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辭職信范文
時間:2023-04-06 20:4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辭職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你們好!很遺憾在這個時候向醫院正式提出辭職,我是懷著極其復雜的心情寫下這份辭職報告的,請相信我,這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我經過慎重考慮所做出的決定。
來到一院已經三年多了,正是在這里我開始踏上了社會,完成了自己從一個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梢哉f,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在這里度過的,三年的學習,使我對以前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業務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重要的是,在這里我學會了如何做人;一院平等的人際關系,開明的工作作風,人性化的管理也一度讓我有著找到了依靠的感覺,在這里我能開心的工作,開心的學習,在我遇到困難時,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并給予關懷之情。然而護理工作的毫無挑戰性,護士工作的乏味與機械性以及護理人員地位的極度低下,總讓自己彷徨,這是真的。由此我開始了思索,或許只有遭遇磨礪與挫折,在不斷打拼中努力學習,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人生的下一步選擇。
我來自農村,我是農民的兒子,不怕吃苦也吃過很多苦,不過從小到大一直過得還算順利,這曾讓我感到很幸運,如今卻讓自己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也許人真的要學會慢慢長大。習慣了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卻很難適應處于保護的環境之下,經常有人會告知我的性格內向而個性卻過于突出鮮明,這對于醫院培育人才或是我自身完善都是突破的難點,或許這也是我很難適應這個環境的原因;曾想為什么要強迫自己適應環境,也許這樣的環境早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請原諒我口出狂言!雖然我的觀念是:人需要不斷的發展、進步、完善。其實我也一直在努力改變,變得適應環境,以便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我覺得真的很難,考慮了很久,我還是決定離開!
敬獻上辭呈兩天之內,我就會離開醫院,離開那些曾經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領導們的諄諄教誨,舍不得同事之間的那片真誠和友善。但是既已決定,挽留只會讓我最終離開的時候更加難過,請領導批準!謝謝!
最后,真誠祝愿,醫院一如既往一路飆升!領導及各位同仁工作順利!
篇2
【關鍵詞】PCI;急性心肌梗塞;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55-01
心肌梗塞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1】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常并發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嚴重的并發癥。當不具備介入治療條件或介入治療技術尚不完善時,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采取溶栓治療來挽救瀕死的心肌,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臟功能。但隨著介入技術的不斷發展,PCI介入治療已是首選的治療手段,治療時的系統護理是搶救治療成功的保障。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了126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診PCI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性46例,年齡51-85歲,平均65歲。其中單支血管病變者51例,雙支血管病變者49例,多支血管病變者23例,而患者中前壁心梗36例,下壁心梗18例,前間壁心梗11例,高側壁心梗12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13例,前壁合并側壁心梗9例,左室廣泛心梗8例。
1.2介入手術方法?;颊哌M入介入室后取仰臥位平躺于治療床上,術肢外展50-70°角置于手術延長板上,手掌朝上,使用紗布固定,充分暴露手術部位。使用1%利多卡因施行局部麻醉后行右側橈動脈穿刺,成功后置入鞘管、多功能造影導管,行左右冠狀動脈造影。再用指引導管將帶球囊導管置入,通過導絲引至狹窄病變處,以1∶1稀釋的造影劑注入球囊加壓,使之擴張膨脹,借助球囊擴張壓力,使管腔內的粥樣斑塊被壓縮、裂解、血管重構,內腔擴大,達到對冠脈狹窄病變的治療效果。后逐漸減壓,回抽造影劑,將球囊抽成負壓狀態撤出。
1.3 護理措施。
1.3.1 術前準備:①患者準備:術前迅速為患者急查血、尿常規、心肌酶譜、凝血狀況、心電圖等,并檢測患者有無造影劑過敏現象,判定患者是否符合急診PCI適應癥。術前為患者肌注嗎啡、安定,口服阿司匹林,留置針于左上肢建立靜脈通路,連接心電監護;②心理護理:心肌梗死時胸骨后壓榨性疼痛及瀕死感都易使患者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同時對于手術的不了解,使患者及家屬產生畏懼,不能很好的做到配合治療,甚至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此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及家屬的情況應用簡短易理解的話語介紹手術及其作用,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不良心理,取得他們的理解與配合。
1.3.2 術中護理:患者進入介入室后護理人員輔助患者擺好,迅速連接靜脈通路,方便及時給藥,連接心電監護,并在術中嚴密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心電圖及有創血壓等的變化,及時告知醫生出現的異常變化,并協助盡快處理。同時在手術過程中注意傾聽患者的主訴,對有焦慮、恐懼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1.3.3 術后護理:①患者術后繼續進行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等的監測,并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滲血,是否出現假性動脈瘤,足背動脈搏動是否良好,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迅速處理,以挽救患者生命;②一般護理:囑咐患者多飲水盡早排出體內的造影劑,以減輕造影劑所帶來的副作用及對腎臟的損害。指導患者術后飲食及運動,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3.4 術后并發癥護理。①由于術中導管刺激、造影劑大量潴留于冠狀動脈內原因等極易引起惡性心律失常,因此術后應做好患者的心電監護及記錄,并于術后24h內備好各種急救藥物和物品等,當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事件時便于急救;②術后低血壓可能是由于造影劑的高滲作用或是血管擴張的原因,因此術后為預防低血壓的出現應術后盡快恢復進食水,并于24h內補足血容量。并詳細檢查有無其他引起低血壓的疾??;③介入治療術后需保留動脈鞘管4-6h。對于部分患者拔管時會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心動過緩、低血壓等迷走神經反射的癥狀,稱之為拔管綜合征,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拔管時的疼痛刺激迷走神經,引起迷走神經張力增高而導致的。因此,在拔管時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醫生,密切關注患者的血壓、心電監護,一旦出現拔管綜合征的癥狀,及時配合醫生進行對癥處理;④行PCI后應按壓穿刺部位15-20min以徹底止血,并以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沙袋壓迫6h,防止出血。因此術后應密切關注患者穿刺點是否有出血、血腫等情況,另外為了防止術后血栓的形成,術后患者會使用抗凝劑,因此護士還應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皮膚黏膜出血、牙齦出血、血尿或是便血的情況,一旦出現應及時通知醫師,并配合醫生給予相應止血治療。
2結果
126例患者實施急診PCI后護理措施得當,患者124例脫離生命危險,胸痛癥狀明顯緩解,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約為11-15d;其中2例搶救無效死亡,有5例出現低血壓癥狀,6例患者出現頻發室早,9例患者出現室顫,2例患者發生拔管時迷走神經反射,有18例患者出現局部皮下血腫及出血,但均被及時發現,經對癥治療而糾正,124名患者康復出院。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驟,病死率高,早期一般行溶栓治療,但近年來隨著介入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醫院選擇急診介入治療的方法來挽救患者生命。但同時術后的護理也成為手術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2】。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在急性期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和護理,死亡率很高。本研究顯示我院PCI治療急性心梗死亡率僅為1.58%,明顯低于PCI平均4%的死亡率。我們通過完善心梗的搶救預案,提高急救意識,急診行PCI術,同時加強護理包括術前、術中、術后及術后并發癥 的系列護理,使護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心梗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因此,有效的護理是急性心梗患者術后恢復的堅強保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心包穿刺術;置管引流;護理
大量心包積液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急癥,一旦確診應行心包穿刺術[1]。 但是以前的治療方法是采用穿刺針直接刺入心包腔抽液,這樣反復穿刺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在穿刺時帶來很大的風險,容易損傷心肌,增加感染的機會。我們科室自2008年9月起采用心包穿刺術后中心靜脈置管引流治療。這種方法有利于反復、少量多次抽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1 臨床資料
自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共收治18例心包積液患者,年齡26~70歲,其中男11例,女7例,病因:結核8例;腫瘤性4例;化膿性3例;不明原因3例。
2 置管方法
患者常規取半坐臥位或半臥位,選擇心尖部或劍突下液體暗處最寬處為穿刺點穿刺置管, 先用2%利多卡因作逐層浸潤麻醉成功后,再采用導管法將穿刺針連接注射器,按B超定位方向保持負壓緩慢進針,回抽出積液后停止穿刺,經穿刺針插入指引導絲,退出穿刺針,沿指引導絲插入引流導管,退出指引導絲,固定好導管。置管后首次抽液300 ml最多不超過500 ml,抽液結束后導管內注入肝素生理鹽水并用肝素帽封閉導管端口,無菌紗布包扎固定以備下次抽液。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做好術前解釋工作 由于大量的心包積液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下肢水腫等癥狀。要求診治心情迫切,但是擔心穿刺時疼痛和抽液引起感染等。因此,術前向患者介紹穿刺的目的、方法以及穿刺時需配合的要點和注意事項,以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
3.1.2 做好患者準備 ①了解病史,明確其積液量,確定穿刺部位。②監測生命體征及頸靜脈怒張的程度,了解病情。③持續吸氧,建立靜脈通路,協助醫師做好穿刺點的皮膚消毒。
3.2 術中護理 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協助醫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穿刺時囑患者放松不要緊張,勿咳嗽和深呼吸。密切觀察患者在穿刺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如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紺、煩躁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暫停穿刺并進行相應處理。同時做好護理記錄和標本的采集[2]工作。
3.3 術后觀察及護理
3.3.1 術后讓患者安靜休息,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以及主訴。
3.3.2 要準確記錄心包引流量,并認真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粘稠度。
3.3.3 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心包積液的性質和量,采用間斷開放抽液,每次抽液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主訴,抽液過程中若有不適停止操作。
3.3.4 要加強巡視,指導患者更換,防止留置的導管受壓。導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滑脫。
3.3.5 每次抽液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抽液前后引流管與肝素帽接口處應用碘伏和酒精消毒,抽液后用肝素帽套緊,防止心包液漏出。每日更換無菌紗布,保持干燥。
4 討論
心包積液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其病因多,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也很大,尤其是大量積液時可造成猝死,故及時穿刺抽液十分必要[3]。心包穿刺行心包積液檢查是病因檢查的主要手段,同時心包穿刺放液也是解決心包填塞癥狀的快速有效的措施,對中到大量心包積液常需要多次抽液,但心包穿刺術有一定的危險性,可引起組織器官損傷、出血、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4],反復穿刺勢必增加風險、并易造成感染、心包粘連,同時也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思想負擔及痛苦,留置導管抽取心包積液可避免反復穿刺損傷心肌和血管,還可反復進行檢測、注入藥物,減少感染機會,既可減輕患者痛苦,又方便臨床治療、護理,其方法操作簡便,安全可靠,拔管方便。在留置導管過程中護士應熟練掌握護理要點,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各個環節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 李靜.經心包腔內留置導管引流術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97,13(1):19.
[2] 吳靜妮,張雅琴,沈德紅.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治療心包積液的護理體會.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06,19(4):233.
篇4
方法:采用目標抽樣法,對鄂爾多斯市就診的量前的十位二、三甲醫院的500位急診護士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大部分護士認為針刺傷不可避免,一半的護士認為被污染針頭刺傷感染機率大,三分之一的護士認為最可怕的結果是感染HIV;一半的護士對針刺傷持“無可奈何”的態度,三分之一的護士認為被污染針頭刺傷后“非??膳拢瑹o可奈何”。
結論:大多數護士針刺傷后心理狀態的為非常害怕且消極無奈,可能原因為意識到針刺傷的巨大危害性、認為針刺傷不可避免以及受傷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統;少數急診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不足。
關鍵詞:護士 認知 針刺傷 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47-02
針刺傷是護理工作中的最常見的一種職業性危害。護士常在未完全明確診斷前即投入對患者的處置和搶救,這其中包括處于潛伏期和診斷前的傳染病患者,因此針刺傷對護士來說,危害性更大。但是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不多。為此對護士針刺傷的認識以及針刺傷后的心理狀態調查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調查了鄂爾多斯市急診量前10位的二、三甲醫院護士,入選條件為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崗位的正式護士。
1.2 研究方法。針刺傷情況、對針刺傷的認知以及針刺傷后的心理狀態。采用指導各入圍醫院護士長,讓其協助發放和回收問卷的方式。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被調查的護士年齡19~51歲。急診工作時間為1~30年。其職稱為:護士253名、護師158名、主管護師42名、副主任護師1名。其學歷為:中專339名,占74.7%;大專106名,占23.3%;本科9名,占2%。
2.2 護士針刺傷情況(表1)。
表1 454名護士1年中針刺傷情況
項目人數百分率(%)
0次449.7
1~325455.9
4~67316.1
≥7次8318.3
2.3 護士對針刺傷的認知。
2.3.1 對“針刺傷后最可怕結果”的認知。
2.3.2 對“被污染針頭刺傷后感染機率”的認知。在被調查護士中護士認為被污染的針頭刺傷后感染機率很大;護士認為機率很小,但是可能性存在;護士認為機率很小,不太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有的護士拒絕考慮這個問題。
2.3.3 “針刺傷是否可以避免”的認知。在被調查護士當中,有的護士認為針刺傷不可避免;有的護士認為在工作針刺傷不可避免,還有的護士認為針刺傷可以避免。
3 討論
3.1 護士針刺傷情況普遍存在。針刺傷是一種皮膚深部的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以外傷害,因此,被病原體污染的血液或體液會接種到受傷者體內,國外資料報道,針刺傷是護士最常見的職業傷害類型之一,由于護理人員造成的。從表1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454名被調查者一年中,有410名受傷,受傷率為90.3%:而3次以上的受傷者占總數的34.4%。受傷率明顯高于國外,因此護士針刺傷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值得認真關注。
3.2 大部分護士針刺傷心理狀態為非常害怕卻消極無奈。受傷者認為被液體污染的針頭刺傷是可怕和非??膳碌?;這說明大部分護士對污染針頭刺傷感到非??膳隆R舱f明大多數護士對針刺傷采取回避和消極無奈的態度。
3.2.1 護士意識到針刺傷的巨大危害性。護士認識到針刺傷后的最嚴重結果是各種血源傳播性疾病,護士認識到針刺傷后,最可怕的結果是HIV、肝炎等傳染病。而目前對這些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感染上就意味著生活、工作、家庭等的改變,甚至生存也成了問題,同時還有可能在不自覺中傳染個周圍的親人和同事。而工作性質使護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確診斷前的傳染病患者,我國是肝炎的高發區,HIV的攜帶者目前也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護士意識到針刺傷的巨大危害性。
3.2.2 護士認為針刺傷不可回避。護士認為在當針刺傷是不可避免的,這說明護士對針刺傷的預防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為:①針刺傷廣泛普遍性容易使護士認為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②套回針的護帽和針頭毀型最容易導致針刺傷的情形,護士在套回針的護帽上受過傷,護士在針頭毀型時受過傷,而這些操作是護士每天都要進行的而且還要繼續的進行下去的,因此容易使護士產生針刺傷不可避免的看法。
3.2.3 受傷后的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統。護士認為領導對針刺傷重視程度低,可能的原因是:領導本身對針刺傷缺乏認識;醫院沒有設立刺傷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處理規定。我國2001年指定的《醫院感染管理文件匯編》指出建立預防銳器傷害管理組織是實施銳器傷害管理的根本保證,銳器傷害管理僅處在初始階段,還尚無嚴謹的法律法規以及預防銳器傷的教育制度。
3.2.4 自責心理導致情緒消極。遭受針刺傷的醫務人員絕大多數是因為操作沒有遵循預防針刺傷的有關規定和建議,個人操作習慣是造成針刺傷的發生的決定因素。因此,護士往往認為刺傷是自己造成的,只好自認倒霉,自責心理導致情緒消極。
3.3 少數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不足。護士認識到針刺傷后的最嚴重后果是各種血源傳播性疾病,但是對、被血液污染針頭刺傷后感染上傳染病的機率這一問題的認識上存在不足,有的護士認為機率很小,有的護士認為不太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發現有20種病原體可以通過針刺傷傳播,被污染針頭刺傷后,感染機率對護士的危害是巨大的,對針刺傷的認識,教育護士把每一個針頭都視為是HIV病毒感染的針頭對待;糾正護士受傷后的僥幸心理,使其重視和配合傷害處理,提高護士預防銳器傷害的自覺性。
職業安全是進年來的醫護人員日益關注的重要問題,護理人員越來越認識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著很多職業感染的機會,而受傷后護理人員心理狀態是害怕且消極無奈。所以我們呼吁全社會都應關心和支持醫務人員,為其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醫務人員應提高針刺傷的認識,以積極的態度認識預防針刺的重要性及尋找受傷后的心理支持,以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李紅梅,李文濤,肖順真,審校.減少護理工作中的意外針刺傷.國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7-8
[2] 高霞,編譯.秦惠基,審校.美國護理人員對注射針刺傷的防護.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6,15(4):153
[3] 陸聯芳,孫惠鵑,楊國真,編譯.王??袂?審校.針刺傷所致醫務人員血源性傳播疾病的預防.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1):506
篇5
【關鍵詞】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置管術(PICC);護理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置管術(PICC)是經由頭靜脈、貴要靜脈等外周靜脈進行穿刺置管的方法, 臨床主要應用于需要進行長期靜脈輸液(>1周)治療, 該術具有操作簡單、成功率高、不影響患者正?;顒拥葍烖c, 當前被廣泛應用于營養輸注、化療、外周靜脈通路缺乏、ICU患者治療中[1]。系統、優質的護理服務是鞏固和強化PICC治療的關鍵, 作者在此結合臨床實例總結PICC的操作和護理要點, 以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分析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06月期間進行PICC術患者78例, 男32例, 女46例, 年齡29~73歲, 中位年齡(45.3±3.3)歲。具體病況為:乳腺癌31例、肝癌12例、食管癌10例、腦轉移癌15例、食管灼傷10例。穿刺方式為:經頭靜脈26例、貴要靜脈31例、肘部正中靜脈21例。入選者無精神疾病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能夠有效參與本研究。
1. 2 PICC穿刺及護理方法 術前進行心理疏導, 告知患者具體的操作要點、注意事項及預期效果, 幫助患者擺正, 選擇合適的穿刺點。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后進行穿刺, 確保針進入血管后固定針頭, 向內部徐徐送入導管到預定程度后, 抽吸回血, 用30 ml左右生理鹽水脈沖式洗管。修剪導管長度, 連接專用的固定和輸液設備, 接肝素帽, 最后進行X線片定位檢查。圍術期對患者進行系統的精細化護理。
2 結果
78例患者中, 74例(94.9%)1次置管成功, 其余4例因血管較細(2例)、血管硬化(2例)導致送管困難, 均為2次置管。術后并發癥狀況為:靜脈炎和管堵塞各2例, 總并發癥率為5.1%(4例), 經對癥處理后并發癥均消失。置管時間15~183 d, 平均(78.9±12.6)d。置管1周后無脫管嚴重導致拔管重置案例。
3 討論
作者結合本院臨床操作實例, 將PICC圍術期精細化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3. 1 術前宣教 PICC術患者首次置管時對置管方法、目的、預期效果不甚清楚, 容易出現懼怕、緊張心理, 置管時往往配合不夠或者配合效果不佳, 對此, 置管前責任護士要詳細向患者介紹PICC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并發癥等, 由其要著重強調PICC的優點和重要作用, 指導患者置管中的配合要點, 力求依次置管成功。
3. 2 心理疏導 行PICC置管術患者多病情危重, 且長期置管容易使其滋生煩躁、抑郁、焦慮、易怒等情緒, 因此圍術期內, 護士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通過興趣轉移、健康宣教、親屬支持等疏導患者不良心理, 告知患者良好心態對疾病康復和置管成功的重要性。術后告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及預防和解決方法, 以加強患者參與治療和康復的主動性和信心。
3. 3 精細化的導管維護 PICC置管期間, 一定要強調導管維護的無菌操作, PICC維護時禁止無關人員在周圍走動, 護士接觸導管前后都要嚴格消毒。穿刺后1 d進行常規敷料更換, 此后更換頻率為2次/周。出血、導管污染、破損、脫落時要及時更換。穿刺口用8%的碘伏進行消毒。
固定好延長管也十分重要, 通常將延長管呈C形或S形與圓盤固定在一起, 如果固定不當會導致導管脫落或者破裂等[2]。封管時要正壓封管, 用20 ml生理鹽水脈沖式洗管, 洗管時動作應輕柔, 力度要適當, 避免用力過度損壞導管。
3. 4 病情的密切觀察 插管后每隔半小時觀察靜脈走向是否出現腫、痛、紅等靜脈炎癥狀, 穿刺后2 d內重點關注是否滲血或輸液不暢?;颊叱霈F原因不明的高熱癥狀時要考慮敗血癥的可能, 及時處理術后出血的靜脈炎、感染等各種并發癥。
3. 5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處理
3. 5. 1 靜脈炎 靜脈炎是PICC的常見并發癥, 其發生率約為3%~10%[3]。為預防靜脈炎, 進行PICC置管操作及維護時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 動作輕柔、緩慢, 減少對穿刺部位的機械性刺激, 注重置管后的精細化護理, 維持敷料的干燥和貼敷效果。出現靜脈炎后要抬高患肢, 用硫酸鎂(50%)濕敷患處5 d左右, 20 min/次。也可進行中醫治療或局部紅外線治療。
3. 5. 2 導管堵塞 PICC中導管堵塞發生率約為20%, 且導管堵塞與置管時間呈正比[4]。輸液過程中如果輸液速度較慢, 沖管阻力大, 不能抽回血則意味著導管阻塞。導管阻塞的原因較多, 如管腔內凝血、藥物沉淀、導管被壓折等。因此PICC操作時要正確應用導管, 不能經導管抽血或輸血, 沖管封管時要選用脈沖式。導管阻塞時要用注射器抽空PICC導管, 然后用1 ml肝素稀釋液注入管內并持續5 min, 回吸后有回血, 則表明導管通暢。
3. 6 拔管處理 拔管時先去除敷料, 用碘伏或乙醇消毒穿刺點3次, 取下導管后順皮膚方向輕輕拔出導管, 如果遇阻可先進行局部熱敷, 20 min后再拔出導管。拔出導管后進行穿刺點消毒, 之后覆蓋無菌紗布并局部按壓20 min即可。
PICC置管是進行長期靜脈注射的主要方法, PICC的置管時間長、并發癥低、操作簡單、患者耐受性較好等優點已經在臨床應用中加以證實。而在PICC圍術期進行系統的術前宣教、心理護理、導管維護、病情觀察和并發癥護理等精細化的護理支持, 能夠有效強化PICC效果,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減輕患者痛苦, 促進患者康復, 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 顏琬華.經外周靜脈穿刺植入中心靜脈置管術的應用與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11(4):12.
[2] 魏娟.經外周靜脈穿刺植入中心靜脈置管與股靜脈置管的比較.中國公共衛生, 2011,16(8):56.
篇6
【摘要】目的:研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首次真人注射練習的心理體驗及該活動對護理專業教學雙方的影響。方法:應用質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學生首次注射時的心理感受、體會,再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結果:首次注射對護理專業學生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學生專業學習動機與興趣、正確地認識自己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首次注射護生有緊張、害怕、興奮等的心理體驗。結論: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關注學生心理,促進教學相長與反思;改善師生關系,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護生;注射;心理體驗;質性研究
注射是每個護理專業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能,也是日后在護理職業生涯中每天必須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我院護理系多年來在注射操作技能練習時,采用學生相互注射即實戰演練的方法,頗受學生的歡迎。本文旨在對學生首次真人注射練習的心理體驗進行質性研究,了解該活動對教學雙方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護理系學習《護理基本理論與技術》課程的學生890人,共18個班級,其中男生47人,女生843人。研究對象都經過了一些護理專業基本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模擬訓練,對注射方法(皮內注射和肌內注射)都經過了多次的模擬練習。
本次真人注射練習,即每個學生輪流扮演“護士”和“病人”,分別進行注射和被注射的練習,在注射前、后每個同學們就自己扮演“護士”和“病人”的不同心理和本次注射活動過程的感受進行描述;隨機訪談5個參與注射帶教的老師,然后就收集的資料進行閱讀、整理、歸納、分析。
2結果
同學們寫了很多的感受、感想、感慨和感謝,經仔細閱讀、整理,歸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做“護士”的心理體驗:不同年制、班級、性別和年齡的學生在首次扮演“護士”角色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緊張、興奮、害怕、勇敢、新奇、激動、恐懼、焦慮、刺激、期待、開心、成就感等的心理體驗,并在注射前后分別表現出不同的心理。
2.1.1緊張:95%以上的學生首次做“護士”感覺緊張。“雙手發抖,無法控制”、 “雙手無力,不聽使喚”、“ 雙手冰冷,手指僵硬”、“手心全是汗”、“雙腿發軟”、“腦袋幾乎一片空白”、“心嗵嗵地跳個不?!钡鹊?,緊張心理的發生主要與平時的操作練習對象是模擬人而這是第一次真人注射、要求比較嚴格有關。在注射完后,學生們普遍由緊張轉為興奮,感覺自己很勇敢,很有成就感。
2.2.2害怕:在做“護士”前,學生普遍感覺害怕,怕打痛了同學,怕打錯了部位,怕針斷了,怕自己的技能不熟練,怕同學不配合,怕老師的訓斥,怕同學嘲笑自己等等,害怕心理的發生主要是擔心彼此技術糟糕和心中有所顧慮所導致。在注射完后,學生們普遍感覺自己的害怕、擔心頗為多余,沒有必要顧忌太多。
2.2.3興奮:盡管緊張、害怕,但在操作前仍然充滿了興奮、激動、好奇,因為是第一次,更主要的是覺得自己終于學有所用、可以大顯身手了,興奮、激動之情油然而生。注射結束后大多數的同學們還沉靜在興奮、激動中,“仿佛注射的不是生理鹽水而是興奮劑一般”,期待著下次真實的注射練習早點到來和有更好的表現。
2.2.4遺憾:在注射結束后,同學們對自己整個過程的表現都感覺小有遺憾,畢竟這是人生經歷中的第一次,少數同學有自責、郁悶、內疚、沮喪等負性情緒產生,“連一副小小的針筒都拿不好,真沒用”、“怎么一碰到真的就不靈了呢”、“眼高手低,連個小小的皮丘都不能一次性成功”等等。
2.2做“病人”的心理體驗
2.2.1痛苦:同學們幾乎都有過做病人、被注射的體驗,記憶中曾經的痛苦被此次的注射練習喚醒,在注射前普遍感覺痛楚,“肌肉緊繃”、“眼睛緊閉”、“雙手緊握”、“心揪著”、“眼淚不自主流下來”;在注射完后感覺沒有預想的那樣痛苦,也沒有記憶中那么恐怖。
2.2.2害怕:同學們幾乎都害怕被注射,與小時候曾經有過的注射經歷有關。
其中最多的是怕痛,其次怕“護士”的技能不熟練,還有怕斷針帶來的不良后果;因為是同學之間的練習,沒有同學怕護士態度不好。在注射完后感覺害怕沒用,只有面對,“忍一忍就過去了”。
2.2.3勇敢:盡管害怕,痛苦,“病人”普遍在想著要好好配合“護士”同學,調整自己,放松自己,免得引起“護士”的緊張,并且思考自己如何做一名好護士,勇敢、奉獻、合作的精神得以體現;少數同學對自己的表現有些不滿,“就蚊子咬一口,我卻一直哭,真沒用”。
2.3學生體會:學生們在這次真實的練習中有很多的體會,他們深深感悟到親身體驗的重要,“理論用到實踐會更深刻”、“對別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重要的是雙方的心態,合作要好、溝通要暢”、“要認真,膽子要大、心要細”、“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鍛煉”、“無論從自己或從他人角度都能學到很多”、“害怕、擔心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學會面對和解決”等等;認為得到了很多重要的東西,如“提高了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培養了同理心”、“很有成就感、滿足感”、“找到了做護士的感覺”;不少同學從這一活動中反思了自我,發現了自身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勉勵自己學得更好,做得更好,對未來充滿信心;還紛紛表達了對老師的敬佩和感恩之情等等。
3結論
對護理專業學生首次注射練習時心理體驗的研究發現,該活動對改革教學方法、鞏固學生專業思想、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學生專業學習動機與興趣、促進師生反思與教學相長、改善師生關系、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有著相同的心理體驗,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情有著多種不同的心理體驗。從首次注射反映出學生的心理普遍比較積極、健康,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能和同學合作愉快,并為對方考慮,相互鼓勵相互支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善于從經驗中學習,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是每個學生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個人需求、專業學習的態度等等的情況不同,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反應也就不可能相同。少數同學自始至終都表現得樂觀、積極;大部分同學開始表現緊張、害怕、退縮,有的經過自我鼓勵就可以得到改變,有的則需要帶教老師或同學的鼓勵才能改變;少數學生對自己整個過程的表現有些遺憾,對于負性情緒的體驗,能調整并決心在今后的學習中改正自己的缺點;極個別學生自始至終都表現出消極傾向。
4討論
3.1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習動機與興趣:護理操作技能訓練在護理專業學生中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形式。但“學生在模擬病區的實踐過程中存在機械性的模仿、機械性的操作現象[1]。”本次注射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真實的環境,在與“病人”的溝通合作時,同學們獲得了比較真實的感受,能夠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在反思自己的語言與行為中,不僅發現了自身的優點與不足之處,還提高了護理專業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進一步鞏固了專業思想,確立了今后的目標,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奠定了基礎。
3.2關注學生心理,促進教學相長與反思:傳統的班級授課形式比較多地在于教師的知識傳授,技能的示范,較少能夠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而學生之間真實的注射練習要求每個教師必須耐心地帶教、嚴密地觀察、嚴格地規范每一個學生。因此,本次活動在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關注學生心理方面,在給每個個性化的學生帶教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揮與展示。
閱讀了學生心理體驗的描述后,教師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引發了教師們進一步的討論與學習?!皩τ诓煌攸c的學生如何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學生的溝通訓練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這個學生的問題究竟何在?”、“畢竟他們是第一次,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予以耐心、鼓勵與支持”等等。
3.3改善師生關系,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學生學習各種知識,不能直接轉化為能力,只有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經過形成技能這一環節,才能形成作為個性心理特征的能力[2]。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課教學形式,容易使學生產生煩倦,同時也不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利于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3]。在注射練習時,每個同學都和老師零距離的接觸,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描述,也為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提供了平臺,老師及時地反饋更增加了彼此之間的理解。此外,在注射中,“護士”對“病人”的不同表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應對的方法,特別是一些意外狀況,既鍛煉了老師們的應急處理能力,也為同學們做了良好的示范。同學們在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在與老師和“病人”的溝通合作中,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紀忠紅.論學校教學模擬病區的建立[J]. 中華護理教育,2005,9(4):23-25
篇7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2-0171-02
PICC具有創傷小、易操作、留置時間長、血管定位準確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腫瘤化療病人的治療。自PICC應用以來,諸多學者對此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導管已從單腔改變為耐高壓的雙腔導管,PICC置管術也由傳統置管發展為B超聲、心電圖輔助下塞丁格技術置管,使成功率顯著提高,并有效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最大程度減少了患者痛苦[1]。但作為侵入性操作,仍會造成疼痛,且置管后可引起諸多不便,因而大多患者在治療前常存在不同程度恐懼心理,降低了治療依從性,增大了置管難度[2]。隨著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技術操作,保障患者的舒適度也已成為研究的重點。筆者應用舒適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確診為腫瘤(各類腫瘤診斷標準參照第6版《外科學》 [3])的患者共82例,依據隨機數據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79歲,平均年齡(53.02±8.35)歲。腫瘤類別:胃癌8例,乳腺癌6例,肺癌11例,肝癌6例,腸癌6例,胰腺癌2例,淋巴瘤1例。置管方式:前臂置入4例,上臂置入36例。肱靜脈置管8例,貴要靜脈置管29例,經頭靜脈置管3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4.25±8.68)歲,腫瘤類別:胃癌9例,乳腺癌5例,肺癌10例,肝癌8例,腸癌7例,胰腺癌3例。置管方式:前臂置入6例,上臂置入36例。肱靜脈置管9例,貴要靜脈置管28例,經頭靜脈置管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并已知情同意者;②所有患者均經我院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③年齡18-75歲者;④初次治療者。
1.3 排除標準 ①不符診斷標準者;②曾行PICC失敗者;③嚴重精神病不配合者;④情緒過于焦慮,緊張,難以配合者。
1.4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①接診時時態度應和藹,接診過程中如遇疑難問題應及時詢問PICC專家。②維護時:換藥時囑患者端坐于座位上,對于初次更換這應詢問是否存在安爾碘松節油、乙醇過敏史,從而選擇消毒溶液,并標記于維護手冊。從上至下將舊敷料拆除。換藥過程應觀察導管周圍部分皮膚,觀察穿刺點有無腫脹、發紅、滲液及滲血,是否存在導管移位,一旦發現應及時處理。對導管夾進行固定處理,擺放體外導管呈“S”型,對位并順勢展平貼膜。將導管及周邊捏牢,按壓整片敷料自內向外,采用醫用膠布對肝素帽及連接器進行固定處理。③維護后:最后記錄維護手冊,將攜管的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舒適護理。(1)接診時:①專門安排兩名熟悉PICC的專業護士接診,并配有1名PICC專家現場指導,提高患者及家屬安全感。②了解患者復診的時間,結合其家屬時間安排情況制定維護時間,減少其等候的時間。③每周安排5d的門診時間,如遇特殊情況可于周末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處理,消除其顧慮。④詢問病人就診過程是否存在困難,如有應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以幫助其解決。(2)維護時:①::在操作時配備統一舒適的靠背椅,患者臀部手術后不能坐位時,可采用舒適臥位以減輕疼痛。②撕貼膜時動作應輕柔,慢慢將敷料邊緣卷起,180°或0°將膠帶及敷料去除,改善因撕貼膜不當所致的疼痛。③換藥時不斷詢問病人是否出現不適感及恐懼、擔憂,如有不適,及時與PICC專家聯系,對引起不適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給予相應治療措施以緩解患者不適。④固定導管夾在穿刺點0.5cm距離處,以免患者上肢活動時,穿刺點被觸及引起疼痛、出血。⑤發現導管盤曲,應避開前次的位置,以免受壓引起皮膚破潰,依據患者肌肉收縮情況及穿刺部位選擇“S”型、“U”型、“C”型固定法。⑥用紗布包裹肝素帽后,將紗布墊在接頭機翼處,以免發生皮膚被材質壓迫引起破損。(3)維護后:①幫助病人穿刺部位的保護套套好,整理好患者衣服,注意保暖,協助患者整理攜帶物品,以防遺漏造成不便。②囑患者定時對穿刺側的上肢適當活動,詢問是否出現不適。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舒適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颊呤孢m度:內容包括置管期出現的不適如穿刺側肢體僵硬、穿刺點疼痛、緊張、肌肉疼痛、麻木、焦慮、恐懼、失眠等10個問題,總分10分。嚴重不舒適8~10分,中度不舒適 5~7分,輕微不舒適1~4分。
1.6 統計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分析,均用雙側檢驗,統計前對數據進行正態分布檢測,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用百分數表示,比較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對比 觀察組導管堵塞、靜脈炎、繼發性感染等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更低,穿刺成功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舒適度對比 觀察組輕中度不舒適的例數更多,但重度不舒適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當今醫學模式的巨大轉變,人們對服務質量需求的提高,對于腫瘤患者的治療不再僅局限于軀體癥狀的改善。由于腫瘤疾病的特殊性,且PICC治療屬于侵襲性操作,令腫瘤患者受到心理及生理的雙重壓力,不利于病情康復。近年來醫患糾紛發生率呈抬高趨勢,資料表明其中相當一部分比例與護理質量密切相關。有學者對住院患者進行有關舒適護理需求度的調查問卷,發現更多的患者樂于接受舒適護理模式,并表示會因此更愿意配合治療[4]。舒適護理模式起源于臺灣,是蕭豐富醫師結合臨床患者的需求和護理特點創立的,幫助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均達到最舒暢的狀態行之有效的的護理模式,巧妙地將人性化護理與日常護理相結合,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評[5]。
篇8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186-01
心臟介入治療是在X線指導下通過體外操作各種心導管而實施心臟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隨著心導管器械的不斷改進與完善以及心臟介入治療醫生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這種治療方法已經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臨床。創傷小、適應的疾病種類多、治療效果好,現在多數情況下已經成為病人的優先選擇。目前我院開展的介入治療種類主要有:傘片封堵術(如室間隔缺損封堵術、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動脈導管封堵術)、射頻消融術(如:房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室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心血管介入分離術(如:兩尖瓣狹窄球囊成型術、肺動脈球囊擴張等)、經皮冠狀動脈造影+腔內成型+支架植入術、起搏器植入術。急性心臟填塞是少見而嚴重的并發癥,PCI發生率為0.12-0.21%之間。但因其發作急而隱匿,如發現不及時處理不當需要開胸或直接導致死亡,所以需要我們醫護人員高度警惕,早期診斷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急性心包填塞主要表現:突發的胸悶、呼吸困難、心悸、面色蒼白、全身出冷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頸靜脈怒張、聽診心音遙遠等。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共行心臟介入治療500例,其中只有1例遲發急性心包填塞,經過搶救、心包引流等處理,痊愈出院?,F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男,62歲。主訴:胸悶胸痛一天于14:00急診入院。臨床診斷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演變期。14:40冠狀動脈造影示:右冠狀動脈近端閉塞,左前降支近端至中遠段見多處病變,其中中遠段20 mm 呈偏心性狹窄約70%。分別予球囊擴張后于右冠狀動脈近端及左前降支中遠段各置入支架1枚,術后安返CCU病房,心電示竇性心律,律齊,心率76次/分,血壓115/73mmhg,16:30患者訴胸悶,呼吸困難,且進行性加重,心率110次/分,血壓85/42mmhg,給予升壓擴容后,血壓可上升,但隨后漸進下降,測cvp18mmhg。立即急診床邊心包超聲,提示:心包積液,在B超引導于心尖部下行心包穿刺,抽出暗紅色血液約180 ml后血壓回升,并心包內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備用,以后每天抽出少量心包液體,5 d 后復查心包超聲未見心包積液后拔除留置心包引流管,痊愈出院。
2觀察與護理
2.1密切觀察病情 術后回CCU病房于吸氧,特級護理,行持續24小時心電監護,有創血壓及氧飽和監測,重視患者主訴,如術后出現胸悶,心悸,脈搏細速,血壓下降,應警惕心包填塞的發生,應立即行床邊超聲,心包腔內有液性暗區,即可診斷,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2.2停用抗凝藥物 立即停止使用抗凝藥物,術中使用的肝素可用魚精蛋白對抗。每1000u肝素用10mg魚精蛋白對抗。
2.3快速輸血輸液 建立多條靜脈通道,大量輸注生理鹽水,林格氏液,必要時輸血,根據血壓情況給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靜脈泵人,護士應嚴密觀察保持輸液通暢,及時調整血管活性藥物的劑量。
3及時進行心包穿刺引流
3.1心包引流是緩解心包填塞的首選方法。一旦發生,護士應立即準備搶救用物配合醫生進行床邊心包穿刺,協助患者取半坐臥位,急診床邊心包超聲定位,選擇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用穿刺針穿刺心包腔后,確定在心包腔內,置入雙腔中心靜脈導管,接50ML注射器抽取心包積液,第一次抽液不應超過200-300ML,同時抽液速度要慢,動作輕柔,囑患者在穿刺過程中勿咳嗽及深呼吸,以免意外傷害。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意識,呼吸的變化,以及心電監護心電圖的變化。如出現心慌,氣急,呼吸困難等情況,應立即配合醫生做相應的處理,抽液完畢,應立即用少量肝素鹽水封管。
3.2留置心包引流管的護理
3.2.1妥善固定好心包引流管,班班交接心包引流管的置入深度,以防脫出。導管末端用無菌紗布包好。
3.2.2預防感染,嚴格無菌操作,保存局部皮膚清潔,干燥,每天用絡合碘消毒后,更換無菌敷貼。根據醫囑使用抗生素,密切觀察體溫情況和血象變化。
3.2.3每8小時用肝素鹽水(濃度為12.5u/ml)2-3ml進行正壓封管,防止管道堵塞。每次封管之前應抽回血,如果推注不暢,不可用力推,通暢后方可封管。
3.2.4認真記錄心包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定期復查心包超聲,檢查心包腔內的液體有無增減,結合引流量的多少來決定拔管時機。
3.2.5由于患者術后突然發病,并出現相應癥狀,易產生恐懼心理,因此護士在積極配合醫生搶救的同時還應給予患者心理安慰,穩定患者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3.3心包穿刺后的病情觀察 心包穿刺后患者不適癥狀均可改善,此時仍需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密切觀察患者面色,心率,心律,血壓,呼吸的變化,重點觀察胸悶胸痛有無改善,及時告知醫生,再次抽取心包積液。在配合搶救的同時做好外科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如保守治療無效,應立即送手術室急診開胸做心臟修補術。
3.4拔管 經引流心包液慢慢減少,消失,病人各種癥狀逐漸緩解,攝胸片和超聲檢查證實已無胸水,遵醫囑拔管,拔管后用絡合碘消毒穿刺點及周圍皮膚,覆蓋無菌敷料,48h內禁淋浴,觀察穿刺點有無滲液及滲血。
4基礎護理
4.1 飲食護理 鼓勵病人進易吸收、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鮮疏菜、水果,給予高營養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注意營養的及時補充,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PCI術后病人一定要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緩瀉劑。
4.2 預防交叉感染 保持病房清潔、整齊、空氣流通,床單、衣物每天定時換洗,有污染則及時換洗,每天定時做口腔、皮膚等護理。
5討論
通過該例病人的搶救給我們以下啟示:(1)臨床介入治療術中或術后,對突然出現胸悶、煩躁、惡心、大汗、血壓下降的患者,應警惕急性心包填塞可能,有時癥狀類似于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特別是心率減慢的患者,如靜注阿托品及多巴胺無效,也應警惕急性心包填塞;(2)術中發生心包填塞者,一般出血較快,可行X線透視,如發現心影擴大及心臟搏動減弱,應果斷行X線透視引導下心包穿刺,可置入6F動脈鞘抽液,而不必等超聲心動圖,以免貽誤搶救,抽出的血液,可予靜脈內回輸,術后發生者,一般出血較慢,可行急診床邊超聲心動圖檢查后再行心包穿刺;(3)心包內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可以最大限度地抽干心包內積液,而且可以避免刺針刺破心臟加重心包填塞,抽液后心包留置導管可以繼續引流或備用,以方便再次抽液,而不必重復穿刺;(4)經過心包穿刺抽液,大多能自行閉合而不必開胸手術,對出血量大而不能自行閉合者,應及早決定外科手術。
6小結
PCI引起急性心包填塞的常見原因: PCI時粗暴推送導絲,致導絲遠端穿破冠狀動脈,或選用的球囊過大或壓力過高,致冠狀動脈破裂均可引起心包填塞的發生,因此要求術者操作輕柔,靈活選擇合適的球囊導管,減少心包填塞的發生。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此并發癥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豐富的臨床經驗,敏銳的判斷能力和足夠的護理能力,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進行性胸悶胸痛,呼吸困難伴血壓下降,周圍循環衰竭,cvp升高等心包填塞癥狀,立即準備搶救配合醫生床邊行心包穿刺,抽取心包積液,解除心臟填塞,同時穿刺后仍需加強病情觀察及心包引流管的護理,防止其他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轉危為安。這就要求護士不關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敏銳的觀察力還要有處理突發事件的干預能力,爭取成功救治。
篇9
關鍵詞 套管針 急診護士 心理素質 溝通技巧
急診醫學是一門綜合醫學邊緣學科,病人病情危重、病種復雜,因此,急診護士工作風險大,具有不穩定性及無規則性,尤其急診復合傷患者,來勢兇,由于有些患者出血量多,靜脈穿刺難度大,要想快速打開靜脈通道,不僅要求護士應具備良好的穩定的心理素質,還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操作技能,才能穩、準、輕、快地完成套管針靜脈穿刺,使緊張的搶救得心應手,以精湛的技能贏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
護士要有穩定的情緒:急診護士在平時訓練時,應保持沉著、冷靜的心理狀態,做到急事不慌、糾纏不怒、悲喜有節,保持穩定情緒,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其急診的心理適應能力。
心理素質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市場經濟下,醫院也在面臨著競爭,隨著現代護理的迅速發展,護理模式已由以往單一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逐步轉為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護理質量為主題的整體護理,對護士整體素質要求也隨之提高,急診護士站在醫院第一線是主角。所以急診護士必須有良好的素質與知識修養。
觀察力和反映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是從病人身上獲取直接資料,判斷病人需要,幫助醫生診斷病情,評價治療和護理效果,以及估計可能發生的問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準確的記憶力:在臨床護理中,護士每天面對無數的病人,繁重的護理技術操作,大量的液體,藥品的劑量、作用、不良反應、禁忌癥等,如果護士記憶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出現拿錯藥,打錯針等護理差錯發生。因此,護士要合理用腦,抓住要點,理清思路。集中注意力,做好各種護理措施。
自控力:積極培養自我調控的能力是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基礎,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以最終符合社會角色需要為目標的。
篇10
張大春遇上周華健:一拍即合,差點出柜
“入行26、27年了,很少辦過這么大型的記者會。我前兩周都沒別的事忙,一直都在籌備這次的演出。我也的確有點緊張,歌詞也確實有點難記?!敝苋A健說。入行這么久,這些老歌手們不再彷徨于有沒有場面,而是都在尋求作品質感上的突破,甚至是更靠近他們心中所期望的方向,而非市場。
當晚,張大春上臺以三個詩人的奇遇隱喻自己與周華健的跨界合作,用一段妙語連珠的引言拉開了鑒賞會的篇章。引出周華健的開唱曲《我上大名府》。隨后,《俠客行》、《離別賦》、《客夢》、《身在梁山》連貫而出,風格上的整體性和流暢度叫人拍手叫好。打磨透徹的古樂旋律,用詞考究的古韻歌詞,并非晦澀難懂,也不是裝腔作勢。
“在做這張唱片的時候,我們常常被工作人員取笑。一個寫詞一個寫歌,古人里面常常有這種例子。哈哈哈哈!”談到合作,兩人把“一拍即合”說得十分帶感,張大春甚至直言不諱,用“差點出柜”來表達對周華健的欣賞。周華健說古人常有這種例子,而且在兩人的磨合過程中,往往一有妙筆就更能“愛”了,“當真的覺得還不錯的時候,我們就真的,眼神會有一種動情 的感覺。”言畢兩個十分“為老不尊”的男人相視大笑。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論文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