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評議范文
時間:2023-06-13 17:15: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學教學評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首先,體育教師威信的樹立是批評藝術的基礎。《禮記.學記》中談到“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知敬愛。”這是說一個教師愈有威信,就愈被學生所尊敬、愛戴、信任和擁護;他的教導就容易為學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動。沒有威信的教師常常被學生從心理上自覺不自覺地輕視,他的教導便難以被學生接受。優良的思想品質、精湛的業務能力是樹立威信的保證,當然體育教師的儀表風度等也不可忽視。
其次,語言表達能力是批評的主體。據南亞伯特.莫拉寶研究表明:某一種信息的傳遞是由7%的語言(單純語言)、38%的聲音(語調、聲音節奏等)和55%的身態語言(表情、姿勢、手勢等)組成的。因此,體育教師在批評學生時,在語言、聲音的基礎上,還需要充分發揮身態語言的作用。如一聲示意的口令“立正”,教師自己應該目光炯炯,身體直立,精神抖擻,信心十足,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喊“立正”時自己左右顧盼,精神頹唐,信心不足,就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達到良好的批評效果,也應該注意語言、聲音和身態語言等的正確選擇和配合。
1.批評的語言力求準確,富有邏輯性。體育教學的復雜多變,要求教師要實事求是地劃分錯誤的責任界限,分清錯誤的性質、影響大小,根據不同對象和不同情況選擇準確規范的字眼,并配以相應的表情和手勢,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語言要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如果用些粗魯、生硬、譏諷的語言和表情,則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因此,體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多讀一些中外名著,平時注意現代生活用語和科學的外來語,以及民間諺語、歇后語,經錘煉、選擇、積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語言。另外,教師還應學一點邏輯學,在批評時便可抓住問題的關鍵,語言一環緊扣一環,層層推理,無可爭辯。切忌拖泥帶水,顛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兩可,似是而非。
2.批評的語言應形象生動,飽含激情。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從愛護學生的思想出發。情動于中而溢于表,對學生的態度應是熱情誠懇的,推心置腹的。身態語言是非常豐富的,常常自覺不自覺地表露出來:高興喜悅時臉色發光,眼睛閉小;憤恨時眉頭緊鎖,咬牙切齒;藐視他人則聳鼻,嘴唇上頂;點頭表示贊許,同意;搖頭則相反;手更是人體敏銳、豐富的表情之一,它以近200個不同的造型藝術描摹事物,傳遞心聲,披露情感。另外,語言的音調、節奏也都帶有個人的感彩。因此,教師在批評時,他的表情、音調、手勢要在同批評內容相對應的基礎上,或高亢激昂,或和風細雨,或形象風趣,避免不良情緒的外露,那些刻板的教條,干巴枯燥的大道理,毫無個人感情的批評則只會令學生生厭。
3.批評語言要具有啟發性。啟發性實質上是把問題分解為小問題,采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層分析,漸次引導,最后使學生分辯是非,提高認識。學生受批評時往往帶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緊張等消極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堅持啟發性教育,以扣動學生的心弦,激發他們內部蘊藏的動力,而不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甚至強詞奪理,這樣才能實現較好的教育目的。
第三要掌握批評的時機、時間和場合。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抓住批評的良好時機。一般在錯誤的苗頭剛出現時,就要及時處理。如體育教師在隊列訓練中,發現有個別學生做小動作、講話等,就應立即停下來,進行批評教育,以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有的問題則應延時“冷處理”,如:連貫性集體練習中,某學生出現錯誤時情緒過于激動,教師就應先讓其一旁冷靜思考一會兒,然后再做處理。
第四,要區分批評的對象。體育教師常對體育骨干、班干部、面容較好的學生以及因自己有交情的學生有意無意地偏心“照顧”,對他們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這不僅會在其他學生中引起怨恨,產生看不起教師的情緒,而且愛“照顧”的學生會產生盲目的優越感,為不到自己的錯誤缺點,易產生自私自負,不關心集體等毛病。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隨便,結果反而害了他們。因此,不論是“雙差生”還是“三好生”,出現錯誤時,都要一視同仁,公平處理。但要針對不同年齡特征,不同性別,在方式方法上要區別對待:初中生天真活潑,好動不好靜,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我約束能力弱,批評時可更多地使用身態語言,把錯誤性質和教師的要求表現得更具體形象;也可采用正誤言行對比,使學生分清是非。語氣可嚴厲些,但不應破壞他們的上進心,表揚和批評交替使用,鼓勵他們勇于改正錯誤。從初中升入高中是一次飛躍,這時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活動能力都大大增強,他們有一種渴望成為“大人”的意識,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但道德意識上還存在著模糊概念。如為自我表現而自我炫耀,盲目勇敢,為友情包容同伴錯誤等。教師在批評時,一定要先把事情弄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要充分利用他們很強的自尊心,督促他們達到更高要求。語言宜精煉,一般點到即可,語氣本就有分量。女同學的錯誤,不宜公開、激烈地批評,可多用暗示,或用相應的言行反襯,口氣要適合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普遍,他們多數在家里受到父母及爺爺奶奶的嬌寵姑息,經常滿足他們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從而養成脆弱,愛激動,好發脾氣、任信、自私等性格,對他們的批評,既要耐心說服,還必須堅持原則,嚴格要求,要突出學校紀律的權威性,并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及為人處世的能力。有必要還應同其家長育思想,共同解決出現的問題。對于不同性格氣質特點的學生:膽汗質(興奮型)、多血質(活潑型)、粘液質(安靜型)和抑郁型(抑制型),教師也要有所相應的區別。
最后要掌握批評的尺寸。要掌握合理的批評尺寸,首先就要明確行為準則與判斷原則,規定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對于中學生來說,組織紀律方面以《體育課課堂常規》、《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要求比較合適。同時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沒有具體形式的規范,它是學生在集體生活中通過不同性格的和協及時代特點所形成的自覺習慣,它往往比規章制度更有約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評尺寸,還要杜絕提出要求卻又不嚴格執行,或提出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過高過嚴的要求。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上課必須穿運動鞋,上課時卻從不檢查,或為學生沒穿運動鞋也不加批評指出;又如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學生等等。掌握合理的批評尺寸,必須堅持要求的連貫性和嚴肅性,不能因為個人感情的需要而此一時彼一時。
批評教育的藝術性最終還是通過實踐中的教育機智來體現。教育機智是教師的一種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出現的情況千變萬化,難以預料,就迫使教師必須在極短暫時間內,面對突發的偶然事件,敏銳地調動出若干種處置方案,并能迅速地作出選擇,擇其最優方案加以正確處理的能力。教育機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和教育實踐基礎上的教育經驗的升華,是教育科學理論和教育實踐經驗熔鑄的結晶。我把教學實踐中運用的若干經驗歸納如下:
1、明獎暗責法
良藥苦口,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訓斥、懲罰只是消極地禁止某種心理或行為,當受到訓斥、處罰后,最多只能減少該種心理或行為的再次發生,而不知道究竟表現出何種心理或行為才算恰當。因此需要“糖衣炮彈”,教師如果運用表揚的形式從中包含著批評,或一定的要求,予以言行矯正,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隊列練習或整隊時,某學生情緒激動一直吵鬧講話,教師屢次目光和手勢制止無效,便另生一計,言道:某同學的口才很好,我們請他來指揮喊口令,教師提供必要的幫助并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聽口令,該學生在實施一定行為中,深刻體會到應教師具體要求。
2、以禮代責法
傷人一語六月寒,中學生十分需要理解和尊重,惡語批評的結果往往刺傷了學生的自尊,使他們失去自信,產生自卑感、孤獨感,形成對教師或其他同學的不滿以至逆反心理。如教師在某個特定時刻,對需要教育的對象,彬彬有禮地請該同學到教師旁或一個指定地點休息,實際進行的是行為限制和冷靜思過。
3、以情換責法
從行為關系上來看,教師一方是命令者,學生一方是命令接受者,有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因此接受命令一方,在心理上可能會不愉快。有些學生對教師的命令、批評不滿,其原因也就在這里。教師若能在適當批評教育的同時,施以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其教育效果往往會更佳。我在進行批評教育時,就常常用平等的口氣,關心的態度,尊重的形式,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的批評要顯示其藝術性,就應該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在建立自己威信的基礎上,因人因地因時因事,采用相應的語言、聲音和身態語言,對學生提出批評,充分體現出批評的準確邏輯性、形象趣味性、自覺啟發性、公正連貫性,并用批評教育的機智巧妙性達到良好的批評效果。
參考資料:
1.《教育心理學講座》北京教育行政學院心理學教研室編
知識出版社1983、6、
篇2
藝術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當今的藝術教育中,擔負著為各地培養藝術人才,面向市場服務社會。明確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探求一條適合21世紀藝術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藝術人才。也為學生的發展和就業提供了好的方法和措施。
藝術設計教育是通過有關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通過藝術設計能力、設計意識的培養,通過藝術設計方法、設計技能的訓練,培養具有創新素質與持續性發展潛力、能夠勝任藝術設計、創作、教學、研究、生產與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的培養方式,以適應學校發展規模及提高辦學質量的需求。
二、教學質量的提高
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紙上談兵的理論灌輸對培養創新性的個性化人才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會阻礙創新思維的訓練,這一大特色應始終貫穿于藝術設計教育。部分院校過多忽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將實踐環節流于表面的形式。也有一些院校探索出積極的課程模式。院校和企業聯合辦學的思路體現在課程實踐環節中就是將企業的要求作為課程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的設計作品定位在企業的規劃上來,學生作品就是企業的產品,企業會根據質量的優劣來選擇是否投入市場,也會為企業儲備了大量的有針對性的設計人才。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熱情高漲,自己的實踐能力得到加強,設計作品有可能面市或者獲得企業的資助,或者能與企業達成就業協議,這將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勢必會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得到加強的做法值得提倡,也必然能改變學習被動、質量不高的教學現狀。
藝術設計教育具有一般學科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規律,也有藝術設計的特色和目標,完全用一般性教育的模式來衡量藝術設計學科也有不全面的問題。藝術設計更應注意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教師在過程式教學中更應把握課前、課中、課后的準備,規劃好課程的每一個環節,在過程中調動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更能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多方位的思考問題,變過去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使教師與學的互動更為生動。在過程式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教師地位的轉變,要以引導者、啟發者的身份和學生共同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去,這也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結合過程式教學來看,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才能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有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特點,以制定“因人制宜”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參與創作實踐,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強烈愿望,在探索型的課堂中更好地體驗設計成功的樂趣。在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以一個啟發者,鼓舞者的角度來完成課程教學,鼓勵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完善。同時學生接受新事物快,信息量大,他們通過網絡等信息渠道了解新知識更多,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知識儲備要更新、更快、更多,才能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點,也要求院校制定完善的制度來保障藝術設計學科高質量的發展。
在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之外,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的形式豐富學生的視野,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綜合素質。一般而言,專題講座邀請的都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對某些前沿的問題有獨特的見解,其方式方法也完全不同于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從專題講座中了解藝術設計領域發展脈絡,把握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對一些設計成功的經典案例進行學習探索,可以和講座專家面對面的交流,對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大有幫助,這也是課堂內容的一個延伸,往往比課堂知識更新,講解的更深。例如,國外設計思想的交流,可以邀請國外的知名學者來面對面的溝通,也可邀請留學歸來的國內專家教授介紹經驗,對一些新興的領域進行研究。課堂中的知識是較權威的、經過檢驗的理論知識,在專題講座中,我們可以共同探討一些自己的,有爭議性的論點,讓學生在這種爭議的討論中樹立獨立思考的信心,增強主動學習的熱情。
在講授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講授,對某一小的知識點查找資料再講解,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興趣。討論式教學也非常適用藝術設計學科的課堂,特別是在設計草圖與完善階段,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從各個角度提出問題,能更進一步深入理論知識的理解吸收,也有助于學生產生獨到的見解。音樂式教學是從多媒體教學中獨立出來的,對繪畫類的課程有幫助,一曲舒緩的輕音樂能幫助學生平穩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創作中去。多種方法的靈活使用,融入藝術設計教育的課堂中去,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以適應學生個人教育和生活經歷的差異性,學習興趣特長、知識儲備的差異性,對藝術風格,藝術表達的差異性,積極開展對話式教學、探討式教學、主題式教學,不拘泥于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教學質量的評價
藝術教育教學評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既為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提供了思想指導,也為考察一種新的評價活動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評判標準,主要包括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評價不同,藝術教育的培養模式要更靈活。
從藝術教育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看,藝術教育的教學評價內容、方法和主體更現多樣化,評價標準和功能更趨多元化,更加重視建立藝術教育的自主評價體系。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運用一切有效可行的技術手段,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和影響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教育評價經歷了“心理測驗時期”(19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目標中心時期”(20世紀30―50年代)“標準研制時期”(20世紀50―70年代)和“結果認同時期”(20世紀70年代以后)四個發展階段。“哪里有教育活動,哪里就需要教育評價”藝術教育教學評價是以藝術教育為對象,研究藝術教育目標與相應的教育現象之間的關系,并給予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學科。
科學有效的藝術教育教學評價,一是推動藝術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明確對自己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促使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改革優化教學過程,發揮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教改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二是有效調節教師教學行為,為對教師達成教學目標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借助于反饋信息,可以及時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發現問題和不足;增進教師間的了解,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激發內在需要和動力,增強熱情和信心,形成個人教學特色與風格。具體來說,一是評價的理論或政策要強化自身合理性訴求;二是評價要面向實踐,深入實踐;三是教育評價要與其他社會發展及教育發展協調一致。學校評價指對學校整體工作的全面評價,包括學校資格的鑒定、學校各方面工作及辦學質量的綜合評價等。一是樹立整體評價觀念,從藝術教育的要求看,學校評價應樹立整體觀念,可以通過外部的評價為學校創設優良的環境,學校評價應該是一個綜合的、全方位的評價;二是注意評價標準的彈性,協調好統一標準與藝術特質的關系,辦學特色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成的。教師評價是對教師的素質、職責、行為、教學績效四個方面進行評定。一是建立突出個別差異性的藝術教師評價標準,在實踐中,在明確的評價標準和個性化評價之間取得平衡,關注藝術教師個體差異和人格特征,形成個性化評價;二是重視教師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發展的最佳途徑;三是以專業發展為教師評價的目的,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依賴于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和教師群體的專業化發展。學生評價指對學生成長發展情況的評價,包括對學習情況、態度、情感和身體發育情況等的評定。一是樹立合理的學生評價觀念,選擇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內容。二是評價突出個性,強調專業表達能力。另外,藝術類學生的能力評價要強調專業表達能力。藝術學科的教學評價與其他學科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在于評價標準的非客觀性。藝術教育的培養模式要更具靈活性。
人才評價的標準具有多重性。不同的藝術學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樣。教學評價可能注重過程,可能注重結果,更可能注重潛力和發展的因素。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傳承性、現代性、多樣性和發展性,它沒有一致的標準,也不能用一致的標準評價。教育評價包括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評價教育活動的結果和教育活動的過程;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認知發展以及情感、意志、個性、人格等非認知發展。評價主體由單純的教育行政部門轉變為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本人,這十分有利于教師、學生進行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藝術教育教學評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既為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提供了思想指導,也為考察一種新的評價活動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評判標準,主要包括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評價的理論或政策要強化自身合理性訴求,要面向實踐,深入實踐,藝術教育的培養模式要更靈活;人才評價的標準具有多重性,從藝術教育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看,藝術教育的教學評價內容、方法和主體更現多樣化,評價標準和功能更趨多元化,更加重視建立藝術教育的自主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陸斌.《中國高校廣告教育 正是欣欣向榮發展期》.《現
代廣告》2005.9
[2]蘇常青.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云南藝術學院
大學生情況調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1(04).
[3]沈履平. 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
[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07(01).
篇3
“拍拍手,推推車,摔摔手,轉一轉。”再來一遍,“拍拍手,推推車,摔摔手,轉一轉,安安靜靜坐下來。”
師:孩子們剛才的兒歌中有哪幾種活動呀!
生:(齊答)拍手、推車、摔手、轉圓圈4個活動。
師:這4個活動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直接聯系。
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從課題中可以看出哪幾個內容啊?
生:旋轉、平移
師:現在我們先來了解什么是旋轉現象?
師:這是什么?
生:風車
師:當有風的時候,風葉會怎么樣?
生:轉動
師:讓鈕扣做旋轉運動。
師:剛才老師所演示的兩種現象都是旋轉現象,在生活中見過嗎?你們也來做一做,玩一玩,好嗎?
師:要求:1、將橡皮擦用繩子拴牢,同學之間拉開距離,手臂保持平穩,手腕用力甩繩子。
師:請大家坐好,試一試手臂快速地上下揮動或前后伸縮,橡皮擦還會旋轉嗎?
生:不會
師:當我們用手腕用力甩繩子,手腕就是一個中心點,圍繞一個中心點轉動,就是旋轉。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師:現在我們來了解什么是平移現象?
師:將粉筆盒移到另一個位置
師:將書移到另一個位置
師:看到剛才老師的兩個動作嗎?猜猜這是什么現象?
生:平移現象
師:對,像老師剛才這樣把粉筆盒從這邊拿到那邊的運動叫平移,同學們會做嗎?我看得出來,有很多同學都迫不及待想試一試了,那好,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做一做平移運動,每個人都要做,然后討論平移現象有哪些特點?
生:移動筆、玩具、書本、自己走
生:小組匯報平移現象的特點:位置變了,但沒有轉動。
一生走過來說,我發現平移就是像我這樣直直運動。
師:那么平移有幾種運動方式?
生:左右平移、前后平移、上下平移、斜斜的。
師:總結:平移的特點和運動方式。
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平移現象?
同學們,還記得剛才那首兒歌嗎?我們再來唱一遍,這些活動中,哪些是旋轉,哪些是平移啊?
師: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相同嗎?你們能根據他們運動情況分分類嗎?
師:CAI老師這里有一組物體的運動現象圖,你們說出它們是平移還是旋轉。
師:請大家打開書本第49頁,第50頁的插較長,看了之后請有疑問的同學提出問題。
師:做練習題,然后全班解答。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樣的運動現象是平移,什么樣的運動現象是旋轉,它們的特點是什么?
師:同學們今天的知識你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火車行駛是平移還是旋轉?
師:你真聰明,提出這個問題很有價值,現在請小組討論討論吧
生:匯報
師:火車車身是平移,輪子是在旋轉。
師:舉例:拉卷門。
師:在這里有一個問題,房子在現實中會平移嗎?
生:不會
師:現在老師就讓你們見識一下。
CAI房子移動
師:現在感覺怎么樣?
篇4
【關鍵詞】尊重個性 真情激勵 隨機應變 精當引導 給予啟迪
一、尊重個性,因人施評
教育,說到底是培養人的活動,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特征,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創造潛能……于漪老師早就大聲疾呼:“沒有個性的發展,就沒有卓越的人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也強調指出:“促進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發展個性必須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環節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給每個學生不同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動健康的學習心理。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因人施評”的嘗試。將全班學生分為三類: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尖子生,他們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對于他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我在課堂上對他們的評價,不停留在簡單肯定所學課本知識的層次上,而是選擇獨特視角,開闊學生視野,激發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們的學習進入更深層次。中等生,他們在班內占多數,他們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學習積極性不持久,學習的潛力還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在評價時就側重對他們學習態度的鼓勵與欣賞、對知識正誤及學習方法的點評。學困生,他們通常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及主動學習意識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對他們的評價是最難的,“左”傾了,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右”傾了,無法起到整體優勢的作用。他們的共同點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勵。我在評價他們時更加小心謹慎,不敷衍了事,要從他們身上去發現并讓他們自己認同的優點,側重在學習態度方面進行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把問題答對,但你能善于動腦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就很了不起,勇氣可嘉。”“今天你讀課文沒有錯字,一定是認真預習了。”教學中我發現他們聽了我對他們的評價后,能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的愿望。因此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這樣就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二、把握時機,真情激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就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盡可能多地運用表揚武器,做到“好話多說,壞話好說”,突出激勵性。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念,在這方面,我有一個成功的教例,不妨大家欣賞一下,領略一下激勵性評價的魅力。
2008年下學期我班上的一位學困生,從前上課不聽講,不做作業,考試不及格。在學古詩的時候,我有意識的將一個簡單的問題先提別人回答,緊接著讓他答,答錯了,全班哄笑,我馬上制止,說:“徐飛剛才沒聽,聽了,他準會答,不信?再來一遍,你可聽好了。”還是同一個簡單的問題先提別人答,緊接著讓他答。咦!答對了,及時表揚他“恭喜你!答對了!你真不錯!”這下可把他樂壞了,憨厚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從此,上課聽講認真多了,作業也交了,期中考試一結束,他馬上來說:“老師,默寫古詩我都寫對了。”期中考試果真由原來的四十多分上升到六十多分,期中總結會上,還主動上臺發言,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通過這個案例,我深深地體會到: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應多發現他們值得肯定的東西,把握時機,加以激勵性的評價,有時,老師的幾句贊賞性、激發性的評價會讓學生興趣大增,信心十足,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因境而異,隨機應變
案例:有一次,我正在上語文課,就在同學自由朗讀課文的時候,突然天色變暗,空中飄起了鵝毛大雪。學生的視線幾乎全部轉向窗外,只有賈丹、王麗等幾個人在聚精會神的讀著。于是,我靈機一動:“同學們,這場大雪在為我們班賈丹、王麗等同學祝福呢!你們看,她們讀的多么認真呀!簡直被書中的語句所吸引,竟然沒有發現窗外世界的變化。而你們呢,對外面的大雪很感興趣,咱們把這節課上完,下節課我們上節觀察課,滿足你們的好奇心,好不好?”這時學生又積極的朗讀起來,不知不覺中又形成了一個教學。
篇5
教學效果分析就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和目的而言,大部分學生認為開設雙語教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絕大多數學生可以正確認識雙語教學的目的,認為有助于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研究,是向教育國際化邁進的一條重要途徑。從500多名學生的調查問卷和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各種互動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滿意度超過90%。就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而言,作為大學一年級學生,更傾向于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雙語教學,50%以上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內容不應超過20%,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30%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雙語教學。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相對通俗易懂的章節更合適雙語教學,我們選用的章節中,緒論相對來說易學易懂,一開始上這門課就采取雙語教學這種比較新鮮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接受后期章節內容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由于學生中學學過有機化學,醇、酚、醚的很多反應學生也有所了解,所以該章節接受雙語教學相對容易。取代羧酸一章雖然綜合性知識較多,但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羧酸及羧酸衍生物以及醇、酚、醚和醛、酮、醌的知識,而且在上述非雙語教學的章節,課本上、課堂上也都強調了相關英語詞匯,另外由于是醫學專業,不涉及較難的反應機理部分,所以學生普遍認為對雙語教學的章節選擇合理,能跟上學習進度,教學效果較好。學員更傾向于英文幻燈、中英文夾雜這一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方式可根據學生理解程度隨時調整講授語言,教學效果滿意,90%的學生表示能聽懂英語教學部分。就最終教學效果而言,學生認為最制約雙語教學效果的因素并不是英語水平,而是專業詞匯和背景知識(占60%),同學們普遍反映做好預習可以更好地適應雙語授課。同樣有意思的是,對教師的要求中20%的學生選擇外籍華人或有留學背景的中國人。通過和學生的進一步交流我們發現,這20%的學生中有人認為專業知識可以自學,愿意多一些練習英語聽力的機會,還有人自稱盲目崇拜,這顯然和雙語教學的初衷大相徑庭。實驗課教學采用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鮮有報道,在我們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卻意外地發現雙語實驗教學很受學生歡迎。具體實施時,教師講解仍然是采用英文幻燈、中英文講解,并在黑板上專門強調列出一些專用名詞和規范操作的英文表達。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時,鼓勵他們盡量用英文與教師或同學交流。學生從最初的害羞和扭捏,到結束時大聲交談,而且很多學生都遞交了用英文書寫的實驗報告。在課后總結時,學生表示盡管有一定難度,但很珍惜這樣的鍛煉機會,普遍反映這種嘗試非常有用,對自己語言能力、專業技能都有幫助,教學效果很好。
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眾所周知,教學隊伍建設是制約雙語教學的瓶頸問題[3]。通過學生的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求外語純正、專業純熟,還要求有一定的教學水平。對一個優秀的雙語教師而言,外語水平、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三者缺一不可,這就對教師素質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外語水平非常重要,純正的發音、流利的口語、地道的表達是學員對雙語教學的教員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導學員無障礙學習和自由在雙語之間轉化的前提保障[4]。雄厚的專業知識是雙語教學教員的必要條件。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的基本素質是要具備雄厚的專業知識,而好的教師也應該有豐富的人文知識,這樣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知識淵博但是表達能力欠佳同樣不能上好一堂課,尤其是比較有難度的雙語教學。教學能力固然有天賦的因素,但通過反復琢磨、刻苦鉆研,投入精力和時間積極準備、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討教亦可迅速提高。綜上,教師必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達到雙語教學的要求。除了教師自身的努力,這也要求國家、學校制定相應政策,投入人力、財力以培養更多的人才。雙語教學要求學生重視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學會學習才是教學的目的。雙語教學對我國學生重成績、輕實踐的“啞巴英語”學習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聽說能力較差,僅靠閱讀、翻譯、寫作等部分在外語考試中僥幸過關的學生在雙語教學中明顯處于劣勢。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屬于這種情況,這部分學生基礎外語成績也不好,處于60-70分之間,這顯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但同時我們也發現,經過雙語教學的“狂轟濫炸”,這些學生從實踐中切身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更高了。對于那些外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則非常喜歡雙語教學對傳統教學的沖擊,在雙語實驗課上,這部分學生非常自信地和老師、同學交流實驗中碰到的各種問題。我們的雙語教學嘗試給他們提供一個外語表達的平臺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顯然在無形中促進了他們的學習。另外,雙語教學在同樣的時間中,各種知識及信息量更大,對學生在不同語言環境轉換的要求更高,這也要求學生有意識地鍛煉自身接受不同信息的能力,也無形中要求學生更為重視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從長遠的角度而言,這種培養會對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甚至從事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雙語教學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在雙語教學的教學評價中,對授課教師的雙語教學的能力進行評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建立規范、科學、全面、合理的評價指標和激勵手段是雙語教學順利開展的保證。學校各專業應該根據課程特點、教學對象建立對授課教師完整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應該包括外語水平、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三方面的指標,并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有效保障雙語教學的開展。對學生而言,雙語教學的目的不是教會學生專業外語,而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專業知識,為將來走上國際競爭舞臺打好基礎。如何評價雙語教學的效果不應該局限于考卷上用英語出題,或者要求學生用英語作答部分考題。傳統的考試只能考查一些專業詞匯的掌握程度,而專業詞匯學生可以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并不能真實反映教學效果,也違背了雙語教學的初衷。因此,應該建立可操作性強、靈活多樣的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給學生提供某些簡單的英文專業短文讓學生翻譯,或者隨堂組織某個知識點的雙語討論作為平時成績,實驗課的英文實驗報告也可以作為評價內容之一。總體而言,雙語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大膽嘗試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勇于改革才可能不斷進步,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世紀人才。
作者:王玉琨 何煒 高鵬 蘭 婷 王平安 單位:第四軍醫大學藥學院
篇6
論文關鍵詞:語文教學,評價,藝術
語文教學評價是一種為確定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和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而獲取和處理有關證據的方法,主要包括學生學習水平評價和語文教師工作評價。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
一、語文評價的標準要科學化
1.評價要有根據
評價要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以及學生已有的水平。語文教學評價,要考慮到語文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要達到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服務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學評價除了要面向全體學生,還應照顧到學生的語文學習差異性。此外,語文課具有豐厚的人文內涵,每一個文本都有固定的感情框架,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時要緊扣文本,要盡量和文本的感情基調相協調,要使評價語言和文本字里行間蘊涵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2. 評價要適度
評價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教師通過學生課堂中反饋的信息,及時的予以恰當的公證評價。表揚是一種積極的“強化”,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進一步求知的激情。但教育心理學認為,過分的表揚能滋養學生驕傲的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適度評價,要避免廉價的表揚。
3. 評價要有誘發性
教師評價的語言要幽默風趣、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能給人愉悅感,并能讓學生在笑聲中受到啟迪;生動形象的語言最富有感染力,能夠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評價時,教師要選擇最恰當的詞語、運用最能激發想象的語句,這樣具有誘發性的評價語言或評價標準,才能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更深的認識。
二、語文評價的形式要多元化
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學生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他們是不定性的,因此,在評價時不能在一開始就給學生定性評價,這樣容易造成一棍子打死的局面,甚至造成學生心靈的創傷。從教師的評價目的來說,可以是診斷性的、水平性的,也可以是發展性的。因為,評價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它是對學生這一階段學習或表現情況的概括、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對這一階段的終結性評價。兩種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教師熟悉學生的每一步成長軌跡,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進步。
2.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過程的控制應該從教師逐漸向學生過渡,并希望學生能夠成為自我控制的學習者,因此,要特別強調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新課程也要求課程走向民主、走向開放,由專家走向教師、由學科走向學生。學生成為語文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是學生對自己的一種認知,而這種認知將指引著他以后的學習走向語文教學論文,是學生自我提升和發展的一種良好方式。
3.注重“他人評價”
這里的“他人評價”,既包括其他同學的評價,也包括來自家長的評價。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學會統籌,學會關注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怎么寫論文。由于存在個體的差異就會有不同的體會和認識,也會形成對他人的評價。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更是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家長的評價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全面認識,也有利于學生養成教育的后續培養。
三、語文評價的過程要動態化
1.語文評價的綜合性
語文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和體驗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生成的過程。此外,語文也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隨著學習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出現,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因此,使得語文評價過程成為一個綜合的、系統的活動過程,它包括評價的準備階段、評價的實施階段和評價的總結階段。評價的準備是評價的開始階段,它包括思想準備、組織準備、方案準備、物質準備。
2.語文評價的生活化
語文無處不在、無處不用,語文的外延與生活接軌,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因此,語文評價過程中要注重生活化,要在生活中用語文,在生活中評價語文。生活化的評價過程不僅可以直觀的記載學生發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而且能較好的反應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能真實、深入的再現學生發展的過程,再現學生日常生活中語文學習的狀況。
四、語文教師要開展自我評價
1.理論要更新
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自己教學思想進行自我評價來轉變教育思想觀念,這是語文教改科學、高效、深入開展下去的重要條件。鑒于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學科地位,不能把語文課上成知識課而去搞瞞堂灌,也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大講思想教育等。不能僅僅滿足于認識上的提高,還應把這種認識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語文課的獨特魅力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培育學生優良的個性和較高的語文能力。在自我評價中形成大語文教育觀,把正確、科學、高效的語文教學思想變成實際教學中可采用的理論,從而優化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
2.內容要全面
語文教師的自我評價包括方方面面。既有對語文教學理論的反思與評價,又有對自己語文教學模式是否符合語文教學原則的評價;既有對語文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認識與反思,又有對語文教材、教學內容的評價;同時,還要有語文教學主體的評價。
3. 方式要科學
語文教師應注意自我評價的方式。教師可采用記反思日記、職業發展預測和教學行為研究等方法進行自我評價。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注意:①自我評價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思考過程。②自我評價是一個內在意識,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不斷努力改進的意志過程。③自我評價是一個動態推進、螺旋上升的過程。
篇7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新課程改革 多元化評價機制
伴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利用地區教育局舉辦課堂教學觀摩及交流活動之機對多名數學教師進行訪查、聽課。結果發現,有85%左右的數學教師平日教學仍舊重視聽講與接受,忽視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記憶與模仿,少理解與創造;注重結論的掌握和知識的獲取。
分析上述現狀,由于這些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教學藝術,因此教育理念的轉化確實需要較長過程。但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們的評價制度存在許許多多問題,從根本上阻礙了廣大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進程。同時,教學成績的非正常現象也說明我們的評價內容、方法跟不上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現行教育評價制度已經嚴重制約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這種評價制度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存在著較大差距,已經嚴重地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也影響著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改進考試制度
考試是評價學生學習的傳統手段,也是重要方式。盡管它存在不少弊端,但在目前階段仍為主要評價方式。因此,2004年秋,我們根據數學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建議,在不打破現行考試制度的前提下,對試題的內容、考試形式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1.改進試題的內容、改變試題的呈現形式,使題型多樣化、情趣化、人格化。根據新課改精神,突出能力考查。在注重“雙基”的同時,增加思維空間大、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實踐性的題目,使考試與平時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
2.改革考試形式,改單純筆試為口試、筆試、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多元化考試方式。實行“開放式”測試: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和學習發展情況,實行因人而異的測試形式,對于一些學習成績優秀、應用能力強的學生可提出申請,實行“免試”;對于個別基礎差、接受慢,理解、應用知識差的學生,可由學生提出申請實行“延期測試”或降低試題的難度,容許在學習上有時間差和過程差,使他們最高的水平得到展示,是考試成為一種激勵手段。
二、改革評價方法
1.評價內容要有所突破。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要僅僅停留在“對”、“錯”上,更重要是評價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在實際評價時我們注意采取平時作業,課堂提問,期中、期末考核等過程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對學生平時表現、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通過評價鼓勵與眾不同的思考。除了知識和能力之外,還要評價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勇于克服困難的毅力,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及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其他方面的好習慣、好方法等。
2.完善評價標準。評價要根據“差異原則”因人而宜,采用不同尺子測量不同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分類評價,能使每一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的進步,使評價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例如,平時課堂提問,盡管一些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回答得不是很好,教師也應給予積極的評價,注意挖掘其閃光點。并且教師應注意克服以下缺點:(1)以權威者自居,對學生的回答求全責備,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心理壓抑。(2)評語枯燥,動不動就是“你真聰明”或“真棒”等不真切的評價。使學生找不著被表揚的感覺。教師應努力做到評語合適,有針對性、導向性、激勵性,同時對學生的發展有教育、引導作用。
3.實行民主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評價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評價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學習做人的過程,使評價過程成為一種民主參與、協商和交往的過程。在每單元學習前,讓學生對自己以前的學習習慣、態度、知識基礎、經驗作自評,然后確立本單元學習所要努力的目標,單元結束時,對照測試情況對自己完成目標的情況進行分析。小組評價要著重引導學生評價他人的成功之處,如學生在小組學習、交流中的表現,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提供一個對人客觀公正、對自己不斷自我調控、完善的過程,并為今后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對于一些無法實施量化的內容,可實施問卷的方法,如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態度、情感等編制成問卷讓學生答卷,以達到檢測教師實施教學的情況。
篇8
一、深入生活,滲透學習
從心理學角度看,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學生就愿意學。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使教學例題切合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熟悉、親近,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如教學小數加法的時候,利用電教手段出示一幅一個小朋友全家逛超市的圖,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然后再出示許多商品的單價(用小數出示),讓學生選購其中兩樣商品,計算所花的錢,學生對于元與元相加,角與角相加,分與分相加早就理解,在此基礎上得出相同數位相加的算理,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然后通過比較歸納出小數加法小數點對齊,然后從低位加起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得就很好。
2.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在課前進行信息的搜集與選擇,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增強學習動機的最佳途徑。如在教學升與毫升的認識的時候,前一天布置學生回去觀察家里的容器的容量(如飲料瓶、藥水瓶、水杯等等),并做記錄,能帶到學校來的第二天就帶到學校來,第二天學生把在家里觀察到的容器的容量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建立升與毫升的多少概念,學生因為是從觀察自己家里的具體的實物搜集得到的知識,就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好數學是為生活服務,從而更愿學。
二、參與活動,激發興趣
活動是一個涵義廣泛的概念一般指主體身心參與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生積極能動地獲取經驗的過程,具有感性實踐與心理過程有機聯系的特征,包括觀察、描述、操作、猜想、實驗、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應用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如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以下活動形式:
1.調查實踐活動
這一活動形式主要用于課前或課后,可以是對要學內容的信息搜集,也可以是對課堂知識內容的延伸。學生對于這樣的活動非常感興趣,主動性就很強。課前調查活動,如教學小數的性質前,讓學生去超市調查各種商品的單價,并作好適當記錄,然后到課上進行交流,教師對于學生調查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對6元、6.0元和6.00元提出疑問,這三個價錢各表示多少元,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零,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性質,且學得輕松有趣。課后延伸的實踐活動如:在教學長度單位之后,教師可在教室的墻上畫上刻度,讓學生課后去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從而加深對長度單位實際長度的認識。
2.動手操作活動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皮亞杰說過:“思維是從人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活動,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
3.游戲競爭活動
學生競爭意識強烈,對游戲興趣濃厚,喜歡在競爭和游戲中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教師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趣味化,游戲化,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優化評價,激勵信心
新課程標準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評價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人為本,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來評價,如果是個性膽小的孩子,只要他舉手就應該給他充分的肯定;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教師應從他的回答中盡量尋找他的正確的“點”,加以肯定,或者鼓勵他多深入思考;對于優秀的孩子,教師應盡量讓孩子敘述他的想法,弄明白為什么會這樣回答,從而對他的思路正確與否進行評價與指導……
2.教師評價的語言要有激勵性
在課堂中,教師應多說這樣的話,“你的想法真不錯,有沒有更好的想法呢?”“你真行,老師都沒想到!”“你的想法真是與眾不同!”……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中看到自己的優點,獲得成功感,樹立繼續努力的信心。
3.鼓勵學生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
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可以使學生在與別人的比較中找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提高學生對別人、對自己的認識,明確方向,更好地學習。
篇9
幾年來,我嘗試把激勵性的語言引入到數學教學中,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將結合數學課堂教學談一下教學評語的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有的學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有的學生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成績不是很理想,以至于在數學的學習中產生一定的害怕和排斥。此時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評語,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糾正學生的作業時,可以這樣說:“某某同學的作業做得很好,方法使用恰當”“某某同學的作業書寫很工整,字很漂亮”……通過這樣鼓勵性語言,能使學生產生喜悅的情緒和動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教師真摯和真情的語言不僅能打動學生的心靈,還能溝通師生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又如,有一個平時比較沉默寡言的學生,在一節課上,我通過觀察得知他已經把問題解決了,而以往愛發言的同學尚未解決,這是我讓他來回答,他回答的非常正確,于是我說:“你回答的非常好,完全正確!”通過這次肯定,這位同學變得喜歡數學了,上課也積極發言,學習成績也得到了飛速發展.
二、及時的反饋課堂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往往比較容易受到自己以前的知識及周圍其他同學的影響,所以在此過程中,教師適時的教學評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通過教師的評語,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獲得對知識信息的反饋, 從而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在講幾何在講幾何的時候,往往一條題目有很多種不同的解法,有一道題目讓證明兩個角相等,很多同學用了全等的思想方法,先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在說明對應角相等。在整個過程中,有一個同學卻用了輔助線,他把其中的兩個點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來解題,這種方法在解題時構成就少了很多。
此時,教師要根據具體的題目及方法及時做出判斷,此種做法是否可行,在確定了此方法完全正確后,可以作以下評語:“你能突破創新,活學活用知識,真的非常好。”短短的一段評語,不僅是對學生平時努力的肯定,更加強化了學生解決這道題目方法的多樣性,是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三、對課堂教學的宏觀調控,是整個教學過程流暢
課堂上教師的評語不僅僅是簡單的幾句話,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比較客觀地把握這些問題,處理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流暢地進行下去。
例如,在講兩直線垂直關系的時候,我們強調了“在同一平面上”,此時有一個同學就提出了“若是不在同一平面上,拿著兩條直線不會是平行的吧?”這個問題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其他學生的興趣,課堂頓時熱鬧起來,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影響了接下來內容的開展。這時教師可對學生說:“這位學生思考的很好,他提出了一個很有哲理的問題,有興趣的可以課后認真思考交流一下,到了高中你們對于這個問題還會繼續深入研究的”。通過教師的一席話,既肯定了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使他們的注意力又被拉回到本節課的內容,從而使這節課繼續流暢地進行下去。
四、使學生能進行自我評價,提高自我認知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自我評價的能力,對自己的認知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客觀性,學生能依據經常獲得的外部評價經驗,逐漸培養起自我評價的能力,所以教師給予學生的評語,對學生加深自我了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課余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的學生在一起聊天,其中有時就會發表自己對于自己的一些看法與評價。有的學生時常這樣評價自己:“我以前不管是作業還是考試總是覺得時間不夠。只怪我學習數學方法沒有靈活運用,做題時過程很繁瑣,思維單一,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重視思維訓練,現在我做題快多了。”也有同學說:“我平時很喜歡數學,因為每當有一道難題解決后,我都特別的興奮,我最喜歡聽到老師的鼓勵了,所以我最喜歡做數學題了。”等等。總之,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已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可以更好的客服自己學習上的缺點,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篇10
推行有效的課堂評價,能使學生學習有動力,學習有方向,學習有方法。它發生在教學和學習的全過程中,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教師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尺子評價學生;要加強對學生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要使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要注意延緩評價方法的運用;要讓學生在認真傾聽中學會評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時要正確地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當前《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我們如何評價現在的課堂教學呢?
評價缺乏真實性。在很多教學的課堂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你真棒”、“向你致敬”、“你很聰明”,或者教師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或者讓學生掌聲鼓勵等。從形式上看,老師很關注小學生的情感教育,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課堂氛圍也顯得異常熱鬧。通過長期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逐漸變淡,原本很響亮的掌聲也逐漸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經過教學實踐,我深刻地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必須從只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情況,逐漸全部轉移到全面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個性、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上來,把學生的學習潛力全部激發出來,數學學習評價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收集認知領會、動手實踐等多方面的信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斷提高。
有些年輕教師狹隘地理解課堂評價,片面地理解尊重學生,將尊重等同于遷就,在學生出現問題時,不敢理直氣壯地批評學生的錯誤。不少教師將表揚學生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對于學生的錯誤,尤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正確做法,教師缺乏應有的批評底氣和批評教育的藝術。課堂評價關注知識與技能多,對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方面關注不夠。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每節課都用一個目標要求每一個學生,結果學困生吃不消,優等生吃不飽。實際上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因為學生個體差異具有客觀性。使用不同的評價目標這種做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學目標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