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作文素材范文

時間:2023-03-17 17:47: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責任作文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責任作文素材

篇1

1、自從到這個世界以后,有一件行李便被安置在我們的背包中,無論經(jīng)歷多少長途跋涉,都不可能缺少它。這件行李被我們稱為——責任。責任常常是雙向的。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的義務,子女又對父母有贍養(yǎng)之責任;個人對社會有奉獻的責任,同時社會也有對個人的責任。比如,社會有對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的責任。能夠承擔責任的被稱贊為勇者。古人常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訓,才有歷史上種種驚天動地之舉,而不能承擔責任的是懦夫。要承擔責任,光有勇氣是不夠的,還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2、責任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起的公仆豐碑;責任是貝多芬挑戰(zhàn)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責任是保爾·柯察金頑強拼搏、熱愛生命鑄造的烈火金剛……責任,讓你的人生輝煌璀璨,與日月爭輝。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關(guān)鍵詞:高考作文;寫作能力;策略

近年來新課標下的高考作文都是新穎的材料作文,在作文的立意和選材時,都會針對不同角度和空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認知能力。高考作文不僅能考查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作文素材的積累,而且能夠從智慧、情操、人格、審美、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多方面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這對于考生本身來說具有較高的要求。本文從以下幾個角度探究了關(guān)于高考作文的寫作策略。

一、有計劃性地為材料作文確立目標

要學會多角度地看待生活,體驗人生情感,豐富生活經(jīng)歷,感悟社會、自然和人生。能夠根據(jù)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自己獨特的看法,針對目標要有科學理性、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明確表達自己觀點,充實作文內(nèi)容,融會貫通思想情感,圍繞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作文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在作文的表達實踐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在對作文選材上不要脫離材料作文的立意和要求。追求有創(chuàng)造性和有個性的表達,根據(jù)自身所擅長的和創(chuàng)作興趣進行寫作。在學習和生活中多積累作文素材,多感悟,多實踐,做到筆隨心動。寫作中獨特新穎的部分就是自身情感最好的表達。

二、有針對性地為材料作文開展訓練

1.思考積累

教師在作文指導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自然、關(guān)注身邊周圍的事物、關(guān)注民生、關(guān)注個體和群體,這些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對于這些素材,學生要學會改變角度,整合運用,思考這些關(guān)注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背景以及含義。善于寫作的人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能夠辨別生活中的是非,辯證地看待問題,并融入自身的情感,只有這種寫作態(tài)度才能創(chuàng)造出豐富且有內(nèi)涵的文章。

2.練習審題

多項組合類、評述論說類、寓言故事類、析思名言類的寫作材料都要讓學生有所涉及。教師在指導學生高考寫作的時候,要訓練學生審題的嚴謹性和認真性,引導學生揣摩材料作文含義,特別要重視要求學生在開始寫作時不能脫離材料作文的立意,不能擴大或者縮小材料作文的內(nèi)涵,在教師的日常指導工作中,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3.選擇立意

對于考生來說,什么是最佳立意?最佳,指的就是考生在讀完材料作文后,運用感悟最深的、掌握最多的、認識最深的素材積累而寫出的文章。在這些前提下,新穎和獨特才是要考慮的。

4.文體訓練

文體訓練多以議論文和散文為主,考生應該在練習過程中,弄清自己所擅長的文體進行練習,針對所選文體的語言要求、結(jié)構(gòu)特點,選擇自己的訓練方向,讓自己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自身的寫作優(yōu)勢,創(chuàng)造出豐富有內(nèi)涵的文章。同時,學生也應該根據(jù)考試對文體的嚴格要求,嘗試其他文體的寫作,這樣可以從總體上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一般來說,議論文重點是如何挖掘更深的立意,如何豐富論證材料,如何避免“二段式”寫作,這些都是議論文寫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此外,記敘文寫作相比較議論文來說更容易出彩,但是記敘文寫作需要豐富的語言表達和對于故事事件的真情實感,在記敘文選材上,除非是故事情節(jié)具有感人性和獨特性,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否則盡量別寫。

5.聯(lián)想想象

聯(lián)想和想象是寫作中需要重視的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寫作中應該是由兩大理論組成的,一是理論,二是聯(lián)想和想象。新課標中提出:“寫作教學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作文中,運用好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就能在高考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如,在2012年的材料作文中,一個油漆工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卻創(chuàng)造出了不平凡的事。根據(jù)這個材料作文,如果是一個對社會漠不關(guān)心的學生,很難寫出讓教師滿意的文章。這既需要學生具有獨特的思維,也需要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的高考作文正是期望培養(yǎng)學生的服務精神和社會責任心。

總之,學生要想提高高考作文寫作水平,必須重視思維的培養(yǎng),除了嚴謹審題、準確立意之外,還需要重視自身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腳踏實地,積累作文素材,多體驗生活,做好每一次高考作文訓練,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豐富且獨特的文章。

參考文獻:

篇3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策略

小學生是一群年紀尚小、對各種事物特別是學習方法都缺少認知的人群,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們老師要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fā),以高度的責任感,努力指導學生們不斷把語文教好。小學作文的教學不管是對語文老師還是對小學生本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我們語文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潛質(zhì),讓學生們能夠在充分自己潛能的基礎上不斷把小學作文學好,為自己的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筆者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對學生們的學習特點都有一些必要的了解,特別是在小學作文教學方面,現(xiàn)就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愚見,以供同行參考:

1、現(xiàn)階段的小學作文教學不注重學生們素材的積累,我們語文老師們要加大力度督促學生們積累各方面的寫作素材。很多小學語文老師不能正確認識到教導學生們積累素材,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寫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引發(fā)了很多學生在寫作時不知道寫什么,無從下手。素材是作文的筋骨,沒有了素材就好比建筑沒有砂石一樣。因此,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要想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就必須要教會學生們能夠主動的去積累素材,并能夠在真正寫作時靈活運用這些積累在頭腦中的東西。只有在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們足夠注重素材積累的情況下,才能為學生們打好作文展翅飛翔的第一步。

2、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潛質(zhì),這就要求我們從小學生們的特點出發(fā),積極挖掘他們內(nèi)在的積極因素。小學生涉世未深,頭腦中思想很活躍,對一些事物能夠啟發(fā)聯(lián)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語文老師一個啟示――積極開發(fā)學生們的潛質(zhì)。只要我們老師能恰當?shù)貙W生們進行點撥,就有可能不斷激活學生們的潛質(zhì)和學習上的積極因素。對于一個固定的事物,很多人會覺得沒什么新意,但是對于學生們來說可能就不一樣,他們能夠?qū)⑵湎胂蟪梢环N動物、植物或者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東西。這就是小學生們的思想跟我們成人不同之處,這這種思維對于提升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將有莫大的幫助。小學學習寫作的優(yōu)勢之處就是他們尚處于年幼階段,能夠毫無保留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潛質(zhì)。

3、有的老師不能夠及時地讓學生們聯(lián)系寫作,影響了學生們寫作能力的提高,這要求我們要遵循客觀的教學規(guī)律,適時適量地對學生們進行作文指導。很多老師因為自己的原因,往往很難在一定時間內(nèi)有效的讓學生們進行作文練習,這就影響到了學生們的寫作手感,沒有寫作手感對于小學生們來說將很難培養(yǎng)他們學習寫作的興趣。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就要努力設計合理的時間和題目來給學生進行寫作,遵循一般的規(guī)律,讓學生們在寫作中不斷完善和進步。學生們在不斷的練習中,能夠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手感,達到一種高度,這樣就十分有利于他們寫作基礎的打造。及時的讓學生們聯(lián)系寫作,是老師們指導學生們進行學習寫作的一個途徑。

4、有的老師不能正確評價學生們的作文,缺點和優(yōu)點伸張不足,教法上不能因材施教,要求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客觀評價學生們的作文,培養(yǎng)他們寫作的積極性。語文老師不能對學生們的習作進行正確評價,這很容易導致他們是去寫作的信心和興趣。老師不能對學生們的習作進行評價,還可能誤導學生們,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薄弱之處,就很難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對小學生們進行作文教學,需要我們老師們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們語文老師能夠把語文作文教好的一個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

篇4

關(guān)鍵詞:新課改;語文;高考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255-02

2012年是河北省進入新課程高考的第一年,語文復習面廣,任務艱巨,作文在語文試卷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分值高達60分,接近語文試卷分數(shù)的一半,而寫作又是學生的軟肋,也是拉開語文成績的關(guān)鍵。正所謂“得作文者得天下”,因此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我們奮戰(zhàn)在一線的高三語文教師應當準確領(lǐng)會新課改精神,做好作文復習的“導”向工作。

一、領(lǐng)會新課標精神實質(zhì)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寫作的要求如下。

1.學會多角度的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的積累和運用寫作素材。新課標高考作文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觀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及對相關(guān)問題的思考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指導學生把這種生活感悟變成鮮活的作文素材。

2.寫作時要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激發(fā)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養(yǎng)科學和理性的精神。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真實誠摯和健康向上是寫作的主調(diào)。然而個別學生的“真情實感”有時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一定要健康、積極,能教育人、鼓舞人、啟迪人。嚴禁高考作文中出現(xiàn)批判社會主義、不滿高考制度、大談愛情至上等思想內(nèi)容的作文。負責任的態(tài)度就是要求考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一定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具有辨別是非、識別美丑的能力。

3.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提倡自主擬題,多寫自由作文。新課標主張學生寫有個人創(chuàng)意的文章,這就要求我們在作文訓練時,應注意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盡量給學生張揚個性的空間,以發(fā)揮其個人特長寫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

4.注意各種文體的訓練。寫論述類文章,如評論、隨感、雜文等;寫實用類文章,如提要、自薦書、考察報告、讀書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會議紀要、訪談記錄等;嘗試進行詩歌、散文等文學體裁的寫作。新課標從三個維度將寫作文體劃分為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復習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掌握各類文體。新課標特別強調(diào)作文中的自評自改,并對寫作速度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試說2012年高考作文備考方略

通觀課標卷語文高考試題,特別是寧夏卷和海南卷,高考作文命題充分體現(xiàn)了鼓勵學生“學會多角度的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表達真情實感”的新課標精神,因此,復習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正視社會熱點。從近兩年的新課標高考作文來看,有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關(guān)注社會生活,關(guān)注世道人心。作文題目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熱點也能有效激發(fā)考生的寫作熱情。如:2009年寧夏、海南卷作文通過幾個高中生對一個街頭乞討者的看法展開的討論,傳達出了“誠信與行善”的社會熱點;2010年的作文也涉及了我們必須正視的社會熱點問題。所以我們教師在訓練學生寫作時不妨就選取那些針對社會,尤其是社會熱點問題的材料讓學生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師再加以點撥和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思辨能力,也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體察人情世態(tài),關(guān)注社會熱點。

2.引導學生強化文體,凸顯文體特征。作文最忌文體“四不像”。《評分細則》規(guī)定:“嚴格文體意識。議論類文章,議論的文字必須超過2/3;記敘類文章,記敘的文字必須超過2/3。否則,視為文體不明。”一般而言,一半記敘一半議論(或者首尾議論占一半,中間舉例詳細敘述)的文章達不到40分。所以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把握文體規(guī)范,凸顯文體特征。如論述類文章,議論就是基本的表達方式,寫作時必須有明確的論點、充分的論據(jù)和有力的論證。建議多找?guī)灼鼉赡甑牟煌捏w的寧夏、海南省高考滿分作文作范文,讓學生選定一種適合自己的文體,進行重點強化訓練,這樣便于應考時揚長避短、盡情發(fā)揮。

3.引導學生積累素材。通觀課標卷語文高考試題,特別是寧夏卷和海南卷,我們會發(fā)現(xiàn)“回歸語文能力本位,回歸語文教材,導向讀書,豐富人文積淀”是課標卷的一大亮點,作文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所以貫穿整個復習過程,應堅持不懈做好的一項工作就是強化素材的積累。我們要引導學生定時多讀精美文章,加厚文化文學積淀,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缺少豐厚的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出文質(zhì)兼美、大氣磅礴的文章的。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注意積累以下幾個方面的素材:(1)體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社會熱點的;(2)描寫美好親情和友情的;(3)體現(xiàn)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的;(4)熱愛自然、珍惜資源的。我們可以從如下幾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積累。(1)從課文中引作文“活水”。“命題貼近教材”、“課本無非是例子”、“回歸教材就是回歸能力本位”,這是新課標高考的趨勢和理念。閱卷老師也特別鐘愛能夠?qū)W以致用的考生,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將課本所學的材料和知識運用到作文之中,一定會得到青睞。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把課文中那些至理名言、經(jīng)典史實、典型形象,變成作文的鮮活素材: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論述“借”的材料)《滕王閣序》中的典故比比皆是,例如:酌貪泉而覺爽――清廉正直,品行純潔。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立志報國,理想歸屬。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謙遜為人、學習他人。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孝順父母,感恩父母。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知遇知己,心心相印。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把這些鮮活的課本素材用到考場作文中,那么考生的作文必能熠熠生輝。(2)引導學生定期博覽經(jīng)典美文。(3)引導學生積累社會熱點素材。如“斯人已逝,精神長存”的喬布斯帶給我們的啟示,女童“小悅悅”的慘劇帶給我們的思考等。

參考文獻:

[1]2012年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程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M].

篇5

[關(guān)鍵詞] 責任 信心 興趣 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主動需要。因此,老師必須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文教學是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不喜歡作文,甚至怕作文,這是什么緣故呢?值得我們語文教師認真思考、研究。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調(diào)查我認為最主要的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關(guān)心程度不夠――對作文認識不足,認為寫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當作家,于己無關(guān);

2.平時怕麻煩――他們說:作文難、作文難,講到作文心就煩;

3.習作中沒詞寫――沒有留心生活,不注意積累素材,沒東西寫;

4.沒法寫――有些同學雖然有積累生活素材,但不懂得如何寫,從何寫。

針對以上情況,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的。

一、樹立責任心和責任感

有些學生認為寫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當作家,就可以不要學習寫作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文,了解作文,通過實例說明作文教學的目的、意義和實用價值。教育學生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應該明確時代賦予的重任,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當然離不開寫作知識),長大才能為建設祖國作出更大貢獻,從而樹立起學習寫作的責任心和責任感。

二、“通阻開源”,逐步克服畏難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產(chǎn)物。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nèi)容。”、“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三、樹立信心,培養(yǎng)作文興趣

1.先降低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導時,從內(nèi)容入手,引導學生先考慮“寫什么”,再考慮“怎么寫”。在語言表達上,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一個習慣,寫了一個句子就問一問自己:這個句子“通”嗎?在寫得“通”的基礎上,再逐步要求寫得“好”。

2.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們的學生總是經(jīng)歷失敗,從未嘗試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有可能喪失信心,永遠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經(jīng)常表揚、鼓勵學生,特別要鼓勵程度較差的學生。要樹立他們進步的信心,把他們的習作作為黑板報的稿件刊登,或推薦到紅領(lǐng)巾廣播站播誦等形式,讓學生有表現(xiàn)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用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信心,激勵學生繼續(xù)走向成功。

四、平時多積累、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要厚積博發(fā),要寫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樣辛勤積累。引導學生:

1.加強閱讀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我們開展了讀書、讀報活動,發(fā)動學生把他們讀到的好書向全班同學推薦,并做好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交流。并在黑板的角落留出一角,讓學生輪流抄寫自己讀到的好的句子或成語。

2.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觀察和思維是打開作文內(nèi)容寶庫的金鑰匙,沒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思維習慣,為積累作文素材打下堅實基礎。

五、多訓練、多實踐,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克服了學生畏難情緒后,還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1.童話引路,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富于幻想,喜愛童話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聽童話、說童話、讀童話、寫童話,從而把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開始,可先聽老師講童話故事,再讓學生自己講一講,最后寫下來,或者讓學生看圖寫童話,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提高作文的興趣和作文能力。

2.采用素描作文教學解決作文時有可寫的內(nèi)容

對日常生活和各個局部,如文具盒、書包、老師、同學、教室一角進行分項素描,從說到寫進行片段訓練。然后逐步擴大觀察范圍。起初要求他們早晨從校門口到教室,在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見到了什么?本來學生每天走這段路,并沒理會的、沒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們開始注意了,學生觀察后讓他們寫下來,并告訴他們就這樣作文。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許多事物可以觀察,而且可以用來作為作文的材料,我們周圍可寫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后來要求他們觀察家里的、鄰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場所見到的事物,這樣學生的眼界越來越寬闊,思維越來越活躍,覺得作文有內(nèi)容可寫,積極性也就高了。

3.加強語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如讓學生自編手抄報、為紅領(lǐng)巾廣播站寫稿,“元旦”送賀年片,給同學、親友寫信,開會做記錄等促進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發(fā)展,提高寫作能力。實踐證明:作文教學是一種思想和文字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潛能,只要教師善于挖掘、正確引導,課內(nèi)課外、校內(nèi)校外緊密聯(lián)系,互相促進,作文教學的成效必將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裴娣娜.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2]烏美娜.教學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張祖忻.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篇6

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應當十分重視。”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在近年來的語文教學,特別是在作文教學中,對一些情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幾個在農(nóng)村中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為解決問題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下面,就談談幾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 1.學生的生活面相對狹窄,生活經(jīng)歷有限,寫作水平普遍較低

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成敗,而現(xiàn)在,農(nóng)村初中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生活面較狹窄:我鎮(zhèn)農(nóng)村以蘋果產(chǎn)業(yè)為主,經(jīng)濟單一。這樣,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孩子相對以前玩的地方少了,比如小山上全被開荒種了地,上山?jīng)]地方玩;下河怕出事,魚塘大都被承包,釣魚是不可能的事;獨生子女已普遍,干活怕累著孩子……可以說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孩子寫作基本上沒有了以前那種傳統(tǒng)的釣魚、上山搗鳥蛋、捉迷藏之類的素材了,玩的東西沒了是農(nóng)村中學生生活面較狹窄的體現(xiàn)。就拿《童年趣事》,學生大都無從下手,除了看書看電視,他們想不起來還有什么可寫的了。再說學校生活,為了抓教育質(zhì)量,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中學管理都較緊,學生從早到晚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體育課的安排是沒辦法,因為要加試)基本上沒有什么課外活動。我鎮(zhèn)農(nóng)村中學基本上沒有學生閱覽室,一點圖書也不向?qū)W生開放。在學校里,學生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這樣的學校生活又怎能給學生提供積累豐富的寫作素質(zhì)呢?這樣一道作文題《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有不少學生選擇了地理、生物——因為這些課是副科,作業(yè)少,上課還可以睡覺、講話。雖然只是少數(shù)學生,但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現(xiàn)在的學校生活確實平淡教條化。再來看看家庭生活,家庭是學生最熟悉的,但父母由于忙于農(nóng)活多學生的學習關(guān)心不夠。而在經(jīng)濟較好的家庭,父母、祖父母又什么都不肯讓孩子做,彼此之間缺乏勾通,在許多父母親看來,我給你吃好穿好就是盡到了責任了,你學習不好怎么交代?因此很多學生在寫家庭之類的文章時,普遍只訴苦、呼吁理解,這也是生活素材不充實的反映。總的來說,正由于農(nóng)村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生活三方面的生活較狹窄,經(jīng)歷有限,客觀上導致缺少素材,影響寫作水平的提高,表現(xiàn)在寫作水平普遍較低。

篇7

關(guān)鍵詞: “時事周評” “生活課堂” 議論文 教學方法

議論文是高中寫作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一般而言,議論文教學是讓高中生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特點、明了議論文的基本要求、能寫簡單的議論文。老師的教學基本上是遵循怎樣審題、立意、提煉論點,怎樣選擇材料、選用論據(jù),怎樣開頭、結(jié)尾,怎樣運用論證方法這一由淺入深的程序進行。

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學生通過被肢解的議論文教學過程的培訓,無法對議論文形成整體的感知。學生的思維多被程式化,喪失議論文寫作的興趣,在實際運用中收效甚微,這一點從多數(shù)高中生高考議論文寫作得分可見一斑。

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形成階段,要求其在寫作中直接體現(xiàn)理性思維的嚴謹是難度之一;學生缺少生活積累,不會反思生活,無法從生活現(xiàn)象中歸納、提取有思想、有深度的話語,此其二難。議論文寫作中有此二難,教師在教學中即使下了諸多功夫,施展了十八般武藝,也將成果寥寥,真可謂事倍功半。學生的作文往往論點不明、思路混亂、缺少思辨,確實讓人不忍卒讀。

筆者從教多年,在議論文教學中嘗試過諸多方法,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后來受南京十三中曹勇軍老師“時事演講”的啟發(fā),嘗試以人本主義為指導,在尊重學生興趣取向的前提下,結(jié)合學生實際,精選網(wǎng)絡時評,以“時事周評”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議論文寫作。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有了一定的收獲,頗有感觸,現(xiàn)將此總結(jié)梳理,以求教方家。

所謂的“時事周評”是“周記”形式的強調(diào)。傳統(tǒng)意義上的“周記”以周為周期,以記錄所經(jīng)歷、所見聞為主,多培養(yǎng)學生記敘和積累生活素材能力,對思辨性并不做特別強調(diào)。把“周記”改為“時事周評”就是強調(diào)對時事的“評”,突出在興趣激發(fā)下的對時事的評述、評論、評價。這是對高二以議論文為主的寫作教學的一種突圍嘗試。

所謂的“生活課堂”是對“課堂”內(nèi)容的強調(diào)。“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作文最好的課堂。平時課堂上作文素材的時效性、新鮮感、時代感不強,不能滿足對社會關(guān)注度高,擁有自主看法,有強烈評價欲望的高中生的需求。而“生活課堂”強調(diào)用寫作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時事,學生才會擁有“我思故我在”的成就感,教師也才會有存在感。

導寫實踐中,“時事周評”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評議身邊事,解決高中學習生活的實際問題

由于學生缺少議論文寫作的入門基礎知識,直接的程序化教學會讓學生厭煩。學生初寫議論文往往有文體不明、結(jié)構(gòu)凌亂、思路狹窄、觀點不清、素材匱乏甚至個別學生利用網(wǎng)絡直接嫁接寫作等情況。

筆者要求學生就校園學習、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給出自己的觀點并提出解決方案。學生表現(xiàn)出比以往寫作高得多的激情和興趣,寫出不少的內(nèi)容。這些文字雖不是理想中的議論文,看不到議論文的哲理美、結(jié)構(gòu)美和語言美,但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表現(xiàn)出對參與學校管理,積極營造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熱情和主人翁態(tài)度,增強公民意識,并且體會議論文說喻、倡導、批評、對辯的實際功用。

第二階段:泛讀天下事,借鑒時事評論材料。

“評議身邊事”雖解放了學生從“課堂”到“校園”的興趣困境。但它具有隨意性、隨機性,和學生真正關(guān)注的社會生活仍有距離。

筆者利用學生喜歡積極利用網(wǎng)絡的特點,拓展、擴大時評范圍——直接尋求各大門戶網(wǎng)站關(guān)于社會生活的相關(guān)時評材料,并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編輯印發(fā)給學生。通過類似如《百萬重獎教授教學只是一個開端》、《大學女生12歲時擇偶標準:房140平方米車12萬》涉及的價值觀、勞動付出與收獲;《青島石油管道泄漏》涉及的“責任”“管理”;《云南公務員考試評論:德優(yōu),還是德憂》、《美國高中生上好大學難,每天睡四小時很正常》涉及的“心態(tài)”、“追求”、“價值”等。主題時評閱讀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不少學生直言對寫作有了以往不曾有的興趣,同時以往在考場上畏懼作文寫作的心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第三階段:先供時事材料——學生自由寫作——教師評閱引導——再供相關(guān)時評材料。

這是對第二階段的改進。學生反饋中提出筆者提供主題時評的閱讀材料雖然呈現(xiàn)了各家評論,但是留給他們自己思考、拓展的空間太小了。于是學生主動建議:筆者先給材料,由他們對材料加以評議寫作后再由教師提供各家評述文章。筆者接受了學生的建議,通過這一調(diào)整,學生在一段時間后的反饋信息中談到這種拿到相關(guān)材料的感覺和考試的新材料作文寫作的形式很相似,給了很大的思考空間,寫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感覺更強了。

“時事周評”雖僅是一個嘗試,但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時事周評”具有以下特點。

1.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討論興趣——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事周評”的素材就是精選每周發(fā)生的時事新聞和評論,具有新穎性、高聚焦性、社會性。它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和可資探討的資源,給了學生一個“開眼”看社會(世界)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充滿興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激發(fā),主動思考、參與討論的熱情大漲。給筆者比較深刻的印象是課間以往以男生談體育、游戲,女生談穿著、飲食為主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經(jīng)常被時事熱點討論取代。比如《別把“霧霾退兵”當做“警報解除”》、《取消英語課救得了漢語嗎?》、《美國高中生上好大學難,每天睡四小時很正常》等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時評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閱讀、討論興趣。學生對霧霾的成因、影響有了深刻的認知,對環(huán)境保護有了深刻的體會;對漢語的困境及其原因有了深層的了解,對振興漢語有了更強的責任感;對美國學生很輕松,中國學生特別苦的意識有了更客觀的認識,從而激勵自己更努力地學習。

2.為學生提供了新穎、多角度解讀的寫作素材——把學生領(lǐng)進了作文“生活館”。

普通高中學生學習的壓力比較大,課外閱讀的時間相對較少。一般的作文閱讀材料以月刊、季刊或類型化形式出現(xiàn),缺少時效性,又是整理后的“成品”。它雖可節(jié)約學生時間,但學生成了被迫游離于材料之外的旁觀者,加大了識記的、運用的難度。

“時事周評”每期給學生提供一個或兩三個主題,如前文所述事例,涉及教育、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有時效性和多角度的解讀示范功效。不僅保障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性,而且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選擇,為其對同一主題素材進行積累和重組建構(gòu)提供了平臺,既是對學生思考深度、廣度的拓展,又是對學生素材厚度的支撐。這非常類似于新材料作文的審題和選材。不少學生利用“周評”積累素材,在考試中一改以往材料單一、陳舊、雷同的局面,給閱卷老師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獲得閱卷老師的認可。

3.給學生摹寫、效法的范本——用精彩引領(lǐng)了模仿。

《道德經(jīng)》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時事評論實際上是既具說喻、倡導之效,也具批評、對辯之用。它兼具謹嚴的邏輯、深刻的議論,也有明晰的文義和明確、有力的論據(jù)。時事評論寫作者都是各家媒體精選的個性比較突出、見解比較深刻的人物。其見解、角度往往獨特;其氣質(zhì)表現(xiàn)、價值觀念往往崇高;其語言模式、篇章結(jié)構(gòu)往往簡潔、實用。

學生既可以直接借鑒其新穎、深刻的觀點和深入的論述,又可以用自己喜好的論證方法選擇角度對素材進行重組,還可以直接進行語言模仿來改進自己的語言表達。這一過程實質(zhì)上是把作文的語段練習融入“讀——借——融”的過程。把作文教學中一直流于形式的“改”的過程融入“借鑒”、“化用”的過程中。這樣的模仿有利于學生建構(gòu)自己的思維體系、形成自己的語言個性。

4.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涵養(yǎng)正氣——對國家的未來負起負責。

時評材料廣涉公民的道德取向和倫理底線,如《摔倒的太婆不要又跌進“羅生門”》、《網(wǎng)絡暴力打不出“天下無賊”》;或引導我們審視、反思人生價值追求,如《丁俊暉十年旅英路:中國血液英國心跳下一站輝煌》、《小學生畢業(yè)贈言“努力是為了人民幣”是一面鏡子》;或涉及國家法制民主建設進程的,如《大量死甲魚入藥,沒辦法還是沒想辦法?》、《喜羊羊制作方擔責 國產(chǎn)動畫艱難面對非暴力》、《有事沒事坐地鐵言論,太傷公眾自尊了》等。

這些社評、時論大都代表主流媒體價值取向,嬉笑怒罵、贊揚撻伐,各具其妙。它們觀點深刻、新穎,有開放的視角和較強的批判意識、反思意識、憂患意識,對國民價值觀念、道德觀念有積極的引導意義。

當代高中生的價值追求將決定我們國家未來一個時代的價值取向。我們的社會對“九零”后缺少認同感,但是有的學生閱讀了《小學生畢業(yè)贈言“努力是為了人民幣”》一文后,對當前國民教育極端功利化的弊端有所警醒,之后在周評中以《無邪仍在,不見天真》、《誰斑駁了少年》、《有責任心就有辦法》等文中表達了與家長、老師等平等溝通的愿望,并借此傳達了心中的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提出了用責任心對待社會問題的看法。相信這些足以說明對高中生只要引導其明辨是非,涵養(yǎng)其正氣,就能對國家的未來負起負責。

用“時事周評”打造“生活課堂”,引導作文寫作,是對議論文寫作教學的一次嘗試。它基于一個現(xiàn)實:學生受困于僵化無趣的課堂說教式作文教學,缺少社會生活體驗,苦苦掙扎,喪失了寫作的興趣。“時事周評”的開展,就是考慮到學生對作文寫作情感上抵觸,行為上敷衍,文字上的澀、泛、假,行文思想上的低、俗、誤的毛病的現(xiàn)實。

學生缺少“成就感”,教師就不會有“存在感”。引導學生從枯燥的“理論課堂”進入到能激發(fā)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生活課堂”,從“時事周評”的練習中學習議論文寫作就是教師追求“存在感”的有效方式。

曹文軒說:“自然是語文教學的最高美學原則。”筆者把“自然”理解為情感激發(fā)的自然,學習模仿的自然,思考表達的自然。

用“時事周評”打造“生活課堂”,引導高二作文寫作,遵循用“社會時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情感思維,引導他們感知生活。針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不同解讀、不同表達,學生可以在閱讀討論、交流中喚醒自己自由爭鳴的欲望;在模仿中逐步形成自己寫作表達的個性;在反思中感悟生活、優(yōu)化自己的品質(zhì)。讓學生從興趣出發(fā),在內(nèi)容上合理選用,從技巧上創(chuàng)新模仿,于精神上自信升華。

用“時事周評”打造的“生活課堂”,學生人在課堂,心系社會。高中生關(guān)注時事、反思社會,對生活擁有個性的解讀和思考,既是對社會公德和公義的追求,又是證明學生和老師“成功”與“存在”的最好方式。

篇8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初中;作文教學;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069

如何讓學生回歸到為生活而作文的狀態(tài)上來,讓學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是教師應該負的責任。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筆者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法。

一、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然而,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往往脫離農(nóng)村生活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

1. 農(nóng)村初中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不高,對語文作文教學不夠重視。要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業(yè)務基本功,新的教學理念,還要有較高的寫作水平,以指導學生習作。語文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是提高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

2. 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訓練強調(diào)形式和技能,忽視對作文內(nèi)容的指導。傳統(tǒng)教學中,以應試為目的的習作教學評價方式已不能適應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需要。教師在傳授寫作知識,不能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3. 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訓練缺少素材,教師訓練隨意化,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由于受到周圍環(huán)境、教學資源、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的限制,學生對身邊的生活素材熟視無睹,覺得自己生活沒有什么可寫的。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造成作文水平落后的原因,最主要是作文與熟悉的農(nóng)村生活脫節(jié)。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作文融入到農(nóng)村生活之中,結(jié)合農(nóng)村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因此,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要引導學生寫自己感受到的屬于自己的生活。在語文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學會寫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1. 帶領(lǐng)學生走進生活,開拓作文教學的源泉。農(nóng)村學生常年與山水為鄰,與田園為伴,最貼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豐厚回報。只要留心,不難發(fā)現(xiàn)多樣的自然風光,為語文作文素材注入鮮活的源頭活水。農(nóng)村生活注重對傳統(tǒng)風俗習慣、古老文化的繼承。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因時制宜,結(jié)合特殊的節(jié)日,開展以傳統(tǒng)風俗為題材的語文作文教學,將之作為學生作文素材。農(nóng)村學生都能親身經(jīng)歷的勞動場景,勞動對他們來說如數(shù)家珍,每一種場面都會讓他們歷歷在目,印象深刻。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可以抓住這些讓學生有話可寫的題材,讓學生有展示自己實踐風采的舞臺。比如,結(jié)合農(nóng)村農(nóng)忙季節(jié),讓學生幫助家人分擔勞動重擔,然后,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的勞動實踐來寫作文。這樣的習作訓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 組織開展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練筆機會。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這些生活化素材,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材料開展語文作文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方面,學校要精心為學生搭建展示習作的舞臺,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各種作文競賽活動,向全校師生展示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為學生提供習作展示平臺,讓學生看到自己勞動的價值,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燃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與信心的火花。另一方面,學生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學校度過,教師要將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內(nèi)活動作為指導學生練筆的內(nèi)容。比如,學校每年都會開展各種文娛、體育、文化等方面的競賽活動,班級也利用班會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學生參與比賽的激情,比賽中精彩激烈的場面,都是最好的練筆機會。

3. 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熟悉身邊的生活,讓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樂于寫作。當學生有東西可以,又樂于寫,在不斷的堅持中,文筆自會生花,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夠大幅度提高。除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事物,凡遇新鮮有趣的事物,或有新鮮的感覺,就及時記錄下來。如:對竹林的觀察。春天觀察竹筍的生長,夏天欣賞雨竹,秋天是領(lǐng)略風竹的景觀。冬天,體驗雪花的美妙,享受堆雪人的樂趣。又如:在一次雷陣雨來臨時,人們看到一幕幕雷雨的場面都呆了,慌了,因為這雨來得太突然了。沒想到我們班幾十個同學竟然十分鎮(zhèn)定地站在教學樓三樓上留心觀察這突發(fā)性的場面。筆者就是這樣根據(jù)家鄉(xiāng)的不斷變化,豐富孩子們的寫作能力。

筆者還培養(yǎng)孩子們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在觀察事物過程中,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特征來寫觀察日記。例如:在每年的暑假,我們學校德育處都會布置,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在農(nóng)村幫助家人摘玉米、割稻谷等活動,讓他們寫出勞動一天的收獲。在我們啟發(fā)下多數(shù)的同學都是積極參與并認真撰寫作文的。更多學生寫出勞動的艱辛,為了自己的家人不再這么辛苦而努力讀書。

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學會寫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學生感受生活美的能力,每一個日出與日落,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都有美可以發(fā)現(xiàn),天天在眼皮底下的小樹,在季節(jié)變化中也多姿多彩起來。教師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每周練筆的習慣,教師堅持每周批閱,并堅持講評優(yōu)秀作品,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美,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篇9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但是,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那么,在語文作文教學時,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呢?

一、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

結(jié)合我們自身的教學實踐,我們不能否認,在現(xiàn)實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往往是我們老師規(guī)定了寫作范圍、字數(shù)或者文體要求等,然后讓學生按此去完成相應的寫作訓練。其實,這樣的寫作,學生是被動的,我們更多的是忽略了“寫作”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寫作,是學生將“物”(知識、生活)轉(zhuǎn)化為“意”(思想、意旨),再將“意”轉(zhuǎn)化為“文”的過程。在轉(zhuǎn)化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轉(zhuǎn)化的內(nèi)因,在作文教學中落實人本思想,就要從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作文能力出發(fā),著力于激發(fā)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加速轉(zhuǎn)化的完成,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正是我們作文的目的所在。

二、讓學生廣擷博采厚積薄發(fā)

作文來自生活,大自然的豐富多彩、社會環(huán)境的瞬息萬變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他們的視線、價值觀、人生觀都與自然、社會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引導的機會,適時地向他們總結(jié)生活中的真善美丑,展示大自然的神奇與優(yōu)美,做好學生視線的牽引者、導航者。觀察、閱讀、媒體視聽是學生豐富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首先,注重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人、事、景、物的時候,要提前交代觀察目的和任務,以便學生掌握觀察的方向,從而獲得有效的作文材料。當觀察成為學生自覺的習慣后,他們會有意無意去發(fā)現(xiàn)、找尋他們所需的東西,他們面對作文時就不再腦中一片空白了,下筆之前做到了“胸中有丘壑”。其次,閱讀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保證。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凱勃斯說:“書是隨時在你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shù)。”當學生的閱讀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他們寫作的欲望也就會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教師還要引導他們針對所閱讀的文本,做讀書筆記,寫鑒賞評論,寫讀后感,或仿寫優(yōu)美的句子和片段,鼓勵他們把自己在作品中和生活中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在生活中積攢寫作素材

聯(lián)系實際生活展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還可以體現(xiàn)在引導學生們從生活中積攢寫作素材上,這同樣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式。寫作素材的積累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非常重要,學生們?nèi)绻狈τ趯懽魉夭牡姆e攢,缺乏對于生活的觀察與思考,不僅會使得自己的文章語言十分貧乏,文章也缺乏優(yōu)質(zhì)的語言以及有說服力的觀點,這些都是學生寫作水平發(fā)展的阻礙。教師要給予學生們更多有效的引導,要讓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對于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有仔細的思考。這不僅是對于大家思辨能力的一種良好鍛煉,這個過程也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們體驗生活,并且從生活中積攢好的寫作素材。這些都會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推進。教師要讓學生們養(yǎng)成觀察與留意生活的習慣,并且對于看到的各種現(xiàn)象要積極展開思考。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各種社會現(xiàn)象,如城市交通、城市環(huán)保、治安狀況等,讓大家更多的關(guān)注媒體,收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多收看新聞聯(lián)播、環(huán)球?qū)υ挼入娨暪?jié)目,這些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視野的拓寬以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多關(guān)注各種文化現(xiàn)象,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四、重視作文修改提升作文能力

學生作文必須經(jīng)過多次修改,才能逐步完善。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采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作文修改過程中,逐漸提高作文能力。以互批互改為例。學生往往看不出自己所寫文章的問題和錯誤,而互批互改就不同了,同桌之間、小組內(nèi)成員互相交互作文進行批改,能夠更清晰地指出對方作文中的錯誤,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幫助對方完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互批互改作文,最好是讓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互改對方的作文。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審題,通讀全文,看作文是否文題相符;然后詳細讀,邊讀邊思考,文章中的用詞是否準確、恰當,語句是否通順,標點符號用法是否正確,并把錯誤之處做上標記;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把好與不好之處、優(yōu)點與缺點都要寫清,以便對方能夠直觀清晰地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錯誤,認真修改。這樣做對互批互改的雙方都有好處,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借鑒,能夠從對方的作文中吸取教訓,學到好的作文方法,從而提高作文能力。

總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反思,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怕”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篇10

我們的作文輔導宜在學生最渴望得到幫助之時。輔導應用到作文教學中,我認為“輔”,即幫輔、幫助,指傳授寫作方法、技能,指點寫作迷津。“導”,即引導、指導,指引導學生將做人與作“文”緊密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引導學生去開展自評互評,取長補短,不斷豐富寫作形式和內(nèi)容;指導學生利用課內(nèi)外課程資源,豐富寫作素材,拓寬寫作思路,擴大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根據(jù)這半年來對作文教學與評價的課題研究,我認為初中作文的輔導,應當有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一、七年級宜以“扶”為主

依據(jù)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以及其認知規(guī)律,我們必須給予適當?shù)膶懽髦R與技能的輔導。其“輔導”則表現(xiàn)為:

1.做好作文前的“理論”輔導,幫助學生形成一些寫作概念。小學時期,學生已有了些寫作實踐,但對如何寫作或許僅處于朦朧狀態(tài)。此時我們便有必要為其建立一個體系,幫其養(yǎng)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風格,故而講解理論就顯得有必要了。如:進入初中開始寫話題作文,于是作文之前就告訴學生,“話題”僅是一個寫作范圍,表明了寫作范疇,我們需要圍繞他來寫。對于初寫者來說給話題作文擬題就是一個難點,故而我在寫作之前還告訴學生話題作文擬題的常見方法:擴展法(在話題前加修飾語或在后面加補充語)、修辭法(活用修辭來擬題)、引申法(在所給話題原意的基礎上,分析他的引申義)、想象法等。這樣學生對話題作文有了初步認識,便敢放開手腳去大膽創(chuàng)作了。還如:七(上)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以寫作為主,話題是“感受自然”(人教版)。依據(jù)課題計劃,本單元要求學生能夠“細致觀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那么在單元起始課上,我就告訴了學生“觀察”應明了的內(nèi)容:觀察的對象,即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不僅指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以及自然界的風、霜、雨、雪、花、鳥、魚、蟲等,對身邊的小事也同樣需留心。觀察的方式:“走馬觀花”法、“細致入微”法。觀察的目的:觀察要有目的性、抓重點,突出事、物特征。這堂課上還告訴了學生什么樣的表現(xiàn)形式屬于聯(lián)想和想象,聯(lián)想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等理論與例子。

“思想武裝頭腦”。理論的積累,課堂上的初步感知,為學生后期的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避免了學生走彎路。如:第三單元的“感受自然”的活動中,學生便充滿信心進行了觀察與調(diào)查,目的明確地開展了自己的活動,最后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作出了篇篇動人的文章。

2.進行同步“下水作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通過寫“下水文”,能親身體驗寫作過程,親身體驗該寫什么,該怎么樣寫,這樣有利于教師根據(jù)自己親身體驗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為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奠定基礎。利用“下水文”,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想與老師的文章比美。啟發(fā)學生作文該寫什么,該怎樣寫和怎樣修改。讓學生明白我的創(chuàng)作動機(表達的主題)、文章的構(gòu)思、語言使用的原因等。學生從教師以作文為樂中找到了作文的興趣,每到作文課,他們都會躍躍欲試,想盡快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作所想的東西都表達出來,這就為學生寫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久而久之便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確立意,巧妙構(gòu)思,典型選材,準確表達等良好的寫作習慣。

3.開辟豐富的課程資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讓學生多參加生活、生產(chǎn)實踐活動,多親身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斷豐富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為進行習作準備厚實的基礎。文學評論家劉勰也說過:“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實踐和博觀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基礎。

首先,我們可以利用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形式多變的課外活動。如: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結(jié)合七上第一單元“這就是我”);舉行各項文體活動競賽(如:拔河比賽,口頭作文競賽);開展有關(guān)書畫等藝術(shù)方面的活動(如:慶“十一”祖國在我心中的楷書,繪畫展);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結(jié)合七上第二單元“漫游語文世界”)等。并要求學生在活動中注意用心觀察,用心體驗。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他們都能積極參與活動的各個過程,并用心體驗。同時,也樂于把自己所觀察到的東西和所體驗到的真情實感通過作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作文興趣得到了激發(fā),作文素材也得到了充實,所以作文教學的效果自然提高。如:在學生活動之后寫的《我們終于贏了》、《生活處處有語文》、《感謝你,老師》等習作,大多寫得具體生動,言之有物,而且飽含真情實感。

其次,我們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拓寬作文教學空間。通過家、校互訪和家長會等渠道,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外出參觀旅游(如: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家長,可利用寒假、暑假、“十一”等接孩子到打工的城市),引導學生依據(jù)自身條件多參加家務勞動、田間勞動等實踐性活動。為學生擴大視野,親身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要求學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學生看一些有益的影視節(jié)目,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或通過網(wǎng)絡獲取一些對作文有益的信息資料。如:寫讀(觀)后感,由于學生平時在家長的配合下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也有了大量的親身感受,所以學生的作文可讀性強,并且很有質(zhì)量。

作文教學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合作、配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能為學生寫作文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作文時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是能夠得心應手地選擇材料進行作文。

最后,我們還要充分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拓寬作文教學空間。教育是學校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只有全社會都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時,教育的效果才能獲得全面的提高。學校與社區(qū)作為教育的兩個主體,必須緊密聯(lián)系,相互溝通,把社會的教育資源整合起來,與學校共享,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社區(qū)的教育作用,提高教育質(zhì)量。作為作文教學,自然也離不開社區(qū)的配合。因為作文教學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只有社區(qū)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練習寫作,才能使作文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淺,對社會上的人、事、物、景都比較陌生,為了讓學生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校外生活,應盡量爭取社區(qū)多方面的配合。如:獲取更多的、更確切的數(shù)據(jù)等資料,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受到更多的親身感受,為進行習作積累更豐富的素材。

二、從八年級開始逐步轉(zhuǎn)向以“放”為主

經(jīng)過一年多的“扶著走”,學生會基本掌握寫作整套思路,會基本養(yǎng)成寫作的興趣,會熟練的搜集與處理寫作素材,會讓文章體現(xiàn)自己的心聲,體現(xiàn)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會較熟練地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等。那么,在第二時期我認為在形式上可采取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jié)合的方式。所謂的集體輔導,即針對每次作文的訓練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寫作狀況,分析整體狀況,找出具有共性的優(yōu)點和不足,然后在課堂上面對全體學生給予評講。如:一次我以“位置”為話題,讓學生作文,結(jié)果不盡人意,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寫自己在教室的座位。見到如此情形,作文評講課我便輔導他們見到話題如何打開思路:

1.可以從學校的角度擬題。

(1)《一縷陽光》寫老師的一番開導讓我懸崖勒馬,不再迷戀上網(wǎng)(不再終日昏睡、早戀、自卑等)找回我的位置――做一名優(yōu)秀的中學生從而奮發(fā)圖強。

(2)《不變的位置》(心靈的呼喚)寫從小學到中學都因成績差而坐在被人遺忘的角落,不禁內(nèi)心呼喚:老師,你能看到我嗎?這個又遠又臟的“荒漠”果真是我不變的位置嗎?

(3)《如果我真的成了你》(寫自己是老師該如何教書、教育學生等)。

2.可以從家庭的角度擬題:《體驗“當家作主”》、《和諧大家庭》(寫家庭成員各自辦好自己的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使得家庭變得其樂融融。)

3.還可以從社會的角度寫:《酒香不怕巷子深》(敘說身邊誠信經(jīng)商生意興隆者等、手藝精湛但地勢偏僻仍能美名遠揚的醫(yī)生、木匠、漆匠等);構(gòu)思小說,表達職位不分貴賤,只要敬業(yè)便可獲取人生最大的生存價值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或許就是因為作文后的這點輔導,讓不少學生面對難以下筆的作文題茅塞頓開。當然教育家贊可夫也認為:“只懂的傳授知識,不懂得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師是不完全的教師。”我正朝一個“完全的老師”在努力罷了。

個別輔導是教師同個別學生(特別是寫作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合作互動的一種常用方法。我通常采用作文本上精批細改,給予中肯的多鼓勵的批語和當面交流修改兩種方式。通過這種個別輔導的形式,可以針對性地根據(jù)學生的個別特點因材施教,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三、作文輔導的內(nèi)容

這個階段的作文輔導,內(nèi)容上主要表現(xiàn)為:

1.學生作文材料陳舊,缺乏新意,需要輔導。清人趙翼曾說:“意未經(jīng)人說過,則親;書,未經(jīng)人用過,則新。詩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而我們學生的作文如何呢?寫《童年》都會有“記得小時候,我們幾個小伙伴在一起……”后面不看都知道是偷西瓜、堆雪人、捉迷藏等。《我的同桌》同桌沉默寡言是父母離異的結(jié)果;中途退學是家庭貧困造成的。使人讀后沒有一絲親切感,只有滿腦子的空虛和反感情緒。此時,我們就應靜下心來,找出癥結(jié),予以輔導。如:面對一次考試失敗,一位同學這樣寫與他母親見面:媽媽見我滿臉的傷心與難過,便沒有問我成績?nèi)绾危皇菧芈暭氄Z的對我說:“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試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兒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聽了媽媽的活,我很感動。……一看文章,語言陳舊,構(gòu)思平淡,毫無活力,不能感人。而真實的生活會怎樣?交流后同學們修改為:媽媽見我無神的眼睛,悶不做聲、耷拉著腦袋的樣子,便沒有問我的成績?nèi)绾危皇勤s忙放下手中的活兒,順手用毛巾擦了擦手,向我走過來,微笑著撫摸著我的頭,溫聲細語的對我說“兒子,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試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兒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說著,她還學著電視上的人一樣,向我豎起了她那粗糙的大拇指。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頓時陰霾全消,心靈為之一顫……很明顯,修改后,一個栩栩如生的母親(農(nóng)村婦女)的形象映入眼簾,寫出了新時期的婦女形象,而不再是千面一孔的“說教者”。

當然,材料的新不僅是讓學生細致的觀察生活,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等。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還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2.思想膚淺,不夠深刻,需要輔導。歡快與喜悅,憂愁與痛苦都需要表達一個崇高的思想和積極向上的主題。由于學生平時聽家長的發(fā)泄、同學們的牢騷、部分老師對社會的模糊議論、部分影視作品的負面宣傳,使學生過多地感受到生活的不平。因此,學生作文有時會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反映生活,用不信任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如:作文中會出現(xiàn)“在校念書,不如回家養(yǎng)豬”、“不讀書外出打工,照樣掙錢,比讀書人過得更瀟灑”“讓生命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得過且過”……此時,教師在輔導時,要引導他們從熱愛生活做起,幫助他們客觀的認識這個復雜的世界。要詳細了解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理解他們生活中所遭受的困苦;了解祖國過去的沉重歷史,增加生活的憂患意識。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無論是的烽火,還是圓明園的硝煙;不管是的血淚,還是東北三省的淪陷。這一頁頁的歷史都記載著中華民族的不幸,都訴說著我們后代子孫的責任。通過歷史教育,使學生猶感槍聲在耳,血光在目,恥辱在心,激發(fā)一種向上的思想,培養(yǎng)一種不屈的精神。教育學生要看到社會的蓬勃發(fā)展,黨的政策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思想,在作文中有一個積極向上的主題。

中學生的思想一旦變得理解生活,熱愛生活,作文中那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和時代歡快的節(jié)奏就會展示一種美好的社會生活。作文也就從對同學的幾分刻薄,對自己的莫名惆悵,對社會的幾分冷漠,變得學會理解自己,善待社會了。因此,作文輔導要培養(yǎng)學生認識生活、熱愛生活的思想意識,讓作文思想深刻起來。

3.學生評價方向不明確,需要輔導。作文的評價不能再搞“霸權(quán)主義”了,我們需要學生家長參與進來。葉圣陶在《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中指出:“‘改’與‘作’關(guān)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quán)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他還說:“假如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一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進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建議“重視作文修改的評價。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我嘗試著進行學生自該與互改,并為此征求學生意見,初步擬定了一套評分細則,使之便于學生操作,為學生批改提供了標準: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是否有錯別字;是否有語病;標點是否正確;中心是否鮮明;主題是否深刻;選材是否真實、典型、有新意;結(jié)構(gòu)層次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表達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語言是否準確、豐富、簡潔。共11項。

在批改后,要求學生寫鼓勵性、期望性的評語,運用“好喜歡你的____”“同學”“朋友”等語言和商量式、鼓舞式、祝福式的語調(diào)。學生互改,并不是給教師“減負”,而是“增負”。指導學生互評、自評后,教師還需要收回作文復改,主要復改原作文及批改的失誤、評語書寫,并評出“優(yōu)秀批改小先生”若干名,同時對情真意切、妙語連珠的評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最后發(fā)送給學生本人在改。這樣一番教導,學生作文水平、能力必能提高許多。

當然,此階段也可能出現(xiàn)審題不準、思路狹窄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我認為同樣宜放在學生寫作之后,針對學生作文作出評價與指導。這樣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人格與文風,又凸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讓輔導出現(xiàn)在學生最迫切需要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