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時間:2023-06-21 09:45: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德育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德育規劃

篇1

本學期我校德育工作繼續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及《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繼續推進公民道德教育為主線,以創建文明班級為抓手,以活動為載體,以育人為落腳點,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學校工作計劃,高度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新形象,不斷開創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和措施

(一)加大力度,堅持不懈,著力抓好德育師資隊伍建設。

1、繼續開展政治學習。組織教師學習黨的政策法規,特別是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緊跟時代步伐,依法執教,使廣大教師“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

2、繼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倡導教師甘清貧、講奉獻,提高教師的精神境界。強化師德建設,通過持之以恒的師德教育,提醒教師不斷增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自覺性。

3、嚴格考核方案,設定“高壓線”,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4、班主任隊伍建設常抓不懈。

(1)加強班主任工作研討。針對思想工作和班級管理方面的先進典型,適時召開班主任工作研討會。

(2)努力提升班會課質量。結合教導處安排,將班會課時間統一(周一下午第3節),制定統一內容,同時結合各班實際,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特別是班委會成員的積極性,要讓主題班會活動繼續成為學生思想教育重要陣地。

(3)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工作。通過對班主任的培訓,統一認識,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4)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做到過程管理和業績考核相結合,公平、公正、公開對班主任工作和班級工作進行陽光評估,充分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拓寬渠道,注重實效,廣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大力加強德育實踐環節,把激發和組織學生參加德育實踐活動作為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途徑。

1、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1)以每月一主題,與少先隊部聯合開展藝術節、英語節、科技活動、讀書活動等各類文體活動,活躍學生校園生活,展現學生的個性特長。

(2)配合有關重大節日和紀念日開展相關主題教育活動。

(3)辦好學期初的開學典禮,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

(4)精心安排學生做好在國旗下的講話和繼續開展大課間活動。

2、繼續開展“星級陽光少年”評選活動。

全校開展爭創“五星級陽光少年”活動,從學生的學業素養、思想品德素養、身心健康素養、個性特長素養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和結果,關注學生成長發展中的需求,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3、充分利用升旗這一德育主陣地,教育學生擁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從升旗儀式的態度上端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認識,杜絕一切不嚴肅不恭敬的行為出現。

4、大力開展安全和法制教育,開展知識競賽,圖片展覽,專家講座等活動,促使學生增強安全法律意識,并內化為自主行為。學校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防止學生傷害事故的管理規則要求,與班主任簽訂《安全責任書》,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5、切實抓好少先隊工作。

(1)通過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小主人電視臺、鼓號隊訓練、值周檢查等活動,活躍學生身心、提高學生素養,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2)做好新隊員入隊工作和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教育活動。

6、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7、構建德育教育網絡,加強學校和家庭以及學校和社會的聯系。充分利用校信通這一平臺為師生提供便利和幫助。定期召開家長會,聽取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發放《告家長書》、開家長會等形式,多渠道與家長溝通信息,取得家長的理解、配合與堅持,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齊發展、共進步。

(三)嚴格常規,狠抓落實,創新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

1、進一步加強德育課程建設。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切實加強思品課的教改力度,繼續抓好學科滲透德育的研究,組織開展思想品德課和主題班會課的觀摩評比活動,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育人功能。

2、以“六心教育”為載體,以養成教育為抓手,力爭校風學風呈現新面貌。要立足于抓好學生的學習常規、活動常規。切實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開展知禮儀、講誠信、多寬容、合作、敢創新為主題等活動。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重視學校公物的愛護和維護。

3、檢查到位,反饋及時。各項活動力爭有安排、有規則、有督導、有檢查、有反饋。

4、繼續執行值周常規“流動紅旗”評比制度。每天公布班級常規檢查結果,根據常規檢查結果,每周按常規積分高低,各年級組評選出一個獲得流動紅旗的班級,表揚常規管理先進班級,指出常規檢查扣分較多的班級及原因。

(四)、突出重點,把握難點,深入開展德育科研工作

1、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物質、精神、制度環境。本學期要重點開展“國學教育”活動,把校園綠化、美化、凈化與校園的書香文化相結合,形成“一墻一壁會說話、一磚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都有靈”的文化氛圍,創建“書香校園”。

篇2

一、對本質主題堅守的理解

(一)關于本質主題

本質主題是學校教育規劃的核心,即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和目標定位,學校發展目標主要由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構成。

其一,堅守教育方針和政策的核心內涵,是培養目標需要堅守的本質主題。

培養目標是學校希望將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其中很多內容是由教育方針和法律規定的。教育方針和法律規定的培養目標,就是學校教育規劃的核心目標或本質主題。

《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教育發展的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特別強調要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國家教育方針和《規劃綱要》提出的核心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是學校教育規劃必須堅守的本質主題。

但教育實踐中我們往往偏離了國家《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劃綱要》規定的核心目標,也就偏離了學校教育規劃的本質主題。李鎮西在《教育,是一種悲壯的堅守》一文中說,現在的教育,分數成了所有學生的人格標簽,也成了所有教師的全部光榮或者恥辱。就目前中學教育而言,“成”的標志從理論上講是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但事實上“成”的唯一標志只是學生的升學分數及學校升學率。他非常擔憂:在“升學教育”壓倒一切的時候,不但“做人第一”“全面發展”“發展個性”等教育要義成了點綴的口號,而取得較高升學率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學生個性精神的喪失。沒有個性的教育,必然培養出沒有個性的學生——缺乏心靈自由,喪失主體人格,不會獨立思考,毫無創造精神。

我當校長做事的原則有兩條:一是盡量按教育規律辦事;二是摸著自己的良心辦事。我的內心訴求是:當個人無法改變體制時,也要努力讓孩子少受一些傷害,多一些童年的歡樂與浪漫,更不要成為“應試教育”助紂為虐的幫兇。比如我們不能改變“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的提法,但可以豐富質量的含義,堅決反對以犧牲學科興趣和犧牲學生身心健康來換取成績。

由此可見,學校教育本質主題的堅守伴隨著艱難和悲壯,離不開勇氣、胸懷和智慧。

其二,堅守學校個性或特色內涵,是辦學目標需要堅守的本質主題。

辦學目標是指學校準備在多長時間內發展為什么樣的學校,其重要內涵是成就辦學特色。

上海閘北八中堅守“成功教育”本質主題:“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并制定了“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策略。上海第一師范附小堅守“愉快教育”本質主題“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突出“愉快教育”四要素:愛、美、興趣、創造,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與思考、愉快地活動與創造、愉快地生活與成長。

我校堅守“崇尚個性,享受成長”教育本質主題。“崇尚個性”即尊重生命的主體性、主動性,順應激發和引導生命的需求和愿望,開啟生命的無限潛能,贏得每個生命生動活潑的個性化成長。“享受成長”是讓師生充分享受美好的教育過程和成長愉悅。以“崇尚個性,享受成長”為核心理念的個性化教育,是指適合學生個性、適應學生主體發展需要、激揚生命潛能,并充分體現教師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教學特征的教育。

“個性化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其核心指向都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本質主題,也只有這種指向的本質主題才是可以堅守的。

(二)對“堅守”的理解

堅守是一種守護。首先是對發展基礎的守護。有了根的守護,才有枝葉的繁茂、花果的馨香。沒有這種守護,學校教育規劃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次,這種堅守是對學校核心文化的守護。學校文化是在堅守中形成的,師生行為深處散發的味道就是學校文化,文化熏陶著學校的每一個個體,校長是無法輕易改變它的。

堅守還是一種追求、一種胸襟、一種勇氣、一種智慧。堅守不是靜態的等待,而是根須扎實的追求。有教育思想、教育理想的校長,必然通過教育實踐研究追求教育的理想。堅守是對前人辦學的肯定與悅納,需要開闊的心懷;堅守是對前人辦學的高度認可,暗含我可能不及前人或不思進取的指責風險,是需要膽識與勇氣的。堅守應該堅守的、發展應該發展的,這是一種智慧。

二、本質主題堅守的基本策略

(一)辦學思想的一以貫之

遵循教育方針和教與學的規律,結合學校特色,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崇尚個性、享受成長”為核心理念的個性化教育思想,逐步確立了自主、能動、個性化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培育教育個性,享受幸福人生”的教師發展目標和“享受快樂童年,奠基幸福人生”的育人目標,形成了“讓每一個生命都開出自己的花”的教育愿景。

我們的辦學思想得到教師普遍認同,并轉化為他們的自覺追求和教育教學行為力量:整個學校既追求成長的美好結果,更享受成長的美好過程。

辦學思想的堅守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幾年前我校開展研討活動,一位我們非常尊敬的大專家生氣地說:給你們說了好多次了,“爭章奪星”和“個性化發展”是兩張皮,一定要去掉“個性化發展”,只研究“爭章奪星”的實踐和理論。我校部分人也主張丟掉“個性化發展”,爭論異常激烈,于是召開課題組會議討論。當時多數人都認識到,今后對學校后續發展最有生命力的是“個性化發展”,而不是“爭章奪星”。當時校長根據多數人的意見頂住了壓力,堅守了“個性化發展”這一學校發展的本質主題。試想,如果當初我們偏離了這一主題,怎有個性化教育文化的形成?怎有現在的個性化教學的影響?

(二)學校課堂變革的堅守

1.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質量觀堅守

我校對教學質量的四維解讀是:其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愛學樂學,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習慣,健康的人格;其二,過程與方法——會學活學,享受學習;其三,知識、能力與素養——扎實、優秀;其四,身體健康。堅守這一質量觀的意義,就是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堅守的一個前提則是:校長必須做好因考試成績不高而下課的心理準備。

2.“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文化觀堅守

(1)構建“尊重差異,獨立思考,自由表達,多元發展”的課堂文化。

學校文化的核心是課堂文化,什么樣的課堂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課堂呢?我們認為:學科教學特質得到彰顯,師生個體差異得到發展,呈現出“尊重差異,獨立思考,自由表達,多元發展”的教學景觀,這樣的課堂就是理想的課堂。堅守這樣的課堂文化,促成了我校幾個轉變:整個課堂從教師的課堂向“兒童的學堂”轉變,課堂氛圍由“緊張壓抑”向“安全輕松”轉變,教學行為從“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教學模式從“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向“多元發展的個性化”轉變。

基于“三維差異”,即教師差異、學生差異和學科差異,適應師生個體的個性化教學思想,是我校課堂變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個性化教學即能夠適應學生主體發展需要、激揚生命潛能,充分體現教師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教學特征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把個性化教學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優勢顯現層次;二是特色形成層次;三是風格凸顯層次。這樣的層次劃分,使個性化教學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境界,而是每個教師通過努力都能達到、不斷向上移動的一種教學態勢。

(2)堅守課堂文化觀的意義。

暫時放下教師的非本質短板,側重于教師長板、潛能的挖掘、培育、放大,有助于喚起教師的主體覺醒和個性發展;有助于弘揚教師優勢,促進教師感受自己的價值創造和存在意義,形成持續發展的內動力;有助于改善教育教學管理,激發教學的生機與活力,催生整體教學優勢。

(3)堅守的策略。

一是教學評價從“一把尺子”向“多把尺子”轉變,“看課不看教師有多優秀,而是看你的學生能不能干,學生優秀才是硬道理。”這是我們追求個性化課堂的一個基本方向;二是厘清規范化教學與個性化教學的內在聯系:前者是基礎、前提、保障,后者是發展、提升、創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聯動發展,隨著個性化教學的形成,教學規范的質量在升級,新高層次的教學規范促進著個性化教學走向更高層次。

(三)教師發展的堅守

一個政府,如果把GDP作為政績追求,人便成了實現目標的工具,于是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就成為必然。一所學校,如果把學校發展目標看成工作的出發點和核心追求,教師、學生便成了實現目標的工具,于是師生負擔過重的問題、學生身心發展的問題、教師職業倦怠問題也將成為必然。

我校辦學思想直接指向人,確立了師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崇尚個性、享受成長,培育教師的教育個性,引導教師享受幸福人生,期望“讓每一個生命都開出自己的花”。

我們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得到與其個性相宜的發展——做“最好的自己”。這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眾生平等,尊重生命,尊重差異,個體自主,多元發展。

“既然注定和教師職業結緣,那就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而避免職業倦怠、保持可持續動力的根本要訣,就是體驗成就感。“挖掘自身優勢與潛力,變革課堂,打造自己的個性化教學特色,在茫茫教海中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景”,這是享受職業人生的最佳路徑。

我們尋求的教師發展不僅是專業發展,而是教師作為專業人的整體發展。“崇尚個性享受成長”的學校文化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了教師的思想與心靈,使教師能全身心歷練于素質教育的核心陣地——課堂教學。

教師發展的堅守策略。一是從價值觀和實踐層面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人人即主人,引導教師確立眾生平等的自由主體的理念;二是過程即目標,引導教師盡情享受追求目標的過程,確立過程主體的理念;三是人生即心態,引導教師擁有開闊的心胸,確立“陽光主體”理念。

(四)學生培養目標和路徑的堅守

學校教育不僅需要分數,更應落實育人本位,創造適宜生命成長的學校教育,致力于提升學生成長過程和未來實現的幸福指數,而不能繼續給孩子成長的根部栽種痛苦。學校不僅是為了接來送走一批學生,更要從每名學生走進校園的那一刻起,直到對其一生的為人處事都有積極影響,這才是學校的價值。梳理10多年取向個性化教育的教改軌跡,針對教學缺乏生機活力的動力疲軟,我們提出了“崇尚個性、享受成長”的個性化教育理念,把“享受快樂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作為育人目標。堅守培養目標,我們認定“為幸福人生所作的奠基,就應該是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為幸福人生打好基礎”;堅守培養路徑,我們認定“享受快樂童年,強調學生成長的過程與方法是快樂的,童年是享受而不是折磨。”

三、堅守帶給學校的影響和啟迪

學校教育規劃本質主題的堅守,給我校帶來了深刻影響:芳草課堂從點到面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教與學內涵進一步豐富。二是著眼學生未來發展和教師生命質量的課堂變革,使芳草師生呈現出更加積極、生動、鮮活的發展態勢,逐漸形成“樂學活學”的學風、“樂教活教”的教風。三是個性化教學在省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崇尚個性、享受成長”的芳草文化,得到更高層面更多人士的高度認同。兩年來省內外近萬人次的領導、專家和老師走進芳草觀摩交流,一批批老師長時間深入芳草課堂聽課,各地紛紛聘請芳草老師前往講課講學。“讓每一個生命都開出自己的花”的核心價值觀深深扎入每個芳草人心里,變成師生生命發展的強勁力量。

學校教育規劃本質主題的堅守,實際上是對學校發展靈魂的堅守,是對學校發展正確方向的堅守。只有這樣的堅守,才能保障學校可持續的動力與活力,保障學校不斷走向教育的高品質。

篇3

中圖分類號:TP39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8-0181-01

1 學校需求分析

國家對中職學校評估體系中明確規定,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中職學校必須建有校園網,而且必須覆蓋主要教學、辦公和生活場所。同時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無粉教學,無紙辦公”的發展趨勢,也急需一個先進、實用的校園網。

1.1 調研情況

某校有幾棟建筑需納入校園網,信息點達到3000個左右。信息點的分布比較分散,涉及到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實習車間、學生宿舍樓、食堂等,其中實驗樓和學生宿舍為信息點密集區。主控室設在實驗樓的三層。

1.2 需求功能

校內計算機要連入校園網,并且可以有條件、有管理地訪問Internet,共享網上的信息和資源;不僅要具有網絡的一般功能(如E-MAIL、FTP、BBS、搜索引擎等功能),還要有滿足中職學校教學需要的功能(如視頻點播VOC、實時遠程教學、網絡學校、網絡電話、網上考試等功能)。另外,還必須符合學生用戶的特點,在管理和控制上表現出色,防止學生利用網絡平臺的缺陷從內部攻擊校園網或者利用各種手段逃避運營管理。

2 結構設計

網絡的拓撲結構如下圖所示:

3 實現方案

校園網采用了標準的“萬兆核心、千兆匯聚、百兆到桌面”的設計原則。為了方便管理,所有交換機統一采用神州數碼品牌,網絡核心層采用一臺萬兆核心路由交換機DCRS-7616,將來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可采用兩臺萬兆核心路由交換機雙星型連接。匯聚層交換機采用DCRS-5512G,根據地理位置和信息點密集程度,教學樓、實習車間和食堂共用一臺匯聚交換機,圖書館和辦公樓共用一臺匯聚交換機,學生宿舍采用兩臺臺匯聚交換機,總共采用五臺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采用DCS-3526。

在核心層,依靠DCRS-7616高達768Gbps的背板交換能力和476MbpsL2/L3全線速包轉發率,確保核心層的網絡性能。同時,全冗余配置、可自愈系統設計、豐富的QoS策略及用戶VLAN、多策略VLAN和ACL訪問控制等保障了核心網絡的應用要求和安全可靠的要求。

在匯聚層,通過交換能力達36Gbps的DCRS-5512G分擔核心交換機的壓力,同時擁有豐富的QoS策略、可多元綁定的安全策略和支持SNMP、CLI、Web、RMON等多種網絡管理的特性,確保了匯聚層的性能與安全穩定。

在接入層,具有豐富靈活的接口,支持801.x認證部門級接入交換機DCS-3526,實現安全接入。三個層次的交換機通過計費服務器中的認證計費系統DCBI-2000和網絡管理系統LinkManager3.0相互配合,實現對校園網的認證管理。這種分布式設計由內而外杜絕了安全隱患,確保了網絡的高性能、無阻塞和高穩定性。

本方案具有如下特點:

(1)從性能上來看,在核心層采用萬兆技術,解決了網絡的帶寬問題,網絡帶寬將是現在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優勢所在,用戶可以在網絡上實施很多應用,如流媒體、批量數據的傳輸等。同時本網絡采用三層網絡結構,匯聚層用DCRS-5512進行匯聚交換,減輕了核心交換機的壓力,同時保證了網絡的高速、暢通。接入交換機DCS-3526支持多種流量管理技術和IEEE802.1X技術,保證網絡順利實施視頻、數據等功能。

(2)從管理和維護來看,神州數碼網絡提供的認證計費系統DCBI-2000和網絡管理系統LinkManager3.0都是采用全中文的操作界面,具備和適合學校應用的獨特設計,可實現多種認證計費模型。而依靠LinkManager3.0強大的網絡管理特性,可以實時監管校園網內各個角度的動態,通過管理策略自動對各類事件進行處理,防止學生訪問非法網站和傳播網絡風暴,保證校園網的暢通。

4 局域網IP地址的管理

為了避免網內IP地址沖突,防止學生用戶通過網絡攻擊校園網、逃避學校管理或者通過私設服務器逃避運營計費,必須對網內IP地址進行有效管理。具體方法有:

(1) 做好整個校園網終端用戶計算機的命名和IP地址指定,根據用戶的類別統一命名計算機,這樣一看機器名,就知道是哪個部門哪臺機器,方便管理,比如教務科1號機,我們就將其命名為“jiaowuke01”。同時統一規劃、分配IP地址給每臺終端機器,并建立IP地址分配登記表。如果學校申請的是B類IP地址,可以根據管理方便隨意指定每個部門每臺機的IP地址,如果學校申請的是C類IP地址,則要根據信息點的分布進行子網劃分。

(2)統計每個終端機器網卡的MAC地址,建立IP地址與MAC地址對應表。Win2k/XP用戶在MS-DOS方式下鍵入命令ipconfig/all,可以獲得本機IP地址和MAC地址,其中用16進制表示的12位數就是MAC地址。我們可以將此方法公布一下,然后要求相關用戶將本機MAC地址抄錄上報到網管中心,進行登記匯總。也可以用Windows優化大師,點擊“系統性能優化”“系統安全優化”“附加工具”“Ping”,可以成批掃出IP地址和對應MAC地址。

(3)將IP地址與MAC地址綁定。

這要根據局域網接入互聯網的方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辦法。如果是采用服務器接入互聯網,可使用命令:

ARP -s IP地址 MAC地址

例:ARP -s 192.168.1.168 00-00-E8-A2-3B-9B

就是將靜態IP地址192.168.1.168與網卡地址00-00-E8-A2-3B-9B 的計算機綁定在一起了,即使別人盜用您的IP地址也無法通過服務器上網。

如果是通過路由器直接接入互聯網,可以通過硬件防火墻來實現IP與MAC地址的綁定,一般的硬件防火墻都具有這個功能。

到這里似乎可以大功告成了,但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花了相當多精力構筑起來的防線不用多久又發生IP沖突了。原來,有的終端用戶通過修改注冊表、下載專用小工具等方法,沒費多少力氣就更改了本機的MAC地址,甚至于將本機的MAC地址和IP地址改得和主服務器一模一樣,搞得局域網內又雞犬不寧。 為此必須采用基于交換機的MAC地址與端口綁定,將MAC地址與交換機的端口綁定。這樣一來,終端用戶如果擅自改動本機網卡的MAC地址,該機器的網絡訪問將因其MAC地址被交換機認定為非法而無法實現,自然也就不會對局域網造成干擾了。 綁定方法:登錄進入交換機,輸入管理口令進入配置模式,敲入命令:

(config)#mac_address_table permanent MAC地址以太網端口號,這樣逐一將每個端口與相應的MAC地址綁定,保存并退出,就可以解決IP問題了。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 網絡化英語教學

1.研究背景與理論基礎

在我國,人們對自主學習的研究領域日益拓展,從最初的概念研究到相關的理論基礎探討,再到現在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學習,在實際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被教育界普遍接受[1]而且,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高教司,2007)所倡導的“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2]為先導,語言教學研究掀起了新熱潮。

1.1傳統教學的特點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粉筆加黑板或者利用計算機,在有限的教學媒體輔助下,基本模式圍繞電子課件展開,教師幾乎參與了教學的全部過程,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教師主導性的作用,教師能提供一個結構完整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速接觸一個全新的領域或認知一個全新的事物,但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無法讓學生獲取足夠的信息源,更無法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語言交際活動中。

1.2現代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優點

現代多媒體網絡的信息表達形式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言信息的傳遞能夠突破時間或空間的局限,而且能夠延伸與拓寬信息通道,調動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功能,以情境的程序方式反映語言信息的全部內容,符合人的認識規律,這是教學中直觀性的生動體現[3]。利用現代多媒體網絡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但學生不是獨立的個體,師生間或學生間能充分進行溝通與互動。

2.基于多媒體網絡學習中心的自主學習的推廣

大學生在課堂內外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行為不容樂觀,據相關調查顯示,學生自主運用參考資料的比例超過50%,上課聽老師課講解的不到30%,反饋表明依賴教師講解的比例不高, 而參考學習資料的比例較高,這似乎說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4],但學生能夠充分加以研究和利用的并不多,自主學習的效率并不高。隨著多媒體網絡學習中心的應用與推廣,指導學生在“虛擬空間”里進行聽、說、讀、寫、譯的互動,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是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如何推廣這種自主學習方式?一是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去搜尋并分析有關的信息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從而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二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學習,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實時交互式學習,這有利于能力不同的學生吸收的知識點不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高效測試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效率?因為不能經常組織全校或全年級的效果測試,所以按班級或者班內分組性測試就很有必要,要充分應用現在的網絡化考試系統,這樣快速測試就很方便,有利于教師在不同階段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

3.整體資源的規劃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資源的運用是核心,從資源的保存形式上分類,整體資源主為有文本類、音頻類和視頻類資源,這三類主體資源為資源庫的核心,根據大學外語教學過程中的特點,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將資源總體分為如下幾類。

3.1文本資源

主要涉及詩歌、名著、幽默笑語、奇聞故事、專業文化知識、專業教學研究(教學理論方法、技巧和學術論文研究)、PPT在線園地(以老師上課PPT為主),專業外語小說等文本類資源。另外,名類外語語種學習方法的介紹,各類考試輔導,包括:英語四六級、英語考研、專業四八級、托福、雅思等文本性資源,對指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2音頻資源

包括英語歌曲、各大著名外語電視臺音頻精選的MP3、各類外語教材的音頻MP3在線聽說與練習,其中外語類教材包括大學公共英語教材、專業外語教材和職業類教材文本與音頻綜合性教材學習(例如旅游、法律、計算機科學、醫院衛生、生物化學、管理和金融等),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口語能力,以及在相關領域的綜合應用能力。

3.3視頻資源

該部資源是比較重要的資源媒介,由于現在這類資源因特網上相當多,因此正確獲取和組織這類資源就顯得尤其重要。第一類是直播性視頻(衛星直播),以CNN、BBC或VOA等知名國際電視直播臺為首選,另外,結合外語的類別進行專業性選擇,如日語可選擇日本NHK或富士電視臺等。第二類是一般視頻資源,如精品課程視頻、課堂教學視頻節選等。第三類是精選視頻資源和配套字幕,如果學生需要字幕可以將其顯示,否則可以隱藏。且在顯示時,可以一次全部顯示,也可播放時同步顯示。第四類是英美文化紀錄片精選,這部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第五是電影精選,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中提高外語水平。

3.4 交互監控信息模塊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主導,教師引導?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進度如何監控?充分運用網絡進行交互是有效的。操作方式有如下幾種:一種是作業控制系統,主要從布置作業―做作業―互評作業―作業輔導―成績查詢,該流程在網絡上的可操作性很強。二是班級分組討論,教師針對每個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在班級內再分小組,小組內可以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資源,討論不同的教學主題。三種是校級討論區,例如設置“專業四級討論區”、“專業八級討論區”、“日語學習語音討論區”和“同聲傳譯討論區”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記錄、在線答疑情況、使用各類資源記錄和作業回答情況,在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給予學生總評,比較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3.5網絡化考試資源模塊

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在平時監控與評測中反映出來,但不能全院或全校全面了解大部分學生的效果。網絡化考試是一種比較便捷的測試方式。在網絡化考試資源中,題庫是核心,按考試的類型不同分類,主要有公共題庫(各類大學外語教材題精選集)、專業題庫集、大學英語四六級仿真題庫集和其他類型題庫集。題庫資源要充分反映資料庫類型、適合用戶層次、技能類型和適合專業等。在組織題庫的過程中,要利用各類題型進行分類,例如:聽力、閱讀、語法、詞匯、改錯、完形填空、翻譯、跟讀和寫作等。具體組合電子試卷方面可以從現有題庫中隨機抽題,即機選,也可以從各類自定義題庫中單獨抽選,還可以整體導入已有的整套電子版試卷,生成一套現成的試卷,減少傳統考試的各種復雜環節,這樣就可以快速高效地檢測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有利于老師下一步更有效地實施教學計劃。

4.自主學習實際效率的分析

隨著我校對外語自主學習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近兩年的教學效果也在相應的考試中不斷體現出來,例如,2009年英語系統專業四級一次性通過率為86.13%,而全國高校平通過率則是58.62%;2010年專業四級一次性通過率為87.65%,而全國高校平通過率則是56.01%,比前幾年未實施改革時提高了近19個百分點。2009年英語系專業八級一次性通過率為55.71%,而全國高校平通過率則是47.33%;2010年專業八級一次性通過率為71.97%,而全國高校平通過率則是43.11%。同時,這兩年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通過率明顯高于前幾年,尤其是我校2008年實施網絡化測試輔助教學以來,一次性通過率每年節節提高,2010年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比2008年高出近4個百分點,六級通過率高出了近5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得到增強。

5.結語

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與觸覺等感官,共同參與學習過程,讓抽象的思維變得更具體,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按照自己的要求調節學習內容與進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完全居于主導地位,教師也從臺前走向了幕后,根據學生的具體要求幫助他們解決難點和疑點。另外,教師從繁重的課堂講解中解脫了出來,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網上或者通過其他途徑來實現與學生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地互動交流,真正體現因材施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江慶心.論教師介入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J].外語界,2006,(2):10-1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 學校規劃制定過程是自我診斷,找準發展基點的過程

學校發展規劃制定過程的首要環節就是要做好自我診斷,找準學校發展基點。自我診斷是學校摸清家底、理清思路、認清方向的有效管理手段。學校可發動教師、家長、學生等學校利益相關者,通過問卷、隨機聽課、座談與訪談、畫問題樹等診斷手段對學校發展現狀進行自我診斷,重點對學校內部的優勢、劣勢、挑戰、機遇以及外部環境提出的威脅等作出科學診斷與分析,依據診斷結果確立學校發展的起點。可以說,學校發展現狀自我診斷的過程,既是學校組織自主發展的一次訴求,也是學校各利益相關者自知、自省的過程。

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校長會經歷一個診斷意識和診斷能力形成的過程,發現學校“主觀期望發展狀態”與“客觀發展狀態”的差距,找準差距形成原因,確定學校新的發展方向和對策。例如:在指導學校發展規劃制定過程中,我們發現,對于學校發展關鍵性問題,規劃制定前校長只有朦朧認識,對于發展思路不十分明確。只感覺學校應該發展,但究竟如何發展,就顯得非常模糊。通過一輪學校發展規劃制定過程,校長對學校發展問題就有了較深的認識,特別是在進行學校發展現狀自我診斷的過程中,校長與學校干部教師一起討論分析學校發展的優勢、機遇、條件,聽取專家的意見,在吸收、借鑒、整理的同時,思路也逐步清晰起來。對如何定位學校、朝著什么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漸漸有了清晰而明確的想法,從而也為確立學校發展的目標找到了依據。我們知道,學校發展是客觀需要,但如何發展,就要依據學校的現實情況,在對學校原有的基礎條件、可利用的優勢機遇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后,再加上對現代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正確把握,才能對學校發展做出理性思考,從而確定學校發展的方向目標以及策略。

對于教師而言,學校發展現狀自我診斷也是教師個人反思與集體反思的過程,學校發展現狀的自我診斷,不僅是管理者的事,更需要全體教職工甚至學生的參與。在這一診斷過程中,教師對其專業行為與活動反思,對目前自我專業發展狀況和發展水思,對自己在學校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反思,對自己的人格特質和工作價值觀反思。通過這些反思,教師的專業行為得到改進,教學成效得到提高,思想得到洗禮,所持有的教育價值觀會得到凈化,今后的專業發展方向也會更加清晰。這些方面的改進利于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在謀劃自身專業發展時,應該剖析自身特征,給自己正確定位,以更高的目標調整自己的行動。對于學生而言,學校發展現狀自我診斷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因為在學校規劃制定過程中,學校要搭設一些平臺,讓學生對自身綜合素質發展情況進行自我剖析,這種自我剖析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提出自己的發展目標,按自己的主張主動行使控制權,把教師的控制轉化為自我激勵,實現有效的自我管理。

一次大型學校規劃的制定過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校管理風格的轉變,所形成的一系列自我診斷、自我反思方法可以提煉固化成制度或機制,用于改進學校常態管理。可以說,學校自我診斷、自我反思過程不僅僅是學校規劃制定過程中所需要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一種常態管理策略,是一種推動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

■ 學校規劃制定過程是凝聚人心、引領主動發展的過程

眾所周知,科學而符合實際的學校發展規劃,具有極大的號召力,使全校師生員工朝著規劃所指向的目標奮斗,并鼓舞士氣,增強凝聚力,提高學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筆者想要強調的是學校發展規劃制定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凝聚人心、引領自主發展的動態過程。

制訂學校發展規劃決不是校長一個人或少數干部的事情,是通過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系統地診斷、分析學校原有的工作基礎,確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優選重點發展項目,促使學校挖掘自身潛在資源,提高管理效能和教育質量的過程;還必須是學校的全體成員形成學校核心價值觀念的過程,是學校發展目標與個人發展目標達成一致的過程。只有全體教職員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獻計獻策,形成共識,才會使規劃具有生命力和價值,才會提高規劃的知曉度和實施規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某一學校,其規劃編制過程首先是學校黨政班子認真討論規劃的框架,專門邀請了市區教育專家提供咨詢意見,學校教科室拿出初稿,分發全體教師討論,再經過教代會通過;而另一所學校,其規劃編制過程首先讓教師充分討論學校優勢與存在問題,學校教科室進行歸納后再返回給教師,讓教師再次補充,學校把教師認定的問題進行梳理后反饋給教師,請教師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同時,學校領導班子也在討論改進方案,確定每一階段需要達到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兩所學校規劃制定過程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自上而下制定而成,盡管教師參與討論,但整個規劃是學校領導班子確定的;另一個是上下互動,只有上下互動才能凝聚人心、引領教師主動發展。后一種學校發展規劃制定的過程所蘊含的管理價值就在于凝聚教職員工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引導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自覺地在規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對于規劃執行也會自上而下層層分解規劃目標到組、到人,明確自己的職、責、權、利,通過扎扎實實、行之有效的工作自下而上層層保證規劃的實施,確保學校在規劃的指引下有提升、有發展,自己也在學校發展中有收獲、有提高。

■ 學校規劃制定過程是廣泛參與、推動民主管理的過程

上文所述,規劃制定過程應該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民主制定過程,這其實是學校管理決策程序的重大改變,即在重大決策前,廣泛聽取教師的意見;在遇到問題時,能以研究的心態來對待,開展調研,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學校利益相關者廣泛參與學校管理,又推進了學校民主管理的進程。

篇6

一、精彩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堂教學更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對小學生來說,受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對書本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相對不足,如果在課程導入的時候能夠選擇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素材,會更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要結合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背景,結合其活動體驗的邏輯規律,選擇貼近生活的素材應用到具體教學中。以“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為例,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教材列舉了《蘇秦刺股》的故事,但是故事發生的時代久遠,讓很多學生感到虛幻,甚至有些學生覺得好笑,不能理解。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在教學中,我并沒有僅僅圍繞課本的內容展開枯燥的理論講解,而是在正式上課之前,我給班里的學生播放了一則《蘇秦刺股》的動畫視頻,別出心裁的課程導入方式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在看完動畫視頻以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你在這個動畫視頻里學到了什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來,也碰撞出了很多令人感到意外的思維火花,在小組內部討論了十分鐘以后,讓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上臺發言,大多表示要以蘇秦為榜樣,認真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名成功的人等。在此過程中,我并沒有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引導,但教學效果令人非常滿意。

二、創設情境,增強體驗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小學思想品德教材也是來源于對生活的提煉,要想上好小學思想品德課,除了必要的口傳心授以外,教師還要能夠充分重視對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各種實踐體驗中不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讓教師的教學做到不著痕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新課程教學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要求踐行生本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實現從傳授者到引導者身份的轉變,走下講臺,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和學生一起開展生活化場景的設計和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和吸收知識,并將外在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以《戰爭何時了》一文教學為例,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工具給學生播放有關戰爭的視頻和圖片,為學生再現等慘烈場景,通過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將學生“帶回”那個不堪回首的時代,視頻中有很多與小學生同齡或者更小年齡的孩子,他們本該有著幸福的生活,卻被劊子手們殘忍的殺害,對比發現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強烈的反差將課程教學推向,引發孩子們對戰爭、和平、人性等問題的思考和探討,讓他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強對和平的追求和熱愛,能夠很好地完成本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豐富教學,拓展平臺

篇7

【關鍵詞】 學校 布局規劃 建筑設計 再認識

當前,推動一體化建設,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社會建設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鄉鎮建設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國家號召促進鄉鎮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提升鄉鎮的經濟發展。因此,加快經濟轉型,致力于發展鄉鎮的特色產業,實現鄉鎮人均生活水平的進一步邁進,加強鄉鎮的經濟基礎,是確保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前提。城市化建設的內涵不是建幾棟高樓,在確保經濟的前提下,城市化建設的內涵是鄉鎮在建設過程中的合理布局,從而使鄉鎮無論從經濟、人口分布乃至整體面貌都符合城市的標準。教育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強化學校布局規劃以及提升校園建筑物的設計水平,對鄉鎮的經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多個區域內的學校布局規劃以及建筑設計,提出了不同區域的學校規劃以及建筑設計需結合區域特征的觀點,探討了針對筆者觀察的再認識,以期為促進鄉鎮建設、提升各區域的教育質量獻計獻策。

一、當前各大中型城市學校規劃以及建筑設計的主要特征

一般來說,由鄉鎮發展成為大中型城市不是歷史必然的結果,也不是鄉鎮居民自發建設行為的后果,而是在規劃部門的統一協調下而進行的長期建設活動。大中型城市是鄉鎮發展的主要借鑒,從學校的布局規劃來看,大中型城市往往依據城市規模而進行了長期的規劃措施,才能發展成為今天的局面。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據不準確數據統計,北京市目前約有外來人口9000萬人,常住人口約2000萬人,其中大多集中在東、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豐臺區等核心區域。在教育機構方面,當前北京市約有小學1200余所,普通中學700余所,高校172所。除卻高校之外,北京的小學、中學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核心區域,學校的布局規劃以人口為依據,從而有效解決了人口密集區域的教育問題。

在建筑設計方面,各教育機構充分考慮了北京市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緊缺等實際問題,學校的建筑設計大多以小高層為主。此外,為了配合城市的整體風貌,北京市大多數學校的建筑設計應用了現念,如架空層配以架空走廊,維護性幕墻與裝飾性幕墻相結合,走廊、挑廊、檐廊與綠化相融合,等等,從而構建了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建筑風格。

誠然,北京市是我國的首都,自元朝至今,城市建設經歷了七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歷程,然而北京之所以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位居前茅,與當代的城市建設是分不開的。因此,北京市可以作為全國各鄉鎮學校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典范,是當代城市建設的重要借鑒。

二、針對學校布局規劃的再認識

在當代城市建設中,學校的布局規劃可以北京市為參照,結合不同的區域文化以及地形特征,合理規劃學校的方位。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其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教學質量,還包括對教師,即教學資源的配置。當年傳統的復式班早已遠去,而面對教學資源的不足,許多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采取了合并制,擴充了班級內的學生人數。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的數量勢必將要減少,針對學生,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在學校布局規劃方面相關部門就必須要進行合理的配置。以縣級為例,在縣城各所學校求學的學生或是來自本縣,也或是來自四面八方,即縣屬各個鄉村。同時,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多,一些進城工作家庭下的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學校規劃方面,相關部門需確保兩個重點。

其一,要確保學校遠離工業區,且要保障學校周遭的交通方便。工業區的噪音與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遠離工業區的基本目的即是為了給學生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此外,交通也是在進行學校布局規劃時的重點考慮因素。學生的全部生活內容主要是由學校與家庭兩個部分構成,一所偏僻的學校雖然能夠為學生營造好的學習環境,然而卻為學生的上學制造了障礙,且交通不便的區域勢必就會人煙稀少,也會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

其二,要確保學校的布局規劃與區域人口的密度相結合。當前大多數縣城工業區與居民區混雜,為學校合理的布局規劃造成了一定的難度。然而,相關部門可以居民生活區為中心,是學校盡量遠離工業區,接近居民區。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區域,是設置學校的最佳區域。

綜上,關于學校規劃的方案還有很多,受篇幅限制筆者不再一一論述。總而言之,在鄉鎮或城市規劃中,對學校的布局規劃應當是相關部門的第一要務。只有合理的設置學校,才能為“教”與“學”創造更好的環境,而教育也才能更好的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

三、針對學校建筑設計的再認識

當前,我國大多數學校學生多,教師少,這是當前影響我國教育發展中的一大障礙,且這種現象尤其以鄉鎮最為普遍。針對這種狀況,筆者認為一些鄉鎮學校可借鑒大中型城市學校的建筑風格,在節約土地資源的前提下保障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建筑高度的設計

建筑高度是指從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層的高度。在不同的區域,可依據區域的地理特征設計不同的建筑高度。然而無論是任何區域,抗震設防都是進行建筑設計的第一要務。從土地資源的角度衡量,鄉鎮或農村的土地資源較為廣闊,因此校園建筑物不宜太高;而城市的土地資源緊缺,因此校園建筑物可以高層為主,然而前提是要確保符合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標準。

2、 建筑外觀的設計

從建筑的平面構思方面來看,學校建筑基本不限于外觀形式。然而從學校的特殊性質分析,單體式建筑更適合鄉鎮或其他一些土地資源較為廣闊的城市校園應用。單體式建筑的受力性能較好,且計算簡單、施工方便,可作為大多數學校建筑設計的主要類型。雙體式建筑通常適用于高層,可作為土地資源緊缺的大中型城市學校的主要建筑。此外,從建筑物的內部設計來看,實驗室要接近生活資源如水、電等,以方便實驗的取材;普通教室在一些鄉鎮的中小學校教學用房中占據的比重較大,對周遭環境的要求較高,因此可考慮采用單體式大空間結構設計,且與其他建筑隔開一定的距離,以確保教學環境的優良。

在學校建筑的外觀上,設計者還可采用園林式建筑的設計理念,如將教學類建筑連成一排,與第二排相對應,中心地帶可設置綠化帶,或小型的運動場,如此將綠化與教學建筑相結合,既可優化教學環境,又能夠創設優雅的校園氛圍,從而提升學校建筑的實用價值。

結 語

在當代的城市化建設中,學校規劃與學校的建筑設計是城市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城市化建設需經濟支撐,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發展絕大多數是由知識促成的。因此,城市規劃部門要能夠正確認識規劃工作開展的重點與次重點,探索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與經濟發展的內涵。只有促進教育的發展,才能實現國家的發展;只有更好的規劃學校的布局,并進行科學合理的學校建筑設計,城市化建設才有意義,而教育也才能為城市的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云勝. 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校園規劃設計的思考:南陽仲景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新校區規劃[J]. 建筑技術及設計, 2005, (5): 70-73.

篇8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高校體育教學確定了以滿足社會體育發展需求為核心的發展取向,即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必須與社會體育的發展趨勢相謀和,以便于實現與社會體育的同步發展.現階段,全民健身運動是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主流,其開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相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而言,適應社會體育發展的主流形式,實現與社會體育的融合性發展,是其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發展取向.因而,結合當前社會體育的發展態勢可以判定,全民健身運動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與促進作用.全民健身運動具有開展范圍廣泛、參與人數眾多、影響意義深遠以及發展態勢持久等特征.為了全面提高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實效性,不僅需要在基礎設施方面給予保障,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參與群體的整體素質水平,以便于適應與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高校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系統的體育學習,使之掌握了一定的體育理論與較為嫻熟的體育技能,其體育素質體系的構建較為完善,因此,在其步入社會后,與社會大眾相比顯現出較高的體育水平,凸顯出較大的能力優勢.這不僅能夠成為其參與社會體育活動的重要基礎保障,同時還能夠對周邊人群產生積極的影響,引領與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社會體育活動當中.由此可見,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而言,具有提升參與群體的素質水平,進而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功能.全民健身運動就其基本性質而言,是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其普及與發展的程度,將直接映射出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現狀.因此,為了推動我國社會體育的蓬勃發展,應注重對高校體育教學功能的發揮,使其培養目標與培養價值實現社會化,進而與全民健身運動形成同步發展的良好態勢.同時,更要充分運用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影響,激發全體民眾的體育健身意識,形成自主參與的良好習慣,在高校體育教學的助推下,實現健康持久的發展,并由此來帶動與促進社會體育健康持久的發展.因此,就現階段而言,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學與全民健身運動的影響與功能,是實現我國社會體育蓬勃發展的必要條件.

全民健身運動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創新的影響

教學內容的設置以教學理念引導向,以實現教學目標為根本目的.在素質教育普及的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確定了以培養與促進學生體育綜合素質之能力發展為核心,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基本目的的全新的教學目標.這種全新的教學目標彰顯出與社會體育實現同步發展的重要趨勢,而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建立起具有適應性的教學內容體系.現階段,全民健身運動作為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主流形式,對于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創新具有重要的影響.首先,為了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與全民健身運動的同步發展,需要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有機的優化與創新,以提高其適應性.其次,全民健身運動豐富的活動內容,成為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重組與創新的重要資源.第三,為了適應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需求,需要高校體育教學在內容體系的構建上實現有效的創新,以便于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必要的保障.為了全面迎合全社會體育的發展趨勢,高校體育教學在內容體系的構建上,需要對社會體育元素的全面引進.而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則為高校體育教學對社會體育元素的引入創造了便利的條件.首先,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凸顯社會體育的本質,有利于高校體育教學在對社會體育元素引入的過程中,選取最佳的融入點,提高引入的實用價值.其次,全民健身運動的活動內容具有大眾性與普遍適應性的特征,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因而為被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吸收與接納,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全民健身運動的活動項目,集健身、娛樂與休閑于一體,彰顯親和性特征,有利于在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中的融入,為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創新提供了多元化的發展途徑.高校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社會體育將成為其參與體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而為了實現盡快地融入與適應社會體育,實現自我全面的發展,高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會對社會體育產生較為強烈的了解與認知需求.而這種需求能否得到有效的滿足,將成為學生未來能否適應社會體育,融入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基礎.全民健身運動視角下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創新,實現了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元素的有機融合,構成了凸顯適應性特征的新型教學內容體系.隨著社會體育元素的不斷引入,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高校體育學習對社會體育形成有效的接觸、參與、體驗與感悟,進而加強對社會體育的了解,增強對社會體育的認知.課外體育活動是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開展體育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同時,課外體育活動是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機延續,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引發了高校體育在教學內容上對社會體育元素的引入,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體系的構建具有引領與啟迪的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具有全民健身運動特征的課外體育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社會體育的感知與接受,同時,更能夠對自身體育素質體系的構建,進行不斷的調整,以凸顯其適應性與完善性.在一定意義上講,全民健身運動對于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創新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對搞笑課外體育活動體系構建的引導與規范.

以全民健身運動為核心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規劃途徑

篇9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44-0063-02

【作者簡介】1.臧亞麗,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華實驗小學(江蘇常州,213127),一級教師;2.姚建法,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華實驗小學(江蘇常州,213127)副校長,高級教師,常州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常州市數學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獲得者。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可以把數學當成一種活動,“數學化”是實施這個活動的方式,也是這個活動的目的。“數學化”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橫向數學化”,注重把生活世界引向數學的符號世界,將現實情境引向數學體系,建立兩者間的聯系;第二類是“縱向數學化”,注重在數學符號的世界里,在數學體系內部,實現抽象符號的生成、變換、重塑與應用。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并從中剝離抽象出數學學習內容,實施從生活到數學的跨越。教師需要思考的是,這種“橫向數學化”的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符合學情,是否能提高學生正確感知學習內容的效度。下面以蘇教版四上《簡單的周期》一課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筆者對“橫向數學化”的一些思考,與大家交流和探討。

一、教學嘗試:舍棄教材例圖,使用學生珠串

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接觸過圖形規律,探索過“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對探索形象直觀的規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小學生對于珠串手工活動比較感興趣,于是,教師前期布置學生串一串或幾串“你認為具有數學特點的珠串”,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與認識,串出了具有“數學味”的珠串。因此,教師舍棄了教材例題圖,改用學生的珠串作品進行了以下教學嘗試:

1.PPT呈現珠串作品,學生欣賞并交流從中發現的數學現象。

師:下面這兩串珠串(如圖1)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點?先獨立觀察,再在小組里說一說。

生1:它們都是重復出現的。

生2:第一幅是藍珠、粉五星、藍珠、綠花,再藍珠、粉五星、藍珠、綠花,再藍珠、粉五星、藍珠……第二幅是黑珠、紫五星、白珠、紫五星,再黑珠、紫五星、白珠、紫五星……

師小結:這兩串珠串都是一組一組重復出現的。(板書:一組一組重復出現)

師:你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把一組一組看得更清晰嗎?

生3:串珠串的時候把它們一組一組適當分開一些,比如這樣……(該生上臺擺一擺)

生4:在圖上可以畫線隔開。(該生上臺畫一畫)

生5:還可以圈一圈。

師追問:請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每一組里面珠串的排列順序是怎樣的?

生6:每一組的排列順序都是相同的。

師提煉并板書:同一事物依次重復出現的現象叫作周期現象。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簡單的周期》。

2.練習。教師課件展示學生珠串作品的照片(如圖2),讓學生判斷其中的珠串是否具有周期現象,具有周期現象的打“√”,不具有周期現象的打“×”。

實物投影學生作品,重點選擇兩張照片交流:

①為什么這個珠串打“×”?可以怎樣調整使其具有周期性?

②這個珠串打“√”,你能說出其中的周期規律嗎?

3.活動。繼續看圖,圖上的珠串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排列的?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圖形符號。

…………

二、“橫向數學化”視角下的思辨

教師設計珠串這一教學環節,是想引導學生經歷“橫向數學化”的過程,對簡單的周期規律獲得正確的感知。然而,這樣的教學設計真的更貼近學生、更容易讓學生感知其中的周期規律嗎?

從教學反應來看,學生雖然已經能串出具有數學特色的珠串,并能從中發現一些數學規律,但由于珠串形狀繁多(星形、球形、心形等),大小各異,顏色又多種多樣,勢必導致學生觀察它的特征時受到多重無效影響。除此之外,男生對珠串的興趣遠低于女生;有些珠串只有兩三組,組數較少,不利于學生發現規律,而且珠串個數較少,是有限的,不利于學生對個數較多甚至個數無限形成更好的感知。

反觀教材呈現的情境圖(如圖3),由近到遠依次是盆花、彩燈、彩旗,它們有規律地擺放著,且從左往右看隱喻著個數的無限或不確定性。擺放的順序(即周期規律)聚焦于顏色,簡潔、清爽、醒目,便于學生看出來,利于學生說出來。教材設問:盆花、彩燈、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點?意在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物體的排列,尋找它們排列的共同點。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與比較,可以體會到“盆花、彩燈、彩旗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三種物體都是一組一組地排列的”“同一種物體中,每組的排列完全相同”。學生獲得的這些體會與認知,就是對簡單周期現象的初步感受。

可見,引例素材的選擇,不能只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而應圍繞相關學習內容,挖掘其核心的本質要素,為學生的探索作清晰簡明的素材準備。

三、“橫向數學化”的效度重構與教學啟示

教學規律探索課,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例題蘊藏的體現教學內容的核心要素,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引例,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觀察、交流與討論,逐步明晰引例中隱含的內在規律。如果仍要用珠串作為引例,就要精簡珠串的形與色,或形同色不同,或色同形不同,還要有“無限”的痕跡體現,比如在出示的學生作品圖的后面加上“……”,便于數學化的橫向演進。

篇10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

在全球經濟疲軟,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社會關注的課題,所以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在當前已是一件非常必要也是必然的工作了。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讓高職學生結合個人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并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教育、發展計劃和行動方案。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強高職學生就業的主動性以及系統性

為了應對日趨嚴峻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形勢,引導啟發學生及早地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這種指導方法,應用到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中,對于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就業取得了,職業生涯規劃不但可以提高就業力,而且從長遠來看,對個人的發展也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的質量與效率

在就業過程中經常走“彎路”的學生往往是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他們由于職業目標模糊,缺乏自我認知,在就業過程中盲目就業和擇業,直接導致的后果是人職不匹配,接下來的就是草率跳槽。在就業指導課上,經過系統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一般都有明確的職業定向,對第一次擇業往往都很慎重,能在真正雙選的基礎上找到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并且對于選擇的職位有個長期的規劃,從而避免了因人職不匹配而導致的總是處在不斷求職的狀態,少走很多“彎路”,提高了就業質量與效率。

(三)有利于高職學生職業道路的長期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使高職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和完善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和職業發展道路,并且在未來漫長的職業生涯過程中,運用適當的方法、運用調整反饋方案,讓有限的職業資源優化組合,同時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增強學生對職業生涯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幫助自己實現更加持久高效職業生涯。

二、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的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主動規劃的意識不夠

高職院校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就業指導課程,通過就業導師來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但是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強烈的個人導向性,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須由學生自己來主導。現在高職院校的學生把職業生涯規劃當成是一種作業,一種任務,草草了事,沒有很好的利用這個工具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使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式大于實質。

(二)職業生涯規劃導師的專業性不夠

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個浩大的工程, 導師們必須要有專業資格。許多高職院校沒有專門的職業規劃師, 一般是由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者輔導員來指導,這些指導者在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是缺乏的。導師的專業性缺乏也會導致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質量下降,所以高職院校要培養或者引進專門的職業規劃師。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性與延續性不夠

職業生涯規劃要從大一開始循序漸進的展開。大一階段樹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大二階段要確立基本方向、培養相關素質,畢業生階段要努力實現制定的目標。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現在高職院校所做還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形成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對于形成的過程以及制定出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書的后續執行都沒有很好的跟進,這也會導致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的形式化。

三、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措施

(一)切實引導學生主動樹立和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于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 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 體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許多學生可能心中已經形成了對未來職業的一種設想, 但是他們往往可能就業目標定位過高, 過于理想化。這不僅影響學生目前的就業, 而且會對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增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夠讓學生準確地評估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并且結合自己的興趣、個性特征、經歷等, 對職業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分析, 從而找到自身需求與社會需求的最佳契合點,最終確定最優方案。

(二)系統的建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應該臨到畢業才開始著手, 所以在學生進入學校開始就要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引導學生在一年級了解自我, 確定職業目標,二年級有目的地提升職業修養, 三年級初步完成從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整個大學期間是一個體系,具有遞進和延續的過程,是一條線而不是一個個的點,系統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切實有效的指導學生就業以及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最優化。

(三)建立專門的指導機構和師資隊伍,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服務

學校層面設定專門的負責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指導機構,培養擁有一批具有專業化水平的職業生涯規劃師隊伍。通過人際交往、自我反省、溝通交流、心理測試、心理訓練活動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專題講座,制訂學生生涯發展計劃和培訓方案;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環境,包括行業、職位、工作性質、工作內容、職業道德要素等。

參考文獻:

[1]杜映梅.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2]陸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討[J].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