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6 12:0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分析及對策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報告二:?
一片葉子只屬于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xx鎮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x農村,大學畢業后再次回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后,可能與我是師范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后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08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獲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篇2
作者簡介:劉倩(1980―),女,云南宣威人,西南林業大學學生工作處助教,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
留守兒童一詞,于1994年首次由上官子木提出。少數學者認為,父母有一方在家的兒童不能算是留守兒童。但是,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承擔的責任各不相同,無論缺失了哪一方的教育孩子都會出現問題。為此,本文把留守兒童定義為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農村的,不能跟隨父母一起生活,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祖輩、親戚、老師、朋友等)代為監護的6~16周歲正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
一、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
選取居住在壩區、半山區、山區等共計12所中小學作為調查點,共發放1500份問卷,回收1300份問卷,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024份。樣本的留守兒童中男孩占5469%,女孩占4531%。隔代監護比例為4570%,父母單方監護比例為4688%;在父母單方監護中,母親單方監護的比例為3633%,父親單方監護的比例為1055%,親戚監護的比例為742%。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人數較多,在父母單方監護中,以母親在家監護為主,大多數家庭都是父親外出打工。
2調查內容
編制針對老師、針對學生及針對成人的三套調查問卷,對宣威市的老師、留守兒童以及社會上的知識分子進行抽樣調查的方式展開問卷調查。收回調查問卷后,對各項調查指標數據整理,并運用統計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二、宣威市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
(一)宣威市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要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首先需要了解外出務工父母的打工狀況。對于留守兒童來講,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在外地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進行的,所以本文主要從父母與兒童的聯系時間間隔、聯系方式、談話的內容等方面來了解在外務工父母對于留守兒童進行的遠程家庭教育,這些基本情況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質量,了解這些信息可以對家庭教育問題分析提供有效數據。
1父母與孩子的聯系時間頻率
父母與孩子的聯系時間間隔1~3天的占1328%,聯系時間間隔為4~7天的占3242%,半個月左右聯系的占3398%,所占比例比較高,一個月左右聯系的占1211%,有少數的外出父母要一個月以上才聯系,所占比例為430%,也有極少數的家長從來都不聯系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所占比例為391%。總體,大多數外出打工的父母會7天至半個月左右聯系孩子一次(詳見表1)。
2父母與孩子的聯系方式
從表2可以看出,外出打工父母與留守兒童主要的聯系方式為電話,高達9688%,其次是去看望,所占比例為156%。很少有父母與孩子的聯系方式用寫信和其他方式。在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無法與自己的子女進行直接面對面的交流時,電話是他們對留守兒童進行家庭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但是,電話只能通過聲音進行交流,無法進行感情的交流,使得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現今處于高科技飛速發展的階段,本可以通過網絡(例如QQ、微信等視頻)來彌補電話聯系的不足,可是,由于宣威市的生活水平、
居住條件等原因,農村能使用電腦和網絡的家庭少之又少,再加上留守兒童大多數是由隔代老人監護,他們用手機只限于接聽和撥打電話,因此家庭的遠程教育也不能落到實處。
3父母與孩子的聯系內容
從表3可以看出,家長和孩子溝通的第一內容是孩子的學習情況,占4180%,第二是聽監護人或老師的話,占3047%,第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占1602%。從表3數據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最關心,而對孩子的其他方面(安全、飲食、健康等)不太關心,每次談話都是談學習問題和要聽老師的話,長時間下來,孩子會對父母的談話有抵觸心理,甚至適得其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正常發展。由于父母在溝通過程中忽視對孩子安全問題的教育和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交流,使得孩子平時不注意自身安全,且也不利于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當前遇到的問題。
4父母對留守兒童的學業期待
從表4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父母希望留守兒童的文化程度達到大學以上,占7695%,有一部分父母也只希望孩子的文化程度達到高中,占2149%。現代中國大學教育的普及,促使大多數農村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期望普遍比較高,只有少數的父母期待較低。
5兒童在家的學習輔導情況
從表5可以看出,在家沒人對留守兒童進行功課輔導的比例最高,為6250%,媽媽輔導功課所占比例為1875%,爸爸輔導功課所占比例為078%,其他監護人輔導留守兒童功課的占1797%。如果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媽媽輔導功課要高于爸爸對孩子的功課輔導,在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家庭輔導功課的任務轉移到了現有的監護人身上,但是輔導的比例不高。
(二)宣威市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現狀
對于學齡兒童來講,學校教育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給兒童傳授文化知識,還包括對所有兒童全面素質的培養,因此,從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心程度和評價也能反映出學校教育的狀況。
1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心程度
從表6可以看出,老師經常與留守兒童談心的只占到469%,有4023%的留守兒童會偶爾被老師找去談心,有4297%的留守兒童要犯錯誤的時候才會被老師找去談心。
表7顯示,5625%的留守兒童認為老師很關心自己,有3164%的留守兒童認為老師有時關心自己。老師從來沒有與留守兒童談過心或者認為老師從來不關心自己的占1211%。表7數據表明,老師很少會主動了解留守兒童的狀況,對留守兒童并不關注,只有犯錯誤的時候才會受到老師的關心或關注。
2老師對留守兒童的評價
“教師問卷調查”顯示(詳見表8),6129%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成績普遍較差,并且留守兒童違反校紀的相對較多,9677%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多,6874%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中問題學生較多,8393%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無法保證。6463%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零花錢比非留守兒童多,同時,有6553%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更不容易受到他人的關注。總之,留守兒童總體上問題較多,老師對留守兒童的評價比較偏向于消極的一面。
(三)宣威市農村留守兒童基本心理現狀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兒童很長的時間是需要在他人的保護下進行的。正處于發育期的兒童,他們不僅生活上需要依賴于他人,心理上也很依賴于父母和他人。本論文從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情感、遇到挫折時的反應與和同齡群體的關系來查看留守兒童最基礎的心理狀況。
1對父母的情感依賴狀況
從表9可以看出,喜歡和爸爸在一起的比例為274%,有898%的留守兒童喜歡和媽媽在一起生活。無所謂和誰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占859%。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占7891%,數據說明留守兒童非常希望爸爸媽媽都在自己的身旁,而且對母親更加依戀與信任。
2遇到挫折時的反應
留守兒童遇到困難時向最信任的人求助,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當留守兒童有困難時沒法第一時間向父母求助,按理他們應該向老師求助。可表10顯示,當留守兒童有困難時,向同學求助的比例最高,為5117%;其次是向父母求助,比例為1953%,有的留守兒童誰也不說,占到1524%;向老師求助的少之又少,只有156%。表10數據表明,留守兒童與老師之間存在很大的代溝,教師需要提高相應的溝通技巧。
3和同輩的關系狀況
從表11可以看出,留守兒童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很好,占5000%,與同學之間關系不好的只占352%,4648%的留守兒童與同學關系一般。由此可見,留守兒童與同學能夠很好地在一起相處,還比較信任同學。
三、討論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產生,是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帶來的歷史性問題,它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背景和農村基礎教育的現存問題交織在一起。這些問題的形成,既包括制度性因素,也包括政策性因素;既包括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包括個體自身的因素。
首先,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及戶籍制度對外出打工農民的束縛,使得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不得不把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上學,然而留在原戶籍地的孩子,由于當地政府對這部分孩子重視不夠,他們沒有將外出打工子女教育問題納入議事日程,既沒有設立專項資金,也沒有指定專門負責人協調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相互溝通,齊抓共管的機制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管理,從而使留守兒童的社會教育和管理處于真空狀態。自2006年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以來,農村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這只針對孩子本人以及其戶口都在農村的兒童,如果農村兒童一旦離開原戶籍所在地,他本應該享受的教育經費并不會跟隨他的離開而轉移。宣威市的現狀也是如此,如果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把孩子帶在身邊,由于沒有當地戶口,在流入地政府的財政支出里面,就不會有教育經費的相關補貼,學校自然就不愿意接收這些兒童,因此,義務教育經費需求與財政供給之間存在較大缺口,義務教育的質量難以保障。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因素:監護人監護不力,監護人本身文化素質不高以及監護人觀念落后。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宣威市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隔代監護占很高的比例,監護人大多數又是孩子爺爺奶奶。他們大多數的知識文化水平都不高,對孩子的學習沒法輔導,對孩子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很好地溝通。他們大多數對孩子都存在溺愛傾向,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需求,而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缺少應有的引導和監管。
再次,學校教育方面的因素:教育經費投入有限,近幾年,宣威市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的來源主要靠國家撥款,可是這筆資金是有限的,難以顧及所有學校的建設。鑒于經費的限制,宣威市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較差,師資力量薄弱,宣威市農村有大半處于半山區、山區,自然環境較差,經濟條件艱苦,教師的發展機會較少,一些師范類本專科畢業生考慮到自身發展受限,通常不愿到農村任教,就連曾經在農村任教稍有能力的中小學教師都向城鎮地區流動,導致農村教師嚴重流失。因此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特別是教師資源匱乏,是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瓶頸。除此之外,大部分農村學校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理念上,以升學率為主要教學目的,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教育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有的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有所認識,但并沒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連最基本的留守兒童數量統計都沒有,也沒有相應的檔案,更談不上對留守兒童進行專門的心理輔導或者是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質及安全法制等課程,因此,農村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篇3
>> 圖書館關懷農村留守兒童的文化生活刻不容緩 農村文化生活現狀分析 農村文化生活現狀的調查 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現狀與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基于居家養老導向的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現狀探究與分析 農村留守婦女生活現狀研究 電力一線員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及對策 當代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現狀與思考 當前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分析及對策 女性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現狀研究 察布查爾縣堆齊牛錄鄉堆齊牛錄村農村文化生活現狀調研 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西部鄉鎮圖書館建設 農村學校撤并對農村婦女文化生活的影響 紹興縣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貴陽市農村留守婦女生活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談如何豐富農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于留守兒童文化生活的農家書屋建設 文化生活 鄉鎮居民文化生活的統計調查 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鎮圖書館建設問題探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6]沈紅梅,吳荇.長三角地區農村圖書館建設的歷史經驗及發展啟示[J].圖書館建設,2008,(9):18.
[7]王堅方等.新農村建設:農民工信息能力弱勢分析[A].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論文集(2006年卷)[C].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40.
[8]王子舟等.基層圖書館現狀堪憂[N].光明日報,2005-12-24.
[9]陳錫文.國家打算花多少錢建設新農村[EB/OL].[2006
-03-01]..cn/GB/1037/4152917.
篇4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學困 對策分析
我們知道,留守兒童現象主要出現在農村,由于產業的發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使得農村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從而形成了老一輩帶小一輩的現象。可是老一輩與小一輩之間的年齡代購比較大,使得留守兒童的學習并沒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這就要求學校老師給予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一、留守兒童學困原因
(一)師資力量不夠,學生發展受限
由于環境和條件的限制,使得農村師資資源較為匱乏,老師有時候一個人要顧著幾個班,這就導致老師沒辦法顧及到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要知道,每個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由于工作任務的繁重,使得老師很難全面照顧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二)學生求知欲強烈,但是學習資源有限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家,留守兒童獲取知識、滿足好奇心的平臺更多的是在學校,但是學校的學習資源有限,使得學生的學習需求沒辦法得到滿足。學習資源有限主要表現在學生閱讀書籍數量比較少,學校設備落后,學生獲取資源的渠道狹窄。
(三)學生消息效率不高
留守兒童出現學困的很大原因在于他們在課后遇到問題沒有可以詢問的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一般是自己的爺爺奶奶,而老一輩的知識能力是比較低的,要想讓老人教留守兒童知識是有很大難度的,這就使得留守兒童沒辦法將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掉,久而久之,不懂的問題越積越多,最終使得留守兒童遭遇學習困境。
二、留守兒童學困問題的對策分析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主場地,應當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習的條件,使留守兒童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擺脫學困的困境,為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一)相互監督機制的建立
前面提到,因為學校師資力量不夠,使得老師很難“分身”,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建立相互監督機制,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監督學習來減輕老師的負擔,同時也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舉個例子,老師在教《春曉》這首詩時,可以讓學生兩兩之間進行相互背誦,然后雙方默寫《春曉》這首詩,并相互檢查是否有錯別字。通過這種相互監督學習的機制,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學習,老師也能更好地管理班級。在進行兩兩分配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基礎好的和基礎差的學生分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從而促使學生擺脫了學困的困擾,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農村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
我們知道,留守兒童擁有的課外書籍很少,有的孩子甚至一本也沒有。雖然社會對農村教育給予的幫助很多,但是老師也可以利用農村自身的條件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可以開拓視野,獲取更多的知識。也可以將農村的現實生活和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熟悉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學習。舉個例子,老師在教《要下雨了》這篇文章時,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野外探索,在要下雨的天氣下,學生們研究大自然的各種變化,然后記錄下來,再跟課文進行對比,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描述和認識,讓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課文,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充分了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深入體驗自然的魅力,從而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
(三)分層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水平
由于留守兒童他們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本來就有限,加上回到家中沒有合適的長輩進行指導學習,使得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再將學生分層好的學生進行交叉分配,使得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一組,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互補,從而幫助學困生擺脫學習落后的狀況。舉個例子,老師在教《寓言兩則》中的《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時,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組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對故事進行演繹,為了能夠更好地演繹出故事的精髓,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會互補,基礎好的學生會指導基礎差的學生,從而保證使得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快速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而基礎好的學生又可以在不斷訓練中鞏固。可以說,這種團隊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友誼加深了,而且從小就養成了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的意識,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不過在分層的之前,老師務必要做好基礎差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進步得更快,使得分層工作能夠順利進展下去。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針對留守兒童學困的情況,老師務必要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根據農村的教學情況,最大程度地為留守兒童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采取各種各樣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從而保證農村教學的有效性。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農村學校在為留守兒童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之外,也需要社會更多的幫助,從而真正地讓留學兒童擺脫學困的問題,促進其身心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飛,王卉子,向熊波,王昕,鄭紅云,張丹陽,張雯. 關于留守兒童學習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探討――以陜西省寶雞市彪角鎮為例[J]. 綠色科技. 2011(11)
[2] 張巍茹.讓留守兒童共享陽光――望奎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J]. 黑龍江檔案. 2011(05)
篇5
為客觀公正地開展評選活動,本屆評選活動特邀華東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華女子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青島幼兒師范學校等院校的部分學科帶頭人組成專家評審組評選,現將結果予以公布(獲獎證書隨即寄出)。
第三屆(2009年)評選活動將自2008年12月起開始征稿,截稿日期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屆評選結果將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曉。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幼兒教育雜志社
研究生組:
優秀論文一等獎:
周 英(華東師范大學)中班幼兒依戀內部工作模式對其
同伴沖突情境中表現的影響研究
王蘭枝(內蒙古師范大學)回歸生活課程理念下的幼兒園
園本課程開發研究――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幼
兒園園本課程研究為例
優秀論文二等獎:
廣西師范大學
吳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廣西幼兒園藝術教育課程研究
譚 峰 親子教育機構中教師對家長的指導策略現狀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為例
趙俊婷 兒歌的教育觀研究――基于廣西幼兒園課程文
本的分析
遼寧師范大學
翁曉鳴 3歲兒童氣質發展特點與自主性相關研究
內蒙古師范大學
鮑艷輝 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的教師支持性教學策略的
研究
華南師范大學
黃美賢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及相關
因素研究
本科生組:
優秀論文一等獎:
梅 莉(中華女子學院)早期閱讀活動中教師有效閱讀指
導策略的研究
楊 云(中華女子學院)中日關于大班幼兒同伴沖突與教
師應對策略的比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學附
屬幼兒園與中國恩兒園的比較研究
章佳穎 (華東師范大學)關于綜合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音樂
教育現狀的調查
王麗飛 (內蒙古師范大學) 勞動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兒園的實施情況調查研究
陳 麗(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視覺支架式教
學提升自閉癥幼兒語言能力研究
馬芝(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兒童閱讀障礙
的ERP研究綜述
蘇 姬(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行為異常幼兒 的個案觀察與分析
駱曉笑(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幼兒教師專業
成長動力研究――以L老師為個案的敘事研究
優秀論文二等獎:
中華女子學院
劉 歡 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開展現狀的調查
周惠文 4~6歲兒童對生長和死亡現象認知的研究
劉小娟 公開課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的研究
淮北煤炭師范大學
王穎莉 腳手架理論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運用
首都師范大學
劉曉川 幼兒園教師常規教育觀念的研究
呂小燁 不同時期父母教養觀念比較研究
張 艷 北京市幼兒教師游戲觀的調查
張 菁 關于幼兒園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期望與現狀的對比研究
王雪艷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特點研究
西南大學
張璐琳 蒙臺梭利教學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劉淑美 學前專業本科男生專業學習的困惑及對策初探
――基于某大學學前專業本科某年級三位男生
的個案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董鈺萍 流動兒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統結構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研究的狀況與分
析――基于四種核心期刊的研究
葉 靜 幼兒園新手――專家型教師備課比較研究
汪 靜 流動人口家庭的兒童虐待調查
盧美君 平陽縣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調查與分析
鼓勵獎:
李 娜 劉陳岑 田 甜(中華女子學院)
劉曉娟 趙雪華(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潔 張瑩雪(首都師范大學)
宋 坤 索長清 王宏霞(內蒙古師范大學)
李夢怡 吳小平(西南大學)
胡 瑩 張佳譽 徐麗芳 張 婧 袁慧蘭 李慧慧
金曉樂 張放放 張燕飛(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專科生組:
優秀論文一等獎:
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張夢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成因及對策
周 潔 關于幼兒觀看動畫片的現狀之調查報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師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師的生存
現狀與分析
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吳 曉 幼兒園中男女幼兒舞蹈學習的差異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兒的分享行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兒學習習慣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連麗芳 初探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別差異
陳青南 大班調皮兒童的社會影響因素分析及對
策研究
楊 飄 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現狀調查研究
周 虹 5-6歲獨生子女獨立性的研究與思考
鄭婷婷 中班幼兒生活自主性學習的觀察與分析
河南鄭州幼兒師范學校
張秋平 淺談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及運用
青島幼兒師范學校
方珊珊 中班幼兒游戲合作性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
宋佳萌 關于青島市某幼兒園一日食譜中營養成分的初
步分析
廣西幼兒師范學校
韋 微 當前城市幼兒存在的主要膳食問題研究及其對策
李汪明 開啟選擇性語言障礙孩子的心靈
優秀論文二等獎:
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李亞男 關于大班幼兒獨立性的調查
吳桂香 幼兒園活動室墻飾初探
趙 方 關于教師對幼兒獎勵方式的初步調查
鎖孝雯 關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視”幼兒的現狀及成因的調查報告
劉冉冉 關于合肥市幼兒園大班教學“小學化”傾向的調查分析
廖韞玉 蚌埠地區城鄉大班幼兒任務意識發展差異性的調查
蘇曉妹 有關幼兒入園準備工作的調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兒園安全嗎――幼兒園接送和門衛制度的完善及實施
鄭州幼兒師范學校
范小顏 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喬 瑩 談幼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與指導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研究
謝 丹 幼兒攻擊的成因及矯正
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羅曉丹 中班某幼兒攻擊的矯正研究
嚴圓圓 實習幼兒園小中大班區域活動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師管理幼兒園過渡環節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師對小班表演區調控組織的基本指導與策略
林 紅 幼兒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來自于對大班幼兒的調查
陳真真 小班幼兒新入園分離焦慮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兒社會與家庭環境的相關調查研究
高麗麗 小班幼兒的告狀原因及應對策略
王佳秀 淺談臺實幼大二班語言區的創設
青島幼兒師范學校
秦續姣 淺談新教師如何提高教育策略與機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
劉 楠 大班幼兒在園遵守集體規則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調查
廣西幼兒師范學校
張悅涵 異性玩具對幼兒性格發展影響的研究
羅合亮 解開孩子“對著干”的心鎖
韋柳媛 幼兒與同伴沖突的原因探析
盧 巧 城市家庭環境對幼兒與同伴交往的影響
文 雯 幼兒語言過早成熟芻議
石富蓮 教師嚇唬幼兒的現象分析
施 慧 談談幼兒園師源性心理傷害
趙 露 談談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鼓勵獎:
黃麗倩 王 璐 張 咪 李偉偉 張婷婷 韓 萍
陳 輝 許媛媛 尤亞平 韓蘭蘭(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萬 雪 王羅敏 劉 歡 付 慧 牛 圓 張曉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劉翠蓮祝 琛(青島幼兒師范學校)
羅雪梅 周瑜征 陳 芳 湯媛媛 鄭自新 郭慧蘭
張 云 劉安娜 張 瑛 張 利 陳 娟 嚴 媛
陳丹鳳(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篇6
如今知識獲取的渠道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但是過于依賴于通過別人的理解與創造而制作出的圖像、聲音、情景等這種被動的接受方式,最終只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制約其想象力與創造力。語言文字為每一位孩子提供了無限的遐想空間,每一句話都會通過不同的理解、感覺、想象,轉化成天馬行空的畫面,呈現于腦海。因此,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同時,優秀的文學作品借助于各種方式,表達了人類社會的一些共同的基本準則和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品質。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處在形成時期的青少年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因此,對于孩子的成長,閱讀是不可代替的。
1 未成年人閱讀現狀調查報告分析
2016年4月18日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對未成年人的三個年齡段(0~8周歲、9~13周歲、14~17周歲)和18周歲以上成年人分別采用四套不同的問卷進行訪問。在上述所調查的數據中,本文著重研究0~8歲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閱讀率,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依賴性較強,還未形成獨自閱讀的能力,是父母陪同進行親子閱讀的主要人群。并且這個年齡階段是兒童心理培養、智商發育、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期。研究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閱讀行為意義重大。
與2014年度閱讀行為的數據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我國0~8周歲有閱讀行為的兒童占到68.1%,較2014年的59.2%上升了8.9個百分點(見圖1);而在這些家庭中,家長平均每天花費30分鐘以上時間陪孩子讀書的比例僅占18.6%,不足兩成(見圖2)。[1]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知,僅有27.4%的家長會從孩子出生至一歲的嬰兒階段,開始嘗試利用卡片、繪本、兒歌等資源引導孩子進行認知和閱讀啟蒙,與歐美發達國家所倡導的從零歲開始閱讀相比,呈現相對的滯后性。我國兒童第一次接觸圖書大都在其出生一到三歲之間,有76%的家長能夠與孩子建立親子閱讀。但同時也證明,仍有剩余24%左右的孩子閱讀需求會被忽視。[2]
我國0~8周歲兒童的年平均閱讀圖書數量遠低于歐美等國水平。導致這一現象有多種原因。一是由于我國部分家長的閱讀啟蒙誤區,即認為剛出生的嬰兒缺乏對語言、圖像等閱讀內容的認知與學習能力,所以無需進行閱讀熏陶。其二是我國對于嬰兒階段親子閱讀資源以及教育方法的空白,使得啟蒙教育無法有效開展與實施。
而從小學中高年級,即9歲左右開始,我國少年兒童的圖書閱讀率逐漸增多,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少兒在這一階段開始掌握一定數量的文字基礎,可以開始獨立閱讀全文字類的圖書;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校內課業和學習的需要,應試目的性的教輔教參考類圖書閱讀大大增加。所以這只是課內非主動性閱讀量的增加,并不能代替課外自主發展閱讀的數據。[3]
2 親子閱讀的重要性
親子閱讀是以書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交流的閱讀過程。書籍閱讀的時間長短、內容的適宜性豐富性,父母能否經常陪伴都決定了閱讀的質量。“親子閱讀”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愛”的方式。通過共讀,為父母提供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加深孩子與父母的感情交流;通過共讀,能潛移默化的幫助幼兒掌握大量的詞匯,對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理解能力大有幫助,并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3 公共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中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宣言》提到:“公共圖書館要幫助少年兒童自小就培養并加強閱讀習慣,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4]公共?D書館有責任幫助指導家長開發兒童的教育潛能。“親子閱讀”活動,將成為共同圖書館服務的新課題。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服務并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幾個現象:
3.1 專業性不足
或囿于相關圖書資源的緊促,或受制于國內親子教育方面專業知識的匱乏,公共圖書館親子閱讀服務的開展處于普及不夠、深度不足的不均衡狀況,服務水平遠遠落后于需求。圖書館開展的親子閱讀活動,場地布置、所提供的書籍品種比較單調,活動組織策劃人性化不足,活動年齡針對性不強,缺乏與孩子的互動氛圍,較為呆板缺乏吸引力,公共圖書館的“親子閱讀”活動未能較好地向各個年齡階段家庭延伸。
3.2 家長影響不足
經調查研究發現,在各類閱讀行為中,大多數兒童沒有前往圖書館進行閱讀,利用外部資源學習的習慣,這與家長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家長自身的閱讀意識、文化水平及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制約,本身前往圖書館尋求幫助的意愿和行為較少,限制了公共圖書館在親子教育中的作用。這也暴露出公共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存在的浪費現象。
3.3 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家長受工作或生活瑣事的阻礙無法長期堅持親子閱讀,另外,學齡兒童還會因學校課業負擔較重或者參加其他的培訓課程而沒有足夠的精力進行課外閱讀活動。缺乏周期性與計劃性,親子閱讀不能達到預想效果。
4 公共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服務的策略與建議
4.1 開展有針對性的資源建設
公共圖書館應大力建設面向親子閱讀的紙質圖書資源,豐富親子閱讀服務的形式與內容,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書籍以及配套服務。比如針對0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可以多引進美國凱迪克獎、國際安徒生文學大獎、英國凱特格林威獎推薦的中英文繪本,色彩斑斕風格迥異的圖片可以刺激小朋友的想象力,童趣的語言更加符合低齡兒童的心理發育與語言發展階段。
4.2 加強與專業性商業機構的合作
公共圖書館在“親子閱讀”領域缺少專業指導以及社會化合作宣傳,僅靠行政力量的干預和公共財政的投入顯然是難以解決的。公共圖書館可以與運作相對成熟、成效顯著的專業親子閱讀機構合作,借用其成熟的運營模式和活動理念,相互學習,相互指導,在傳統閱讀服務的基礎上,大力改革,改進親子閱讀服務的內容與表現形式,通過開展如故事演講比賽、兒童情景劇、文化展、讀書交流會等新型服務項目彌補個體家庭中親子閱讀形式單一的不足,使公共圖書館舉辦的親子閱讀活動更具科學性和多元化。并可在幼兒園、小學、居民區加大“公共圖書館親子閱讀”活動的宣傳力度,形成一個以公共圖書館為核心,商業性親子閱讀機構、學校、社區協同推進的服務體系。但是在運行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商業化與廣告性的程度,公共圖書館應作為一個有權威性、有正確指導性、有信譽保證的親子閱讀活動的公立機構,而不應成為商業機構宣傳的渠道。
4.3 新技術的使用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親子閱讀總是容易被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所打斷,家長要學會帶領孩子有效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共讀,即使每天只堅持10分鐘,其效果也好于中斷親子閱讀活動。公共圖書館可以嘗試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為家長提供可以用于零散時間親子閱讀的資源與服務,如開發一個親子閱讀手機APP或者開通微信公眾號,一方面提供能夠短時間閱讀的故事、兒歌,或者是自然小百科等,家長與孩子可以在零散時間快速的接收信息,交流互動完成親子閱讀活動。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手機客戶端或微信公眾號對家長推送宣傳圖書館的親子閱讀活動,推薦閱讀方法以及優秀書籍等,一舉兩得。
4.4 重視家長在“親子閱讀”中的影響力與主導力
家長是開展親子閱讀的執行者與實踐者。本身具有良好閱讀習慣與教育理念的家長往往能夠主動帶領孩子閱讀并長期堅持,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大多數家長缺乏系統的閱讀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是受到文化及教育水平因素的限制,最終所采取的閱讀形式較為單一枯燥,難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共鳴,不能有效的發揮出親子閱讀應有的引導作用。公共圖書館應當解決家長的需求,專門為家長提供專業的閱讀教育咨詢服務,幫助家長克服親子閱讀過程中遇見的瓶頸。圖書館針對家長的需求可采取普及化講座及個性化咨詢兩種服務。
公共圖書館可通過APP或者幼兒園的幫助,在有閱讀需求的兒童家長中開展問卷調查等形式,選取家長群體反映最廣泛的親子閱讀問題,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與交流會,介紹國內外科學先進的閱讀方式,分享優秀書籍、學習資料,避免不必要的精力物力浪費,并傳遞正確的閱讀價值導向,不可急于求成,避免揠苗助長性行為的出現。
公共圖書館也可以專業圖書館員團隊為依托,針對單個家長的需求以及孩子的個體身心發展差異,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和實踐策略,為孩子設計循序漸進的閱讀能力培養計劃。
篇7
周玲有些懵,“他怎么一直不表態啊?”
美籍華人葉祖禹1999年在美國新澤西州創辦美新路基金會,該基金會以培養“志愿者精神”為主旨,倡導和支持更多的人長期一對一地幫助弱勢生命。在退出機構的管理后,葉祖禹專注于陪伴與支持大陸的草根公益人和志愿者,是周玲所在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益人義助聯合勸募基金(以下簡稱益人義助基金)的一個堅定的支持者,并捐贈了首筆啟動基金。
益人義助基金與先于它三個月成立的愛德基金會恩久關愛基金一樣,為全國最早成立的關注公益人權益的專項基金,發起契機均源于一場名為“救助馬克”的行動。
2013年8月末,專職做公益11年的廣西人“馬克”(真名祝啟武)突發重病,40多萬元的治療費用將整個家庭拽入絕境。在云南昭通、河南駐馬店、廣西天等縣,有200多名孤兒、孤殘兒童因馬克的助養而成長,但是,“他和他愛人的月收入加起來不超過三千,存款他說從來沒有超過一萬塊。”圈內人迅速發起募捐,三月內籌得善款逾百萬元,馬克得到及時治療。
“做了十幾年的公益下來,到最后自己成為全國的救助對象,”周玲嘆息,“這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不幸。”
在南都公益基金會等機構的《2014中國公益行業人才發展現狀調查報告》中,除廣東省外,各地公益從業者平均薪酬均低于當地平均工資,尤以北京、上海差距更大,平均月薪僅為3998元。僅僅有三成的專職公益人有五險一金。
這一年是周玲進入公益界的第七年,她深切感知行業并不重視公益人自身,“每次公益界舉辦研討會或論壇,主題都是各種大問題,非常非常少有公益人問題的專題討論。哪怕有,工具色彩非常突出,公益人的生存狀況并不為許多人所關切。”
她熟悉太多年輕公益人的困頓與尷尬。在北京,三四個人租一個房子,拿著三千多塊的工資,每天都在想著怎么樣幫助留守兒童,怎么樣幫助殘障人士,“但是他們自己過得非常不好。”
周玲認為,如果生活差一點,沒有關系,“但是如果說沒有保障,問題就大了。”
恩久關愛基金和益人義助基金的成立,給遭遇突發事件、重大疾病的公益人提供了一個常態的、專業的救助模式和渠道。但是,“兩基金以救急為主要特點,從解決問題的機制和基金運作模式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公益從業者保障’這一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周玲想要做不一樣的東西。
有人建議她去找葉祖禹聊一聊,“他一直主張要關心好公益人自己。”
她坐到了這位長者面前,激動地向他講了半天,為什么要做公益人保險,將如何來做。葉祖禹就坐在那里聽,一直沒表態。
過了好一會兒,葉祖禹問她,“你認為在中國只有公益人的保險不好嗎?你認為公益人是中國保險最不好的一個群體嗎?”
周玲驚了一下,回過神來,“葉先生這個問題問得的確是很對的。”
2014年10月31日,益人義助基金益寶計劃―中國公益保險項目(簡稱益寶計劃)啟動,周玲對益寶的定位是―讓保險等金融工具可以加速服務更多中弱勢群體,成為公益人與弱勢群體的保障綜合服務平臺。這一群體保險意識不強,付費能力弱,分散,流動性強,并不被現有的商業保障體系所接受。
益寶的第一款產品是與新華保險公司合作的大病和意外保險。公益行業全職工作人員和長期志愿者每年每人只需繳納205元,即獲得包括重大疾病保險、意外傷害險與意外醫療保險在內共計21萬元的保障。此后,“益寶體檢”上線。
目前,益寶針對公益人開發出14款保險和體檢產品,價格僅為市場價的2/3到1/15。
除了與保險公司設計價廉方便的產品,益寶亦跟進理賠和服務。“我們最快的一次,一個禮拜就對大病險作出理賠,”周玲說,“我們是可以起這樣一個決定作用的。”
一年半的時間里,益寶累計服務公益人6000余名,超出周玲最初的心理預期(5000名),但她仍不免悵然,“我們還是會看到不停地有公益人出險,沒有錢治病,但是他們沒有成為我們的客戶。”她搖頭,很多人,包括公益人在內,保障意識以及對保險產品的理解和信任有待提升。
她打算拋出一個“勾子”,把更多的公益人“勾”進來。
5月19日,益寶推出互助保險計劃。根據該計劃,公益人形成一個互助社群,每人出資9元,當其中一個成員出現互助計劃保障范圍里約定的互助事件,包括60種大病、意外身故傷殘時,其他互助成員將進行均攤式互助,每人每次分攤不超過3元。成員越多,每次理賠均攤越少。
周玲希望把這一產品做成排頭兵,更快速覆蓋到更多公益人。“它有一個很透明的運作機制,公益人很好理解。另外,我們希望借它完成一個公共教育。 因為每一次有人出險,所有的人都會知道,就會開始有一個意識。”
事實上,互助計劃的拓展空間更被周玲和很多業界人士看好。
7月,益寶與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合作的大學生互助計劃將啟動。靈山慈善基金會搭建了很多大學社團網絡,每年都會接到不少大學生的求助,“他們(靈山慈善基金會)說我們沒有辦法,一百萬能幫助幾個人?”雙方達成合作,益寶負責設計產品、搭平臺,靈山慈善基金會負責傳播。
同志群體的互助計劃亦在周玲的規劃中。 三千萬(也有說法是七千萬)同志是艾滋病的高發人群,“這個病保險公司是不賠的。”周玲說,“這個群體黏性特別強,也適合做互助。”
再有,像肺動脈高壓等一些特別罕見的病,保險公司要么不保,要么不賠,“那它其實都可以通過群體互助的方式來解決。”周玲自信,“未來,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模式去觸及更多的弱勢群體,解決他們的保障問題。”
農民工的保險問題周玲關注許久,目前已經開始在做調研。今年,她本打算把流動兒童的保險做起來,但是條件所限,最終決定緩一緩,先把互助做起來再說。
除了大病、意外保險、體檢、社保代辦以外,益寶預設的產品鏈里還包括職業培訓、理財產品、心理保障服務等等。“之前我把保障想得簡單了,其實保障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體。”除了顧及客戶需求以外,出于盈虧平衡的考慮,實現產品的多元化成為益寶必然的選擇。
篇8
(1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北京100193;2甘肅省武威市水利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甘肅武威733000)
摘要: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其中農業生產消耗了大量水資源,因此,發展節水農業勢在必行。目前農村地區男性勞動力大量外流,形成了以女性為主的農業生產主體,給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通過在甘肅省武威市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利用農民田間學校為平臺,結合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部門,提高了婦女的節水意識,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婦女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的積極性,并且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在農業女性化背景下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的新模式。
關鍵詞 :農業女性化;節水灌溉技術;田間學校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420
0 引言
中國是全球十三個人均、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嚴重短缺、貧乏的國家之一,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2900 m3,中國不到這個數字的1/4,是美國的1/5,日本的1/2,加拿大的1/50[1]。據水利部最新數據顯示,2011 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3256.7 億m3,比常年值偏少16.1%,為1956 年以來最少的一年[2]。節約用水成為中國應對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必然選擇,而在水資源消耗當中,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70%,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大戶[1]。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一直較低,目前全國平均僅在0.4~0.5 之間,農業灌溉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很多[3]。面對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必須發展節水農業,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然而,目前中國農村地區,隨著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精英群體不斷外流,形成了以婦女、老人、兒童為主的務農大軍,在這其中婦女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農業生產的女性化趨勢日趨明顯。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婦女在農業勞動中的比例就超過了一半,且有繼續增長的趨勢——根據1996 第一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顯示:女性占從事農業勞動力的51.78%;10 年后的2006 年,女性在從事農業勞動者中的比例已提高到61.3%,而在一些農業大省,女性所占比例更高,如山東省婦女在農業勞動力中的比例達到65%,福建省農業女性化程度甚至在70%以上[4]。但是,農村婦女在接受教育、獲得資源以及參與決策中處于弱勢地位,一向遠離村莊管理的婦女也因缺乏參與制定“游戲規則”的機會而難以公平地享受各種公共服務和產品,導致農業生產發展受到極大限制,農民增收較為緩慢[5-6]。
在農業女性化背景下,仍然是男性改變、決定農業生產的大事,婦女對農業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她們對農田的管理上,這與一直以來男性掌握著農業生產的關鍵技術、知識、信息和社會關系有關,也與婦女長期在教育、培訓、對外交往機會與男性不均等有關[7-9]。一般認為,我國農民節水行為旨在追求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具有明顯的經濟行為特征,但是又呈現出獨特的、非經濟性的規律[10],受利益動機、自主決策權、信息度和政府行為制約[11]。發展節水農業和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必須給予婦女相應的重視,讓婦女在技術培訓和推廣中受益,并將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我國長期以來自上而下的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導致了農戶技術需求與科研人員及技術推廣人員對技術供給的認識脫節[12],適應農村婦女需求的節水技術推廣,必須充分認識農業女性化趨勢下的農村知識系統、技術需求的性別差異,改變傳統的農業技術傳播思路、方法和模式[13]。從農民尤其是農村婦女個人層面來看,盡管近年來農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參加培訓的機會成本太大和“預期收益”不明,因此農民不愿投資于培訓[14]。農民在節水灌溉方面投入的資金并沒有帶來其期望的收益,國家對采用節水灌溉的農戶也沒有適當的補貼激勵政策,所以農民參與節水灌溉的積極性不高[15]。為有效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必須開展更多具有公益性的技術示范推廣活動,展示農業節水灌溉的效益,發揮技術研發、管理部門和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村婦女學習到具有實用價值的節水灌溉技術。本研究以甘肅省武威市“內陸干旱區交替灌溉節水技術示范與推廣試點項目”為例,探討農業女性化背景下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模式。
1 項目概況及研究方法
甘肅省武威市是全國乃至世界上最干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其中武威市主干河流石羊河流域內現狀可利用水資源量為17.6 億m3,按現有人口和耕地計,人均775 m3,耕地每公頃均18.67 m3,在社會經濟部門總用水量當中,農業總用水量為24.34 億m3,占總用水量的85.7%[16]。惡劣的自然條件使水資源短缺成為武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多年來,甘肅省堅持把發展節水灌溉作為緩解水資源緊缺矛盾、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戰略舉措,積極實施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節水灌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17]。為了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武威市農業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在香港嘉道理基金會的資助下,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武威市水利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下稱“水技中心”)于2011 年啟動甘肅省武威市“內陸干旱區交替灌溉節水技術示范與推廣試點項目”。在充分了解村莊基本社會經濟情況、水資源利用和灌溉模式等的基礎上,決定采用農民田間學校的形式進行技術培訓和推廣[18]。
項目選取武威市的民勤、古浪、涼州3 個區縣的14個試點村開展的節水灌溉試驗示范,主要推廣隔溝交替灌溉(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PRI)、膜下滴灌(Drip Irrigation Under Mulch Film, DIUMF)等節水灌溉技術。在社區層面組建節水技術農民田間學校,邀請農民免費加入田間學校作為學員,通過武威市水技中心及各區縣水利系統工作人員對農戶進行培訓,幫助農戶學習和使用節水灌溉技術。面對武威市農業女性化十分明顯的情況,項目專門邀請婦女參加田間學校和技術培訓,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推廣活動。
在研究方法上,根據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依靠參與式方法對婦女進行培訓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采用參與式農村評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通過婦女學員訪談、關鍵知情人訪談、實地踏查等方法,結合H型評估圖、農事季節歷、農戶日記圖等工具收集資料,對項目試點3 個區縣的11 個村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婦女對節水灌溉技術的需求、節水意識、參與技術試驗示范情況、對田間學校的評價以及產量和收入變化等。
2 研究結果
2.1 婦女參與節水技術示范積極性高
從技術傳播途徑來看,婦女更偏重于人際渠道和村莊內部渠道獲得科技知識,因此必須選擇更有利于婦女接受的傳播渠道[19]。為有效發揮婦女在節水技術試驗示范中的積極性,項目在農民田間學校設定初期就由參與農民自主設置規章制度,其中包括接納女性學員參與田間學校活動,在每個項目試點村至少選取2 名女性參與試驗示范活動。自2011 年起,項目給予參與田間學校的女性學員每年不低于200 元補助,并在水技中心技術人員協助下選擇自家2~5 分地開展節水技術試驗,由于節水試驗效果顯著、產量增加明顯,加之田間學校活動對于女性學員很有包容性,提高了女性學員的地位和發言權,因而婦女參與田間學校活動的積極性逐漸提高,人數明顯增加(見表1)。田間學校與技術研發部門和示范推廣部門相結合,將節水技術直接傳授給婦女,田間學校以本村農民為主,符合婦女偏重于人際渠道和村莊內部渠道學習技術的特點,有效提高了婦女學習節水技術的積極性。
2.2 婦女參與技術試驗效果顯著
在傳統農業技術傳播過程中對婦女的重視程度一直不高,存在著對婦女學習和使用技術的質疑,導致女性不能平等地獲得技術服務,這種社會偏見進一步影響到女性參與農業生產決策和技術使用。為改變傳統技術傳播模式對于女性的偏見,項目在選取婦女學員參與田間學校試驗的基礎上,由技術人員給予女性更多的支持,幫助其選擇合適的節水技術和試驗農作物品種。婦女在農業生產實踐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對于新技術的使用在可理解的范圍內操作更為細致,經過技術人員的指導和田間學校內部的交流,婦女學員有效參與到了技術試驗示范中,并將個人在試驗中的問題和困惑在田間學校內部進行交流。經過兩年的試驗示范,婦女學員應用節水技術的效果明顯(見表2)。顯著的節水效果也促使其他婦女學習和使用新型節水技術,田間學校的示范推廣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2.3 婦女節水意識提高
從節水技術推廣的長期目標來看,不僅僅需要讓目前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婦女學會使用節水技術,最關鍵的是要提高婦女的節水意識,使其在生產實踐中形成使用節水技術并積極節水的觀念。通過調研發現,在目前區域內水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婦女都希望節水,但是由于技術匱乏加之盲目節水容易導致產量下降、收入減少等后果,所以農民不敢盲目嘗試使用節水技術,而是最大限度地使用每畝地的配水量。農民田間學校婦女學員參與試驗,通過小面積試驗的方式推廣節水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農民的節水意識明顯提升。對于學員來說,減少用水量意味著減少支出,減少灌溉次數意味著外出務工機會增多,其收入也會隨之增加,婦女學員的節水意識通過田間學校宣傳、親自試驗等方式有所提升。如實例:LYP是武威市涼州區YT村人,她2012 年開始參加項目活動,并加入農民田間學校,連續兩年都進行了試驗,均使用玉米壟膜溝灌技術,試驗面積為0.007 hm2。2012 年試驗效果比較好,產量約為100 kg,沒有使用節水灌溉技術時產量大約為85~90 kg,增產10~15 kg。兩年間她多次參加項目組織的集體學習活動,活動由水技部門人員講解節水技術,并在田間學校組織下參觀學習其他村民的節水技術試驗田。村里田間學校目前有16名婦女學員,男性大多外出打工,女性學員參加田間學校并種地。她2012 年試驗期間一半地不用壟膜溝灌,另一半地進行壟膜溝灌,效果差別明顯。2013 年繼續進行同樣的試驗,雖然壟膜溝灌的玉米播種時間比沒有壟膜溝灌的玉米晚10 天,但目前長勢比沒有使用技術的玉米長勢還要好。通過對其訪談了解到,項目促使她學習和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并且通過自己參與節水技術試驗示范,逐步掌握了節水技術。她表示:“我們需要先進的節水技術,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現在能夠學習技術當然愿意節約用水了。”
2.4 促進了婦女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傳播
相對于男性而言,婦女在節水技術的傳播過程當中更為邊緣化,對于價格、成本更為敏感,并且在技術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相信熟人和看得見的效果[20]。為了適應農業女性化背景下婦女學習節水技術的特點,必須為婦女在熟人間傳播和學習技術提供條件,讓心存顧慮的婦女通過試驗示范效果決定是否采用節水技術。項目在選取婦女學員進行節水技術試驗示范的同時,還通過田間學校舉辦內部交流活動,由男女學員一起交流技術,并組織婦女學員將自己的試驗結果向村民進行展示。
這種在村莊和田間學校內部較為開放的方式對于幫助婦女學員學習節水灌溉技術非常有益,解決了婦女對文字和單純講解等技術傳播方式不適應的問題,婦女學員參與試驗往往能夠將自己使用技術的經驗較為細致地記錄下來,并且能把技術使用心得與其他婦女進行交流,婦女之間的傳播帶動了技術在村民間的快速使用。2012 年參與試驗示范的婦女學員數量相比于2011 年均有大幅增長(見表1),婦女學員在其中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覷,婦女的積極參與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促進了節水技術的使用和推廣。
2.5 婦女對節水技術推廣評價較高
農民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在接受新技術方面如果沒有得到實惠,不能學以致用,就缺乏參與科技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4]。對于擅長精打細算的婦女而言,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只有技術推廣模式能夠得到婦女的肯定才會促使技術的大規模采用,發揮節水技術應用的作用。部分婦女學員對參與項目整體情況進行了評價,在10 分的滿分中,15 位學員給予了8.5 分的平均分,可以看出大多數婦女學員對整體項目運行情況很滿意。婦女學員滿意點主要集中在產量有所增加、灌溉用電量減少、參與試驗有補貼、技術人員服務態度好、用水量和灌溉次數減少、方便與其他村民交流經驗等方面;不滿意點主要集中在技術指導次數少、灌溉設備價格高、試驗面積小且種類少、對其它農業技術講解少等方面。同時婦女學員也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包括:多舉行集體交流活動、增加試驗農作物品種、增加技術人員指導次數、增加參與試驗人員數量、對購買灌溉設備進行補助等。通過參與農民田間學校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婦女能夠有效參與到以往只有男性才能參加的技術培訓活動中,并且以參與技術試驗示范為契機,展現了女性在學習和使用節水技術方面具有可行性。在項目運作過程中,充分運用參與式農村發展的理念,提高了婦女在技術培訓過程中的地位,婦女通過技術學習過程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決定權,對于應對農業女性化背景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十分有益。
3 結論與建議
在農業女性化背景下進行節水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對于技術服務部門來說是一個挑戰,對于干旱缺水地區而言,農民急需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以女性為主的情況下滿足農村婦女對于節水灌溉技術的需求,應該從技術傳播過程中婦女的特殊性出發,在技術示范推廣環節中發揮女性的主體作用,以參與式的推廣模式帶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傳播。以農民田間學校為平臺,將技術研發部門、推廣部門和各類農民結合在一起,通過婦女參與節水技術試驗示范來帶動節水技術效果展示和采納行為。這種模式在一定的社會系統內將技術創新部門以特定的傳播渠道傳授給具有創新精神和采納意愿的農民,符合新技術擴散的一般過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技術傳播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其作用可以更加明顯。
3.1 增加對節水技術推廣的資金支持
對于農民而言,新技術的采用必然要以保證產量和品種為前提,節水技術相對于其它技術而言使用風險更大,對于灌溉時間和次數的掌握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作物產量。通過婦女農民參與技術試驗和示范,能夠向對技術持懷疑態度的其他農民展示技術的適應性和先進性,但這一過程需要給予先行者一定的資金保障,以彌補技術采用初期由于了解不充分而出現的問題。此外,少量的資金支持即可激發婦女參與節水技術試驗示范的積極性,對于激勵其他農民了解和采用技術也非常有益。
3.2 水利部門與農技部門進行合作
從經濟學角度看,建立農民田間學校并支持農民集體的技術學習活動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單純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其效益并不是最高的,而且不能滿足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多種技術需求。為此,水利部門可與農技部門合作進行節水技術示范推廣,在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的同時根據農民實際生產需求推廣其它農業技術,發揮多部門聯合的作用。這有助于滿足農村婦女的技術需求,同時將新的技術推廣模式效用最大化,節水技術與其它農業技術的結合對于農業女性化背景下農村生產水平的提高將產生長遠影響。
3.3 開展更多針對婦女的培訓
雖然從甘肅省現有項目實施情況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男性仍然占主體的農民田間學校和項目活動中,農村婦女的作用仍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婦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處于弱勢地位。對于大多數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狀態的農村婦女而言,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其“走出去”,了解相關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提高其學習和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同時需要對婦女參與村莊集體活動進行一定的培訓,使其了解女性應有的權利,發揮女性潛力,使其在節水技術使用乃至村莊集體事務當中更有發言權。
3.4 技術研究機構應更多地走進農村
目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研發存在轉化率低的問題,技術研發成果很少被農民大規模采用,尤其是農業女性化背景下婦女對技術采用存在很多困難。為此,應更多地激勵技術研究機構走進農村,針對農業女性化背景下婦女文化素質相對不高,使用技術在體力和知識水平上都存在局限的情況,將技術不斷進行完善。只有切合實際的節水灌溉技術才能滿足農村婦女為主體的農村勞動者的需求,才能真正達到節約用水并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4 討論
在中國傳統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過程中,對節水技術的應用主體——農民,尤其是婦女的技術采納行為并不重視且研究較少。傳統自上而下的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農民對節水技術的不同需求,因此,不能有效調動農民使用節水技術和設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農業女性化背景下,研究如何在婦女中更好地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的新模式對于減少農業用水、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相比于一般農業技術有其特殊性,在水資源短缺的地區更需要推廣節水技術,理性的農民采納節水灌溉技術如果能在保證產量和收益的情況下減少勞動投入和資金投入,便能夠調動農民采納技術的積極性,因此,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以缺水地區為主,努力保證技術的采納給農民帶來切實可見的效益。甘肅省武威市打破傳統技術推廣僵局,以參與式的農民田間學校為平臺,通過農業技術研發部門和推廣部門相互配合,推廣人員針對當地農民對節水技術的實際需求開展婦女培訓,使得婦女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得以充分發揮,節水技術推廣取得了顯著效果。通過對這一推廣模式的探索可以發現,農業女性化背景下的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必須以婦女的需求為基礎,改變傳統上對女性采納和使用技術的偏見,通過女性易于接受的村莊內部渠道和熟人交流的方式推廣技術,這種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推廣方式有利于節水灌溉技術的傳播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玉華.我國農業水資源保護的法律調控[J].中國環境法治,2007(00):228-23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11 年中國水資源公報[EB/OL] [2012-12- 17]. mwr.gov.cn/zwzc/hygb/szygb/qgszygb/201212/t20121217_335297.html.
[3] 國亮,侯軍歧.農戶稟賦影響節水灌溉技術普及的實證分析——以陜西為例[J].開發研究,2011(1):79-81.
[4] 金一虹.農業女性化:影響及前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7-06(011).
[5] 石束,李建紅.從傳播效果看“留守婦女”在農業技術擴散中的作用——甘肅省莊浪縣趙墩鄉趙家彎村馬鈴薯種植技術推廣帶來的思考[J].開發研究,2008(3).
[6] 胡玉坤.“農業女性化”的雙面影響[N].中國婦女報,2011-01-09(A01).
[7] 趙敏.農地流轉對婦女權益的影響——基于農業女性化引發的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1(21):78-80.
[8] 羅憶源,柴定紅.半流動家庭中留守婦女的家庭和婚姻狀況[J].探析探索與爭鳴,2004(3):103-104.
[9] 周福林.我國留守家庭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6:84.
[10] 林海.農民經濟行為的特點及決策機制分析[J].理論導刊,2003(4):28-30.
[11] 吳玉柏,徐斌,王亦斌.實行節水灌溉是江蘇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江蘇省農業節水現狀調查報告[J].節水灌溉,2002(4):38-40.
[12] 連旭.節水農業技術推廣研究綜述[J].新疆農墾經濟,2012(4):67-70.
[13] 趙惠燕,胡祖慶,楊梅.農業女性化與農業科技傳播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9,21(1):56-58.
[14] 焦峰,李英華.農村留守婦女農業技術培訓現狀、問題及歸因分析[J].成人教育,2009,29(2):16-19.
[15] 宋莉.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現狀與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8):73-74.
[16] 武威市政府.石羊河水資源狀況[EB/OL]. ww.gansu.gov.cn/ztzl/jjsyh/gkjls/1289.htm,2012-05-30.
[17] 姚進忠,趙自明.甘肅節水灌溉成效及發展途徑[J].節水灌溉,2008(9):54-56,58.
[18] 郭超男,劉林,李凡,等.提高西北貧困地區農民科技素質的有效途徑初探——以甘肅省武威市節水技術農民田間學校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3(17):134-139.
- 上一篇:大學生零花錢調查報告
- 下一篇:大學社會實踐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