鍵詞:優化;小學;音樂教學;樂器課堂;若干思考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隨之而來,人們就會要求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為此,教師教學中要能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表達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這是新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得不重視的話題。
一、重新認識樂器教學的顯著地位
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下,教師使用最廣泛的方法就是教導學生進行視唱,單純將視唱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沒有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就會讓學生覺得教師課堂是枯燥乏味的。樂器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種嶄新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得到了教師的普遍認可,既有利于展開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溝通,也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的豐富多彩,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提高學生對樂器課堂的認識,要讓學生感受到樂器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二、有效開展課外樂器實踐活動
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局限于課堂上的實踐,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它要求教師能夠開展有效的課外樂器
實踐活動,不斷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或者課外時間,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課外實踐機會。比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樂器演奏比賽,當然,只能是要求同一個年級的進行比賽,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以及特長。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這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樂器知識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引導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音樂教學樂器課堂的措施有很多,教師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和學生能夠不斷認識到樂器教學的重要性,特別是小學音樂教師,要能夠高度重視樂器教學,全方位、多角度地優化并改進教學方法,在尊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教學效率以及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篇8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音樂教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對于小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我國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阻礙了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所以,我們需要真正認識到現階段小學音樂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從而尋找到解決辦法。
1.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在目前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大多使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隨著我國的科技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漸已經不能適用于現有的社會狀況,小學音樂教學也需要進行教育革新。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小學音樂教學需要根據具體社會環境而改變,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產生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2.小學音樂教學中忽視了創新性問題
小學音樂教學缺少一定的創新性教育,音樂學習是一門需要靈感創作的學科,因此,創新性在小學音樂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時候,常常會忽視創新性問題,老師大多照本宣科,只為學生傳達書本中的知識,這樣的情況限制了學生的音樂發展,在學生的音樂學習道路上有著不良的影響。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措施
針對上述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尋找到形影的解決措施,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自身的音樂技能,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
1.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性音樂技能
在學生的音樂教學中,老師常常忽視了教學中創新的重要性,因此,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因此,老師需要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性的音樂技能。例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相關事物進行音樂填詞,創造出貼合生活的音樂,這樣的模式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技能,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2.注重音樂學習主體的重要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習的主體。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提高創新性教育,我們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發展平臺。例如,在學習《雪絨花》的時候,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感受自然中的魅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看法。這樣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音樂課堂,在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創造能力有了充分的發展。
3.使用新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提高音樂創新能力
在現有科技發展的環境下,小學音樂教學也需要不斷改良,老師應該認識到新媒體技術的高端性以及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音樂的創新能力。例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童年》這首歌曲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出秋千、操場等一系列歌曲中出現的意象,這樣的音樂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從而發現音樂魅力,提高自身的音樂創新性。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創新教育在多個方面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小學音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更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教育。小學生處在剛剛進入校園的階段,難以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學習之中,因此,如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老師需要掌握的重要課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學生和老師的學習效率都能夠達到最優點,同時創新性教育也能夠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減少教育中的隔閡,幫助學生及時掌握音樂知識,培養良好的音樂素養。
篇9
一、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直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應試教育的禁錮、管理者意識的阻礙、音樂師資隊伍的缺乏、音樂教師素養水平的低下、音樂教學儀器與設施的簡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給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1、音樂課程得不到落實。傳統教育把過多的視角和精力放在應試教育上。學校教學往往圍繞著升學考什么,學校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來安排。非升學考試學科的教學,特別是音樂學科的教學與實踐活動,沒有真正按教學計劃要求得到落實,有的甚至根本就不開設這類學科。
2、音樂師資十分短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短缺現象十分突出。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近10萬人,若按每校配備1名音樂教師,以目前全國所有的音樂院校的師資培訓能力,尚需60年的培養才能滿足這一要求。而事實上,農村中小學專業化音樂教師缺口非常大,大批農村學校根本就沒有專業音樂教師。
3、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為了能夠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正常開設,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師都是由其它學科教師而改教或兼教音樂課。這些教師有的在音樂方面有些特長,有的根本就沒有受過音樂教學方面的培訓。他們中的大部人音樂理論素養較低,音樂藝術技能比較差。正是由于音樂教師綜合素質水平的限制,有的學校把音樂課當成唱歌課,對于音樂知識教學根本不作要求,嚴重制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4、對音樂教學重視程度不夠。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途徑,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優美,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做”中學,音樂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理應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加強。然而現實中,政府、學校、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音樂教師的地位在學校也得不到保障。在評職晉級等方面不及升學學科科教師,挫傷了音樂教師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
5、音樂教學設備簡陋。在對部分農村中小學音樂器材配備狀況的調查中發現,只有少數學校的音樂教學器材配備能夠達到國家音樂教學器材配備標準要求,大部分學校音樂教學器材配備率只能達到20-30%水平;音樂教學所需的音像資料、圖書資料和專用教室等設施更是匱乏,與建設標準要求相差甚遠。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美育的基礎,面對音樂教育師資緊缺,設備簡陋,教學質量低下,重視程度的不足等現狀,我們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音樂師資水平,培育中小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落后狀態是當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縮小城鄉差距的當務之急。
二、改進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篇10
關鍵詞:音樂;農村;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58-01
音樂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音樂教育需從小學抓起,但是就當前小學音樂教育而言,情況堪憂,尤其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弊端層出不窮,主要表現在音樂教育不受重視、教學設備落后、音樂教師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等。因此,針對此類問題,
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進的措施和建議。
一、學校應當轉變思想觀念
在農村小學里,從校長,領導到普通教師都有著一種偏見思想,把音樂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簡稱豆芽科,一切都應“副”從主便,因此很多音樂課都被敷衍了事,有的上成了語文,數學,有的則上成了自習課。目前,鄉村的許多中心小學仍沒有專職技能教師,就是有專職的教師都安排從事語文或數學科教學,讓教師既教語文或數學,又兼音樂,是一種更好的“統籌安排”;在教師的眼里,認為鄉村音樂教學,是被人所遺忘的。這樣,老師的專業知識隨時間的洗禮慢慢的遺忘,難免會有幾分傷感,就這樣農村音樂教學空白更多。
殊不知,這里的學生們是多么地喜歡上音樂課,可是每次上音樂課,卻叫他們很失望,越來越重的負擔使他們也不得不“副”從主便,所以我認為,作為校長,領導,老師,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給學生上音樂課的權利。
二、教師應當改進教學模式
我的小學生生涯也是在農村度過的,因此我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時上音樂課,老師從不教歌譜,總是“您”教一句我們跟一句地學唱歌,一直唱到下課鈴響。這樣單調,古板的教學模式,難怪學生唱準的沒幾個,也難免這些學生會五音不全。現在,我以教師的身份走向農村,卻發現仍有些音樂教師仍用這種模式教會著這些天真爛漫,很賦天性的孩子。我開始犯疑,難道在這日新月異的年代里,我們的音樂天地卻是一同往昔的嗎?我有點不寒而栗,假如再這樣一如既往地教下去,音樂將會與時代同行嗎?
再者,結構混亂,且教師隨意增刪教學內容。這個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因為教材中的有些內容對于農村的孩子確實有困難。“文有定理,而無定法”,是要求在教學中有創意,但還不到自編教材的地步吧!特別是有關最常見的樂理知識,教師對其是置之不理。
對此,我想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1、音樂課的結構安排要科學。
音樂教學跟語文數學一樣有一定的結構,當然這是一般形式,一般為: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并注意:一般欣賞內容不與教學新歌安排在同一課時;節奏訓練要么放在課前,要么放在教學新歌之后,聽唱訓練與視唱相結合進行,一二年級不要求唱會整首歌的曲譜,一般以唱游形式為主。
2、教師要力求教學方法多樣化。
雖然上音樂課是孩子樂意的,感興趣的,但也會碰到枯燥乏味的內容,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啟發調動,如在教學基礎知識時,要用鮮明,直觀的形式進行教學。如用臺階的高低表示唱名中音的高低,用譜表上的音符在鍵盤上的位置對照圖幫助學生識別音的高低;用三角鐵和舞板的發音說明音有長短;在教學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可采用線的長短示意,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在教學樂句時,可采用視唱法與聽唱法相結合進行,碰到六度音程或七度音程,可以用打手勢進行,這樣化難為易,學生就學得輕松。
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注重生動性和技巧性,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通過開展各項活動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從中找到自我實現的另一種方式,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發展。
三、要統一認識,把加強音樂教育列入議事日程
在加強健康向上的音樂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教育要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歷史的重任,盡快地改變落后的狀態,以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各級領導和全體音樂教師要統一認識,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緊迫感,必須充分認識加強音樂教育對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加強音樂教育列入議事日程,從課程安排、教學實施的完善、師資力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滿足音樂教育的需要;在目前最起碼要正常開設音樂課,做到真安排、開足課、上好課。
四、加大教學設施投入
應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如增加電視、各種器樂、光盤資料等,改善現有的音樂教學條件,調動農村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五、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很多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本身就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有教學熱情和基礎的教師也大多閉門造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領導再重視、教學設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進專門人才、對現有教師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還應要求音樂教師規范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音樂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積極探索在音樂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蔡菊先.淺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J].中華少年,2016(08)217-218.
- 上一篇:近年來生態環境的變化
- 下一篇:高校一卡通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