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管理范文
時間:2023-05-17 11:32: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數學課堂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范圍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進行,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經發生了變化。在課堂管理的理念上,已經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發展,認為課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課堂管理的策略上,由注重行為控制轉向注重協調課堂中其他因素,滿足學生需要。在課堂管理的方式上,強調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承擔自己可以承擔的責任,自己管理自己。對于課堂管理作用學者們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認為科學有效的課堂管理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管理,提高教學效率,是小學數學老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課堂管理概述
(一)課堂管理
課堂一般是指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管理一般是指統一組織協調工作各部分而為目標服務的過程行為。因此顧名思義課堂管理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參與課堂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而進行的與課堂教學有關的事項,包括準備課堂環境和資料、建立和維持課堂教學秩序、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等內容。可以說,課堂管理主要包括了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的管理監督和促進引導兩個方面內容,新課改后,課堂管理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參與教學,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也符合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
(二)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課堂管理的最終目的。所謂有效教學是隨著教育學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教學理念,國內外學者對有效教學有不同的含義界定,綜合學者意見和我國有效教學理念運用的實際情況,本文認為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和學生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科學的途徑、最優的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都獲得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中體現出的一種現代教育理念。
二、小學數學課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后,新課程對學校、教師和學生及課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實際生活中,新課改后小學數學課堂管理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課堂管理難度較大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過程性課堂要求,強調數學課程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是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等多方面也得到進步和發展;同時還強調要改變原有單一的被動學習方式,要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更加主動的積極學習,教師要進行引導和激勵,這些都對教師在課堂管理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教師課堂管理的難度。
有學者曾就新課改后課堂管理難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92.5%的教師認為在新課改后,由于對課堂教學過程有更高的要求而造成教師對課堂管理的難度加大;6.7%的教師認為和以前沒有什么區別;0.8%的教師認為課堂管理變輕松。由此可見,現實生活中教師已經感受到新課改后,課堂管理難度的增大。
(二)引導方式缺乏有效性
新課改之后,在課堂上教師開始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增加了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內容,最常見的就是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學習、個性化等引導學習方式。但是,合作學習方式在運用中存在混亂的狀況,比如在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時,幾個學生開始一組討論,看似更加自主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其實是不是所謂地瞎說一通,或是借學習討論之名討論別的事情,思想開小差,真正學到的知識很少,缺乏有效性。個性化是指在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可以依照自己不同的個性選擇感興趣的討論題目,進行發散思維的思考,但過分強調以學生為本,給學生過多的個性空間,而不加以適度引導,使得學生不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學生成長的教育有效性不足。
(三)探索學習方式不完善
新課標提出了一種新的學習數學的方式,就是探索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在實踐中充分理解理論,以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實際情況是,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教師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和數學知識給予及時有效的回答,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敷衍了事甚至感覺厭煩而置之不理;現在小學生通過電視、電腦,了解了很多新奇的現象,接觸的也是新鮮的事物,有的教師已經不能夠回答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
三、完善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明確的課堂管理目標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態度和價值觀。因此,體現在課堂管理中就是要樹立明確的課堂管理目標,首先是營造出寬松而又嚴謹的課堂氛圍,其次是要適度地強調課堂秩序,最后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課堂管理中教師的有效引導
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師的引導作用,重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改其知,非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這也正是目前課堂管理中教師要做到的。首先是要深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樂于接受的引導方式;其次是用合理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習;再次是在學習過程中重視讓學生養成思考的邏輯,善于總結和概括;最后是在引導方式中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不盲目注重學生個性,要進行一定的監督和指導。
篇2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管理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科學,要使學生對數學愿學、樂學、會學,較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培養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關鍵在于搞好課堂教學管理。本人在參與了多次教研活動,聽了無數節優質課后,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我從教育雜志上看到的教育信息,就課堂導入、情境創設,培養創新、課堂提問、課堂評價等幾方面來談一談如何搞好數學課堂教學的管理。
一、導入時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部好電影,精彩別致的開頭能迅速地吸引住觀眾,讓人產生非往下看的強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響,就可撥動起聽眾心靈中的琴弦。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如何搞好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項值得研究的教學藝術。有效地構建愉悅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深深地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誘導學生把學習新知的壓力變為探求新知的動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巧設懸念,創建“憤”、“緋”情境
學生學習新知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這個過程包含著屬于非智力因素范疇的情感,它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內驅力。在導入新課時,需要我們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必然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
(二)巧用舊知,營造“啟”“發”氛圍
曾經參加了一次中心教研組的研討課,授課老師講的是“認識幾分之幾”,他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這位老師利用了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構建“愉”、“悅”情感
學生學習新知總是在一定的情感中進行的。新授前,教師應構建“愉”、“悅”的教學情感,使學生在一節課開始,就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的開場白是為了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服務的,為整個課堂教學做鋪墊,是為了讓學生“收心”,為了解決問題而來的。
二、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樂中求學
數學教學是一門科學,它讓課堂充滿智慧的光芒和創造的火花;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它讓課堂煥發藝術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小學生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以及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樂學的境界,這是值得我們每位數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一個課題。
(一)巧妙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懸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設置恰當的懸念,創設思維情景,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挖掘智能因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在新知識的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設計有向、有序、有路的思維問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深入理解、掌握新知識、使學生逐步體驗和掌握數學思維方法,并主動的思考。
(三)樹立主人意識,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自我嘗試
數學知識的聯系非常緊密,新知往往是舊知識的引伸和擴展。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思維方法,嘗試解決新問題,通過自己正確的推理、判斷、概括,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由于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比賽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低年段的教學中,我面向大多數學生,為他們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恰當地開展一些有益的比賽活動,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我們只有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高興的事。
三、講究提問的藝術,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
教師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問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這是課堂教學技巧性和藝術性的綜合體現。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
(一)激趣式提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恰當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成為“好知者”,自覺投入學習。奧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學校先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某班有10名同學參賽,又舉辦一次球類運動會,這個班有20名同學參賽,那么兩次運動會共有多少名同學參賽?如果回答有30名同學參賽,不一定對,因為有可能一些同學既參加了田徑運動會,又參加了球類運動會。只有在所有同學都只參加一場比賽的情況下,回答有30名同學參賽才是正確的。教師指出,描述、解決上述問題,涉及本章將要學習的重疊問題的知識,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這就是典型的“激趣式提問”。
篇3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策略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互動交往、共同實施教學活動并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有機系統. 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離不開有效的課堂管理. 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對課堂管理進行過系統地研究. 薛夫雷茲認為,“課堂管理是教師運用組織和程序,把課堂建設成為一個有效學習環境的一種先期活動和策略.”它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管理,是教師為有效實現教學目標,采取某些方法來組織課堂活動,協調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的過程.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管理中師生“授——受”、“管理——被管理”、“控制——被控制”的傳統教育理念逐漸轉變. 師生之間實現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幫助者.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也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改的實施給小學數學課堂管理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然而作為一種全新的探索,在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 絕大多數教師反映,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的難度增大. 新課標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優勢互補,發揮團隊精神. 課堂教學每進入這一環節,整個課堂氣氛就會異常活躍,出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熱鬧場面. 然而表面熱鬧的課堂卻缺乏深度的學習,更有不少學生會在熱鬧的掩護下開小差、脫離主旨亂討論,極大地降低了課堂效率. 此外,教師有時由于遵從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精神,夸大了對學生自的尊重,常會出現“喜歡和誰討論就和誰討論”、“能做哪題就做哪題”. 從而未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應有的約束.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改進課堂管理,促進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筆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制定明晰的課堂管理規則
這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 課堂規則是每個學生都應遵守的基本準則. 合理的課堂管理規范能夠維持正常教學秩序,規范學生的行為. 讓學生懂得哪些任務是應該在課堂上完成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在課堂上發生的. 比如在合作學習環節,應盡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參與積極討論與思考,而不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討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 規范確立后,教師要嚴格遵守,并建立明確的賞罰制度,對學生做到有效監督. 教師應采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自覺自愿接受并遵守規則,發現學生違規,應予以制止,并在平常多采用預防性管理措施,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 久而久之,才能使學生明白課堂紀律的嚴明,培養自制能力和民主意識. 教師才能樹立自己在課堂中的威信,保障課堂良好的紀律與有效的教學.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雖然新課標強調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教師仍然對課堂管理負有主要責任,教師的有效引導對良好的課堂管理意義重大.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 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遵從教學規律,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和講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幫助他們在課堂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自覺、高效地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思維方法,自覺維護課堂紀律,提高自身修養. 要做到有效引導,教師必須首先深入了解學生. 皮亞杰認為,兒童在認識客觀事物時,并不像動物一樣盲目嘗試探索,而是運用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同化新信息. 所以在教學前,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有意義地高效學習.
三、實施有效的課堂合作學習管理
新課程標準下,合作學習已成為學生有效課堂學習的重要形式. 確保良好的合作學習首先應具有合理的分組結構. 教師不能任由學生自由組合,“想跟誰一組就跟誰一組”,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知識水平、性格特點與學習優勢合理分組,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此外,在課堂合作學習中,學生雖被賦予了極大的自主學習權,教師也應給與及時的指導及有效的評價,必要時候適當干預. 對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應進行及時的解答與處理,之后還要進行總結與反思,肯定優點改進缺點,指出今后的發展方向,這樣課堂合作學習才是富有成效的.
四、著力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
教師應不斷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教學水平. 既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又要掌握豐富的教育基礎知識,比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其他相關教育理論等.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師作為課堂學習中的引導者,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自身必須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沉淀. 這是高質量教學的基本保障. 小學數學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而一定的教育理論能夠從宏觀層面指導教師對學生心理、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從而因材施教,選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增強教學魅力.
總之,課堂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課堂管理對保證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身心發展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教師要重視對課堂管理的研究與改進.
【參考文獻】
[1]陳玲.試論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J]. 當代教育論壇, 2007(11):89-90.
[2]陳琦,劉儒德. 教育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馮建軍.現代教育原理[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4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50-01
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隨著現代教學的不斷發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變得更加多樣化。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夠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課堂教學管理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有效進行課堂教學管理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管理展開論述。
一、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管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十分有挑戰性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能夠有效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更要講究教學藝術,采用一種更有助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傳授,這就要求進一步提升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管理能力。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教師在對教學內容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既符合教學的規律同時也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要求,將一些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內容穿插到教學內容之中,既方便學生的理解,同時又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管理還包含豐富的含義,教師要想提升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管理能力,就應該從理論上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并有效的指導教學活動。
二、有效進行學生管理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對學生的管理能力。有效進行學生管理不僅是現代教學的要求,也是傳統教學的要求,然而現代學生管理與傳統學生管理發生了很大的區別。傳統教學中的學生管理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紀律管理,只要學生遵守課堂教學紀律,就達到了管理目的。由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較多,因此學生可能會出現一些違反課堂秩序的行為,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管理就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現代教學中教師單純的對學生的紀律進行管理已經難以跟上時展的步伐,對學生紀律管理僅僅是進行學生管理的一個方面,教師更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自覺性。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紀律進行管理,還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管理。小學生這個群體有自身的特點,因此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明白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對學生的內心進行管理,使學生將精力集中于課堂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既定的時間內習得更多的知識點。
三、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
課堂教學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而教師對這僅有的幾十分鐘如何安排,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配置并沒有引起教師的過分重視,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教學的時間內認真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教學,就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將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多方面分配,就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除了與教學相關的內容,教師很少將一些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的因素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實際上教師的這種想法是與現代教學理念相違背的,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分配,不僅不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反而會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有限的,教師的教學只有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鑒于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留出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時間,也要給學生留出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同時還要留出讓學生放松的時間,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將多種有助于調節課堂教學的因素運用于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有效設置的重要性,并切實做好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有效分配。
四、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
小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因此需要教師在營造課堂教學環境的過程中發揮著作用,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該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呢?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夠達到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目的。師生之間有效進行互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潑,在活躍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生能夠以更加充沛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去,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克服了數學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的情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環境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而且還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例如,教師對學生的座位進行合理安排,這也能達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目的。
五、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篇5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反過來,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導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看似這是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培養。由于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只囿于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從學生解題的實際表現看,學生解題的錯誤,一般是由于缺乏細致、周密的邏輯思考和分析。特別是當作業量稍多時,這種表現更為突出。從教師教學實際看,教師為了強化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訓練,往往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分析思路圖,或畫出線段圖。但這項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方面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因費時多,學生持久性不夠,往往收效并不大。筆者認為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說題訓練”,即采用“順逆說”、“轉換說”和“辯論說”等幾種訓練形式,養成學生解題的思維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1.1順逆說
每解答一道應用題時,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讓學生分別進行順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題思路及計劃說出來。再把說出的意義與原題對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則要重新分析,認真檢查,直到說出的意義與原題一致為止。
1.2轉換說
對于題中某一個條件或問題,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轉換的思想,說成與其內容等價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使學生加深理解,從而豐富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這樣,學生解題思路就會開闊,方法就會靈活多樣,從而化難為易。
1.3辯論說
鼓勵學生有理有據的自由爭辯,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發表不同見解的思維品質,尋找到獨特的解題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師教學解答圓面積一題時,老師問學生:“計算圓面積要知道什么條件才能進行計算?”多數學生回答“必須知道半徑,才能求出圓面積。”但有一個學生舉手表示不同意,認為“知道周長或直徑,同樣可以計算圓面積。”對這個學生的回答,老師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見的同學進行辯論。這樣,雙方經過幾輪辯論后,使這位學生認識到“已知周長或直徑,最終還是要先求出半徑”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學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徑,才能計算圓面積”的道理。
2多向探索,培養解題的靈活性
求異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對某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容易產生消極的思維定勢,造成一些機械思維模式,干擾解題的準確性和靈活性。有的學生常常將題中的兩個數據隨意連接,而忽視其邏輯意義。為了排除學生這種消極思維定勢的干擾,在解題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常運用的方法有“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
2.1一題多問
同一道題,同樣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可以起到“以一當十”的教學效果。象同一道題,老師還可以從分析上多提問,從解法上多提問,從檢驗上多提問,進行多問啟思訓練,培養學習思維的靈活性。2.2一題多解
在解題時,要經常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題途徑,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計劃修一條長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計劃的20%,照這樣計算,完成這條路還需多少天?”首先老師要學生用多種方法解。在學生沒有學習工程問題時,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種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針對這些解法,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比較三種方法的異同點,總結出“三種方法中都運用了全程150米”這一條件的共性。針對這一共性,老師可打破思維定勢,啟迪學生的新思維:“假如把150米當作一條路(用1來表示),還可以怎樣解答?”這一點撥,學生很容易發現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綜上六種解法,顯然后三種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簡潔,想象豐富,充分可以顯示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3一題多變
小學生解題時,往往受解題動機的影響,因局部感知而干擾整體的認識。例如:“某商廈共有6層,每兩層間的板梯長5米,從1樓到6樓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兩層5米”和“6層”與學生的解題動機發生共鳴,忽視了“6層只有5段間距”這一特點,而容易得出“5×6”的錯解。要消除類似的干擾,就必須進行一些一題多變的訓練。
通常,教學中的變條件、變問題、條件和問題的互換等,都是一題多變的好形式,但是,變題訓練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在學生較牢固的掌握法則、公式的基礎上,進行變題型練。否則,將淡化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不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3聯系對比,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為了減少學生的解題錯誤,提高解題的準確率,除加強估算和檢驗外,通常較有效的辦法是要善于聯系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在比較中區別、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提高。常用的聯系比較方法有:
3.1聯系生活實際對比
對于一些農業生產上的株距、行距,工業上的產值、工效,商業上的成本、利潤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難以產生共鳴;對于一些較大數字的四則運算,學生解答毅力不強,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加之,有些教師講到應用題,便說應用題怎樣重要,如何難學,上課要認真呀。說到計算題,又說怎樣容易出錯,計算時要怎樣細心,否則看似老師提醒學生重視,實則給學生增加了心理壓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實,只要把數學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行對比,解題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3.2聯系正誤對比
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解題的錯誤,往往錯在認識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膚淺上,用給出正確答案(或算式)和錯誤答案(或算式)的對比如正誤分析對比、正誤解法對比等,都有利于加強學生辯證思維訓練,有利于提高解題能力。通常的選擇題就是很好的訓練形式。
篇6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一、教學語言要有效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語言是上好數學課的基本保證,老師只有通過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才能使學生堅定學習的自信心。老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形象的語言,能將“死”知識變為學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識;具有情感的語言,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生動的語言,能吸引學生,振奮學生的精神,讓學生聽了便“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教材化難為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四十分鐘,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主要是借助語言,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對提高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語言應該是能夠讓學生接受的語言,說話應該盡量做到清晰、大小適度、具有親和力,切忌重復、羅嗦、帶口頭禪。教師的提問不要過大和籠統,否則,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根本無法找準切入點。所以教學語言應該是科學和嚴密的。有的教師教學語言不夠科學,也不夠嚴密。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這節課中,讓學生回答他見過的人民幣,當學生說見過十元人民幣時,教師問:“十元人民幣有多大呀?”這個問題的意思不明確,是說十元人民幣面積有多大呢,還是十元錢有多大?當時孩子沒有回答上來。教師又補充說明之后,學生才知道老師問的是十元人民幣相對于其它面值的人民幣的面積的大小。所以說課堂教學語言的科學與嚴密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二、教學組織要有效
有效的課堂組織教學,是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構建有效的學習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首先,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我們常說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可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教學新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碰碰壁”,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和矛盾來激發好奇心,為學習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準備。學生們皺眉凝思,積極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竟”的心理下進入了探究學習階段,求知欲望非常強烈。
其次,課堂結構的組織要充分發揮教學民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要允許學生嘗試、出差錯,然后自行解決錯誤,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始終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放手讓學生展開討論、嘗試,最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可以說是一種創新思維的表現。這就顯示了自主學習的優點,如果教師加以因勢利導,則必然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隨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引導學生集中到學習中來。
三、激發學生思維動機要有效
動機是人們“因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映”,它是人們行為活動的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思維的動機,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更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有力保障。
教師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因素,從學生自身的生活需要出發,使其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這一內容時,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這一知識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按比例分配這種新的分配方法。教學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一個車間把生產2000個零件的任務交給了王師傅和李師傅,完成任務后要把5000元的加工費分給他們。結果王師傅加工了1200個零件,李師傅加工了800個零件。這時把5000元的加工費平均分給他們合理嗎?這便引發了學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維動機。這樣設計教學既滲透了“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數學理念,又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起來了,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學活動之中。
四、多媒體課件運用和板書設計書寫要有效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由于其直觀性、能動性、交互性等在教學中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認知主體的發揮,在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輔助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更新了教學觀念,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已逐漸地進入了數學課堂。好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夠為數學教學錦上添花。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對于學生學習數學起到了畫龍點睛之舉,實現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從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的質的飛躍。
篇7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創新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變化越來越大,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都在進行著創新,學生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且學習方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一、創新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我國在近些年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數學課堂中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數學學習課堂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必要的時候將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即可。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就需要對觀念進行創新,在課堂中轉變角色,認識到自己并不是課堂中的主體,要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學習的興趣給激發起來,積極的回答問題,然后將自己的真實想法給表現出來,課堂中不能只有老師一人在發言,應該聽到每個學生的聲音,從而讓學生將課堂主體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數學課堂中,每一個問題都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思路,一種解決辦法,因此,就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比如,在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時,教師只需要將圖形轉換的思想滲透給學生,然后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的創新和發揮,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計算。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的長度分別是20厘米,16厘米,20厘米,16厘米,那么如果將20厘米作為底邊,那么高就是12厘米,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創新出來了幾種解決方法:12乘以20等于240厘米;12加上20然后乘以2等于64;20加上16乘以2等于72,。然后老師只需要對這些計算方法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學生因為剛才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那么就可以意識到哪種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
二、創設情景,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的激發出來
要想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就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出適當的情景,讓學生進入到場景中來,在學習的時候,還能感受到快樂和放松。教師需要牢記的是,情景服務于數學教學,因此要依據所要教的內容來創設,創設情景時不需要拘泥于外在的表現形式,只需要將數學的實質給突出進來,以學習的內容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在創設情景的時候還要緊密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從而在熟悉的生活中探尋和發現數學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進行觀察、猜測、交流和反思,在活動中對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進行逐步的體會,這樣就會加深記憶,同時獲得所要介紹的基本知識。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創新精神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了教師應該將幫助學生自主探索和培養創新精神作為數學課堂的重點。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的動手實踐,并且互相的合作和交流,學生只有不斷的自主探索,積極的合作,才能夠加深理解到的數學知識的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應用進去,這樣就給學生的討論、評價、傾聽提供了一個平臺,在互相的交流和操作中互相的學習和進步,同時,學會團結寫作的精神。為了對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進行培養,那么教師就應該堅持三不精神,也就是學生如果能夠自己說出來,那么教師就不要說;如果學生能夠自己學會,那么教師就不需要教;如果學生可以自己做出來,那么教師就不需要教。
回歸生活,對應用價值進行體驗: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到的只是抽象的數學知識,要想對這些抽象的知識進行熟練的掌握,就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合理的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在對周圍事物進行了解的時候,要多采用一些數學觀點和方法,并且要自己來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比如,教學實踐課中有量一量,那么就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滲透,比如讓學生將自己一步的距離量出來,或者去學校的操場上去量,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由結合,互相合作,在測量的時候采用不同的方式。
四、結語
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深入的理解新課程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進行創新和改變。本文通過創新觀念,轉變角色、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創新和自主探索能力等三個方面分析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篇8
學校多次統一組織教師利用書籍、網絡等渠道,反復進行高效課堂理論、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學生多元評價機制等理論學習解讀,對如何進行學習小組劃分,如何選好學科長、學術助理等進行培訓。通過一系列的相關培訓,使全體教師對“高效課堂”有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尤其是在課程改革理念方面,形成了自主意識。學校先后派老師去北京、寶雞等地參加“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學習培訓活動,回校后及時組織好校本級輔導培訓,把最新最好的理念傳輸給每一位老師。
二、從嚴從高,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實驗伊始,學校積極探索,構建全方位管理的管理體系,形成了一切為教學服務、為實驗服務的管理模式。學校繼續發揮好校委會、教務處、德育領導小組、少先隊大隊部、教研組、家長學校、家村校監督委員會等組織機構的職能作用,實行全員、全方位、全程管理。為了更好地實現管理效果,強化過程考核,全面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執行。具體做法是,在管理上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三高”管理;在實施中做到嚴格、嚴厲、嚴肅、嚴謹“四嚴”實施;強化品牌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超前意識、團隊意識“五種意識”。教學管理的基本原則就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學校全面實施規范管理,尤其在環節和細節方面,把小事做細,把細節做精。一所學校健康發展的標準就是把常規管理做到實處,把先進的理念變成明明白白的工作要求,讓一流的目標成為扎扎實實的行動步驟,用可視化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目標形成制度,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探索學校管理抓干部,教學管理抓年級,教師管理抓課堂,學生管理抓班主任的模式。
三、以校為本,研討探路,以研促改
“高效課堂”教改實驗實施后,學生、教師擁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間。隨之變化的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習題類型的多樣化以及獲取資源的方式的多樣化,總之,與常規教學相比,課程的開放性更大。無論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明顯得感覺經驗不足,心里沒底。針對教材內容多、教參和教輔資料參差不齊,老師對設計“一案三單”的體系還缺乏了解的現實,我們利用校本教研活動,認真組織老師學習《寶雞市有效教學指導手冊》、《有效教學備課》、《有效教學上課》和《課程標準》等資料,通過豐富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際。特別是多數老師對于“如何做好學生的結構化預習”這個問題,顯得很是無助和茫然,經過多次集體教研活動的研討,大家共同想辦法,首先解決自己思想上的問題,要敢于大膽探索,再提出解決的辦法,從而相互促進逐步找到了解決的最好辦法。為了讓高效課堂真正落到實處,學校要求每位參與實驗的教師,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的“一案三單”,實現教材的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的最佳結合,教師在設計每課的“一案三單”活動中積極發言,共同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時為了搞清一個問題,不僅要查閱教參、各種教輔資料,還要加班加點的工作。實驗教師能利用媒體,加強溝通學習,學校建立了“高效課堂教學群”,老師們都加入該群并互相學習探討,同時也加入了鳳翔縣教育局教研室建立的“語、數、英三個科目群”,積極上傳“一案三單”,參與話題討論。
四、因材施教,立足課堂,多元評價
篇9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觀察能力
一、利用圖式理論,強化引導
小學生由于自身知識的有限性,在日常的數學課堂,要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數學教師就要充當引導的角色,所以作為教師掌握正確、科學、的引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分析觀察法是一種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以分析事理為目的的觀察方法。這種觀察要求對觀察對象過程中,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平行線為什么不會相交?三角形為什么只能有一個角是鈍角?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數學知識,這些知識很直觀,學生也可能很了解,但很難上升到理論知識的層面上,更悟不出其中蘊含的道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要用到對比法來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事物。在日常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就可以充分啟發學生正確的利用比較觀察法,這樣可以讓學生準確清晰的了解和理解相關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差異,避免知識的混淆。另外,如果能充分的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提高學生比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找出內在聯系,培養觀察的條理性
小學生觀察事物很表面化,沒有一定的次序,往往一道題出現,他就隨便東看一下,西看一下,輕易草率地下結論,列算式,有時候,看到哪一個位置就算到哪一步,沒有一個思維的條理性,在教學數學應用題或圖形題時,應該要多訓練學生觀察的條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或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問題之間的條理,從而培養學生觀察的條理性。如教學人教版第十二冊有這樣兩種應用題:(1)含鹽25%的鹽水75千克,要加入幾千克水,才能使鹽水含鹽率為15%?(2)含鹽25%的鹽水75千克,要加入幾千克鹽,才能使鹽水的含鹽率為50%?兩道例題一經出示,學生通過觀察立刻得知,第一道題要加入水,加水以后,鹽通過稀釋,所以含鹽率降低了,而第二道題是要加入鹽,鹽增多了所以含鹽率升高了,這時,我們可再引導學生觀察,進行思考,例1中的加水和例2中的加鹽有什么相似的條件,經過思考,得知,加水并不加鹽,鹽不變,加鹽并不加水,水不變,抓住不變量,把不變量作為問題的切入口,這兩道問題便迎刃而解,例1先求原來鹽水的含鹽量,再用含鹽量除以它在后來鹽水中的含鹽率求出加水以后的鹽水,再用后來的鹽水減去原來的鹽水就得到加入的水。75×25%÷15%-75=50 (千克),例(2)則反之,用含水量來求,列式為75×(1-25%)÷(1-50%)-75=125(千克)。
三、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習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凡是樂于學習的人,一般都會主動探究,自覺學習,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勢在必行。我們說的觀察能力是一種有計劃的、有目的的思維活動,具有一定的靈動性,其中知覺又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我們科學證實,知覺的產生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們人類的一種信念和興趣,之后擁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做出一定的舉措,產生相應的知覺。小學生的興趣也極易培養,但是一般都是散亂的,毫無目的的,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每次觀察的目的,嚴格觀察時候的要求,實現有效的觀察,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達到既定的觀察目的,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四、多方面看問題,培養觀察的全面性
小學生的年齡及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其觀察中的片面性,即看問題不能從各個方面來考慮,抓到什么就考慮什么,比較直觀不全面,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處處營造一種氛圍,培養其觀察的細致、全面,讓學生的觀察圍繞問題,多方位來展開。像這樣一道題:135÷6=22……3 如果把它的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10倍,那么結果應該是多少,這一道題,根據數的意義,我們知道如果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那么商不變,這時,肯定就有學生不假思索回答,答案是22余數仍是3,但經過驗算,顯然,余數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觀察的全面性,要看到這道題是有余數的,盡管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并不代表商不變余數也相同。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商22余數為10。
五、貴在堅持,養成習慣
觀察能力不是先天性的遺傳,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的,是在學生經歷大量的觀察活動,積累一定觀察經驗的基礎上鍛煉出來的。為此,要想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數學教師應該結合教授的內容及學情,設計相關的觀察內容,讓學生在充足的觀察活動中獲得成長,得到經驗,獵取知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學生調動自身全部的感官來進行活動,并且根據已有的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圖片、標本、模型包括實物等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好方法,教師還應進行積極引導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觀察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是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一大途徑。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低年級培養觀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的,通過教學實踐是能夠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我們今后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對這個研究課題進行研討、探究、實踐,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質量。觀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能力三要素的培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世界,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使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這可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師生關系;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要求教師必須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有好種,不少教師通過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法來實現這一目標,但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1]。課堂教學活動是需要師生共同參與的一項活動,所以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中,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對老師“望而生畏”,老師對學生“恨之入骨”,雙方呈現一種互相對立的關系,肯定會影響課堂效率,甚至連最基本的教學任務都無法完成。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可見,師生關系的好壞對學生能否快速獲取知識有很重要的影響。只有構建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學習,自然身心愉快,學習效率大幅提高。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習的主體是十幾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爭強好勝,但同時自尊心很強,又有一點點叛逆。針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具體情況,數學老師必須改善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使孩子覺得老師值得尊重,老師關心自己。只有這樣,初中生才會踏踏實實學習數學。反之,如果數學老師不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仍然像對待小學生那樣,嚴厲有余而親和力不足,就會很容易傷到學生,進而引發他們的叛逆心理,處處和老師對著干,導致課堂效率十分低下,甚至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
基于以上原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勢在必行。教師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入手。
一、教師要真正做到嚴于律己,為人師表
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這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時時不忘自己應該做學生的表率,處處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來要求自己。這樣的老師很容易讓學生敬佩,他們會打心眼里喜歡這樣的老師,愿意打開心扉,向老師傾訴自己的一切。這就要求教師注意自己的儀表,注意生活和工作中的細節問題,要有較淵博的知識,善良、正直的人品,以及愛崗敬業的師德。學生們帶著對老師尊敬、愛戴、信任的心理投入到學習中,就會更加專注、積極,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反之,如果教師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就不會受到學生的尊敬,學生又怎么會喜歡這樣的老師所教的科目呢?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愛護學生
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要懂得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老師,這是一種互相影響的關系。比如在數學復習課上,老師叫某個同學介紹一下銳角三角函數的公式,被叫到的同學站起來后支支吾吾說不出話,顯然回答這個問題有些困難。這時候,老師最忌諱的做法是大聲呵斥學生或者使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語言來挖苦學生,也不可以面無表情地生硬地讓學生坐下。這幾種做法都會嚴重傷害到學生,使學生喪失對老師的崇拜之情,不利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心啟發學生、鼓勵學生,給學生創造正確回答問題的條件,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
教師要學會接納學生,把學生平等對待。只有與學生平等對話、賞識和鼓勵學生,師生關系才能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2]。在這種寬松親切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健康成長,思想也會在交流中日益成熟。
三、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治病需要找準病癥,教育也要找準學生的問題所在。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在充分把握學生思想、心理和行為的基礎上,制定適合學生的措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教師對待學生切記不要“一刀切”,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體,都有自己獨特之處。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然后針對不同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否則,如果標準定得過高,容易使學生喪失自信心,屢遭打擊之后,學習就會灰心;如果標準定得過低,學生就會有吃不飽的感覺,而且浪費時間,更容易使學生滋生驕傲的心理。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每一位同學,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一位同學都得到充分發揮,不能顧此失彼,偏愛個別學生。
四、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作風
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切忌獨斷專橫,應該適當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應該鼓勵學生敢說、敢問,勇于提出不同見解。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教師先設定出一個未知數,找到一種正確的解法。此時,還要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答?可不可以設定一個其他的未知數?學生經過七嘴八舌談論,可能會找到更簡便的解決方法。如果教師在開始就壓制學生的思路,不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毫無疑問,教學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總之,高效數學課堂的建立離不開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幫助,只有構建出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與老師互相促進、和諧發展,才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