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范文
時間:2023-04-10 04:34: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談談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科學發展與社會生活向來就是一體化的。一方面科學技術推動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的刀耕火種到現在的信息社會,科技給了人類社會無比強大的推動力。另一方面,人類社會也給了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必需與環境。若無人類社會的存在,若無人類社會在其它方面的發展,科技也將無用武之地。此外,科技的發展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的標志、一種文明的象征。蒸汽機的出現標志了工業社會的到來,半導體的出現又將人類帶入了電子時代,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與互聯網的誕生更是標志著人類步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萍冀o整了社會帶來了改變,帶來了活力;相反社會的發展也在無形中推進了科技的不斷前行。兩者相輔相承,只有這樣,才能共同地發展與前進。
2、然而,科學發展是把雙刃劍??萍嫉拿恳淮瓮黄贫继N含著新的發展的可能性,又蘊含著不斷增長的危險性。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變革而來。因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恰恰是因為科技的進步而變得十分不可靠。科技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往往又會對作為社會發展的本質的人的發展構成巨大威脅,科技進步為社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為主體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空虛。
3、科學技術是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石。人類正是因為運用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改造自然,創造并實現了今天的物質文明。但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緊張、全球生態環境惡化作為科技進步的伴生物,不斷向人們提出警示: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之間又具有顯明的二律背反性。所以,著名的科學史家薩頓說,就建設性而論.科學的精神是最強的力量。就破壞性而論,它也是最強的力量。湯因比說:“技術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這種力量可以用于善惡兩個方面?!笨傊祟愓窃凇爸R就是力量”的偉大口號鼓舞下從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現代。同樣,人類也正是在科學萬能論的迷夢中悄悄執行了自己精神的“安樂死”。 科技要發展,人類得生活,科學地發展,健康的生活,這必須成為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很重大的課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領會綱要精神,明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內涵
通過學習,我感覺《綱要》的每一條都是針對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脈絡很清晰,應該說把握住了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脈搏。感觸最深的地方就是《綱要》中提及的“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國家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種高度是體現了教育在新時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知識社會,信息時代,人們對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視,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關鍵因素。
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促進公平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對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歧視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
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要求我們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強化課堂教學,提高資源建設質量,確保教學質量及育人質量。
二. 結合我校實際,大力發展繼續教育
篇3
一、改進物理實驗學習目標,突出學生的能力
實驗學習的目標其實就是學生實驗學習應該達到的要求,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就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三方面有機地整合了起來。作為高中物理實驗課程目標之共同框架,體現了新課程之價值追求,其實就是以學習知識為本位轉向以能力發展為本位,讓學生充分挖掘物理實驗的能力培養功能,本質上就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前提,我們在研究、制訂高中階段各個物理實驗具體之學習目標和能力實現目標,使其成為實現知識、能力、態度有機整合的載體,突出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動手能力。
二、針對學生特點,探索有效的實驗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
在高中有關物理實驗活動中,學生應該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單一而被動的物理實驗實際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要求,它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必須增強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實用性和探索性,真正讓學生成為實驗活動的主人,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教師成為學生實驗的點撥者和合作者,特別關注學生親身的感悟與體驗。各種形式舉例如下:
(1)明確實驗主題,增強實驗方法的開放性。通過學生自覺參與實驗,確定具體的實驗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選擇好的實驗方法、監控學生的實驗過程、評價實驗結果,從而完成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學生是實驗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對學生在實驗有困難的時候提供必要的點撥和幫助。這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符合課標要求。在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了明確的課程改革目標和新的教學理念。如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引導學生樂于參與、主動探究、勤于動手,這就要求教師開動腦筋、多想點子,要注重開發和利用社會實驗資源。比如,我們做法拉第籠靜電屏蔽實驗的時候,有的老師用紙條粘在金屬籠的內側和外側,給金屬籠加上高壓電后,觀察金屬籠外的紙條張開了,而金屬籠內的紙條卻紋絲不動,說明了籠內不帶電,實驗現象明顯但是趣味性不夠。為此,我改進實驗:把小鳥放在金屬籠內,外面加上高壓電,高壓放電時產生的可怕聲音和耀眼的弧光立即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同學們都為小鳥捏一把汗,但是籠子內的小鳥卻安然無恙,這時如果再提出問題:試想如果是同學自己在籠子里呢?這個實驗一定會更加刺激有趣。在科技館當中我們就可以完成這樣的大型實驗。同時,可以根據每個學校的教學實際,積極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學校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制作活動,比如自制電鈴、自制光電控制開關、制作潛望鏡和望遠鏡、自制量筒、制作針孔照相機等,并且組織展評??萍蓟顒釉诟鱾€學校中順利積極開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給學生將來工作后自制各種實用工具打下堅實的基礎。
(2)設計開放性的物理實驗設計。實驗設計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較高要求,也就是對高中學生在物理實驗操作技能以及思維能力的綜合檢測,是極其重要之實驗學習方式的一種。許多物理實驗場景,例如運動學中的自由落體拋體運動、動力學中的超重和失重現象,重力等都涉及重力加速度的問題。因此,當教師和學生提出“自行設計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各種方案”時,馬上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可行方案,并很愉快地走進實驗室,通過自己的努力,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準確性。他們在“做”中“學”,動手解決了實際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篇4
關鍵詞:思品教材;生活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68-2
思想品德教材是例子教學中可以通過教材中的例子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學生來說,思想品德課中的重要概念一般比較難懂,作為教師如果能把這些抽象的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思想品德事實”,并采用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畫龍點睛地教學,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思品教學活動環境中,增加實際生活體驗,就能卓有成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用“師生自身的經歷和體驗”豐富和發展思品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體現。每一位學生并非上學后才接觸思想品德課,也不僅僅是在學校中才接觸思想品德知識,其實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各種思想品德現象、思想品德問題,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質性的、剛性的認識、思考乃至習慣,這些思想品德知識雖然是非正規的、不系統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是錯誤的,但對學生來說卻是生動有趣和真實的,是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學習思想品德的必要基礎和寶貴資源。課前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思品生活實際,并回憶和思考自己的親身生活體驗,就能增強學生學習思品課的目的性,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現實意義。
譬如:在九年級學生學習《正確對待和參與競爭》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活動:請同學們對以下所列心態和表現進行簡短地評價,并談談自己面對競爭時的態度和做法。
1.“你們爭吧,我先歇一會兒?!?/p>
2.“下次再落你40分我就跳樓?!?/p>
3.“我就比你強。”
4.“我已經盡力了,為何還是這樣?老天,我算完了?!?/p>
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觀點分成小組七嘴八舌地進行討論。通過分析、爭論、交流,學生知道了在校園生活里,競爭無處不在,人人須正確面對競爭,這樣教學既豐富了學生對“正確對待和參與競爭”的正確認識,同時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身邊處處有思品學習素材,思想品德課就在我們中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激起他們愛思品課、學思品課、用思想品德主動培育自己的情感,從而培養自覺地運用所學思品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積極意識與實踐能力。
思想品德教材是資源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結合生活實際,喚醒學生的思想品德生活經驗,攝取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開發生活、熱愛生活。實施生活化思品教學的首要理念就是:思想品德即生活,生活即思想品德。這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重要理論內核,也是目前“生本教學”雙主體教學思想所積極倡導的。
譬如,在講到“挫折也是財富”這一框時,筆者引導學生學習“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生命之樹常青的張海迪、“乒乓皇后”鄧亞萍等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典型事跡,感悟“在逆境中崛起”的人生哲理。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學,是將思品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生活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邊生活邊學習,學以致用,倡導理論聯系實際,讓有實用價值的思品知識成為學生生活的寶貴財富,突破實踐與思維的,全方位多角度地去體驗和感悟思想品德生活,去習得思想品德知識與技能,指導其快樂優質地生活,為其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思想品德教材是媒介教材只是傳遞教學內容的重要媒介,但不是金科玉律。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思品教學新課標的理念是從生活走向思想品德課,從思想品德課走向社會。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筆者圍繞著基礎知識、基本觀點,遵循基本規律,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思想品德現象與現狀,用身邊的物品去演示、實驗,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思想品德規律,理解社會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科學,自覺地遵守學校紀律與社會規范。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對周圍同學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探討與解決;對他們感興趣的思想品德小調查進行進一步研究、交流、實踐、總結;對在生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中成長的學生進行重點表彰。
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不僅要轉變教學理念,更要轉變教學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心理特點,自覺地適應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筆者的做法是:
運用思想品德教材教思品教材中包含豐富的活力教學內容,筆者注意充分挖掘,運用教材開展活力教育。譬如,在學習《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框時,無論是資源節約型社會還是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都蘊藏著社會生活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真理,它們既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點燃思想品德課教學活力的有效素材。教學中筆者運用教材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道理分析全球變暖、酸雨、天災等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些均是人類不合理利用自然,違背自然規律所造成,從而培養學生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活化思想品德教材好作為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我們一
定要以全新的理念改革教學,創造性地處理與利用教材,使其能充分體現時展的需要,努力恢復和彰顯思想品德課知識的社會性、生活性、情境性和實用性。
譬如,在教學《踐行民族精神》這一框時,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活動:(1)交流:你了解或參觀過哪些引領我們認識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列舉它們,并談談它們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什么優良傳統美德。(2)探究:聯系與分析抗震救災的有關材料,談談對抗震救災精神的理解。(3)實踐:說說中華民族精神對中學生現實生活的具體要求;為班級弘揚民族精神提出兩點合理化建議。通過這一系列的課堂活動使教材趨于情境化、問題化、生活化和個性化,從而實現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世界、健康成長的需要相溝通,與發現發展知識與能力相溝通,也就是使思想品德知識恢復到人的生命生活質性層面的鮮活狀態,與人的生命、生活、生存息息相關,進而滲透生命教育,有效點燃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活力。
篇5
黨的十七大把發展文化產業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之后許多省提出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奮斗目標。筆者認為,實現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關鍵是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逐步提高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本文結合個人的職能工作,談談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的問題。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各類文化資源極其豐富,數不勝數。其他的不說,據記載,中國僅戲曲就有275種,影響最大的有京劇、越劇、滬劇、豫劇等10多種。我國還擁有35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24處、自然遺產6處、文化和自然雙遺產5處,位居世界第三。這些都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得天獨厚的重要條件。如同工業發展離不開礦產資源一樣,發展文化產業同樣離不開文化資源。對文化資源來說,誰占有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率先將其開發成文化產品和服務,誰才真正擁有了它,掌握了它的主動權。因此,要使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第一位的任務是大力提高文化資源的“挖掘、開采、利用、再生”能力。
要使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政府必須制定一個好的發展規劃
規劃決定方向,規劃決定發展,規劃決定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說,千資源,萬資源,規劃是最重要的資源。規劃搞好了,可以使文化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發揮最大效益;反之,規劃搞不好,則容易造成文化資源浪費,甚至破壞文化資源。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各個地區有著不盡相同的文化資源,不同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制定規劃必須充分考慮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性和經濟不平衡性。既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和繼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又從實際出發,尋找探索最適合本地特點的文化資源開發模式,因地制宜地發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真正做到人無你有、人有你優、人優你特,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同時,在制定規劃的基礎上,要選準突破口,找準切入點,善于把深厚的文化資源做成具體的產業項目,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
自覺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推動思想觀念、文化內容、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創新
當前,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為文化創新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創新是文化產業的靈魂,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毫無疑問,創新也是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資源、實現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中國的雜技,建國以來一直是活躍在國內外演出市場上的主要藝術門類。可是,部分院團由于缺乏創新意識,服飾、音樂、舞美、燈光幾十年“一貫制”,致使雜技的藝術生命有所衰退,對觀眾的吸引力逐漸減弱。2005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雜技團共同投資3000多萬元,聘請了國外創作團隊,深入挖掘中國雜技特有的藝術元素,利用聲、光、電、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融合音樂、舞蹈、武術等藝術形式,以“中國元素、國際制作;中國故事,國際表述”的理念,創新打造出多媒體夢幻劇《時空之旅》。該劇從2005年9月27日開始定點演出,截至2008年1月15日,連續演出916場,中外觀眾近90萬,票房收入過億元。
再如近年來活躍在國內外藝術舞臺上的、由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制作、戰士雜技團(對外稱中國廣東雜技團)演出的雜技芭蕾《天鵝湖》,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被國外媒體稱贊為“神奇精彩”、“不可思議”。這些都是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創新的結果。
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表現技巧激活文化資源的釋放力、創造力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迅速,文化傳播手段日益多樣,對社會生活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表現技巧可以激活文化資源的釋放力、創造力,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表現力、吸引力,創造新的文化樣式,催生新的文化業態,使當代中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目前,與高新技術聯系比較密切的有網絡游戲產業。據有關方面公布,2007年年底,中國互聯網網民達到2.1億,成為僅次于美國(2.15億)的世界第二大網絡市場。預計今年將達到2.44億。由于注重自主研發,民族原創網絡游戲已成為中國游戲市場的主導力量。另外,近幾年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迅猛,年產量幾乎每年翻一番。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產生較大影響的優秀動漫作品還不多。這固然有我國動漫產業起步較晚等客觀原因,也與我們自己的動漫腳本故事創作能力較差、科技手段運用技術落后不無關系。由此可見,僅僅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創作經驗和技術制作水平,大力提高自身的動漫原創能力。
發展文化產業,人才是關鍵
在所有外部條件如人才、資金、土地、市場、政策等方面,人才是第一位的。因為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的生產對象,是“死”的因素,而人是文化生產過程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況且,文化產業本身是內容產業,其核心和源頭就是創造、創新和創意,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智慧、智力和技巧。所以,開發利用文化資源,必須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多發現培養一些具有開闊視野、富有創意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逐步建立一支講政治、有文化、懂經濟、會管理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
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部命名的十多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和培訓基地,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F在,教育部所屬的19所院校開辦了面向社會招生的文化產業專業,還有60多所大學有文化產業研究機構或公共文化管理的學科。通過各方面不懈努力,我國文化產業專門人才缺乏、從業人員資源開發能力不足的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篇6
關鍵詞:生活教育;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74-02
《初三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倍P者在長期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以下現象:學生生活離自然、社會所需體驗越來越遠;傳統課堂重書本知識,輕學生實踐能力;學生不關注細節,學習比較浮燥,觀察和想象力缺乏,創新能力不足。所以我們教師有必要改變課程內容“難、煩、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生活和科技發展的聯系,設疑激思,使教學情境生活化;變繁為易,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自主探究、構建新知使課堂活動生活化;寓練于樂、鞏固深化,使課后作業生活化。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設疑激思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許多學生對凡事都富有好奇心,接受能力也特別強。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設計時我們應該反復思考,精心創設生活化情境,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識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原動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
案例一:“煙怎么會跑到空瓶中?”
在學習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時,教師以小魔術“空瓶生煙”作為課題的引入。作為配合表演的道具,嘴上還特意叼了根煙(當然沒點著)。老師上課時竟然吸煙!學生們竊竊私語,其間坐在前排的女同學還馬上捂住鼻子以無聲的語言向教師表示強烈的抗議。直等教師魔術表演結束,學生們才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馬上想一探魔術中蘊藏的奧秘。教師趁熱打鐵,帶領學生進入了奇妙的微觀世界。
化學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和精美的圖片,例如科學家對空氣成分的探究、魚池缺氧現象與增氧方法、海水制鹽、豐富多彩的金屬礦物標本和圖片等,情景交融,幫助學生領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有趣易學。教師也可以在相關主題的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和圖片來創設學習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變繁為易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是學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當下以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倍鴱漠斚陆虒W實際來看,我們不難發現,許多老師仍然把教材看作教學的出發點和全部,把教學定位為如何把教材規定的內容教給學生,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學內容上。這樣的教材觀和教學觀,必然使得教學不可避免地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中心,被教材束縛。
案例二:“我們只制取了半瓶氧氣?!?/p>
情景一:教師在教授“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時,按照教材先通過演示實驗把操作中易出錯的地方祥詳細細地進行了剖析,然后再通過多媒體技術把錯誤操作引發的后果明明白白地展現給了學生,最后由學生在教師一聲聲清楚的指令和悉心指導下模仿著制取出一瓶瓶O2。教師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情景二:同一課題,另一名教師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得出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般步驟,但沒有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一一說明,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在各個學習探究小組組員旁作為一名“平等中的首席”參與了小組的探究活動。“老師,我們只制取出了半瓶氧氣?!薄拔覀兊乃壑谐霈F了紫紅色的液體?!薄拔覀兯壑械乃坏刮搅嗽嚬苤辛??!薄拔覀?.....”該教師要求把探究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記錄下來,學習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出現異常情況的原因,組內有困難的可以求助其他小組成員,及時調整和修改實驗方案,重新進行實驗。“我知道了,我們剛才原來是因為忘了在試管口放棉花?!弊詈笥尚〗M中的“小小發言人”進行匯報實驗現象和可能產生該現象的原因,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最后由學生代表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注意事項。
既然教材的案例可能遠離某些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材進行處理,使得為實現該教學目標的案例符合學生的實際。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課堂活動生活化――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必須明確:“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一種教學資源……但它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不是教學的出發點和全部”。教師可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通過探究活動、實驗活動、調查采訪活動、網絡操作活動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使“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機會去主動體驗的學習過程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案例三:“實驗室堿性廢液的檢測和處理”
例如在學習堿的性質時學生實驗產生很多堿性廢液,主要成分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等,若把這些廢液收集起來,檢測其中的成分,并把它處理成適合排放的廢液,不僅有效整合了堿的化學性質和廢水處理的學科知識,而且使“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環保的意識。
教學時學生對平時避之不及的廢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袄蠋?,我知道如何檢驗廢液中有無碳酸鈉。只需要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有無氣泡即可。”“老師,碳酸鈉溶液存在的情況下好像無法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呀?”“我知道,我知道,只要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將碳酸鈉沉淀下來,就可以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了。”“我知道廢水處理有好多方法:蒸餾、過濾、活性炭吸附、明礬沉降、分別用酸或堿性溶液將堿性或酸性溶液調節至溶液中性,最好用上次我們實驗制取二氧化碳產生的酸性廢液剛好把這次堿性廢液中和了?!?/p>
課堂上教師選擇了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實驗廢液作為載體,學生通過活動深刻體會到了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樂趣,同時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環境教育課。
四、課后作業生活化――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化學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經驗,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瘜W課的作業布置必須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如果教師布置作業只重視書面作業,輕視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做作業只是照抄照搬課本知識,一味的紙上談兵。這導致學生知識與踐行脫鉤,分數與能力脫鉤。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積極性,主動性。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現行滬教版化學教材上有很多現成的作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例如教材上冊P9第二題“談談你所知道的污染環境的事例。”P23第六題“家庭小實驗:(1)加熱一根銅絲,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2)把雞蛋放入一個裝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盤53第七題“地球有水球之稱,但現在水球缺水。有些科學家預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些什么想法?”等。教材下冊P159第八題“舉例說明生命現象與溶液由密切的聯系?!盤184第九題“與同學合作,檢測本地區雨水的pH若干次,分析是否出現酸雨。若出現酸雨,調查酸雨產生的原因及帶來的各種危害和損失,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教師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積極拓展教學空間,引領學生從課堂回歸生活,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融入廣闊的社會生活之中。教師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把學習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通過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學生不再是為學而學,而是師生間、生生間、生本間的互動活動中,情感得到體驗、人格得以塑造、個性加以張揚,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提升了生命的價值,我們的課堂將煥發勃勃生機。
篇7
【關鍵詞】小學品德課程 多元評價 提升素養
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不僅只是從大的方面教孩子熱愛國家,尊老愛幼等,更重要的是從理性思維的角度教會孩子去思考去行動,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才達到了其育人的目的。對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不能僅限于課堂教育,還要拓寬德育教育的空間,擺正德育教育的位置,重視多元化發展性評價充分發揮各方面的教育功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提升德育教育的科研能力,德育教育才能健康發展。
一、刪繁就簡三秋“書”
與傳統獎罰評價體系不同的是,發展性評價屬于新課程所倡導的課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即“德智體美合”一代新型人才。而不是注重對學生的檢查、區別、選拔、獎罰等。因此對于此沒必要的條條框框也就該刪的則刪,該簡的則簡,只要對學生發展不利的,就算是再久遠的傳統評價方法也沒有保留的必要。具體操作如下:
1.重視綜合,促進全面發展
品德學業評價內容是品德課程目標的具體體現,反饋具體的德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思想品德課教學評價內容應改變過去偏重政治理論知識的單維評價,強調對學生基礎政治知識和技能、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隱性內容的綜合評價。教師在平時應注意觀察學生的認知態度、行為習慣、情感變化、意志品質、交往與協作能力等,并把這些納入評價內容。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應用辯證思維方法評價學生,促使學生在自身內部進行整合,做到知行統一,表里如一,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
2.強調互動,體現人人參與
發展性評價改變以往了單一的把紙筆考試作為唯一評價手段,強調多元化互動參與,“學生本身也是評委”就是最大的改革。品德課的教學不同于其他科目那樣單純,那是因為品德課程特殊的德育目標所決定的,因此更應體現人人參與,于是不是像傳統的獎罰性學業評價那樣總是以管理為中心,以管理被管理者為先導,從此,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被管理被評價對象,從而在形成性評價、非測試評價、表現性評價探索與應用,使學生真正融入“主戲”里,變客體為主體,全面、客觀地反映自身品德課程學習結果,自我提出對發展有針對性的意見,以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
3.刪繁就簡、突顯效率
當然,一改傳統評價方法,并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而是有針對性地刪繁就簡、突顯效率。更不是隨意地讓學生自評或互評,或是把評價的責任推給家長與社會,評價教師中還是要發揮著主導作用,更是是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評價的指導者。這樣無形中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必須高度把握品德教學評價的目的,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最佳方式和參與評價的主體,在整個組織評價過程中,能夠促進教師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發展性評價真正的價值取向。
二、標新立異二月“話”
傳統評價標準,忽視的是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性評價則一改傳統慣例地以學生為主,不斷推陳出新,標新立異,以培養創新型人才。因為在如此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有E時代,現在的學生學習,真是活生生的充滿個性色彩的動態過程,所以相應地評價實踐也應采用別出心裁的方法。
1.形式新穎、典型趣味
現在的品德新課程內容豐富,多面立體,既重視學生的認識,也重視學生的學習的態度、情感、分析與解決問題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更不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樣地,評價體系也要形式多樣化,使評價主體多元化,形成多邊、互動的評價,變著戲法似的讓學生及同學、家長及親友參與到德育評價中來,方式要靈活多樣、創新,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這樣方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來。
2.結合實踐、重視體驗
發展性評價總是強調發展性、參與性、個體化,而實踐則是最好的體現,誠如品德課程大綱所提到的“以社會、生活”為基礎,同樣,不管學了什么大道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教師要鼓勵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各種社區交互活動,在各種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中學會友好合作,學會自我反省,學會體驗生活,如此既有利于學生認同評價結果,又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發揮評價的作用。
3.標新立異、發展素質
新一輪課改下,品德課學業評價目標已由單純的面對過去獎懲學生,轉變為面對未來發展素質,這是前所未有的偉大改革。正如已故科學家錢學森所感嘆的“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人才來?”那是因為傳統觀念、傳統評價體系的束縛,只有標新立異、大膽創新,長期有效地執行發展性評價,才能不斷地發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如此還愁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人才,那是沒有道理的。
總之,品德新課程學業發展性評價的改革想是大勢所趨了,不管如何,學業評價從本質上來說都不是真正的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發展中的一個過程,一個提高改進師生的教學活動、調動師生積極性的過程。德育之路,長途漫漫,評價無定法,有效便是招!
【參考文獻】
[1] 王文哲. 談談小學的德育教育[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12).
[2] 李煜婷. 淺談影響小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因素[J]. 中國教師,2014(08).
篇8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
“數學是一門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學”“數學是量的科學”“數學是結構的科學”“數學是引出必然性結論的科學”“純數學是一組假設與演繹的理論”“數學是模式的科學”……數學家們這樣論述什么是數學。
但是,數學家們論述的是“數學科學”,卻不是小學數學。小學數學是小學開設的一門課程,它和數學科學既有本質的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養數學家,而在于培養人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通過開拓頭腦中的數學空間,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即: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數學教育教學重心的轉移。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認識的起點往往不是邏輯公理,而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事例。如果說作為科學的數學的面孔是“嚴肅”的,那么,作為教育內容的小學數學的面孔則是“活潑”的、“親切”的。
二、從分挖掘課程資源
作為學科數學的小學數學與數學科學在目的、形式、順序、認識的起點上(或基礎上)是不同的。數學科學,是精確地闡明某些數學理論、是嚴格的推理、是以數學理論的邏輯系統進行編制。小學數學是“兒童自己的數學”,是學生在生活與活動中產生的數學,是學生“街頭數學”的繼續和延伸。
每個學生并不是上學后才接觸數學,也不僅僅是在學校中才接觸數學,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各種數學問題,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認識。學生的數學學習,并不是獨立于社會環境之外的一個體系。學生認識的起點往往不是邏輯公理,而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事例。如,小學生學習加法的時候,并不是從定義出發的,而是從生活中的加法的事例出發,然后總結出加法的法則和意義的。
尚未入學的兒童掌握的數學知識已經相當豐富,這些數學知識雖然是非正規的、不系統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是錯誤的,但是對學生來說是生動、有趣和真實的,它是在學校中學習學校數學知識的必要基礎。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對現實經驗的理解、反思和抽象的過程。所以,我們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容應當具備他們所感興趣的實際背景——他們熟悉的現實生活;有趣的數學史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等。即:充分將學生的興趣與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等因素作為課程的來源。
三、注重學習方式的改變和教學
自從夸美紐斯創造班級授課制以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一直成為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其表現形式就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實,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
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活潑好動、充滿好奇、渴望走向成熟,因此,要善于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的需要才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即: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四、評價建議要有更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
作為科學的數學,是將人類所發現的數學規律,即數學研究對象的位置關系、數量關系、序關系等,按數學自身的邏輯結構建立科學的體系。傳統的小學生學習數學,多數教師著重從應試的角度讓學生去記憶知識點、背公式、記題型、做大量習題。學生考試時,先看是什么題型,然后套用以前做過的同類題型的解題方法。
一旦碰到不知什么題型的試題,就不會做。因而很多學生只是在課堂內、考試時感覺到數學有用;走出課堂、離開考場,幾乎感覺不到數學的存在。小學生學習數學不是為了構建一個邏輯體系,而是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所以我們的老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教學,讓他們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掌握數學知識的方法。一是教師要正確再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根據數學知識發展的邏輯順序去進行再發現。二是要注意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展現獲取知識時“想”的過程,以此幫助學生實現認知過程與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主動適應,使他們從中獲得掌握知識的途徑與方法。即:使評價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使學生的和諧發展。
篇9
一、層次性
素質教育具有主動性、個體性、基礎性、發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體性和發展性要求作業必須有層次性,才能適合全體學生,才能滿足知識基礎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每個學生的需求。容易解決的問題能使學生獲得嘗試成功的喜悅,較難的問題則可以發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優生,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其具體做法是:1、對同一問題盡可能多角度設問。設問的梯度有易到難,使學生踏著階梯一步一步探索,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嘗試。從教學效果的角度看,設問的多梯度性可以幫助學生發掘問題的各個方面,達到深層次認識問題的本質,從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2、設計階梯型題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選不同層次的題目,由易到難,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編成題組,有針對性地設置知識、方法、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的思維坡度循序漸進,恰到好處。讓學生每解一題,都能親身體會到其中溫含的規律,領略到解題的意境和命題的構思。
例如,對于“三角函數的最值問題”,筆者選編了下列A、B、C三組作業題,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A組題(基礎題)
1.函數y=-5sinx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
2.函數y=1-cosx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B組題(中檔題)
1、函數y=sin(x+)-sin(x-)的最小值是。
2、函數y=sin(x-)cosx的最大值是。
3、函數y=sin2x-sinxcosx+cos2x的最大值是。
C組題(提高題)
1、函數y=2sinx-cos2x的最小值是。
2、當-≤x≤時,函數f(x)=sinx+cosx的最大值是。
3、函數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
二、開放性
數學開放題是相對于傳統題條件完備、結論確定的封閉型而言的,是指那些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的數學問題。條件完備、答案固定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帶有一定的局限性,長期做封閉題,束縛了學生思維發展的翅膀,往往形成思維定勢。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增強作業的開放性,適當、合理地設計一些開放題來充實作業。由于開放題存在著多種可能性,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在求解答案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應變性、發散性和獨創性。在討論、推斷可能的正確答案和最優解法時,使學生能進行創造性復合思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個性素質和科學思維素質得以提高,從而形成學會求知的素質。
三、應用性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中學數學界強調數學這門學科的應用性和它的社會價值,即生活中需要數學,要讓學生養成數學地思考問題和聯系實際用數學的習慣。近年來的高考題充分體現出了這一點。這為中學數學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而培養學生數學知識應用的意識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任務之一。因此,在數學作業中必須加強應用問題,以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解應用題是數學知識聯系實際的最佳途徑,能切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抽象概括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態度,有利于學生思想素質和智力素質的形成。例如,在二次函數最值的教學中,我選編了這樣一道實際問題作為作業題:
有甲、乙兩種商品,經營、銷售這兩種商品所能獲得的利潤依次是P和Q(萬元),它們與投入資金x(萬元)的關系,有經驗公式P=,Q=。今有3萬元投資經營甲、乙兩種商品,為獲得最大利潤,對甲、乙兩種商品的資金投入分別為多少?能獲得多大的利潤?
這是一道函數最值的應用問題,是學生較熟悉的商品經濟中的熱點問題。通過解答這道題,學生受到了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即建立數學模型能力)的訓練,促進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四、典型性
通過數學實踐體會到,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不利因素是學生作業負擔過重,而作業負擔中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題海戰。造成題海戰的根本原因在于課堂效率低,作業量多而質差,缺乏典型性。為了抑制題海戰,教師要把握好精選輔導材料關,防止學生由于作業負擔過重而產生厭學心理。教師在精選作業時,要做到科學化。選擇作業的量是辨證的,沒有一定的量當然沒有一定的質,但又不應是無邊的題海。教師要精心選擇足夠類型、形式多樣和適當數量的材料,為學生布置一些典型的作業題,達到學生練一題而通一類的效果。
五、多樣性
傳統教學中布置的作業均為必筆答題型作業,單調的作業讓學生感到乏味,從而使部分學生厭惡作業,因此必須對單一的形式做改進,實現作業多樣化。例如,閱讀作業:結合教材內容提供一些閱讀材料。
口頭表達作業:識記內容的復述,數學公式的應用,解題方法的歸納總結等。
論文作業:讓學生寫小論文。
實際作業: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指導學生自辦數學小報),社會調查,參觀學習等。
讓學生從多種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是生動活潑的學科,學之有趣,用之有味。
六、社會性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祖國的富強、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學;身邊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數學;高科技發展的基礎在于數學等。在布置作業時,可適當充實一些數學與社會關系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關心一下身邊的社會問題,諸如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等。在教學時,筆者布置了如下一題:
寧夏某自治縣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大力墾荒種糧,致使草原沙化現象嚴重,使昔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北成為不毛之地,至1989年底草原面積縮減到50萬hm2。20世紀90年代初該縣抓緊草原恢復,啟動“綠化工程”,計劃10年后使草原面積不少于100hm2,問該縣操場面積年平均價增長率至少為多少?(精確到0.01)
篇10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實驗教學 創新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新課改對化學實驗教學提出了許多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的一種重要方法;(2)能根據實驗試題要求,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3)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探究方法,要求考核初步實踐化學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正如著名化學家戴安邦所說:“化學實驗教學是全面實施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被瘜W實驗不僅是化學教學的重點,而且一直是高考重點和難點。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高中創新化學實驗教學,重視興趣的激發,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一、以趣味化學實驗為開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萌生創新意識和展開創新思維最原始、最直接、最強勁的動力。在這種動力的推動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激發。所以,在課堂的前十分鐘,我不是急于講課本的內容,而是演示一些跟本堂課知識有關的化學實驗。如:講到三價鐵離子的性質時,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表演了“仙姑驅鬼”,即用一蘿卜雕刻成鬼怪狀,預先放在KSCN溶液中浸泡,表演時再用一蘸有FeCl3溶液的小刀砍向鬼怪狀的雕刻物,即刻可看見血紅色的液體流出。通過這樣一個趣味化學實驗,學生對于Fe3+的檢驗方法就非常熟悉了。因此,以趣味化學實驗為開頭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索化學奧秘的欲望,而且為化學實驗創新教學創造了前提條件。
二、以探究性實驗為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現行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大多數為驗證性實驗,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若將其改為探究性實驗,效果會更好。探究性的化學實驗教學其實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探究性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模仿科學家獲取知識的思維方式,即通過教師提供一定的知識背景,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并通過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實驗,查資料等方式對自己提出的猜想與假設進行論證,從而獲取知識。這樣,學生不僅能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化學科學觀念,而且能提高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我們應當積極開展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探究式教學。
案例一: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創設情境]利用視頻播放:自然界中鐵的發現和應用,以及生產、生活中鋼鐵的腐蝕及防護。這樣能引起學生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興趣。
[發現問題]鐵為什么會生銹?再鐵單質和鐵的化合物中,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還原性?哪些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
[知識儲備]教師提供以下兩個背景,學生可以閱讀這些資料,并且獲取相關的有用的信息。
1.如何證明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如果你預測某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就應該尋找具有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另一物質,通過實驗證實兩者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2.以Fe?葑Fe2+?葑Fe3+價態線讓學生分析這些物質的性質。
[提出假設]
1.只具有氧化性的物質:FeCl3溶液。
2.只具有還原性的物質:Fe。
3.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質:FeCl2溶液。
[實驗方案]教師提供實驗試劑,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組長匯報實驗方案,最后教師給予適當點評,最終定下比較科學、合理、簡單易行的實驗方案(即表一)。
實驗試劑:鐵粉、稀硫酸、氯化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氯水、稀硝酸、銅片、鋅片、硫氰化鉀溶液。
實驗方案設計不僅能調動學生的能動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化學科學修養。這樣能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人人都有事做,使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分組實驗]學生通過分組做實驗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表二)。
[實驗結論]FeCl3溶液只有氧化性,FeCl2溶液具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Fe只有還原性(即低價還,高價氧,中間價態兩頭轉)。
三、以實驗設計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驗設計是一個動手動腦并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過程。讓學生自己思考設計實驗,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又可以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我們在組織學生開展實驗設計時,可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化學知識,查找一些實驗原理、藥品、儀器和實驗裝置的改進等,然后提出針對性的、分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自主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
案例二:Fe(OH)2制備方法的探究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各組匯報自己的方案,方案如下:
方案1:如圖一將盛有NaOH溶液的膠頭滴管直接插入試管里FeCl2溶液的下面,慢慢擠出NaOH溶液。觀察現象。
方案2:如圖二在試管中先加入新制的FeCl2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油或汽油液封,然后將膠頭滴管插入液面下,逐滴滴入事先煮沸過的NaOH溶液。
方案3:如圖三,(1)在試管Ⅰ里先加入鐵粉,稀硫酸。(2)在試管Ⅱ里加入NaOH溶液。先打開止水夾,待氣體連續冒出時關閉止水夾。
[分組實驗]教師事先準備好實驗試劑,材料。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認真記錄實驗現象。
方案1:立即見到灰綠色沉淀,過一段時間后變成紅褐色沉淀。
方案2:滴入后還是立即見到灰綠色沉淀,過一段時間后變成紅褐色沉淀。
方案3:產生白色沉淀,且能保持較長時間。
[實驗結論]制備Fe(OH)2一定要隔絕空氣,方案3效果較好。經過學生動手動腦,創新改進,深入探究,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獲得情感體驗,調到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和鍛煉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化學課外活動為輔助,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更注重知識與生活的整合,加強課內知識與社會生活、科技發展相聯系,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形成過程的體驗,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因此,中學化學老師要善于從日常社會生活中的現象,對有關知識內容進行適當延伸,而化學實驗可以探究生活、社會中的化學問題,解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制作“水果電池”
設計實驗方案:(1)學生選擇實驗材料,材料應從生活中選取,且要實用、環保、實惠、易獲得。如找到廢棄干電池的碳棒,鐵釘,導線,小燈泡,蘋果(或檸檬)。(2)組成原電池。(3)通過小燈泡,測量不同水果在相同條件下所產生的電流,并做好記錄,得出論證。
例如:高一講到蛋白質的性質——鹽析和變性,有些同學對兩個概念會混淆。為了突出這兩個重點,我鼓勵學生利用身邊最常見的物質進行化學實驗。實驗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如鹽析:往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濃的輕金屬鹽或銨鹽,可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鹽析是物理變化的,加水又可重新溶解。變性:蛋白質在加熱,酸、堿、重金屬鹽和紫外線等作用下,會使蛋白質發生凝聚,失去生理活性。變性是不可逆的,是化學變化。
設計實驗方案:(1)向蛋清溶液加入幾滴飽和的氯化鈉溶液,觀察現象,再加水,觀察現象。(2)給雞蛋清溶液加熱,觀察現象,再加水,觀察現象。
總之,通過化學實驗創新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其他學習方法不可替代的?;瘜W實驗教學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探究可以讓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想和假設,發表見解,培養創新能力,體會到從“學會”到“會學”的樂趣,真正感受到探究的艱辛,同時充分調動積極性,培養創新意識,切實提高實驗能力和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