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資助公示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5 21:43: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困資助公示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基本狀況
自開展學生資助工作以來,我校切實做到及時、全額將經費發放到每一位受助學生手中,無一遺漏。困難幼兒生資助狀況:2020年春秋兩季我校資助幼兒困難生共計10人,每人500元,計5000元。每次資助經費全額發放到學生家長的手中,由學生家長全額領回。
二、主要做法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對家庭經困難學生進行評議和認定,對貧困生助學等進行認真的評選,幫忙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得到資助,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1.成立了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牽頭,各班班主任宣傳資助政策,讓困難學生申請。最終由教導處全面負責聯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分管領導監督和檢查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開展狀況,及時檢查學生資助經費、學生資助工作經費以及學生資助工作人員配備的落實狀況,監督學生資助經費的使用狀況。
2.成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組。負責建立制定家
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管理和資助體制、建立家庭經濟困學生檔案。做好資助經費的統籌和分配,對各班上報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名單與申請進行審核、認定,并及時將評審結果上報學校評審領導組審定,認真收集有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及扶助工作的意見和推薦,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
3.同時成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評議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教導主任擔任副組長,財務人員和各班班主任為組員。班級評議認定工作小組由副組長具體組織,負責傳達學校有關資助工作的精神,以嚴肅的態度,嚴謹的工作方法把握資助工作的政策和精神,對申請資助的學生進行初步的審核,并民主評議認定,及時向學生資助中心帶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名單,整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個人材料。
4.上榜公示,公開透明。貧困學生確定后,為了使該項工作切實做到公平、公正,對貧困學生名單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張榜公示,并公示舉報電話及信箱,主動理解廣大師生及社會的監督;同時,由班主任組織各班進行討論,征求學生意見。公示期間,未收到任何舉報信息。
按照市局學生資助工作文件要求,每學年對學生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摸底,認真規范建立貧困生檔案,規范管理公示原材料,嚴格按上級要求,做到公正、公開、透明及電話監督。
三、存在問題
我校學生資助工作歷來嚴格按照程序、規則進行操作,以公正、公開、透明為原則,受到了家長、社會的肯定與好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學生資助工作職責大、任務重、環節多,財務上更是不容絲毫差錯,?工作上分工合作的問題,學生資助工作一方面需要直接與班主任、學生及學生家長打交道,受助資格的認定等等都是政策性很強的工作。
篇2
摘要:目的:了解經濟發達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現實狀況,為改善高職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狀況提供依據。方法:自編《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狀況調查》,采取隨機抽樣法,以匿名形式填答。通過調查結果的整理分析,從個人身份信息、家庭背景、資助情況等多個維度對學生情況進行描述。結果:對當前S 校貧困生情況作出較為客觀的評估找出問題。結論: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提升該地區貧困生資助工作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 :經濟發達地區;問卷調查;貧困生;分析
經濟發達地區,主要是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三項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區。2009年全國2285萬在校生,家庭經濟困難人數達527萬,占23.06%,特困生166.1萬,占7.27%。①而經濟發達地區由于良好的經濟和人文環境,就業前景好,吸引大量的欠發達地區學生,導致之一地區貧困生人數更多,比例更高。隨著我國高校學生資助體系的建立,資助金額逐年增長,資助方式越來越多,資助范圍愈來愈廣。但是也出現了諸如“假貧困”、“演講定貧困”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結合該區域學生現狀,對S校實施的貧困生狀況進行調查和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狀況調查》調查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狀況調查》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信息,涉及個人特征信息、家庭背景和經濟困難原因;第二部分為問卷正文,涉及對資助政策的了解、教育支出、費用籌集、身心狀況、學習情況、資助探索等。本次調查在自編問卷的基礎上,以2012級、2013級貧困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統計方法選擇具體被試。共計發放問卷200 份,收回問卷190 份,有效問卷185份。
二、S 校貧困生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1.性別
貧困生中女性占總數的97.8%,男生占總數2.2%。
2.生源地性質
貧困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占95.1%,城市只占4.9%,。
3.家庭月經濟收入
1500 元以下的有135 人,占73%;1500-3000的有49人占26.5%;超過3000的有1人占0.5%。
4.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可多選)
按人次多少排序,依次是純農戶124人,疾病78人,父母下崗35,意外事故21人,單親20人,孤兒1人。
5.貧困生認定、資助方面
在您對政府和學校的資助政策以及來自社會的資助途徑問題上,了解的占50.3%,說不準的占28.6:%,不了解的占18.9%。您對本校的資助力度及措施滿意程度,基本滿意占63.2%,相對完善,很滿意占28.1%,不滿意占8.6%。在您認為S校貧困生認定過程是否公平合理問題上,認為公平合理的占61.1%,勉強接受的占35.7%,不合理的占3.2%。占36.8%的人認為有符合申請資助的條件卻未能如愿獲得資助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被告知原因的只有21人,占30.9%,沒被告知原因的有96人,占69.1%。有85.9%的貧困生參加過勤工助學或校外兼職,14.1%的學生未參加過。
如果有人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弄虛作假,71.1%的人選擇取消其貧困生資格,38.6%的人認為應取消其享受的所有資助,9.6%的人選擇給予紀律處分,4.8%的人選擇批評教育等其他方式予以處理。對所在班級貧困生認定評議小組成員的看法,有39.8%的貧困生認為他們在履行職責方面盡職盡責,36.1%的人認為做的一般,僅2.4%的人認為他們并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但是有21.7%的人不知道這個組織的存在、不知道認定評議小組成員是誰。
對于當前的各種資助措施,有27.8%的貧困生認為效果最好的資助方式是勤工助學,25.4%的人選擇獎學金方式,23.6%的人選擇助學金方式,其次為助學貸款(16.0%),最后為社會資助和其他方式。
對于“如果有項資助您現在獲得后需要簽訂協議在以后同樣的資助其他人,您會怎么做?“的提問,58.4%的學生接受,28.6%的學生非常樂意接受,需要考慮12.4%,有1人選擇不接受,占0.5%。
6.教育費用籌集渠道按照金額高低排序為
父母資助、助學金、助學貸款、兄弟姐妹和親友資助、獎學金、校外打工、困難補助、校內勤工助學、其他。
7.身心狀況
46.1%的貧困生認為遇到的最大挫折為“就業競爭太激烈”占首位,29.1%的認為是“學習成績不理想”,16.7%的認為是“經濟困難”,4.8%的選擇“不適應宿舍生活”,2.3%的選擇“戀愛不成功”。59.0%的貧困生希望改變自己的“知識”,24.1%的最希望改變的是自己的“性格”,12.0%的希望改變自己的“財富”,3.6%的希望改變自己的“外貌”,1.2%的人希望改變自己的“出身”。61.4%的貧困生在與他人相處時感覺開心,感受一般的占33.7%,4.8%的人感到孤單或感覺自己是個多余的人。有3.6%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一個知心朋友,41.0%的人只有1-2個,總體而言,擁有的知心朋友數目較非貧困生少。
當遇到經濟拮據帶來的煩惱時,首先選擇的是“只向關系極為密切的1-2個人訴述”(36.6%),其次是選擇“從不向任何人訴述”(32.9%),而“主動訴述自己的煩惱,以獲得支持和理解”的人占15.9%,選擇“如果別人主動詢問,會說出來”的人占14.6%。
8.對資助方式和資助探索方面
在你認為下面較為合理的資助方式問題上:8.1%的人認為以直接經濟資助為主,能夠解決生活問題,10.3%的人選擇有償資助為主,能夠照顧到困難生心理;81.6%的人選擇經濟資助和能力培養兩者兼顧,能夠提高個人發展能力。
“對于以下新的資助探索,您喜歡那種方式?”選擇人次從高到底依次是:拓展勤工儉學渠道,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受助的機會;拓展資助方式,支持他們實踐鍛煉、提高綜合能力;設立專項獎助學金,切實解決生活學習需要;創建學習交流平臺,促進其相互學習和勉勵;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為大家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定期舉行感恩、誠信、勵志報告,幫大家樹立自信。
三、應對策略及建議
據統計,S 校貧困生占比非常高,達33.5%,針對S校貧困生現狀和在貧困生資助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從貧困生認定、資助、學習、心理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和建議。
1.嚴格執行貧困生認定制度,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貧困大學生認定作為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首要環節,其準確性直接影響到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效益與效率。②對當前在S校實施的貧困生認定制度:申請摸底—調查小組評議公示—獲得資助的流程中要嚴格執行。有少數人不知道所在班級貧困生認定評議小組的存在、不知道他們是誰。針對上述情況,建議:對貧困學生的申請及摸底調查到的資料應給予保密(僅對評議小組公開),同時為增強認定的公正性,一定要貫徹執行對貧困生認定評議小組成員的公示制度,這樣評議小組的意見才更有公信力、更有說服力;貧困生認定時公示范圍,公示時間等采取適當做法。而對認定中的弄虛作假行為,建議首先取消其貧困生資格,再視情況作進一步處理。
2.優化資助幫困措施,化解勤工助學供求矛盾
從調查來看,貧困生們對各種資助措施最認同的是勤工助學、助學金、獎學金。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走出困境,而有機會參加校內勤工助的連5%都不到,且每學期下來平均報酬兩三百元,校內勤工助學的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如何更好地開拓勤工崗位、規范管理勤工行為無疑十分迫切。為此建議:一是開拓校內勤工助學崗位。二是完善制度建設,加強勤工助學管理。三是加大崗前教育、培訓力度,鼓勵學生多參與勤工助學活動。四是積極開發校外勤工崗位。
3.學習方面
S校貧困生具有較良好的高中教育經歷,入校時的高考成績較高,普遍超過本三分數線。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良,學習情況良好。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望,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期望值較高,獲得獎學金人次的比率較高,占43.8%。針對此種情況,可開展“學習之星”、“自強之星”等交流、評選活動,一方面引導良好學風、校風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增強貧困生的信心。
4.生活方面
S校貧困生絕大多數為來自蘇北農村的女生,家庭情況基本是多子女、純農戶,收入來源少,且有11%的為單親,絕對貧困的家庭占多數。43.8%的學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只有500-600 元。這些學生節衣縮食,極力控制在衣、食、行、通訊、學習用品等方面的花費。針對此種情況,營養餐、伙食補貼、貧困生免費上機等補助政策仍需執行,在此基礎上,可再開展如送冬衣、“愛心”超市等活動,為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
5.心理方面
調查顯示該校貧困生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封閉,不太愿意與人交往等問題。朋友少、與人相處壓力大,有經濟困難時不愿向他人訴述,交往主動性弱,怯于參加人際交往活動,甚至有時找借口逃避集體活動。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很多是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師的疏導來解決的,加強高校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可以有效地解決部分貧困生的心理問題。③為此,所有的學生工作人員,包括輔導員、班主任、班干部等應該多主動關心這些同學,多給予支持、幫助,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貧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座談、咨詢、講座、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多種途徑,讓他們充分認識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貧困而喪失了實現抱負的信心的信念。同時,多為這些同學創造與人交往機會,為他們拓寬交往面提供平臺。
6.就業方面
大多數貧困生對就業“深感憂慮”,同時有希望將來能有較高的薪酬改變現狀。他們中多數人能將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期望自己在校期間能獲得更優異的成績,為成功就業增添籌碼。但是那些基礎差,成績平平、長相一般的貧困生們的就業壓力更大,出現心理困惑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就業指導工作,采取專項措施,諸如班主任、輔導員、學校中層干部與就業困難學生結對,充分利用老師的社會資源,加大對這一群體中的這些人的重點幫扶。同時,在平時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肯定學生努力學習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多參與各項活動,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就業競爭力。
引文注釋
①李艷艷.高校資助體系分析與改進研究[J].當代經濟,2011(20):114-115.
②何倩.基于層次分析法對高校貧困生認定指標體系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21-23.
③李琳,李艷.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成因與對策分析.[J].職業時空,2010(6):87-88.
篇3
一、危房改造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據對年各鎮(街)農村住房困難戶數、農村低保等困難群體人數、殘疾人住房狀況的調查摸底情況,合理確定危房改造數量,制定規劃建設方案。危房改造參照當地群眾住房建設的一般標準,做到既經濟實用又相對美觀,符合村莊布局規劃和建設規劃。
(二)明確目的,保證重點。危房改造房屋為貧困家庭成員正在居住的主房,不包括配房、廚房、倉庫等其它附屬設施。確保對最困難、最急需的農村家庭實施救助,重點改造農村土坯危房。
(三)政府資助與自救互助相結合。認真落實政府資助資金,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集體的幫扶作用,引導有自籌能力的貧困家庭籌集危房改造款物。動員和組織群眾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互濟、扶貧幫困活動,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捐資捐物支持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
(四)嚴格管理,厲行節約。各鎮(街)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安居工程的科學評估,全程監管,確保建設進度和質量;充分利用舊房原有物料,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資助對象范圍和重點
(一)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資助對象范圍是住房困難的農村低保對象家庭、貧困優撫對象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分散供養孤兒家庭和因自然災害造成房屋倒塌、嚴重受損且自身無力恢復重建的災民戶家庭。
(二)資助重點是最急需救助的無房、居住土坯危房以及房屋嚴重損壞已成危房且自身又蓋不起房的農村貧困家庭。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戶不少于改造總數的20%,市殘聯會同民政局確定各鎮(街)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任務。
三、危房改造的基本要求
(一)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應為新建住房。危房改造的房屋為貧困家庭成員正在居住的主房,不包括配房、廚房、倉庫等其他附屬設施。
(二)農村貧困家庭新建住房標準參照當地農村一般建房標準確定,房屋應為磚混結構平房,每戶房屋建筑面積一般為50平方米左右。
(三)農村貧困家庭新建住房要按照要求確定規模和標準,嚴禁改變使用意圖。
(四)對改造好的危房,統一制作設置“安居工程”標志,落款為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并注明完工日期。
(五)實施危房改造要做到確保改造項目全部落實到資助范圍內的農村貧困家庭,確保達到質量要求,確保按時完工。
四、資金保障及管理
(一)危房改造資助資金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專項資金為主,爭取上級改善民生項目資金和中央、省級危房改造、災區恢復重建資金、福彩公益金及社會捐助資金支持。
(二)市、縣財政對危房改造的農村貧困家庭每戶共資助20000元,市、縣財政按1:1的比例分但,各承擔10000元,不足部分由由鎮(街)、村資助以及有自籌能力的被資助家庭自籌、社會捐助等。市、縣財政所列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列入年全市社會救助資金預算執行書。
(三)鎮(街)、村可以出資,也可以以出工出力、幫工幫料等方式幫助貧困家庭進行危房改造,折現計入危房改造資金。
(四)市、縣財政資助資金分兩次進行撥付,工程實施后先撥付資助資金的一半,工程完工驗收后,憑鎮(街)驗收報告、撥款憑證等再撥付資助資金的另一半。
(五)危房改造資金由市、鎮(街)財政部門實行專戶管理、專款使用,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民政、財政、殘聯負責聯合有關部門將聯合對危房改造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監督。
五、申報和審批
(一)申請。農村貧困家庭向所在村村民委員會提出危房改造書面申請。
(二)村委會調查評議。村民委員會接到申請后,入戶調查核實其家庭住房及收入等情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評議,初步確定救助對象,并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經評議公示符合條件的,填寫《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申請審批表》,簽署村級資助和審查上報意見,連同村委會民主評議記錄、公示證明及調查核實情況證明,加蓋公章后報鎮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審核。鎮(街)對村民委員會上報的貧困家庭危房改造申請及有關情況進行審核,并到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拍照留存申請改造房屋影像,將符合條件的,簽署審核意見并加蓋公章,將申報材料上報市民政局,屬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同時上報市殘聯;對不符合條件的,將材料退回所在村民委員會,并向申請人書面說明原因。
(四)復核。市民政局會同市殘聯對鎮(街)報送的材料進行復核。對符合條件的進行登記造冊;對不符合條件的,將材料退回鎮(街),并向申請人書面說明原因。
(五)審批。市民政局根據市下達的危房改造戶數、危房改造原則等相關要求,最終確定危房改造對象名單,由市民政局、財政局、殘聯進行聯合審批,建立危房改造對象家庭檔案,填寫《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對象花名冊》,并報市民政局備案,屬殘疾人家庭的,同時上報市殘聯備案。市民政局、財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殘聯等有關部門將對鎮(街)上報確定的危房改造對象情況適時進行專項抽查。
六、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統一組織。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和民政、財政、住建、殘聯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市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具體承擔日常工作事務。各鎮(街)要分別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危房改造工程的組織實施。民政部門作為牽頭承辦單位,要認真履行調查、審核、統計、綜合、報告、建檔、協調和督導等職責。殘聯要會同民政部門共同抓好對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戶的核實認定,并做好對危房改造工作的檢查指導和協調配合工作。財政部門要確保本級資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并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管檢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立足我市實際,搞好危房改造圖紙的設計,為危房改造戶提供參考,并負責需改造危房的認定和新建住房的質量鑒定,從技術、質量、設備等方面指導支持危房改造施工建設。
(二)落實責任,真抓實干。市民政局、市財政局代表市政府與各鎮(街)簽定“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項目責任書,明確各自責任,抓好工作落實。各鎮(街)要在總結前4年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制定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具體實施方案,逐級簽定責任書,落實具體責任。危房改造原則上以鎮(街)為單位,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資金、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成功模式,具體負責實施,努力減輕危房改造貧困戶的壓力和負擔,提高政府為民辦事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增強政府公信力。
篇4
【關鍵詞】 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難點問題;解決對策
貧困生資助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中心。自國家新資助政策體系建立,大幅度提高了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和資助力度,但是在此有利條件下,當前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難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1、貧困生資格認定機制不盡合理
(1)資格認定中不誠信問題突出。①高校貧困生認定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提供的加蓋家庭所在地的鄉、鎮或街道民政部門公章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和《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但以上證明材料缺乏真實性,部分地方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在利益驅使和缺乏責任心的情況下,出具的困難證明材料缺乏真實依據,難以判斷真、假貧困,給界定工作帶來很大難度。②貧困生的再認定過程中既有新生貧困生申請貧困證明失實,也有老生在貧困生資格申請中編造致困致貧理由。這對品學兼優、家庭真正貧困的學生不公。尤在新資助政策出臺后,資助“面”和“度”的加大直接導致家庭經濟不困難學生為了獲得資助,進行虛假申報的情況愈演愈烈。
(2)資格認定標準缺乏規范。貧困生資格審查和困難程度認定的調查方式單一。通常采用學生個人申請、教師審核、學生民主評議、學院黨委審核公示、上報學生處審批公示等程序進行。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工作量大等原因,并不能嚴格依程序進行,缺少必要的調查核實環節。這就導致了推選出的貧困生看似合法,但不一定符合貧困標準,因此,在這種沒有預前調實的情況下,無法保證貧困的真實性。
2、多種資助項目之間缺乏協調整合
目前,很多高校都逐步形成了“獎、助、貸、補、勤、免”一體化資助體系,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生源地助學貸款、困難補貼、勤工儉學、學雜費減免和綠色通道政策等。雖然資助項目多,但普遍缺乏合理優化,主要表現為評選條件難以匹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有的經濟困難學生多項資助同時獲得,而其他也相對貧困的學生則得不到資助,導致資助缺乏公平性,資助面過小。產生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首先,沒有突出獎學金的激勵導向作用。獎學金是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的認同和獎勵,具有資助、激勵等功能,盡管目前高校的獎助學金項目和金額比較可觀,但除國家助學金外,很多獎學金項目的覆蓋面教小,“助學”力度超過了“獎學”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獎學金功能,導致很多高校貧困生普遍存在的“比貧比困不比學”、“坐等靠”等現象,這對學風建設造成不良影響。其次,勤工助學崗位難以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很多高校都存在助學崗位缺乏和需求量大的矛盾,并且大多停留在以后勤服務為主的體力勞動層面,智力勞動崗位少,不能充分發揮大學生本身的專業優勢。此外,社會為學生提供的勤工助學機會也存有很大空白。
3、受助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培育缺乏配套措施
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專門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教師,且其工作精力多投入于日常事務管理。往往更多關注如何通過經濟資助方式幫助貧困生,而忽視他們的思想品德或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貧困生來自貧困偏遠或文化教育欠發達地區,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往往會產生焦慮、自卑等不良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學習及交際能力。如果單方面對貧困生進行經濟上的資助,只能解決他們一時的物質之需,但卻難以解決他們因貧困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對于此類問題若不及時加以關注和干預,會對學生此后長期發展產生很大負面影響,重者甚至可能會造成諸如馬加爵、林森浩等惡性社會事件。
二、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改進對策
1、建立科學合理的貧困生資格認定體系
(1)高校聯合生源地建立經濟困難學生動態信息庫。生源地人民政府及相關民政部門負責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信息資料庫,并出具貧困證明,且備份保證可查,對違規出具證明的負責人加大懲處力度。高校應當對學生所提供的相關貧困證明材料進行仔細比對、核實,區分不同程度的貧困等級,在生源地信息庫的基礎上建立本校貧困生信息庫,及時更新,更有效地為家庭經濟真正困難的學生提供資助。
(2)規范貧困生認定審批程序,切實做好資助工作。可以采取班級、年級、院系、學校自下而上的逐級認定程序,工作人員在核實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和學生家庭困難證明之后,也可以采取學生問詢的方式,對有爭議的對象進行專門的調查。輔導員、班主任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追蹤學生獲取的資助金實際使用情況。同時在校院班設立三級管理體系,通過網絡、電話、郵件等方式征詢意見,并對學生反映較集中的情況跟蹤調查及時核實,對于不誠信騙取資助金或不當使用資助金的情況及時予以追回,并做相應的處理。
2、合理優化整合多種資助項目
高校應從實際出發,制定各資助項目的具體評定條件。1.適當調整各類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資助比例。充分發揮獎學金的激勵導向作用,適度減小助學金的力度,調動貧困生通過刻苦學習獲取資助的積極性;2.應調整國家獎助學金的資助金額及比率。以國家勵志獎學金為例,每人每年5000元,額度大,資助面小,應適當降低額度,擴大資助面,以致更有利于資助工作的開展;3.應采取多種方式增加勤工助學崗位。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及不同年級,為學生提供不同崗位。同時,引導學生開展社會服務,為更多未能在校內申請到勤工助學崗位的學生提供助學機會。當然,學校相關部門也須與社會用人單位制定相互制約措施,保護學生的權益,以處理好勤工助學與學習的關系。
3、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解決學生經濟問題的同時還應該從不同幾方面入手關注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
(1)注重對學生的誠信感恩教育。如開展自下而上的感恩系列主題班會,觀看感恩電影等,幫助受資助的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在接受國家資助的同時,體味社會和學校、老師的關愛,懂得理解和感恩的意義,誠信做人。
(2)增強對學生的勵志成才教育。如定期為貧苦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勵志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引導他們奮發圖強,激勵貧困生樹立自強、自尊、自信的品格,和堅忍不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邀請專業人士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報告,聯合心理咨詢中心對貧困生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針對具體情況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并對參與過心理輔導的學生進行跟蹤和回訪,從而幫助其克服心理問題和障礙,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國家各個層面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并給予關注。同時,相關部門須從實際出發,深入分析研究目前高校資助工作現存難點和問題,合理配置和優化使用各種資源,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和高校發展的科學規范的資助政策,從而促進學生資助工作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在21世紀,我國的高等職業學院的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我國科技與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怎樣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管理,是我國高職學院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在我國某一些高職學院中,學生資助與宿舍管理體系比較落后,不能較好的滿足學校的管理工作。在下文中,筆者根據各個高職學院面臨的問題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對學生的教育資助體系與住宿管理體系進行研究,對某些問題的出現提出了詳細的解決方案。
二、關于高職學院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1.關于高職學院資助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在最近幾年,我國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國家對高等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生源的選擇與收費制度上的改革,使得高等學院從免費型教育向收費型教育轉變,從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轉變。在這一系列的改革中,怎樣使得大學生能夠公平的享受國家的各項政策,享受國家的補貼與獎學金一直是學校與社會關注的中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上升,對一些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影響也越來越大,他們難以承受在大學就讀期間的學費與日常開支。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這種現象更加嚴重。國內大多高校都有相應的資助管理體系,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差異,導致我國很多高校的資助管理體系水平高低不平。一些資助管理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現在各個學校對貧困學生貧困等級的確定主要依托于貧困證明等,但是實際是有一些家庭情況不好的開不到貧困證明,一些家庭情況好的反而開的到貧困證明。對于這樣情況一些學校無法處理。第二獎學金的評定,學校還要求學生提供貧困證明,獎學金本來是鼓勵學生學習的,不應該與貧困情況掛鉤。第三,許多高校的資助管理系統還是使用單機系統,這種形式不能滿足信息的流通、共享的需求,在對數據進行維護的時候也很麻煩。在對獎學金的處理方面也存在局限性。管理體系的信息流通不暢,不能及時的掌握學生的資助信息。面對這些問題,怎樣對高職學校的資助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使得資助管理公開、公正、更加體系化,更好更快的為在校貧困大學生提供幫助,是我們現在要考慮的問題。
2.關于高職學院宿舍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通過對一些高職學院的宿舍管理方式進行調查,我們發現了一些高職學院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第一,對學生日常生活的檢查,比如晚歸情況的考察主要是通過學生會的相關部門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也是要學生出示相關證件后進行登記處理。但是實際情況是檢查人員與有的學生認識,部分學生以此逃避檢查。第二,對宿舍樓的公共設施的管理不規范,對于一些受損害的門窗等物品,往往是等到有很多寢室都出現問題后,再集體修理,這對學生的安全性有一定影響。第三,對與學生基本信息的掌握不夠詳細,在查詢過程中比較慢。例如有的學生沒有帶鑰匙,在像管理人員借寢室鑰匙時,無法準確的確定學生的情況是否屬實,往往是管理人員依靠自己對學生話語的進行判斷情況是否屬實。這對學生的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面對這樣問題如何對宿舍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如何滿足當代高職院校對宿舍管理工作的要求,是一些學校在處理學生宿舍管理工作時需要深思熟慮的。
三、關于高職學院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議
1.關于資助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議
根據一些高職學校資助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一些高職學校資助管理體系在應用過程中的不足,筆者提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符合高職學校管理要求的高職學校資助管理體系。該資助管理體系旨在將貧困資助與獎學金管理區分開來,解決在管理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一套高職學校的資助管理體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勤工助學管理,一部分為學生獎學金管理。勤工助學的管理系統包括對勤工崗位進行申請、對崗位的篩選、錄取上崗、發放工資、離崗等過程。首先,在校貧困學生根據自身經濟情況提出要進行勤工助學的申請后,由輔導員交到學院進行審核把關。學生的輔導員及其審核人員根據申請學生的家庭貧困情況、學習情況、思想品德等進行分析,判斷該學生是否適和勤工助學崗位。由于勤工崗位的有限,輔導員及其審核人員需要按照篩選標準對學生進行綜合的比較,并對學生進行排序。輔導員及其負責人審查完之后,學院將審核通過的學生的信息進行匯總上報,再由學校的相關部門對學生的詳細信息進行進一步審核。在學校審核通過之后,勤工管理中心對通過的學生進行勤工崗位的劃分并對具體情況進行公示。如果出現問題,對問題進行處理后,再安排學生上崗。在安排相關學生上崗之后,相關崗位的負責人要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考察,比如在上崗后學生要定時的對負責人進行報告,以確定學生上崗工作的正常進行。負責人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記錄、評價后,將相關的信息交給學校的勤工助學中心的相關部門。勤工助學中心再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分析給予學生相應的工資。之后再將助學的工資統一的進行公示,上崗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對發放的工資進行核實。如果出現問題,學生將信息及時的交給負責人,由負責人將情況反應到勤工助學中心,再由勤工助學中心對問題進行處理。如果沒有問題,學校在規定時間內將學生的工資轉到學生的銀行賬戶中。同時,將助學費用放到管理系統中進行公示,學生可以根據情況自己核實相關費用情況;如有問題,可以在系統內提出相關意見,如果沒有問題,學校則在規定時間內將學生的助學工資劃轉到學生的銀行賬戶中。學生在工作過程中,也可以將對勤工助學的看法、問題、建議等反應到相關部門,以幫助勤工助學管理工作更科學更有效的進行。上文主要介紹了勤工助學的管理措施與內容,下面筆者將介紹獎學金的管理內容。學生獎學金的管理過程跟勤工助學管理過程比較相似,根據勤工助學管理工作的經驗,我們將獎學金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學校根據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獎學金的名額和各個學院人數、學生學習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把各個獎學金的名額分配到各個學院。各個學院根據名額及學院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確定相關選擇標準。將標準公示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交申請表提交到輔導員,由輔導員交到學院的相關負責人員。再由輔導員和負責人員共同負責對申請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以確定學生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將符合條件的學生的情況及人數進行匯總。由學院的負責人將學生的名單及其信息提交到學校的管理中心,再由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員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考察篩選。學校確定獲獎學生的名單后,將獲獎學生信息對全校師生進行公示,全校的學生和老師可以對不符合標準的情況進行反應。確定無誤后,評定工作就結束了,評定完成后,在規定時間內,學校財務處將獎學金發放給獲獎學生。
2.關于學生宿舍管理的研究
針對宿舍管理出現的問題,根據新時代高職院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對學生宿舍的管理可以結合軟件系統進行管理工作,借助軟件操作可以使宿舍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的進行。通過對原來宿舍管理系統的研究,結合高職院校對管理工作的需求,筆者設計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軟件系統。該系統有公寓日常生活管理、宿舍財產管理、信息瀏覽管理、信息維護管理與值班情況管理等基本功能。在操作界面有系統設置、宿舍管理、檢查衛生、宿舍財產管理、值班情況等模塊。首先在系統設置中,主要有用戶管理、宿舍設置、數據備份、數據的轉換等功能。用戶管理這一功能,主要是為了提高工作人員的處理效率及保證信息資料的安全。由于在管理過程中操作系統的人數有很多,他們的工作也不盡相同,對于個別人員的素質也無法保證。所以我們可以將工作人員的瀏覽與操作權限進行分級。比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操作該系統對系統進行功能的添加與編輯,普通工作人員通過該系統只能瀏覽與查詢信息,并且不同工作人員能查到的信息也應該有所區別。通過這么做可以使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工作內容更加了解,使得他們的工作有所區分,以提高工作效率,通過權限的劃分也可以避免其他人員對系統進行操作,避免了一些信息的泄露,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宿舍設置這一模塊又分為三大子模塊分別為宿舍樓房的分配,宿舍寢室的分配、年級的分配。根據這三個模塊工作人員可以方便有效的對學生的住宿進行分配,在查詢學生信息時也比較方便。其結構比較簡單,便于人們熟悉掌握。在數據的備份模塊中,對數據的備份可以采取兩種方法,一個是本地備份,一個網絡備份。本體備份是將數據隨時隨地的保存到學校的數據庫中,網絡備份是通過遠程網絡技術將數據保存在網上。數據轉換這一功能,主要是對宿舍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庫的數據進行轉化處理。考慮到學生的宿舍管理影響著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進行,所以保證學校內各個系統之間的信息的連通共享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方便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查詢統計,我們增加了數據庫的表格與excel表格進行轉換這一功能。這是為了方便工作人員對數據進行操作,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可以用電腦,在外面可以用手機等電子設備中的辦公軟件進行操作。接下來是宿舍管理模塊的介紹。宿舍管理主要是對學生與值班人員的日常生活情況進行管理并進行數據的記錄。它主要有學生的入住管理,學生的退宿管理,員工值班情況的管理,學生晚歸的管理,違規管理及其它模塊。入住、退宿、晚歸主要是記錄學生的住宿樓的具體資料,退宿的具體情況及晚歸學生的詳細信息。員工值班情況主要是對員工值班的情況進行記錄,在值班員工值班過程中,面對一些狀況,比如學生生病了,公共設備出問題了等情況時,值班人員及時將問題記錄到系統中便于相應人員及時進行處理。在其它功能中,設置了學生請假、違規信息處理、床位信息三個子模塊。學生請假是對學生的請假情況進行登記,主要是記錄學生請假的日期,請假理由,學生請假后的消假日期等基本信息。違規信息處理這一功能是對違反宿舍規定的學生將其基本資料及其違反的規定進行記錄,這是為了在一些學校進行考評工作時,能夠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通過床位信息這一模塊,工作人員可以很方便的看到每個宿舍樓中的各個寢室及其各個床位的使用狀況。在已經使用的床位,點開界面可以很清晰的察看到每個床位的學生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信息,學生的信息主要是姓名、班級、學號等信息。為了保持寢室衛生,養成學生們好的生活習慣。筆者設計了檢查衛生這一模塊。檢查衛生這一模塊主要有周扣分、評比衛生、統計衛生三個功能區。周扣分主要是對學生會生活部查寢時的衛生情況進行登記。扣分統計主要是對各個宿舍和班級的扣分進行統計。衛生評比是工作人員根據扣分統計中各個班級各個寢室的扣分情況進行分析后,列出先進個人、先進寢室、先進班級的名單,并由相關管理人員提交給學院。為了保證宿舍財產的安全,我們設計了宿舍財產這一功能,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人員將宿舍的公共設施進行記錄,并將公共設施的損壞情況進行記錄,這么做方便學校對宿舍公共設施進行維修處理。在信息維護管理功能中,系統權限比較高的人員可以通過這個功能察看和刪除過期的記錄。值班情況管理這個功能可以對宿舍值班人員進行管理。通過這個功能值班人員可以通過該系統軟件匯報值班過程中發生的情況,這樣做可以提高值班人員的工作效率。通過該軟件系統可以使得管理更加科學,對于學生信息的查詢,管理情況的認定等都可以進行很好的解決。
篇6
關鍵詞:學生工作;困難學生;育人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8-0055-02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各高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規定,完善了包括“獎、貸、勤、助、補、減”及綠色通道在內的學生資助幫扶體系。各高校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充分認識到資助育人工作更應該注重育人環節,轉變觀念,把單純的“助困”轉變為“助困”和“育人”相結合,把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作為學生資助工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職責。
一、廣泛調研,積極探索,夯實基礎工作,提高資助育人工作的規范性
(一)科學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
為確保真正經濟困難的學生得到有效的資助,使國家獎、助學金的發放、國家助學貸款的審批、勤工助學崗位的申請等資助工作更有針對性,同時也使資助困難學生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各高校要認真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暫行辦法,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將參與面及測評范圍擴大,提高認定工作的透明度。每一名申請學生要填寫《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父母結構及其健康經濟狀況、家庭其他成員結構及其健康狀況、家庭生產經營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個人健康及消費情況、學生本人日常表現及消費情況等,然后班級測評小組依據測評指標及學生選擇內容進行測評打分,最后將測評結果在班會上進行民主評議,以保證測評結果的公開、公平、公正。學院初審合格后將測評結果上報學校學生處并進行全校公示,公示后無異議者進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進行備案。
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個人申請―班級評議―學院認定―學校備案”的程序,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全校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等級分為特別困難、一般困難兩個檔次。加強對已備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動態管理,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檔案,以此作為實施各類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依據,逐步提高資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實效性。
(二)優化組織機構和人員的配備,細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
各高校要進一步優化資助工作人員質量、組織、結構,配備足虻娜嗽保這樣才能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有序開展。一是要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如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助學金、社會資助、勤工助學崗位管理等都應有足夠的工作人員配備。二是加強專職工作人員的培養和考核,定期組織學習重要資助文件、政策,參加資助工作專題學習培訓等,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要嚴謹、細致、高效,并樹立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逐步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專職工作人員隊伍。三是設定一些助管崗位,由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既解決了助學崗位,也能為資助工作提供人員保障,進而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建章立制,擴大宣傳,提高資助工作的影響力
為規范、高效地開展各項資助工作,各高校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定,包括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規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暫行辦法、國家獎、助學金評定管理辦法、國家助學貸款管理辦法等,為資助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還應制定具體的配套措施,如企業及個人在招聘學生勤工儉學時需要與校方簽訂用人協議,以確保學生的安全及助學工資的按時發放等,維護學生的利益。
加大對國家助學貸款與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宣傳力度。利用知名媒體、校廣播臺、校報、校園網等廣泛宣傳國家、省、學校有關的資助參政策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狀況、優秀困難學生的事跡等,一方面讓學生全面了解各項資助政策,另一方面也積極吸引社會企業及個人資助困難學生、為困難學生提供助學崗位等,逐步設立家教、促銷、派送、市場調查、宣傳等校外臨時助學崗位,形成了企業及個人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系要求提供助學崗位的良性發展趨勢。
二、發揮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這一“民心工程”的綜合育人效應,重點加強四項教育
一是加強感恩教育。通過致助學貸款學生的一封信、播發感恩影片、開展受助學生座談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感恩教育工作,培養學生感恩社會、及時還貸、發奮學習、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向廣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倡議,引導接受資助的同學不忘黨、政府和學校的關懷,珍惜身邊的教育資源和大家的關愛,努力成才,積極回報社會。
二是加強誠信教育。各高校應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誠信觀念。加強宣傳我國“個人征信系統”,邀請相關銀行有關負責人舉辦大學生信用教育專題講座;在貸款畢業生中舉辦誠信報告會、觀看信用宣傳教育專題片等活動,規范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管理;舉辦獲獎學生頒獎典禮,利用各類獎助學金評定契機大力宣傳誠信做人、誠信考試等,取消違紀學生年度內各類評優評獎資格,逐漸形成人人講誠信、事事講誠信、時時講誠信的良好氛圍。
三是加強勵志教育。通過召開經濟困難學生座談會、立志成才研討會,優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經濟困難學生聯歡會等方式,廣泛開展經濟困難學生自強自立、艱苦奮斗及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引導經濟困難學生正確對待國家和社會給予的資助,變國家的關懷和社會的愛心為自己成才的動力,努力學習、奮發有為。
四是加強實踐教育,提高困難學生就業競爭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普遍勤奮向上、能吃辛苦,但是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很多學生在求職競聘時并不占優勢。因此,各高校應逐步改進勤工助學渠道,結合經濟困難學生的專業特點,突出實踐教育,從勞動型的助學渠道向智能型、管理型、實體型轉變,豐富助學內容和形式。同時,進一步強化勤工助學學生“選聘、簽約、建檔、培訓、上崗、考核、教育”的一體化管理。一方面解決學生的生活費問題,另一方面也發揮經濟困難學生專業優勢、自身特長,真正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三、科學管理、規范程序,著力落實五項措施
一是“綠色通道”制度。為確保家庭經濟困難新生順利入學,各高校要采取綠色通道制度,確保不讓一名新生因為家庭濟困難而輟學。近年來,各高校新生入學“綠色通道”采取了緩、補、送的方式,即: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暫緩收取學費、宿費,補助伙食費,送軍訓服,送基本生活、學習用品大禮包。這些政策大大緩解了貧困新生的生活及學習困難。
二是國家助學貸款。各高校要大力宣傳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嚴格審核申請貸款學生基本情況。積極配合銀行認真指導學生完成助學貸款的各項手續。完善誠信踐履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對貸款學生的誠信教育,逐步完善學生信用檔案,使學生樹立誠信意識,自覺還款付息。加強貸后管理,建立貸款畢業生信息檔案,做好進入還款期畢業生的催還款工作,確保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三是獎助學金。各高校要全面落實國家資助政策,深入細致地做好各類獎、助學金評定工作,真正把黨和國家的溫暖、學校的關心送到學生手中;學生資助管理部門要精心組織,明確要求,嚴格程序,把國家、省、學校的獎、助學金評審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按照學生本人申請、班級民主評議、學院初評公示、學校聯評公示“三級評審,兩級公示”的評審程序,全面按照評定方案要求,規范程序,嚴格審批,確保獎助學金的評定發放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四是勤工助學。各高校要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自立、自強信念,學校不僅要積極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尋找經濟扶貧途徑,還要在校內外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包括清掃教室、清掃宿舍樓、送水、圖書館管理、活動中心管理、食堂打飯等固定崗位。要大力提倡校內勤工助學崗位,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助學崗位問題。同時,各高校相關部門應采取多種辦法設立家教、促銷、派送、市場調查、宣傳等校外臨時勤工助學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問題。
五是學費減免。對烈士子女、孤兒等特別困難學生,各高校要統一組織辦理學費減免手續,減免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等。同時,評定各類獎助學金時,也要向這些特別困難學生有所傾向,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很現實很緊迫的工作,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發展,關系到國家的人才培養質量,各高校要發揮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探索創新,逐步健全完善適應新形式發展需要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真正把“實事做實、好事做好”。
參考文獻:
[1] 李曉鵬.試析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科學發展[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2] 洪流.資助育人:高校資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3] 黃濤.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5).
篇7
(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南京211816)
摘要:對貧困生困難程度的準確認定是高校順利開展貧困資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把有限的資助全用到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需要正確合理地界定經濟困難學生。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從根源上加以解決,改變傳統的資助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資助體系。
關鍵詞 :高校貧困生;認定;資助體系;資助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4)10-0027-02
隨著高等教育成本的逐步提高和高校收費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貧困生的數量增多的同時,貧困生資助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也日趨復雜多變。確保高校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不僅是當前政府、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實現國家教育公平政策、人才強國戰略所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
一、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現狀
(一)高校自身認定法。學生自己遞交申請,學校對申請的學生進行審核。通過班級、學院逐級把關、層層審核的方式確定資助名單。這種方法要求學校對學生的真實經濟情況有準確的了解。
(二)在校月消費水平認定法。具體操作方法是統計出該生在學校的總的消費量,包括用于學習和生活的開銷,將得到的數值與全校學生消費量的平均值進行比較,通過準確的數據做出判斷。而且,自從各高校相繼開通了“一卡通”消費系統后,取得和測算精確的數據也變得比較容易。
(三)綜合認定法。是由貧困生提供生源地民政部門開具的有效貧困證明以及《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詳細記述該生的家庭成員工作、人均收入等基本經濟信息。在遞交申請后,接受集體評議。評議小組通常由班級同學組成,主要評議內容包括該生日常消費情況、生活水平等,評議結果公示后再報學校審核。這種做法在民主評議的監督下進行,其認定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都大幅度提高。
二、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在整個資助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微觀上來說是其他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從宏觀上來看更是落實高校資助工作政策、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環節。只有在正確認定的前提下,才能將資助工作向更廣更深的層面展開。盡管目前在社會、政府及各方力量的協助下,高校的資助工作,尤其是對貧困生的認定有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合理之處亟待解決。
(一)貧困生界定范圍模糊,認定標準不統一
現階段對貧困生的認定分為一般困難、困難和特別困難三個等級。但是,每個級別的具體評判標準只是定性的描述,缺乏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定量評定標準。而且,由于不同高校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北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人民生活水平差異,也是貧困生認定標準化道路上尚待克服的難題。
(二)認定方法存在局限性
目前,貧困生認定主要采用文中提到的第三種方法,但這種以貧困證明為先決條件的認定,存在著真實性遭受質疑的尷尬。在有些地區,學生本人或其父母到生源地所在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生源地相關部門或辦事人員出于地方保護主義考慮,往往會根據貧困生要求開具與事實不完全相符的證明材料。而且,貧困生的認定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隨著該生家庭經濟情況的改變而改變的,如果僅僅根據某個時間點的經濟收入情況定義學生是否貧困或貧困程度,忽略變化因素,也會使認定結果產生偏差。
(三)認定環節存在不合理性
許多高校在對貧困生人數指標進行分配時常常采取按學生人數比例進行分配的方式。表面上看,這種做法是公平的、合理的,但不同院系、不同專業以及不同生源地是存在差異的,并非總人數多的院系貧困生人數就一定多。這種分配方法有可能使得有些專業班級由于貧困生比例高于平均值而無法得到應有的資助,而那些貧困生比例低的專業班級也會存在名額分配不出去的現象,有限的資助金額沒有發揮最優效用。其次,在確定的過程中采用民主選舉的方式,看似公平公正,卻忽略了人與人之間個性差異的實際。有的貧困生并不愿意在公開場合講述自己的貧困情況博得大家的同情,他們往往更在意自己的隱私,最終導致真正貧困的學生得不到幫助。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貧困生認定及資助體系
(一)優化分層模式,改進傳統定級方法
目前,高校普遍是從經濟層面給貧困生分層的,一般分為特別困難、比較困難和一般困難三個層次。但是,由于高校貧困生形成原因的多元性,除了經濟上與其他同學存在差異之外,他們各自的成長環境、在群體中的自我定位、性格特點等也不盡相同,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每個貧困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狀態也存在差異。
1.積極型。這一類型的貧困生心態健康,能正確面對自身家庭經濟困難的現狀,認為貧困并不可悲,也不可恥,并且有堅定的信念,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針對這一類型的貧困生,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的工作崗位,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勞動獲得經濟上的補助。
2.逃避型。這一類型的貧困生普遍不愿意面對和接受自身貧困的事實,其性格特點表現為內向孤僻,他們進入大學后,面對環境與周圍人群的差異,由于經濟上的匱乏很少參與同學間的聚會或是社團活動,時間長了就脫離了集體和同學。針對這種類型的貧困生群體,學校應把經濟資助與心理關懷結合起來,幫助他們端正心態,樹立信心,定期進行心理疏導,確保其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真實的自己。
3.依賴型。這一類型的貧困生將自己的經濟困難歸罪于社會的不公平,認為受資助是社會虧欠他們的,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絲毫沒有自助的想法和感恩的心態。針對這一類型的貧困生,高校在給予他們經濟資助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其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的心理成熟。
(二)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連貫檔案數據庫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生源地教育局資助相關部門建立貧困生的電子檔案數據庫是非常必要的舉措。因為貧困生的認定工作介入得越早,其準確性也越高。貧困生動態信息庫內容包括生源地、困難情況、家庭人均收入、受資助情況等信息。‘51實施動態管理模式,對其貧困程度的變化、在校生活狀況、學習情況等個人基本信息及時調整,形成集制度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為一體的信息平臺。
(三)轉變資助觀念,貫徹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
高校應當以增強貧困生勤工助學意識為基礎,增加勤工助學崗位為依托,有效實現變助為勤、助勤結合的轉變。這不僅讓貧困生得到鍛煉,養成堅強的性格,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自力更生的勞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資助總額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資助模式的轉變,形成包括助學貸款在內的國家助學金、勵志獎學金等資助項目的有償給予,逐步建立權利與義務配套的資助模式。
(四)樹立先進典型,發揮榜樣教育作用
充分調動品學兼優或擔任學生干部的貧困生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其積極健康地面對貧困,自立自強。同時,借助優秀貧困生事跡報告會等形式,讓優秀的貧困生到更大的講臺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成才史。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以及不畏艱難、勤奮學習、勇于進取的事跡,塑造更多的典型和榜樣,引導更多的經濟困難學生努力成才。
[
參考文獻]
[1]黃用斌,新形勢下高校貧困生認定及資助模式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7)
[2]余沖,高校貧困生認定程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高教,2008(5)
[3]姜旭萍,鄭俊構,建點線面三位一體的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J]湖北社會科學,2009( 11)
篇8
【關鍵詞】 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
一、目前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針對民族生設立的一系列制度,直接目的是減輕民族生的生活負擔和思想負擔,為學校管理減少阻力,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民族生的綜合素質,為邊疆地區輸送合格的高質量人才,然而在教育管理實踐中,部分政策存在異化、不合理甚至適得其反的現象,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1、資助政策不合理
(1)缺乏必要審核機制,部分民族生謊報家庭經濟情況。從對H大學某輔導員的訪談中得知,由于來自新疆、的少數民族學生大多家庭經濟基礎較差,因此其申請資助項目時一般均會予以通過。但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邊疆地區人民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改善,部分民族生已經不符合資助的條件,但仍舊會按照家長的意見申報資助項目。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是人生中最早接觸的環境,是人們成長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生活場所和思想形成的重要條件之一。據輔導員和普通漢族學生反映,接受資助的民族生中,穿名牌衣物,用名牌手機,花銷大手大腳的不在少數。由于高校在考慮資助資格時缺乏必要的審核機制,難以對民族生的真實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調查,致使資助政策失去了原本之義。
(2)多數資助項目簡單直接,難以起到激勵作用。高校設立資助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民族生的經濟負擔,從而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條件,激勵其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但就現有的資助政策來看,大多著眼于資助金額的多寡,而非激勵效果的實現。誠然,對于家庭經濟情況較為困難的學生來講,直接予以物質上的補助可以直接改善其生活狀況,但“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長期提供金錢上的直接補助,難免會使部分民族生產生依賴心理。由于資助項目實施之后缺乏必要的引導機制,而民族生從家鄉來到內地,文化觀念會受到一定沖擊,可能在得到較多的物質補助后會滋生享樂主義思想,不思進取,使資助政策難以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盡管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代表的部分高校注重勤工助學中心優先安排包括藏族學生在內的少數民族學生上崗,為學生創造與社會交往機會,培養正確的消費觀,但多數高校仍舊忽略對資助項目的配套政策的制定,重物質補助輕思想指В使得資助項目的作用僅僅停留在改善民族生基本生活條件的層面。
2、免修部分課程和降低考核標準存在爭議
“民族生有著深刻的特殊性,大部分來自邊遠的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由于歷史的原因,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后,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大部分學生是通過降分錄取的照顧性政策而跨入校門的,這就客觀上造成民族高校的生源整體質量普遍偏低的事實。”因此,《H大學少數民族學生修課補充細則》中規定,少數民族學生可免修部分課程,課程免修按先選課后申請的流程進行,每學期申請免修的課程不超過2門。
盡管此項規定可以直接減輕民族生的學習負擔,但在實踐中也引起了一定的負面作用。據某輔導員表示:“其他同學在教室上課,免修的民族生在寢室睡覺,我覺得不太合適”,可見,民族生并未充分利用課程免修帶來的時間資本和精力資本。調查中亦有60%的漢族學生認為民族生不應該免修部分課程。而降低課程考核標準更是爭議頗多,接受訪談的輔導員和學生紛紛表示,可以在平時對民族生的課程教育中予以傾斜,甚至酌情提高其平時成績,但直接在最終考核時降低分數標準不太合適。如將60分及格降為40分及格,這一明顯的差異不僅會使民族生不自覺的降低對自身的標準,而且會引發部分漢族學生的不滿,在接受問卷調查的漢族學生中,有72.46%的人認為不應對民族生在學業考核方面降低標準。
3、日常管理需進一步完善
(1)過多“區別對待”,引發民族生的抵觸心理。由于民族生和漢族生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外形外貌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且民族生的數量占比較小,因此多數高校會采取一定的“區別對待”制度,以達到針對性的教育效果。此外,“鑒于西方敵對勢力向來將民族地區作為分化、瓦解我國國家政權的主要場所,利用少數民族群眾虔誠的和忠厚直爽的性格,不斷地在民族地區制造不穩定因素。當地群眾有時被他們的卑劣行為所蒙騙,給民族地區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帶來一定威脅。”因此部分高校針對民族生實行“定期個別談話”制度,規定輔導員每個月甚至每周必須找民族生進行一次單獨談話,考察其思想動態,上交談話報告。然而過多的“特殊照顧”反而會適得其反,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貼標簽”的現象。據輔導員反映有民族生曾經直接提問為什么要經常性談話,自身與漢族學生有何不同?因此,在日常管理方面對民族生和漢族生應做到“一視同仁”,弱化差異,增強民族生的心理認同感。
(2)民族生與漢族生間存在隔閡,難以融入。從上圖調查結果可看出,有約42%的人對民族生的印象偏好,近60%的人習慣民族生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但只有約15%的人與民族生相處起來感覺很輕松,和實現無障礙交流。可見雖然有著良好印象,但是在實際相處中卻因為種種因素的限制不盡如人意。民族生之間有著地域文化、的天然認同,因此不同年級的也會打成一片,非常團結。這些非正式組織一方面滿足了民族生的心理認同需求,幫助其盡快適應新環境,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小團體”現象,使民族生自然而然的失去與漢族生接觸的必要性。而漢族學生出于對民族生的神秘感,以及語言溝通的障礙,多數會對其敬而遠之。據調查顯示,有60.51%的漢族學生認為對民族生不太關心,認為對民族生比較認同的只有22.1%。
二、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相關建議
1、健全資助政策,確保公平性、合理性
(1)有區別地進行資助。“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來自西部欠發達地區,總體上經濟條件較差,但是不同家庭、不同區域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應該有區別地進行資助。”一方面,要從制度上明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等級認定標準。通過特定標準,每一個個體被評定為符合自身經濟情況的等級,領取不同的資助。另外一方面,要建立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不同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學校生源的具體構成情況,合理確定并適時調整資助比例。在本課題小組的研究過程中就發現新疆籍與籍少數民族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有顯著差異,相應的資助力度與范圍也應該有所差異。
(2)規范資助申請程序,落實審核、公示環節。按照少數民族學生專項補助評定的有關通知要求,內地高校專項補助的申請、評定、公示、發放等環節均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則。但由于諸多因素,部分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申請相關資助時未能如實申報,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家庭情況真正貧困學生的利益。因此有必要規范資助的申請程序,落實審核、公示等環節。在審核環節,可通過信函、電話等方式抽樣核實學生填報內容的真實性;在公示環節,在尊重申請人隱私權的同時要充分保障其他同學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班級同學的意見可納為重要評選依據。只有規范資助項目的運行程序,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保障新疆、少數民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并健康成長、成才。
(3)發揮資助政策的正面激勵作用。高校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資助政策側重于直接物質補助的特點往往會滋生學生的依賴心理,要以形式多樣的資助方式取代單一的經濟資助模式,開展更多的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資助活動,以經濟資助為手段,以知識和能力資助為目的,以心理資助為保障。讓貧困生通過在勤工助學崗位的工作,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鍛煉能力、增強自信、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2、構建“學習共同體”,制定科學考核機制
(1)發揮“多元主體”互助作用促學習。在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問卷中有涉及到“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對您有幫助的因素有哪些,請按重要性打分”的問題,其中“老鄉學長學姐的幫助”和“老鄉同齡伙伴的幫助”重要性打分最高,輔導員的幫助、任課老師的幫助、其他學長學姐的幫助、年級其他同學的幫助重要性依次下降。這啟示我們,在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時要充分發揮老鄉學長學姐和同齡伙伴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應該注重學校里其他相關主體作用的發揮,比如說任課老師和年級優秀同學的作用,可定期開展學習幫扶活動,對學習成績差、補考、留級的學生專門開設少數民族學生重修班等等。
(2)“特殊照顧”與嚴格管理相結合。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對難度較大的課程降低考核標準是必要之舉。但是標準的設定并不簡單,在課程難度與學生基礎、學習能力之間要達到有機協調,既要使學生的課業負擔不至于過重,又要注重保持其W習積極性,可以在借鑒相關高校的成功做法中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特殊政策”。
目前內地大多數高校都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專門制定了及格分數線,使部分學生產生了懶惰心理,此類學生應區別對待。比如說,針對山區、偏遠地區母語非漢語的維吾爾、哈薩克、藏、烏孜別克、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學生制定的學業政策應該更為寬松。而對回族、滿族等新疆少數民族學生,他們的母語本身是漢語,接受教育的基礎較好則應區別對待或者逐步取消專門分數線的過分照顧。
3、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增進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
(1)加強人文關懷,關注心理健康。要把握好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心理活動規律,尊重他們傳統的精神追求和分析認識問題的思維標準。學院或班級可定期舉行心理知識講座,學校心理辦要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困惑提供及時的心理援助,并形成一種機制。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和班團干部的疏導作用,尊重、關心、愛護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溝通交流中體現人情味、親切感,杜絕“貼標簽”行為。
(2)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文化人類學家認為,人們習慣的行為,受其文化背景的影響。教育與文化是錯綜復雜交叉的,教育受到文化的制約和影響。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其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文化。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構成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要鼓勵民族生踴躍參與集體活動。在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在對學校活動類型的傾向性方面,73.7%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更傾向于參與全校性的,僅有15.8%新疆籍少數民族的學生更傾向于參與單獨為少數民族學生舉辦的;而僅有29.4%的籍少數民族學生更傾向于參與全校性的,更傾向于參與單獨為少數民族學生舉辦的占比為35.3%;要把全校性活動與民族特色活動有機結合。一方面,讓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與其他同學廣泛接觸,互相了解,增進友誼,并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品嘗成功,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樹立堅強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如結合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文學、藝術、歷史、工藝等,結合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等進行教育,使之在校園內外廣為傳播和交流,真正體現獨特的民族特色。
培養少數民族優秀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國家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隨著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當地民族教育的社會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競爭也更加復雜激烈。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我國各大高校不僅需要注重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人文關懷,也需要改革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體制與機制,通過對現行培養民族人才的各項優惠政策進行認真分析,明確各項少數民族培養計劃的戰略定位,從而進行高校內部治理工作特別是要確保教學質量,來實現高校為民族地區選拔優秀人才、培養有特長技能優秀人才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孔慶祝主編,少數民族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研究[M].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27.
[2] 楊聰編著,中國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48.
[3] 周晶,周玉琴.試析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及完善策略[J].青海民族研究,2013(3).
【作者簡介】
篇9
人文關懷的理念,發端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在思想政治工作視野中,人文關懷指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人豐富多樣的個體需要,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高校肩負“教書”與“育人”兩項重任,因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除了以承擔部分或全部學費和基本的生活費用等方式彌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保障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要從思想上“扶貧”,營造一種有利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身心健康長遠發展的“人文關懷”校園文化。
一、人文關懷在資助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構建資助工作的人文關懷體現了高等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其深層次的涵義是以人的發展和需要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要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以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經濟資助僅僅解決了貧困生的生理需求,對于更高層次的需求則無法滿足。構建具有人文關懷的資助體系,著力于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神上的需求,體現了高等院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資助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是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經濟資助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主要是滿足了其“智”能發展的需求,對“德、體、美”的塑造需要人文關懷的塑造。忽視了感恩教育等內容的資助工作,易造成資助對象的道德缺陷,甚至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加強資助工作的人文關懷,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人文關懷是資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的有力保證
資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是保證高等院校資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制度化、規范化的實施決不能以犧牲人文關懷作為代價。刻板生硬地強調制度化,有可能導致部分經濟困難靦腆內向而自尊心較強的學生放棄資助,使部分受助學生心理受到傷害,產生自棄自卑仇恨等心理,從結果上妨礙資助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只有堅持資助工作的人文關懷,尊重受助學生的個體需要、個人情感,才能真正實現資助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
(四)資助工作的人文關懷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環節
高校和諧校園應是依法治校,章法有序,利益協調,安定祥和,充滿活力,師生和衷共濟,員工各盡所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校園。目前高等院校經認定后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約占總人數的20%,資助工作的人文關懷能夠引導該部分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營造安定祥和、充滿活力的大學校園文化,杜絕極端事件的發生。
二、高校資助工作中人文關懷缺失的現狀
(一)重視經濟幫扶,忽視心理支持
隨著國家政策支持、財政補貼/社會各界的愛心投入及高校自身努力,已經初步建成了“獎、助、勤、貸、免、補”的高校資助網絡,基本保障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教育權及基本生活費用。然而當前資助工作更多關注在物質現實層面,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精神層面的關注欠缺。據調查顯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群體存在心理異常的數據相對較高。這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來自困難家庭的學生群體,相對單親、離異重組乃至孤兒等異常家庭數目較多,家庭成長環境易激發自卑、冷漠、厭世、仇富等心理問題;其次,在青少年期,因為家庭貧困,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易產生仇富、自卑、孤僻等心理問題,這對他人、校園乃至社會都是潛在的威脅。如2011年北京科技大學少年班的黎力,就因為家境貧困外加學業受挫,而走上了搶劫校內銀行的犯罪道路,對社會及家庭帶來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二)重視制度流程,忽視情感關懷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流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是高校資助工作的重要環節,它能夠確保資助工作的有效性、公平性及公正性。然而過于強調認定過程的規范化及公開性,有時會帶來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二次傷害。如昆明某大學曾發生過公開投票選舉貧困生拼“誰更慘”而引發社會廣泛熱議一事。將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的狀況完全暴露在每日朝夕相處的班級同學面前,看似維持了“公平、公正、公開”,實際上以犧牲了參與認定的同學的隱私權的代價換來了班級同學的知情權。這種做法無異于當眾揭傷疤,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傷口上撒鹽,其對貧困學生容易帶來自卑、自閉乃至自棄等心理傷害。
(三)重視客觀支持,忽視主觀努力
唯物主義辯證法指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源泉,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目前資助工作重點多放在物質資助、資金投入上面,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重視。國家及社會的資助畢竟只能緩解一時之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總要走上社會,自食其力。對主觀努力的忽視,不利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極少數受到資助的同學甚至變得眼高手低,懶惰挑剔,對其走上社會之后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構建具有人文關懷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
(一)宣傳引導現關懷
在組織申報、宣傳公示等環,對宣傳語言的選擇準確考究,達到充分尊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情感、引導校園輿論并實現宣傳目標的目的。如近年來,主流媒體及院校在宣傳時,逐步開始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代替“貧困生”這一名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強調了受助學生群體致困原因主要是出生的家庭比較貧困,這是客觀造成的,較以往籠統稱其為貧困生的做法體現了更多的關懷和愛護。此外,在宣傳引導中注入人文關懷還體現在近年來對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等家庭經濟困難勵志典型的宣傳,通過參與宣傳,獲獎學生得到更多的自我認同及激勵,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亦能從榜樣身上汲取前進動力。
(二)認定評選重隱私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及資助實踐的不斷發展,已初步形成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嚴格地操作規范和評價標準表明資助工作已經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此基礎上,應強調資助工作的人文關懷,所有制度的施行都應該以保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隱私、人格和尊嚴為前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資助的主體,只有兼顧了主體關懷的資助工作才能成為有效的資助工作,也才能達到資助工作預定的育人目標。
篇10
技能就業扶助招生對象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我市戶籍;
(二)城鎮“零就業家庭”或“低保家庭”,農村“低保家庭”,農村年收入低于國家低收入人口貧困線以下家庭,因病、殘、單親等原因導致貧困的家庭;
(三)年齡在16-25周歲之間;
(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五)身體健康且有就業愿望。
二、招生人數、學制及承擔任務院校
年城鄉技能就業扶助計劃我市共招生370人,學制均為2年(含半年頂崗實習)。其中鐵路運輸學校作為省級定點學校面向我市招高中畢業生70人;市高級技工學校作為我市定點學校面向全市招初中以上畢業生300人。
三、招生及錄取步驟
年城鄉技能就業扶助計劃招生采取個人報名與扶助對象所在街道(鄉鎮)推薦相結合的方式。月底前,各縣(市、區)按計劃組織報名,完成認定和審核工作,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市年城鄉技能就業扶助招生審批表》,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報名對象本人所在居委會(村)、街道(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要對其家庭情況和報名條件逐級把關,并采取適當形式進行公示。月日前各縣(市、區)填報《市年城鄉技能就業扶助計劃招生報名情況明細表》,加蓋同級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公章后分別報市勞動保障局、市財政局;月上旬前市勞動保障局、財政局根據各縣(市、區)報名情況,按照“條件公開、自愿申報、考試錄取、考察公示、社會監督”的原則,履行相應手續,確定資助對象,各縣(市、區)填報《市年城鄉技能就業扶助計劃招生備案表》,加蓋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公章后報市勞動保障局、市財政局。鐵路運輸學校全市統一錄取、名額統一使用,市高級技工學校全市統一錄取、名額按屬地分配使用。月中旬前承擔城鄉技能就業扶助計劃的技工院校根據錄取名單填寫錄取通知書,加蓋公章后寄發給被錄取的扶助生。月下旬至月上旬扶助生攜帶錄取通知書、學歷證明、縣級以上醫院體檢證明入學報到。
四、相關費用及補助標準
經測算,年扶助生兩年學雜費(包括學費、住宿費、教材費、防疫費、宿舍備品費、技能鑒定費等)人均支出在7500元左右。
參照此標準,鐵路運輸學校招收的扶助生兩年學雜費由省級財政全額補助;市高級技工學校招收的扶助生兩年學雜費等省財政人均補助3750元,其余部分除擴權縣外由市財政補助。上述費用學校不得向學生收取。符合條件的扶助生還可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的國家助學金。
五、相關要求
(一)實施城鄉技能就業扶助計劃是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困難群體就業的重要舉措,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對困難群體就業問題的關心。各縣(市、區)要切實加強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部門協調配合,確保按時、保質地完成今年的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