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素材范文
時間:2023-03-19 12:01: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作文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素材是作文這座大廈的“奠基石”,小學生唯有積累素材,作文才能豐富生動,感情真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在于不斷地引領、點撥、指導小學生真正用心去觸摸現實生活、熱愛現實生活、感受現實生活、體驗現實生活。同時,必須讓小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在閱讀中吸取作文的“營養”,著力培養小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以開拓小學生的閱讀視野,增長知識,提升語文綜合素養。還必須注重引領小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小學生在親自實踐中獲取作文的素材。
【關鍵詞】
作文素材 開發研究 價值探尋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建構成分,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新課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學極力倡導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人,抒真情,力求讓作文成為學生張揚個性、釋放天性、啟迪靈性的舞臺。然而,當下的小學作文教學仍然擺脫不了“高耗低效”的窘境,學生怕寫作文,對作文毫無興趣,作文缺少真情,缺少童趣。當下的小學作文教學遠離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難怪小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究其根源便是小學生作文素材缺乏,而素材對于作文便如同糧食對于做飯,確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是寫作高手或作家也不可能在毫無積累、頭腦空空的情況下寫出文辭優美的精品佳作來,小學生同樣如此。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近年來著力進行了小學生作文素材如何進行開發的實踐研究。
一、開發小學生作文素材的價值探尋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義務教育語文課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倡導作文教學應力求貼近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小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力求讓小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顯然是呼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充分張揚學生個性,讓“表達”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必需,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引導小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更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面向未來教育的一項長期的任務之一。對于作文來說,素材是非常重要的,缺乏素材的積累,作文便是“無源之水”與“無本之木”,應將素材的積累放到作文教學的首要地位,唯有引領小學生努力提升積累素材的能力,才能消除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現象,讓作文教學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嶄新境界。
二、引領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策略研究
1.引領小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新課程倡導教師引領學生去關注生活,觀察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就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小學生應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的源泉來自于生活,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是小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所在。小學生應時刻留意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養成良好的細致觀察生活的習慣。應解放小學生的眼睛、口、鼻、手、腳,真正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六大”解放,讓小學生去觀察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引領小學生學會多種觀察的方法,比如,讓小學生學會有序觀察,讓小學生學會想象觀察,讓小學生學會比較觀察,讓小學生學會機遇觀察等,小學生只有掌握多種多樣的觀察方法,才能從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同時,教師應鼓勵小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去記錄生活,去吐露自己的心聲,去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去與他人交換思想、碰撞智慧,去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可以引領小學生去體驗多姿多彩的學校生活,還可以引領小學生去觀察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只要小學生放眼現實生活,并且去細心觀察,作文素材自然豐盈。
2.引導小學生從閱讀中積累作文素材。杜甫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與寫作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閱讀能有效地拓寬小學生的視閾,更能讓小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科學知識,更能幫助小學生積累作文的素材。因為作文是字、詞、句的綜合訓練。教師應引領、點撥、指導小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可以讓小學生每人都準備一本素材積累本,上面可以摘錄從閱讀材料中l現的優美的詞語、生動的句子,以便合理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當然小學生的閱讀積累既包含課內的閱讀積累,小學語文教材上大多數文質兼美的課文都值得讓小學生去精讀、去細讀,從而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受到啟迪、熏陶,在讀中完成積累,又包含課外的閱讀積累。課外閱讀積累首要的任務是引領小學生去學會選擇優秀的書籍。神話傳說、童話故事、科幻作品、中外名著都可以讓小學生去進行閱讀。其次教師應引領、點撥、指導小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好閱讀的記錄,比如,做好常見的讀書筆記,可以摘錄閱讀材料中的經典語句、名言妙語、典型事例等,小學生可以寫提要,將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要點、基本情節加以歸納縮寫,可以寫心得,寫出閱讀的感想、疑惑、收獲或評價。
3.引導小學生在活動中積累作文素材。活動最能刺激小學生的感官,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開展游戲活動,舉辦故事會,開展班級主題隊會,進行課本劇表演,組織小學生春游、走進社區進行社會調查等等,引導小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在活動中積累作文的素材。比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毽球比賽”、“拔河比賽”、“少兒卡拉ok比賽”等。
篇2
關鍵字:積累 作文素材 方法
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這是沒有疑問的。在教學中,有很多教師認為學生作文寫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不豐富,沒有話可說,即所謂學生腦海里沒有寫作素材,難道真的沒有素材嗎?學生在校六年,在寫《美麗的校園》時,按理說寫作素材不成問題,因為同學們每天都在學校。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校外貌雖然熟視無睹,但叫不出名字的地方很多,教學樓的結構都講不清楚,更不用說教學樓的一些細節了。事實在很多地方已經說明生活與作文材料的積累并不能劃上等號。因為在很多地方,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與積累素材的能力有一定差距。
我認為小學生習作一般應經歷“積累―敘述―修補”的過程。這一習作過程是符合農村小學生認知規律的,也符合小學生寫作的客觀規律了。但目前農村小學生卻忽略了“積累”與“修補”,這一很重要的寫作環節,只保留“敘述”這一塊。他們習作往往是老師布置了習作題目之后,就提筆開始寫,很少認真主動地進行作前材料的積累,有時只是被動地馬虎地完成教師課前布置的觀察任務。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要學習如何敘述。我們教師也會這樣,每次指導學生作文,大部分時間花在寫作技巧的輔導上,即注重教給學生怎么寫。結果是學生打草稿時愁眉苦臉,抓耳撓腮,覺得無話可說,沒事可寫。作文內容空洞,寫不具體,內容貧乏,缺乏真情實感,假話、空話連篇,文章無中心,無重點。有的學生文章語句表述不通順,不符合語言習慣,敘述起來嗦嗦,交待不清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等。記得一次,一位家長要求我給他孩子輔導作文的時候,說出了自己孩子的難處,提起孩子寫作文他們就頭疼,因為孩子寫作文時沒話可話,總是像擠牙膏一樣難。是的,農村孩子寫作文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缺乏寫作素材仍是目前農村小學生習作的通病之一,是作文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作文教學的心理過程是個“雙向轉化”的心理過程。既要讓孩子能夠有東西要寫,還要知道怎么去寫。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學生的“頭腦”轉化,這是學生從感知到認知第一重轉化。然后是學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語言的轉化。從心理過程看,學生習作時缺乏寫作素材,實際上是從感知向認知的第一重轉化出現問題。
小學生寫作記敘文的過程是一個由認知到感知的重要過程。搜集材料是這個過程的第一步。只有通過觀察和形象思維獲得與寫作有關的感情表象與典型形象,才能完成后邊的提煉中心,取舍細節,安排結構等工作。事實與理論都說明培養農村小學生自主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農村小學生自主積累寫作素材是指在教師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學生個體掌握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最終內化為自能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
一、素材來源生活,將尋找素材擴展到實際生活中去
我們可以做一個這樣比喻,如果把作文比作大河的話,那么在作文這個大河里想要貯滿清清的活水,則需要生活的小溪不停地涌來。源頭枯竭,則沒有寫作素材,就談不上寫作。學生的寫作材料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于生活,二是來自于讀或聽等間接的渠道。因此,作為教師就要想方設法豐富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寫作之源。具體的做法有:(1)融入大自然,觀察自然景物。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到學校,戶外,去觀察自然風光、動植物的狀態等。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對平時雖然常見但不留心的事物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這就為寫作提供了具體的素材。(2)走向社會,認識社會。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觀就近的發電站、工廠,做調查讓每個學生都當小記者,進行采訪活動。(3)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豐富課余生活。通過組織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積累生活素材。(4)舉行課前的演講。每天利用上課前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所見所聞向同學們介紹,從而積累習作素材。
二、積累素材的方法
1、走進生活去感知,去觀察
我認為要提高農村小學生對生活的收集的能力,關鍵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正確地面對今天所擁有的生活,積極參與,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興致勃勃地去學習和傾聽,才能從多方面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從而獲得寫作素材。一個有留心觀察習慣的人,會貯藏許多材料,材料越多,聯想就越廣泛。動人的情節、具體的場面、精彩的描繪、形象的比喻,都與同學們的細致觀察分不開。要寫好作文,必須要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學生觀察的目的性、系統性仍較差,情緒和興趣在觀察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向學生提出有目的、有系統的觀察要求,以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收集作文材料的能力。在觀察時讓學生盡可能參與較多的感覺活動。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去觀察才能獲得寫作素材。只有這樣,學生的大腦中才能形成了一個情、聲、色、味、形俱全的立體的客觀世界,建立起一個豐富的作文材料倉庫。
2、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
作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是課外閱讀多的學生,在每年的高考結束以后,很多的滿分作文的學生與他的大量閱讀是分不開的。自學能力強和創造能力強的學生也是課外閱讀多的學生。而課外閱讀是學生擴展學生視野,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獲得豐富課外知識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建議,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要多讀才能為自己習作積累素材,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經常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組織各種讀書活動。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汲取大量豐富的材料,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心靈受到凈化。有些可以直接作為作文素材,有些可以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為以后習作打好基礎。 特別提出的是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從書籍中獲得素材,還可以通過網絡,報紙等。
3、交流也可為積累寫作素材
農村小學生普遍缺乏主動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他們交流的范圍局限在與一些要好的同學之間,很少能與其他人交往。 從與他人的交流中我們能學習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能了解到他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情感,這些也應屬于積累作文素材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而這些往往是被許多師生所忽略的,比如:習作中有些學生寫到人物的對話總是前言不搭后語,東拉西扯,顯然他缺乏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和經驗,不會說話,不會敘述。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與他人交流的情境,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在教學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草帽計》,北師大三年級下冊《和氏獻璧》等課文時,我們可以安排一些學生分角色對話環節,培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利用學校組建各種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還要及時教給與他人交流的技巧,逐步克服羞怯感,培養起與他人交流的興趣和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與他人交流,也才能從交流中獲得許多習作素材。
三、積累的素材,要學會記錄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們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把許多很有價值的習作素材不能及時記錄下來,而逐漸淡忘,甚至回憶不起來。因此我們在收集素材的過程中,要學會記錄。收集的素材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學會每天記日記,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2、學寫讀書心得,摘抄優美語句、列提綱等。
3、錄音或視頻、照相等。
另外,對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的成績,教師和家長應該正確運用獎懲手段,使他么能體會到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對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發其改正的需要和熱情。
篇3
一、留心觀察,積累素材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經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不歇”。通過此句名言可以知道作文素材的來源問題。作為作文寫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人物、事物都可以是學生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積累素材,以此為學生作文中的細節描寫奠定基礎,使文章更加真實,富有情感。生活閱歷越豐富的學生,所見識的事物也會更加寬廣,視野也會更加開闊,感受也會更加深刻,由此便會文思泉涌,不會再將作文寫作當做一種負擔。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在學校中,可以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說文體活動、課堂學習、同學之間的交流嬉戲;在家庭中,學生可以參與到家務活動中、親人的交流互動中;在社會中,可以觀看到家鄉的發展和變化,體會到社會的氣象萬千,上述種種內容均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細節描寫的材料。所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對于學生作文中細節描寫至關重要。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能夠認真仔細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及時的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在于促進學生分析事物能力和觀察能力的提升。觀察是作文寫作的基礎,也是思維活動的基礎,如果缺乏有效的觀察,學生無法寫出完整具體的文章。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展開作文教學,要求學生注意留心身邊的人物、事物、和景色,感受實際生活的脈絡,在客觀世界中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體系,陶冶情操,提升自己,以此使作文細節描述更加真實和飽滿。
二、注重閱讀領讀,從閱讀中攝取營養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引據經典,組織學生在學習優秀文學著作的過程中,細細品味其中的細節描述,增加自身的感悟,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真正為自己所用,逐漸由仿寫到熟練運用,獨立寫作,真正實現提升作文細節描寫的目標。第一、感悟文本。在小學生剛剛接觸作文的時期,普遍對作文寫作比較盲目,不知如何開始創作。一般來說,小學生作文寫作開始于模仿。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教材是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習資料,同時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細節描寫片段,所以還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精彩的細節描述內容進行品味,深刻的揣摩、反思和解讀,以此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和掌握。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準備自學的空間,在突出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幫助學生加深了知識印象。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動作描述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以此深刻的體會到作者的想法和寫法,以此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用詞表達習慣。其次,品味經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課外閱讀同樣有利于學生作文細節描寫能力的提升。課外閱讀是對課堂教育的一種延續,更加能夠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非常多的課外書籍中,均詳細的進行了細節描述。比如說:在“儒林外史”中吳敬梓對于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 ”的描寫;在“變色龍”中契科夫對于奧楚蔑洛夫幾次穿大衣、脫大衣的刻畫等,都非常的經典,富有神韻。此種精彩的人物形象細節描述不勝枚舉,還希望語文教師能夠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認知能力,精挑細選課外讀物,切實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作文細節描述。
三、及時交流,學會修改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不同的學生在觀察時,都是根據自己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進行,由此受到片面、粗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整體效果不夠良好。所以,教師有必要注重學生之間交流和修改。對于小學生作文細節的描述,并非是短時間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希望教師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修改,組織學生交流。一方面,選擇學生中比較優秀的文章,在課堂上進行朗讀和傳閱,以起到榜樣作用;另一方面,修改和指導學生作文中細節描述不成功的部分。教師可以將不理想的作文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首先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和討論,使學生能夠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結合自己的想法以及文章上下文,對相關情節內容進行拓展,最終綜合比較,了解細節內容修改前后的差異性。通過對比,學生均會發現經過修改,作文細節內容更加生動和飽滿。通過長時間的此種練習,必將能夠使學生掌握良好的細節描述方法和技巧,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現狀;教學策略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農村語文教學中更是一個難點問題。
一、當前小學作文現狀分析
由于教學條件及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生作文往往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寫作興趣不濃,態度消極。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農村學生對寫作文缺乏主動性和激情。一上作文課,學生就一個個抓耳撓腮,緊皺眉頭,寫出的文章也不理想。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越發失去了興趣,以致每次寫作文都是消極對待。
2.內容不真實。農村學生除了課本外,就沒有什么課外讀物了,加上生活空間狹小、生活平淡,學生腦海中沒有素材。為了完成作文,他們只能憑空編造,有的甚至抄襲作文書。
3.作文雷同,缺乏新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作文的中心思想,老師往往會在班上朗讀一些范文,學生則照葫蘆畫瓢地交一些與范文差不多的作文上來。他們的思維被局限在老師推薦的范文里了。
4.語句不通順,用詞不當,方言過重。農村學生普通話說得不標準,即便是在課堂上也會講方言。所以,有些學生寫出來的句子方言過多,用詞不準確,如果不是本地老師很難看懂。
5.記流水賬,語言平淡。如果是寫“快樂的一天”,學生會從起床一直寫到睡覺,然后把一天的點滴事情都寫出來,平鋪直敘,根本沒有重點。文章中也不會運用任何修辭手法,更沒有出彩的詞、句。
二、作文教學的改進策略
針對農村小學生在作文方面出現的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
1.激發作文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在激發學生興趣面前,傳統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模式顯得過于呆板,加上課業負擔較重,活動少,學生沒有素材可寫,只好生編硬造。所以,小學生作文訓練的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上,使學生從小養成敢于寫、愿意寫、樂于寫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開故事會、背誦詩詞比賽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培養學生寫日記習慣。堅持寫日記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最好方法,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內容廣泛,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學生寫日記話不在多,長則七八句,短則兩三句,只要能表達真情實感就行。這也可以培養孩子真實寫作的習慣,慢慢提高學生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
篇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認真培養引導,學生才會愛寫,才能從認識和情感上傾向作文,真正產生熱愛寫作的巨大動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筆者淺談幾點在教學實踐中的認識。
一、影響小學生作文興趣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有:①遣詞造句能力不夠;②學生想象力不夠,不能獨立思考;③學生缺乏社會生活知識,沒素材可寫;④對學生作文目標要求過高;⑤對寫作方法望而生畏。
二、激發小學生作文興趣的辦法
1.多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首先,讀得多才能寫得好,讀寫不分家,要鼓勵學生多閱讀感興趣的內容,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不光注重課內,還有課外的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遣詞造句,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如何構思寫作素材等。
其次,要利用好學生愛玩的天性,鼓勵學生及其家長要走出家門,多“閱讀”周圍的人和事,多參加相關活動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
最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書上圈點批注,對喜歡的語句進行摘抄,對感興趣的事和物進行記錄。
通過以上的日積月累,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就形成作文的基本素材。
2.習作培養從簡單處入手,消除畏難情緒。
針對好寫的作文,學生可以自主命題,只要寫出學生親身經歷,感受或觀察過的,能夠表達真情實感,寫出心中所想即可,如此循序漸進地練習,讓學生不再有害怕心理。
3.加強習作前的指導,引導學生構思。
為進一步消除學生寫作前的畏難情緒,老師要加強作文寫作指導,精心備課,根據習作要求,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啟發學生思維。例如:《我的小學生活》一文,學生認為難寫,題目太大。如果老師讀幾篇范文,啟發他們曾經發生過令人感動、難忘的事,以此誘導學生回憶,引發熱烈討論,暢談自己想法,化難為易,讓學生感覺有內容可寫,產生寫作沖動,然后再列好提綱,動筆寫。避免只談審題、立意、選材、技巧等枯燥理論,讓學生望而生畏。
4.修改作文是提高質量的關鍵
篇6
一、學會用觀察手段積累寫作素材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主要途徑,是從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能力,尤其對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起到舉重輕重的作用。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首先教師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他們學會有條理地觀察事物。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重點、目的。另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時捕捉新鮮的有意義的目標。
二、通過提高閱讀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的社會閱歷淺,涉世未深,積累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而完全憑想象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少年兒童喜愛的中外文學名著,并適時開展諸如講故事比賽、寫成語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摘抄名言名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或片段,鼓勵學生背誦、抄錄和仿寫。我認為,只有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不僅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還引導學生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整理使用。
三、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教師要緊扣教材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活動,如小飼養、小采揀、小制作、扯青、放風箏、野炊、跳繩、拔河、田徑賽、球賽、故事演講會,有教育意義的專題會及各種有趣的活動等等。在活動中多觀察,教師進行必要的現場指導,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不足,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動,課堂上教師如能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多練習口語交際等讓他們學會說恰當的話,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一條途徑。
四、寫日記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手段
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的敏銳觀察力,而且學生能迅速地用語言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而且從日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家庭情況一一得到反映。對學生而言,日記成了他們吐露心聲的朋友。學生通過寫日記,懂得了更加細心地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和人,他們的思想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錘煉。對生活、身邊的人、周圍的事物產生了更多的理解和關愛。日積月累,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積累了素材。
篇7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提高;作文水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小學語文課程課標》曾指出:拓寬習作的渠道,開辟選擇的空間,貼近生活,自由表達,展示生活情趣。可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課標是一脈相承的。兩者都認為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學生只有經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來。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與社會生活是相應的。作文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同時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學應努力生活化。借鑒生活教育理論,結合小學作文教學實踐,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寫作欲望。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三、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作文內容。四、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寫作欲望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有具體的內容、有真情實感、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展開想象。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真實的生活里具有豐富的作文素材。我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學生周圍的人、事、景或物作為習作內容,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甚至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例如一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到了,為了培養學生感恩母親,送給媽媽節日禮物,要求用彩紙以書信形式完成《媽媽,我想對你說》。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這樣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觀察媽媽收到節日禮物后的表情以及語言。這樣每個學生就會獲得不同的感受等等。過后在班級內交流,學生興高采烈,自然說得興致勃勃,寫出來的作文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諸多趣味的。因為這些都來源于生活真實的體驗。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主動積累寫作素材,從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的源泉。
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善于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寫作素材。把作文教學與與生活緊密起來,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陶行知先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學生去感受生活,用筆去描繪生活中的美。首先要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一個人只有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最后真正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目標,抓住所要觀察的事物。例如我因地制宜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觀察:重點觀察芙蓉花的顏色、形狀。仔細觀察桂花的形狀、顏色,聞一聞香味。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觀察得可仔細了,用手摸一摸,鼻子聞一聞。這樣做學生不僅沒有壓力負擔,還給了學生樂趣,因為有了樂趣,所以才會有收效。
三、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作文內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也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的源泉,因為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內容。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過程是學生走向生活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善于將生活引入課堂。我在作文教學中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留心觀察,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引導他們積極運用學過的各種觀察方法,如有順序、展開聯想、抓住特點、注意發展變化、重點部分寫具體等等。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從而來獲取寫作素材,讓學生的作文由原來的“無米之炊”變成現在的“有米之炊。”讓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
四、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讓他們做有意識的活動,開發他們的天才。”新大綱也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他的特點。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象,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想象力是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思路開闊,縱橫馳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就能把話說活,描寫就能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如在觀察我們校園時,就讓學生去想象:你心目中未來的學校是怎么樣的?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大發揮學生自由的天性。為了使學生認識想象對深化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選擇一些觀察與想象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如《未來城市》、《未來的汽車》。啟發想象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有時在教學中有目的地給出一些具有想象性的題目,如《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是一只小鳥》、《二十年后的我》 在實踐中還注重讓學生多練寫日記、大作文、生活作文并且將“練”的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在不斷地“練”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這些蘊含了陶行知先生的“作文即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的生活教育思想。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把寫作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來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思索,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金林祥主編.20世紀陶行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2]楊成章.作文教學原理[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篇8
【關鍵詞】小學作文;興趣;接力;想象力
在小學語作文課上,教師經常發現一些現象:有的學生眉頭緊皺不愿意寫作,有的學生抓耳撓腮不會寫作,有的學生流水賬一般寫得不好。小學生不愿寫、不會寫、寫不好,歸根結底是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對于寫作不感興趣,二是學生缺少寫作素材,三是學生不知道如何寫作。根據這些原因,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找到了一些可行的教學策略,能夠改進學生的寫作情況。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降低作文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小學作文教學的要求是: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感情真摯、條理清晰、言之有物,工整書寫,不寫錯字、別字,標點符號應用正確。由此可以得出,小學作文教學發生了兩個顯著變化:一是用寫代替了作,作文變成了寫話,二是盡量淡化文體,只要寫出真摯的感情與充實的內容即可。看似不大的變化,其實是尊重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降低了小學生作文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作文時,應該立足于這個要求,在立題、選材時盡量選擇學生生活中的內容。降低的寫作要求,選題的生活化,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寫學生喜歡寫的內容
作文教學的一個關鍵就是變要求學生寫為學生自覺寫,那么,如何能夠讓學生自覺自寫作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小學生的年齡段,較少自我約束,較多隨性,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積極行動,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會棄置一旁。因此,教師必須把選題遷移到學生有濃厚興趣的內容上,比如,日常生活中發生事兒、學生對于一些事物的感受、或者是學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等,任何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寫作的選題;其二,營造輕松的寫作氣氛,在呈現選題時,教師最好能夠利用多媒體,通過音樂和動畫創造出豐富的情境,進一步誘發學生的興趣,減少寫作的時間限制和字數限制,讓學生能夠自由發揮,缺少了緊張感,學生寫得會精彩很多,此外,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評價時,應該多鼓勵少批評,即使是確實有過,也應該委婉一些,不能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二、積累寫作素材
1.鼓勵學生閱讀
在寫作方面,確實有一些天才,能夠把平凡寫得偉大,把樸實寫得華麗。然而,大部分人并不是天才,尤其是小學生。想要寫好作文,必須注意日常積累,字詞句,以及組織文章的方法,語言的表達等等,都可以從積累中獲得。因此,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多閱讀。只有學生勤于閱讀,才能在閱讀中積淀字詞句知識,才能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才能在閱讀中揣摩如何有效地組織語言,才能在閱讀中掌握觀察生活的角度……,甚至可以續寫閱讀的文章,或者寫自己的讀后感,使得閱讀和寫作可以融會貫通。
2.善于點評范文
小學生的習作總是幼稚的,然而如果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看,很多習作都有獨到之處,教師需要發現這些獨到之處并向其他學生傳授,給其他學生以好的借鑒。比如,有的學生在感情描寫方面比較細膩,學生長于邏輯組織,有的學生在想象方面別具一格,有的學生善于改編和引用……。窺見同齡人有好的作品,學生會有效仿的意圖,然后將這些長處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并且也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心,讓他們自覺寫作。在教師經年累月的堅持中,學生還可以學會評價文章的得失。
三、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1.積淀素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作文當然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生活中的素材積淀,寫作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師教學作文,必須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具體來說,有兩個方法,一是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這點前面已經提到,不再重述,二是讓學生經歷生活,在深刻的親身體驗中積淀寫作素材。于學生體驗生活:教師需要多組織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然后寫下活動的內容或感受,比如組織低碳生活的科技制作活動,讓學生以此為素材,寫一下自己對于綠色生活的體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日記,記下每日生活中自己發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兒,或者自己對于某些事某些人的看法;教師可以創造虛擬情境,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情境中的角色,然后寫下自己想要進行的活動或者是感悟……。
2.多選擇一些想象作文題
以前的小學命題作文,多是寫人或記事,偶爾有些看圖作文,圖也較為具體,不能為學生提供多少想象發揮的空間。這雖然務實,卻也不符合小學生思維的天馬行空,對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形成負面影響,也不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提高。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想象作文題目讓學生寫作,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策略還有一些,由于篇幅原因,這里不再贅述。不過,教師需要謹記,無論是何種策略,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都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只有堅持,才可以見成績。因此,教師需要穩下急功近利之心,一步一個腳印,慢慢施教。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提升 作文 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72(2013)04-003-02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更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目前,作文教學之所以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對寫作沒有了興趣,甚至是害怕或厭惡。現今的語文教學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命題作文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影響
現今語文教師大多采用命題作文的形式展開作文教學。小學生面對老師的命題要求,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寫,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寫,而命題呢,絕大多數教師出于某種目的一廂情愿的設想,規定,要求的。而對一個年紀尚小,生活經驗不足,寫作能力有限,協作素材和書面語言積淀尚不豐厚的小學生來說,只好用抄,用編來應付。指出: “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當自己沒有需要或者是需要不是那么強烈時,原本有趣的事也會變成一種懲罰或災難,當一個人不想說或不想寫時,你卻硬讓他寫,除了無可奈何應付與敷衍之外,恐怕沒有別的方法來面對老師的要求。
二、寫作素材的缺乏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影響
小學生選取作文素材,少量的是從書本中獲得的,絕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積累中汲取。就寫作素材和語言儲備的問題來看,現今的小學生主要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被封閉在學校里,遠離社會,生活單調,所以習作時無話可說,二是學生課外閱讀量少,讀的好作品少,既沒什么底蘊,也沒有什么見識.他們儲備的素材少之又少,面對老師布置的新作文,會產生害怕或厭惡的心理,導致了學生作文興趣的減少,甚至對作文產生了反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一個人寫作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的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尺,甚至一個人文化程度的標志,寫作水平在整個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我們要特別關注以下幾點:
一、提倡自由表達,鼓勵自主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要求中,鼓勵自主寫作是很重要的理念,而如何提倡自由表達,增強寫作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少寫命題作文
提倡自主擬題,教師若過多的采用命題形式,即便是成年人或者是著名作家也難以寫出好的作品.對九、十歲的餓小學生來說,剛剛學寫作文,應提倡自主擬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所見所聞去選材,自由地表達方式,盡量少一些束縛,少寫命題作文,減少對作文的統一要求,讓孩子充分享受表達的自由,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2 .適當降低要求
培養寫作能力從低年級開始,首要的工作是要讓學生知道,寫作就是把自己特別想說的話寫下來.寫出對周圍事物的餓認識和感想,低年級可以從寫話開始,教師不規定寫作的內容,寫的字數.重在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可以采用寫接力日記的形式,讓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寫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全班可分為幾個小組,一組一般分六人,每組同學使用同一本日記本,鼓勵同學寫自己想寫的話,使這種濃厚的寫作興趣得以天長地久的保持,適當降低對字詞的要求,不會寫的字詞可用拼音代替,甚至可以用圖畫代替。
二、積極開發寫作資源,多途徑積累素材
寫好的作文,必須要有一定的素材。《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的習慣,十分重視學生在寫作中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使課內外閱讀與寫作相聯系,學與用相結合。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開發寫作資源,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指導觀察生活
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如:組織學生觀察鄉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的變化,也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社會各個階層人物的表現,如環衛工人,警察指揮交通,醫生熱情為病人治病等等。通過觀察,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注重間接生活積累。2.進行廣泛閱讀
廣泛閱讀,也是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讀課外書,向學生推薦一些淺顯易懂的書籍。
三、多途徑強化評改過程
篇10
關鍵詞:深入生活;積累素材;激發興趣
農村小學生作文困難的原因,大多是受到環境的束縛。農村小學生相對城鎮里的學生而言,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比較少,寫作的素材自然就比較少;同時,農村小學生的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鎮學生相比,視野小,所以作文時語言的表達能力有限,用詞的準確性也差;而且農村小學生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使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相應地變小。于是他們的作文就出現了作文雷同與重復化虛假作文,內容不具體。比如三言兩語,陳詞濫調,這在小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即使是勉強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內容空洞,思想貧乏,語言干癟,缺乏真情實感,假話、空話連篇,虛浮不實,矯揉造作,令人著實擔憂。農村小學生應該怎么做才能寫好作文,而且擁有自己的特色呢?
一、深入生活,積累素材
法國著名雕塑大師羅丹說:“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些人總認為農村生活單調,沒有什么可寫,其實,我們只要深入到農村去,留心生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新奇感。
雖然農村小學生相對城鎮里的學生而言,在生活中接觸到的社會上和城市中的新鮮事物比較少,但是農村孩子從小就經常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為農村孩子奠定了豐厚的素材基礎,只要學生平時認真觀察,就能為其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源。農村的學生在家鄉也別有一片天地,上樹掏鳥蛋、下塘窩摸魚、爬樹粘知了……這些童年趣事給孩子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喂豬、放牛、鋤草、插秧等這些勞動實踐給學生帶來了深切的感受;在農村廣大的田野中有各種植物,它們的生長過程也充滿樂趣;農家的樓房、庭院,農村的春種秋收,農村的生態環境變化,農村特有的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等,這些無不體現了農村別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更是充滿了農村情趣。
農村是個大天地,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五彩斑斕的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我手寫我心,涓涓細流只需老師輕輕點撥就會激起文思之波瀾,學生的作文自然就會好起來。學生的習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再是胡編亂造、空洞無味的東西了,而且還寫出了農村濃濃的鄉土氣息,擁有自己的特色。
二、激發寫作的興趣
學生有了好的寫作素材還不行,還要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農村學生平時感知的生活其實是很豐富的,但是他們往往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沒能把這些豐富的生活表象細細品嘗,并從中獲得樂趣。因此,在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同時,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來體驗農村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樂于寫農村的內容,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一句話,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說。
三、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寫作
1.讀中學寫
在教學中注意結合閱讀重點訓練項目,讓學生學習范文的寫作技巧。如寫家鄉的美麗風景時,為了寫好作文,我結合課文訓練重點,教學生寫景時,要按照順序,認真觀察景物,抓住特點,突出重點。因此,學生寫作文,都能按由近及遠、從下到上的活動為線索,重點寫好幾處景物,思路比較清楚。
2.先說后寫
每一次作文課,都先讓學生回憶,打好腹稿,個人口述,小組評改后,由老師補充,最后讓學生動筆。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文寫通順了,而且生動、具體、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