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和交流范文
時間:2023-05-04 13:22: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溝通和交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班主任是學校管理中的一部分,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人物,是學習的引導者。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沒有愛心、信心和耐心是絕對不行的。所以每次當班主任總感到有很大壓力,心理非常不安。但同時感到責任與使命。生命是現實的,工作是認真的,勇敢面對并想辦法解決是唯一的選擇。
小鄒,一個好動、散漫的男生,他是我第一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個大難題。他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但是父母工作很忙,平時很晚才能回來,很少有時間管他,每天總是家里的保姆為他煮飯,洗衣,照顧他的起居,久而久之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看上去他對一切都無所謂,對于學習更是可有可無。他是班級中的一個小頭頭,上課不是睡覺,就是說怪話,表現自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影響課堂紀律;回家作業有興趣地寫幾筆,不想做就空白,由于基礎差,經常作業不做,導致初二學習狀況很差。所以剛一接到這個班我就把目標瞄準了他,因為如果不把他的工作做好,就會影響和干擾正常的班級管理。
有一次我上課,他趴在桌子上睡覺,我馬上要求他坐好,好好聽課,記筆記,他竟然回答:“我睡我的覺,你上你的課吧。”我火冒三丈,立即叫他站起來,他懶洋洋地站起來,聽了我幾句訓,也覺得無所謂,為了不影響上課,只能叫他坐下。下課后我讓他到辦公室里來,雖然心中很火,但我也沒有嚴厲批評他,因為我了解像他一類的學生脾氣比較倔強,說得過重反而適得其反。我問他今天是否身體不好還是其他原因要這樣做,并說一些做人的大道理及人與人應互相尊重之類。他可能也認識到自己的“過分”,所以態度不是很強硬。談心,這是做學生工作必備的法寶,也是班級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這次談話的效果并不明顯。后來的一段時間,我時不時地找他來談心,說說他的家庭,有時叫他幫我做點事,收收本子,在生活上也格外關心他。他每天乘146回家的,我也是乘146回家的,有一次無意中在車上碰到,便聊了起來,聊得還挺開心,他還幫我拎包,師生之間的感情一下子增進了。以后我們經常一起乘車,放學晚的話,還一起去吃些點心或快餐,其間討論討論學習、生活。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時間的投入,精力的消耗,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小鄒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上課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趴在桌子上,作業也能認真地完成,下課也比過去少惹事了。
人都有被認可的需要,被肯定的需要,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在意家長對他們的看法,在意同學之間的評論,更在意自己閃光點是否得到了班主任的認可。只有對每一位學生付出自己的愛心,才能更好地開展班主任工作,也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進行互動式的交流與溝通。
篇2
關鍵詞:引航員 船長 溝通交流
1.引言
引航員在船舶進出港或靠離泊作用中的重要作用不必贅述,盡管船長與引航員是雇傭和被雇傭的法律關系,但引航員同船長及所有值班人員都對船舶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相信,任何一名船長或引航員都會高度重視自己所在船舶的安全,他們的目的和宗旨是一致和統一的。引航員熟悉其所在港口的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以及航道、碼頭泊位、當地船舶交通流、小型船舶習慣航法、海事法律、法規、特別注意事項等情況,并且引航員長期從事引航工作,積累和具備了豐富的船舶操縱經驗和應急反應能力,這是引航員相對于船長的優勢;船長熟悉自己船舶的船況和操作特性、駕駛臺資源管理程序以及船員的工作技能水平和相互間的協調配合能力。因此,理論上講,如若引航員和船長能夠全面、順暢地溝通和交流,雙方互相理解和信任,默契地配合,必能極大程度地保障船舶安全,優質地完成船舶進出港或靠離泊作業。盡管大多數引航員和船長之間能夠做到溝通順暢、全面,配合默契,但引航員與船長溝通交流不充分,船長對引航員不夠信任甚至相互間鬧矛盾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一現象必然對船舶安全帶來不利影響。有統計顯示,引航員在船時所發生的海損事故中,引航員與船長溝通不充分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和完善引航員與船長間的溝通和信息交流顯得十分重要。
2.原因
2.1 引航員與船長雙方或一方對相互間的法律關系理解不清或認識模糊
引航員基于自己對所在港口的熟悉程度和豐富的引航經驗,常常會在接過船舶的指揮權后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圖操縱船舶,而忽略了船長的想法和感受。其原因在于引航員與船長雙方或一方對相互間法律關系及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認識模糊,從而導致雙方產生職責沖突。誠然,引航員和船長都對船舶安全肩負著重大責任,特別是在進出港航道航行或是靠離泊作業期間,操縱船舶的安全風險較之海上要大的多,引航員和船長都會十分小心和謹慎。基于自信和對自身職業的責任感,引航員會認為既然由我來操縱船舶,我來承擔責任,也就難以顧及船長的想法和感受,而船長會認為盡管引航員在船,一旦出現任何差錯,船長還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在這一點上雙方常常會產生分歧和矛盾。
2.2 溝通和信息交流渠道或方式不夠完善
溝通和信息交流的渠道或方式有多種,包括書面的和口頭的交流。目前,船舶上的通用做法是提供一份引航卡(Pilot Card)給引航員,以便其快捷地了解該船的主要情況和性能,例如船舶建造年份、噸位、尺度、吃水、主機類型及馬力、是否裝有側推器及側推器馬力等資料,部分船舶還在引航卡上提供了該船的一些操縱特性,如旋回圈資料、雷達性能、不同船速時的下沉量等。
大部分船舶所提供的引航卡(Pilot Card)上的內容只是大體方面,并不夠詳細和具體,加之每艘船舶的實際操作性能千差萬別,引航員很難在短時間內詳細了解和掌握該船各方面的情況和性能。另一方面,船長除了在進港前查閱進港指南中該港口的基本資料外,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向引航員詳細了解該港的具體情況。
2.3 個人因素
引航員和船長通常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脾氣、語言、文化背景、、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在船舶操縱習慣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一旦雙方之間不夠理解和忍讓,就很容易產生隔閡,甚至導致敵意和沖突。
3.解決辦法
基于以上三方面導致引航員與船長之間溝通和信息交流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本人提出以下幾點改善建議:
3.1雙方應深刻理解和認識相互間的法律關系
我國《海商法》明確規定:船長管理船舶和駕駛船舶的責任,不因引航員引領船舶而解除。交通部制定的《船舶引航規定》中將船舶分為“應當申請引航”和“可以根據需要申請引航”兩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強制引航”和“非強制引航”,盡管在這兩種情況下,引航員的法律地位和所承擔的義務有所不同,但引航員與船長的關系首先是“相互合作”的關系,通過合作,發揮各自優勢,保障船舶安全。引航員不享有獨立操縱和指揮船舶的權利,船長應接受和尊重引航員正確操縱和指揮船舶的做法,并積極予以配合,因為船長有責任和義務與引航員密切協作。
3.2完善信息交流渠道和方式
引航員登輪后應首先查看船方提供的(Pilot Card),初步了解和認識該船條件和性能,此外,還應盡可能多地向船長詢問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船長也應積極配合,主動告知引航員包括缺陷在內的該船條件和性能,以便引航員有所警惕和防備,提早采取預防措施。另一方面,引航員也應主動告知船長有關該港口的基本條件和要求,例如:地方法規、航道概況、擬靠泊位情況、哪舷靠泊、拖輪情況及如何使用、大體的船舶操縱設想等,以便船長心中有所準備。目前,有些港口引航部門設計了船長/引航員信息交換卡(Master/Pilot Exchange Card),要求引航員登輪時交船長填寫,其內容大體包括:船舶設備是否正常、有無缺陷、船上是否有出口許可證、主機在緊急情況下能否應急制動、主機能夠連續啟動的次數、引航員接送裝置是否符合SOLAS公約要求等等,以此來最大限度地降低船長與引航員交流不充分的可能性。另外,如情況允許,引航員應盡可能把自己的操縱方法和意圖向船長作出解釋,以打消船L不必要的顧慮。
3.3相互理解和尊重
如2.3所述,考慮到引航員與船長通常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文化背景、等,談話過程中雙方應拋棄偏見,本著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態度,認真對待各自的本職工作,盡量避免因意識形態或的不同而在言語間冒犯對方。
3.4注重穿戴和禮儀
引航員和船長在工作期間都應注重穿戴整齊,使用禮貌用語,從心理學上講,整齊、標準、得體的穿戴和彬彬有禮的言行可以增進彼此的尊重和信任。特別是對于引航員和船長相互陌生情況下,相互注重禮儀,包括談論一下天氣或是簡單寒暄幾句都可以增進彼此感情,打破雙方心理上的隔閡與戒備,有利于大家更加積極地配合對方工作。
4.總結
本文通過分析和總結導致引航員與船長間溝通和信息交流不充分的幾方面原因,根據自身理解和工作經驗,給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和建議,希望對廣大引航員和船長在日常的船舶引航工作中相互理解和配合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護生 小組合作學習 溝通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27-01
1.護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現狀
我校對護理實習生、畢業生采取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中職護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如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中職護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及溝通交流能力,適應社會人才的需求,是困擾我們每位護理教育者的問題。筆者經過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采用小組合作性學習,加強“院校合作”方式,培養符合醫院實際需求的護理專業人才。
下面以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十一五”教改規劃教材《護理學基礎》“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法”視頻公開課為例加以說明。
2.課的設計
本節課是護理實訓課,采用院校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和醫院對接,培養符合醫院實際需求的護理專業人才。
采用小組合作性學習;在護理實訓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揮護生的主體作用,有助于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教學場地有多媒體教室、資源共享咨詢室、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
3.課的實施
3.1小組合作學習
3.1.1 學生分組
教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小組,每小組6名同學,挑選一名綜合素質較高的護生任組長。在進行小組人員分配的時候,教師應對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思維習慣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1]。
3.1.2 小組討論
在多媒體教室。由臨床護理教師給出學習任務:需要密閉式靜脈輸液的臨床病例。護生接收任務后,以小組為單位,各成員分工合作,通過查閱教科書、教輔資料、上網查詢、咨詢教師等方式收集資料,共同制定出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和護理計劃。
3.1.3 小組合作練習
同學們帶上修改好的操作流程和護理計劃,進入校內實訓基地:模擬病房。以小組為單位,在輸液手臂模型上進行操作技能練習。各小組成員輪流扮演患者、護士、旁觀者角色,反復練習。主講教師和助理教師、實訓教師巡回指導,進行檢查和糾錯。
3.1.4 教學評價
通過練習后,請操作規范的小組同學進行操作展示。教師和其他同學認真觀看后進行點評。
各小組同學通過對比找到本組的不足,繼續加強練習。
最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進行測評;各小組進行自評、他評。
3.2 院校合作
3.2.1 觀摩學習
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操作流程的練習后,帶領護生分批來到我校合作醫院,涪陵區中醫院。進入病房,觀摩由臨床教師在真實患者身上完成的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通過觀摩學習,分析并找出學校模擬病房護理操作練習與臨床真實護理操作的差距。
3.2.2 健康教育
觀摩完畢,臨床教師帶領同學們進入不同病房,以小組為單位為靜脈輸液患者講解輸液的注意事項、處理輸液故障;了解患者病情后,在臨床教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簡單的健康宣教。
3.2.3 評價
臨床教師對護生的見習態度、與教師交流、與患者交流等表現進行評價;并讓患者及家屬對護生的知識、態度、溝通能力等進行評價。
4.教學效果
4.1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制定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和護理計劃;在討論過程中,每位成員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精華、學到知識。
4.2在模擬病房練習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操作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別互換角色進行練習。通過扮演護士,了解護患溝通基本要素,初步學會與“患者”簡單的溝通;通過扮演患者,體會患者的需要和想法,進一步了解作為一名護士應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
4.3護生到醫院觀摩密閉式靜脈輸液法。學習環境從學校的模擬病房轉變成醫院真實的病房,直接面對患者,使護生對臨床護理工作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幫助護生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找到自己操作技能的不足以及溝通能力存在的差距。
5.小結
本次課采用院校合作模式,小組合作性學習。護生不僅對護理操作技能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掌握良好,而且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的護生能夠適應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該方法值得在中職護理實訓教學中推廣。
篇4
關鍵詞: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年輕父母為了生活和工作,顧了自己就顧不了孩子。為了讓父母能夠安心工作,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他們大多數認為孩子年齡小,到幼兒園只是為了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后那就是老師的事情。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就一股腦都推給老師,認為自己白天上班,孩子和老師接觸的時間最多,所以一定是老師沒教好。家長對老師不信任,老師也就不太想和家長溝通。其實家長與老師應該是一種合作關系,是朋友,是伙伴。幼兒園與家庭是影響幼兒發展最主要的兩個環境,而老師與家長則是這兩個環境中最主要的施教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與家長本來就該是一種互相信任,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怎么做才能做好與家長的溝通,還是會令不少老師頭疼不已。其實就目前來說,我們與家長的聯系方式與溝通渠道也很多,如:家訪、半日活動、家長會等。可是在具體實施與操作中,常常能夠聽到老師們的不滿,大多數都是說家長不理解。如果家長與老師之間一直處于這種局勢的話,那么對于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是很不利的。所以,加強老師與家長的語言溝通能力極其重要。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相處、交流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為基礎。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與信任,這是人們的一種心理需求。我們要做到經常與他人溝通,才能獲得他人的理解與信任,同時這也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做到的事。工作時要友好真誠及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很快就能拉近與家長之間的心理距離,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成為好朋友,讓家長對我充滿信任,為今后良好的溝通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建議大家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做到與家長建立好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
在某種程度上,教師還應該虛心地向家長學習,雖然家長不一定是一名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也不乏一些很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二、與家長積極溝通,團結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溝通是雙向的,教師應該隨時給家長介紹孩子在園的一些學習與生活情況,而家長也應向老師反映一下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只有通過這樣相互溝通與了解的方式,才能夠在教育上取得一致。
三、與家長溝通時,態度一定要端正
對待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熱情真誠地對待,不管有沒有涉及孩子的教育問題,都要與家長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這是取得良好溝通效果的前提條件。
四、與家長溝通時要注重個別化,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
篇5
[關鍵詞]師生關系 溝通 交流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10-0147-01
要想很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尊敬和喜愛的情感,那么也很容易對這個老師所授的科目感興趣,而培養學生對所學科目的興趣對于學生是否能學好這門功課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育效果與質量的重要前提,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是一種相互交流的過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總是很希望通過談心交流的方式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達到促進教育學生的目的,但是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個性特征往往是很復雜的,這會使二者的相互交流形成一定的困難。近幾年的教學工作實踐使我深深地體驗到,要想起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必須講究談心的方法。
一、用真心關愛每一個學生
教育學生的過程既是與學生教心同時也是交心的過程。教師教育學生的實質也是師生之間的心靈碰撞過程。在師生雙方交流的過程中,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之間能夠成為知己。如果師生感情融洽,教師必然會贏得學生的信賴,以一顆真心贏得學生對教師的認可,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教師所授學科的喜愛和學習興趣。
二、做到知己知彼
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之前,一定進行一番調查,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特征,針對其特點設計出可行的談心計劃。
比如說,學生的個性有很多種:內向型學生不善于與學生交流,但頭腦比較靈活,悟性較高,與他們溝通應使他們感到教師平易近人,愿意與教師敞開心扉;對于能言善辯型學生,反應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犯了錯誤時,總喜歡給自己找理由,狡辯,推脫責任,與他們談心的時候,就要深下工夫,盡可能地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以事實為依據,要準確辨別內容真假,懂得去偽存真,能夠直擊要害,使其心悅誠服;對于謹慎型學生,遇到事情比較小心,多慮,缺乏自信心,與他們談心應以誠相待,坦誠相見,對其做出充分的肯定并提出明確要求,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殷切希望,感受到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
三、要因材施教
學生個性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影響個性差異的因素相當復雜。一個學生可能在某一些方面表現出長處,而在另一些方面卻有所欠缺。或觀察能力強,或組織號召能力強,或記憶力強,或記憶能力強,也有長于形象思維的,理性思維較強的。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或者淘氣的學生,他們也經常自責,也是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績,有好的表現,他們的內心常常是焦慮的甚至內心是孤獨的,他們在學習上總是被忽視,不受老師和同學的重視,因此,他們才要做出那樣讓人難以理解的動作和行為,而目的只是為了吸引別人對他的注意。教師要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全面而具體的深入分析,設定出具體的教育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對那些成績優異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也要一分為二,為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于科落生要給予細致、耐心的關懷和照顧,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點,從實際出發制定一套適合他們自身的有效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設計不同的發展計劃,這樣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養,為學生今后的人生之路指明發展方向。
篇6
【關鍵詞】步行流線;地下空間;交通樞紐
1 引言
現在的綜合交通樞紐往往容納了很多的交通方式,像鐵路、軌道交通、私家車、公交車、出租車等,我們設計者需要合理高效地組織好這些交通方式之間的銜接與換乘。現在的交通樞紐越來越注重從乘客方便換乘的角度,也就是從人而不是車方面進行交通組織,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一個成功的交通樞紐設計應該立足于建立短途直接的換乘方式。具有隨意性的步行流線有效地填補了其它交通流線間的空白,從根本上活躍了整個樞紐空間的氣氛。因此良好的步行環境會使得緊張的換乘過程更輕松、更享受,它是評價一個綜合交通樞紐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2 步行流線的設計要素
在交通樞紐設計中,短途、連續、直接是步行流線設計的三個要素。短途:步行流線在交通空間中實際經過的距離短,或由換乘者感覺“短”,比如不同層面之間利用垂直電梯就要比樓扶梯這種在平面的長距離移動要省時、省力;連續:步行流線在整個交通空間中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即同其它交通流線不交叉,比如人、車流的分離,換乘者步行時不受干擾、阻礙;直接:步行流線所穿越的交通空間通敞、清晰,同其他交通流線相互之間的交匯自然,比如地鐵中不同線路之間的同站臺換乘。步行同其它交通方式不同,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受人的感覺引導,受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營造出高質量的步行環境,滿足步行流線設計的三要素,才是衡量交通樞紐內部銜接的有效標準。
3 于家堡站交通樞紐工程功能定位與設計理念
于家堡站交通樞紐工程位于于家堡中心商務區,地處塘沽區海河北岸,是其城市的窗口形象。該樞紐本著“功能性、系統性、文化性、先進性、經濟型”的設計理念,力求建筑與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并以滿足旅客快速進出站為原則,同時考慮了城際鐵路、地鐵、公交車、出租車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相互換乘,使于家堡站成為了一個立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站。
4 于家堡站交通樞紐工程方案設計
4.1 方案概況
于家堡站交通樞紐工程是京津城際延伸線至濱海新區的一座大型地下交通樞紐,位于新港路、中央大道交叉路口西南角,規劃于仁路北側。總建筑面積約為26萬平方米,地面一層,地下三層。包括城際站房,Z4、B2、Z1三個地鐵車站,一個地下出租車停車場和一個大型社會車輛停車場,地面站房為一穹頂造型呈貝殼狀(圖一)。
4.2 方案細節
4.2.1 城市綠地廣場
于家堡地面層設計有大面積的景觀綠地,地面站房周邊設置有環形站前平臺,在東、南、西三個方向設置通路與規劃道路連接,點綴有藍色的水體,局部分布著采光天窗。樹木、綠地、水體、開敞的空間、聯系各個道路的硬質鋪地,作為環境宜人的步行區域,為人民提供休息與放松的場所(圖二)。
4.2.2 客流組織
(1)人流組織
城際的客流設計為地上、地下兩層進站方式,即地面步行、出租車、公交車等進站客流經地面站房出入口通過樓扶梯到達地下一層,也可經市政地面出入口進入地下一層和地下其他客流(如地鐵、社會車的客流),在售票廳區買票后,通過安檢進入地下一層城際候車廳,再進站檢票后通過進站樓扶梯進入地下二層站臺乘車;出站客流從地下二層站臺的扶梯進入地下一層的出站廳,檢票后出站
換乘其他交通方式。地下一層空間為一個流暢的公共空間,出站乘客可以直接步行去東面的出租車場換乘出租車或者直接步行去往東面的Z4線付費區和西面的B2、Z1線付費區換乘地鐵,或者通過垂直電梯到達地下二層的社會車停車場進行換乘,也可以通過直達地面層的出入口到達地面去換乘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地鐵客流可以經由分別設置在地下一層公共區的閘機,檢票后進入各目的地鐵站的站廳付費區,再經過樓扶梯進入各自站臺。Z4、B2、Z1三條地鐵線之間均可以通過樓扶梯實現相互之間的島島換乘(圖三)。
(2)車流組織
出租車通過西側的堡京路和北側新港二號路通過廣場進入到地下一層出租車場接客。社會車停車場車輛入口設置在新港二號路南側,出口分別設置在堡京路與新港二號路交口東南側和堡京路與于仁道交口東北側,車輛出入口與城市道路銜接順暢,避免了與人流交叉(圖四)。公交車在樞紐西側設置了6條線路首末站,下車乘客可以經由地面出入口到達地下一層換乘各種交通方式。
于家堡交通樞紐工程實現了車行流線高效、人行流線安全。獨立的步行空間,貫通于各層,直觀通暢.從根本上活躍了整個站點空同的氣氛。步行流線設計符合三要素:短途、連續、直接。人、車流線不相互交織。既保證人行的安全,又提高了車行效率。
5 結語
新時期的交通樞紐設計應該以人的步行流線為核心,尤其是城市地下交通空間更應該具有步行流線的可達性;并且應該對城市地下交通空間進行多層開發,對交通設施進行立體集中布局,并與既有的設施實現系統銜接,達到換乘便捷、交通暢通的目標;利用開發地下節約的地面空間進行宜人的環境景觀設計,尊重人的需求,體現人性關懷,提升區域品質。總之,應該從人最根本的需求出發,尊重人的感受,在地下樞紐空間中創造宜人的步行流線與空間環境,從而達到人與技術發展、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羅建暉,周鳴,徐方晨.城市地下客運交通樞紐的規劃設計――以上海市外灘交通樞紐為例[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l.
[2]馬曉冬,徐幫樹,李術才.構建高效步行系統,營造地下交通空間――以濟南火車站站前樞紐開發設想為例[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10.
[3]童林旭.地下空間與城市現代化發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4]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5]京津城際延伸線于家堡站站房工程初步設計文件.
[6]于家堡站交通樞紐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地下項目初步設計文件.
篇7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交流;溝通;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211-01
交流和溝通在人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尤為重要。然而,在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往往由于教學內容多時間緊等種種原因,不能很好地對學生交流和溝通能力進行培養,本來應該是學生表達的,大多時候老師取而代之。這種不利于學習的氣氛一旦出現,將嚴重阻礙著學生交流和溝通能力的發展。我個人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活動開展訓練。
一、課前幾分鐘交流和溝通訓練培養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每堂語文課前用幾分鐘,安排幾名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訓練,交流和溝通內容可以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總結,對新課預習情況匯報,或對在網上圖書資料上收集的關于作者,作品及時代背景的介紹,或是談談日常生活見聞和感受等等,讓學生盡情地說他們想說的話,持之以恒,不僅訓練了他們的交流和溝通能力,同時他們的膽量概括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也會相應得到訓練。
二、營造交流合作的學習氛圍
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合作不僅僅是課堂的一種組織形式,更是課堂中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和途徑。長期以來,語文學科更多地被看做是一種工具,過分地強調語文知識的灌輸和解題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意義的語文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主觀愿望和經驗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該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
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中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的質量和效率,是關系到語文課堂教學整體質量的問題。課堂中該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解決的,教師還是應該放手,但也不能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尤其是對學生的“討論”要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組織小組討論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見解的機會,但實際討論中,往往是優秀生講得多,后進生從頭到尾不說一句。在討論后的反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說出所在組的總體見解,然后加以表揚,只有這樣,每一位學生在討論中都能得到發展、提高,也激發了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實施新課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討論題,作為合作練習的素材,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
三、在朗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朗讀能使人張流和溝通,使人積累詞匯而豐富交流和溝通內容,朗讀可分全班齊讀,小組齊讀,男生齊讀,女生齊讀,雙人讀,單人讀等不同方式進行。全班齊讀是培養學生交流和溝通能力的最佳途徑,因為它可使全班學生同時得到訓練,這種訓練方式輻射面廣,時間集中,但在訓練過程中,要留心觀察,是否每位學生都已經讀了起來。否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它朗讀方式,主要讓每位學生都要得到朗讀訓練,最終達到培養交流和溝通能力的目的。
四、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興趣
在設計教學計劃和組織課堂教學中,經常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語文,養成與別人合作與交流的習慣。只有開展有效的小組交流學習活動,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和他人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機和空間。才能讓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啟發,相互影響,拓寬思路,激活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人少為宜,并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促使他們主動而又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的問題情景中去。
五、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篇8
【關鍵詞】 老年患者;交流溝通;方法;技術水平
目前社會正步入老齡化,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醫護人員的幫助,但是,隨著衰老的進展老年人會出現認知障礙,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降低,與外極的溝通與交流能力下降,所以學會如何與他們進行交流與溝通非常重要。
1 溝通與交流的必要性
1.1 影響老年患者有效溝通的因素 ①生理方面,如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癡呆、疼痛、意識模糊、口齒含糊不清、失語癥、語言障礙等;如雙方距離太遠、雙方交談的位置不平等、不安靜的溝通環境、溫度等;②社會方面,如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對語言的掌握能力差異、濃厚的地方語言、使用專業術語、特殊習慣(怪癖)、話題選擇不當、時間選擇不當、偏見等;③心理方面,如焦慮、緊張、恐懼、憂慮、憤怒、害羞、態度、自卑等。
1.2 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技巧 溝通的技巧不同產生的結果不同,或成功或混亂引起不安。臨床中應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選擇有效的溝通技巧,確保與老年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的有效性。
1.2.1 積極傾聽 用眼睛、耳朵和直覺去理解說話者的意圖。注意事項:表示理解和同情;不清楚的地方反復提問,弄清楚原因;想辦法得到引起老年人發生問題的原因或幫助助老年人分析出引起問題的原因是什么;鼓勵老人進行交流,調動其解決問題的潛力;必要時保持沉默;避免爭辯;避免過早下結論;避免打斷對方的談話;讓老年人發泄出不良情緒,除非老年人要求幫助時不輕易提出建議。
1.2.2 對于處在混亂狀態的老人,重要的是提供正確的答案,不是讓他們感到焦慮不安。
1.3 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情況 不僅要和老年人交談同時還要和家屬進行交流,不僅可以了解情況而且對建立良好的關系起到促進作用。注意的是在你來到之前發生過什么事情,老年人的處境和情況是什么樣的。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和老年人進行溝通與交流。
1.4 要提供充足的交流時間 老年人的聽覺、視覺、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會逐漸衰退,與他們交流時要有耐心,提供足夠的交流時間。
2 交流與溝通的注意事項
稱呼老人的名字要注意禮貌;交談的內容要簡單,說話要清楚,用簡單的或短的句子;必要時重復說過的話;交流時要集中精力用眼睛注視著對方;給足夠的時間讓老年人說話,不能催促他們;使用封閉式問題即回答用是或不是;語調要輕柔不要唐突或大聲;努力營造輕松氣氛靠近老人坐或身體向前傾保持微笑;消除四周噪聲,必要時握住老人的手給與情感支持。關閉電視或收音機;如遇到很難交流的老人不要心急最好先離開,過一會再來或用其他的方法分散他的不滿情緒,并分析是否因藥物引起相關情緒或行為的改變;如果不能交談可以使用輔助工具,如用圖片進行幫助;交流前檢查老人的助聽器是否功能完好,檢查眼睛是否能看清楚。
3 具有過硬的技術水平
篇9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交流;服務溝通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微博、微信、微電影、微營銷等的出現,預示著微時代全盛到來。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人們恍然發現,原來傳播交流信息乃至進行情感溝通,僅僅通過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實現。在這樣一個新時代背景下,微交流也必然會成為圖書館館員與讀者溝通的新模式。
1 微時代下大學生讀者閱讀現狀調查
2015年4月對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大一及大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抽取了500個樣本,現對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大學生閱讀途徑
問卷選擇了傳統的到圖書館閱讀、利用電腦閱讀和最便捷的手機閱讀三個途徑作為選擇項,結果如圖1所示。
另外,對于快捷的手機閱讀方式,選擇的是通過瀏覽網站、微博、使用微信或者QQ四個選擇項,結果如圖2所示。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選擇利用手機來閱讀的占大多數,遠遠超過了到圖書館閱讀這種傳統的閱讀途徑。
1.2 大學生微信閱讀服務需求
問卷選擇了微信服務平臺主要的新書推薦、歸還日期查詢、圖書館動態、在線咨詢和讀者交流這五個板塊作為選擇項,結果如圖3所示。
針對于大學生應用微信情況,結合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調查學生在微信閱讀服務上的需求,可以看出除了學生比較重視的歸還日期查詢之外,最需要的服務在線咨詢。
2 服務溝通新模式之微交流
2.1 微交流的必要性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可以很明確的了解到,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利用手機進行閱讀和信息的獲取是最快捷和樂于選擇的途徑。而對于學生的這種情況,高校圖書館應該注重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同時針對學生對在線咨詢服務的急切需求,溝通服務上也應開拓最直接一對一的咨詢交流服務。這種微交流由讀者和館員一對一解答,具有回饋信息快,私密性強的特點,是讀者愿意接受的服務模式。因此,微交流不僅是微時代互聯網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讀者自身的需求,更是高校圖書館服務未來發展的必然條件。
2.2 微交流服務要求
(1)樹立微交流服務理念。 微交流是不同于傳統面對面交流的一種新的服務溝通方式,這就需要館員加強對微時代的了解,學習微交流的溝通技巧,掌握微交流的信息化技能,樹立微交流的服務理念。讀者在利用圖書館微信平臺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館員在服務過程中要比面對面的服務更加耐心,因為微交流勢必會沒有面對面解答問題更加容易理解,所以耐心、細心的工作理念一定要貫徹始終,真正幫助讀者解決問題和障礙。
(2)建立專業服務團隊。對于在線咨詢服務需要在第一時間解決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這些問題涉及面積極廣,這就需要建設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服務團隊。針對專業問題的分類,提供專業科學的服務。這樣就要求服務者不但要具有熟悉的文獻檢索知識,還要具備熟練運用網絡的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給學生提供最專業的圖書館文獻服務和信息傳遞。
(3)多渠道多方式溝通。除了在圖書館微信平臺上進行一對一在線的咨詢服務外,圖書館還可以建立與學生讀者的其他的服務溝通途徑,比如建立微信群,QQ群等。在微信群里圖書館館員可以更加直接的與學生溝通,同時群里讀者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條件允許時可由專門人員建立不同類別微信群,這樣可以使有共同愛好的不同年級的學生有更好的交流平臺。
3 結束語
微交流是當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溝通的發展趨勢,但是如何讓這種交流可以讓更多的大學生喜歡接受,其中的過程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討。另外,對于微信這個新生事物,有很多年齡較長的館員還需要更多的學習接受。即便如此,只要我們有恒心,有耐心,一定會將這種新的溝通模式做到更好。做好微交流,讓圖書館和讀者之間聯系的更加緊密。
參考文獻:
[1]鄭玉萍.淺談高校圖書館如何應對“微時代”對大學生閱讀的影響[J].圖書與檔案,2013(15).
篇10
一、交流是教師與家長心靈溝通的橋梁
在與家長的交流合作中,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幼兒成長檔案、家長園地等都是常見的交流方式。筆者認為,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方式開展的次數較少,交流也不連續,所以接送交流就顯示出其優越性。接送交流形式多樣,如集體式交流、小組式交流、個別式交流等。筆者常利用家長接送幼兒的時機針對幼兒在園的特殊表現與家長單獨交流。
如在繪畫過程中筆者發現王令怡小朋友握筆姿勢不正確,經過多次糾正還是不能正確掌握,離園時筆者把這一信息反饋給王令怡家長。經過短時間的家園糾正,王令怡很快學會了正確的握筆姿勢。午餐時,洪若琪小朋友吃得太慢,一口菜放嘴里嚼很長時間才咽,有時還用手抓飯。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到在家吃飯時,奶奶覺得他吃得慢就一直喂他,所以他拿筷子的方法也不是很好。于是筆者主動和他媽媽以“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為話題進行交流,得到了家長的贊同。在我們相互配合的教育下,洪若琪在吃飯方面進步很大,雖是瑣碎之事,交流也不足幾分鐘,可一下子拉近了家長與教師的距離,加深了家長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
二、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筆者在與家長溝通方面不太注意,說話直來直去,不講技巧,有時會引起家長的誤解。后來,筆者意識到了這一點,再和家長溝通的時候,就注意講話的內容和方法,取得了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幼兒也在各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經過二十幾年的工作實踐,筆者總結出與家長談話要遵循的兩個原則:
一是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教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孩子在班級里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是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要讓家長相信教師,尊重并聽取教師的意見,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教師比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幼兒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采用不同的溝通方法
1.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幼兒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幼兒和家長是最讓教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筆者認為,家長不主動找教師,并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只是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和教師聯系。于是筆者針對這樣的家長采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家長非常喜歡這樣的交流方式。
2.引起注意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幼兒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的。由于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親情蒙住了眼睛,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一些缺點也會視而不見。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公開課、作品展示等讓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明白這一年齡段幼兒應達到的水平,并找出自己孩子的問題,共同制定解決辦法,使家園共育取得一定的效果。
交流場所是開展交流的前提之一。如果教室內的活動室空間較大,教師也可以在教室里同時與幾位家長交流;如果教室內空間比較小,就可以利用走廊這一開闊的空間,為教師和家長的交流創造寬松的環境,并盡可能多地與家長交流幼兒的情況。
3.真情感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