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留守兒童法治意識培養策略
時間:2022-05-23 09:33:12
導語:全媒體時代留守兒童法治意識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利用全媒體教學,有助于培養留守兒童的法治意識,構筑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師搭建網絡展示平臺,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利用媒體能擴充各種教學素材,學生可以在網絡搜索身邊的案例,深化體會,也可以利用云技術搜索各種學習資料。利用網絡能構筑翻轉課堂,引導學生在線溝通交流,組織在線互助小組,讓教學形式更豐富,還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關鍵詞】全媒體;留守兒童;小學道德與法治
全媒體指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效媒體,利用全媒體有助于構筑“家庭、學校、社會”多元整合的教學模式,能對留守兒童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讓他們參與到生動有趣的在線活動中,將法治教學變得更親近學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
一、利用網絡,擴充教學素材
1.再現身邊案例,深化體驗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積極進行法治教學,但是留守兒童父母雙方或者一方不在家中陪伴孩子,導致孩子的規則意識不強,沒有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很多學生覺得法治學習比較枯燥乏味,沒有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身邊的案例,讓學生搜索網絡對這些案例的評價觀點并分析,這樣他們的體驗更深刻,學習效果也更好。《我們的公共生活》的學習要點是讓學生了解公共設施的功能,并學會正確使用公共設施和知曉保護公共設施的措施,用多媒體課件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體驗效果。首先展現生活中不同公共場所的設施,并突出展現各種公共場所的標志,讓學生說說這些標志表示什么意思,并思考自己是否有過破壞公共設施的情況。由于留守兒童平常的生活缺少家長監督,所以教師還特別設置了網絡小游戲“我該怎么做”,在游戲中展示若干圖片,體現了公共場所的日常狀態,如遛狗的時候沒有牽著狗、亂扔垃圾、高空拋物、亂穿紅綠燈等,讓學生說說其中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尤其要找出其中的違法行為。如高空拋物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但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按照《刑法》的規定是要以危害公共安全罪進行定罪的,如果導致人傷亡或者損害公私財物的話,甚至還會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在網絡小游戲中展示的都是身邊的例子,喚醒學生生活體驗,認識到要避免做出哪些行為。在利用案例法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設置具體的案例,并展示互聯網上的各種不同的觀點,讓學生進入到特定事件情境中,深入體驗角色,并參與分析、探討案例,自主探究學習,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逐步提升法治意識。2.借助云技術,尋找新素材全效媒體也是全媒體的特點,通過增強傳播效果從而實現傳播者的傳播目的,突出信息傳播的時效和高效。很多留守兒童缺乏家人引導,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法治學習的效果較差,教師要借助云技術,在線指導他們尋找新素材,促進自主學習,讓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生活離不開規則》的時候,教師提出:“大家上網尋找一下,看看生活中有哪些規則,如果沒有規則會怎樣。”很多留守兒童缺乏家人的監督,在出現違規行為的時候,沒有人及時阻止他們,導致他們規則意識淡薄,但是結合網絡進行搜索的過程中,學生看到了相關信息,提升了認識。采用云技術能讓學生快速接觸到各種信息,并利用電腦程序進行數據分析、篩選等工作,從而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在主題探究的時候,學生也能利用在線獲取的新素材,提升自己的體驗效果,拓展眼界和知識面,提升學習效果。
二、利用網絡,豐富教學手段
1.建構翻轉課堂,自主探究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長監督學習,所以學習態度不夠良好,學習積極性也不足。全媒體包括全程媒體的意思,指在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中,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利用多媒體構筑生動形象的課件,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家中自主探究,然后回到學校課堂中探討深度問題,這樣就有效地構筑了翻轉課堂,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時候教師設置了翻轉課堂,讓留守兒童能在家中自主學習,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在多媒體課件中,教師展現了各種不同的社會現象,并引導學生思考要如何才能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如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留守兒童的身份,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圍繞這些問題討論,解決問題。有學生提出:“附近有一些調皮的孩子知道我是留守兒童,所以經常欺負我。在學校里有老師和同學保護,我很安全,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每次都很擔心被欺負。”教師鼓勵大家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說一說留守兒童要通過哪些方法保護自己。有學生提出可以和幾個同路的學生結伴同行,這樣就能防止被外人欺負。但是也有學生認為這樣的方式治標不治本,應該尋求法律援助,如向巡邏的民警尋求幫助等。在討論中,學生解決了具體問題,對如何構筑良好的公共秩序也有了更多了解。翻轉課堂能讓留守兒童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學習,通過充實的學習活動消除獨自留守在家的孤獨和寂寞感。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大家利用網絡及時溝通,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能讓他們在同伴的幫助下感受到溫暖,自主探究的興趣也會更濃厚。2.開展主題討論,深度辨識隨著互聯網媒介迅速發展,學生足不出戶也能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媒體信息。但是由于留守兒童存在隔代教養等問題,矛盾很多,情感缺失,他們對互聯網過于依賴,但是本身的分辨能力卻不足,所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蠱惑,導致行為失格。全媒體展現出全員媒體的特點,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教師要強化引導,讓大家圍繞網友有分歧的觀點進行主題探究活動,在辯論中提升思維能力,懂得明辨是非。[2]學習《我們的公共生活》時,教師組織大家圍繞“交通出行須知、構筑安全小區”等主題引導大家專題討論,說說在社區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哪些矛盾,是否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然后辯論。如圍繞“構筑安全小區”這個主題,有學生提出養狗要注意安全,出門要牽狗繩,避免出現狗傷人的情況。但是有的留守兒童因為孤獨寂寞,在家中養了狗,對狗有感情,因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我覺得有的狗很乖,就不用牽狗繩了,因為它是我們的家人,你會用繩子綁著你的家人嗎?”該學生的觀點也代表了一部分網友的觀點,教師組織大家辯論,思考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如有學生展現了網絡搜索中發現的一些信息,如老人被大狗咬傷,但是狗主人拒不承認,受害人無奈找到電視臺幫忙,也沒能處理這個問題。在社會多方的關注下,狗主人才承認錯誤,解決了問題。學生因此而提出由于某些人的素質不好,所以我們需要借助相關的法律規定解決這些問題,減少“投訴無門”的窘迫情況。因此公眾利益還是要靠維護法律,遵守法律才能得落實,這樣才能構筑美好的社區,讓公共生活更美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模擬法庭的辯論活動中,也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上進行自主辯論。如學生對某法律問題產生了分歧,就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在線交流工具進行及時辨析。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辨析活動中,適當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3.互助學習小組,共同進步組織互助學習小組,這是課堂教學中常常采用的形式,如果利用網絡,就能將互助小組的活動從課堂拓展到課外,能給學生更多討論交流的機會,促使共同進步。如在學習《生活離不開規則》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后參與自主學習,嘗試找出生活中有哪些規則。但是很多留守兒童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學習。此時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在線互動學習小組,向同伴求助。教師提示學生盡量不要直接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同伴,而要盡可能地指導對方掌握學習方法。如有同學提出:“我覺得可以查看一些和法律有關的網站,里面一定會有相關的信息。”還有學生上傳了網址,介紹了一些相關的網站。這樣就促使學困生找到了更好的學習方法,明白可以利用網絡搜索信息,輔助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具有趣味性,也能提升同學之間的友情。學生可以利用微信、騰訊會議等軟件建立網絡互助小組,如遇到問題則可以在線討論,解決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分享各自的學習方法。這樣就將課堂互助學習活動拓展到了課外,能讓學生共同提高。
三、利用網絡,充實課余生活
1.搭建展示平臺,上傳作品一些留守兒童因為缺乏家人照顧、監督學習,成為學困生,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想展現自己的能力,教師要給這些學生搭建網絡展示平臺,讓他們上傳作品,促使其體現出創造力,讓學困生提升自信心,更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如在學習《我們的公共生活》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的公共生活才更和諧、更美好,學生可以將學校或者自己生活的小區作為例子,出謀劃策,提出改善小區居住環境的方法,然后將自己的建議上傳到網絡上。有一名留守兒童性格比較內向,他很少和周邊的人交流,所以也總結不出學校或小區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一方面鼓勵這名學生變得勇敢一些,大膽地和他人討論,獲取他人的看法;另一方面則提醒他可以利用網絡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該學生得到啟發,發現在班級和小區的微信群中,常常會有人提出一些觀點,談到公共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于是他就從微信中獲取信息,試著解決問題。最后,該學生也順利完成了作業,上傳網絡。教師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建議其他學生也可以借鑒他的做法。一些留守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在課堂學習中不敢舉手發言,在小組互動中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利用網絡給他們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才華可以被他人看到。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提升,逐步變得開朗、主動。2.組織網絡活動,豐富生活很多家長擔心留守兒童獨自在家的安全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組織各種在線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既能讓父母放心,又能讓孩子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消除留守兒童孤獨寂寞的感覺,讓他們感覺生活十分充實。如有學生在學習了《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后,提出想法:“在這堂課的學習中,我們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法律法規,都可以維護公共秩序,那么,在網絡上,是否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呢?在網絡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有可能會出現違法的事情呢?”教師組織了“網絡秩序”主題活動,首先讓學生利用微博等渠道發起網絡投票,看看普通的網友對于網絡秩序的看法是什么,在收集了投票后,學生發現絕大多數網友都認為應該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網絡秩序,但是他們卻并不知道具體的內容。此后學生又展開了網絡調查活動,在貼吧等地方發表帖子,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身邊是否有違規的網絡行為,并說說解決方法是什么。學生發現,在網絡上,常常會出現盜用他人的照片、視頻等問題。在這次網絡調查采訪中,學生認識到網友對于網絡秩序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容易忽略一些問題,同時他們也認識到一些相關的法律也有待完善。網絡活動十分多樣化,教師還可以將網絡活動和線下活動結合在一起,讓活動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這樣學生的參與興趣更濃厚。3.邀請專業人士,拓展資源專業人士具有榜樣模范的效應,很多留守兒童喜歡刷微博、抖音等網絡平臺,如果教師能利用這一點,讓他們觀看法治博主的視頻,閱讀其言論,那么就能拓展資源,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信息。在學習《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后,教師讓學生拓展資源,上網搜索各種法律法規,設立關鍵詞,如“交通”,然后進行整理歸納,看看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法律法規。學生還可以參考《刑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看看各種違法行為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如有學生認為:“交通肇事引起死亡,應該按照交通法規處罰。”但是也有學生認為:“這就是故意殺人,應該按照刑法的規定處罰。”此時教師推薦他們瀏覽各種網絡知名法律博主的文檔、視頻,看看他們是否說到了類似的問題,找到解答。在瀏覽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原來法律博主并不全是嚴肅的,有一些博主的短視頻不僅能讓人了解法律知識,而且還生動有趣,由此提升了學習興趣,找到了網絡學習的新途徑,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由于留守兒童的家長不在身邊,他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法律問題,常常會不知所措。教師要積極觀察學生的表現,了解他們遇到了什么困擾,并邀請專業人士和他們在線溝通,幫助其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強化法治意識,認識到要積極尋求法律援助,通過合法的途徑解決問題。利用全媒體進行法制教育,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能讓留守兒童內化法治意識,有助于留守兒童利用網絡和家人、社會多元溝通,能縮短法治教育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提升法治意識。
【參考文獻】
[1]吉海榮.用好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平衡之道[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9(07).
[2]鄔云禮.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后強化[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02).
作者:施昕辰 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新安小學
- 上一篇:人工智能背景師生關系共同體探討
- 下一篇:食品化學實驗教學及學生創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