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跟崗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9 15:55: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教師跟崗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教師跟崗培訓總結

篇1

——某縣教師繼續教育匯報材料

近年來,我縣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在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師培科的指導下,在縣教育和體育局的領導下,既創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質量,又真正把培訓工作做細做實,成效顯著。

一、基本情況

梓潼面積1443.92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轄16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全縣有公辦中小學、幼兒園45所,其中縣城學校7所,鄉村學校38所。共有中小學教師1600余人,縣城教師440人,鄉村教師1200人。

二、領導高度重視,指導督促到位

縣教體局范曉彬局長、張仁寶副書記、政工股趙國邦股長特別重視教師培訓提升工作,對教師培訓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決定,多次主動參加師培會議,給予指示;積極參與培訓活動,給予督促和指導;多次親自策劃縣級專項培訓。縣教體局成立了教師培訓領導小組,由范曉彬局長親自擔任組長,張仁寶副書記擔任副組長,相關股室和縣教師進修學校領導為成員,負責全縣各級培訓的組織領導,同時將培訓工作納入學校師培工作目標年度考核內容。近年來,縣教體局大幅度增加師培經費,確保各項培訓活動順利開展;師培設備設施投入持續發力,極大地改善了培訓條件。市教體局師培科劉成福科長關心我縣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多次蒞臨我縣指導師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訓建議;多次帶領我縣教師和領導參加國家和省級短期集中培訓;多次組織我縣教師參加市級培訓。

三、近年來我縣師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認真開展“國培計劃”(2018)——中西部項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縣申報“國培計劃”(2018)——中西部項目成功。為圓滿完成國培計劃,縣教體局主要領導親自主持,多次召開“國培計劃”專題研究會議,統籌規劃、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縣局機關股室、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電教站、學區、學校等多方培訓資源,制定了《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中西部項目總體實施方案》(梓教體局〔2018〕271號),成立了梓潼縣國培領導小組(梓教體局〔2018〕272號)。同時制定了各類管理辦法,認真按上級要求組織開展各項國培活動,切實做好“五到位五落實”。

(1)宣傳到位,職責落實。通過會議、新聞報道、簡報、活動開班動員等多種形式加大國培工作的宣傳力度,使校長、教師充分認識到國培工作是國家扶持教育事業、關心教師成長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國家教育意志的體現,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機會和平臺,是推動學校健康持續發展的重大機遇和動力。校長、教師提高了認識,就能明白自己在國培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才能妥善處理好當前工作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校長的管理督導職責才能落實,教師參加學習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緩解工學矛盾、確保學員安心學習,縣國培辦、各學校實施了本校同學科教師頂崗、以空間換時間、分解化小培訓時段等辦法。

(2)重視到位,人員落實。為確保國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順利開展,縣教體局領導高度重視,統籌規劃、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國培工作的良好運行機制。

一是成立了縣“國培計劃”領導小組、國培工作辦公室、國培工作督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職責。

二是建立健全各項工作的職責及管理考核制度,權責清析,分工明確、責任到頭。制定并實施的主要方案、辦法、制度等如下: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中西部項目總體實施方案;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中西部項目送教下鄉、教師工作坊研修實施方案;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團隊研修成員考核辦法;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送教下鄉學員考核方案;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工作坊坊主、輔導老師、學員考評辦法 ;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中小學教師線下集中研修活動方案和考評辦法;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經費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動落實。建立健全縣、校管理網絡體系,管理工作細化到每個項目、每次研修活動。建立健全國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項考核評估細則,確保國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動開展實施落實到位、考評獎懲到位;堅持并完善對外出研修活動的訓前培訓、訓中跟蹤、訓后考評的管理機制,使培訓成果不斷鞏固、延伸和擴大。一是對學員外出集中培訓學習、生活、安全等方面進行管理;二是積極配合四川師范大學集中培訓。如組織學員教育教學研討、診斷示范、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結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將學員出勤、記錄、心得等情況交進修校進行考評;四是學員回校后,要在學校內進行二級培訓或匯報交流后,學校憑考核等級報銷差旅費。

(4)督導到位,獎懲落實。加強并完善縣、校督導網絡體系,層層落實督導責任,傳導壓力、傳遞動力,強力推進督導工作。嚴格考勤考核,做到資料記錄詳實、情況通報及時、逗硬獎懲落實,保證國培工作制度有力、推進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師工作坊網絡培訓階段,除了電話、短信、QQ群、微信群督導外,縣管理員、輔導員每周至少兩次情況通報,重點加強對學習進度、線下實踐研修活動的督促和指導;根據考評細則和督導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教師的績效考核直接掛鉤。

(5)服務到位,保障落實。為保證培訓順利推進,縣、學校均努力為教師學習提供熱情周到的后勤服務,落實好學習條件保障。一是保證教師的學習時間;二是保障通暢的網絡條件;三是建立返崗實踐研修、總結反思的學習舞臺;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臺;五是營造良好的研討互動的學習環境;六是解決好教師學習的困難和經費補助,讓學員能安心學習、積極學習、認真學習,提升學習效益。

2.國培實施方式

(1)團隊研修培訓

教師團隊研修小學的語文和數學各20人,初中的語文、數學和英語各10人,分別由張先樹,何清萍,楊秀蓉,羅曉蓉,敬紀作為學科牽頭教師。

教師團隊研修成員每年由四川師范大學組織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師發展中心和中小學校“影子教師”跟崗實踐研修10天,返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時參加網絡研修80學時的培訓,從師德修養、教學、教研和培訓四個維度提升參訓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和培訓能力,并在返崗實踐中至少完成送教下鄉和教師工作坊兩類項目中的其中一項主持任務。期間縣教師進修校與培訓機構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臺,推動骨干教師迅速成長。

(2)送教下鄉培訓。

根據我縣實際情況,結合對鄉村教師需求的調研分析、在四川師范大學首席專家的指導下,以我縣教師團隊為主體,按照《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送教下鄉實施方案》及“問題診斷、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結提升”四個環節認真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每年4次,每次2天,共計8天/年。有力緩解了我縣教師工學矛盾突出的實際問題,為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自我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兩年來,各學科送教團隊已共計開展40班次國培送教下鄉活動, 3500余人次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培。

(3)教師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縣“國培計劃”(2018)教師工作坊實施方案》面向鄉村教師遴選參坊學員,組建6個學科10個教師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學時的網絡研修;并在參加教師培訓團隊研修的學員中遴選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團隊,主持工作坊開展線上線下研修活動。一是根據培訓計劃,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訓兩次,由四川師范大學學科首席專家根據學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和收集的典型問題進行現場答疑,對工作坊研修活動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解決策略的指導;二是在專家、輔導教師和坊主的指導下,各研修組長主持日常研修活動,開展以教學中的問題為主的學科專題研究,并督促學員完成網絡研修任務;三是督導各研修小組教師切實開展好線下實踐應用研修活動,積極推廣研修成果,優化教師的日常教研行為,為我縣培養了一支優秀的教學輔導與研修管理團隊,并極大地推動了區域內教師的研修活動。兩年來,各坊已共計開展42班次國培線下研修,3500余人次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培。

3.國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為止,近七千人次參與了培訓,培養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學專家隊伍,我縣圓滿實現了預期的培訓目標,促進了全縣中小學教師專業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強了國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積極應用,推動了我縣教育事業提質升位。

(1)促進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通過兩年的國培,我縣教師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堅守教育、奉獻教育、引領示范、為人師表,專業快速發展,很多教師迅速成長為教學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訓專家團隊。我縣和四川師范大學、中國教師教育網的密切配合,通過集中培訓、跟崗研修、返崗實踐研修、教師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鄉等系列研培活動,使70名培訓團隊教師在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培訓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兩年,我縣開展的縣級培訓和送教下鄉培訓活動中,教師培訓團隊有96人次通過上示范課、專題講座等形式,培訓教師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優示范、全員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師培訓團隊現已逐步成長為一支組織者依賴、受訓者歡迎、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線本土培訓專家團隊,是我縣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鮮明、實用有效的研修成果。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為將我縣國培資源利用最大化、最優化,宣傳最大化,2020年春季學期,根據縣國培辦安排,我縣國培項目負責人和小學語文、數學、科學;初中語文、數學、英語六位學科老師精心整理了兩年國培活動資料,精選學科優秀教學設計、教學PPT、典型例練卷、優秀教學反思、特色活動、優秀小論文、研修感悟等編撰成學科研修書籍26本(其中項目縣6本,小學語文3本,數學4本、科學3本,初中語文3本,數學3本,英語4本);設計制作了29張項目縣及學科展板;編輯宣傳視頻6個;錄制了50節示范課;規范建設好了6個教師工作坊。

(二)認真參加市級及以上培訓

近兩年,我縣精心組織參加了市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暨藝術領域教育教學成果展評活動,我縣文昌二幼郭桂華老師執教的《糖樂樂糖畫》、何金梅老師的論文《淺談梓潼折席在幼兒園美工活動中的運用》雙雙榮獲市級一等獎,東風幼兒園園長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發言。認真參與綿陽市“文軒教育杯”小學語文和數學骨干教師培訓暨優質課展評活動。積極參加市教體局組織的幼兒園和特教學校教師提高培訓、中小學校長和培訓者培訓、中小學骨干班主任及緊缺學科骨干教師培訓、學科骨干教師培訓、疫情期間網絡研修、網上全員師德培訓等。凡有市教體局師培科安排給我縣的省級、國家級培訓,縣教體局和進修校及時安排參訓人員,認真督促,確保完成參訓任務。

(三)縣級培訓持續發力,努力提高全縣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

1.以生本互動專題研修為載體,打造高效優質課堂。

采取同課異構、集眾智慧,同課異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專家引領,同課競賽、打造名師等方式,創新課堂模式,提升教學技藝,打造高效優質課堂。活動組織嚴實,計劃落實,過程扎實。全體參研教師共同感受到:研修長真知,評導識灼見。

2.積極推進教師工作坊工作。根據梓教體局〔2016〕175號《梓潼縣教師工作坊實施與管理辦法》精神,全縣 21個教師工作坊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上示范課、上研討課、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網絡交流研討、指導青年教師、送教到薄弱學校等,教師工作坊真正成為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中老年教師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規范開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據梓教體局〔2016〕194號《縣、校區域整合常態培研項目規劃》精神,縣教師進修校認真督促各校開展校本研修培訓工作,要求活動要有方案、有記錄、有總結,既要有集體資料,又要有個人資料。校本研修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教研活動的開展,讓學校充滿了學術研討的風氣。

4.積極組織新教師培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增強新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規范他們的崗位行為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縣堅持每學年開展一次新教師培訓,培訓形式分專題講座與跟崗培訓。參培教師專心聽講,受益匪淺,整個活動氛圍莊重而熱烈,有聲有色,如沐春風。

5.持續開展專項培訓。根據工作需要,不定時地開展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培訓、副校長培訓、教務主任培訓、語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訓等,及時提高管理者水平,為我縣教育教學水平上檔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縣教師繼續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進一步借助國培,加強新入職教師的培訓和培養,促使他們很快成長為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2.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作用,進一步建好教師工作坊,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為中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一個平臺和展示的空間。

篇2

一、骨干示范,積極發揮培訓實踐基地的帶動作用

為進一步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教師培訓工作的改革創新,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師培訓模式。學校積極申報省市學校長和教師培訓基地進一步利用實踐基地的平臺拓展培訓功能,形成培訓特色,積極發揮基地學校的引領示范作用。

跟崗學習培訓也是常用的培訓形式,其目的是圍繞新時期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素養的需求,以實踐性取向為導向、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基地學校通過提供完善、細致、優質的培訓學習課程和環境,通過精心安排教師跟崗學習的具體內容,進一步提高跟崗學習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水平和整體素質。我校通過組織跟崗學員與名師平等的對話、學員上課、互動評課、外出觀摩、聆聽講座等多形式的互動交流。期間研討了多個課例,老師們從不同角度對語文教學提出了很多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呈現了教師個人備課―上課―說課―同行評課的基本流程。直接讓學員領略到優秀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習如何處理學科知識的技巧,能有效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學校還利用“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的師資力量,接受掛職鍛煉、跟崗實踐、學習考察、觀摩參觀、實習見習等實踐活動任務和研究工作,及時總結反饋實踐情況。例如:成為廣州外藝學校畢業生的實習基地;接待師范學院畢業生到校實習;接收美國、加拿實習生到校實習等,不斷積累豐富的教師培訓經驗。

二、科學規劃,專業發展,培訓行動有方向

國內外的研究資料都表明,骨干教師的成長主要靠自我。優秀教師只能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和讀書實踐中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智慧碰撞,才能成長為名師。

1. 擬訂個人發展規劃,行動有方向

無數骨干教師成長的經歷告訴我們,必須盡早規劃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教齡不同,性格不同,優勢不同,教師的發展方向也不同。課題組首先在專家指導下從尋找教師課堂教學特點入手,幫助教師充分認識自我,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擬訂較為詳細的發展計劃。包括學科骨干類型定位、中短期具體發展目標及發展策略,細化到要讀的書目,要上的研究課,要發表的文章篇數等等,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督促,有驗收。

2. 科學規劃落實各級各類培訓學習

學校鼓勵骨干教師全員自覺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效果明顯,積極參加網絡遠程培訓和校本培訓,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取得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學校骨干教師完成繼續教育達標,培訓工作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

3. 做好校本課程的申報與實施工作

為了讓骨干教師有更多的學習科目,我們積極組織校本培訓課程的申報與實施工作,根據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特色的發展,開設實效性和針對性強、受教師歡迎的課程。開設了多門校本培訓課程:《小學品德課程教法研究與高效課堂案例分析培訓》《掌握班級管理技巧,促班主任專業化成長培訓》《思想品德學科各類題材課型教學研究學習》《教師英語口語浸入式培訓》《西關風情英語校本課程培訓》《一校兩址管理校本課程培訓》等。在實施過程中,注意加強過程性管理,注重效果。充分發揮名校長、名師、骨干教師的作用,聚焦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與疑點,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以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教師成長三個專題為主線設計。各科教學培訓內容以案例為主,貼近實際、貼近課堂、貼近學科。采用講座、經驗交流、問題研討、學員互動等方式進行。切實幫助一線教師解決具體問題,提高課堂實施的能力與水平。

三、科研導航,促使骨干教師走上高速發展的軌道

吸收骨干教師加入專家導師的課題研究小組,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專題的研討,是老師們普遍反映收獲最大的方式之一。學校骨干教師參與了多個專家主持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小組中承擔著研究者的任務,取得很大進步。教師們用科學方法管理科研工作,有效地發揮人、財、物、信息等要素的作用。經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充分發揮“教師小課題研究實驗基地”的先進性、示范性和引領性作用。通過相關專題學習和交流活動,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科研水平。

四、專家引領,從科研的角度引領骨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成長離不開對專家思想、研究方法、治學態度等的學習和領悟。我們充分運用了專家導師團隊的力量,使老師們進一步更新理念,轉變思想,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理論修養。學校邀請各級各部門的專家從理念、問題、對策等方面將培訓、教研、科研,有效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建立培訓、教研跟蹤鏈條,在實踐中不斷驗證、完善,使校本教學與研討成為相輔相成的螺旋向上的一個整體。專家的講座處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老師普遍感覺到專家用智慧引領著大家去尋求光明。

五、名師講堂,提升骨干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

篇3

一、在培訓中增加實踐體驗環節。讓校長在實踐中提升素質和能力

以往的培訓,大都是院校式培訓,這種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的培訓模式普遍存在著重理念、輕實踐,重形式、輕結果,培訓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我們認為,校長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理論,但缺乏實踐,他們有經驗,但缺乏思想。而傳統的培訓模式已難以造就具有教育家素養的優秀校長。如何改變傳統的培訓模式,尋找培訓工作突破口,成為我們思考最多的問題。總理多次強調,教育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教育事業要興旺發達。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讓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來辦教育。長期以來。我們的培訓工作恰恰違背了這個規律,往往是讓一些沒有當過校長的人來培訓校長,讓一些缺乏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人來培訓中小學教師。而實施“校長掛職鍛煉”“校長工作室”制度就完全不一樣。首先我們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實踐基地的校長都是基礎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了解基礎教育、比較懂教育的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實踐基地校長,是廣東省名校長或名教師,且經過全省層層選拔,由專家考核評選出來的。其次,基地和工作室是一個培訓團隊,比如工作室由主持人擔綱負責,再由主持人聘請三至五位國內教育專家加盟,還配有工作助理。再次,工作室是主持人和學員學習交流、研究、實踐、成長的共同體。他們在實踐基礎上進行交流學習、對話和探究。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充分發揮現有名師名校長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讓名師來培養名師、讓名校長來培養名校長。也就是讓懂教育教學的人來擔當培訓者,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因此,這種培養培訓模式更加適合受訓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受訓校長的成長。

二、依托“校長培訓實踐基地”平臺,培養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合格校長

我省從2005年起,先后在珠三角地區遴選了100所辦學成績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學名校作為“中小學校長實踐基地”,在全國率先探索和開展校長“掛職鍛煉”和“跟崗學習”。主要做法是,每年組織一批農村中小學校長到這些基地學校開展為期一至二個月的掛職體驗學習。項目實施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校長到高校進行教育理論學習提升,時間為一周;第二階段,分小組(3至4人)派往各基地學校實踐體驗,時間為三周;第三階段,集中回到高校進行交流總結。其中,掛職鍛煉是項目培訓的重要階段,主要是讓受訓校長深入一線學校開展全方位的體驗學習,參與基地學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基地校長是第一指導者,也是第一責任人,擔負著對受訓校長的指導任務。掛職鍛煉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師徒結對”。掛職鍛煉最核心的環節是名校校長與掛職校長形成“影子”關系。名校長的示范、引領作用立竿見影。二是“身臨其境”。掛職校長蹲點體驗,現場觀察名校長領導與管理藝術。直接參與學校管理和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能夠獲得真實、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經驗借鑒”掛職校長本身的領導管理方法往往“固化”為一種定式,通常隋況下很難發現與他人的差距。而來到先進的學校,如同掛職校長一面“鏡子”。讓其重新“審視”和“反思”自己,使其有“自新”的心理愿望和動因。四是“伙伴關系”。在深入交往過程中,學校與學校之間、校長與校長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并且通過這個平臺,形成長期的合作互助關系。五是“自主學習”。讓掛職校長自己帶著問題主動學習,在“差異”環境中自己選擇學習對象和內容,并在經過深入反思后尋找適合自己的答案。

我省每年還組織一批經濟發達地區學校校長遠赴江蘇、浙江、山東、北京、上海開展異地名校“跟崗學習”,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項目實施以來,我省共組織了1500多名校長到省內各校長實踐基地進行掛職鍛煉;組織了600多名校長到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名校開展跟崗學習。從2009年起連續三年,教育部安排150名中西部六省區中小學校長到我省開展掛職培訓。近年來,江蘇、浙江、海南、廣西等地一批批中小學校長來廣東掛職鍛煉和學習交流。

三、依托“校長工作室”平臺,加速培養一批有教育家素養的優秀骨干校長

2010年,我省建立了首批33個名校長工作室并選拔了100名有培養潛質的中青年校長進入校長工作室進行為期二年的培養工作。旨在培養造就一批有教育家素養的骨干校長隊伍。

培養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學員到“校長工作室”(每個工作室分配3—5名學員1所在學校跟崗體驗。時間不少于一個學期(可分段安排);第二階段,學員帶著課題回到各自學校開展反思性研究(期間與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和同組學員開展網上或面對面交流);第三階段,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聘請的專家深入到各位學員所在學校。開展學校問題診斷,幫助和指導學員化解困惑和解決難題;第四階段,組織教育考察:總結、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動。工作室培養工作啟動后,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小組進行工作檢查和業務指導,期終由專家小組對各工作室學員進行論文(課題)答辯及評價。

篇4

一、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⒈特崗教師成長的環境嚴重制約了其專業發展

特崗教師大都生活和工作在偏遠農村或山區學校,他們所在的學校地處偏僻,不僅教師數量少,而且教師業務能力相對低下,教師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研究的意識不強,很難形成規模化學習的條件,因此他們很難感受到團體學習的氛圍和推動力。特崗教師所在的一些學校無力關注他們的專業發展。特崗教師教育教學中所表現出的問題,其所在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們改進,然而這些基層學校大多存在教學資源缺乏、校長教學領導能力不強、教師教學研究氛圍不濃、教研活動流于形式等問題,導致根本沒有能力解決特崗教師專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問題。這樣的成長環境,嚴重制約了特崗教師的專業發展。

⒉相關政策和保障制度沒有充分考慮其專業發展

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從政策執行的過程來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非常關注有多少特崗教師下到了村小或教學點,也非常關注新補充的特崗教師的學歷結構、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為了進一步促進特崗教師能夠安心在村小、教學點工作并在三年期滿后能夠繼續留任,近年來,國家開始關注特崗教師的住房、婚姻等涉及特崗教師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問題。然而,政策和制度更多地關注了特崗教師“下得去、留得住”的問題,對“用得上”的問題關注不夠,這樣也影響了特崗教師專業的快速成長。

⒊特崗教師自身的專業和能力短板遏制了其專業發展

首先是學科知識不扎實,教育教學知識欠缺。特崗教師確實給貧困農村地區的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很多年輕的特崗教師思想活躍、態度積極。但其中也有部分特崗教師學科知識功底欠深厚,相關的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不強,基本缺乏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意識。

第二是教學設計能力不強,教學方法不靈活。調查發現,大多數特崗教師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生實際編寫教案,教學方法較呆板,課堂拘泥于教案的預設,不能根據教學實際有效生成。許多特崗教師認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但卻沒有及時有效地將這些教學方式體現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第三是對學生了解不多,對特殊學生關注不夠。我國邊遠農村地區由于人們思想觀念、醫療條件等都相對落后,使得農村學生中需要特殊關照的孩子明顯高于城市地區。這種現狀要求特崗教師不僅應意識到這種狀況,還要想方設法關注這些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一些特崗教師說:“一是沒有時間,二是也不知道怎么去關照。擔心如果對一些學生關照多了可能會影響對其他學生的關照……”在進行教學準備時很多特崗教師不能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基礎和心理特點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

第四是激勵和評價學生的方法比較單一。許多特崗教師雖然也會對學生的課堂發言進行評價,對發言積極且正確的學生會及時給予表揚,但這種表揚也僅僅停留在“很好”“真棒”等語句層面,方式較為單一,缺乏靈活多元的評價方式。很多特崗教師無法做到及時發現和賞識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每一位學生恰當的評價和指導。

二、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對策

⒈營造集體學習的氛圍,組建(特崗)教師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是指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特崗教師的學習共同體,是特崗教師和其他有關人員(新老教師、教研員、主管領導等)構成的教、研、訓一體的組織。學習共同體以解決實踐教學問題為目標指向,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集體學習的形式更能激發新入職教師專業學習的動力。集體學習更容易使教師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教育教學問題的及時解決。學校應改善特崗教師的生活、工作環境,突破原有體制、機制對特崗教師學習交流的限制,各地應該盡力改善特崗教師的住房、交通等問題,為特崗教師外出學習交流提供方便和物質保障,從而培育特崗教師形成樂于從教、終身從教的職業理想。

⒉探索和建立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教育行政部門要針對特崗教師的職業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在深入了解農村特崗教師目前的職業狀況和“特崗計劃”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索和構建農村特崗教師職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政府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特別是“特崗計劃”提供理論支撐。此外,為相關部門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基層從事教育、扶貧開發等工作提供支持,為國家制定特崗教師政策提供參考,呼吁社會為特崗教師的工作提供合理的心理、精神與物質支持,為學校管理教師、制定教師管理政策提供依據,使特崗教師能以更大的熱情與活力投入到教育工作當中。

⒊立足校本,扎實培訓特崗教師

特崗教師在上崗前,都要接受崗前培訓,主要從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教學技能、新課程標準、青年教師現身說法、課堂實踐等方面設計培訓內容。通過一系列的培訓,特崗教師們從觀念和思想上飛速提高,實現了角色的轉換,提升了特崗教師的師德修養水平。同時,理解并初步掌握課程標準、教學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形成新的教育教學的能力。

除統一組織參加特崗培訓之外,上崗之后,學校還應以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新模式為引領,以校本培訓為平臺,組織骨干教師每人結對1名特崗教師,實行導師式“一對一”指導,抓好教學素養關、技能關;實行全開放、互動式聽課,通過老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研討課”,骨干教師“教改課”,特崗教師“公開課”,加強特崗教師研討學習與互動交流,有效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使他們上崗后迅速進入角色。

⒋不斷激發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動力

調動教師的內動力是教師專業化發展首要的問題,專業自主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調查發現,大多數特崗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需求和動力不足,缺少一種把教育活動當作研究對象并理性審視自身專業水平與職業活動的意識。一些特崗教師并沒有從內心深處認同、接納這一職業并將其作為自己終生為之奮斗的事業,而僅僅將教育視為一種謀生的手段。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想辦法讓特崗教師明確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意識。同時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實現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

第一,要繼續訓練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這里所說的教學基本功指的是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包括鋼筆字、粉筆字、簡筆畫和普通話等。有了這些過硬的基本技能,才邁開了成為優秀教師的第一步。

第二,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如何備好一節課對青年老師來說很重要。要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更要備課堂的預設和生成。一節好課需要花費很大的心血才能完成,要學優秀的老師用整個生命來備課。

第三,加強課堂教學技能的學習。課堂教學是展示教師素質的主陣地,有許多名師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展示自己獨特的教學風采。特崗老師要多聽課,聽不同學科老師的課,更要多學習名師的的教學方法和風格,要博采眾長,汲取精華。要抓住機遇,多請教,多展現自己,讓自己盡快成長。

第四,培養和鍛煉班級管理能力。青年老師,要想成長發展,就要勇于嘗試,勇挑重擔,嘗試班主任工作。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學會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知道與學生怎樣合作,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能更好地去協調與任科老師之間的關系,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第五,多研讀教育專著,養成讀書的習慣。特崗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有活力,只有不斷讀書,才能領略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教師既要博覽群書,更要注重研讀教學專著,讀蘇霍姆林斯基,讀陶行知,讀魏書生,與教育家對話,與教育家進行心靈的溝通。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成長就會越來越快。

第六,堅持寫教學隨筆和教學反思。教育教學時間長了,對教育就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就會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把這些想法整理出來,就是教學隨筆和反思。這種行為是自發的,是由衷的,是經驗的積累,是對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記錄和總結。有位教育家說,寫十年教案成不了名師,但你堅持寫十年教育隨筆和教學反思,你一定能成為名師。

5.精細管理,關注特崗教師成長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動態的。特崗教師是個鮮活的生命群體,他們的成長更是一個長途跋涉的過程。針對特崗教師的特點,可制定“特崗教師成長記錄袋”,創設“自我發展設計、我最滿意的課堂教學、印象最深的議課(師帶徒)、我的經典案例(帶教問題學生)、我最滿意的隨筆(反思、案例)、我發表過或獲獎的文章、盤點一學期的收獲”等一系列板塊,梳理他們工作中的點滴,記錄他們的所思、所想、所做,讓今天跟昨天比一比,明天跟今天比一比,實現他們對教師生涯的最全面的理想追求。

篇5

行政的力量――

校本研修最堅強的后盾

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始終把教研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堅持校本研修的重點工作地位不動搖,在頂層設計、行政管理、業務培訓、人員培訓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校本研修工作一年一個腳印,年年都有創新,逐步實現了全員參與,活動常態化開展。

“臨渭區在校本研修工作中,黨政重視,起步較早,制度完善,積極創新,產生和匯聚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渭南市教育局局長黨福奎這樣評價。

區教育局局長閔渭安表示,校本研修活動要作為一項具有長期性和重要性的政治任務來抓,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繼續廣泛動員,狠抓落實,群策群力地打一場攻堅戰,真正開創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在推行校本研修上,^教育局上下思想高度統一,行政決策中始終確保“五個到位”:領導認識到位,堅持將校本研修列入區局教育工作報告中,把校本研修作為選拔干部、選聘教師的必考內容;規劃到位,先后出臺深化校本研修的系列文件,明確階段目標任務;決策到位,讓學校的發展需求與教研部門的業務決策得到迅速落實;保障到位,利用全區“大課表”開辟集中的學科研修時間,劃撥20萬元專款用作工作室運行經費,爭取200萬專款用于教師培訓;出臺考核辦法,對學校校本研修管理和教師校本研修學時學分定期考核評比。區教育局負責行政推動,區教研室負責策劃引領,學校負責創新落實,形成了校本研修管理體制上的“三位一體”,合力推進長效機制的形成。

在工作中,出于落實研修任務、調動研修熱情、激發工作活力的需要,臨渭區特別加強了區校兩級“三三聯動”校本研修組織建設,即區級研修層面建立“三體”:學校發展共同體、教師發展合作體和鎮域研修互助體;在校級層面完善“三組”:課題組、教研組和學科組。

“三體”“三組”的凝聚核心是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方面,臨渭區推行“雙軌制”,即區教育局“自上而下”的綜合類課題和學校“自下而上”自定的學科類課題。綜合類課題以學校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教育科研、常規管理、師生心理健康、校園文化、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后勤服務等為主要內容,主持人為校長、園長,課題組成員以學校和幼兒園領導班子成員、骨干教師為主。學科類課題由教師從自己日常教育教學實際遇到的問題出發展開研究。在研究的每一個環節,力爭將個人自修、同伴合作與專業引領有機結合,通過嚴格的科研步驟和方法讓教師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業務能力,提高專業素養。僅2016學年度,全區立項綜合類課題52項,學科類課題191項,學前教育類課題15項。

校本研修必須要依托學校和課堂教學展開,這是校本研修落實、落細、落地的重要舉措,是解決校本研修不接地氣、流于形式的重要抓手,因此課堂教學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2015年起,臨渭區設立了課堂教學綜合化改革項目,確定了課堂教學文化、課堂教學環境、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式、學校課堂管理等五個維度,要求各學校、共同體和工作室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項目來確定研究課題。目前已確立82個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分別由82個學校、學術團體或個人承擔,引導學校和教師選擇其中一個維度開展實踐研究。通過單個項目的突破,實現區域內課堂教學改革的綜合化推進,形成學校鮮明的課堂特色。如尚德中學探索“課堂目標導引下的四步教學法”,渭南實驗初中探索“數學問題探究教學”等。

在“國家課程地方化”“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的指導思想下,臨渭區教育局既把課程改革作為教師研修的重要內容,又把改革的過程當作教師研修的重要途徑,指導教師在深入參與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中加快專業發展。如課程評價方面,選拔教研員、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組成工作團隊,確立試點學校,組織編寫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手冊,開展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工作。工作中,團隊將評價手冊的工具性、教師教學的科學性和學生素質的適切性作為研修重點,融研修于研發,明導向于評價,匯提升于合作,推進了課程評價,提升了業務水平。

抓校本研修工作,除了要在資金和政策上予以傾斜外,關鍵是要在方法和管理上下工夫。意識到這一點,臨渭區教育局相繼出臺了《臨渭區教育局組建“校本研修共同體”實施意見》《臨渭區校本研修共同體管理與考核實施辦法》《臨渭區中小學校本研修考核辦法》《關于進一步落實中小學校本研修“學科活動日”安排的通知》等,使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和評價有據可考、有據可依,長效機制由此成型。

2016年以來,臨渭區更是將校本研修工作作為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區局決定通過組建的20個校本研修共同體,構建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共同發展平臺,從2016年到2018年,努力在教育資源短缺、學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學幫扶、精準扶貧脫貧等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共同體特色鮮明――

“三體”協同推進

我們常說:一個人走得更快,而一群人會走得更遠。一所學校的單打獨斗,往往最后會陷入疲憊的泥沼里動彈不得;而將很多所學校聚合在一起,團隊的活力就充分地顯現了出來。

為了深入推進校本研修,臨渭區將校本研修的基礎――“學校”――范圍進一步擴展,形成了校本研修共同體。

2015年以來,更是在原13個校本研修共同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提升形成了“三體”――學校發展共同體、教師發展合作體、鎮域研修互助體,最終形成臨渭區校本研修最鮮明、最突出的特色――共同體協同推進。

學校發展共同體由前期的“城鄉學校研修共同體”升級而來,數量由初期的13個增加到現在的20個。在共同體內,由核心校牽頭開展五項常規工作:聘請高層次專家和核心校骨干教師為成員校教師作專題報告;組織師徒結對、跟崗介入、聽課評課和名師支教、教學“診斷”、同課異構為主要內容的雙向互動式研修;在校園文化、班級管理、教學常規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零距離指導;通過博客、QQ群、微信群等開展網絡研修;為成員校捐助必需的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這就意味著賦予更多的城區學校以業務引領職能,引領的內容也由校本研修擴展到校園文化、硬件建設、師資力量、德育工作和常規管理等各方面,城鄉學校之間協作對接更加全面、及時、到位。隨著共同體的升級和全員提升計劃的實施,城鄉學校交流的內容不斷豐富,校本研修的合作更加深入。

“我們主要將共同體學校發展集中在教研活動、專題講座、課題指導、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中進行,形成學習、研究、實踐于一體的工作氛圍。”渭南實驗小學城鄉發展共同體辦公室主任王群英介紹。

教師發展共同體由前期的“教學能手工作室”升級而來,數量、輻射范圍和功能也在不斷擴展:強化學科引領,組建44個“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每2周開展不少于一次研修活動,每月承擔1次“菜單式送教任務”,每年至少承擔一項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培養3名新入職教師;強化班務管理研修,新建7個“優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員83名,以提升班主任工作素養為切入口,開展德育送教、讀書論壇和主題研討活動,探索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組織學校管理人員研修,組建“優秀校長(主任、園長)工作室” ,提升管理人員業務能力。

鎮域研修互助體以鄉鎮為單位,針對農村小學,特別是教學點規模小、教師少、研修難組織等問題,由鄉鎮教研中心牽頭,發揮中心小學師資優勢,安排全鎮所有小學教學點的學科教師和中心小學教師一起開展研修活動。同時由鄉鎮中心校牽頭,對教學點的教學常規管理、教師培訓、專題研修等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在鎮內統籌安排集中開展。鎮域研修互助體的建立,讓鎮域內的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無死角,實現全覆蓋。

“三體”的全面布局,網羅了全區185所中小學校的6300余名教師,真正實現了無遺漏、全員共同參與的目標。“校本研修的特點是教師不脫離學校,不脫離教育教學實踐,邊實踐邊學習、邊實踐邊反思、邊實踐邊提高,c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做到了就地培訓、就地發展、就地轉化。既符合教師的成長規律,又能有效克服脫產培訓帶來的工學矛盾和經費不足問題,是最普惠、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教師隊伍建設途徑。”區教研室主任趙曉蓉告訴記者。

均衡發展――

提升農村薄弱地區教育質量

臨渭區總人口97萬,其中農業人口58萬;中小學校185所,其中農村學校130所;現有在職教師6300余名,其中農村教師3100多名。從總體來看,農村學校改革與發展步伐還不能完全適應課改要求,教師視野有待拓寬,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因此,能否提高農村薄弱地區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制約臨渭區教育發展的關鍵節點。

2013年,臨渭區選取了師資力量較強、教研經驗豐富、成效顯著的13所城區學校為核心校,每所核心校分別選取不同區域的5~9所農村學校為成員學校,組建13個校本研修城鄉共同體。至此,有73所農村學校在核心校的帶領和指導下開展教研活動。

共同體成立初期,重點工作是組織教師培訓和觀摩。前期活動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員校及教師參與活動比較被動,研修成效受到影響。經過反復探索,各共同體采取了“任務驅動式”研修形式,即共同體各成員共同確定研修目標、內容,分頭承擔研修任務。在共同體統一安排下,成員校逐步獨立承擔研修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任務。有的共同體將農村學校教師納入大教研活動之中,分配具體任務,要求必須有準備、有發言、有質疑、有收獲。有的共同體將活動現場設在農村學校,擴大農村教師參與的范圍。有的核心校將年級組與農村學校分別對應,組織會課、同課異構、同課同構等形式的研修活動。農村成員校的教研積極性逐漸調動起來,參與熱情高漲。

臨渭區130所農村學校中,農村小學有92所,其中79所為教學點。這些教學點規模較小,學生普遍在百名以下,教師人數普遍在5~9人,其中最少的一處教學點只有2名教師。這些教學點研討交流范圍過窄,教研工作難以開展。臨渭區教育局就在鄉鎮組建教研中心,統籌管理小學教研工作,牽頭將中心小學和教學點教師組織起來開展聯片教研。

區教研室主任趙曉蓉說:“為使聯片教研工作更加符合實際需要,教研中心定期到教學點進行教學常規調研,搜集教學中的普遍問題。針對分類整理的問題,安排中心小學骨干教師進行專題研究,集中教學點的教師開展校本培訓。召集全鎮小學教師按學科參加中心小學主題教研活動,教學點的教師也要承擔一定的研修任務。組織提煉、推廣典型的教學經驗成果,指導教學點的教師應用經驗成果改進教學。”這樣的培訓更切合農村教學點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也著力解決了農村教學點的教學困難和問題,對提升這些教學點的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要改變農村落后的教育面貌,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是關鍵。臨渭區教育局從農村教師中選拔了170名“種子”教師進入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并根據農村學校需要,將15個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直接建在農村學校,擴大農村學校教師的參與率,使附近農村學校教師也能就近參加工作室活動。工作室將教學常規中的突出問題作為起點,深入農村學校開展“菜單式送教”活動,提高了教研工作的針對性。臨渭區還制訂了三年計劃,安排170余名農村學校新入職教師進入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開展跟崗研修,接受名師團隊及時、具體、到位的學科教學指導。

為有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2014年開始,臨渭區全面實施區管校用的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制訂了《渭南市“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臨渭區支教實施方案》和《渭南市“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臨渭區支教實施辦法》。經過精心篩選,選派首批38名小學教師、34名中學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這些優秀支教教師積極傳遞著城區教育教學理念,使受援學校的常規工作發生了明顯改變:科研能力提升了,學生動手能力進步了,各種課外活動豐富起來了……

“這些優秀支教老師在交流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有效推動了區域教育發展,促進了臨渭教育核心競爭力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隨后,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農村教師、校長進城交流輪崗,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臨渭區教育局人事股股長告訴記者。

通過年度業務知識、能力測試、省市名師送教活動現場互動、區內特色現場展示、共同體專題研討互動等方面顯示,臨渭區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明顯提升。2015年,農村教師發表或獲獎的區級以上教學論文成果達860份,有12名教師被評為省教學新秀,21名教師被評為市教學能手,65名教師被評為區教學能手。農村學校特色日益鮮明,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通過一系列工作,農村學校教研逐步規范。廣大農村學校在共同體和工作室的指導下,經歷了教研策劃、實施和總結的過程,活動主題日漸明確,話題趨于集中,對策貼合實際,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彰顯了教學研究對于教學常規的改進作用,農村學校教研悄然走向規范化、常態化良性軌道。

培育優秀管理隊伍――

建立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

“ 一個人的前行是孤獨的,高峰上不去,高原形不成。高手是要比的,形成優秀團隊,讓這些優秀教師到潮流中去,到漩渦中去,才能更快成長。”臨渭區教育局局長閔渭安說。

校本研修實行校長負責制,因此學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著一所學校校本研修的水平。基于這一點,臨渭區于2015年成立了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培育校本研修的優秀管理層。

由閔渭安局長親自掛帥,區教育局相關領導組成的工作小組率先掛牌成立。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工作室的設置、負責人的審核聘用,對工作室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和考核。經過自主申報,區教育局嚴格篩選后,最終選拔了94名年輕后備干部進入工作室,分學段成立了11個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其中中學段6個、小學段4個、幼兒園段1個。

為了規范工作室的運行和管理情況,領導小組對工作室的制度作了嚴格規定:“工作室開展活動的時間分規定時間和自定時間,規定時間為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其他活動時間由各工作室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工作室業務負責人要確定好活動的主題,按時組織開展研修活動;工作室成員要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要求做好充分準備,積極參加活動,不得遲到、早退和缺席;行政負責人要做好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嚴格考勤,確保活動有效開展。”同時,還要求各工作室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W絡交流平臺,實現研討交流的常態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提高活動效果和影響。在年度考評后,對不合格者予以警告甚至撤銷,對于表現優秀者進行表彰獎勵。

“學校的有些規章制度引起了部分教師的抵觸,該怎么處理?”“如何留住優秀教師?”“學校理念與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同步,如何處理?”……校長工作室的網上交流平臺,已經成為解決長期困擾校長們的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一位校長告訴記者:“給別人出主意,那是對自己管理經驗和方法的總結提升;聽別人出主意,那就是在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怎么看,都是雙贏的事兒。所以,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每周半小時的網上交流,及時交流工作心得,交換工作思路,是喬豐年校長工作室的三項基本制度之一。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召開一次例會,進行集中活動,討論學期計劃、商討課題進展情況、梳理存在的問題;每學期一周的外出學習,走進省外名校觀摩考核。前往山東即墨學習“管理備課”制度,在海南考察“綜合實踐”,參加了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組織的“校長高級研修班”……通過參觀學習實踐活動,校長們的理念和實踐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校園文化、課程建設等都在校長們中間形成共識。

同時,各工作室給每位校長推薦了涵蓋學校管理、文化建設、教師專業成長、學生習慣培養等方面的專業書籍,并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活動,校長們將自己讀到的對自己觸動很深的文章拿出來共同分享。讀書讓校長們在與教育前輩的對話中靜下心來,讀書交流讓校長們在與同伴校長的交流中沸騰起來。

區教育局副局長邢唯遠自豪地說:“現在好多校長到區上開會的時候,跑到區教育局辦公室要求新開設或加入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這充分說明了一點,我們工作室的成效是顯著的、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愿意主動去學習。”

碩果初顯――

校本研修魅力無限

校本研修活動開展以來,臨渭區先后培養“三秦名師”2名,省學科帶頭人16名,省級教學能手98名(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市級教學能手106名,區級教學能手640名。臨渭區骨干教師承擔省級講學講座185人次,承擔跨縣區送教或講座335人次。全區教師在市級以上發表、交流、獲獎的教科研成果1600余項。城區學校累計向農村學校捐助資金300多萬,教學設備7000余件,圖書20萬冊,免費培訓3800人次。農村學校160名教師被評為教學能手,有880份教學成果獲得了區級獎勵。

近三年,臨渭區高考一本上線率從2014年的12.44%提升到16.70%,二本上線率從2014年的25.44%提升到31.07%,上線人數穩居全市前列。在生源減少的情況下,瑞泉中學共同體成員校隴海中學實現二本上線人數零的突破,規模較小的鐵二處中學上線人數突破30人,杜橋中學共同體成員校自立中學各段上線人數也逐年攀升。此外,全區中小學生參加市級以上展示交流活動獲獎達1870人次。

校本研修的深入開展,促使學校加強了校園文化的規劃、營造與提煉,打造了臨渭區中小學教育發展“同一目標,精彩紛呈”的品牌形象。目前,區內15所學校與省外名校建立教育聯盟,省內30所學校與臨渭區學校建立教育聯盟。2011年以來,累計有12所學校管理經驗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18所學校承擔省級現場觀摩會19次,市級現場觀摩會48次,承擔外省區現場考察87次。區內部分學校與韓國魚尾市學校建立友好交流關系,2所學校承擔了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百名校長高層論壇并作大會交流發言。8所學校承擔了韓國、荷蘭、美國、西班牙等國家教育團體考察交流活動任務。

篇6

一、課程設計應是專業化和個性發展的融合

研修培訓面對著個性鮮明的教師,所以,語文研修培訓課程設計,應對學員進行需求分析。如果缺乏對教師語文專業作針對性分析,語文研修課程設計就缺乏實用性和全面性。就如有的語文研修課程設計,以專家講座為主要板塊,把宏觀教學理論和教學研究作為研修課程核心,不顧“語文”的特性,內容空洞而枯燥;有的雖以語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案例分析和反思培訓開展研修,但如“蜻蜓點水”,研修形式呆板,不顧學員的個性,理論和實踐成了“兩張皮”,學員在研修培訓時叫苦連天。

此處的“專業化”,指“語文”的“專業化”,其實質是緊扣語文學科特點,全面提升語文教師讀、寫、聽、說、用的能力,以及調查研究、收集和篩選信息能力。作為母語教學,語文專業化應是研修課程設計的主線。

語文研修培訓課程設計,應準確定位語文專業內涵,體現對語文專業化內涵的理解,把一線名師和一線教師對接,如設置課程模塊有:“語文教育史漫談”“名師心路歷程”“教材研究探尋”“語文小專題研究路徑”等等,充分利用語文專業研究最新前沿信息,用身邊語文名師較高的哲學境界、廣闊的視野,促進教師思考和感悟。筆者在具體的培訓中,通過語文名師進課堂,在具體課例中感受名師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如設計課程“語文教學個性化研究”“寫作教學本位回歸”“古詩教學本真”等具有語文專業化實質的研修課程,由于準確把握語文課程專業化內涵,收到較好的培訓效果。

由于參加語文骨干教師培訓者教齡一般在8年以上,但他們同時承擔了繁瑣工作,研修學習的質和量得不到保障,合格教師要進一步成為骨干教師,還需要系統吸納學科前沿知識。為此,還應增加“兒童文學發展與語文教育”“漫畫、繪本與網絡時代”“語文教育發展史”“西方母語教材解讀”等專題,增強語文課程時代性內涵,加強教師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意識。

也有的語文研修課程的設計,雖然也以語文教學設計為主干,3年一輪的培訓以語文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等教學設計的講座和課例分析為核心,看似滿足學員在教學實踐中的需求,在部分學員評價中獲得好評,但沒有滿足語文骨干教師專業成長的特殊需求。語文研修課程設計還要充分研究教師個性化教學行動,以教師課例為載體,在教學行動研究中進行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在內的語文課程設計,切實落實教學行為跟進和全過程反思,融合教師語文的個性發展。

作為全程培訓設計,應站在一定的高度,對教師個性發展進行全面分析,對于他們暫時還沒有意識到的、深層次需要的內容只能采取多角度培訓方式,甚至布置量化要求,使學員在學習中逐漸意識,變被動為主動。如一些骨干教師,可在設計“同課異構”“與名師同行”等研修主題中,充當主角和專題發言人,給他們提供提前研修的機會,并給他們提出更高的語文教學研究的要求,完成比一般學員難度大的語文教學設計及更有理論深度的語文教學反思小論文。而對專業意識較被動、教學積淀較薄弱的教師,可在設計“教材研讀”“語文的觀課和評課”等研修主題中,多給他們提供發言、討論的機會,留下足夠的時間,為他們解答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困惑,要求他們完成小學語文教學法有關的知識梳理的小論文。

設計語文研修課程模式,應立足于調動教師自我反省意識、研究的態度和及時的經驗總結,如在語文研修設計時,把“集中研修”和“在崗研修”相結合,如“學員獻課及研討”“與名師同課異構”等,專家和名師一線引領,和名師、專家合作備課、聽課、評課、全程跟進。讓教師建立理性思考,用語文教育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

在生動、鮮活的案例背景下的情景學習,正切合建構主義學習觀,讓教師參與到真實情景中學習,形成有效培訓。當真正形成了獨立的研究意識和反省思維時,教師才能成為骨干教師。跨學科語文課程研修課程設計,將使教師體會到生命質量與教師職業發展是多贏的,并力圖豐富教師職業和生活情感,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需求。“語文教師豐富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活躍的思維,將有益于面對鮮活的學生和來自各階層的家長,在解讀教材、分析問題方面就可以高瞻遠矚、收放自如,面對日益綜合化的課程時”,[1]就“有源頭活水來”。

二、課程設計應為教師實現身心和諧發展服務

語文骨干教師研修培訓,對教師專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實現教師身心和諧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靈魂。但是,現在的一些課程設計未曾顧及教師的身心和諧發展,只是從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層面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對學員需求不夠了解,缺乏對教師身心發展的分析,沒有對學員進行“量身打造”,忽視了語文教師身心發展的需求。比如,有的語文研修課程設計,只是設計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研究,缺失對教師職業情感、職業內涵和價值觀的研修,沒有關注教師作為社會性的人,作為獨立成長的個體,課程設計“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語文研修培訓課程設計,應以教師為本位。教師專業發展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教師個人的生活,教師的生活本身又影響著教師的職業發展,兩者相輔相成。有研究認為“單一的教師職業發展,勢必人為隔離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性,使教師陷入雙面人格的沖突中”。[2]可見研修培訓應為教師身心和諧發展服務,其內核還應以教師身心和諧發展為終極目標。

如設計“教師課例反思研究”課程模塊,并設置完整而科學的“跟崗研修”制度,讓一線名師引領,師徒結對。基于基本觀點“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培養學員的反思技能和反思技巧,培養他們自我反思的習慣,養成教師的研究意識”,[3]如設計課程“語文教師小專題研究”“語文校本專題研究”等,梳理教學實踐中的興趣點或困惑點,進行小切口專題研究,讓教師在研究中明確其在職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及職業發展水平,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始終保持一種開放、動態的發展心態。

語文研修課程設計面力求寬,內容盡量豐富。如心理學類,“語文教師心理調試與幸福生活”,藝術類“書畫藝術與語文教育”“語文教師口語藝術和社交禮儀”“人際交往和理財技巧”,適當增加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專題,拓展教師視野,滿足教師身心發展和諧需求。

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應成為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的主線,通過與名師“同課異構”實踐和研究,名師的教學風格漸漸滲透、滋養教師,而不是簡單的復制。這樣站在名師肩頭,語文骨干教師的素養會漸漸提高。同時,設計研修課程應以經驗總結和反思研究為核心。如:設計研修模塊“教育名著解讀與欣賞”“教育電影賞析和反思”等,學員共同閱讀古今中外經典教育名著,共同觀賞電影《地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等,通過研討書中蘊含的語文教育教學的細節,通過影片中感人至深的畫面,從另一個角度,打通教師自身語文教學實踐的通道,形成屬于自己的有效的語文教學反思,形成教師個體的教學智慧。如電影《地上的星星》所描述的情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有了教師的點撥,重建信心,找尋到閱讀的興趣。有試聽沖擊,有畫面感染,有同行感同身受的研討,并從中反思我們語文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什么?語文研修課程設計將讓教師的身心滋養在名著、音樂、美術和多元視角、多元文化中。

三、課程設計應為教師搭建全方位的交流和共享平臺

語文研修培訓課程設計制度的建設及評價體系形成尚處于理論研究層面,操作層面缺乏一定的引領和規范,處于自發、自為實踐中,缺乏課程研究和開發自主性,整個研修過程沒有為教師搭建交流和共享的平臺。如何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實踐智慧,把理論轉化為實踐?應關注語文教師的成長歷程,進行系統研究和成果提煉。

在具體的實踐中,筆者發現由于缺乏專業性操作指南,語文研修培訓課程設計雖呈現“百花齊放”局面,雖體現出一定的針對性和地方特色,但研修培訓課程設計尚未形成系列專業化操作體系,沒有為教師搭建交流平臺。比如,有的研修課程設計,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研修呈序列化,但學員在研修期間的實踐和反思如何及時得到反饋和交流,學員平時的研究和教學實踐與研修如何對接,如何及時整理和資源共享,尚處于混沌狀態。

搭建全方位交流和共享平臺,應是語文研修培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發揮參與教師的主體性,教師將獲得更多的教育教學知識經驗的補充,在同伴的思想碰撞、交流中,強化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成就感。

語文研修課程設計應以搭建交流和共享平臺為主線,課程設計的專題如“精彩瞬間”“我讀童書”“聊書吧”“書畫賞析”“音樂滌蕩”“語文教學細節回放”等等,激發教師進入交流平臺,分享和共創鮮活教學資源。交流和共享的平臺,將見證教師的成長,記錄他們教育行動中的足跡。語文研修培訓課程設計還應“關注教師理智行為、健康的體魄、淵博的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兒童的熱愛和了解、對學校和社會責任感以及對教育事業和現有生活方式的選擇”,[4]發揮共享平臺的輻射和引領作用。

由于參培教師個體呈現出差異性,有一些教師,熱愛教學事業、熱愛學生,具備較高職業道德,“特別是在實踐中形成了專業知識和科學的方法論知識,他們初步把握了本學科、本專業發展的動態,有豐富的教育經驗”,[5]同伴互助的課程設計平臺,形成培訓學員“精英團隊”,通過長期而有專題的互動交流,將起到雙贏的效果,也會為教師成為學者型名師做好儲備。

研修培訓課程設計,應搭建高效有層次的交流平臺,分層次設計交流和共享的主題,從初級的“會話沙龍―每周一書”,到中級的“習作探尋博客”,再到高級的“語文的知和行(電子圖書)”等,用同伴互助、導師引領方式,讓教師熟悉現代教育理論,拓展專業知識,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動態,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這種方式,比集中的理論講解,更易被教師理解和吸收。設計研修專題,可從初級的群聊話題“語文課外閱讀”“面對網絡閱讀”“我看娛樂文化”等,到較復雜專題呈現如“名師教學風格啟示”“教師下水習作賞析”等。還可匯集、整理、出版參研教師的隨筆或文章,把語文教學方法和研究,滲透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使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還應在平臺交流和共享中,設置討論專題,加強縱向的理念引領,如“名師教學風格解讀”“教師職業規劃”“兒童繪本閱讀研究”“語文與網絡語言”等等。在交流和共享中,參培教師以其原有的文化積累和教育教學經驗,去填充、確定研修課程設計中的空白點和定點,從而豐富和延伸語文研修課程內涵和空間。同時,與名師同行的教師常態性的教學實踐,將形成語文學科發展共同體。

雖然在課程設計方案中出現了“參與式”“互動式”“案例式”等培訓方式,課程設計也千姿百態,但語文研修課程設計,針對語文教師,“什么是語文課程設計及實施的參與式?”“語文課程設計及實施的互動式的內涵和呈現方式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亟待研究和探索。再者,如何從學生層面去評價教師培訓課程設計的效果,需要持續實踐和跟進研究,尋求切實有效、科學的操作策略。

參考文獻:

[1]張雪梅,張進寶,宋媛.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評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4(8).

[2]蘇尚峰,張景斌.教師教育中的理解與視域融合[J].教師教育研究,2011(3):23-3.

[3]謝維和.教師培訓:補充還是轉型[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1).

[4]鄧睿,王健.提升教師職業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現實途徑[J].教師教育研究,2011(3).

篇7

根據《教育部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系統》的要求,我園及時召開會議,明確責任,搜集材料,開展自評。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幼兒園始建于1977年9月,于**年、1991年、2000年分別晉升為二類甲級、一類甲級、呼倫貝爾市示范園,為本地區唯一一所托幼機構,肩負著推動鄉鎮幼兒教育科學發展的使命與重任。

占地面積9566.2平方米,建筑面積2834平方米,綠化面積2550平方米,幼兒戶外活動場地共4326平方米。今年共收托幼兒93人,現有教職工49人,學歷合格率、持證上崗率均為100%。

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因各項工作完成較好,被評為2017年度實績突出領導班子。同時被評為“自治區幼教先進單位”。

二、評估指標完成情況

A1、辦園條件

(一)保教設備

1.班級活動室平均面積51平方米,通風好,采光充足,有獨立的寢室、衛生間。我園精心為每個班級配備了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標準桌椅、水杯柜、保溫桶、毛巾架。新建155.93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動室“小熊之家”,有幼兒烹飪室、悅讀書吧、手工坊、舞蹈室等九個功能室。

2.全園有觸摸式一體機、教學一體機10臺、鋼琴8架。打印機、彩色復印機為教師辦公提供了方便。

3. 為方便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我園設立了公眾平臺,每個班級建立了微信群,幼兒園與每個家長建立了校信通聯系平臺,及時將幼兒園的活動信息傳遞給家長,同時,幼兒園也能通過微信群及時捕捉到家長對幼兒園的意見和建議。

(二)活動器材

我園擁有聯合運動器械、滑梯、攀登架、蹺蹺板、搖船等大型戶外玩具。單一活動器械如腳踏三輪車、手推獨輪車、輪胎、平衡木、籃球架、自制推車等多樣。小型活動器械如籃球、沙包、提桶、呼啦圈、皮球、跳繩等均能夠做到每生一件。

(三)材料與圖書

為了適應教師發展需要,我園配備了豐富的專業用書1000多冊,并訂閱了《幼教金刊》《幼兒教育》《學前教育》以及黨報黨刊10種以上。,將二樓一個活動室設計成了悅讀書吧,為孩子們提供了可隨時進入的閱讀空間。這里的圖書來自于每一個孩子,去年又購買了幼兒圖書400余冊。

(四)環境創設

環境創設方面,很好地體現出辦園理念:林區特色手工園。用原生態的樹枝、松果、毛毛狗等材料,精工細作打造精品,讓孩子們在富有藝術情趣的環境中提升對美的感受力、領悟力。園所里種植了云杉、黃槐、稠李、芍藥、百合等十余種觀賞樹木、花卉;蔬菜生態園里師生共同種植瓜果蔬菜,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生態環境;室內創設區角,開設養殖角,飼養小兔、荷蘭鼠等小動物,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愛心。

A2安全衛生

(五)安全管理

切實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責任制及事故應急處置預案,能有效應對地震、消防、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的發生,并通過系列演練活動加強了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加大日常安全防范工作管理,堅持定期與不定期進行安全排查工作;保安人員保證24小時值班與巡邏值班,保證了安全的第一關;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防火防災,以及全體幼兒的安全教育管理,嚴禁組織幼兒從事危險性活動,室內外監控無死角,周界報警、一鍵式報警時時保持待命狀態。得到了市教育局安全工作領導的高度認可。

(六)保健工作

加強幼兒保健、衛生防疫工作,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建立了規范的幼兒健康檔案,幼兒入園體檢率100%。每日晨檢堅持按“一摸、二看、三問、四查”來進行,及時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的健康情況,并杜絕危險品的帶入。認真執行幼兒園衛生防疫標準,對教職工定期健康體檢,并制定衛生消毒制度。利用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衛生保健和育兒知識。建立了傳染病報告制度和各項應急預案,發現異常或傳染病做到及時隔離、上報。

(七)保教常規

嚴格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相關要求組織幼兒園管理和保教活動,不存在小學化、大班額、拒收弱勢群體幼兒入園現象。我園制定了嚴格的一日常規制度,各項記錄詳實、明確。

A3教育教學

(八)教育方針

我園嚴格遵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以主題活動為抓手,以區域活動為平臺,以游戲為活動方式,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教育內容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大領域。

(九)教學計劃

我園按照《指南》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工作計劃,并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在園的幼兒一日活動安排科學合理,動靜交替,豐富多樣,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各項大型活動均有方案、過程指導、活動后總結,每一活動都經過精心策劃、部署、各部門合作執行,并及時總結回饋。

(十)教學活動

加強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常規工作。要求教師在學期初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每周制定周計劃,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日常工作的教案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業務領導也會定期檢查指導。區域教學活動的設計結合主題教育內容制定或結合傳統節日、突發事件、以及季節變化,因地制宜投放活動材料,力求完善。開展傳統游戲活動,豐富幼兒游戲項目。每學期我園都組織為期近一個月的教學觀摩活動,在活動中對每一節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過程都經過反復研磨,評價,指導每一位教師落實每個細節,直至拿出幾近完美的教案。規范要求,做到課前準備充分、教學活動扎實有效。不定時抽查一日生活常規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把平時的工作納入學年考核,使各項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十一)教育研究

有效利用林區環境資源,將美工特色活動作為幼兒園的主線,積極探索貼近生活、富有鮮明特色的園本課程,課題《幼兒林區特色美工活動融入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成功申報“十三五”立項課題。師生共同創作了大量美工作品,在自治區第七屆幼兒美術大賽活動中20余名幼兒、2名教師獲獎,去年6月被評為自治區美術教育示范基地。

A4教職工隊伍

(十二)教職工配備

我園現有幼兒93人, 4個教學班,在編專任教師人數21人,保育員15人,每班做到了兩教兩保,學歷合格率、持證上崗率均為100%。

(十三)師資培訓

我園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深入學習了《指南》、《規程》,引導教師轉變教育理念。通過觀摩課、區角交流、基本功展示等多種方式促使教師之間互相學習,提高整體業務素質。積極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并優先在資金上全力保障,積極為保教人員創造學習條件,參加國培、名園跟崗學習,遠程培訓、線下實踐等。

A5內部管理

(十四)行風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切實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落實教育價值觀。引導教師自覺踐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建立師德承諾制度,開展“廉潔從教、踐行師德”、“愛與責任”活動,教師在工作中充分體現了愛心、耐心和細心,真心對待每個幼兒,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在參與教師一日生活后,紛紛贊揚我園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強化師德監督,設立園長信箱、辦公室舉報電話、舉報箱。

(十五)黨建工作

堅持 “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嚴格執行教育局黨工委的學習實踐表,完成集中學習39次,黨日活動5次,黨支部書記講黨課3次,學習講堂8次,主題研討會4次,組織生活會開得很成功,每一位黨員都本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原則,從自身找不足,找差距,努力檢討力爭提高。

(十六)“三務公開”工作

嚴格執行收費標準,無不良收費現象;嚴格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堅決做到辦事公開,杜絕暗箱操作。教師評先、評優、評定職稱,實行量化考核、民主評議,不搞一言堂。

(十七)漢語言文字

漢語言文字工作已經列入我園日程表,我園全體教師的普通話水平符合國家標準。

四、存在問題和今后努力方向:

篇8

教務工作總結1

一、加強管理搞好服務,為一線教學保駕護航。

全體教務人員繼續弘揚“艱苦創業,追求卓越”的實高精神,認真落實“嚴、細、快、實、恒”的工作作風,從小事做起,從細處著手,進一步增強事業心與職責感,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加強專業理論的學習,努力提升專業技術水平,以適應崗位的需要。教務處由于瑣事多、事務雜、人手少,他們都是身兼數職,一人多崗,那里需要到那里去,及時為教學服務,為一線教師服務,本學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深化課程改革。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在新形勢下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到達“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在思想觀念上進行轉變,真正做到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把傳統教育價值觀與當代教育價值觀作一個全面進取的整合,為此,教務處組織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其次,在實踐上落實到位,經過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與交流表達本事、科學探究本事、解決實際問題本事等,促進學生有個性,有差異地主動發展,構成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同時,教務處與其他部門協作,在教師中采用“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分散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使大家了解新課改,走進新課改。在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走進社區等形式,使學生得到學習與本事雙提高。

2、考務工作。成功組織了三個年級的月考、期中聯考和期末統考以及九年級的各項畢業測試。為了保證考試工作順利進行,每次考試從秩序冊的編排、考試用品的準備、考試的實施都有條不紊,扎扎實實,努力做到了提前準備、研究細致、精心安排、操作規范、優質服務。并在每次大考前,選準一個突破口對學生進行專項教育活動,期中考試進行了考試規范教育,期末考試進行了考試誠信、杜絕舞弊教育,這些教育活動起到了很好地教育效果,促進了我校考風考紀建設。

3、為全體教職工建立了業務檔案,進一步完善了教師的教學管理檔案,并實現了所有檔案管理電子化,并及時向學校檔案室供給教學檔案資料。

4、及時清算、統計印刷數量,保質保量。教務處負責為教師印刷,及時完成,有效督促,很好地控制了印刷質量和數量,既保證了教學需要,又為學校節省了不少資金。

二、落實教學常規,抓好常規教學。

1、開學初組織了兩周的教學規范周活動,結合年級組對全體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聽評課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檢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相應對策,落實整改措施,同時進行跟蹤檢查,取得了較為夢想的效果。使教學工作很快進入了人人落實教學常規的良性軌道。

2、對各年級各學科組的教學常規情景,采用定時檢查和及時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嚴格管理,抓好落實,認真記錄,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由于全體領導的齊抓共管,各學科組都做到了:團體備課按時進行,人數齊全,先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再討論制定授課計劃,找出教學重點、難點,商討教學方法。都能先寫出詳細課時教案,全組教師認真討論,集思廣益,構成了先自備、后集備、再自備的集備方式,既發揮團體優勢,又體現個人特色。每節課都有資料充實的教案,書寫認真,項目齊全,并能注重體現學生活動和課后記的總結,完全杜絕了無教案上課的不良現象。

三、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

1、舉辦了各學科教學研討會。

本學期我校第3—4周,教務處成功舉辦了各學科教學研討會,教務處、教研組和備課組統籌安排、精心組織了聽評課活動。教師們深入鉆研教材、全面分析學情、精心選擇教法,吸取本教研組成員之智慧,展示了一節又一節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課。課后各教研組都召開了高質量的學科研討會,進行了評課和學科教學研討,就自我的所思所悟進行了廣泛交流。活動結束后各教研組組長對本次示范課活動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指出了可供借鑒之處和今后課堂教學的改革方向。本次活動進一步鍛煉和提高了骨干教師,給全體教師供給了一次很好地學習交流機會,提升了我校教學研討氛圍,增強了課堂教學創新的意識。

2、組織了多媒體教學模式觀摩課。

在第17—18周,教務處又成功組織了多媒體教學模式觀摩課。本次觀摩課覆蓋全部文化科目,授課教師18人,聽課教師104人次;授課教師互相學習,大膽創新,豐富了該模式現有的資料,增加了在其具體運用中的深度;聽課教師更是進取活躍,反映強烈,多角度、多層次地對該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更全面的理解,同時也對我校教研成果的轉化,教師隊伍的成長等起到了進取的作用。師資建設是學校發展之基,競爭之本,今后教務處還將經常舉辦各類教學技能大賽,為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強化教師的自我提高意識,努力提高其教學基本功,盡快培養出更多的名師。

回顧本學期工作,完成了教務處計劃,但成績并不夢想,今后更要加強學習,加強研究,使教務工作更能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存在的問題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規范化管理程度不夠,離省級規范化學校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2.個別教務處職員工作進取性和標準不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本事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確立教學管理和改革,必須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牢固樹立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指導思想,堅持依法治教,規范運作,狠抓教學過程管理,勇于開拓創新,為我校教學成績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務工作總結2

轉眼間,一年時光又匆匆而過,回顧這一年來,感觸頗深。借用老舍先生的一句話就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工作的樂趣。為了肯優查缺、力促提高、以求發展,現對本學年度的工作情景,作一簡要總結。

一、培訓學習求實效

本學期,我們一如繼往抓好校本培訓。培訓的主要構成有團體學習、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教學觀摩與反饋,自我反思與診斷等。

1、團體學習是校本培訓的重要組織形式。

我們根據期初計劃切實抓好理論培訓、學科培訓、業務培訓,組織了教師參加了國培活動,以提高學校教學研究和管理;以提高教師領悟新課標以及駕馭教材的本事。同時,加大走出去力度。

2、自主學習是校本培訓的重要方式。

組織全體教師利用休息時間認真學習《新課程解讀》、《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解決》等。在辛勤耕耘的同時,不忘給自我“充電“:讀讀書,翻翻教學雜志,做做讀書筆記,瀏覽教學網頁,并在業務學習時間交流感想。

3、教學研修課是校本培訓的實踐環節。

我們教務處開展了家長開放日活動、青年教師講課等,所有上課教師都能做到精心準備,課后主動對自我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根據上課情景認真寫好自我診斷,真正實現理念的刷新,行為的改變。

二、教學管理求細化

教學常規是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準則,良好的管理體制是我們順利實施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所以,我們始終抓實抓好。

1、落實各項制度。

開學初,教務處嚴格按調整的《課程方案》開齊、上足,教好每一門課程,不隨意增減。繼續做好并完善了克什拉克塔木小學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做好各班學生名冊的登記和上報工作。根據縣教研中心的要求在教師會中重申備課要求,課堂教學常規、批改作業常規、教師課堂管理等制度和要求。

2、進一步規范和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繼續以備課、作業為抓手,完善課前準備、課中教學、作業與輔導三環節的實施與管理。同時,加強了教學常規檢查的力度。開學初,教務處結合縣級要求,針對備課、上課、測試、作業、輔導、聽課常規檢查進行了細化,以教務處全面檢查和抽查的形式對我校8位一線的任課教師進行了檢查和考勤、考核,并及時應對面向被查教師反饋檢查情景,指出不足和整改措施,從而不斷提高我校教學工作的質量。

3、加大教學常規檢查的力度。

開學初,雖然在教師會議上一再重申課堂教學常規要求,始終存在著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成了口號。為此,教務處開始對課堂教學常規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檢查結果與教師教學教師考核相掛鉤。在必須程度上改善了活動課堂松散的放羊式現象。

三、教學質量求提高

1、做好培優、輔差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舉措。

開學初,我們繼續抓好此項工作,進取探索轉化途徑。

做到對象明確,資料落實,輔導到位,記載詳盡。本學期,結合公開課活動,教務處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開學,就要求各任課教師對照自我所任學科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跟同級別學校比一比自我在什么位置,找其中得失成敗的原因,制訂好本學期的計劃。素質教育不能放松學科教學,學科成績是教育質量的核心部分,加強提優補差工作,全面提高低分率、合格率、鞏固優秀率刻不容緩。

2、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異常是注重學生朗讀、閱讀、寫字等習慣、本事的養成教育。在課表中,每一天早上開設了歡樂晨讀,讓學生每一天讀經典,誦美文;中自習開設了一節課的寫字課,提高學生寫規范字水平,學校還組織了寫字等多項達標活動,以促進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堅持學科教學質量的調研測試。

教務處對本學期語文、數學進行了期中考試。并組織任課教師進行認真的閱卷分析。任課教師分別針對各科的考試結果,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的意見。

四、隊伍建設求成效

師資隊伍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到學校能否持續發展的大事。所以,構建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本學期嚴格執行教師政治學習制度,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關于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上來,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首的觀念,堅持開展以科學發展觀學習為核心的師德教育;以廉政文化建設為契機,提高教師廉潔從教的意識;以教師基本功展示、家校通培訓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班級管理水平。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題教育陣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常規教育評比、比賽活動,例如:衛生流動紅旗、紅領巾監督崗、體育達標運動會、班級文化建設、手抄報的評比等,在一次次競賽活動中不僅僅規范了學生的行為,更豐富了班主任的工作經驗,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水平。此外,我們一方面引導教師不斷總結自身的工作經驗,反思自我的教育工作,以便找到進取的最佳切入點,盡快提高自我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了班主任考核力度,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第一職責人,每月進行一次全面的班主任工作檢查,并適時給與物質上的獎勵。

以上是對本學期教務處工作的不完善、不成熟的工作總結。這一學期,能夠說是本人學習、適應、反思得過程。工作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1、學校的教學機構還沒得到完善和充分的利用;(比如說教研組、專用室管理不夠細化,人員安排不夠合理、分工不夠明確。)

2、隨堂聽課的力度還不夠大;

3、班主任工作考核還不夠科學;

4、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抓的還不夠扎實。

5、家長會召開較少,大部分僅有方案,沒有落實,班主任在家校聯系上還不夠熱情。

6、體育等活動課程、大型綜合實踐活動、大課間活動組織松散,開展不夠扎實。

7、校本教研開展不夠實在,水平還不夠高。

8、教師業務水平整體還不是很高,異常是計算機應用水平亟待提高。

9、教師在參加教研,輔導學生學業,指導學生參加競賽活動等方面整體進取性不高。

教務工作總結3

我校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為目標;以課程改革,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為契機;以狠抓教育教學管理、狠抓學生行為習慣為落腳點;以實施《教師目標管理職責制》《班級目標管理職責制》《小學生一日常規》為重點。在上級部門,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師的通力協作下,加上本人的勤奮努力,做了很多艱辛細致的工作,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導處的工作。現對上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成績

堅定不移的實施《目標管理職責制》,充分發揮教師的進取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良好校風校紀的構成,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程。沒有全體教師的齊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學期開學第一個大動作就是以《目標管理職責制》為基點,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細化,并堅定不移的實施,操作如下:

1、部門申報各部門根據各自情景,起草相關的管理補充條例,然后向學校進行申報。此舉使我校的目標管理細則更加全面。

2、教師意見征求向全體教師征求意見,教師對現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塊提出的可行性意見,只要是合理的予以研究,適當采納。此舉使我校的目標管理具備了群眾基礎。

3、學校行政會討論綜合部門申報情景和教師反饋意見,對現行的目標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并構成初稿。

4、教師會討論經過初稿構成后,召開全體教師會,學習討論經過每一項細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人翁精神。讓全體教師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監督者、實施者。

5、構建評價機制規則關鍵要落實到日常工作中才能為教育教學服務,為此我校實施了系列評比檢查制度。《教師月工作評比制度》《班級管理周評比制度》《學生一日常規檢查制度》。每一天安排四重值日人員:1、行政值日。2、教師值日。3、學生大隊干部值日。4、班級干部值日。堅持做好幾項常規記錄。如教師出勤登記,學生出勤登記,學生一日常規檢查登記,班級日記,校務日記等。經過系列檢查評比,使學校各項常規工作得以順利推進。為我校校風校紀的優化,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逐漸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校教師都深深感受到了這種可喜的發展態勢,學生也能較自覺的遵守各項規章,深受家長的一致好評。

二、狠抓教育教學質量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發展的前提。全面、優質的教學質量是我校鍥而不舍的追求。在此方面我們也有新舉措。

1、抓好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向40分針要質量。

2、抓學生的作業練習,做好知識的鞏固一環。

3、抓學生的培優補差,做好面向全體與因才施教的工作。

4、分階段及時檢測,讓教師時刻明了學生學情,有的放矢的做好復習補漏工作。

5、嚴格期末檢查評價,做好階段總結評價及獎勤罰懶工作。對期末考試中成績優異的科目任課教師實行重獎,對考試成績差的科任教師實施重罰。

6、開展教育教學先進評比表彰活動。教師的作業、教案按月評利比,期末進行綜合評比,評選出優秀教案___本,優秀學生作業__科,優秀班主任___名,優秀任課教師__名,優秀班團體__個。

三、穩步實施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

(1)分年級組“問題”研討。各年級組的教研課要突出“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高年級組以“學生課內閱讀與獨立閱讀中的盲點”為主題推出了2堂專題研究課。中年級組以“如何克服學生計算時粗心的通病”推出了1堂專題研究課。低年級組以“歡樂的生字寶寶”“讓學生學會獨立解題”推出了語文、數學專題教研課若干堂。

(2)撰寫《我的教學故事》開展征文評比。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

(3)以賽促研,舉行學校課堂教學比武采取自愿申報,年級組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產生比賽名單。有12位教師參加了比賽,評出了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進取參加區說、授、評教學競賽。推出了體育課參加區賽,獲得了二等獎。

(4)聯系學校實際,開發《安全教育》校本課程為什么把安全教育作為一項開發課程,是因為我校處于特殊地理位置。我校學生比較分散,部分學生離學校比較遠,為解決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學校爭取鎮政府的支持,租用交通車早晚接送學生。為確保安全,學校每一天安排教師跟車接送學生。此外仍有大批學生走讀,上學、放學都要經過馬路,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其二,此刻小學中學合并,使學生在校活動場地更狹窄,人員也更復雜,學校安全隱患也時刻存在。其三,學校食堂是僅次于博才學校的一個大食堂,食品衛生安全也是一大安全隱患。其四,學校校門口狹窄,坡陡彎急,一出校門便是車流密集的狹窄馬路,安全隱患時刻存在。安全問題一向是我校的一塊心病,如何確保安全,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教育、教育、再教育。

2、校本培訓。

(1)全員培訓堅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學習。分語、數、綜合三組進行。要求各組長做好相關組織工作,作好學習記錄。參加學習的教師要作好學習筆記,并在學習中發言討論。督促全體教師開展自學和同伴互助式學習,每期要求做三千字的學習筆記,定期寫學習心得。購買必須課改刊物和著作供教師學習。

教務工作總結4

轉眼間,一學年已經結束。首先感激各位領導對我的關心和信任,感激各位教師在工作方應對我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得我本人的各項工作得以全面順利完成。本學期,我始終以百倍的信心和熱情投入各項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團結同志,虛心請教,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個人的努力工作下,依靠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必須的成績,現將本學期個人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革新觀念,提升理念,不斷提高管理本事。

理念是先導,學習是保證。作為一個學校的教學組織者和管理者,首先應具備的是過硬的專業素質的協調管理本事。本學年我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學校管理知識,學習市縣有關學校常規管理要求,以很好的完成學校賦予的職責,并在平時的工作中主動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和學校領導請教,使自我的育人和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我的教學和管理實踐,更好地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二、轉變觀念,更新方式,推進課程改革,促使我校師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本學期,在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和教研教改工作中,重點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使我校各項工作進一步得到發展和提高。

1、更新教育模式,著力提高英語教學水平。一是組織開展了教師學英語活動,將日常口語打印發于教師手中,要求教師常學習,會將口語應用于課堂教學和平時的師生對話中,構成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二是開展課間項語活動,用形式多樣的的方式教給學生英語知識。三是開辟英語書畫、每日英語等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使我校學習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英語知識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2、成功組織舉辦北區英語聯片教研活動。__年12月,__縣北區小學英語聯片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作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我精心排,認真負責,活動開展順利,到達預期效果,受到縣師訓中心和全體與會教量的一致好評。

3、組織全鄉學生綜合素質競賽。為了使我鄉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的提高,本學期組織了全鄉學生的禮儀、安全、生活、學習、社會等方面的綜合知識競賽,全鄉共27名學生獲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了很好的檢測和提高。從試題的編寫、活動組織、活動開展,我始終高度認真負責,確保活動圓滿完成。

4、組織開展全鄉教師學科賽教。活動分初賽和決賽兩部分進行,全鄉教師參與講、聽、評課。在全鄉決賽中,個個教師奮勇當先,亮點多多,經過活動開展,以點帶面,使我鄉教師的育人本事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全縣小學教師優質課展評活動中,由我校選送的教師李會民榮獲語文組一等獎,同時被命名為縣級教學能手。

5、組織教師進現代教學設備的使用本事培訓,每位科任教學對電腦使用常識、課件制作等學習時間不低于10課時,大部分教師能正確操作。

6、定期組織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和教師業務本事幫扶活動,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強化管理,落實措施,提高實效,確保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1、做好課程設置和課表、作息時間調排工作。確保課程設置合理,課時開齊一足,課時安排科學合理,便于師生操作。

2、認真抓好教學常規檢查工作。組織教研組定期對科任教師的教案、作業、學習筆記、工作筆記等進全面檢查,以保證日常教學扎實有效開展。

3、巡查經常化。每一天早、午、自習和三操等常規時間對各班進行巡查,作到了腿勤,確保教學秩序井然。

4、認真做好缺勤教師的課程調整,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

5、自我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定,三操、上課等常規工作從無遲到現象,為教師了作好表率,做到打鐵本身硬。

四、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工作,使本學年學校各項工作順利完成。

1、配合學校做好雙高普九及教育強縣迎驗各項工作。親自組織并參與學校文化建設、部室建設等工作,與教師們一道同甘共苦,進取出智出力。

2、建立教師檔案卡和學生成長記錄袋。

3、學校領導不在時,負責管理好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保證本學年學校各項事務無意外發生,并做到勤匯報,多請示。

經過組織開展一系列教育教教學活動,本學年我校全體師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先后有__等4位教師的論文在省、國家級刊物上發表,__等8位教師的教育敘事、教學案例被錄入__縣第二屆校本研論壇材料匯編,在全縣交流學習,被命名為縣級教學能手。異常是在藝術特色教育這一塊,更是碩果累累,本學全校師生共同參與藝術文化的交流、學習和創作,共有根雕、石刻、泥塑、千字文印章等各類優秀手工及藝術作品500余件被學校美術室、勞技室展覽和收藏,極大的豐富了師生課余生活,使學生的動手操作本事和社會實踐本事得到了全方位提高,藝術審美本事得到了有效發展和培養,促進了學校各項教育工作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五、幾點體會。

經過本學年的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我有三點深刻體會:

1、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不但要把教育教學當成是一項工作來干,更要把它當成是一項造福后代的事業來干。堅定的職責心和廣博的愛心是每個合格教師必備的條件。

2、要教育好學生,或組織好學校的教學工作,自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技能。管理者自身要有表率、示范的意識和本事,要廣泛聽取意見,集思廣益。

3、創新是現代成功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僅有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進取拓寬工作思路,才能為教育的良性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學校的領導班子和管理機制決定學校的一切。在課改迅速發展的今日,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沒有先進的理念、過硬的作風和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為先導,學校是得不到發展和提高的。如果在領導團體中有任何一個“不作為”或“亂作為”的管理者,都將影響“能作為”者而“無作為”,也必將阻礙學校整體工作的和諧健康發展。

總之,作為一名才走上管理崗位的年青教師,我將一如繼往的做好本質工作,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理念,做一名發展型教師,緊緊依靠學校的堅強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大膽創新工作機制,銳意進取,努力拼搏。無論世事如何變化,我都永遠將自我的夢想、信念和情操溶入到教書育人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不斷為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培養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工作!

教務工作總結5

在過去的一年中,沿著校長室的工作思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遵照新課程標準要求,開全開足規定課程門類,并要求教師嚴格按新課標上足規定課時,并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2、加強對新課標實施的各項培訓研究活動。

(1)組織骨干教師繼續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活動,在這基礎上,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再培訓,經過培訓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增加新課程實施的自覺性和信心。

(2)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認真鉆研新教材,研討新教法。在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師生主角位置的轉換、評價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進行進取探索,進取實踐、進取改革。異常是課堂教學,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具體反映在本學期的創立省示范初中時隨機抽查到的15節課,6節優秀、7節良好,優秀率達40%,優良率達87%,居三所創立學校之首。

(3)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要求骨干教師上示范課,指導新教師備課,在教研活動上談體會、談收獲,以此來影響帶動其他教師用好新課程教材。

(4)繼續抓住新課程實施這樣一個機遇,進取開展教科研活動,一邊實踐,一邊研究,本學期申報了一個市級課題和三個區級課題,使課題工作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1、加強“六認真”工作,向教師提出“功夫化在備課上,本領顯在課堂上,向四十五分種要質量”的口號,要求教師備課要改變“重知識點,重知識傳授”的傳統觀念,異常要注意落實學生學習情感目標和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提倡團體備課,加強教師間的聽課交流。對作業、測驗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精心布置,精心批改,并及時做好質量分析和反饋工作。

2、加強“六認真”的檢查督促工作,每學期對“六認真”工作檢查四次,并根據情景對個別教師進行抽查,并把檢查情景及時通報到每位教師,另外要求行政領導,教研組長平時加強聽課檢查,并及時提出課堂整改意見。

3、抓好教研組的管理工作,各教研組根據本學科特點,圍繞新課程實施和提高本學科的教學質量,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本學期又加強了備課組的活動,各課組的教研氣氛比較濃。

4、抓好畢業班的管理工作,本屆初三畢業班提出了“狠抓管理、務實拼搏、爭創佳績”的口號,分領導、教師、學生三個層面提出了工作設想,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優秀率、合格率,異常在中考中優秀率列區前列,有3名學生考入了蘇高中國際班,20多名學生考入了省重點中學省招班,社會聲譽良好,高三畢業班也注意抓好了各個工作環節,加強了分類輔導,切實抓好了拔尖工作,高考中使較多學生升入了高校,本學期高三年級重視了綜合考試的研究、輔導,在全體教師努力下,在省會考中合格率超過了湘城中學。

5、繼續實施“金牌行動”計劃,并取了優異成績,本年度共獲全國省級一等獎11人次,省級獎61人次,市級獎20人次,區級獎9人次,共有90人次獲獎。在最近舉行的省初中數學競賽中,又喜獲豐收。初一、初三均獲奪區最高分,初定獲省級人數占區三分之一,異常是初三區前6名,我校占5名。初三的外語競賽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能夠說我校的“金牌行動”計劃碩果累累,創出了我校的特色,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1、要求教師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生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2、進取組織支持教師參加各種進修,培訓活動,不斷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并要求教師掌握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率。

3、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啟動我校的名師工程,本年度樹了一名區學科帶頭人和五名校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