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農村留守兒童家校溝通問題
時間:2022-07-14 09:14:56
導語:“雙減”下農村留守兒童家校溝通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一直是家校溝通的難點之一,“雙減”政策對家校溝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溝通渠道順暢,需要學校、老師主動溝通,家長積極配合,共同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通過對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心理健康以及“雙減”等情況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家校溝通;“雙減”;留守兒童;溝通平臺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中小學生課后作業繁重以及課外教培泛濫的情況[1]。“雙減”后,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機構大規模關停,取而代之的是課后延時服務。學生,尤其是小學生重歸校園,小學教育由原來的學校、家長和培訓班三者復雜的關系轉變為學校與家長間的簡化關系,家校溝通更加密切,溝通內容更復雜多變,對家校溝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家校雙方都面臨新的挑戰?!半p減”政策推行已近一年,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學生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家長間“內卷”情況得到緩解,經濟壓力有所減輕,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從家校溝通角度來看:一方面“雙減”客觀上加強了家校雙方溝通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存在思想情緒波動,而不少家長也表現出了不耐煩的情緒。在學生群體中,農村留守兒童家校溝通問題一直是難點問題[2]。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許多留守兒童原本的學習環境是“學校—補習班—家”的三點一線模式,“雙減”政策的出臺使原本的學習生態被打破,但留守兒童的父母卻依舊無法回歸家庭,因此,如果做不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家校溝通,將會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校溝通的特殊性
(一)留守兒童監護人的特殊性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類特殊學生群體,其日常監護模式往往是隔代監護或委托監護,他們遠離父母,而且往往堅忍獨立,但也不善言語表達,面對“頭疼腦熱”等小毛病,往往選擇獨自忍耐,不對家長和老師說,這就給家校雙方的正常交流造成了困難,也就更加要求保持家校溝通,及時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也給家校溝通造成了一定困難[3]。由于監護人多為隔代的老人,這些老人年紀較大,不善運用智能手機,對學校要求的家校溝通軟件或平臺運用有困難,這也給家校及時溝通造成阻礙。此外,老人對孫子輩的教育觀念更多是疼愛為主、教育為輔,不少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無條件”順從,對其“優點”無限放大,對“缺點”則“視而不見”,這種“溺愛”也增加了家校溝通的難度。
(二)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殊性
心理健康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陽光的心態往往能促進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消極低沉的心態往往使兒童身心俱疲,影響學生學習、交際、生活、衛生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心理健康受遺傳和環境雙重影響[4],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受其成長環境影響更深。對如東縣光榮小學五年級某班的家庭情況數據調查顯示,班級學生單親家庭接近四分之一。高離婚率是目前全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對于孩子而言,無論選擇與父母哪一方生活,都將面對一個不完整的家庭環境。不僅如此,單親家庭孩子的監護人由于承受感情或家庭壓力,往往選擇外出務工,他們自然成了留守兒童,對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兒童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通過對這些單親家庭學生的長期觀察發現,這部分孩子普遍存在學習效率低、同學間交際少、不活潑開朗,甚至個人衛生都無法自理等情況。這部分學生的家校溝通極其困難,由于家長個人原因,交流不暢,不少家長存在抵觸情緒,甚至有不少監護人外出多年,對孩子不聞不問,直接留給爺爺奶奶照料。在部分家長的理解中,只要給孩子按時寄生活費,就已經盡到監護人的責任,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造成親子關系嚴重疏離。單親留守兒童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存在自卑感,家庭成長環境又無法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這對家校溝通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經濟條件連續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煥然一新。然而在一些農村地區,尚有不少老年人甚至年輕家長存在“重男輕女”思想,對女童的身心發展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多子女家庭中,上述情況尤為突出,這些家庭由于撫養子女的壓力,家長往往選擇外出務工,孩子則留在農村,成為留守兒童。有極個別家庭,將男童帶到務工城市上學,女童則留在農村上學,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可想而知。這些家長在與學校溝通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不耐煩、不理解、沒必要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阻滯了家校的溝通順暢。
(三)“雙減”對留守兒童家校溝通的影響
“雙減”政策的施行,對全社會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首先,學生在這場變革中受益最多,比如作業建設、課后活動增加,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其次,家長在享受到了課后服務以及經濟壓力減輕等好處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困擾”,比如與老師的溝通變多,補習班關停后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變多等。最后,教師在這場變革中增加了工作量,身心都承受了巨大壓力。對于學校而言,加強家校溝通是保障“雙減”政策落地的關鍵,沒有順暢的家校溝通,無法保障學校政策的精確傳達和實施;對于家長而言,原本許多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補習班”托管,不少留守兒童的家長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現在卻不得不重新規劃家庭教育。此外,部分老年人對智能手機和信息化軟件的使用并不熟悉,甚至沒有智能手機,需求助鄰居、親戚,這些也都是現實問題。這也說明,學校要注意溝通平臺的建設,合理利用溝通手段。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校溝通的策略
做好留守兒童的家校溝通,不僅對“雙減”政策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實踐立德樹人、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針對這部分特殊學生群體,如何做好家校溝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師擺正心態,堅持“立德樹人”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是家校溝通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作為家校溝通的校方代表,應當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牢記自己的工作是為黨和國家培養未來的接班人,決不能麻痹大意、思想松懈。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務工,為國家建設出力,作為教師,接受黨和人民重托,應當牢記自己的“育人”使命,不忘自己的“師道”初心,不能因為留守兒童家校溝通困難就放棄溝通,要克服畏難情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教師作為家校溝通的一線工作者,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中應當注意方式方法,主動聯系,耐心講解,戒急戒躁;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應當體現關愛,潤物無聲,仔細研究留守兒童的心理特征,熟悉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對癥下藥”。
(二)學校做好保障,肩負“使命擔當”
學校作為國家教育的載體,肩負著為國育人的歷史使命,應當主動擔當,為家校溝通做好保障工作,具體有以下措施。1.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為教師做好堅實后盾家校溝通本質上是人與人間的交流,難免出現家校沖突。學校要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為教師做好后盾,不能當“甩手掌柜”,更不能做“拉偏架”的事,既不能刻意為難家長,也不能寒了老師的心。應當做好相應預案,盡量避免“朝令夕改”,讓家長和老師產生反感情緒。2.做好教師心理輔導工作,為教師解決現實問題“雙減”后,家校溝通工作量的陡增,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的身心都是一種挑戰,因此從學校層面出發做好教師心理輔導工作,對于避免教師極端事件發生具有重要意義。3.合理分配教師工作量,向一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傾斜一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作為家校溝通的直接執行者,承擔了煩瑣的家校溝通工作,而隨著“雙減”政策以及“課后服務”政策的實行,家校溝通工作量又有增加,對教師的身心都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在工作量分配上向教師傾斜是合情合理且很有必要的。4.合理安排,責任到人在家校溝通工作中,走訪家庭、收集資料、對接幫扶等任務往往都落在責任領導和班主任教師的肩上,從實際情況來看,光靠這些人員的力量,無法滿足留守兒童家校溝通工作的需求。學校應積極宣傳、合理安排,調動全校教師力量,責任到人,綜合考慮年紀、身體狀況,給全校符合條件的老師安排對接家庭,做好日常的走訪溝通工作。如果將所有工作全部分配到責任領導和班主任教師的身上,既不符合“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不符合客觀工作規律。每位老師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安排工作必須考慮實際情況,既不能搞“一刀切”懶政,也要杜絕絕對平均主義。與此同時,學校作為為黨和國家培養未來人才的地方,所有教師都要提高自身覺悟,黨員同志更應當發揮帶頭作用,配合學校的工作安排,人人投入到家校溝通的工作中,要讓全社會看到教師群體的努力,推動社會正能量發展。
(三)合理利用溝通平臺,保持渠道暢通
多年來,各種類型的家校溝通平臺不斷涌現,功能豐富但相近,出發點都是方便家校雙方的及時溝通,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一定的橋梁、紐帶作用。由于溝通平臺具有地區和學段差異性,不同地區,不同學段,往往選擇不同的溝通平臺。對于多子女家長來說,往往需要同時駕馭不同軟件,對于普通家長來說,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迅速、全面掌握這樣的小眾軟件,因此,不少流行一時的軟件平臺要么被淘汰,要么苦苦支撐,難以推廣。近年來,由于智能手機以及4G、5G技術的普及,微信和QQ無疑是操作最為簡便、普及度最為廣泛的“天然”溝通平臺[5]。在實際操作中,微信和QQ平臺已經成為全國性、覆蓋全學段的溝通“神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人民群眾的自主選擇。因此,作為學校,應當尊重并合理利用好微信和QQ平臺,并將其作為家校溝通的主要平臺,同時建議平臺方合理開發更加專業的家校溝通應用程序,集成在微信或QQ平臺上,相信能夠極大地促進家校雙方的溝通交流。除了合理利用微信或QQ平臺,校方還要結合傳統電話、短信等方式輔助家校溝通。在廣大農村地區,仍然存在大量老年人不會使用或沒有智能手機的情況,對于微信或QQ等年輕人習以為常的“必備”軟件,這些老人并不熟悉,他們的年紀、精力也不足以支持他們完成這些軟件的熟練使用,因此,應結合他們熟悉的電話、短信等,及時溝通學生情況。作為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因為“怕麻煩”而不溝通或少溝通,打一個電話、發一個短信,拉近了家校的距離,解決了溝通問題,對每一個孩子負責,本就是老師的職責。
(四)做好特殊家庭工作,主動加強溝通
在農村有一部分家庭比較特殊,如雙親都在外務工、父母離異且外出務工、爺爺奶奶身體抱病無法正常照顧孩子等,這一部分家庭是留守兒童家庭中的特殊情況,家庭負擔較重,監護人無法全身心照顧孩子,造成家校溝通困難。針對這些特殊家庭,目前國家雖有專門的財政補貼,但不能完全解決孩子的正常學習尤其是家校溝通問題。有些監護人年紀較大,家庭思想負擔較重,對家校溝通工作嫌麻煩,不配合,有抵觸情緒,是家校溝通工作中的難中之難?!半p減”背景下,需要每一個學生監護人都能與學校保持暢通交流。這就要求學校、老師做好主動對接工作,加強溝通。校方可以針對在校生進行全面摸底,重點排查,建立溝通難點家庭檔案,安排專門對接老師,走訪家庭,了解情況,主動幫扶。針對困難家庭,學校層面要盡力解決問題,比如,之前線上教學期間,六安市金安區教育局通過摸底排查,在上課前一天,為71名困難學生送上了新手機,保證了線上教學的正常進行,這就是主動摸查、主動幫扶的鮮明例子,溫暖了學生、家長的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針對部分老年監護人不會或不善使用智能手機或相關溝通軟件的情況,應當通過走訪的機會,宣傳國家政策,同時主動幫助他們學習使用軟件,真正做到從學生出發,贏得家長的支持,這樣在今后的家校溝通工作中必然能夠事半功倍。
三、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雙減”背景下,家校溝通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必須突破留守兒童家庭這個家校溝通的難點;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對其身心發展影響深遠,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情況,在家校溝通工作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調動一切力量,確保溝通渠道的順暢。具體有以下建議:(1)從老師本心出發,擺正心態,做好“雙減”背景下家校溝通工作的準備,克服畏難情緒,絕不能弄虛作假,存在僥幸心理,做到對每一位學生的家庭情況了如指掌,對癥下藥。(2)學校要合理安排好工作量,調動全校力量,投入家校溝通的工作中,絕不能將所有工作推給責任領導和班主任老師,以黨員同志為中心,發揮全體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家校溝通工作的可持續性。同時,應做好教師心理輔導工作,避免極端事件發生。(3)合理選擇溝通平臺,簡化溝通程序,減少老師和家長雙方的工作量,這樣才能保障“雙減”政策的輕松落地。(4)規劃好工作重點,尤其針對留守兒童家庭中的特殊情況,需要學校、老師主動聯系溝通,實地走訪,主動幫扶,溫暖人心。
作者:管玲莉 單位:如東縣光榮小學
- 上一篇:小學生綜合習慣階梯式培養的路徑探討
- 下一篇:“雙減”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學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