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課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語文說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說教材。
這一部分內容主要闡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生長點。);分析及處理意見或方法(對教材的刪、補、增);正確提出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的確定;闡明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對這部分內容有什么要求。
2.說教法。
實施課程標準后,要求教師轉換角色,基于這一轉變,說課者在說教法時,就必須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參與學生學習。說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說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在最大程度上體現課改精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啟發者。
3.說學法。
如何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由其是教學生終生學習的方法,是當前教改的熱點問題。上課要重視學法指導,說課時就要說學法指導的方法和步驟。說學法時要說清下面幾個問題:指導學生掌握哪些方法?培養哪些能力?學習方法有:識字的方法、認識理解段的方法、閱讀的方法、審題的方法、檢驗的方法、知識遷移的方法、搜集信息和運用處理信息的方法等;學習能力有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斷能力、思維能力、處理信息能力、自學能力等。
4.說程序。
說程序需說清每個教學環節的安排及其理論依據,體現各自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說程序時可以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程序的順序說,也可以在說程序的過程中融入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主要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教材的特點進行處理安排,說課的程序并沒有固定的模式。說程序中還包括以下的內容: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關鍵,以實現教學目標(這部分內容有些教師安排在說教法中進行,效果也不錯。)其次,采用什么教學法手段、媒體的使用,如何小結,板書的設計、作業設計及其意圖也需要作簡要說明。
5說反思。
即說出本節課的教學得失,那些方面值得發揚,那些方面應該改進,應采取什么措施查漏補缺。
要說好課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突出“說”字。說課不等于備課,不能照教案讀;說課不等于講課,不能視聽課對象為學生去說;說課不等于背課,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的背;說課不等于讀課,不能拿事先寫好的說課稿去讀。說課時要抓住一節課的基本環節去說,說思路、說方法、說過程、說內容、說學生,緊緊圍繞一個“說”字,突出說課特點,完成說課進程。
2.把握說的方法。說課的方法很多,應該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說:可以說物、說理、說實驗、說演變、說本質、說事實、說規律、正面說、反面說,但一定要沿著教學法思路這一主線說,以防止跑野馬。
3.語氣得體、內容不失真。聽說課的對象是同行、是評委、是領導、都是成人,說的語氣、稱呼要得體。雖然聽課者都是成年人,但他們會竭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聽說課,去審視說課者一字一句、一舉一動,包括組織過程、參與過程、教法的采用。因此說課時要真實體現教學設計的理性思路、教學的過程、方法的選擇,又要注意說課時的語氣、稱呼、表情要得體。
篇2
關鍵詞:要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6-078-1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有效的課外閱讀作用很大,可以使學生獲取課本以外的知識,可以讓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可以讓學生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并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是如今學生的課外閱讀還存在著一些或多或少的誤區,如閱讀的盲目性,學生也在閱讀,卻是沒有計劃的閱讀,拿到一本書就亂翻一遍;如閱讀的功利性,一些家長總認為閱讀課外書是看沒有用的書,會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于是常常限制學生的課外閱讀。針對這些問題,我覺得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問題上進行探究,讓課外閱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和效益。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也一直在探索,下面說說我在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想法。
一、激勵學生要讀書
現在的學生受網絡、電視等的影響,很多學生本身就靜不下心來看書,即使看書也是出于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這樣的閱讀要想高效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讓課外閱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和效益,首先要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是“要我讀”,而應該是“我要讀”,因為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只有樂之者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從事閱讀活動的動力,也只有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了那種進行課外閱讀的需要,才會想讀,并讀得快樂。激發學生要讀書的方式有很多,如有時候我會故意地設計懸念去吊學生的胃口,告訴學生書中的某些精彩的片段或某個曲折的故事,等學生的欲望一旦被激發起,他們會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這本書。有時候我也會借助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無論在什么活動中,都不可忽視榜樣的力量,我常常跟學生講一些名人愛讀書的故事,也常常拿學生身邊愛讀書的同學的故事跟大家交流,由于求勝之心每個學生都具備,因為要向榜樣學習,自己也會默默努力。有時候我也會通過讓學生在學校這個小范圍里進行交流,當孩子們的讀書筆記、手抄報等課外閱讀的成果得到其他同學是肯定時,他們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勵,認真地讀好書。
二、推薦學生讀好書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的低下也決定了他們課外閱讀的效果,實踐證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鑒別能力等決定了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缺乏獨立性,他們的課外閱讀必須以教師的有效指導為前提,所以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都會巧妙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首先我會給我的學生適時地推薦課外讀物,使學生讀書時不盲目,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物時,要考慮學生的文化基礎,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也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在推薦時我會首先考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讀物,能夠有效地延續和補充課堂教學,如學習了《一本男孩必讀的書》,我向學生推薦了《魯濱遜漂流記》,學習了《三顧茅廬》,我向學生推薦了《三國演義》,等等;在推薦時我還會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分別推薦適合每個年齡段學生口味的讀物,低年級的學生讀一些語言、童話等情節生動、通俗易懂的讀物,中高年級的學生多讀一些名家名著、科普讀物等,當然我所執教的班級里都會設置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分享讀物,而且在讀物的分享中也可以彼此交流讀書所得;當然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課外讀物也不再局限于書本,我也指導學生到一些正規網站上去閱讀,擴展學生的閱讀面。
三、指導學生會讀書
要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關鍵還是要指導學生會讀書,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常常教給學生以下一些方法,有摘抄法、有批注法、有質疑法、有讀寫結合法等。如我在指導學生讀《伊索寓言》時,這樣指導:
【教學片斷】:
師:播放《狐貍和烏鴉》,問學生:“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位大家嗎?,想不想認識他?”
生:想。
師:課件播放“走近伊索”。
生:(通過閱讀,簡單了解伊索的童年和他的成長之路。)
師:伊索寓言是伊索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千古流傳的經典之作,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是“伊索之星”,接著出示一些關于“伊索寓言”的題目讓學生搶答。
生:(興致勃勃地搶答)
師:“伊索寓言”都是一些有趣生動的故事,課前老師就讓你們做好了準備,下面請大家暢所欲言,將你們習得的寓言故事表演給大家看。
生:帶上事先準備好的頭飾開始了精彩的表演。(師適時給學生以激勵性的評價)
……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人文 個性 尊重 體驗 愉悅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實質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質等。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情感的熏陶、內心的體驗,看重想象、直覺和創造性。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育在培養人文素質,弘揚人文精神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具體的教學中要體現人文性,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教師強加體驗”為“學生親歷體驗”,變“講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課堂權威”、“話語霸權”為“課堂民主”、“心靈溝通”。讓學生在充滿人文氣息的氛圍中,個性得到張揚, 創造性得到培養,能動性得到激發。使語文課成為學生喚醒自我、張揚自我、成就自我的學習樂園。
一、創建飽含人文色彩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倡導一種課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人文化”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著愉快而自由的精神交往、對話與溝通,一切都以濃厚的“情感”為紐帶,教師充滿著教育的愛心,以溫情、理解、接納的態度,積極地投入教學活動。學生則在寬容、民主、平和的生活與學習情境中享受到伸展個性,自由表達的快樂。
這樣的師生關系可以歸納為“平等、寬容、蘊情”。尤其要注意的是:無論在何時何地,教師都與學生處在平等的地位上,在共同體驗、共同感受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知識,師生雙方自始至終都應在寬容的、極富情感的融洽關系中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人文化”教學的基礎。
要形成這樣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甘做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勞動者、一個中介者、一個服務者。新接一個班,發現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愿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長此以住,談何“人文化”教學呢?
教學中,我堅持以親切、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點滴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同時,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獲取成功,嘗到喜悅。我嘗試了差異教學,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只要有點滴進步,就予以表揚,如:“其實你很聰明,再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你說得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你完全能學得好!”等等。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困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成功的快樂。
每當學生討論分析問題時,我總是融入其中,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我則認真傾聽,尤其是學困生的發言,我便予以肯定,從積極參與方面予以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在語文課上變得活躍起來,人人參與,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敢于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充滿人文活力。
二、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學習氛圍
教師的才干不僅僅在于學識,還在于營造寬松愉悅的人文環境,讓學生在自由的天空下順暢地表達思想,在涓涓情感溪流的沐浴下成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
教學中,教師鼓勵的目光,贊同的眼神,肯定的手勢,飽含深情的講述,抑揚,頓挫、舒緩有致的朗讀,循循善誘、暗含期待的發問,還有那富于美感的多媒體技術,以及那種自由組合的學習小組,這一切綜合起來,構成了寬松的、令人愉悅的人文環境。處于這樣的環境之中,學生那豐富的潛在智慧,那心靈深處的對語言文字的認同,猶如源源不斷的甘露瓊漿一樣噴薄而出,與老師產生深深的共鳴。師生共同創造的正是極富人文性的課堂教學。
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我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沙群島俏麗的圖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千奇百怪的珊瑚,海參,大龍蝦,三五成群的魚,滑稽的海龜,棲息在茂密樹林中的能歌善舞的鳥,配以婉轉的古錚音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感受到美。把學生帶進一個如詩如畫的境地。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我說,“你們想去看看嗎?” 在俏麗的風景圖片和柔和的音樂聲中,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的學習中來。
三、提供蘊含人文因素的優美文本
現行教材中的范文,大多文質兼美,是各種語言要素的綜合體。此外,課外各種優秀讀物,絲毫不遜色于課本中的范文。正因為漢語言文字有形象,有味道,有氣味,極富感性魅力,是文化的化身,因而其自身的人文味道就極濃。引導學生涵詠于美文佳作中,一邊積累一邊感悟,充分去領悟語言文字、思想情感的美,自然而然地就受到文章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的熏染。
對于教材中的文本,應著力于引導學生誦讀品味,在讀中悟情、悟理、悟方法、悟精神,教師則應運用科學、藝術的點撥和講解,啟發學生在自能自主的讀與悟中,領會語言文字的精妙。
對于課外文本,可以遵循教師推薦--學生自主尋找--師生共同欣賞、品味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師應在自身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提供適合本班學生欣賞水平的優美文章,并引導學生共同品味其精彩之處。
一段時間后,要求學生在自己閱讀的基礎上,面向全班學生推薦自己選出的佳作,可讓學生當眾朗誦,說出自己是如何品味這篇佳作的。學生在共同尋找佳作品評的熱潮中,閱讀的數量、質量邁向更高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全班已形成了讀書、品書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體味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這種課內課外廣開讀路,廣尋讀“本”的做法本身就幫助學生培養了終身受益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積累了豐厚的文化根基。
四、搭建展示人文素質的多彩舞臺
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教材走向“群書”,領悟語言,品味文字,遨游于自由、靈動的精神世界,在多時空、多角度的背景下展開教學還僅僅是“人文化”語文教學的一個基礎,只有到達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人文風采,彰顯自我的人文素質這一層面,才是真正地實現了“人文化”的教學。
在這一層面立足的是人,關心的是人,要表達的還是人,這才是“人文化”的核心。在這一層面,學生所享受到的精神的自由與歡樂才是最可貴的,因為,這里的自由與歡樂是學生經歷了外化--內化后,再次由內化--外化的過程,是他們自己真正的自由與歡樂,是經歷了他們自身創造性發揮后的自由與歡樂。
篇4
一、導入課程的方法
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初中語文小說課堂教學而言,提高課程導入的有效性,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關鍵環節之一。以初中語文學科《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在課程導入中,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歌。學生對于這首歌曲比較熟悉,進而也就將注意力集中在了課堂學習過程當中。在這種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在回顧過程中導入課程的方式下,學生能夠配合耳熟能詳的主題歌曲,充分感受到梁山好漢的俠義精神,有助于對小說情節的更深入理解。
二、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
對閱讀文本的有效解讀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科學習水平與質量最關鍵措施。在有關小說文本的學習過程當中,一切都需要以對小說文本閱讀為基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整個小說文本的過程當中,對整個故事情節具備一個初步的認識,試著在閱讀過程中找出并記錄小說故事情節的產生、發展、直至及結尾。實踐教學經驗證實: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閱讀當中,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所起到的教學效果是極為突出的。以人教版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授為例,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可按照如下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在自行閱讀小說文本的過程中,提煉小說故事情節產生發展結尾的線索與關鍵語句,并加以勾畫;其次,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該文中的主人公是于勒嗎?②該文中的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遞進的呢?③于勒的性格特征或者說于勒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呢?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回答上述問題,若遇到無法回答的問題,則可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到小說故事情節當中,思考并逐步解決上述問題。
三、分析小說人物的方法
人物、環境、情節是小說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要素”之一。同記敘文、敘事散文相比,小說這一文體在刻畫人物的基礎之上,對于主題的反應更加的深刻與靈活,主要是通過對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關系的構建,反過來揭示現實生活中某一特定的社會問題,所發揮的以小見大的功效。為此,作者往往會在小說創作中對人物形象加以深入且細致的塑造。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小說教學過程當中,重點就是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師應當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避免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為學生分配各個角色,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對話。引導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情境式教學活動當中,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
四、調動學生課堂的學習情緒的方法
篇5
1.教材特點及編寫意圖
《“問號”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樹立愛學習的信念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旨在讓學生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識到敢問、樂問、善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學會好問、多問,明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古今名人從小好學、勤學的故事,搜集相關的格言和諺語。
(2)能力目標:通過視頻播放、玩中提問、生活中提問、講故事和制作書簽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敢問、樂問、好問的良好學習品質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生動手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敢問、樂問、善問的良好學習品質;明白愛學習源于對知識的渴求,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
3.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敢問、樂問、善問和勤奮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難點是激發學生從小對學習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法
品德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教育內容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其認知規律,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問題。因此,整堂課我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問題,以“一休”貫穿,與“一休”共同學習、共同思考,提出問題,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決,成為課堂的主人。
本課我以四個活動為主線,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和場所情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敢問、樂問、善問的學習品質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學生開“問號”之花、結“問號”之果、繁殖“問號”之森林,以此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課標提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解決問題,并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在情境尋找、體驗“問號”是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課前我用小魔術調動學生興趣,又以在“百寶箱”中、生活中、圖片中尋找“問號”,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情境,運用身體多感官尋找“問號”,體驗在各種活動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樂趣,讓學生樂學。
四、說教學過程
品德課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為主的課程。我緊扣教學目標,挖掘教材,設計了四個活動。
活動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育家培根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激起學生的興趣,為多問個為什么做好鋪墊,讓“問號”貫穿課堂。
活動二:在百寶箱中發現問題
新課標指出:應挖掘對學生有意義的題材,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在玩百寶箱的過程中,我用“一休哥”送來百寶箱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動手去發現問題的欲望。在箱內裝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讓學生在自主選擇想玩的玩具,并提出問題。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在玩中發現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引出“問號”之歌奠定了基礎。
活動三: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新課標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本課以“問號”之歌促發世界中充滿了問號,大膽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問號”的足跡,擴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讓學生提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培養學生好問的品質,為尋求解決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學(板書)。通過思考、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四:鞏固升華
我設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動,從觀察對比圖片到講牛頓的故事,得出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源于問號。通過收集名人名句、贈送書簽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回歸生活,體驗生活。
五、說重點、難點的突破
本課的重點是: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敢問、樂問、善問的良好學習品質。在處理重點上我緊扣教學目標,在尋找問題中培養他們敢問、樂問、好問的品質。我大膽的創設百寶箱,引導學生大膽發問,又在生活中大膽探索,引導學生勤學,通過名人故事讓學生知道從小好問、勤學的重要性。
本課的難點是:激發學生從小對學習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后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發學生愛思考、愛動腦、愛學習的品質。
六、說板書
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出示卡通問號,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用簡潔的板書突破了勤學好問這一重難點。
板書設計:
“問號”之歌
篇6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有效性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教育行業中的不斷深入和推廣,各級教育機構中的課堂教學過程與教學質量等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中尤以初中語文小說教學尤為明顯。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許多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目標泛功利化、忽視小說教學特殊性以及教學方法單一等多種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不樂觀,急需進一步改進和革新。本文筆者主要探討了新時期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教學策略,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現論述如下。
一、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來講,科學、合理、有效的課堂情景對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營造良好氛圍,增強教學效率等具有積極意義。故現階段,教師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需依據教學內容,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其創設獨特的課堂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本文主要通過描述“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叔叔”前后不同的態度轉變,揭示了資本主義背景下人與人之間裸的金錢至上的面目,批判了資產階級背棄親情的丑陋靈魂。在本節課開始時,教師可圍繞本文的主題(即“親情”)進行課堂導入,如:有人說,親情是世間最偉大的,是人類生命中永恒的動力,同學們認為親情是什么?以此來營造與教學內容相貼合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此時,有學生會回答:親情是母親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健康成長;而有些學生則回答:親情是春天溫暖的春風,吹散憂愁,帶來愉快。對于學生的課堂回答,教師需及時給予其肯定和表揚,以調動其學習動力,增強其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注重細節研讀,引導學生感知小說人物形象
從本質上來講,小說多是通過構建虛擬世界的真實,給予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此種真實感則多依賴于作者在小說文本中的細節描寫。故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明確教學重點,注重細節研讀,以引導學生充分感知小說人物形象。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本文文末的“胡屠戶”接受“范進贈銀”的細節描寫非常出彩,其細節描寫主要包括有“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地”、“把拳頭舒過來”、“假意推辭”、“不等范進說完”、“把拳頭縮回來”、“往腰里揣”、“千恩萬謝”、“低著頭”、“笑瞇瞇”等,以上這些細節描寫,充分刻畫出了一個“見錢眼開”、“虛偽”的市儈小人形象。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帶領學生通讀全文后,可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抓住攥、舒、縮、揣等關鍵性動作描寫重新閱讀文章內容,使其能夠充分感知和明確小說人物形象,對其準確把握該人物性格特征,增強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
三、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現階段,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種現代化教育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各級教育機構的課堂教學中,其中尤以多媒體技術較為明顯。故當前環境下,教師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需依據教學內容,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以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香菱學詩》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內容之后,可利用多媒體為班級學生播放與本文內容相符的《紅樓夢》影視作品片段資源,并指導學生在觀賞視頻文件的同時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思考,了解本文的主要脈絡,為其之后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節省課文研讀時間,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又比如,在九年級下冊《變色龍》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可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變色龍于灌木叢中自動變色”的視頻進行新課導入,通過此種生動、形象且直觀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變色龍”的變色與現實生活中“人類的變臉”聯系在一起,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升華課堂教學主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目前我國許多初中語文小說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從整體上來講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教學現狀,筆者建議教師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需依據教學內容創設課堂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注重細節研讀,引導學生感知小說人物形象。同時還需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初中語文 小說審美教學
隨著新一輪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新課程教學理念逐漸普及到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在這種課程改革趨勢的影響下,很多新穎的文學作品被納入初中語文教材,并切實受到師生的青睞,成為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值得關注的一個熱點。從初中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欣賞、感悟、體會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針對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但是,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內部可以發現,一些學生忽略了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在語文小說學習中缺乏一定的欣賞和感悟能力,嚴重制約自身學習的進步和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因此,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深入探討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內容要鮮活,師生的雙向互動代替教師的單向“灌輸”,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以人為本”成為語文教育觀的核心。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需要得到改革。
1.激發學生對小說的閱讀興趣
針對語文小說的教學,激發學生在小說閱讀方面的興趣是教師開展小說審美教學的第一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不是沒有任何依據,學生對語文小說有了濃厚的興趣,語文學習的動力才會被進一步激發。懷著閱讀興趣,學生對小說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教師開展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的壓力會隨之減輕。在此,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新課程改革促使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進入初中語文教學范圍,對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作品的特點,借助現代教育環境下的各種教學工具,為學生打造新型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如在學習《范進中舉》這篇小說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范進中舉的過程”為線索,將小說內容以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在內容展示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想象:范進中舉的場景及中舉前后親人朋友對他態度轉變的丑惡嘴臉,讓學生帶著興趣感受作者賦予小說人物的那種諷刺意味,并進一步明確小說作者的寫作意圖。
2.引導學生體會小說中的語言美
小說中,語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表現要素,耐人尋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可以有效提升小說的層次。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小說描寫的語言,體會語言中的深意和語言之美。具體而言,可以從三個層面展開:一是分析小說中描寫不同人物語言、動作、肖像的部分;二是明確小說中運用的擬人、比喻、夸張等寫作手法;三是聯系小說內容,感悟語言。此外,小說背景、環境要素等內容都是學生體會小說語言的重要條件,學生在感悟語言美的過程中,小說審美情趣也會得到培養。例如初中語文教材《美猴王》,小說針對美猴王的生活情境和它的靈性體現,有這樣一段描寫:“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猿鶴為伴,麋鹿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這是一段很有趣味的話,其中涉及了小說的寫作手法、美猴王的生活環境和習慣等內容,學生只有學會了欣賞語言美,才能進一步感悟蘊含這些語言背后的審美情趣和深層寓意。
3.引領學生走進跌宕起伏的小說情節
情節是小說三要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一部好的小說,作者需要在情節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就一部小說而言,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小說環境的描寫都離不開小說情節的描繪。跌宕起伏的小說情節可以深化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牽引讀者的心靈,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悟到小說的美,強化讀者的審美意識,從而走進小說中人物的內心,和他們一起感受跌宕起伏情節下的各種喜怒哀樂。例如羅貫中的《空城計》這篇小說,小說在情節安排中,有效遵循了開端、發展、、結局的發展線路:“諸葛亮和司馬懿敵我力量懸殊”引發故事的開端,“諸葛亮看透司馬懿性格的弱點,布置空城計”形成故事的,“司馬懿兵退四十里”為故事寫下了結尾。對這種跌宕起伏的小說情節,教師要引導學生一步步挖掘、探索,例如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給予學生自由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體會這種情節設置背后的深刻內涵。在領會情節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小說中存在的內蘊美,從而塑造審美情趣。
總的來說,小說審美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小說的理解,提高教師在小說教學方面的有效性。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初中語文教師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小說的興趣,最大限度地彰顯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正是對新課程理念教學的實踐。因此,小說審美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激發學生的小說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小說中的語言美、引領學生走進跌宕起伏的小說情節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實現學生在小說審美情趣方面的自我提升。
參考文獻:
[1]立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的審美教學探微[J].淄博師專學報,2009,02:39-42.
[2]旦正吉,代青卓瑪.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0:105.
[3]高經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小說審美問題探討[J].才智,2015,11:214.
篇8
季節輪回,時光流轉,告別了一個學期的忙忙碌碌,我們又迎來了輕松愉悅的暑假生活。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的各級組織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傾注了無數心血的老師們致以誠摯的謝意,向勇于接受挑戰、樂于拼搏進取,在學習和活動中屢創佳績的同學們表示祝賀,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回顧一學期來的豐碩成果:
(一)表彰:
這一學期中,我們學校有很多同學都表現的非常出色,而且取得了優異成績,下面,將本學期的獲獎情況向全體師生進行表彰:
集體方面:本學期,四(4)中隊被評為xx市優秀中隊,六(4)中隊被評為學區優秀中隊。在學區運動會上,我校運動隊獲xx學區小學組三等獎。四(1)班、四(4)班在學區英語書寫比賽中分別榮獲三等獎。學區藝術節比賽我校群舞節目獲學區二等獎。
教師方面:本學期xx老師撰寫的《釣魚的啟示》入選xx市《小學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設計》;xx老師在xx市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一等獎,xx老師在xx市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三等獎,xx老師在市新教師匯報課上成功開出一節匯報課贏得了進修學校領導好評;xx老師成功開出學區級研討課,xx老師在學區研討會作了主題論壇。xx老師被學區評為英語優秀指導師,xx老師在學區語文說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xx、xx老師學區語文說課比賽中分別榮獲三等獎。xx老師在學區體育說課比賽中獲三等獎。在xx市舉行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中我校的xx、xx、xx等十五位老師的論文被推薦到學區參加評比。
(2)六(4)班的林巧艷同學在xx市“華峰杯”創新作文現場賽中榮獲二等獎;六(2)班xx同學、六(3)班xx同學在xx市科學綜合能力比賽中分別榮獲二、三等獎。藝術節一(4)班的xx同學獲xx市器樂組比賽三等獎。
(3)五(1)班xx同學、五(3)班xx同學在學區小學五年級英語口語比賽中分別榮獲一等獎,五(3)班xx同學、五(1)班xx同學分別榮獲三等獎。
(4)學區藝術節比賽成績喜人,四(2)的xx、二(4)xx等同學合作的舞蹈獲學區群舞比賽二等獎,四(2)班的xx獲美術組二等獎,四(4)班xx獲器樂組三等獎,四(4)的xx獲聲樂組三等獎,一(4)班的xx獲器樂組一等獎。
(二)假期要求及有關活動: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聽;說;讀;寫
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的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素質教育下,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妥善處理這四項能力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聽是基礎,以講故事的形式提高學生聽的能力
聽是人與人交流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傾聽能力,他便不會和其他人進行交流,因為,他沒有辦法正確地捕獲他人所說內容的關鍵點,提煉不出說話的中心思想,所以,導致不能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我們要抓住他們該時期的特點,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讓學生互相講一些小故事,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相互傾聽。
二、讀是前提,引導閱讀文本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閱讀的文本進行朗讀。因此,教師可以每周開設一堂閱讀課,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中大聲地朗讀。
例如,對于每周的閱讀課,教師除了要給學生介紹有意義的書籍之外,還要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推薦,并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以讓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第六顆鉆石》時,我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善良,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自己不熟悉的字詞,查字典解決,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的能力。
三、寫是目的,鼓勵寫日記培養學生的文字功底
寫是學生展示自己心境、表述自己情感的一個平臺。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都不喜歡寫,尤其不喜歡寫作文,他們總認為無話可說,無事可敘,從而導致寫作成了教師和學生最頭痛的一件事。但是,作為語文教學目的的寫作,我們不能就此放棄,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寫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寫。而日記就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一種重要方式,鼓勵學生每天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寫在日記上,久而久之,學生寫作難的觀點就會得到轉變。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限制字數、篇幅,并給學生積極的鼓勵,讓學生愿意通過這種形式記錄下自己的成長過程。
四、說是手段,開設演講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過于注重語文教學的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導致一些學生不能完整地說完一句話,不能正確地用一些字詞表達自己的感受,等等。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短的演講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闡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分開獨立的。例如,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時,我開展了“講故事”的活動。首先,我讓學生在課下每人都準備一個故事,在課堂上講述給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能力。師:“經過一年的學習,我們在課堂上也聽過不少的故事了,我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故事對不對?那今天,我們今天來講故事,好不好?現在誰愿意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故事呢?”一開始,學生都不好意思主動展示。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首先給學生講述了時下最流行的動畫片《熊出沒》中的一個片段。之后,我點名讓一個同學開始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勇氣。在學生講完之后,我詢問了幾個學生,某某同學講述了什么?對于那些沒有認真聽學生講述的學生,我讓這些學生交換立場,讓學生明白,在你講故事的時候,其他同學也不聽,甚至說交頭接耳,你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在學生明白這一點之后,使得以后的這種活動效果非常好。這樣,學生的聽力也逐漸得到了提高。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節故事課寫下自己的感想,進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地處理四者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提高說話能力教學方法
引言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具體地說,就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整體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總和。語文能力這個整體是由聽、說、讀、寫諸要素有機結構而成,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必須聽、說、讀、寫一起抓。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的某些原因,我國語文教學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雖有注意,但做得還十分不夠,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重新探討,以期引起 更多人的關注。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課堂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說話水平和思維想象力,具有深遠的意義。說話訓練實踐表明,指導、安排學生說話訓練,必須做到科學、有序,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情景滲透。綜合利用各種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積極、自信、規范的表達能力。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讓學生既“入乎其內”、“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我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訓練方法。 一、放開“膽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心理素質,讓學生敢說,這是進行說話訓練的基礎。 初中生對待說話訓練的不良心理狀態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視。有的學生認為只要不是啞巴,誰都會說話,無師可以自通,沒有什么可練的;有的學生認為語文考試只考筆頭,不考嘴皮,能說會道也不能增加分數,練不練說話沒有關系。二是心理上不想說或是不敢說。初中生由于年齡增長而發育變化,第二性征的出現使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共場合說話;有些想說話的人又擔心別人議論“好出風頭”“愛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說。 針對以上情況,我首先對學生予以正面教育,從社會發展對說話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去引導學生,使他們明確提高說話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教給學生一些排除心理障礙的訓練方法,如說話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理清思路,擬好提綱,要充滿自信。 為鍛煉學生說話的膽量,我在每節課前用3分鐘讓學生說見聞,輪流說;在學生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并在課堂上提出來。 二、用好“本子” 所謂“本子”,就是指課本。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進行“說”的訓練,培養“說”的能力,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說”的素材。語文課本是最好的說話訓練材料,教師要把“說”的訓練與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隨時進行訓練。 以課文為依托加強“說”的訓練,方式多種多樣。如復述課文;結合語文課本課后的思考練習題進行說話訓練;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講課文各段的大意,解釋課文中重點詞語或句子的深刻含義與表達作用;用優美詞語或關聯詞語說幾個句子,用課文中主要詞語或關聯詞語寫一段話或概括全文的話;仿照文中的“亮點”語言的句式或含義寫幾個句子或一段完整的話;仿照課文的結構或構思說一說自己類似的經歷或見解,等等,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能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此外,還可以搞精彩語段的朗讀、古詩文背誦等,對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訓練。 三、搭好“梯子” 解決了“敢說”的問題,有了“說”的素材,面臨的就是說什么的問題了。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搭好“梯子”,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會說,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說幾句話,要能打得開思路,從多個角度對話題展開分析,主動靈活地轉換思考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要能擺脫傳統思維定勢的約束,開闊思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提高“說”的能力。 1.仿句式、課文說話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訓練價值,尤其是在一些詩歌文中,讓學生仿句式說話,效果很好。如《理想》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動形象地盛贊理想的意義,比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以讓學生仿照這些比喻句,以“愛心”“書籍”等為開頭,仿寫幾句,使說話訓練與思維訓練結合在一起。 所謂的仿課文說話,也就是模仿課文形式進行口述,學習范文的遣詞造句特點。如教學《羚羊木雕》時,我讓學生講述自己在家遇到的類似課文中的事。這樣,對于想說又不知怎樣說的學生是一次很好的訓練。 2.看板書說話 老師上課都會對重點的詞句板書,在教學的適當時候,可讓學生看著板書的詞句練習說話。如《桃花源記》一課,在了解全文的情節后,我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板書,用自己的話連貫地敘述故事。學生既熟悉了課文內容,利于背誦,又提高了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看演示說話 演示直觀形象,讓學生看后就說。如在教學《核舟記》一課,我請三位學生分別扮演蘇軾、魯直、佛印,根據課文描述,模仿三人在船頭姿態,讓學生看后說話。這樣既理清了文章內容述說順序,又激發了學生興趣。
4.看圖畫說話 教材插圖是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或景物而繪制(拍攝)的精美圖畫。它們具有形象、生動、可感的特點。教材插圖也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既對學生進行想象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又為促進說話能力而服務。如在《湖心亭看雪》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文中插圖,既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白描的手法,又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畫,融入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場景,理解作者心境。 四、出好“點子” 要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說話練習,老師還要想點辦法,使學生津津樂道,越道越好。 1.當解說員 一些以介紹知識為主的課文,老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當解說員或當導游,以鍛煉其說話能力。如《蘇州園林》學完后,讓學生當解說員,向“觀眾”介紹這一名聞天下的園林等。 2.當宣傳員 教材中關于各地風景名勝文章很多,如《三峽》、《岳陽樓記》、《濟南的冬天》等,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當當宣傳員,介紹各地的風景名勝,力爭讓聽眾感興趣并產生前去觀光游覽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