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管理體系范文
時間:2023-06-22 09:49: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校教學管理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三級教學管理;管理體系
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教學管理的幅度和難度也在增大,作為管理工作的核心與基礎教學,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應從擴大規模向提高質量轉變,從外部宏觀管理體制改革向內部微觀管理體制改革轉變[1]。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在于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學管理體系。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現狀是“校-系”兩級管理體系和“校-院-系”三級管理體系并存[2]。目前許多高校的“校-院-系”三級管理體系在實際運行中,各級管理主體責權利關系不明確。如何完善三級教學管理體系,是我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圍繞三級教學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3],探討激發教學院和系部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辦學效益和教學質量,為“校-院-系”教學管理體系的運行與完善提供切合操作實際的方法與建議。
一、目前“校-院-系”三級教學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校級管理權力下放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過程管理和環節審批仍然集中在學校職能部門,決策和管理權限也主要集中在學校層面,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當執行力這一因素的重大作用被忽視時,新發展目標、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實施方案的制定文件往往成為了學校層面下發的空洞的文字游戲,降低管理效果。
(二)教學院職能定位不明確
教學院在專業設置、學科建設、職稱評聘、人員調配、人才引進、經費調度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性和決定權不夠,成為簡單的上傳下達的執行機構,對于一些本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學院卻不敢管或不愿意管,雖然不易出錯,卻容易致使教學管理安于現狀,辦學的依賴心理越來越嚴重,教育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無法得到發揮,教學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和生機。
(三)系部功能弱化
很少有人研究教學院所屬的系部功能和系部目標,高校預算也鮮有給予系部教學活動的經費,系主任崗位也屬于兼職設置,系主任地位、任務和職責也沒有在校級層面上明確,系主任屬于沒有行政級別的“科級”干部,系部教學管理檔案的分類及歸檔范圍沒有標準,教學建設、研究、改革、監控等資料的保存完整性沒有保障。學校對系部工作的不重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系部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導致系部教研活動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陷入日常瑣碎的事務中。學?;蚪虒W院沒有系部工作的績效評價,缺乏對系部未來工作的導向作用,系部工作質量的差別沒有在學校、學院的管理機制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二、“校-院-系”三級教學管理體系的優化與完善
在“校-院-系”三級管理體系下,校院系有各自的職責分工:學校主要負責目標管理和監控學科、專業建設過程與教學質量;學院重點負責學科建設并監控專業、課程建設過程;系的重點是負責專業建設并保證教學質量[4]。
(一)一級管理組織充分發揮宏觀決策與調控的核心能力
一級管理組織包括學校黨委會、學校行政和各職能部門。一級管理組織主要通過制訂總體規劃和發展目標、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制度框架、任免干部、考核績效、檢查實施過程和落實情況、籌措并分配經費以及提供服務保障等實施管理。1.作為教學主辦者,宏觀管理權由學校黨委和學校行政負責。一方面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把握并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不偏差,確定學院整體發展規劃、必要的機構設置,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籌措辦學經費;另一方面要負責校園基本建設,擴大對外交往,注重考核評估與監督管理的協調性等協調性工作都是學校黨委和學校行政的主要職責。2.校級職能部門應主要負責制定總體目標和發展的宏觀政策。學校職能部門包括人事、教務、財務、科技、資產、對外辦事處等部門及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等,職責是根據行使職能分塊處理學校的具體事務。憑借學校政策與各項規章制度的導向作用,利用外部因素影響來引導教學院各項活動的進行,使用目標、規劃、督導、評估和經費投入等杠桿因素直接調控教學院的具體工作,進而間接調控學院的教學管理目標,促進學院工作的科學有效發展,使學院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與學校宏觀發展的總體目標相適應。
(二)強化教學院教學建設和實施的主體地位
教學院對各個具體專業、具體學科的情況最了解,教學院應該是三級教學管理體系的主體和中心,應擔當起本單位教學管理的重任[5]。教學院主要負責業務管理,制定具體計劃和執行上級方針政策;既充當各項教學活動的組織策劃者,承擔著教學科研、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及學科建設等重要工作的任務,又是執行者、控制者,負責維持教學秩序,組織日常教學活動和具體的學生管理。(1)教學院應具有自主的教學管理權限。教學院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辦學實體,學校應該實行“準企業化模式操作”。即按照教學院的教師及學生人數、課時數、實習實訓所需經費等按比例下撥各項資金。學院可擁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權限,包括制訂、調整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經費管理權與使用權、教師崗位津貼分配權、教師崗位聘任權、實驗室管理權、學科專業規劃建設權,使教學院成為辦學管理實體,充分發揮其從事教學管理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2)教學院應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教學院在擁有更多自時,義務和責任也相應增加。明確規定教學院主要領導的管理職責;設立學院的教學委員會,主管學院教學管理工作的咨詢、研究工作;應定期研究討論學校的教學工作,并向學校提出相關建議;充分發展發揮教學骨干教師的主力軍作用。學校的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等業務骨干作為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和主要完成者,在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重視培育教學名師,提升教學團隊,鼓勵并大力支持他們發揮在基層學術事務、教學、科研以及學校民主決策中的作用。
(三)夯實系部管理職能
學院所屬系部是學院領導下的教學科研基層組織,其設立與調整的依據是一個或多個相近專業,或者是與產業鏈相對應的專業集合;也是學校最基本的教學科研單位,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是直接在系的組織下進行的,教師依課程(或專業)和興趣組成課程(或學術)小組,負責組織和落實本專業的課程教學和科研[6]。系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關系到各項教學工作的落實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到教風和學風建設。每個系部把本系部的教師管理好,問題解決好,保證每個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都能不斷地提高,這樣,學校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也就能得到提升。1.設立系部教學管理的專項經費預算。每年由學校人事處核定學年度每個系部的教職工人數,確定經費標準和經費總額,規定系部教學管理費、辦公費、學術活動費、差旅費、短期培訓費等支付辦法。2.明確規定系主任的權益與職責,擇優選拔系主任。通過制定《系部主任工作職責》,明確系部主任的義務、職責和權力。適當提高系主任的待遇,有利于調動系主任工作的積極性,通過相應的鼓勵機制,激發系主任工作的創造性。3.制定《系部評估質量標準》。按照標準規定,對系部工作和成果進行定期的檢查與評估,對評估優秀者給予適當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對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通過系部評估質量標準,各個系部不斷自查和改進,通過實施科學規范管理,以創建優質高效系部。4.定期召開系主任工作會議和教師代表座談會,加強教學院與系部之間的溝通,加強對系部工作的指導,及時解決系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三、結束語
文章探討了高校實施的“校-院-系”三級教學管理體系,三級教學管理體系優化的關鍵是明晰管理層級,校級管理主要行使宏觀決策與調控職能,切實加強二級學院的辦學主體地位,為其賦予更多的教學管理權限,學校和教學院必須夯實系部的基層管理職能,增強其日常教學管理和常規性教育教學改革建設的主觀能動性。
作者:謝獻忠 聶憶華 劉麗芳 鐘新谷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楊西玲.高校教學管理機構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83.
[2]王海驪,張興.高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2):100.
[3]趙保全,孟莉,劉圣漢.校院兩級管理十年研究述評[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4):27.
[4]孔焱清.關于校院系管理體制改革的認識與思考[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146.
篇2
首先,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是提升管理水平、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推動高校教學改革發展的必要條件,能夠為我國高等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與必要的保障。其次,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能夠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學資源地整合與優化,是達成使用效率最優化的必要途徑,進而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必要的助推與保障。第三,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管理者個人管理水平與信息素養。通過對數據平臺的合理運用,確保教學管理者之間信息交流與溝通的暢達,有助于教學管理者掌握現代化教學管理的技能,促進其綜合素質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第四,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在提升教學管理檔次與水平的基礎上,推動高等院校的教學向著管理科學化、質量監控規范化、教學手段多樣化以及教學資源共享化的目標發展。
二、高等院校構建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重要作用
1.促進信息多元化的交流與溝通,提高資源的共享程度
高等院校的教學活動是一個由諸多環節組成的完整的過程,期間需要各種相關的信息支撐與資源保障。而傳統的教學管理體系由于缺乏網絡資源的支持與保障,凸顯出信息孤立、共享程度低、信息溝通渠道過于單一以及交流速度緩慢,易于丟失和損毀等弊端,因而,容易出現教學效果低下的嚴重后果;而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則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搭構起數據交流平臺,并且切實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使得信息的交流呈現出多渠道流動的發展態勢,并且在流動速度、完整性以及互動性等方面彰顯出巨大的優勢,使得信息覆蓋范圍增大,觸及領域得到有效拓展,進而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共享程度。
2.優化信息保存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高等院校傳統的教學管理體系,在信息保存上大多采用紙質保存的方式,不僅存在著工作量巨大、存儲煩瑣以及不易管理等弊端,同時,由于紙質材料存在著易于破損、易燃、怕潮濕等缺陷,使得信息長時期地存儲較為困難,會造成信息資源的非?;魇?。而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采用了當今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數字化保存技術,不僅具有存儲量大、易于保存以及便于管理的巨大優勢,同時,還能夠有效地保持信息流通的連續性,既能夠保證信息流通的方便快捷,又能夠有效地降低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構建的完善與否,已成為衡量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標準。
3.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促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檔與發展
教學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高校教學發展目標的實現,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強烈,因而對于高等院校培養目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由此引發了教學管理體系的優化、創新與發展。信息化社會為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創新與提檔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一方面,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能夠有效地保障對教學信息資源的全面、準確的掌控,進而達成及時、快捷的交流與互動;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與社會發展的形勢相應和,切實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高校軟件設施建設的層次,實現與社會發展的相適與相融。
三、構建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途徑
1.以信息化管理理念為導向,促進教學管理思想的轉變
教學管理是一個涵蓋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目標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師隊伍管理、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管理以及各種教學檔案管理等諸多管理內容與一體的完整體系,是規范教學活動正常開展、促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在教學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管理體系因信息交流緩慢、渠道單一、人力物力需求量巨大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的存在,已無法切實滿足高等院校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借助于信息化的先進技術,對傳統的教學管理體系進行優化與變革,就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必須摒棄傳統教學管理思想的束縛,樹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借助于網絡技術的支撐,構建起先進的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用以引導與規范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2.強化管理設施的建設,為管理體系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要建立起依托信息化技術的數據管理平臺,對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安排、教材信息、師資信息、學生信息以及教學檔案等諸多教學管理資源進行有機的集成與整合;其次,加大信息化教學管理設施建設的投入,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設施的基礎上,各高校應注重對適用于本院校教學實際的管理軟件的研發與運用,以期實現對管理系統的不斷升級與提檔;第三,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用以推進與維護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構建的發展與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是對教學管理行為的規范與約束,是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準則。信息化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夠有效地滿足高校教學管理實現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以及效率化發展目標的需求,進而推動與維護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3.注重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素質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組建一支具有較高素質能力的教學管理隊伍,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趨于完善的重要基礎。相對于高等院校而言,在實現管理理念轉變、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還必須培養與引進一大批精通信息化技術,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以及具備創新意識與高度責任心的管理人才,用以充實與提高高校教學管理的整體水平。這就要求各高校應本著自身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法,對內實施專業技術的培訓,對外開展人才、技術以及理念的引進,以便于促進為維護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的實效性與發展性。這對于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隊伍素質能力的提升,能夠為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與支撐。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高等教育 教學評估 質量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116-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高等教育建設也隨之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與發展。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條件之下,有效地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進而建設成現代化的高等教育學校。同時,還需要對各大高校的教學進行評估,進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
1 實施高校教育教學評估的目的與意義
實施高等教育的教學評估是落實我國高等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高校進行教育教學評估,能夠有效地提升教育部門對高校的管理與控制水平。同時,還能夠幫助我國各大高校對自身的辦學理念及辦學環境進行完善,提升各大高校的辦學實力及綜合素質能力。除此之外,進行高校的教育教學評估,還能夠使高校教育中本科教學工作的優勢得以發揮,進而逐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水平,促使我國的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2 高校教育教學評估的內容
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加血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規定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以學校教學工作為核心對其進行整體性的評估。主要對高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力量、教學條件、高校環境建設以及教學管理風格等7項一級指標及以下的19項二級指標進行評估。通常情況下,教育部是通過對高校二級指標下的43個能夠影響高校教學工作的關鍵因素進行評估,尤其是對其中的辦學思想、專業、結構及學校中的設備、相關的經費等進行觀測與評估,進而據此來對高校教育教學進行有效的評估。
3 高校教學水平評估的實施效果
對我國普通高校教育教學水平進行評估的因素是由7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以及43個關鍵性的觀測指標構成的,因而對高校教育教學的評估就是從這些因素著手觀察、考評的。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水平評估工作進行得十分順暢,且呈現出了一種越來越好的發展趨勢。我國大多數高校都已經認識到了教學建設對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及作用,因而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很多高校開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硬件,加大相關的投資建設力度等,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以及教學硬件和環境等。同時,在進行教育教學水平評估時,很多高校進行了院系自評、校內專家自評、院系整改及轉校復評等多項環節,來不斷地提升與完善。此外,還通過加強相關的教學建設、對教學管理進行規范、提升教學水平、優化校園環境等來盡可能地實現高校本科教學水平的評估目標。
4 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是國家規定的標準化管理體系,是ISO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這個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是以世界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的質量管理經驗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具有普遍適用性。ISO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作為評價業績的四大標準模塊,能夠有效地對相關的管理職責以及產品、資源的管理進行觀測、分析與改進。只要其在現代化企業的運營基礎之上具有通用性與適用性,就可以將這個管理體系標準應用于我國的各個行業之中。近幾年來,我國已經有數百所高校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因此,高??梢砸罁|量管理體系中的相關標準及內容,針對該校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對開展教學活動的相關軟件和硬件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進而促進該校的發展。
5 高校教學水平評估與質量管理體系的聯系和區別
高校教學水平評估與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第一,其總體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建立起一所全方位符合國家標準的高等院校,進而為高校學子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教學服務,培養學生,使其成為能夠為社會做貢獻的合格人才。同時提升高等院校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認可度,促使學生不斷地提升與發展。第二,其評估的內容具有兼容性。高校的教學水平評估系統與質量管理體系在具體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與關聯性。第三,這兩個體系在實施開展的時候都需要該校的全體師生參與,都具有全員性的特征。同時,這兩個體系在實施時都需相關的領導起到領頭羊的作用。第四,這兩個體系在高校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強制實行的。
同樣的,高校教育教學水平評估與質量管理體系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第一,二者在建立時所依據的理論不同。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依據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而高校教學水平評估體系的建立則是以高等教育l展規律及相關的教學評估理論研究與實踐所得出的結果為指導,依據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及發展的狀況制定的,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第二,指標性質不同。我國大多數高校在教學評估方面的相關標準與指標都是經過統一規劃、制定的,不同程度、形式的高校都是統一的。而質量管理體系中的相關要求就比較靈活,其制定的方法就是依據學校及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而定,同時還能夠隨著自身的發展和變化進行與之相適應的改進與完善??偟膩碚f,進行教學評估的標準比較多,強調評估的結果,是一種靜止的狀態。而質量管理體系在實施時則更注重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高??梢栽谫|量管理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改正。
6 高校教學水平評估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融合
我國教育部門對全國的所有院校實行的教學水平評估是高校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求,各大高校需要在這個基礎之上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的狀況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從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服務水平與質量。同時,高校還可以將教學水平評估與質量管理體系相結合,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管理與控制,進而有效地提升教學評價的控制過程,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形成一個可以互相支撐的體系。進而使高校教學水平評估和質量管理體系協同共進,促使我國的高校教育教學事業發展深化。
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水平評估工作已趨于成熟,達到了促進建設的評估目標。在高校的教學水平評估中,可以將質量管理體系應用于其中,同時將評估結果中的優點發揚廣大,對不足之處進行調整與完善。高校教學水平評估與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機結合,需要對高校的教學工作進行強化與完善,始終堅持提高教學的質量,最終實現高校教育事業的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7 結語
高校教育教學水平評估工作的開展,使得我國高校的教學工作及辦學思想得到了深化與發展,高校中的領導們對于相關的教學設施、硬件設備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更換符合現代化發展的設備,同時還加大了師資隊伍及力量,在高校的學風建設與相關課程的設置上更加專業化、人性化。除此之外,還在這一基礎之上采用了質量管理體系來完善高校的教學工作。將二者進行融合,促使我國高等院校教學管理與評估制度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謨彥.強化自身建設提高教學質量[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1996(4):24-25.
[2] 新宇.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探究[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2(2):75-77.
[3] 李長熙,李健楠.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管理與提升研究述評――基于2004年到2013年國內11種教育類期刊的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14(6):50-58.
篇4
【關鍵詞】教學檔案 教研室 管理體系 一體化
引 言
教學檔案是指在教學、科研以及教學管理等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的文件資料。它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教學管理、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等工作的全貌,是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學校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教研室作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基層組織,其教學檔案是反映教學思想、教學管理與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等教學相關活動的第一手資料,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和各級政府對教學質量評估工作的重視,各高校對基層教研室檔案的建設也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歷史遺留和時展的原因,高校專業教研室層次的教學檔案建設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其效用的發揮。為了進一步規范教研室教學檔案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教學檔案在教學管理、教學改革與建設中的作用,必須在全面分析問題成因的基礎上,制訂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教學檔案管理體系,也為正在實施的專業課一體化教學提供重要的保障。
教學檔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筆者調研的情況來看,高校教研室檔案在建設方法、建設內容、管理制度和效用發揮方面均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
1.教研室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檔案的建設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教研室作為學校最基本的教學單位,一般并沒有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所有的檔案建設和管理工作均是由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普通教員承擔。因此,在檔案建設和管理的具體工作中,往往在材料收集、分類編目、保管維護等方面存在著隨機性、非科學性、非專業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很多教研室雖然平時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沒有一個明確的教學檔案建設方案,許多經驗沒有總結提煉,許多資料沒有以妥善的形式進行分類管理,時間久了,很多重要的資料遺失,許多好的經驗沒有得到傳承和推廣;同時,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分類編目以及專人管理,在需要資料時,往往難以找到,從而使教學檔案的利用功能大打折扣。
2.教學檔案的內容不齊全,不規范
由于教研室檔案管理普遍起步較晚,制度不夠健全,檔案建設的內容不明確,造成一些歸檔材料無章可循,從而導致檔案材料內容不齊全,缺乏規范性和整體性。
3.教學檔案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較落后
首先,多數教研室的教學檔案是教員兼職管理,教員既承擔著艱巨的教學任務,又有科研的壓力,能夠用在檔案管理上的時間非常少,加上教研室一般沒有明確的檔案管理制度,從而造成檔案的管理比較混亂。其次,多數教研室的檔案管理還采用比較原始的手工操作方法,主要以紙質的形式進行檔案的收集和歸檔,還未將比較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引入到檔案管理中,嚴重影響了檔案管理的效率。此外,一些領導對檔案管理存在誤區,對檔案工作的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到位,也是造成檔案管理比較落后的原因。
4.教學檔案的利用率比較低,服務教學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實際的工作中,檔案管理人員更加注重檔案的完整性,以檔案的完好保存作為終極目標。因此,他們特別注重保護檔案不受損壞,對合理利用檔案考慮得較少。這也就造成了檔案借閱比較困難,甚至一般人員根本無法借閱。據統計,高校檔案的利用率一般在20%以下。
為了進一步規范教研室的教學檔案管理,充分發揮其在教學管理、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和學科評估等各項工作中的作用,逐步實現教學檔案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體會,從教研室教學檔案建立的方法、教學檔案應涵蓋的內容、教學檔案的管理制度和教學檔案利用價值最大化的途徑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教研室教學檔案管理體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教學檔案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
1.教學檔案建立的方法與途徑
由于教學檔案建設工作量非常大、過程繁雜,要確保教研室教學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就必須尋找行之有效的建設方法。根據筆者多年從事教學管理的經驗體會,我們認為應采用以下措施,以保證教研室教學檔案建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強化全體教員的檔案意識,全員建檔。由于教研室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設立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這就要求在檔案建設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教研室要把檔案建設列入教研室工作計劃,員思想,讓教員認識到教學檔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教員的義務。(2)結合教研室的實際,制訂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得教學檔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歸檔有章可循。有條件的可以建立專門的檔案室對教學檔案進行保存。(3)堅持檔案材料的及時歸檔,確保教學檔案的實時更新。設立時間節點制度,每周由值班員負責收集整理各位教師本周內的工作,交檔案員分類保存。
2.教學檔案的建設內容
為了最大限度地符合教學規律和教學管理的需要,在調研一些高校做法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教研室教學檔案的內容應該主要包括:①綜合性文件;②師資培養;③專業與課程建設;④教學條件與利用情況;⑤教學管理和質量資料;⑥特色類材料。同時,為了保證教學檔案的完整性、準確性、系統性和連續性,還應該配備教學檔案的相關目錄和保存時間。
3.教學檔案的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地發揮教研室教學檔案的作用,就必須從檔案建設的觀念、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強建設。事實上,完善教研室的檔案管理制度,加強教研室的教學檔案管理,是高校的重要基礎建設之一,也是加強高校管理、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筆者在調研院系有關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教研室的實際情況,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教研室的教學檔案管理:(1)建立教學檔案管理責任人制度。根據教研室的實際情況,教研室主任應為教研室教學檔案的責任人,同時明確一名教員擔任兼職檔案員,負責做好以下各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本教研室教學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二是將收集的材料定期組卷裝訂,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處理;三是做好平時的保管工作,對教員借用檔案材料作好登記,并注意按時催繳歸還。(2)實行教學檔案定期檢查制度,形成規范教學檔案管理的長效機制。教研室每學期對現有的檔案材料進行一次集中整理、分類歸檔,然后由系和學校組織兩個層面的專項檢查,提出整改意見,教研室按照意見進行整改,做到“以檢促建,以檢促改,檢建結合,重在建設”。(3)實行檔案員定期培訓制度,不斷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由于教研室沒有專門的檔案管理員,檔案的收集和管理方面往往存在非專業性、非科學性的特征。因此,檔案管理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不斷學習與現代檔案管理相關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以提高教學檔案的利用價值。另外,高校教研室教學檔案有其自身的特點,檔案管理員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尋求高校教學檔案與一般檔案的異同,同時針對這種特點尋求適合教研室檔案管理的新方法和途徑。
4.教學檔案的作用最大化途徑
建立教學檔案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學檔案,為各類教學活動服務,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檔案利用程度的高低,關鍵在于能否制訂一套合適的方案,便于教學檔案的查閱使用。筆者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應采取以下措施,以發揮檔案資源的應有價值。一是要提高教學檔案建設的信息化水平。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檔案建設也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在重視傳統紙質檔案的同時,逐步加強電子檔案的建設,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和網絡化。二是要在檔案管理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不破壞檔案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同時,對盡可能多的人員進行開放。同時要根據不同人員的具體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開發計劃以及查閱、借閱相關制度,提高借閱人的利用效率。三是檔案管理人員要“走出去”,及時有效地利用反饋信息。分析借閱人的反饋信息并加以整改,是提高檔案利用價值的有效手段。因此,檔案員要及時主動地了解教學檔案的使用效果,對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及時發現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結 語
總之,建立教研室的教學檔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目的是為了使教學檔案更加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各項教學活動,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為此,必須不斷創造性地發展教學檔案管理體系,使之成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力量,在服務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偉. 關于實現高校教學檔案利用價值最大化的幾點思考[J]. 河套大學學報,2011,8(3):97-100.
[2]朱愛琴. 高校檔案資源管理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J]. 檔案管理, 2012,194:93.
[3]陳一紅. 對做好高校教學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1,32(10):108-110.
[4]周璇. 如何做好教學檔案工作[J]. 陜西檔案, 2011,(4): 31.
篇5
關鍵詞:ISO9000;過程控制;質量改進;八項基本原則;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1-0234-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要想使學生管理工作跟上時代步伐,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管理觀念,改進管理模式。ISO9000質量體系蘊含著預防、監督和自我改進三大科學管理機制,既滲透了當代先進的科學管理思想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又借鑒了發達國家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融基本性與先進性為一體。[1]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推行并運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過程控制”與“質量改進”理念有助于克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不確定性,將“結果管理”前移至“過程管理”,通過對教育教學活動中每個過程的計劃、實施、監督與改進不斷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質量。
一、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概述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不是指一個標準,而是一種標準的統稱。它由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委員會所制定,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12000多個標準中最暢銷、最普遍的產品。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正是把質量管理從對產品進行評估轉為對過程實施控制,由消極被動轉向積極主動,由質量保證轉向質量管理。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得到了企業的廣泛采用和認可,因其提出的以預防為主、全員參與等理念符合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規律,也給學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更重要的是在ISO9000族標準的應用范圍中教育排在第37位,可見ISO9000族標準在制定與實施的過程中就已將教育行業包含在內了。
二、學生工作質量管理與過程控制的內涵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理念之一是“過程控制”和“質量改進”。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視為過程進行控制,依靠規范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的監控,防止工作中出現偏離規范的行為,保證學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斷穩步提高。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就是各種環節和過程的組合。學生教學管理工作可分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和學生發展指導三個層面。每個層面可劃分為若干個大過程,一個大過程又可劃分為彼此相關的小過程。對每個小過程的有力控制是對大過程控制的促進與保障,對大過程的控制又為對每個小過程的控制指明方向。每一個過程都有相應的實施標準和工作流程,包括目標和計劃的制定、實施、監控、反饋等。由于主體、周圍環境及資源的不斷變化,過程在實施中會有不同程度的偏軌現象,此時要立足實際對過程進行改進,在維持―改善―維持―改善……不斷循環中上升。
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往往忽視了對過程的管理。其弊端是當工作結果出現差錯時已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一項工作的失誤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并導致后續工作的癱瘓,嚴重影響了工作效果和辦事效率。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將“預防”寓于教育管理之初始,將“控制”寓于教育管理之始終,力爭使學生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三、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整個ISO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精髓與靈魂。將其在高校質量管理工作中加以變通實施有助于促進高校學生工作質量持續提高。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賴于顧客,因此組織應該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從而滿足顧客要求并超越其期望。[2]學校的直接顧客是學生,間接顧客是社會、家長及用人單位,學校提供的是教育教學的管理與服務,產出是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能力與素質的提高。以顧客為關注焦點要求學校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一切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其次,還要以家長和社會的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將家長的期望、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學校的培養方案對接。學校與用人單位可以制定“訂單式”聯合培養計劃,在完成學校規定課程的基礎上針對單位人才需求定向培養,如加設部分課程、企業文化的宣講等,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到對應單位工作,縮短了學生步入社會的適應時間,也大大降低了單位人員流動的頻率及帶來的損失,節省單位為招人、留人等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2.領導作用
領導者應確保組織的目的與方向的一致。他們應當創造并保持良好的內部環境,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2]高校領導者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及社會的需求后統一制定高校教育管理質量方針與目標,并建立、實施一個穩定的高校教育管理體系,積極爭取、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資源,增強教職工質量與責任意識,完善監控與考評辦法,拓寬反饋渠道,以確保教育管理質量目標的實現。高校質量管理工作雖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但必須充分發揮領導者的主體和領航作用。
3.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唯有其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為組織的利益發揮其才干。[2]高校質量管理工作除了領導掌舵,更重要的是要調動所有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團隊配合,形成全員參與、全員育人的新局面。與此同時,也要發揮學生、家長及用人單位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搭建一個學生自治、家長獻言、單位參與、社會監督的平臺。
4.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2]高校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首先要識別各個教育教學過程,明確各個過程的職能、規范和責任,理清不同過程之間的關系并識別與其他過程的接口,對所有過程進行監督、控制與分析,發現不合理或違規的地方不斷進行改進。
5.管理的系統方法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體系來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2]將教育教學活動劃分為過程時不能將所有過程都割裂開來,而要在正確理解各個過程相互聯系與影響的基礎上用系統的眼光將有關聯的過程看做一個整體,明確整體過程的目標與規范,識別關鍵過程,在活動發生沖突時分清主次,在資源一定的前提下統籌安排,優化配置,保證系統的有序高效運行。
6.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永恒目標。[2]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應當是高校追求的永恒目標。持續改進應按PDCA循環的方式不斷進行,將成功的過程標準化,包括過程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計劃的確定、具體運作執行、總結執行結果、對結果進行反饋處理。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在下一個PDCA循環中解決。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應在這個循環不止的科學程序的運轉中得到不斷提升。
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決策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建立一個高效、準確、暢通的信息系統,對各環節和過程的數據進行全面靈活的收集,對社會中各信息的變化進行及時的反應。對收集到的信息要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分析,利用相關質量管理工具及時發現數字背后的問題,為決策的制定與過程的改進提供依據。
8.互利的供方關系
組織與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2]高校的供方是合適的教材、教具、教學設施等物資的供應者,以及優秀的校內外實驗教學環境。[3]高校要建立教學物資、教學設施等質量評價與監督體系,與供應商在互利共贏的前提下建立更廣泛、深入、長遠的合作。積極與企業尋求合作,形成學校與企業的強大合力,建立優秀的校外實驗教學環境與社會實踐基地,將產學研有效結合。
四、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1.完善學生工作質量保障體系
完善學生工作質量保障體系是為了使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各個過程和環節有章可依,有規可循。
完善學生工作質量保障體系是過程管理的基礎,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設立學生工作質量目標體系,根據學生工作質量總目標的要求,分層細化各個環節和過程的分目標,在總目標的指引下逐步完成各分目標,有利于教職工了解組織目標并追求組織成功。二是實行崗位制度,明確崗位職責。進行定崗定編定責,本著節約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對確定的崗位進行人員及素質配備,將工作過程及規范細化、深化、文件化,并納入到管理制度之中。三是強化責任意識,定期按照崗位職責的要求對教職工進行量化考核,確保工作干到實處,責任落實到人。四是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領導評價等手段考核工作完成情況,評價指標和內容要科學合理,考核結果作為教職工晉升和評聘的依據。
2.建立學生工作質量監控體系
學生工作質量監控體系是學生工作過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影響學生工作質量的諸多環節進行監控,使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建立學生工作質量監控體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校內監控機制,通過對每個過程輸入輸出的監控,對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和深入挖掘分析,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將事后修補改為動態控制。二是開通社會監控渠道,讓家長、用人單位、社會全員參與,將他們的評價和滿意度作為制定和改進學生工作質量目標與計劃的依據。三是落實質量改進舉措,監控體系建立的目的就在于質量改進,但質量改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個個周而復始的運轉中不斷提高。四是加強全面監控力度,校內外的監控側重點和情況各不相同,監控信息不能分散割裂開來,而要以系統的眼光綜合分析利用,加強全面控制。
3.加強高校教工質量意識
高校教職工是實施學生工作過程管理的主體,學生工作人員的責任缺失、質量意識差等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工作質量。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求學生工作人員樹立質量意識,增強責任心,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對待工作不能自由隨意。但教育教學工作畢竟與企業生產有所不同,學生工作人員還要用愛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用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用責任心感染每一位學生。
4.過程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
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運用過程控制理論雖然能將事后檢查缺陷轉變為預防缺陷,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高校作為育人的搖籃畢竟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特點與規律,學生工作在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同時更要以“人為中心”,要將過程管理與柔性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柔性管理以“人性化”為標志,強調速度和反應、靈敏與彈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創造和主動。
以“人為中心”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在真正關心、愛護學生發展成長的同時,更要確立學生在教學與研究的主體地位,杜絕在課堂中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力爭教學形式多元化,鼓勵學生解放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以“人為中心”還體現在高校也要以學生工作人員為中心,在制定詳細的崗位職責與規范、建立全面的監控體系的同時,更要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激發每個教職工的潛力和創新精神,使他們能在一個既嚴肅又寬松的環境中創造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余秀琴,陳偉國.教育領域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綜論[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35-40.
篇6
[關鍵詞]高職 教學質量 校內第三方 評價
[作者簡介]劉瑞霞(1961- ),女,北京人,南通職業大學教務處,副教授,主要從事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管理研究;顧力平(1956- ),男,江蘇海門人,南通職業大學副校長,研究員,主要從事高職教育管理與實踐教學研究。(江蘇 南通 226007)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3-0041-02
第三方評價具有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式開放性、評價指標系統性和評價過程持續性等特征,對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①將第三方評價的方法引入校內系(部)教學質量評價,對加快高職教學改革步伐、完善校內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創新評價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一、院、系二級管理體制下高職院校校內教學質量引入第三方評價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實施院、系二級管理后,對校級層面的整體教學質量評價比較重視,有些學校還引入了“第三方評價”,請校外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對本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水平進行評價,并有選擇地向社會公布,對提高學校辦學聲譽和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系(部)層面的教學評價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評價主體單一。在院系二級管理模式下,對系部的教學評價基本上還是由教務處牽頭,以教學檢查的形式,以系(部)本身評價為主進行評價,主體單一,自己評自己,評價的可信度不高。二是評價內容簡單。上課、教案、作業、試卷等檢查內容較為單一,僅僅涉及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涉及教學的實際效果。三是評價方式單一?,F有評價基本是聽課、查資料、學生網上評教,方式單一。四是評價目標定位不準。沒有緊密結合高職教學特點,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很不完善。為此,有必要對高職院校二級管理體系下系(部)的教學評價進行改革,可以嘗試采用校系二級管理體制下校內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即校內第一方評價為教師自己評價、第二方評價為系(部)評價、第三方評價為校內第三方(除系、部外的所有部門)對學校二級教學部門(系部)的教學質量評價。
二、校內第三方評價的實施步驟
評價過程可分為宣傳發動與自查、實施、總結整改與表彰三個階段。
1.宣傳發動與自查階段。該階段的目標要求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要求,以查促改。這一階段一要做好相關的基礎工作,包括明確評價目標、時間、組織機構,編制“各階段工作安排表”,設計、編制《專業教學計劃執行情況評價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教學文件檢查評價表》《實踐教學評價表》和《學生問卷調查表》等。二是舉辦“高職教育論壇”,請專家做“高職教學常規管理思考”專題講座,從教學常規管理的目標定位、教學常規管理的基本內容、教學常規管理的實踐創新等三個方面,對高職教學常規管理進行了全面的解讀,為活動理論熱身。三是組建校級專家組,成員包括學校相關職能部門領導、資深教授、校級教學督導、教學管理專家、學生代表等。為保證檢查組工作規范有效,要對專家進行培訓,以研討會的形式對評價的目的與意義、評價項目和指標進行解讀與研討,并就如何規范、有效操作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方法進行討論與確定。四是召開全校動員大會,由校領導做動員報告,從為什么要組織校內第三方教學質量大檢查、這種檢查與以往的教學常規檢查有何區別兩個方面,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就如何做好工作進行部署并提出具體要求。五是各系(部)逐項做好自查工作。
2.評價實施階段。分工科、文科兩個組,深入系(部)實地檢查,內容包括部門自查情況、專業教學計劃執行情況、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文件與資料以及實踐教學情況等五個方面,通過分組聽課,查看教學包、作業、試卷,開展教師訪談和學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走訪校內外實驗室、實訓基地等方式,全面深入地對各教學部門的教學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組在細致認真檢查、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分別對各系(部)的教學質量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并書面反饋給各系(部)。最后形成全校教學大檢查總結報告,對全校教學工作總體情況、亮點、特色與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3.總結整改階段。各系(部)依據檢查組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整改,形成部門教學質量報告即整改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制度的制定與落實、考核細則等方面完善整改措施。
三、校內第三方評價的實施效果
1.提高領導影響力和群眾對領導的信任度。隨著學校校、系二級管理的實施,一些系部教學常規管理的主體作用沒有能很好地發揮,領導工作的主觀能動性不夠,管理方式粗放、過程管理時緊時松、細節管理不到位、制度執行不力或是選擇性執行等情況時有發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系部領導的影響力和群眾信任度。而校內第三方評價活動,各教學部門領導必須重視,親自參加所有自查和學校檢查工作,為教師做出榜樣,這對取得教師的信任和擁護有很大幫助。
2.有效發揮管理部門的組織整合力度。檢查突破了以往教學檢查都是教學部門自己查自己的封閉式檢查方式。從檢查機構看,學校替代了教務處,從全校范圍內抽調精通教學理論、具有豐富的教學管理實踐和理論研究功底的教授、專家和相關職能部門(組織部、科研處、人事處、高教研究室、學工處、督導室等)的負責人,做到了黨政共管,體現了學校對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有效發揮了管理部門的組織整合力度。
3.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檢查力度和教師參與力度。以往教學常規檢查內容一般是教師準時上課情況、上課準備情況、作業和試卷的批改情況等。而校內第三方評價既要查專業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又要查課堂教學質量;既要查教師“教”得如何,又要查學生“學”得怎樣;既要查理論課教學,又要查實踐課教學;既要看課堂教學的過程,又要查課堂教學的準備情況和課后作業批改、試卷命題與閱卷情況;既要看實驗實訓場所的管理,又要查實驗實訓設備儀器的使用率和維護情況以及實踐教學的組織與教學效果;既要看教學常規管理的“正在進行時”,又要查看近期的相關教學檔案。從檢查對象看,至少涉及全校專兼任教師總數的50%以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師參與力度,真正做到人人參與、個個受益。檢查使大家深刻體會到教學常規管理的重要性和加強教學管理的必要性,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在教學管理理論上的缺乏與不足,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需要理論指導成為共識。
四、校內教學質量第三方評價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評價的邏輯起點在于以人為本,學生滿意。傳統的教學常規管理結構是“學校―系(部)―教師―學生”金字塔型,邏輯起點是學?!,F代教學管理理念下這種結構已經倒置,其邏輯起點也變為學生。這不是把教學管理進行簡單的結構倒置,而是理念的顛倒與更新。這就要求學校和系(部)必須在教學管理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了解學生的切實要求,并落實到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法選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等方面,做到為學生而評價。為此,校級評價組成員中要有學生參加,使評價結果體現學生的意見和感受。
2.評價要重視過程管理要素。校內第三方評價是對系(部)教學全過程管理的評價,是對其在辦學指導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的專業、課程、師資隊伍、實訓條件等各方面管理的評價。專業、課程、實習基地、師資隊伍建設是評價的四個要素,要注重這四要素的內涵建設,做到專業建設為核心、以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實習基地建設為依托,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并貫穿于教學管理的全過程。為此,考察應重視:是否立足于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認真研究教學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體系與原則;是否注重研究新形勢下學校和系(部)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主體、目標、結構、功能和特征等;是否建立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質量評價控制體系等;是否通過適當的專業教育和課程引導,增加學生的專業認同度和喜愛度;是否通過整合實驗實訓場地與設備,優化實驗實訓條件;是否采取措施,強化教師專業能力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培養。
3.評價要關注細節,弘揚特色。一是要關注并加強基層建設。就學校而言,系(部)、教研室、班級等都是基層,加強基層建設就是要努力提高系(部)和教研室這兩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管理效率,強化班級學風建設力度,達到強化教學管理的目的。二是要優化目標。要與現行高職院校教學評估指標體系相對照,將師德素養、教風學風以及學生專業素質(思想品德、專業理論功底、專業基本技能、畢業設計、就業情況)等目標進行細化和梳理,并體現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三是要關注系(部)在教學與質量管理中的創新與特色,發現亮點和特色,從小處、細處入手,弘揚教學管理特色。
4.評價要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關鍵是制度建設。制度是學校教學行為準則,也是教學工作思路與理念,包括教學管理制度(校、系兩級)、質量保障制度、質量監控制度等。教務處在評價開始前,應先結合學校工作實際,依據國家相關規定,按照“補充、完善、堅持”原則,對現有制度整合、梳理和完善。系(部)應在學校文件的基礎上,制定本部門與之配套的規定與制度,強調制度執行力度、做到有章必循,保證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不斷創新,強化評價引領作用。教學管理的核心是創新。研究教學管理組織、觀念、制度等方面創新并體現在教學管理全過程,更是常規教學管理的亮點與突破點。做到這一點的基礎是學習,建立學習型系(部)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型系(部)包括兩方面:一是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不斷更新、獲取和使用新知識;二是必須保持領導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等之間的對話溝通和思想開放,強調創新和教學團隊建設,實現提升學校和系部二級教學管理水平這一目標。
總之,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昭示著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硬道理。校內第三方評價的實施,將推動學校教學管理再上新臺階、教學質量再上新水平。
[注釋]
①劉志峰.高職教育實施第三方評價的主要問題與改進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2(19):47.
[參考文獻]
[1]陳梅香.提高本科教學管理的建議[J].青春歲月,2012(8).
[2]黃思明.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長效機制的構建[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
[3]黃曉媚,鄒曉宏.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1).
篇7
關鍵詞:學習心理;數學課堂;有效教學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如何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過程,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筆者結合在執教《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從集體備課研討到執教過程中的所思所想,談談個人淺見。
一、適切的教學目標,是指引有效課堂教學的方向標“有效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需要到達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布魯姆)在集體備課時,達成以下共識:
1、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的達成,但要經過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才能逐步落實,非每節課都必須包含這三個子目標。2、目標制定切忌大而空,無法落實。通過對話式的研討,本節課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的意義,理解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2、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會讀寫小數。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概念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于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再加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所限,因而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不能重結果而輕過程。盡量“淡化形式,注重實質”(陳重穆,宋乃慶,1993)。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備課組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將教材中“認識十進分數與一位小數的”教學素材由長度單位“米、分米”替換為“元、角”。
三、發展性的問題情境,是引發有效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課堂教學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分為如下三個層次:
一是興趣性情境,旨在激發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但學生的思維處于表層化,且問題淺顯;
二是參與性情境,服務于學生學習新知識,是一定層次上的有效的思維活動。
三是發展性情境,問題與學習的核心知識緊密聯系,伴隨深度、高效的數學思維活動,所提出問題的要點也就是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突破點。
四、把握知識的特征,是設計有效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數學概念的發展是抽象的結果,而抽象聯系著概括。即數學概念學習要注重讓學生經歷概括的過程,以期讓學生獲得概念理解的同時培養概括能力。數學概念的抽象性決定了概念學習中讓學生經歷概括過程的重要性。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是通過教師設計的邏輯推演得到的,而應當讓學生經歷概括的過程,通過對學習材料的認識加工,從中抽象出它們共有的特征。雖然對概念的表達是理解概念的重要形式,也是正確識別圖形的基礎,但是,概念的表達不是概念理解的主要表征。
五、熟悉知識學習的過程,是選擇有效教學方法的原則數學概念的學習有有概念形成與概念同化兩種方式?!笆M分數與一位小數”、“百進分數與兩位小數”的關系,是概念形成的例子。概念形成基本上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學習者必須能從許多事物、事件或情境中認識或抽象出它們的共有特征,以便進行概括;二是學習者必須能夠辨別與概念相關或不相關的標志,以便進行區別歸類。在試教中,教學“十進分數與一位小數的關系”、“百進分數與兩位小數的關系”時,引導學生從1/10米=0.1米、2/10米=0.2米……中,感知共同特征,概括出“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百進分數與兩位小數的關系”教學方法與此相似),該環節新知教學就止步,在緊接著的反饋練習、及后面的綜合練習中,也都是從十分之幾改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改寫成兩位小數的練習。但課后的“課堂教學效果”調查中,有近60%的學生對這一結論的應用 “似懂非懂”,且對于“0.1米到底是多少分米”、“0.01米到底是多少厘米”等類似的題目,有近70%的學生不能正確快速作答。問題緣于何處?在課后的對話研討中,我們深入分析了這一現象,最終歸因于:學生并未真正理解,即概念形成的第二個條件還不具備。教師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歸納,從邏輯上解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過程,但并未解決數學學習的本質問題,即促進對所學知識的消化。概念學習的核心是對概念的理解,以上兩個游戲,結合實物,讓學生在辨別、選擇中,經歷概念操作過程,感受概念知識的本質,促進概念的形成。
六、促進知識的內化,是有效完善認知結構的必須?!罢J知結構是知識學習發生遷移的主要媒體”(奧蘇伯爾)。數學概念隨著數學知識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著,學習數學要領也要在數學知識體系中不斷加深認識。教學中,應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系統。本節課中,教師設計的錢袋放紙幣游戲中,一方面:通過0.1元就是在“角”袋中放一張壹角紙幣,0.9元是在“角”袋中放9張壹角紙幣,蘊含了“十分位的計數單位是0.1”,“0.9就是9個0.1”等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角”袋中放9張壹角紙幣后,再放一張是1元這一環節,蘊含了“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等知識。以上設計,聯系實際,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還將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練習,并且蘊含了“小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因而,教師巧妙地將“小數的初步認識”所含內容放到更高一級的知識領域,系統地看待,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促進學生主動系統建構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著理論服務于實踐的宗旨,通過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共同打造了認知實習模塊、專業基本素質培養實訓模塊、專項能力培養實訓模塊、綜合實習模塊等多層次的實習實踐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解決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匹配難的問題。
一、積極探索和實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模式
現代旅游管理者不僅需要掌握現代管理理論知識,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練應用管理技術解決旅游管理問題,即具備旅游管理實踐的能力或執行能力。而現有大多數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來自管理實踐積累的管理技能,僅僅通過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不足以使其勝任將要承擔的旅游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重任,因而必須在課程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增加旅游管理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該校通過“3大課程模塊”、“4大教學要素”(“師資”、“課程體系”、“編寫管理實務”、“管理實踐能力廣州()平臺”)的改革和“5大教學手段”的建立來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管理實踐能力,從而構建了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課程模塊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3大課程模塊,改革傳統標準化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采取“精中間,延兩邊”,即適當精簡傳統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增設經理人素質訓練課程模塊和管理技術與實踐課程系列模塊,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為3大課程模塊:經理人職業素質訓練模塊(包括經理人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職業操守等培養)、管理知識學習模塊和管理技術與實踐模塊。
(二)4大教學要素
課程體系。針對標準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革課程體系,增設實戰技能強的課程,開發系列模塊,以培養學生的演講技巧、溝通技巧等管理職業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現代職業經理人的必備技能。
師資隊伍。一方面,推動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提高學歷水平和學術研究能廣州()力,積極構建一支既從事“學術研究”,又從事“旅游企業管理”的“兩翼型”師資隊伍,要求教師通過承擔旅游企業橫向課題、從事旅游管理咨詢、行業發展和旅游企業管理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內兼職教師+短期校外專家+企業管理專家”的“3合1”外聘師資隊伍。通過聘任多位具有豐富旅游管理實踐經驗、高級職稱和較高學歷的“兼職教授”,他們通過參與課堂案例討論、開設專家論壇、指導論文、參與論文評閱和答辯、接納學生實習等,進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
編寫管理實務。培養教師編寫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組織教師編寫有關本國旅游企業具體經營管理實務的案例100個。
管理實踐能力平臺。為了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的管理實踐能力,該校組建了“旅游論壇”,建立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參加“3大賽”(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和衡陽市大學生創新大賽)制度;注冊組建了衡陽市地球村旅游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質量、高水準、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
(三)5大教學手段廣州()
旅游案例教學。強化課堂旅游案例教學,通過旅游案例討論、旅游案例書面分析報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擬、旅游案例課堂演講、旅游案例辯論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學效率,讓學生通過旅游案例教學的體驗式和互動式學習,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團隊工作精神”,感受、體會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諦和精髓,提升發現、分析和解決旅游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能力。
旅游管理問題分析報告。為了加強學生旅游管理實踐能力的訓練,要求學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術并善于應用,增設10門應用性強的“旅游管理問題導向型”的課程模塊:教師講授1門實用性的旅游管理技術,解剖1個案例,學生討論、分析和報告1個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報告。
旅游企業家論壇。設立旅游企業家論壇,邀請具有豐富旅游企業管理經驗的旅游企業家,針對旅游管理實踐中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進行講解和評述;通過課程講座,邀請實際部門的專家就課程的某一部分到課堂作專題講座、講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參加案例討論;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設講座,介紹和探討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問題、經驗與教訓,以實現學生相互之間知識與經驗分享。旅游管理決策模擬和競賽。開設《旅游管理決策模擬》課程,建立學生參加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和創業計劃大賽兩大賽制度,將旅游企業實際經營管理系統或某些旅游管理業務簡化,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擬實際經營情景進行決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論知識,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參與意識。
旅游管理實習。與衡陽雁城賓館、林隱飯店、華天賓館等省內外旅游公司廣州()建立實習基地,每年暑假選派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到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實習;設立旅游案例調研基金,由相關教師帶隊,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赴旅游企業進行深入的調研。
二、積極探索和實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途徑
(一)調整旅游管理教學計劃
旅游管理是一項對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特色性強的專業,其教學計劃的內容應進一步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而且在上課時間、地點、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慮到旅游行業的實際,提高資金和時間的使用效率。另外實踐教學還應根據不同的培養方向,每個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應該有所差別,設立實踐教學必修課和選修課,以滿足不同模塊學生的多樣化需要。
(二)調整實踐教學內容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具體體現為由較淺層次的教學實驗、課程設計到較廣州()高層次的服
務與管理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要兼顧到系統性和階段性。旅游管理從業者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預測、交際、表達等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和淵博的知識,因此在校期間需要在實踐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系統性訓練。但在每個年級應根據其接受能力和教學計劃的階段,有針對性地、循序漸進地開展。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管理
實踐教學需要專門教師進行指導,實踐教師包括旅游實習指導教師、旅游實驗室工作人員、旅游課程實踐教師等。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要搞好實踐教學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穩定的教師隊伍。實訓教師應該是主講相關專業課程或參加過相應領域內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如主講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師應該在導游崗位上工作過。針對當前師資不足的問題可通過兩種方式加以解決:一方面通過系統培訓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以承擔一定的實踐任務;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業骨干人士擔任實踐教師。
(四)改革實踐課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評、企業考評、教師考評、實習作業相結合的方式,主要以學生實踐表現為依據來確定其實踐課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實踐課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根據課程的性質分階段、分步驟、按等級地制定量化考核標準體系,以便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學校應鼓勵教師旅游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創新,同時把其作為業績考核的指標,與獎罰掛鉤。廣州()
(五)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體系
校內實訓室建設成功后,要設立專門的實訓管理員,同時還要有一定數量的、功能齊全的實訓教學師資隊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夠的資金保障,使實訓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都能跟上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實訓基地必須有完整的管理體系才能保證實訓基地發揮最大的教學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業資源,搭建校企聯合辦學平臺,廣泛建立實習基地
目前,該校已建立旅游管理專業實習基地30余處,覆蓋全國,包括旅游景區、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導游服務公司、旅游人才培訓中心等;同時,邀請湖南中國國際旅行社、長沙通程酒店等企業的老總到該校授課或者舉辦講座。
(七)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實行“雙證制”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面向旅游企業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將職業資格考證納入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畢業前完成崗前培訓,畢業可直接上崗;同時要求學生在畢業時既要取得畢業證書,又要取得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或技術等級證書,方能予以結業,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
(八)實踐教學教材建設廣州()
根據實踐教學計劃進度,除采用普通高校公開出版的教材外,對于無教材的實踐環節,應組織行內企業專家和校內“雙師型”教師,結合實踐基地的實際情況,針對崗位(群)的特點,編寫院內實踐教學教材和院外實踐教學講義,建設并完善實踐教學教材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國生.新世紀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與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3(6).
篇9
一、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結論,還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發生過程.新課標對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教學時,注重學生動手操作,以動促思,自主體驗算理,理解算法.
案例一“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不進位)”操作部分.(一年級下冊第46頁)
1.你想怎樣計算45+30呢?你能和同桌說說是怎樣算的嗎?
2.學生活動、小組交流.
3.匯報方法.
(1)擺小棒算:4捆和3捆合起來是7捆,再加5根是75根.師追問:4捆和3捆合起來是7捆,也就是先算多少加多少?(40+30=70)
(2)撥計數器算:先撥45,再在十位上撥3顆珠,合起來是75.師追問:為什么要在十位上撥3顆珠?根據撥珠過程,思考先算的是什么?(40+30=70)
(3)直接口算:40+30=7070+5=75
4.教師小結:比較這三種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40+30=70,再算70+5=75)計算兩位數加整十數,可以先算十位上的數,再加個位上的數.
把操作活動與知識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數學思維外顯為直觀的活動.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實現對算理的意義建構,進而理解算法.
二、創設計算教學情境,讓學生掌握算理和算法.
計算教學情境的創設,從生活中提取的數學素材,應讓學生更多地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分析提供的現實生活情境與所求數學問題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計算的必要性,逐步來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案例二“小數除法的計算”(五年級上冊第72頁)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小數除以整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的除法.
課本創設了買水果的教學情境: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在算“每千克蘋果多少元”時把9.6元換算成96角來計算,得到每千克蘋果32角即3.2元,也有學生用9.6除以3用豎式計算的,我請這位學生(稱為生1)把自己寫的豎式板演在黑板上.
師:這位同學用豎式計算的這個方法還有其他同意嗎?
小部分學生舉手表示贊同.
師:那大家看到生1寫的豎式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生2:你這個豎式商的小數點是怎么點出來的呢?
生1: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可以了.
生3:為什么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可以了呢?
生1:反正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可以了.
大多數學生:那也要說出個道理來呀.
……
可以看到,學生在“茫然―沉思―嘗試解釋―恍然大悟”的過程中,數學嚴密的邏輯思維得以錘煉,算理得以澄清.可以斷言,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是有利于學生的后續學習的,同樣也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的.
三、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合理地解釋算理和算法
我們的計算教學也可以合理地調出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幫助理解算理和算法.
案例三“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算法是“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計算”.這實際上是對計算的方法高度濃縮和提煉,是一種通用的范例式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我以“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切入點為主線,貫穿教學的始終.通過課前的“腦筋急轉彎”游戲讓學生感悟“只有單位相同的兩個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創設情境:從家到丹陽有幾種方案?需要多少小時?
篇10
關鍵詞 高校 教育管理 問題探析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1 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理解
(1)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是高校工作重點。高校生活是學生從以高考為目標的學生時代到以生存為基本目標的社會人的過渡階段,這一期間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大學生整個人生影響深遠。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學生教育管理的重點。
(2)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要以學生為本。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是一個將“學生”變為“人才”的地方。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是學校的生命線,生源不足或培養出的學生素質不高,學校就很難更好地生存下去。因此高校的工作都要圍繞學生來開展,如何讓學生發展好、如何將學生引導好,是高校工作的重點。要確定好學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2 當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幾點問題及相應對策
2.1 教育管理理念
理念是教育管理的靈魂?,F代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德、智、體、美、勞整體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的素質教育的理念;培養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創造性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的主體性理念;因材施教的個性化理念;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設置教育教學環節和課程內容的開放性理念;推崇彈性教學和彈性管理模式的多樣性理念;營造人才成長的最佳生態區的生態和諧理念;形成社會大教育體系的系統性理念等等。
現代的教育理念多種多樣,顧及到了方方面面,從教育到學生,到社會,多是站在學生角度,站在怎么才能讓學生發展得更好的角度。而各個學校也在為了各種理念進行摸索、實踐。在強調這些教育理念的同時,還要注意條例法規的作用,加強法制性理念。我們的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我們的公民應該有足夠的法律意識,高校要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一方面要完善學校的學生管理條例,使學生能在學校的條例中看到社會法制化的影子,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另一方面,要細化學校條例法規,用條例法規來規范師生的行為,充分體現公平公正,按章辦事。
2.2 網絡方面的教育與管理
網絡方面的教育與管理,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學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繁雜的網絡信息沖擊教育管理。
學生經過高三的緊張學習來到高校,離開了父母的約束,很容易迷失自己。現在高中老師激勵學生好好備戰高考,通常會說高考結束進入大學就自由了。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進入大學,沒有了父母、老師的督促,同學關系處理不好,學習壓力大,就會很容易會迷失進網絡中,打網絡游戲、看電視劇、看網絡小說。這個問題很早就出現了,各個高校都在積極解決,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學生進校時要將整個利害關系向學生說明,消除學生的懈怠思想。這個過程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如同打破支撐一個人走過困難的信仰一樣,學生會反抗,而我們教育者就需要好好將其引導。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學生積極進行心理輔導,必要時聯系家長,用學校和家庭的力量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進入社會。
網絡信息繁雜并且開放,學生通過網絡可以了解學校的各方面信息,社會的各方面信息。這些信息包含了負面、垃圾信息,而這些信息又容易誤導學生,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造成困擾。網絡中所包含的許多社會信息,而這些信息通過網絡的放大作用,被學生吸收,造成學生產生一些偏激的思想。
面對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及時把握社會消息,關注學生關注的問題,對這些消息及時進行解讀,實現早著手,對學生盡早引導。這要求我們要熟練運用網絡技術,關注公共論壇、社區、博客等大家對事件的評價。
2.3 學生就業指導
在當今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一個高校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成為了高校招生的一大關注點。不管是從學生角度考慮,還是從高校角度考慮,各高校都在拓寬學生的就業面。但是當我們就業的學生工作幾個月便因為工作不適應毀約,心理壓力大承受不住時,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工作。我們高校培養學生,不僅要看學生的就業情況,還應關注就業后的學生動向,以對我們的教育管理進行改進和完善。高校的學習環境與社會的工作環境差距很大,在學生走出校門前,他對自己未來的工作狀況都是幻想,當他們真正接觸到自己的工作時,因為心理落差大而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這就要求我們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時,要做好與社會的對接。一方面,做好學生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假期,在學習之余,多與社會接觸。另一方面,盡力掌握畢業學生的工作狀況及心理動態,邀請已畢業學生與在校學生交流就業心得,不止要找發展好的畢業學生。可以建立對應的關系群,由畢業生與在校畢業班形成關系網絡??梢院芎眠\用網絡,定期組織探討交流。
2.4 各民族學生的共同教育管理
高校都有不同民族的學生,也有外國留學生。民族問題是一個國家問題,我們高校,作為社會的一個縮影,需要重視這個問題。我們對少數民族都要重視,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一般學校都是針對維吾爾族學生開設專門的學生管理,包括清真的民族餐廳、專門的學生管理組織。我們也要對藏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進行相應的關注。另一方面,當我們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獨特對待的時候,他們也會對自己有獨特對待的心態,這樣是不利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這樣容易形成民族交流圈,而將其他學生隔離在圈外。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協調好,既要多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狀態,又不能讓他們感覺自己特殊,要讓他們能夠融入到整個學校的學生中去。這是我們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目標。
外國留學生,很多學校也是特別管理,用獨自的宿舍樓、獨自的教室、獨自的餐廳,相當于只是給了他們一個上課的空間。留學生辦學要注意加強留學生與本國學生的交流,不管對留學生來說,還是對本國學生來說,這都是一種需要開發的資源。
3 總結
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關乎著國家、民族的命運,作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將眼光放長遠。對學生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一項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我們在進行學生教育管理時,以學生為本,細化條例法規,做好與社會的對接,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以促進高校教育管理跟隨時代步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