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9 13:5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六年學習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六年學習經驗總結

篇1

子長縣芽坪小學 高永峰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小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其表現在高年級,根源卻在中年級,關鍵在于拼讀未能及早過關。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英語單詞的拼寫跟發音之間的密切聯系,往往不是科學地從音到形去記單詞,而是從字母到拼寫形式去死記硬背,就這樣忘了又記,記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漢字注音的現象屢見不鮮,在我教過的學生中就出現過用“破爛”給“飛機”注音的情況,讀出來的單詞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級不打好語音基礎,給以后的英語學習就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到了四,五年級,甚至六年級,有許多學生還要求老師給他們補上語音課。但是,盡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階段失去了機會,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學生單詞念不準,缺乏自學能力,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

二、理論思考

1.有關概念的理論分析。

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而音標是基礎中的基礎。扎實的音標知識是進行英語詞匯學習的前提,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教會學生英語國際音標,教會學生拼讀記憶單詞的正確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單詞“音”、“形”之間對應關系,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1)尋找小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效率低下(詞匯記憶不牢固;詞匯理解應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

3)通過研究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4)降低英語詞匯學習的難度,提高小學中、高段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保證措施

1、師資力量優化配備:本課題組成員有較好的師資配置,全部是專業專職小學英語教師,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經驗,且富于創新精神的隊伍,是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在學校擔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分別獲得市、縣各級優秀教師稱號。

2、基礎條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為網絡骨干,實現了“班班通”;學校部分教室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屏幕、多功能講臺等,能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在課題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過調查測試,分析了解小學各階段,各層次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并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實效。

2、行動研究法:用分段,分層次,小組對比的方式進行研究探尋,從而找到適合并有效提高小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效率的途徑、方法、措施,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推進課題研究順利而有效地開展。(用于中期實施階段)

3、文獻資料法:在研究初期,對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收集英語詞匯教學成功經驗,尤其是英語英標教學有效方式作為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幫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4、經驗總結法: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結題鑒定階段)

五、研究計劃

本課題研究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確定課題研究內容。

2、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研究第一階段

1、查閱資料進行理論學習,搜集相關文獻。

2、擬定問卷測試題,了解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情況,統計結果,并進行原因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3、課堂實施,課堂觀察,并作好記錄。(做好課題研究準備)

(2)研究第二階段

1、學生詞匯學習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應的詞匯學習比拼機制;創設良好的詞匯學習氛圍;

3、收集小學三至六年級教學的初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時反饋調整實驗方案。

(3)研究第三階段

1、進行小學英語詞匯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2、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實踐并修改教學活動方案,進行課堂實施;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

4、收集學生詞匯學習競賽;收集并記錄實驗所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及時反饋調整實驗方案保證下階段實驗順利進行。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1、對實施階段進行情況總結、反思與改進,進行階段小結

2、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論文。

六、研究組織

組長:高永峰

做好課題申報;做好組織實施工作,每月至少組織一次課題組成員碰頭會議,反饋信息,積累資料,階段總結,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課題組研究成果;做好結題工作。

組員:折麗麗:負責各項課題研究任務的按計劃執行

李艷玲:負責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

七、預期研究成果

1.《優秀案例設計》

篇2

關鍵詞:英語;創設情境;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教學研究的深入,基于創設情境意識的英語教學由于在提高學生綜合語言能力上的優勢而備受關注。那么,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我就自己近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點方法:

一、創設與學生真實生活相關的情境

對于將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學生,沒有語言情境是枯燥無味的學習,然而創設情境也需是有內涵的,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不要超出學生的實際,過分追求情境。相反,如果超出了學生的現有水平,并且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無關,則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記憶,課堂也因此變得枯燥無味。所以,在與生活、學習有密切聯系的教學中,學生無須費力,便能在情境中慢慢地養成“借助情境理解英語”的習慣。

二、用真實的教具創設有效情境

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學生具有好奇、好玩的特點,無意注意占主導。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制作的教具顏色要鮮艷、逼真,最好是實物、有美感,以便抓住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d趣,使課堂更加活躍,教學更加順利。

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B Let’s learn時,我用顏色鮮艷的卡紙做了一個交通信號燈,通過出示紅黃綠燈教學單詞red light/ yellow light/ green light 以及相關交通規則的句子。課前,我也讓學生自己先制作了一個交通信號燈,所以在課堂的鞏固環節上,我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道具來扮演交通警察、行人、司機,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熟練掌握并會運用句子Stop and wait at a red light. / Slow down and stop at a yellow light. / Go at a green light.因此,有效地使用教具可以使教學更直觀、生動,使教師生動活潑地組織教學,簡捷高效地表情達意,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增強他們的理解能力。

三、創設有效情境,使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有經驗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在教學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B Let’s learn時,我運用了Sharp eyes,Fill in the blanks ,Role-play等方式來鞏固復習知識,而且在實施過程中,我讓學生有充分的練習時間,因為如果學生只練習了一遍,教師馬上終止此活動或采用其他的練習方式,學生便不能很好地掌握。

因此,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呈現新知識,還是鞏固、復習舊知識,都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練習,教師設計的活動應靈活多樣,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創設有效情境,課堂環節要緊湊

在情境教學詞匯中,課堂的快節奏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課堂節奏的緊湊能使活動更自然,更能模仿生活,讓學生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創設有效情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情

在課堂教學中,最值得教師注重的是:學生的參與性。教師要掌握知識的難易程度,提高學生說話的頻率,讓學生有機會說,有能力說,并且要發動學生互相合作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應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給他們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而教師則以一個質疑者、參與者、配角的身份與學生打成一片,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主體地位,應當把學生變為學習的主體,盡最大可能去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做的是把如同珍珠般散落著的詞匯巧妙串聯成項鏈一般漂亮的篇幅,給學生帶來真正美好的享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詞匯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個人素質和情感的提升,而且教師也能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

技巧。

參考文獻:

篇3

摘 要:分數的大小比較其實方法很多,作為教師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除了教會學生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穿插一些課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步學會尋求一題多解的思維方式。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總結了分數大小比較的諸多方法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直接比較法;化同分子比較法;化同分母比較法;化小數比較法;十字相乘比較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8-144-02

分數的大小比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的教學內容,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所以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有很大幫助,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分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直接比較法

這是最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但它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針對于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數,對于分母不同或分子不同的分數并不適用。方法是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值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數值反而小。其實,這是依據分數的含義進行比較的,把整體“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數越多,分數值就越大;同樣多的東西,分的份數越多,分數值就越小。

二、化同分子比較法

化同分子比較法就是把分子不同的分數,通過轉化,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然后根據“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數值反而小”來對分數進行大小比較的方法。其操作繁瑣,容易出錯。

三、化同分母法比較法

化同分母比較法其實就是通分比較法,它是分數大小比較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對于分母不同的分數,先找出兩個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然后進行通分,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再進行比較。

四、十字相乘比較法

十字相乘比較法其實是通分比較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其方法是用第一個分數的分子去乘第二個分數的分母的積作為第一個分數的相對值,再用第二個分數的分子去乘第一個分數的分母的積作為第二個分數的相對值,然后將兩個分數的相對值進行比較,相對值大的分數就大。

這種方法適用于不同類別的所有分數,操作更為簡單,只需把兩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十字交叉相乘,哪邊的值大哪個分數就大。

在應用十字交叉相乘法對分數大小進行比較時,必須要先用第一個分數的分子去乘第二個分數的分母,萬不可用分母去乘分子,這樣就剛好相反了。

五、化小數比較法

化小數比較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與分數的互化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其方法簡單,操作方便。就是把每個分數用它的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數后,再進行比較。

篇4

【關鍵詞】高效閱讀;學習方法;育人道理;會讀;樂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懵懂中的高效經典誦讀

天北小學是一所村辦小學,容納了大量的農村學生。所以,學生的知識水平、文化層次、家族教育、文化修養參差不齊,學生的課外積累方式也就不同了。為此造成了學生課外積累量有大有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差距很大,另外家庭教育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使得孩子身心發展不十分正常。為了讓所有孩子都擴大課外積累量,同時又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學校采用高效閱讀的方法進行國學經典誦讀,國學經典積累,國學經典育人,我們稱它為“高效經典誦讀”。

每天清晨,“叮鈴鈴”,晨讀鈴聲響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朗朗的童音伴著古典優雅的音樂,校園里顯得那么純凈,那么博雅……這是我們學校的“十分鐘國學經典誦讀課”,孩子們或讀或背,你也許要問,這么短的時間能記住多少呢?不要著急,我們有 “高效閱讀”。

自2008年9月開始,我校在三至五年級開展高效閱讀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實踐,我們認可了它的“神奇”,認可了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神奇”,為了讓這種“神奇”走得更遠,我們把高效閱讀法引到國學經典誦讀上來,讓高效閱讀與經典誦讀有機的結合。結果它化出一股“神奇”的力量,引領著孩子們走過了一個從會讀到樂讀,從讀懂到讀透,從知意到知行的過程。

二、海納百川,奧妙無窮

用我校一位老師的話說:“我們的高效經典誦讀就是把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一種好的教育當中,當然是高效育人,育高效人才了”。不錯,我們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與高效閱讀和相關理論以及國學教材特點、學習方法首先創建了“三環六讀”高效課堂學習方法,把高效閱讀融于國學學習方法之中,真是奧妙無窮。“三環”指國學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六讀”指學生誦讀的六個要點。第一環:(二讀)讀音、讀字,第二環:(二讀)讀句、讀文,第三環:(二讀)讀情、讀行。每節國學課的每個環節中,我們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相應的高效閱讀方法進行誦讀,比如,“讀音、讀字”時采用快速記憶中的形象記憶法,“讀句、讀文”時采用快節奏速讀法,學生可以自創節拍,自定節奏,采用單人拍手,同桌對拍,單人拍桌的方法伴著一定的節拍去讀文。“讀情、讀行”則要運用高效理解,快速閱讀的方法進行,因為到讀“情”和“行”時,多數文言文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已經形成小故事,這種高效理解的方法最適合記憶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涵,從而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引導學生的生活行為,也就達到育人目的。其次,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總體育人目標又創造了“三段六步”的學校高效育人方法。“三段”指三個學段,即一二年級為第一段,三四年級為第二段,五六年級為第三段。“六步”就是我校育人的六個目標,一年級誦讀三字經,學會坐立(指學習習慣的養成),二年級學會知禮(文明禮貌教育),三年級學會感恩(如“孝為本”),四年級學會束己(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五年級學會為人(怎樣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六年級學會處事(做事的原則等)。為了達到育人目標,我校一二年級學生誦讀《三字經》《弟子規》(選),三四年級誦讀《弟子規》(選)《千字文》《論語》(選上),五六年級《論語》(選下)《孟子》(選)《老子》(選)。通過讀經典故事,學會做人道理,讓學生的積累量增加的同時也無形當中增厚了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學生的生命煥發出傳統文化的光彩,既能熏陶他們的氣質,又能提升他們的涵養,從而促進他們個性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

三、大珠小珠落玉盤

通過近一年的時間,我們利用每周一節的國學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累量,讓學生悄然發生著質的變化,如同一顆顆珍珠光彩奪目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比如,我們開展的“國學經典朗誦會”上學生那響亮的充滿古典詩人韻味的朗頌讓人心清氣爽,洪亮的童聲卻顯的那么優雅,那么厚重。在“國學課本劇比賽”時,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好像都活靈活現的走到我們面前。一個個場景又如一幅幅歷史興衰的畫卷,讓我們驚嘆帝王將相的功業,仰慕古圣先賢的風采。“國學漢字記憶比拼”活動中,學生的記憶讓人驚嘆,“孝”字的由來,“孫”字的故事,“床”字的演變……學生都表達得清清楚楚,由字形的演變說到字意的由來,穿插于中間的幾個小故事都是講得惟妙惟肖,生動有趣,讓我們知道中國漢字的奧妙無窮,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為古人那種高超的創造精神而感嘆。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我們把難懂的文字生活化,把深奧的內容簡單化,這就是高效記憶,高效理解的功勞。

篇5

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心中還是有著一絲忐忑。雖然我是一個師范學校的學生,但是我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臺之下,對于教學而言,我還完全是個生手,絲毫沒有經驗。不過這個疑慮并沒有影響我的信心,畢竟學生只是小朋友,對我這個十六年寒窗苦讀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應該不成問題。把他們教好,啟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讓他們真正的學到知識,不辜負家長的信任,這是我對這份工作的決心,也是對我自己的明確要求。

我在小葵花學習教室負責的工作是語文教學。進行語文課外輔導,這是學習室老師的主要任務。一到五個年級中,我負責一二年級小朋友的課內作業檢查、課外習題的布置與講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課。

在從事這個崗位時,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對小學語文課本的記憶還停留在小學,很難再一兩天的時間內迅速融入課本、組織串聯這些知識。針對這個問題,在一個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氣把小學的12冊語文課本都讀完了,從中挖掘到了可以傳輸給孩子的寶貴知識。在開始的幾天里,我并沒有急于給他們講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先和早一些教過他們的老師溝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因為學生很多,我便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教學計劃。作業寫的快又聰明的學生,我就給他們布置課外練習提升,順便將書本上的內容挑重點講,希望他們更夠更上一層樓;作業寫的慢且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我就專攻他們每天的正確率,一步一步的糾正錯誤,然后再縮短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增加學習效率,還是以熟悉書本為主。在教小朋友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很多文學常識都來自于小學課本,可我卻一直沒機會仔細研讀,趁這次家教的機會,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識的充電,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存。

在教學過程中,經教師們集體經驗總結,學生最討厭的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是嘮叨式,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觸,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數落式,嘮叨的同時就是數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學校里總是不停地被數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業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數落比嘮叨更惡性了一點,因為數落常常帶有譴責性質,有些孩子經常因為家長或老師的數落而產生惶恐心理以致無法集中精力。就是這些錯誤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積極性的火苗撲滅了進而變得消極被動。第三是訓斥式,動不動就訓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對。這種隊孩子不客觀不全面的評價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變得自卑。第四是打罵式,法律嚴格禁止教師體罰學生,這是嚴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的行為,易對孩子身心造成惡劣影響,一定得取締。第五,達標式。規定孩子考試的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上哪個重點中學,考哪所名牌大學等,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家教方式。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會為自己制定目標的,教師和家長將脫離孩子實際的高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和壓力。第六,疲勞式。題海戰術和延長學習時間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勢必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第七,愁眉苦臉式。教師的面孔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很好的孩子面對的教育者是一張數落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一張催促的臉,孩子立刻就會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教師的這張臉有時候決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學原則是:對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師不能體諒學生的難處,作業寫錯了就動輒大聲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緒。就算學生屢次不改,我還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說有的時候,講解了好幾遍的問題,學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覺得自己非常無力,但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有限的,不像我們大人一樣一說就通,需要多練幾遍才能記住跟理解。講解一次兩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講,或者嘗試其他的溝通方式,這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不能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而是應該鼓勵他們有勇氣有興趣有耐性的去解決更難的問題。

篇6

一、不斷加強學習,提升數學素養。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研究教學大綱,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必須了解一至六年級教材知識及理論知識。借助網絡平臺主動學習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想都沒想過的東西,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不僅要常"洗腦",還要常"充電",多聽課、議課。以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業務水平。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地方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必須在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基礎上,還要博覽其他學科,對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時才能把其他學科知識得心應手地應用于數學教學,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富有成效,才不會出現連教師都不明白的教學問題。

二、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數學素養。

首先,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努力做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給他們一些微笑;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學生的朋友。教師不僅要做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且要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自然地融入到教學之中,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操作,一起討論。與學生平等交流,讓學生在自信中享受快活。其次,做到教學內容鮮活。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能照本宣讀,而要動態的傳授知識,使教學內容生動、鮮活。在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時,必須注重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是他們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是他們感興趣、樂意做的,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夠使他們提出問題、產生想象的。教師要善于調整和重組教材,充分挖掘創新因素,補充進行加工處理,使陳舊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鮮活。再次,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應用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一切方法。教師可以不拘一格地教,學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學,讓學生感到什么都是新的,形成一種極強的求知欲望。設計開放式的數學課堂。應該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學生每一個感官。把每節課都作為學生探索創新的一次歷程,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三、不斷進行教學研究,提升數學素養。

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難點,教學目的、要求、過程、方法、手段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與兼顧個別,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以及教學質量評估等方面的問題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外,還應該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選擇課題,積極地參加到校本教研、學科科研活動中去,最終能夠寫出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或教育科學研究報告,用以指導實踐,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作用。

篇7

【關鍵詞】寫話水平;識字量;寫話欲望;激發

【中圖分類號】G623.0 【文獻標識碼】A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水平如何,直接影響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水平的發揮。放眼長遠,會影響到學生一生的寫作能力。課標對小學生寫作要求呈螺旋式上升,要求比較高。學生的實際寫話水平與課標要求差距很大。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水平這個課題是小學低年級一線語文教師普遍關注的教學問題。

二、文獻綜述

圍繞課題,用文獻法。筆者了解了中外識字教學及激發寫話興趣的研究情況:

在識字方面,英國、美國和日本都有各國的識字特點。我國識字多注重課內識字方法的研究,對學生課外識字途徑與方法重視不夠。

在激發寫作興趣方面,前人研究認為,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可能到高年級時立竿見影就能培養出來,需要從低年級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長期培養。

查閱文獻后,筆者發現:(1)前人對識字的研究多是經驗總結以及多在課內進行識字。(2)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方面,缺乏給學生展示作品的機會。

三、研究的具體問題

立足課內,放眼課外,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增加識字量,掃除學生會說不會寫的障礙。

接下來,筆者對論文里的幾個概念進行界定。

小學低年級: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城市小學階段實行六年制教學,教育界把一、二年級稱為低年級。

識字量:本課題研究中所指的識字量是指學生認識字的數量。

寫話: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把三年級以上習作稱為寫作。把從一年級下學期到二年級下學期這一年半的時間的寫作稱為寫話。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

五、研究過程

課題研究的過程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增加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第二階段,激發學生的寫話欲望。

第一個階段,在研究開始,筆者對學生識字興趣、寫話能力和寫話水平三個維度進行調查。學生識字興趣的調查結果:不愿意識字的學生占16.6%,愿意識字的學生占39.5%,喜歡識字的學生占43.7%。學生寫話能力調查結果: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的學生占93.8%,作品中出現教材以外的字的學生占14.6%。學生寫話水平調查結果:95分以上的學生占10.4%,85-95分的學生占16.7%,75-85分的學生占29.1%,60-75分的學生占25%,不及格的學生占18.8%。

數據統計表明學生呈現三低現象,學生寫話困難,寫話能力較低,寫話水平差。這主要是學生寫話水平受識字量的影響。在這個階段,筆者立足課內,通過 “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讓學生掌握牢固漢字的字形。課外,筆者通過“讀報識字”、“路牌識字”、“姓名識字”等課外識字的方法與途徑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達到增加識字量的目的。

每個活動都指導學生把在活動中識記的生字圖文并茂地用A4紙呈現出來。枯燥的識字活動立刻變得有趣多了。活動后,收集學生的識字作品,裝訂成冊,在班級中互相傳閱,從而大大增加了識字量。

隨后筆者又做了一次學生識字興趣調查及學生寫話能力調查。識字興趣調查結果:不愿意識字的學生占2%,愿意識字的學生占31.3%,喜歡識字的學生占66.7%。寫話能力調查結果: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的學生占4.2%,作品中出現教材以外的字的學生占85.4%。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喜歡識字的學生由原來的43.7%提高到66.7%;在作品中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的現象大大減少,由原來的93.8%降低到4.2%;作品中出現教材以外的字的人數也大大增多,由原來的14.6%增加到85.4%;可見,學生的識字興趣相當濃厚,寫話能力有所提高。

識字量增加以后,學生寫話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筆者抽取學生一個單元作文的評分進行統計分析。調查結果:95分以上的學生占22.9%,85-95分的學生占35.4%,75-85分的學生占33.4%,60-75分的學生占6.2%,不及格的學生占2.1%。

根據數據統計分析得出,寫話作品能打85分以上的學生由原來的27.1%上升到58.3%。識字量的增加確實能提高學生寫話水平。

然而,寫話水平沒有像筆者想象中得到迅猛提高,僅僅不到六成學生達到A等。識字量增加了,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學生的寫話水平沒有得到大幅度提高呢?

篇8

不管你抱著怎樣的態度,課改正向我們走來。課改使教師不得不“洗腦筋”、“動腦筋”,甚至“傷腦筋”,最終必定會使教師們有一個“好腦筋”。

面對課改,有人信心百倍、勇往直前;有人戰戰兢兢,畏難茍安。甚至有人戲稱之為是一次“”,是海歸派的“想當然”,是教育家的烏托邦,是一次天真的“彌天大謊”。但我要說,課改給了我們極大的機遇。庸者喪失機遇,弱者等待機遇,強者抓住機遇,智者創造機遇。成功總屬于那些比他人更快、更有效地學習、思考和付出行動的人。

面對課改,我們只有堅信不疑,才能堅定不移,才能大膽往前走。課改的最大障礙仍然是觀念問題,捉領而頓,百毛皆順。據報載,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竟然已經考了44個證,小學六年級學生過了鋼琴九級,初二學生過了英語六級……我們的教育再也不能盯著幾個孩子,不切實際,揠苗助長。我們再也不能搞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捧了幾個人,壓死一批人。學生學校生活的開始就意味著快樂童年的結束,有人戲說學校是孩子們的“監獄”,重點中學已經辦成了“模范監獄”。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課改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要認識到位。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熱情和理性、實干與反思、專家引領和教師探索、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要用科研來促進課改的發展。沒有教研過不好日子,沒有科研過不長日子,沒有教育的科學就沒有科學的教育。多研究、多探索、多總結,不斷積累,定有收獲。

課改不可能一帆風順,“痛并快樂著”是一個必然過程。課改必須人人參加、個個有份,全方位參與,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課改才有希望。在課改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讓學生邊緣化,更不能讓一部分教師或者歲數大的老教師邊緣化。搞課改失敗不可怕,不完美不可怕,不真實最可怕。花拳繡腿、“雨過地皮濕”、“舊瓶裝新酒”、“穿新鞋走舊路”的情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必須堅決摒棄。

二、關于實施新課改的“十點”思考

教學應該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扎扎實實的耕耘,它需要我們去真實地面對、深刻地反省、兢兢業業地勞作,惟其如此,才能獲得豐碩、甘甜的果實。本人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學習,勤總結、反思,就產生了課改背景下關于教學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同行們的共鳴。

(1)您有一本教學心得嗎?您的學生每位有一本錯題跟蹤簿嗎?您經常寫教后記嗎?(教后記的內容可以是自我診斷調節式、經驗總結式、實況摘錄式、體驗感受式,還可以記錄教學中的失誤,靈感思維的火花,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困惑,新的教學設想等。)您不想試試看嗎?

(2)您的學生每人有一本課堂練習本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一樣認真嗎?您上課關心后三排學生嗎?學生會記課堂筆記嗎?

(3)您在備課時,常和同仁思考教材為什么這樣寫嗎?您考慮學生個性了嗎?能因材施教嗎?這樣講學生好懂嗎?學生有興趣聽嗎?能有其它方法講解嗎?(備課應是終身的隨時感悟,而不應是一時的偶有所得;備課應是刻在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教學藍圖,而不應是寫在紙上供人查驗的吃飯家什;備課應是形式和內容俱佳的美好篇章,而不應是徒有外觀的花拳繡腿。教案要杜絕克隆、拷貝。) (4)您能做到下面的事情嗎?自己沒有研究透的決不講給學生聽,不懂可以查資料、請教同事、問學生,決不胡弄過關;不備課絕不進課堂;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要求學生做好的,教師先做好;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堅決不做。

(5)您上課思考過用小黑板、投影儀、多媒體嗎?思考過用彩色粉筆嗎?用得正確嗎?自制過教具嗎?能讓學生動手嗎?凡是實驗您都克服困難做了嗎?想過課堂效率嗎?

(6)您每道題目講完后,師生能共同探討解題的啟迪和感悟嗎?為什么要講這題?為什么要這樣講?換一種方法如何?教學中,您有創新意識嗎?您想改掉“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課相似”的狀況嗎?

(7)您上課能少講一些,讓學生多練一些嗎?允許學生發表見解甚至是不正確的意見嗎?您如何在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您能真心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學生學嗎?

(8)您備課時,研究自己、研究學生、研究《課程標準》了嗎?您的評價觀念有所改變嗎?(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手段的科學化、評價過程的全程化。)

(9)您喜歡讀書、經常翻看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雜志嗎?經常寫文章嗎?在講一些較難的綜合題時,考慮用題組教學嗎?能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化曲為直、一題多變嗎?

(10)您能從起始年級就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嗎?您告訴過學生教師的解題失敗嗎?教學中您做到了重結果更重過程嗎?您經常讓學生評價你嗎?(教師心里不僅要裝著知識,更要裝著學生;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心態。)

篇9

本學期繼續以“建立體系、形成序列、注重養成、突出創新”為思路,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為主線,以養成教育為主要內容,為能形成“團結、活潑、嚴謹、求學”的班風,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成為時展需要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制定本計劃。立足學校實際,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細致入微,持之以恒。進一步加強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結合年級組實際情況全面落實“文化育人,和諧發展”的教育思路,創建“溫馨教室”;構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氛圍。學校的工作計劃是本計劃的基礎。目的是為學生負責,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努力做好本學期的班級工作。

二、重點工作:

(一)、行為規范工作:

1、工作目標

大力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行為規范訓練,提升養成教育的質量。

2、工作重點

(1)、以“美麗的校園,我的家”為主線,抓實抓細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2)、以學校校舍改建為契機,倡導學生以愛護學校為榮,損壞學校為恥。

(3)、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通過教師當面輔導、紅領巾值日崗、少先隊隊風隊紀評比、年級組進行行為規范自我評價等制度,逐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提高自律能力。

(4)、繼續組織學生參與“行規示范員”、“行規示范班”的爭創活動,使養成教育更有針對性,不斷提高學生在校一日規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計劃

1、工作目標

深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質量。

2、工作重點: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長的思想工作,調動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積極性,對本班學生和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2)不斷豐富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和形式。本期組織開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完成經驗總結,參加評比。

(3)不斷豐富家庭教育指導的形式

A對一些特殊家庭學生做到重點上門家訪,對重點指導的學習型家庭做到上門指導,弘揚師德,讓師愛在學生家庭中閃光。

B、深入開展學習型家庭的創建工作。根據學校學習型家庭的創建目標,引導更多的家庭成為學習型家庭。

(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發揮德育課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國的重要節日,民族傳統節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紀念日,開展專題教育活動。

2、通過三維目標的落實,將民族精神教育有機地融入各科教學中,充分突出學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德育基地活動,加強實踐體驗。

(四)、進一步推進校園、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創建“溫馨教室”。

1、充分發揮各班學習園地、黑板報、家校小報、小隊報等宣傳陣地的作用,營造和諧規范、積極進取的育人氛圍。

2、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爭創年級組特色文化,班級特色文化。創建“溫馨教室”。

(五)、繼續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誠信品質教育。將生命教育與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有機結合,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

本班共計36名學生,大家面臨小學畢業,課堂氛圍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少數雖然學生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但是作業的質量有待加強。少數學生學習方法不夠靈活,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較差。有近12個同學學習基礎不夠扎實,還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六年級的學生已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自制力又較弱,這種自身的矛盾要求教師應用新的工作方法,讓工作更有針對性,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三、德育理念: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四、奮斗目標:

有目的、有計劃,查漏補缺,扎扎實實搞好復習計劃,迎接畢業升學考試。

五、本學期工作重點:

1、努力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加強德育,向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成為有禮貌、講文明、守紀律、講衛生的好少年。

2、狠抓后進生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能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3、加強對特長生的教育和培養,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美術、奧數、舞蹈體育、英語等興趣班。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做出成績。

4、加強學生辨是非的能力培養,由“他律”逐漸向“自律”過渡。

5、少先隊工作中,落實好雛鷹爭章活動,讓雛鷹爭章活動真正為學生的成長起到有效的作用。把園地由后黑板移到北墻壁,騰出后黑板作為學生的學習園地。

六、工作措施:

1、加強德育教育:利用各種有利的時間和活動(個體談話、班隊課、小型體育競賽、社會實踐、公益勞動或活動)施加影響,對學生講清意義,并做好總結,使其真正能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示;利用思想品德課,主題班會課的作用指導學生應該怎么做,不應該做什么。

2、后進生工作要加強,它是班級穩定和班風建設的重要因素: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一幫一;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經常表揚,增強其自信心;與家長聯系,做好家長的工作樹立信心,共同確定幫助他們的辦法;多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對癥下藥,以達到良好效果。

3、形成競爭氛圍,互相幫、趕、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互幫、互學、互比的良好學習風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閱讀能力培養;個案研究

一、引言

(一)課題的提出

國內外對語文閱讀能力的研究多是針對于語文閱讀能力的某個方面的,或者是語文閱讀能力與其他能力相關的研究,如語文閱讀能力在數學知識學習上的應用、語文閱讀能力與交際能力的關系等。在如何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方面經驗總結式的文獻不少,但基于具體實證的從小學生課堂表現到課后行為的系統跟蹤的個案研究卻鮮見。這些研究的缺失不利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整體培養。實現課堂內、課堂外、校園內、家庭中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值得探討的。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研究旨在于通過個案調查發現如何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進行整體培養。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期間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內容,語文閱讀能力的獲得也是學生繼續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就不能在以后的學習當中對課本和文字呈現的知識形成很好的理解,因此可以說,閱讀能力的掌握和獲得關系著小學生以后的學業進展,研究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初高中學業打下基礎來講是十分必要的。

(三)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將采用個案調查的方式,在個案調查的過程中采用觀察法、訪談法和問卷法獲得學生的閱讀能力狀況,評價閱讀培養方案的實際結果。為了使研究能夠完全體現小學語文閱讀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本研究選擇吳川市黃坡中心小學六年級(3)班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語文閱讀能力的相關問題

(一)語文閱讀能力的定義

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獲得的綜合性的語文能力,是學生通過閱讀方式進行學習的行為表現,以閱讀任務的實現為主要目的。語文閱讀能力作為學習能力的一種,與其他個體心理特征一樣隨著年齡的發展發生變化,在結構和層次方面存在一些特點,已有的研究證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包括語文知識、簡單表達、知覺的廣度、語詞理解能力、歸納段意、整體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情感體驗九個方面(羅照盛,張厚粲,2001),這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結構劃分中最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狀態、結構最清晰的一種劃分方式,本研究也將這種能力結構作為理論基礎。

(二)語文閱讀能力的相關研究

對于語文閱讀能力的研究在很早就開始了,國外研究多重視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與學生表達能力之間的關系,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發展與人際關系發展之間的聯系,認為閱讀理解能力高的學生在人際關系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更容易與他人進行友好的交流;國內對語文閱讀能力的研究關注語文閱讀能力的結構化分和閱讀能力培養兩個方面,莫雷(1996)、羅照盛(2001)等對閱讀能力的結構進行分析;溫紅博(2005)編制了適用于小學生的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語文閱讀能力測量量表。關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結果顯示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發展受到個人、教師教學、學校和家庭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影響,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形成特征各不相同(婁阿利,2001;羅素娟,2012);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需要以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心理發展特征為基礎進行分階段的培養(崔海峰,2007);重視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以及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姚彩萍,2013;陳紅梅,2013;侯妍妍,2011)。上述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多為測驗法,而研究結果多是以學生年齡為劃分進行的整體性的研究,針對學生個人學習特點進行研究比較少見,因此本研究以個案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針對學生的個人學習特點進行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研究。

(三)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研究方案

本研究首先對研究對象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基本劃分,選出最具有代表性的30名學生,分析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基本結構,探討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空間,并為他們量身定做閱讀能力培養計劃,觀察培養計劃實施的過程,對語文能力培養結果進行測量,得到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基本方案。

三、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個案研究

(一)個案研究過程

1、培養方法選擇

研究者使用溫博紅研究中的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能力測量量表第一部分對研究對象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基本劃分,得到具有代表性的語文能力高、中、低三組,并對各組的語文能力結構進行劃分,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心理進行分析,得到結果如下:

對三組學生的語文學習心理進行訪談性分析,訪談問題包括:“你喜歡學習語文嗎?有多喜歡,和其他科目比你最喜歡語文嗎?”、“你學習語文的目的是什么?”、“請試著對語文閱讀學習的感受進行說明”、“你喜歡看書嗎?平時都喜歡看什么書”。通過訪談我們獲得關于三組學生語文學習心理的不同結果:語文閱讀能力高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積極性很強,而中等能力組則是在被動學習語文,低能力組是語文學習中的“學困生”。將語文閱讀能力結構分析與學生學習心理特征訪談結果綜合不難發現,高能力組的學生在語文閱讀推理能力和情感體驗方面還有待提高,中等能力組在語詞理解能力和歸納段意、綜合分析能力方面有提高的空間,而低能力組則組要從基本的語文閱讀能力發展方面進行根本的改善,即重視正確的學習心理的構建。因此,本研究選用“情感教學”、“技巧教學”和“心理教育”作為主要的培養方法。

2、培養過程設計

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是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的,通過教師在課堂中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劃分,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分層教學目標設定、探究合作式教學和任務教學法是主要的教學方法。另外,本研究也重視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影響,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計劃告知家長,請家長配合本研究,提供給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支持,包括為學生購買課外閱讀書籍、詢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感受等。在三個月的培養研究之后,我們使用溫博紅研究中的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能力測量量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對研究對象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再次測量,與之前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獲得研究結果。

(二)個案研究報告

1、語好型學生的個案研究結果

本研究中的10名六年級小學生是語好型學生,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點在于對語文閱讀內容的推理能力和情感體驗方面,盡管前人研究中有結果認為推理能力和情感體驗是初中學生才有的能力,但實際上,有效的培養計劃使小學六年級學生在這兩方面能力發展上也有所提高。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了一系列與推理能力發展和情感體驗有關的題目,例如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自由寫出閱讀感受等;在探究合作式教學中,給予這些學生更加自由的空間,鼓勵他們對閱讀材料進行完全獨立的思考。長達三個月的閱讀能力培養之后我們發現,語好型的學生在推理能力測驗得分從1.25上升到2.33,情感體驗得分從1.01上升到2.44。十名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閱讀能力觀察描述中關于“更愛讀書”、“開始喜歡情感描述的閱讀內容”的報告較為普遍,學生的閱讀感受中也多了很多與作者“共鳴”的敘述。

2、被動學習型學生的個案研究結果

被動學習型學生的能力提高點在于語詞理解能力、概括段意和歸納整理三個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給予更多的針對性訓練,培養后的再次訪談中,有9名學生都報告:“比原來更喜歡學習語文”、“覺得語文閱讀變得簡單了”,這說明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提升,而再次測驗得到的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被動學習型學生在語詞理解、概括段意和歸納整理三方面的得分增值都超過2分;來自于學生家長的報告則說明學生在“主動學習”方面的加強,“能自覺做語文作業”是他們最主要的變化。

3、語文學習困難型學生的個案研究結果

在這個培養方案當中,針對語文學習困難學生的培養重點在于學生學習態度的改善,教師多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雖然這部分學生在語文閱讀能力各項因素上的得分增值都沒有超過2分,但是在培養后訪談中,學生對語文學習和語文閱讀的主動敘述更多,有8名學生開始反饋“爸爸不給我買書”、“我不會做段落歸納的題目”、“老師給我的題目我能做出來,因此覺得語文閱讀不難”,這說明學困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態度明顯改善了。

四、討論

(一)影響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因素

1、來源于學生的因素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學生自身的因素是影響其閱讀能力發展的最根本原因。對于語好型學生來說,學習語文可能具有“功利性”,即為了考試而學習,這使得語文閱讀的“精神培養”目的難以展現;對于語文學習困難型學生來說,在學習中并沒有獲得學習情感上的滿足,因此語文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是枯燥無味的;對于被動學習型的學生來說,由于缺少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積極閱讀較少,僅有的課外閱讀集中在漫畫和輕小說上,是因為這些書籍讀起來感覺輕松休閑,并不受“學習成績”的約束。可見,小學生本身對語文閱讀千差萬別的認知影響了他們閱讀能力的發展。

2、來源于教師的因素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傳承文化,通過語言的學習獲得了解民族文化的工具;通過閱讀體會文學的時代價值;通過寫作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態度。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除了體現在學生考試拿分方面,還應該體現在學生情感發展方面,這也是人本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但是,繁重的教學任務使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的理解已經偏離了情感感悟,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使學生閱讀速度加快、找到得分點,重視知識教育而不重視人文教育,即使課堂安排的再豐富,缺乏感情的教學也難以達成教學效果的提高,要想使學生在這種教學條件下的閱讀能力有所提升,更是難上加難。

3、來源于教學環境的因素

提起閱讀,大多數高中學生的家長都認為是“語文閱讀理解題”,學生家長對單純的“看書”的態度是“有時間看書還不如多做兩道數學題”,“,語文的閱讀分數不多,還不如作文寫好些”,于是家庭為學生提供的閱讀材料多是教輔參考、優秀作文集。學校給出的閱讀書目中更多是“心靈雞湯”這種哲理類書籍,因為這種書淺析易懂,段子小而濃縮性強,能夠為寫作速成提供資料。可見,小學生處于一種“快餐式”的閱讀環境當中,學生對閱讀的認知水平不高也不足為奇。

(二)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1、針對語好型學生應進行自主閱讀訓練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好型的學生本身對語文知識就存在極大的興趣,其閱讀能力提高的范圍在于通過閱讀進一步感受語文知識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這也是學生的精神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需要教師刻意地進行目標設定和學習計劃布置,教師應做到的是引導學生深入到閱讀的內容之中。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采用學案教學的方法,通過對閱讀的探究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和進行課外自主閱讀訓練都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究產生的閱讀感受和觀點,遠比教參上給出的要多得多,可見,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更多。自主閱讀訓練的實施則需要以學生對閱讀的自主性為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把每周的一節閱讀課固定作為“課外閱讀課”,閱讀的內容由學生自主選擇,甚至連講解也不是由教師來進行,而是請三到五名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和賞析評論。這樣安排課堂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師生和學生之間的閱讀愛好了解,并鼓勵學生進行有營養的課外閱讀,堅持兩個月之后,學能夠從閱讀賞析中體會到精品文章的妙處,甚至能夠將“一個月讀一本書”列入語文學習計劃中,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此養成。

2、針對被動學習的學生應激發學習興趣并重視基礎知識鞏固

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教學內容結構和教學目標設定多與“解答閱讀題目”有關,久而久之會使教師和學生形成“解題慣性”而忽視閱讀本身的樂趣,這也是被動學習的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為了使被動學習的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相匹配,使原本語文閱讀基礎差,學習被動的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改變,從而對語文閱讀產生信心,其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將閱讀賞析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針對課文中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找出很多以前課文中出現的類似的閱讀材料,將這些閱讀材料連同將要閱讀的材料一同出示給學生,請學生尋找這些材料中的共同點,對相同的修辭手法進行賞析,通過這種多材料、多角度、組合式的教學內容的展示,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更加牢固,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使他們能夠感受到閱讀本身的樂趣,為了閱讀而閱讀。

3、針對語文學習困難的學生應通過心理教育改變學習觀念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滿足學困生學習情感需要是改變語文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觀念的基礎,語文學習困難的學生大多存在對語文學習“回避”的心理,而這種心理的形成與語文閱讀學習不能滿足學習心理需求相關。如果語文教師能認認真真工作,努力工作,用心工作,一絲不茍,就一定會得到學生一致好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能微笑面對學生,創造輕松學習氛圍。課下多輔導,多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的距離,多一點溝通,關心關愛學生,學生自然會從學習中獲得情感的滿足,這種滿足來源于“教師對我的期望”、“教師對我的關心”,教師能做到這點,學困生的改變并不困難。另外,語文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學習反饋也有關系,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不佳,老師家長就加以責備,這樣的負強化多了,學生就會對學習感到焦慮。如果教師能夠做到在課堂上采用積極的、正面的評價方式,對學困生不良的課堂表現采取制止的同時,溫和的對待學生;即使學困生答錯了問題,也對他們回答問題的行為表示“你很勇敢,很棒”的鼓勵。事實證明,堅持正面評價對學生學習焦慮的減輕是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婁阿利.9-12歲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發展特點及培養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莫雷.中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結構的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6.

[3]賈素娟.小學生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

[4]崔海峰.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要素、結構、層次及其培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姚彩萍.淺析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科教文匯,2013.

[6]陳紅梅.對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技巧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2013.

[7]侯妍妍.淺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群文天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