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音樂制作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09:0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腦音樂制作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腦音樂制作論文

篇1

20世紀末誕生的“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多方面地滲透到傳統的音樂教育學及音樂活動中,并且在教學和活動中表現出色。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學音樂教育,從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教學及課外開展的文藝活動(以演出為主)出發,闡述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給其帶來“恩惠”。1、音樂教學中的直觀性和音響化——文字、畫面和音響的結合;2、音樂活動中音樂的質量有保障;3、縮短教師的預備工作的時間,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小學音樂教學課外活動

說起“電腦音樂制作”或“MIDI”,在當今社會上,對于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人來講,已不是什么生疏的事。自20世紀末“電腦音樂制作技術”誕生以來,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就多方面地滲透到音樂藝術領域中,比如音樂表演藝術中,聲樂歌曲的MIDI伴奏,音樂教育中利用軟件進行視唱教學……等等,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業績如何?實事求是的說,優點多于缺點。本文闡述就是其在音樂教育方面的業績——“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對小學音樂教學及活動的積極影響。

在進入主題前,首先讓我簡單介紹“電腦音樂”。電腦音樂是指利用多媒體電腦及和音樂相關的軟件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來的音樂(如摘要: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們就知道“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是生產“電腦音樂”的一種方法、手段。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包容MIDI技術和數字音頻技術,這兩項是它的核心。在PC電腦沒有介入音樂前,MIDI就是音樂制作的代名詞。隨著數字音頻技術的出現和MIDI技術的融合,就形成了電腦音樂制作系統,對于這一系統的操作就是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本文主要闡述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誕生之后,它給音樂教育事業(小學音樂教育)帶來的恩惠(至于具體的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這里就不再詳述了)。

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主要是文藝活動,特指演出)兩個方面。前者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途徑,后者則是前者的延續和拓展。抓好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對青少年進行美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活動中,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頻繁的,而且內容相當豐富多彩。這無形當中就加大老師的工作量,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假如此時您是為小學音樂教師,會使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應該說工作起來會相對輕松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在于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給予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和課堂教學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音樂軟件(如Cakewalk音序軟件)進行視唱教學。我們可以預先把將要學習的視唱曲或節奏練習曲制作在電腦中,上課時利用電腦音樂軟件將其用各種樂器的音色播放它,這樣既可以節約我們的備課時間,也可以使視唱教學變得稍微活躍些(演奏樂器音色的變化);另外,利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進行音樂教學可以大大提高上課效率(和傳統音樂教育手段相比,如摘要:課前或上課中抄譜……等)。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音樂軟件(如Encore制譜/音序軟件)進行音樂知識(樂理)教學,可以使音樂理論和實際音響聯系在一起,可使音樂理論知識更為直觀,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喜好。比如說,我們講滑音。傳統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用語言進行描述(因為鋼琴無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可不一樣了。通過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預先在電腦中利用軟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課時將其播放,讓學生對滑音這個概念有個從文字到音響的統一熟悉。

在小學中高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音序軟件對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性培養更是體現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除此而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還可應用在唱歌教學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賞教學中進行總譜瀏覽、簡單的曲式分析、熟悉樂器及其音色特征等等。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和課外活動

小學音樂教育的另一方面是課外活動,通常我們小學音樂教師所涉及的課外活動大部分是文藝演出。說起文藝演出,音樂教師都不生疏,甚至是好手。但大家都知道演出少不了音樂,什么舞蹈音樂、歌曲聯唱伴奏呀……等等。這些都需要去預備。為了避免重復或和別的單位相似,力求創新。這可就有事做了。怎么辦?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您排憂解難。

篇2

論文摘要:在音樂教育這一領域,電腦音樂技術運用同樣有著相當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在師范院校音樂專業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中,電腦音樂技術的運用將為師范音樂專業教學帶來革命性的推動作用。

成人音樂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新的教育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不斷變革的產物,也是音樂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普通高校成人音樂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本??频暮?、業余面授、進修為各地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教學培養了大量各類專門人才,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社會廣泛的歡迎和贊譽。然而,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高校音樂教育資源緊缺,普通高校成人音樂教育的發展遇到了嚴重的挑戰,尤其是音樂理論的教學出現了新的問題,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探討普通高校發展成人音樂教育所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找到新的教學模式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對于推動成人音樂理論教育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電腦音樂制作概述

電腦音樂制作是主要以電腦為控制中心、以MIDI技術和數字音頻技術為控制手段和信息交流語言、以合成器、采樣器等電子樂器為音頻終端的一種音樂制作方式。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看,.使用這種方式創作出的音樂可以是一種特殊的音樂體裁和類型,人們通常稱之為電腦音樂,它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語言和美學特征。在旋律、曲式結構、和聲、配器以及表演等各方面都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區別于以往的其他任何音樂表現形式。從制作的技術角度來看,它涉及音樂聲學、音樂編輯學、音樂錄音學、樂器學、律學、電子學以及數字化的電腦技術等,屬于音樂學的一個新型應用學科。

個人電腦的數字音頻技術和MIDI技術等合為一體,真正形成電腦音樂制作這一方法體系或學科,只有十幾年的光景。最早的電腦音樂追隨到早期的電子音樂,它使用電子元件來制造,利用振蕩電路產生不同波形,經過放大后形成聲音,不同的波形變化產生不同的音色,這時期的電子音樂還停留在對聲音的創造與改變的實驗階段。,而近十幾年的電腦音樂發展主要是伴隨著多媒體的發展而前進,在專業音樂領域中并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風格體系和強大學術影響力。雖然,電腦音樂制作系統現在已經可以比較完美地模仿制作出各種形式的音樂,在商業音樂中有廣闊的市場,被廣泛地應用在廣播、電視、電影、廣告、錄音、錄像、電子游戲和電腦多媒體等音樂之中,但是對電腦音樂研究和應用還不夠系統化,對電腦音樂的教學還不夠規范化。尤其是電腦音樂制作這一學科的發展相對電腦音樂的應用領域。

二、電腦音樂技術在實際教學中運用

本文結合和聲、曲式、配器、復調四門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試論述一下電腦音樂技術的作用:

(1)在和聲課教學中在現實的教學中,四部和聲的講解,由于教師受到鋼琴水平和和聲四個聲部音域的限制,往往難v向學生展示四部和聲及其進行的實際音響效果。學生也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看著譜例,牢記一些和聲聲部進行的原則,而根本感受不到實際的影響效果,從而產生了所謂的學習“啞巴和聲”、做“無聲音樂游戲”的現象,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在電腦音樂技術引進后,教師可以在相應的音樂軟件(如cakewalk音序器軟件等)上,課前就制作好所有上課需要的任何難度的譜例。在課堂中,根據上課的需要,只要鼠標輕輕一點,學生就既可以看到譜例又聽到音響了,而且根據需要可以隨時反復聆聽任一譜例.。這樣既減少了教師在課堂老師抄寫譜例的時間,又減輕了老師講解枯燥譜例的難度,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2)在曲式與作品分析課上在曲式與作品分析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致是按照一邊聽音響一邊看譜例,然后老師講解這一方式進行。由于受到音響設備以及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只能整首或片段地聽譜例,得到樂曲的一個整體或局部的音響效果感覺。具體地在譜例中,各個聲部各個樂器組甚至是某件樂器在奏什么、強度如何、速度怎樣就很難具體感受到。對樂曲細致結構的分析,只能對著無聲譜例進行。在引進電腦音樂技術后,教師可以把重點要講解的譜例課前制作好,通過音樂軟件的幫助,教師可以向學生拆分、展示譜例中任何一處需要講解的地方;音樂的進行可以從任意小節開始,在任意節拍停止;通過靜音的方式,學生可以聽到樂隊中如何一件樂器的獨奏,從電腦記錄中看到獨奏的所有次數設置,從而淋漓盡致地分析每一首譜例。

(3)在復調課教學上在復調課教學上,.老師們所煩惱的是為了能讓同學們多接觸幾個譜例、幾種手法,不得不大量地在黑板上抄寫譜例,極大地占用了上課講解的時間,而且,這也只能是讓學生看看譜例而已,仍無法讓學生聽到個個譜例的音響效果。如果運用電腦音樂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制作好譜例,通過電腦的控制隨時播放。還可以通過音色的變換,在電腦上用同一個譜例,制作出任何一種復調音響效果。可以是獨奏與樂隊之間的,可以是樂器組與樂隊之間的,也可以是樂器組與樂器組之間的。學生通過這種多途徑、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譜例講解,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盡可能多的譜例,并對譜例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從而能較全面地理解復調音樂的魅力。

(4)在配器常識課教學上在這門課上最大的不足是:限于教學設備的缺乏和課程本身的技術性強的特點,光靠老師一張嘴、一套音響設備(即使是最高檔的)很難把一部配器手法新穎、音樂色彩斑斕的作品向學生作一個透徹的講解。只通過教師及時提醒學生“你聽,這里運用了什么什么手法,這里作了個如何如何的和聲處理”這一方式,學生只能在老師的指引下被動地聽,往往是只能獲得一點大致的感受,難以對音樂作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對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通過電腦音樂技術的運用,任何一部復雜的音樂作品,在輸人電腦后,通過簡單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剝離出任何一個聲部、任何一種樂器,來專門傾聽、分析它所運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讓樂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個節拍上準確開始、停止,可以選種任意一個特殊音樂片段作反復分析、傾聽。對一部復雜的配器作品,可以從單旋律開始逐步疊加或相反從全部聲部的出現逐步遞減的方式,透徹地把音樂對學生作一個綜合分析。電腦在作這些操作的時候,既迅速又準確,極大地節約了課時,提高了課堂利用率,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5)修改作業對音樂理論課教學的老師來說,給學生修改(和聲、配器、復調、曲式)作業是他們的一項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不僅由于學生過多修改作業任務繁重,而且如同上課時一樣,沒有實際音響向學生作解釋,只能憑空純理論上地給學生作一點批示,(即使是當面給學生改題,也大致如此)。學生除了在一些純理論的原則上有所收獲外,難以得到實際音響效果變化的信息。學生對自己的作業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難以看出個所以然來。把電腦音樂技術運用到對學生作業的修改過程中來,那么,這種現象將徹底改變。我設想:把教師改題也當作一門課放到課堂上來,預先把學生的作業讓學生通過軟盤全部輸入教師的電腦,然后,教師一首首地調出學生的作業,針對電腦中傳出的實際音響效果優良,一個個地評解學生們的作業中暴露的問題。在給一個學生講解一種不足效果時,全班同學也聽到了這一點評,那么,在教師給全班幾十個同學講評完作業后,全班每一位同學其實就聽到了包括自己在內的幾十種點評。這種形式上課,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師工作的效率,而且,讓學生在聽同學的作業點評時自己也得到提高。

篇3

【關鍵詞】網絡;音樂

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與運用,改變了傳統的音樂創作模式,而網絡傳播已成為當下音樂傳播的全新形式?;ヂ摼W以完善的功能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換,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各種資源得以共享。網絡音樂資源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載體,對音樂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計算機對音樂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近代電腦技術的發展,音樂的制作也可以借助電腦來進行。自20世紀50、60年代以來,電子發聲、樂器已經在逐漸取代傳統樂器在音樂中的地位?,F在的搖滾樂、電聲樂隊以及大量的電子配樂就是這類產物。電子樂器的音域可控制性和可復制性上的優點突出,它的大量使用,豐富了人們的聽覺世界,除去發音方面,電腦技術在音樂效果處理上也可以達到令人瞠目的效果,可以產生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完美聽覺效果。由此,電腦所進行的音樂制作,不僅可行,而且是一種趨勢。通常大家都認為只有深厚造詣的作曲家,才可以作曲,而在高科技時代,運用電腦創作音樂已不是什么幻想了,電腦有很強的修改、仿真功能,對音質的協調、綜合能力也很強。另外,在講究視聽新感覺的今天,電腦制作的各類動畫,又將音樂這一抽象化的變得十分形象,對于烘托主題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電腦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腦音樂的產生讓我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各類電腦音樂將會不斷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電腦音樂的制作必須兼具音樂與電腦兩學科的綜合知識,藝術修養的深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藝術作品的深度,電腦音樂雖然與現場有著極大的不同,但它是建立在現場制作的基礎上。因此要求電腦音樂制作人有著極為豐富的現場制作經驗,這樣才能練就自己制作電腦音樂的深厚功底。其次對人體和音樂的感知和接受的生理構造應該全面了解。音樂結構是、幾何學、學和諧的綜合,是將單純的音符通過數學式的嚴密在空間與時間上進行組合形式的美妙結構,因此,電腦音樂設計人亦需要具有形象和抽象的思維能力,能夠通過聯想進行概括和抽象并得到音樂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電腦音樂制作要通過電腦來制作音樂,就需要高度的電腦方面的造諧,能夠較好地利用科技手段與人的生理特性滿足不同觀眾的要求,會利用各種壓縮技術,音頻技術,創造高質量的音響效果,這就要求制作人可以利用專業的電腦音樂的制作軟件極其方便、快捷地進行采音、錄制、修改以及繪譜等一系列工作,當腦中想到了一段旋律時,就可以通過電腦的音頻輸入接口,通過哼唱的方式把這段聲音資料存入電腦硬盤內。接著就是要對這段聲音信息進行修飾、潤色、修改、初步定形。然后通過電腦掃描技術進行掃描,最后通過打印機把它打印出來,從而創造出有自己風格的音樂作品。

二、計算機技術在音樂制作上的運用

隨著微電子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可否認,作曲家在創作音樂時可采用的素材與技術手段越來越豐富。眾所周知,首先是電子樂的發展使音樂家們可以不再依賴樂器,而是使用先進的創作軟件進行創作。著名的軟件如CooI Edii2000、Cakewalk等,不但可以通過鍵盤和鼠標來進行創作,還集成了MIDl接口,可以直接將電子琴等樂器的輸出在電腦上轉化成樂譜,而多媒體技術更是為作曲家提供了超越以往各種樂器的創作手段。如多媒體技術與軟件技術的結合方便地提供了多軌錄音、混響、合唱、回聲,失真及自動吐音等多種功能與音效,避免了使用昂貴而復雜的數字\模擬式多軌錄音機及各種龐雜的效果器,使一套多媒體設備構成一個復雜的音效工作室成為可能。

由電腦及軟件結合更是可以演奏出普通樂器演奏家們望塵莫及的音樂,如超快的速度旋律,復雜的變調或變音色效果。這些是普通的樂器無法實現的,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卻可以在后期的合成處理中輕而易舉地完成。這極大地豐富了當代音樂的表現力,同時也對當代的音樂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時地了解和掌握這些新技術,那無疑是會缺少競爭力。所以,當代音樂人除了對過去的創作模式熟悉外,更要掌握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才能創作出更先進、更前衛也更有感染力的音樂。這是時代的使然,制作人必須把握時代的氣息,了解當今社會中人們所喜歡和關注的是什么,要在自己所創作的電影音樂中對這些內容有所體現。

三、互聯網對音樂的影響

音樂是這個聲音世界的一部分,是感情生活的音調摹寫。音樂傳播是指音樂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傳播媒介來構建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橋梁??梢哉f音樂傳播是音樂現象得以存在,音樂作品得以實現萁功能的一種社會行為。

(一)網絡傳播音樂的特點

網絡傳播的高速、廣泛和即時性,導致了音樂創作觀念的豐富和前瞻性?;ヂ摼W絡為人們構筑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和信息寶庫,使得藝術創作可以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便利。迅速獲得當今世界不同風格、各種類型的藝術信息和音樂作品??梢哉f,當今藝術創作者的視野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開闊和廣博。反過來,音樂藝術作品一旦問世,就有可能隨著網絡或其他媒體而傳遍世界的角落。藝術創作者可以快收到受眾的反饋評價,與他們展開雙向的交流和藝術觀念的碰撞。同時,網絡傳播推進了音樂創作的個性化、自由化。網絡作為一個自由空間,網絡的創作和傳播具有極大的自由度,每一個創作者都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藝術激情,隨心所欲地進行藝術的探索和創造并直接進行自由的傳播。而創作觀念的生活化、娛樂化,使大眾的藝術接受、消費能力增強,促進了藝術與大眾之間的相互親近,藝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領地,而成為當代大眾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對象。

(二)網絡音樂資源的共享

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傳播、綜合性傳播手段、整合傳播模式、多元化傳播者以及跨國傳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傳播模式和理念。網絡傳播在傳播中除了傳播音樂作品外,還傳播音樂的創作、演奏、制作技術,傳播各種音樂、學術論文、創作思想。以及提供各類音樂軟件的共享服務等。這種音樂的傳播方式。把每一個人所面對的世界,變成了一個音樂的虛擬大社區。(下轉第26頁)(上接第24頁)音樂的網絡傳播,既具有上述傳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即即時性、反復性、時差性、主動性、交流性、自由性。由此必然帶給人們音樂觀、價值觀的變化,并最終使得整個音樂范式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給當代和未來人類的音樂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相比以往的傳播方式。網絡音樂具備無限的可重復性,這是等其他音樂形式所沒有的。網絡中的歌曲可以被反復欣賞、下載、復制、傳送。網絡音樂具有其他媒介無可比擬的互動性,音樂制作和傳播的也較以往大大降低。

(三)互聯網對于音樂傳播的作用與價值

篇4

關 鍵 詞 :音樂課程標準 培養目標 實踐課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音樂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出臺,轉變了原有音樂教育中的一系列固有觀念,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的全新教學理念。在上述改革的推動下,作為輸送合格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基地——高等音樂教育院校,提出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扎實音樂教育理論,廣博的音樂教學及相關技能,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作為其新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學校所設置的課程而達成的。①基于此,以改革高師音樂實踐課作為突破口,我們將對高等音樂教育課程設置進行全面改革,這將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高師實踐課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師實踐課包括實踐性課程與實踐環節兩個板塊?;仡櫥A教育改革要求與高師培養目標,從當前高師實踐課現狀來看,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實踐課教學往往注重技能技法訓練,忽略教學“育人”的本質,強調教學性,忽視教育性。

其次,實踐課教學內容脫離現實。教學中以學科為中心,強調自身內在的嚴密與完整,灌輸給學生的也是本學科的重要性及將來向專業發展的觀念,②導致高師實踐課教學內容失去“師范性”特征,轉向“專業性”培養。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封閉的學習環境,不了解中小學教學改革動態、實際問題。

最后,實踐課教學模式較陳舊,不利于知識有效、長期的掌握;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遠無法滿足當前中小學校對音樂教師人才的要求,阻礙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

二、高師音樂實踐課改革的有效途徑

高師的培養目標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人民教師”。在《音樂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加快高師課程改革的步伐,應采取整合、增設、量化、滲透四個途徑,對音樂實踐課程與實踐環節進行積極的探索和革新。

1.實踐課程的相互整合

通過整合一部分的專業實踐課程,為實現實踐類課程的多樣性與實踐環節的充裕性,加大實踐選修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比重,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供了可行性條件。

例如,歌曲寫作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歌曲創作的基本方法,具備譜寫單二部及單三部結構歌曲的創作能力。歌曲寫作教學提供了學生自行創作的素材,通過電腦音樂制作完全可將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整理。因此,原有的歌曲寫作與電腦音樂制作兩門課程是可以進行學科整合的。通過整合節省出教學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知識技能的融會貫通,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另外,根據中小學對音樂教師鋼琴水平的要求,可將鋼琴教學與鋼琴伴奏教學進行整合。在高師鋼琴教學中可采取分層小組教學模式,通過分層小組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競爭意識得到加強。

2.實踐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增設

首先,應當在原有高師課程設置中大量增設實踐類選修課程,如創作表演課程、舞臺動作設計課程、簡單器樂(道具)排練編配課程、音樂與相關文化綜合課程等。改變目前實踐類選修課程在專業選修課中的比重,加快實踐類課程的更新速度,使教師培養最大范圍地發揮師范生的個性和特長,有效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其次,在實踐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必須添加人文素養教育,使實踐課程教學不僅涉及教學性問題,更包含教育教化的功能。套用藝術理論關于藝術功能的論述方法,即認為音樂具有認識、教育、審美三大功能。③

3.實踐環節的量化工程

當前實踐環節包括教育實習、音樂活動實踐、畢業論文三個部分。根據《首都師范大學教學計劃與課程簡介一覽》,該校高師音樂專業教育實習的學時數為六周,僅占到總學分比例的3.4%。④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在原有的六周教育實習基礎上,增加教育實習的周數,提高教育實習的效果。在音樂活動實踐安排上,應充分利用寒暑假及業余時間,開展課外實踐性課程。學校還可以考慮寫作學期論文。學期論文既體現了學生的學習心得,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激發學生科研的主動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問題的思考、解決,有助于今后學習更具針對性。

4.實踐教學的全面滲透

在不改變原有課程時間分配的情況下,可通過學科內部及外部的交叉綜合,以達到增加實踐教學的機會。高師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實踐類課程包含鋼琴課、聲樂課、合唱指揮課、鋼琴伴奏課等。以聲樂課為例,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還應穿行實踐能力培養訓練。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傳授學生一定的舞臺技巧與經驗等,以便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諸如鋼琴、聲樂、合唱指揮、即興伴奏等專業實踐類課程都可相互滲透。

中西方音樂史、基本樂理、復調基礎、曲式與作品分析等可囊括在專業理論類課程中。上述課程的授課方式普遍采用一對多的大班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作為信息的接受器、存儲器,由此,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滲透實踐教學內容,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積極參與實踐,主動性得到發揮,改變了原有的被動局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親身實踐,學生可以在今后工作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組織教學獲得的間接經驗。唯有如此,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厚積薄發,肩負起推進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重任。

注釋 :

①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②王銳.實施音樂課程標準,改革高師音樂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02(5).

篇5

論文關鍵詞:高師音樂理論;多媒體課件;MIDI教室

多媒體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所表現出的優勢是眾所周知的。隨著各高校硬件設備的逐步完善及校園網絡的建設,多種媒體的使用、計算機課件的開發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可喜地看到,許多老師都已感受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便捷,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多媒體和制作計算機課件用于教學。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發現,有些問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一、力戒貪多求全,課件制作軟件的選擇以適用為原則。在制作計算機課件時,有的老師只是一味簡單地把學科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課件中,畫面呆板,文字太多太密,課件僅僅起到了代替黑板板書的作用。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不是從教學內容實際出發,也不是從教學方法的需要出發,而是一味追求媒體形式的“大”而“全”,好像不加入幾段音頻或視頻,不用3Dmax做幾個動畫,便不是真正的多媒體課件。有的老師把功夫下在課件表面制作技術上,在界面、色彩、配音、按鈕等方面制作得很精關,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結果教學雖然很熱鬧、很生動,但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實際效果并不好。筆者以為,媒體的選擇要力戒貪多求全,重在需要,貴在精。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是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資料及多媒體制作手段完美結合的產物。在制作課件之前,一要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好素材。課件制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聲音、圖像等多種素材一一特別是音樂多媒體課件,有很多的音響、中外古今音樂家畫像以及樂器的圖片資料等等。在開始制作前應首先收集整理好素材,如果是邊做邊找,就會導致制作過程混亂無序、費時費力,有時還會造成大量返工和修改,事倍功半,影響課件質量。二要認真備課,并對課件制作的目的、擬達到的效果進行思考。教師對自己本學科各章節的重點、難點要十分清楚,在資料準備充分的前提下,經過仔細篩選、深思熟慮、精心設計,反復推敲課件中的各個環節;既要最大限度地體現計算機課件的優勢,又不至于喧賓奪主,忽略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教師變成了解說員。經過這樣的準備、制作過程做出的課件才可能是精品??傊?,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效果夕州可,最終還是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必須根據教師講課的思路用得恰到好處,才能顯現出這種教學手段的效果。再者,對于大多數音樂教師而言,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尤其是各種軟件的使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在課件制作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效果與效率的關系,爭取用盡可能少的投入收到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正確認識、使用多媒體課件要從教學實際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當用則用,不當用時堅決不用,切不可追求表面形式。以《外國音樂欣賞》為例,如果我們手頭的音響資料大部分是磁帶、錄像帶或VCD,DVD,教室里又有現成的播放設備,播放起來也不麻煩,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把這些影像資料轉錄、制作到課件中,況且Authorw等軟件播放較長、較大的視頻時,質量往往不好。當然,若是到外面比賽,為了攜帶的方便,則另當別論。如某些章節或問題用語言、文字、圖形等形式能表現得十分清楚時,就沒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截取。在課件制作軟件選擇方面,也應捌昌適用即可的原則,Powerpoint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對僅需蛋對雷入一些圖片和音響資料的音樂史論課,就很實用。所以,能用Powerpoint制作的,就沒必要非用Authonvare,Director等軟件來制作。

二、充分發揮MIDI教室的作用,提高音樂理論課教學質量。計算機課件不是萬能的,有些課程鍘門完全可以采取多種媒體并用,如利用MIDI教室進行教學。其實,很多理論課都可以在MIDI教室進行,像和聲、復調、作曲、配器、視唱練耳等。以《和聲》課為例,教學中有大量的譜例,想把它做成計算機課件會有相當大的難度。在MIDI教室中上課,就可以發揮作曲軟件的多種功能,實現計算機課件無法達到的效果。如Sibelius有著非常直觀的樂譜顯示功能,利用這一特點,可在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中將和聲譜例與實際音響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對和弦連接,教師可在講授其基本寫作規律的同時,通過MIDI鍵盤彈奏出它的各種表現形態,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不同的音域音區等因素的變化。學生在聽到和聲音響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們的樂譜顯示,并可根據自已的聽覺與視覺感知,對教師所彈的各種連接形態作出自己的音響判斷。以這種方式進行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學生看得見、聽得著,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因此,在高師的許多音樂理論課中,用MIDI系統進行教學,不僅更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使抽象的理論教學變得真實可感、活潑生動,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的音樂思維,更加激發起他們學習理論課的積極性,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樂理論課學習的效率。

MIDI教室的數里和規??梢越Y合學校學生的情況配皿。如一個20人的音樂理論教室,需要配備教師用電腦1臺,學生用電腦20臺;教師用電腦需要配備一套品質較高的電腦音樂設備,包括MIDI鍵盤或合成器1臺、通用標準格式曝好是XG格式)的音源1臺、4進4出的MIDI接口一個、有源監聽音箱一對。如需要更好效果或是加強音樂制作功能可再多配音源、采樣器等。學生用電腦每臺各配一低檔合成器,也可用類似YAMAHAMU10的教學用音源加一小型MIDI鍵盤代替。規模較大的學??砂床煌n程分別設t教室,規模較小的可以用一個教室上所有的音樂理論課,采取專業教室專業使用的方法,讓不同班級、不同專業的學生輪流在一個教室上課。只需要把上課時間調度好了就行,以增強使用效率。教室內所有的電腦都配備相應的教學與作曲軟件(這一類的軟件較多,如MusicatorWin3.0}Sibelius}Encore等,很多都可以從網上下載,操作也不很復雜),還可以通過局域網連接起來,這樣,教師在自己的電腦上給學生作演示時,學生在自己電腦的屏幕上都可以看到,就像看自己的電腦一樣,教師能監視到任準1一個學生的操作,并從自己電腦上操作學生的電腦,實現遠距離手把手的教學,學生在有問題時也可隨時呼叫老師。為了方便作業或教學資料的傳遞,在技術力最比較成熟的學校,還可以將這個局域網做成一個小Internet的形式,學生可以用電子郵件向老師文作業。這就不僅可以用真正現代化的手段實現了音樂教學,并且可以使這些學生具備適應當今這個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能力。當然這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是值得的,因為時代在發展,很快我們人人都要面臨這些問題。

篇6

關鍵詞:微課程;信息技術;個性化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01-0126-02

《Scratch音樂制作》一課結合音樂創編和鼓點設計任務,滲透了Scratch循環結構的程序設計學習。為了讓每位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現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更有效地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嘗試制作微課程,以便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

注重設計――科學選擇

微課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因其具有微化知識內容、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個性化需求三大優勢,成為新時代教育的“新寵”。微課雖然時間短,但也有較完整的課程結構,如開始、授課、互動、結束等,在設計時如何力求創新非常關鍵。

1.精選知識點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課中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通過微課的形式來表現,這就需要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課的重難點、關鍵點,確定微課的基本內容。

經過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后,我選擇了《Scratch音樂制作》中以微課呈現的知識點:認識音符與節拍、玩轉音符與節拍、神奇的鏈表、樂器隨心換,這4個微課組成這一單元的微課程。

2.確定微課類型

傳統的微課有許多種類型,本課中所有微課均采用操作演示型。

精心制作――注重分層

信息技術課的微課大多以操作演示為主,因此可以通過錄屏軟件進行錄制,常用的錄屏軟件有屏幕錄像專家、錄屏大師、Camstasia Studio等。

現以Camstasia Studio 8為例,我制作的第一個微課的內容是“認識音符和節拍”。先將視頻、錄音設置為使用默認設置,然后打開“Scratch”軟件后按F9開始全屏錄制,利用錄屏軟件,我一邊通過鼠標移動的方式把中音和高音各七個與Scratch中的數字及鋼琴鍵盤一一對應在Scratch,并用腳本排列起來,然后點擊,可以聽到不同音符。與此同時,用麥克風實現操作解說,完成后按F10停止錄制,并保存為.camrec文件。接下來,對講解和操作利用添加標注、字幕、音樂等方式使試聽效果變得更為出彩,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符和節拍以及鋼琴鍵盤與Scratch中數字的關系。剪輯完成后,選擇合適的分辨率,保存為視頻文件。

第二個微課的內容是“音符與節拍”。我通過錄屏軟件錄制修改腳本中兩個參數的值將簡譜“編碼”,點擊就能彈奏出曲子。以上兩個視頻為基礎層次的微課。

第三個微課的內容是“鏈表”。我同樣用錄屏軟件錄制通過“鏈表”制作音樂作品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具體范例更好地理解鏈表的功能。學生若掌握了此微課涉及的內容,就說明已經輕松認識了鏈表,理解了變量和循環、許多重要的程序設計的概念,變量,循環語句,以及如何用變量控制循環次數,同時也理解了語句在循環里和循環外的區別。這一視頻為提高層次的微課。

第四個微課則在前面微課的基礎上,通過隨機數的使用或設定變量進行賦值來變換不同的樂器。當然還可以講解其他更多的設計方式。這一視頻是拓展層次的微課。

靈活運用――個性化學習

在本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微課的設計意圖與學生的特點,我將教學分為五個階段進行。

1.樂曲欣賞,激發興趣

在教學開始時,先播放用Scratch軟件制作的樂曲──江東外國語實驗小學校歌I Believe I Can Fly。通過美妙、熟悉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與好奇心,并為學生編程提供條件。

2.統一觀看,引導觀察

這部分的教學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讓他們識記編程的具體方法。先由教師通過大屏幕播放微課視頻,來認識音符和節拍??赐晡⒄n后,讓學生說一說感受,談談收獲,以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在教學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暫停微課的播放,通過討論,引導學生發現、探索、學習。此時,學生已對音樂編程非常感興趣,并躍躍欲試。

3.靈活選擇,模仿編程

此時,我引導學生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嘗試操作,遇到困難時,再用微課進行“音符和節拍、鏈表、賦值”這幾個知識點的學習,看完后,再次編程實踐。通過微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點以及實際操作水平開展個性化的學習。教師則一方面引導并督促學生展開微課學習,另一方面對部分學生在編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這部分的微課視頻學生可通過網絡在線觀看,這么做的好處是: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可反復觀看微課中的操作,并通過模仿進行編程與調試。如此安排,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的學習,就不再是機械的操作與模仿了。

4.自主創作,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在大多數學生通過微課程學習并編寫好程序后,教師應鼓勵大家發揮想象力,創作表達自己情感的樂曲,讓大家提出修改意見和想法。例如,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對校歌原曲做修改,編寫成其他曲風;有的學生認為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樂曲通過Scratch來演繹;有的則提出將幾首相同風格名曲的樂句湊在一起,變成一首新曲……在創作中,學生的想象力完全跳出了原有的思維框架,此時,教師可鼓勵他們創作屬于自己的樂曲并到網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最終全面提高他們的課堂積極性。

5.引入平臺,展示交流

引導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到浙江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配套網絡學習平臺,和全省的同學進行分享和交流。

有效延伸――互動解惑

微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在課內實現,更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在課后進行延伸,真正實現隨時隨地的個性化學習。

借助寧波智慧教育“你問我答”平臺,我讓學生將課堂上還沒有解決的疑問,或者在課后編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你問我答”平臺進行提問,同班或者同年級的同學可以借助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解答和互動,教師全程關注并進行必要的指點。

可見,“微課程”體系化后,學生就可以沿著“切碎連通整合聚焦”的知識創建順序進行課程學習,從而達到“約取博觀約取”的目的,最終實現知識的連通和融合創新??茖W合理地使用微課程進行教學,能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得到更多的收獲。從這個意義上看,“微課程”比基于單個知識點的“微課”更有價值和用途。

經過一個階段的教學嘗試,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識記模仿能力得到了加強,創新能力有了顯著提升。期待微課程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曉茜.利用微課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學研究,2013(7).

[2]梁樂明.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J].開放式教育,2013.

篇7

一、聽覺素養培養研究的意義

對于音樂藝術專業的學生,聽覺素養能力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重要的工具。對于從事音樂職業教育的教師來說,探索一個全新的科學的具有實效性的聽覺素養培訓模式,具有積極的意義。基于此,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音樂教研室開展了對音樂專業學生音樂聽覺素養培養的研究,通過理論與實踐研究,以期獲得一個全新的聽覺素養訓練理念,更新教育理念,規范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藝術類學生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建立完善的聽覺訓練課程體系。建構一個全新的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聽覺素養課程建設方案,建成適應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特色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特別在課程中藝術教育課程資源的整合,新藝術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對全面提高藝術類學生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意義,整個項目的研究對于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藝術教育建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二、現狀分析

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傳媒系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的辦學思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各類全國技能大賽的需要,努力探索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狠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專業水平,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德藝雙馨的音樂表演、音樂制作技能型人才。藝術傳媒系擁有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校內專兼職教師14名,校外兼職、兼課教師6名,其中副教授1名;雙師素質教師9名,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1名,省級教學能手1名,省級師德標兵1名,國家級優秀指導教師4名。2名教師加入海南省音樂家協會;本系還聘請了4位音樂界的一線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本系教師在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有數篇論文在院級及省級論文評比中獲獎;主持并參與海南省教育廳高等學??蒲许椖?項;主持及參與院級課題1項。藝術傳媒系教學設施完善、擁有省內一流燈光音響的演出大廳1個,音樂教室9間,鋼琴房118間,多媒體電子琴教室1間,手風琴教室1間,多媒體音樂教室2間,舞蹈練功房1間,中西樂器100余件,設備價值106.16萬元。建有5家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

三、提高學生聽覺素養能力的培訓建議

(一)提高對學生聽覺素養培養的重要性認識

要創新研究,首先要改變觀念,以前忽視學生的聽覺素養等基本技能的觀念要徹底改變。聽覺訓練是視唱練耳專業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實際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在音樂方面擁有成就的音樂家,首先具有敏銳的音樂感聽能力,甚至有些卓有成效的音樂大師天生就具有這個天賦才能。音樂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音樂,會唱一些歌,會彈一些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創造音樂的能力,欣賞音樂的能力,以及對音樂形式的二次加工的能力,而這一切前提條件是學生擁有對音樂良好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聽覺素養。傳統觀念忽視學生的聽覺素養的培養,機械地傳授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沒有從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而課堂教學是落實教育任務的主要場所,我們要想提高學生音樂教育的實際效果,必須轉變觀念,不在一味地傳授一些技巧技能,而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視學生的聽覺素養能力的提高,追求學生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進步。

(二)科學合理精選教學內容學校課堂是學生培訓的主要場所,教學內容的選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未來學習的實際效果,傳統的教材,課程體系并沒有對學生的聽覺培養體現出一定的側重考慮,那么我們就要積極改進。重新擬定訓練藝術類學生聽覺素養的一套完整的、科學的、適合音樂藝術類學生的課程體系。一方面隨著現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應用的廣泛;另一方面隨著學生身體逐漸成長,心理逐漸成熟,學習的自主性逐漸建立,一些興趣和愛好逐漸穩定,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選擇最佳的培訓素材,例如目前我院藝術傳媒系開始增設《真音模唱》課程,其培養目標就是系統地提高學生聽覺素養。課程已進行半個學期,從教學效果上來看有明顯提高,值得總結分析和進一步研究。

(三)加強聽覺素養教材與多媒體的多元互動性研究

篇8

太原師范學院系國家教育部批準,以本科師范教育和碩士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師范院校。

學校位于山西省會太原,學院占地面積1233695平方米,(其中舊校區361252平方米,新校區占地面積872443平方米)。學校擁有先進的語音室、電教室、計算機室、實驗室和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紙質藏書125萬余冊,電子圖書6057GB。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821人,其中正高級92人,副高級317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有524人。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普通本??圃谛I?7951人,專業門類齊全:設有文、史、哲、法、理、工、管、教育門類54個師范和非師范本科專業和專業方向,6個研究生專業,涵蓋了基礎教育的所有課程。

太原師范學院熱忱歡迎廣大莘莘學子來這里深造成才!

音樂系

1、音樂學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的音樂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中、小學校特別是基層、中等師范學校、幼兒師范學校和藝術館(所)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也能在群眾和文化團體從事管理和宣傳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民族音樂學概論、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世界民族民間音樂、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藝術概論、田野采風技能、音樂學論文寫作、視唱練耳、基礎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復調音樂基礎、配器法、歌曲寫作與改編、鋼琴或其他樂器演奏、山西民歌。

2、音樂表演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音樂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在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研究機構和文藝團體從事教學、科研和演出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聲樂演唱、鍵盤演奏、民族樂器演奏、管弦樂器演奏、合唱與指揮、鋼琴即興伴奏、基訓與身韻、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復調音樂基礎、配器法、歌曲寫作與改編、中國音樂史與名作欣賞、西方音樂史與名作欣賞、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山西民歌賞析、藝術概論、朗誦與正音、意大利語音拼讀。

3、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音樂學科理論、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以及電子、電子計算機音樂理論、實踐和創作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可在藝術傳媒、新聞媒體、影視制作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藝術創作工作,也可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音樂教學和教學研究等工作。

主要課程:作曲與電腦音樂制作、視唱練耳、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復調、配器、合唱與指揮、鋼琴或其他樂器演奏、山西民歌、中國音樂史與名作欣賞、西方音樂史與名作欣賞、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音樂美學基礎、藝術概論、音樂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美術系

美術系設有美術學、繪畫、動畫三個本科專業,自1986年美術系籌建、招生,至今已培養二十余屆畢業生。2011年,獲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2013年,獲山西省的省級特色專業。

美術系教學設施完善,擁有良好的教學條件,建有多媒體教室、機房、工作室、圖書資料室及美術展廳。美術系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碩士14人。學生報考研究生的升學率已達到近20%。

1、美術學專業(本科、師范)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構成、裝飾畫、藝術概論、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鑒賞與批評、美學、設計與制作、文化藝術名著導讀、多媒體教學設計與制作、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陶藝、水彩畫、水粉畫、多媒體藝術、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教育學、心理學、中小學美術教學論等。

2、動畫專業(本科、非師范)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設計基礎、人體速寫、動畫基礎、動畫概論、人物造型、視聽語言、動作設計、攝影基礎、Photoshop、Flash制作、劇作、Maya、表演、動畫前期、動畫后期、動畫創作、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等。

3、繪畫專業(本科、非師范)

本專業有油畫、中國畫、版畫三個專業方向,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藝術概論、美學、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油畫材料與技法、油畫創作、中國畫基礎、山水畫技法解析、山水畫創作、工筆人物畫技法、工筆人物畫創作、版畫技法、版畫創作、PS基礎、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等。

設計系

設計系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經驗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人員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碩士21人;學科帶頭人1人,學術骨干2人。全日制在校生七百余人。開設有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四個本科專業。新建成設計系教學大樓近六千平方米,配備有圖書資料室、計算機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及獨立專業教室等。

1、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平面構成、立體構成、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設計學概論、插圖藝術、桌面出版與印刷、界面視覺設計、VI設計、書籍整體設計、數字動畫設計、交互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數字媒體概論等。

2、環境設計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立體構成、空間構成、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設計人體工程學、效果圖表現技法、建筑與室內設計制圖、中外建筑史、模型制作、建筑設計、室內設計(陳設藝術)、室內設計(商業空間)、景觀設計(住宅小區)、景觀設計(公園街道)、景觀施工設計、展示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裝飾構造材料與施工、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3、產品設計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人機工程學、產品設計效果圖技法、模型制作工藝、材料與加工工藝、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用戶研究與市場分析、計算機輔助設計、制圖、現代家具設計、傳統家具創新設計、燈具設計、包裝設計、設計心理學等。

4、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服裝設計基礎、服裝手繪效果圖、服裝工藝基礎、服裝設計元素整合、立體裁剪、中國服裝史、西洋服裝史、時尚網站設計、女裝結構與紙樣、服裝材料學、服裝設計與櫥窗展示、服裝商品企劃等。

舞蹈系

1、舞蹈編導專業(本科、非師范類)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中國舞、現代舞、芭蕾舞等舞蹈編導以及教學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舞蹈編導、舞蹈基本功訓練、現代舞專業基礎課程、舞蹈素材組合訓練、舞蹈劇目分析、舞蹈創作實習、中外舞蹈史、藝術概論等。

2、舞蹈編導(舞蹈教育方向)(本科、師范類)

培養目標:具備能從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論的研究、舞蹈教學以及編輯等工作的高等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舞蹈解剖學、 舞蹈心理學、中外舞蹈史論、中外美學史中外文學、芭蕾舞基礎訓練 、舞蹈編導基礎、中國民族民間舞訓練、舞蹈教育學、中國古典舞訓練、現代舞基礎訓練、舞蹈劇目。

3、舞蹈表演(本科、非師范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舞蹈表演方面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舞蹈表演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舞蹈表演及評論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舞蹈、戲劇、影視表演原理與技能技巧 舞蹈基礎訓練。

書法系

太原師范學院書法專業,成立于1995年,在山西省內屬首家,在全國也比較早。專業教師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7名,中國書法家協會專業委員會委員2名,省書協副主席3名,省書協專業委員會委員5名。

1、美術學(書法方向)專業(本科、非師范)

主要課程:書法(真、草、隸、篆、行)、篆刻、書法史、古代書論、文字學、古典詩詞、古代漢語、美學、中國畫等。

影視藝術系

1、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戲劇影視文學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通過四年的本科專業教育,使學生熟知并掌握戲劇、廣播、電影、電視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劇本創作、影視評論、攝影攝像、影視前后期制作等基本應用能力,能夠勝任廣播電臺、電視臺、影視公司、戲劇院團等制作機構的生產實踐需要,同時能夠從事大眾傳媒、教學科研、文化藝術管理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的策劃、宣傳、教學等綜合性的工作需求。

主要課程:中國電影史、世界電影史、視聽語言、電影美學、中國電視史、影視批評、電影作品讀解、影視劇本創作、影視攝影與攝像、電視節目策劃、影視批評寫作、電視編輯、傳播學等。

太原師范學院2015年藝術類各專業招生計劃表

(具體分省計劃以各省招辦公布計劃為準)

科類

專業名稱

層次

學制

學費

(元/年)

計劃數(人)

招生范圍

測試科目

備注

藝術類(文理兼招)

美術學

本科

四年

7800

700

河北、江西、江蘇、河南、甘肅、黑龍江

(山西使用省統考成績)

素描、色彩

除山西以外使用省統考成績的省份以當地招辦公布的計劃為準

視覺傳達設計

本科

四年

7800

產品設計

本科

四年

7800

服裝與服飾設計

本科

四年

7800

環境設計

本科

四年

7800

繪畫

本科

四年

7800

動畫

本科

四年

7800

音樂學

本科

五年

7800

230

山東、河北、河南、甘肅、湖南

(山西使用省統考成績)

歌曲或樂曲一首

音樂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編導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東、河北、湖南、河南、甘肅

(山西使用統考成績)

舞蹈基本功(40%)、舞蹈片段(30%)、音樂即興(30%)

舞蹈編導(舞蹈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戲劇影視文學

本科

四年

7800

100

山東、河南、湖南(山西使用統考成績)

筆試80%、面試(即興評述)20%

美術學(書法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東、湖南、河南、甘肅、江蘇

(山西使用省統考成績)

篇9

關鍵詞 武術 音樂 文化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Wushu Soundtrack, Constructing

Strong Wushu Cultural City of Baoding

ZHANG Mingqiang[1], ZHU Peilong[2], ZANG Shuo[1]

([1]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Hebei 071001;

[2]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o study Wushu soundtrack, pointing out that music can enhance connotation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appreciation of Wushu, beneficial to the Wushu practitioners to correctly grasp the Wushu technique, edify sentiment.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feasible. The article also summed up the principle, method for allocation of Wushu soundtrack,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 Some Wushu soundtrack works are successfully cre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ushu workers carrying out Wushu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and fitness score,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majority of Wushu enthusiasts and participants, further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Baoding Wushu, consolidate the advantage of big Wushu city and strong cultural city.

Key words Wushu; music; culture

0 前言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內核和靈魂,決定其精彩程度。武術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孕育并發展起來的,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融技擊,健身娛樂、修身養性等功效為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保定是武術大市,可謂底蘊深厚。中國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說,保定武術即是“北腿”的代表,我國130余個拳種中,有22個產生于保定。由于武術文化在保定的長期傳播,尚武精神始終與城市的沿革相生相伴,塑造了獨特的保定地域性格和人文風尚,武術也成為深受保定人民喜愛的一個體育項目。

然而,保定武術的發展載浮載沉。隨著人們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人們審美要求的不斷提升,單純的武術演練逐漸顯得單調,習武尚武的“武術人口”顯著縮水,武術文化強音減弱,保定市在2012年河北省第七屆青少年運動會武術比賽中僅獲2枚金牌,名列第五,與武術大市、文化強市的地位極不相稱。

與此同時,武術配樂在我國一些大型節目表演中時有亮相,武術健身伴以悠揚的音樂不時可見,國家新的《武術套路競賽規則》規定某些項目要配以適當的音樂,預示著武術的發展道路正在不斷拓寬,不斷尋找新的發展方向。為此,我們就武術配樂開展研究,旨在推動我市武術運動的傳承與發展,增強我市武術實力,促進文化強市建設。

1 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閱國內有關武術配樂的文獻和理論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依據。(2)跨學科研究法:運用武術和音樂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對武術配樂進行綜合研究。(3)探索性研究法:運用已獲得的研究成果,探索、創作武術配樂作品。

2 分析與研究

2.1 武術配樂的意義和可行性分析

武術配樂是為武術演練伴以音樂,使武術和音樂相互融合、烘托,以增強武術演練的效果。

2.1.1 可以增強武術對內涵的表現,提高觀賞性,有益于武術習練者正確把握武術技術,陶冶身心

武術與音樂融合,是武術演練的一種升華,可以更好地表達武術內在的含義,演繹武術的神韻,通過音樂的渲染使武術演練置身于所創造的意境中,賦予武術更加鮮活的表現力。同時,武術又為音樂提升了解釋力,武術動作與音樂的交相輝映、渾然一體,顯得更加生動、豐滿。

武術配樂可使習練者身心合一,正確把握武術技術的速度、節奏,融入正確的意境,發揮音樂陶冶性情的作用。配樂對于初級習練武術者可以有效地調動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2.1.2 武術配樂具有可行性

早在秦朝,軍隊打了勝仗,就有方陣軍技操練配以樂師敲鼓吹號助興,后有著名的公孫大娘舞劍等,都是曾經的武術和音樂相結合的例證。音樂的旋律、節奏可以使武術內在的神韻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武術有不同的動作姿勢、速度、節奏,配以針對性風格、曲式結構、配器形式所形成的色彩、旋律、節奏的音樂,可以共同塑造出嶄新而獨特的武術形象。

社會的多元化需求注定了武術的多元化發展,武術配樂也可以涵蓋健身武術、武術表演和競技武術等不同領域,不同需求決定著不同配樂的走向:中老年人健身配合節奏稍慢或比較舒緩的音樂,武術表演則根據音樂和要表現的主題配以不同的武術動作素材,武術比賽配樂則要與不同武術套路、運動員的風格和特點相得益彰,起到增強演練表現效果的功效,從而征服裁判、贏得觀眾。

2.2 武術配樂方法研究

以往的武術配樂受各種條件局限,大都只是憑個人的審美和經驗,選用現成的音樂與既定的武術套路相配合。用這種簡單方法編排演練出來的武術顯得很呆板,甚至出現音樂和武術主題、風格、節奏不合的現象。即使有些嘗試運用剪接、增加特效的手段,藝術性仍不高。至今除了24式太極拳以外,少有專門、成熟的武術配樂作品,相關研究少之又少,沒有完善的理論、方法、模式可循。

音樂與武術的結合是把音樂的旋律、節奏與動作的技能、技巧、方位等巧妙地結合起來,把音樂的意境、情感與武術演練的意識、技術和技能融合共進。武術配樂的項目主要有:長拳、器械、太極、集體項目等。不同的武術套路都有各自獨特的動作姿態、速度、節奏,如長拳的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南拳短剛頓挫,太極拳柔和緩慢,而武術配樂的快慢律動,配器的輕重薄滿都可與之相融并行,通過恰當音樂曲式結構的烘托甚至強化了武術的起承轉合、蓄勢爆發。音樂素材選取直接關系到武術配樂的效果。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音樂素材取之不竭。必須針對不同武術套路的風格特點配以合適速度、節奏、旋律、曲式結構和配器的音樂。武術動作的節奏表現在動作的速度、力度和幅度等,音樂則借助節奏的快慢與強弱來表現感情和主題,要力求通過音樂的引領讓習練者和觀賞者置身于特定的技擊意境,更好地體驗和表現武術的內涵和技術。

此外,要編配好武術音樂,不僅需要對武術有深刻的理解,還要有較好的音樂欣賞能力,甚至要學會挑選、制作音樂的技能。武術運動員和健身習練者的節奏感、音樂素養、審美觀等也直接影響武術配樂的效果。只有武術演練與音樂達到高度統一,才能給人以深刻強烈的感染。

2.3 武術配樂作品研創

為使保定武術唱響河北省、走向全世界,我們集合了武術和音樂人士共同開展研究,依據上述對武術發展方向、自身規律和配樂原理、方法的研究基礎,試驗性創作了一些武術配樂作品。如我們為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和保定市武術隊分別編配了集體項目、自選全術、自選劍術、太極拳和太極劍等配樂。

在編創過程中,我們根據各武術套路的律動,通過電腦音樂制作設備以及軟件采樣并測速,依照動作速度設置音樂拍數,在動作疾緩等變化上反復與運動員謀和,實現節奏和氣勢的吻合。根據編排的武術動作創作相對應的樂句,依據動作的剛柔變化配合音樂調式的大小,按照動作組合用時的長短決定小節數的多少,同時動作的編排、處理也依據樂句的音樂特性適當調整。根據整套武術動作的起承轉合、難度動作的設置等形成的結構創作對應的樂段曲式結構。集體項目隊形、造型、依次動作、同步動作、分組動作、多人動作等均須與樂段結構吻合。然后,針對不同動作的風格特點增添音效,如太極與自然渾然合一的大氣聲、流水聲、宇宙聲、氣息運用聲;長拳的風聲、雷聲、出拳擊掌踢腿以及刺劍、開合扇聲的聲效等。這里要特別注意時間上的準確,聲音動態比例與配樂的恰當。音樂運用什么樂器是決定武術內涵體現的重要因素,國樂中嗩吶的大氣奔放、笛子的靈活悠揚、古箏的撥音唯美、二胡的溫婉凄怨、京胡嘹亮高亢等等都適宜與傳統武術結合,再配以中國鼓、棒子、镲鑼為節奏更顯中國傳統氣勢與神韻。此外,中西合璧的新民樂(NewFolk)、新世紀(NewAge)等世界與民族音樂融合的音樂風格,也可以為武術演繹增添了更豐富的表達形式。在武術配樂制作中,MIDI制作、音頻制作是主要的技術手段。除了原創音樂作品,在版權許可的前提下也可使用已有的音樂作品,通過音頻制作的截取片段作為素材,根據武術動作的需要重新安置樂句、樂段甚至片段,調整音樂的速度,甚至增加樂器、將不同的樂曲重組。

這些完成的配樂作品均為我市各代表隊在河北省獲得武術錦標賽和大學生武術比賽多個單項和集體項目冠亞軍獎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希望可以更多地為我市武術工作者開展武術競賽、表演和健身配樂提供參考,為廣大武術愛好者和參與者提供服務,促進我市武術的進一步傳承和發展,鞏固武術大市、文化強市的優勢。

規劃研究項目:2013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編號 201302047

參考文獻

[1] 周麗娟.關于武術套路演練配樂的若干思考.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

[2] 李華,鄭勤.音樂在中國傳統武術中的運用.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6).

[3] 董國興,楊靖.武術套路動作編排中音樂的應用.美與時代,2007(12).

篇10

論文摘要:高職教學的特點是實用,要求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與保障。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安排和組織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及其他教學資源,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就必須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組合教學設計。

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直接影響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F代教育技術是指具備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形和圖像等能力的新技術,它是一種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技術,包括數了化信息處理技術、音頻和視頻技術、人工智能和模式識別技術、通信技術、圖形和圖像技術、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等,是一門跨學科的、正在發展的高新技術?,F代教育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教材發生巨大的變化,使其不僅有文字、靜態圖像,還具有動態圖像和語音等;它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能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它能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成為解決學時矛盾的重要途徑;它能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授課內容上網,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輔導;它能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與教學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加規范有序;它能免除教師上課時板書的勞累,而更多地注意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講授。

1高職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現狀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信息量變大,而且變換快,大多數學生對授課教師基本滿意,認為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很投入,能夠結合新技術進行創新教學,認為“一對一”與“一對多”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的優勢互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存在盲目性。并非所有課程的教學都有必要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其使用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不應該“一刀切”、“一哄而上”。例如,用屏幕顯示某些公式的推導過程顯得機械、呆板,無法體現教師生動形象的指導思路,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技術亟待提高??偟膩砜?,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參差不齊,有的課件只是讓書本搬家,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有的課件只是“繡花枕頭稻草芯”,多媒體課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網絡功能的優勢得不到體現;有的教師授課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此外,多媒體教學過于隨機,缺少集體備課(審查課件)和試講等環節。

2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整合現代教育技術,組合運用多種媒體

教學媒體在高職教學中的合理選擇就是要針對“必需”、“夠用”的理論教學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訓教學內容,既要分析媒體在完成教學目標中所起的作用,又要考慮該媒體引入教學過程所需的經濟價值?!氨匦琛?、“夠用”為原則的理論教學,教師可借助現代教學媒體,如幻燈片、投影膠片提供某一事物典型現象或過程,組織學生觀摩,設疑質間,引導學生思考并激發爭論。學生通過豐富的靜、動態圖像信息,認真觀察、思考并參與討論,理解其特點、特征、掌握結論和規律。需要強調的是,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需考慮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媒體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現代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專長去呈現不同性質的教學內容,以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應該看到,各種教學媒體均有不同的特性與功能,同時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所以,要研究媒體的基本性質和各自的特性,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去選擇、設計和組合運用多種媒體,把教學媒體的表現力、重現力、接觸面、參與性和受控性有效地作用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環境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將有極大的幫助。

在高職教學領域推廣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實踐性環節中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改變高職教育傳統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黑板上開機器、在書本上種田的局面;讓學生有盡量多的機會參與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手、口、腦并用;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實踐性環節中技能訓練的教學,可通過攝錄像設備將學生整個實踐過程實錄下來,通過錄放設備再現其操作過程進行分析、評價、使學生了解自我,找尋與規范的差距。處于教學過程中主導地位的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觀摩來自規范動作錄像資料和教師本身的示范演示,分解技能操作的基本要素,組織學生按要求進行實踐;提出評價實踐水平的標準。而學生則根據要求,參與實踐,觀摩實踐過程中的相關資料,自我分析、評價與修正。其中演示、示范可根據動態圖像信號的需要,結合現代媒體的特點組合,從而達到實踐性環節教學過程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