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課程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4 01:50: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業課程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省加大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的力度,今年上半年,共爭取國家各類科技項目102項,經費總額達到2.16億元,其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雙雙實現突破性增長。這些科技項目的落地生根,將成為撬動我省經濟增長的強大驅動力。
實施產業技術創新行動計劃,支撐重點產業振興。上半年,圍繞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省科技廳共組織重大科技項目17項,其中有14個項目已上報省政府產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聯合辦公室進入專家評審階段。自然基金項目共受理申報101項,將優選出10個項目作為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給予扶持。我省推薦的“大型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獲得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8750萬元的資金支持,將促進我省開展大規模太陽能綜合利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實施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計劃,將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作為“平臺建設年”的主攻目標,從創新研發、成果轉化、企業發展和資源共享四個方面進行綜合集成,構建15個面向重點產業振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全省86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中,已加盟服務單位達45家,實際入網可對外提供共享服務的(20萬元以上)大中型儀器設備達1039臺(套)。科技數據、大型儀器、行業檢測、專業技術等科技資源實現了有效聚合,為加速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提供了高效服務和有力支撐。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計劃,科技成果產業化比率再創新高。上半年,全省共登記應用技術成果519項,轉化率達82.7%,再創歷史新高。截至今年7月,全省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632項,成交金額21.74億元,同比增長172%。積極推進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廣專項計劃項目的實施,今年共有94個項目入選,其中高新技術及社會發展項目占45.7%,我省將優選50項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成熟成果進行重點推廣和示范。上半年,我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領域共爭取國家項目21項,資金1500萬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全力建設哈爾濱市科技創新城,實施科技園區提檔升級行動計劃,打造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增長“龍頭”。今年簽約入駐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建設項目17項,總投資約88億元。其中,省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哈焊接所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7個項目已相繼開工。哈爾濱市天地仁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制藥產業化基地等17個產業項目已簽約入駐,總投資21億元。這些項目將成為我省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上半年,哈爾濱、大慶兩個高新區經濟發展強勁,工業總產值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0.3%和26.5%。加大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建設,在爭取園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上半年,共爭取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63項,資金4455萬元,比去年全年爭取的資金還多1135萬元。
鎖定我省重點產業,實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動計劃。在2009年組建鋁鎂合金新材料、半導體照明、風電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基礎上,今年省科技廳又組建了先進復合材料和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產業對接會,商討解決相關領域發展方向、存在的關鍵問題等,增強了我省重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年底前,省科技廳還將組建新能源汽車、新農機、硅基新材料和生物環保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實施創新型企業建設行動計劃,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上半年通過加大宣傳培訓、深入企業輔導、現場考察等工作力度,培育和認定工作得到了企業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有400余家企業進入了創新型企業培育和認定的備選庫,有110家企業進入專利優勢企業培育和試點的備選庫。
篇2
關鍵詞 TBL教學法 創業教育 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47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 social background, imminent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and advantages,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strategy and practice course. Finally, summarize the T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good promo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effec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improv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TBL teaching metho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 practice
1 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尋找新的就業模式迫在眉睫。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各高校響應國家提倡和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號召,運用多種途徑將課堂實踐結合并積極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業教學模式,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因此,研究如何在高職院校中有效地實施創業教育,并利用其提高大學生業素養,從而解決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這就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創業教育更注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銳性和創新性的培養。具體表現為重視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體驗、創業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大量的數據及文獻資料表明,創業教育課程如果僅僅是進行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而不側重于學生創業能力的開發,那么創業教育的真正意義就難以顯現。目前,關于我國創業教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多數高校已經將創業教育納入必修課程體系,但是研究表明課程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且多以理論講授為主。為了使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更加深入有效的開展,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研究創業教育,從課堂教學、學生反饋中發現教學中的普遍性和規律性,采用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和途徑。①
在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教學中存在著灌輸式教學――學生收效甚微的問題背景下,尋找新的創業教育教學模式迫在眉睫。TBL教學方法是美國的Michelson等學者于2002年提出,②他們將這種教學模式命名為Team-based learning,即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注重學生靈活性、創造性與實踐性的提升。本課題將以團隊為基礎的富有實踐性與創造性的TBL教學法引入高職創業教育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將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相結,以便提高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教學效果,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業素養。
2 TBL 教學法理論基礎及優勢分析
2.1 TBL教學法基本內涵
TBL教學法首先在歐美發達國家逐步推廣,主要應用在醫學課程中,而且經過實踐研究發現,TBL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提升。TBL教學法的基本教學過程是:(1)課前準備:教師確定教學要點、設定課程問題,學生組建團隊(通過綜合各種因素將授課學生分為若干團隊),學生課前學習(個人自學與學生團隊討論學習相結合來獲取理論知識);(2)課堂測試:先進行小組測試(小組間進行比賽討論),個人測試(小組內應用性練習來使學生深化鞏固知識);(3)教學評估: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對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此外TBL教學法還具有如下特征:通過團隊學習、課前自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通過小組間比賽測試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團隊協作精神;整套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提高。
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在我國TBL 教學法大多應用于醫學教育領域,使學生更容易掌握醫學理論知識并增強實踐能力。分析比較創業教育與醫學教育的相似之處,發現二者同樣存在理論知識復雜,實踐應用性強的特征,并結合TBL 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特征。基于此,大膽設想將TBL 教學法應用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教學實施。并通過實踐發現TBL 教學法同樣適用于大學生創業教育領域,這一新型創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對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2.2 TBL教學法的優點
(1)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TBL教學法是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學生組建團隊,以小組為單位競爭學習、討論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為解決問題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深化鞏固知識。這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提高學生言語溝通能力。TBL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環節即課堂測試,要求小組成員積極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展示學習結果,討論學習增加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同時課堂測試可以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3)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TBL教學法利用課前任務式學習,摒棄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通過學生課前自學與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改變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學習形式。強調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③
3 TBL 教學法的課程實踐
3.1 創業教育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的性質和特點,教師把教學內容設置成為多個任務情境,并將任務設置目的、完成任務所需的學習能力向學生詳細說明。將學生組成若干小組,使其通過團隊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內部研究探討完成學習任務的工作步驟。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TBL教學法形式新穎,通過任務驅動機制,促使學生帶著學習任務主動去收集教學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學習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TBL教學法通過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技能,這為學生創業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實踐技能奠定基礎。④
3.2 學習任務實施過程
TBL教學法旨在以任務驅動的形式指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通過網絡等途徑查找收集相關文字圖片及影像資料),并分析整理總結得到任務報告,完成課程的目標。課堂上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分析相結合,有效開展課程內容的交流互動,增強學生學習d趣與積極性的同事,鞏固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TBL教學法中,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在進行研究探討后,進行任務分配,如在學習創業教育組建創業團隊這一章節中,各小組成員將章節知識點分解,每個人負責一個小節,小組組長負責統籌分配工作,小組成員負責整理分析資料,每一位同學各司其職,完成自己的工作,并進行工作匯總,把各自的工作成果展示出來,組長統一組織下分析討論并進行工作總結。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使團隊成員的主動構建知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時在創業過程中所必須的實踐操作能力及團隊配合能力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增強。TBL教學法手段靈活多變、表現感性直觀、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創業實踐打下基礎。⑤
3.3 總結和自我評判能力
TBL學習小組完成各自的任務后,要進行課堂成果檢驗,各團隊對學習與解決問題的成果進行展示,由教師和其他學生對各團隊的學習情況進行提問并評價總結。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知識要點及以后實際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教師評價可以考核學生完成任務的態度、任務完成的情況、實踐操作能力及自我評判標準。通過課堂中對教學任務的考核,鞏固教學內容要點,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傳統的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來完成知識的傳授與吸收,由于創業教育知識體系復雜、實踐性較強,此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無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教學過程,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而 TBL 教學法結合創業教育的課程特征,強調學生在課程講授過程的參與性。在教學過程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導向讓學生小組團隊的形進行課前的預習準備,通過課中的辯論、討論來進行課堂測驗,以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并根據結果適時調整學習方案。同時注重學生創業實踐的培養,課后的實驗實踐環節,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的高度參與性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與自主創業能力。
4 總結
綜上所述,相較于傳統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授課過程中引入TBL教學法,將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任課教師將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成不同的情景任務,以任務為導向,以小組團隊為組織形式,引導學生以查閱資料、分析咨詢、交流討論等方法來解決問題,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導,以活動為載體,創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體驗、感知、探究,有效整合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在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正確處理好主體性和主導性的關系,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保證創業指導課教學的有效實施。
TBL教學法依托互聯網的資源優勢,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由原來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參與設計教學任務,突出了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注釋
① 何海宴.創業型經濟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基于江蘇省蘇北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的調.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9(07):15-17.
② Michaelsen L, Sweet M, Parmelee DX. Team 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Learning's Next Big Step[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2008.7(7):1-99.
③ 趙微,郭麗雙,劉俊峰.以團隊為中心教學法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軟科學,2014.6(2):8-11.
篇3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通訊和多媒體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對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教育創新的重要源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提供動態、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構造虛擬化、生動的教學環境,有助于教學活動脫離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有助于提供多元、靈活的溝通渠道,有助于促進單向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化、合作化轉變,更好地支持學習協作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本項目擬從資源體系、平臺開發、內容設計以及教師培訓4個方面開展工作,構建創業教育學科服務體系。①建立內容豐富、層次分明、動靜結合、與學科相融合、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體系;②組織優質專家團隊,創新資源建設,提供高品質創新的課程資源;③構造基于混合課堂的網絡學習環境,提供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學習管理的功能,創設課堂教學、直播教學、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環境;④通過引入教學模式示范工程,探索先進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師研修培訓,引導教師合理利用資源和平臺開展教學活動。
2、資源體系建設
創業教育是一個面向大學生的廣泛、系統的教學工作。創業教育的學習主體處于不同的學校、專業、不同的知識背景,創業與行業和社會經濟活動緊密銜接,這導致創業所涵蓋的資源非常廣泛。如何促進各種資源的聚合并實現集成共享,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創業課程資源體系。在理清創業課程資源體系的基礎上,構建資源聚合平臺,形成共享共建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不斷完善。(1)基礎資源。以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創業教育教學大綱為基礎,建立創業教育的核心資源,滿足標準化課程建設的需要。開發完整教學資源系統,包括電子教材、微課程視頻、作業、測評、題庫、PPT、WIKI、討論主題、問答、案例集等資源。(2)領域資源。創業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鼓勵以專業為背景,發現事業機會,實現個人和團隊的創業規劃。要逐步積累領域創業案例,促進領域創業教育資源的發展。此外要關注不同層次學校、不同學業級別的創業機會、創業案例、創業領域的知識,構建細分的創業教育資源體系。(3)公共資源。不斷收集創新資源,收集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政策、法規、文案,洞悉行業發展的脈搏、提供最新行業案例。提供豐富的創業信息,了解創業的前沿信息,提供學生實習、創業競賽、創業輔導、創業孵化等社會化整合服務。(4)培訓資源。組織優秀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建立面向教師培訓的資源庫。培訓資源包括教師培訓專用資源、教師授課資源、教學經驗分享庫、教學研究資源庫、教師互動社區。(5)動態資源。引入師生交流共享服務,內容包括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創建的課程錄像、筆記、創業計劃書、學習者在學習活動和主題討論中產生的各種數據。建立專家開發資源、教師分享資源、學生交流資源、社會參與的動態資源體系。
3、創業教育平臺建設
3.1平臺功能
為了開展網絡創業教育,本項目團隊聯合企業研制了創業教育網絡學習平臺。創業教育平臺提供了學科資源管理、教學支持工具、學習社區環境、學習活動管理等功能。系統具有動態可擴展能力,隨著創業教育建設的發展,平臺在資源、教學工具應用、學習活動、社會協作等方面都可按照需要擴展。創業教育平臺由資源管理系統、教學工具系統、學習管理系統組成。其中:資源管理系統以學科為單位完成資源的管理、分類、檢索、評估、展示等功能。教學工具系統(學習工具、協作工具、評價工具、課程開發工具)包含廣泛的學科應用,如資源點播工具、直播互動工具、論壇子系統、答疑子系統、虛擬實驗室、模擬實訓、在線創業計劃書、學科評估等工具。學習活動管理系統由人員管理、課程管理、活動管理、教學管理、成績管理等組成,為教學提供過程控制,支持程序教學。
3.2教學環境
平臺以工具系統為基礎,提供4種學習環境,包括:傳統課堂、直播課堂、自主學習、互動學習。①傳統課堂環境。平臺為傳統課堂提供的工具包括電子白板、課堂互動、錄播工具、課程資源播放器,教師利用資源和工具組織課堂教學;②直播課堂環境。平臺為直播課堂提供的工具包括虛擬教室、錄播工具、在線測評等工具,可以組織專家講座、大型公開課等教學;③自主學習環境。平臺提供視頻點播、文庫瀏覽、虛擬實驗室、模擬工具、測評工具等應用,學生根據學習起點、興趣、適應經驗等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和進度來學習;④協同學習環境。平臺提供社區管理、論壇系統、視頻答疑室、問答系統、小組管理等工具,師生可以開展任務協作、問題研討、在線答疑、內容分享等學習活動。平臺支持課堂教學、直播教學、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4種學習環境,支持靈活的混合教學策略;支持對學習活動過程的測評,利用網絡技術,師生可以得到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并對學習質量進行過程考核;平臺注重收集人機互動數據,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通過不斷積累,最終形成學習分析資源庫,發現教學規律,以達到改善教學的目的。
4、創業教育課程實踐
4.1資源設計
創業課程開發過程中通過聚集一線優秀教師,聘請一些優秀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技術創新專業人才組成專家小組,構建理論研究、實踐教學、社會參與相結合的課程開發團隊。在開發過程中,結合創業教育的特點,在課程內容開發上引入情境教學、案例教學、問題教學等先進教學方法,利用混合教學的思想開展教學設計。創業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堅持以人為本,課程自始至終通過討論展開,課堂學習力求生動活潑;在學習內容與方式上采取問題導向,把聯系學生思想實際開展教學落到實處。通過資源整合與應用,將案例學習、專家意見等以微課程或插播形式加入課堂討論,教學信息容量大、教學組織技術性特征明顯,課程呈現方式多樣。在《創業基礎》課程內容設計中,以電視連續劇的形式引入了劇情設計,劇情以一組大學生成長經歷為背景,反映了大學生的創業生活與成長經歷。借助劇情的設計,以大學生的思維為背景,展現了大學生普遍的觀點、問題、思維習慣,引出創業認識、創業知識、創業實踐中的各種典型觀點和疑惑。課程以劇情發展為主線,引導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導入,學生在對各種觀點思辨和問題研討中提高認知。課程中設計了大量微課程,向學生深入透徹地闡述創業教育的核心和知識點,在學生完成討論后展示專家意見,并由教師進行總結點評。
4.2教學實施
創業教育平臺涵蓋3個要素:資源開發、平臺支撐、教學模式。教學實施的核心是教學設計,即如何利用資源,在平臺的支持下,結合師生的特點,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為此,創業教育課程專家小組,將模式示范作為項目建設的組成部分,通過教學研究專項課題,鼓勵一線教師開展教學方法創新,積極總結教學經驗,并開展教師研修培訓。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程活動設計關鍵是有效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后教學設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平臺的優勢。
(1)課堂教學設計。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討論,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觀點、掌握基本方法。活動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有趣、高度參與和互動的氛圍下主動地建構知識,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課堂面授教學包括活動準備、交流互動、總結反思3個環節。在活動準備環節,教師需要先用相關的圖片、PPT或視頻動畫等創設一個生動的活動情境,勾勒活動所處的大背景,然后提出具體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并同時提出該課堂教學活動的目標;在交流互動環節,主要以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主,教師作為活動組織者,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和輔助。互動類型主要為討論、探究、展示、競賽和評價;在總結反思環節,課堂活動回歸教師主導,圍繞前面提到的問題進行剖析,與學生一起形成最佳解決方案,然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該活動中出現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歸納;最后根據具體情況對該問題進行擴展,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或根據實際情況引入下一輪的學習活動。
(2)課后教學設計。在線學習主要包括課程公告、資源下載、教學視頻、課外知識、實時協作、主題研討、作品展示和互動評價幾個模塊。通過課程公告模塊和電子郵件系統可以遠程向學生課程通知,提醒學生做好活動準備。資源下載模塊主要提供教學課件和學習工具的下載服務,方便學生補充課堂筆記和搭建必要的軟件環境。教學視頻模塊主要供學生回顧課堂學習活動中的重點內容,加深記憶。課外知識模塊主要為解決學生知識起點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與課堂所學內容相關并加以擴展的課外知識。主題研討模塊提供師生就某些主題進行離線交流的空間,主要通過論壇模式實現。實時協作模塊主要為學生課堂上或課后的小組協作提供一個共享資源和在線交流的場所,通常可以借助班級群組來實現基本功能。作品展示模塊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課堂活動成果或平時作業的場所,用以交流和相互學習借鑒。互動評價模塊既可以進行學生內部投票選出優秀作品,又可以進行平時作業的互評,以獲取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反饋。在線學習是課堂面授教學的良好支持,同時它又受課堂面授教學進度的限制,為課堂面授教學所主導,二者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優勢互補。在線平臺較適合遠程進行以下的活動:資源分享和消息,讓學生隨時隨地下載到上課課件和需要安裝的軟件,隨時了解教師最新的課程安排以便做好下一課堂活動的準備;提供重點難點內容的教學視頻,供學生回顧和復習相關知識點;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課堂上沒有時間涉及的簡單知識點,或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課堂以外擴展知識。而對于實時協作、作品展示和互動評價活動,可以盡量放在課堂上開展,但當班級學生人數較多或課堂時間不允許時,這些活動可以適當在線開展。
5、結語
篇4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吉林省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研究”(編號:JJKH20170274SK)和吉林省高等教育協會2015年度高教科研重點課題“凈月高校聯盟視閾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動機制研究”(編號:JGJX2015c4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6-0060-02
創新創業精神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支配著人們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態度、行為、方向和目標,是在創新創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念、個性、意志、作風和品質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要在專業教育基礎上,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就是說高校不僅要重視創新創業知識的傳授、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還要重視對于高校學生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
一、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相關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的現狀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全國各地高校陸續將創新創業課程設為必修課,納入學分體系計學分,同時,專門設置創業學分,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加參與各類創新創業課外活動。在“雙創”這樣的大環境下,KAB、SYB等作為專門傳授創業實踐知識的選修課程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積極參加創新創業相關課外活動的學生也快速增加。
學生對于講授式課堂教學的興趣越來越小,對于在班級里積極出頭參與課程也有一定抵觸,特別是在必修課的課堂里這種情況更容易出現。即便是在多數同學是因為興趣才選擇的選修課的課堂上,也會因為課堂時間限制,而使得部分有想法的同學難以在想法出現的時候及時與教師、同學分享并得到反饋。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僅僅是為了滿足創業學分的要求而上課,完全不懂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他們將來生涯發展的重要性。
學生對于參加創新創業活動的興趣日漸濃厚,但是對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活動方式還不清晰。由于學校出臺了創新創業學分要求及相關獎勵政策,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動機也產生了分化。部分學生是以將創業項目落地為目標進行的創業活動,而大部分的同學則是為了取得學分、鍛煉能力而參與的創新創業相關活動。學生們即便是參與了相關創新創業活動,但是他們的創新創業知識、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只有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意愿,并沒有具備真正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些作為大學生所應該具備的素質。
針對這些情況,要上好創新創業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可以基于混合式教學構建一種新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教學模式。
二、在創新創業精神教育中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
觀念態度的轉變和技能的獲得比知識的獲取更重要,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更加重要。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了一種創新創業精神教學的不同的教學途徑。由于可以有效連接課堂、網絡和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一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部分理論知識學習;二能夠讓學生根據實踐遇到的問題及時在線上和任課教師及同學交流;三能夠讓學生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根據任課老師安排的討論課題鍛煉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針對只想取得創新創業學分的這部分同學,通過混合式教學的方式可以提高其課堂參與感,使他們真正了解創新創業精神對于所有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
三、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1.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案例、法條等內容
一是將文字類和視頻類的國內外的創業小故事案例添加到網絡課堂資源庫里作為實體課堂的預習內容,譬如馬云、喬布斯等人創業過程的文字案例,講述張瑞敏創業精神的《首席執行官》等視頻案例,讓學生自主安排時間在線上充分預習這些案例內容,然后在實體課堂讓學生根據案例圍繞主題發言,教師再根據學生發言和準備好的案例分析進行總結,并講述創新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等理論知識內容。
二是在網絡資源庫中加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大學生創業比賽相關說明,包括創業計劃書模板,路演用PPT模板等內容,還有創業相關的法規法條,比如企業法、合同法、專利權法等,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有需要查閱時就能比較方便地找到。
2. 采取分組討論的方法,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習效率
開課之初將學生分組,開展線上線下的討論、游戲及行為訓練等課程內容。討論的內容圍繞有關什么是創新精神、什么是創業精神,企業、企業經營管理以及企業運作流程等問題和一些有關創新創業的構想和方案展開。提示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按照頭腦風暴的原則,不求質而求量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做到不輕易評判。在線下討論時,教師要對各小組進行巡視,并在必要時做出適當的指導。討論結束后,各組派代表發表小組討論的見解,教師對討論的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在線上討論時,教師及時閱讀討論發言,適當做出指導,對討論的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在線下實體課堂時進行歸納總結。
3. 采取游戲演練和行為訓練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心理素質
一是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做一些創業類的游戲,可以喚起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并使每個學生參與進來,使同學們從游戲中獲得了解企業、企業經營管理和企業運作流程的基礎知識。教師通過線上布置劇本,描述游戲及每個角色的基本情況,向學生詳細地介紹游戲的教學目標和游戲規則,在線下實體課堂指導學生進行課堂模擬游戲對抗,讓同學們通過親身體驗,更全面和深入了解創業及企業運作中的部分具體過程。游戲結束后,進行小組討論,講述在游戲中自己的收獲和感受。教師對同學們的發言和游戲演練過程進行歸納,并引出創新創業精神在整個創業及企業運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基本知識的講解。
二是在實體課堂采取行為訓練的方法,分組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領導力、抗壓能力、自我效能感等在將來創業就業過程中所需的心理素質。
4. 采取實踐模擬演練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根據課堂所學內容和對網絡資源的線上學習,分組準備創新創業項目,并在最后一次實體課堂進行演講。教師在課堂上分別介紹如何較好地展示創新、創業項目的內容,如何為申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做準備,如何利用這次演練提高綜合素質。可以通過帶學生參觀學校的創業孵化園,展示學生身邊的成功的或獲獎的項目帶給學生比較直觀的創新創業課外活動的成果感受。
圍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主題和要求,用兩周的時間進行調研、市場分析、項目論證,最后確定創新創業的項目,并完成創新創業項目計劃書的撰寫。經過兩周的準備,由學生們利用PPT匯報創新創業項目選擇實踐活動的進度,展示項目選擇的思路和已經確定的項目。對展示出來的創業項目,其他同學和教師可以對項目挑毛病、提建議。每組學生要將同學和教師提出的建議和置疑進行分析,回去后對創業項目進行完善、優化,并于下周進行最終的項目展示演講,提交創業計劃書文檔和PPT演示課件。最后,教師對本次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總結。通過這個實踐活動,點燃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火焰,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教學目標,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混合式教學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敏于發現、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以及創造價值、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們對創新創業課程的認識,一是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是普遍性教育,所以要廣泛開設課程,目的是推動學生轉化所學的知識,激發其中的一些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時代,將來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創新創業能力都是必需的,創新創業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二是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是精英教育,與普及性教育不同,學校需要選擇和動員一批愿意以主動創業為目標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學校要給予一個環境,讓他們能夠鞏固內心的沖動與熱情,并且訓練他們許多思維與行動的細節,選擇一個領域去進入創業的門檻;三是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是知識轉化的教育。創業是為了讓新的企業代替舊的企業,是開創全新的需求以改變世界。從根本上說,只有重新建構生產函數才可以做到這一點,而其核心是知識的轉化。這需要深刻認識知識,將知識與需求,特別是那些新的需求與深入的需求聯系起來。通過混合式教學可以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將知識進行轉化的能力,讓創新創業學分的含金量更高,使得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明顯增強,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高,從而達到擇業范圍不斷擴大,就業層次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篇5
\[摘要\]
近年來,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仍十分突出。理性分析發現,教師教學方法缺乏新意,教學手段單一,未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導致課程教學實效性不強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筆者作為課程教學一線的教師,認為緊扣課程的特點,突出學習主體的地位,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關鍵。將生涯人物訪談法運用于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課程教學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程教學;生涯人物訪談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5)03010203
近年來,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建設在完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資源、深化理論研究、加強師資建設、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然而,作為在教學第一線從事課程教學的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仍有著相似的困惑和苦惱――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不高,積極用心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較少,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如何調動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成為了探索和鉆研的方向。
1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從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的現狀看,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不高,用心投入課程學習的學生少,敷衍應付的學生多。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在臺上講得唾沫橫飛,學生在底下卻有的打瞌睡、有的玩手機、有的開小差,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難以形成;二是課程教學效果不佳,主要表現為課程教學對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與創業指導不到位,課程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學習、求職就業間出現脫節和分離。
分析其中的原因,相對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高職大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自信心不強、自制力欠缺、學習不夠勤奮刻苦是一個現實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缺乏新意,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未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許多教師為改進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做了積極的探索,比如,運用理論講解與案例分析相結合、課堂授課與活動實踐相結合等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成效甚微。以課程案例教學的運用為例,雖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廣泛收集教學案例,可由于教師大多沒有在企業任職工作的經歷,沒有參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經歷,也沒有自主創業的經歷,實踐經驗明顯欠缺。因此,第一手的案例資料極其匱乏,更多的是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二手的案例資料。而二手案例資料中的典型人物以名人或成功人士居多,他們就業或創業成功的經歷,對于目前在校園學習生活的高職大學生來說很有距離感,案例的說服力不強,帶給學生的啟發和思考相對有限。有的教師也試圖從本校挖掘優秀畢業生成功就業或創業的實例以充實教學案例的內容,但對畢業生進行全面的跟蹤訪問工作量較大,僅憑教師個人的力量,要收集整理出完整的案例資料頗有難度。
在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收獲和突破。在教學實踐中緊扣課程的特點,突出學習主體的地位,將生涯人物訪談運用于課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生涯人物訪談在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生涯人物訪談是參與式教學法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參與式教學法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和環節,通過自主學習和親身體驗,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和經驗,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1\]。將生涯人物訪談運用于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課程教學,使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可以延伸到課外,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實現了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合作學習。
2.1生涯人物訪談對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的重要意義
生涯人物訪談是學生走出課堂,通過當面訪問、電話交流、網絡溝通等多種形式對一定數量的職場從業者進行職業調研,從而獲得對行業、職業和組織相關詳情的一種職業探索活動\[2\]。
在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由于自身職業經驗有限,尤其是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面對的不同行業與職業環境不了解,在課程教學中,往往難以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雖然上了就業和創業指導課,但依然缺乏對職業社會的深入認識,依然無法了解所學專業對應的行業領域和職業崗位群對人才的要求,進而導致學生難以從實際出發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難以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知識和能力的準備,提高就業競爭力也就無從談起。
生涯人物訪談是幫助高職大學生獲得職業世界詳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將這種實踐、互動、體驗性的學習模式運用于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中,有多方面的意義。
1) 生涯人物訪談讓在校大學生獲得了與職場從業者直接交流溝通的機會,這種交流溝通不僅能夠幫助在校大學生深入了解專業對應的行業領域、職業崗位的發展前景以及人才供求狀況等方面的總體信息,還能幫助在校大學生獲得關于求職途徑、入職條件、崗位能力與素質要求、工作環境、工作內容、晉升路徑、薪酬待遇、職業榜樣等具體而詳盡的職業崗位信息。這些信息為在校大學生提前做好就業準備、衡量自身的專業實力與不足提供了方向和依據。
2) 生涯人物訪談對于處于求職階段的高職畢業生來說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畢業生通過與自己比較中意的目標組織中的從業者進行交流訪談,可以達到從內部看組織的目的,獲得對目標組織的發展前景、人力資源狀況以及組織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這不僅為畢業生理性選擇就業單位提供了幫助,也為后續求職過程中取得面試的成功增強了信心,打下了基礎。
3) 生涯人物訪談對于有意自主創業的高職大學生也有直接幫助。他們可更多的尋訪那些與自己條件和環境相對接近的自主創業成功人士,通過交流訪談,了解成功創業者創業的經歷,創業過程中曾碰到的困難、遭遇的挫折等,從而幫助他們堅定創業的決心,積極為順利創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4) 豐富的人脈是高職大學生在求職就業和未來職業發展中最為寶貴的資源。生涯人物訪談則是高職在校大學生廣泛結識各類職業人,積累人脈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
5) 做生涯人物訪談還是高職在校大學生培養和鍛煉個人能力的最好機會。生涯人物訪談由多個環節組成,在交流訪談的過程中,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歸納與總結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2.2精心組織設計確保教學活動取得實效
生涯人物訪談為高職大學生就業、創業和職業發展帶來的幫助和指導是多方面的,是典型的參與式教學方法之一\[3\]。在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的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時,要精心設計與組織才能確保教學活動取得實效。
1) 激發參與興趣,精心設計組織。生涯人物訪談活動的開展可分為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兩部分。在課堂學習環節,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生涯
人物訪談的意義、方法和步驟等基本知識,重點是激發起學生參與訪談實踐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訪談活動。
自由隨意安排的訪談活動往往會流于形式,作為一種教學活動,教師對訪談活動過程應精心設計和安排,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主題開展訪談活動。比如大一階段訪談的主題可側重于了解專業對應的行業領域、職業崗位的發展前景以及人才供求狀況,主要是幫助學生獲得進行職業規劃、做好就業準備的信息。大三階段生涯人物訪談的主題則可側重于對目標組織了解和具體職業崗位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幫助學生理性選擇職業,提高求職成功率。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自主創業為主題的專題生涯訪談人物活動。
一次較完整的生涯人物訪談活動包括明確訪談主題、尋找訪談人物、擬寫訪談提綱、預約訪談對象、采訪生涯人物、寫作訪談報告等多個環節。訪談活動的每個環節是緊密相連的,教師應引導和督促學生在每個環節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保證訪談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
2) 選準訪談對象,提高訪談效率。在生涯人物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最大的困惑是不知從何處著手去尋找合適的生涯人物,教師應重點給予引導和啟發。對于高職大學生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尋找理想的訪談對象:一是抓住參與專業實踐、頂崗實習和從事兼職等零距離接觸職場、體驗職業的機會,有目的地訪談職場從業者;二是通過專業老師或輔導員牽線搭橋,在已畢業工作的校友中聯系合適的訪談對象。選擇校友作為訪談對象的優勢在于,訪談者與訪談對象有著相同的學習經歷和專業背景,訪談對象提前入行獲得的工作經驗對訪談者更具啟發和借鑒作用;三是利用校園招聘會,尋找機會訪談前來進行招聘的企業人力資源工作者\[4\]。訪談人力資源工作者是高職大學生掌握企業概況,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入職條件與程序等多方面信息的最佳途徑。而在訪談實踐中也發現,人力資源工作者往往較其他崗位的工作者更樂于接受學生的訪談。有針對性的選擇訪談對象,能大大提高訪談的效率。
3) 注重總結評價,不忘分享激勵。生涯人物訪談法是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可以反復運用的參與式教學法之一,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應全程參與學生的訪談活動,將訪談活動的每個環節落到實處,做到有始有終。這包括從訪談活動開展之前的設計與組織、訪談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檢查和督促以及訪談結束后的總結評價與分享激勵。最后的總結評價與分享激勵環節尤為重要,每一次的訪談活動完成后,應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分享,大家共享訪談獲得的信息,學會將訪談收集到的各類信息和案例進行分類整理,并按行業、按職業、按專業分類建立起生涯人物資料庫,既可供同學相互學習,也為教師授課提供了豐富資料,這無疑進一步提升了訪談活動的意義和價值。而根據學生撰寫的訪談報告和總結分享會上的表現,應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這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后續參與課程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4) 重視活動細節,擴大訪談收獲。一次成功的生涯人物訪談活動對高職大學生來說收獲是全方位的,不僅能獲得對職業世界的認識和了解,還能從多方面鍛煉能力和提高素養。而一次成功的訪談是由若干完美的細節構筑起來的。這些完美的細節包括:訪談前用心設計的訪談提綱;精心準備的“30秒鐘廣告”――一份語言簡明、特點鮮明、信息明確的自我介紹;訪談過程中的守時、禮貌和善于傾聽;訪談結束后對信息及時的歸納整理以及小組訪談中人員的分工合作與溝通交流等等。由于高職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相對欠缺,教師對訪談活動進行全程引導和督促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程教學實踐證明,以生涯人物訪談法為例的參與式教學法是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中非常適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能明顯提高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張彩云.參與式教學法的實踐\[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2,(6):8384.
\[2\] 婁祖安.參與式教學法的涵義與特征\[J\].科技信息,2009,(25):405+423.
篇6
一、大學生網絡創業現狀
自1999年四川大學學生王汝聰創辦了成都亞虎(yahi)網絡公司,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網絡創業的大學生以來,隨著基礎設施的普及和社會的發展,10年來選擇網絡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網絡創業已成為一種經濟和社會現象。據2009年6月24日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的“2009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披露,網游新銳浙江渡口網絡的金津以擁有高達10億元的財富,高居“2009中國大學生創業富豪榜”榜首,且前10名中有8個項目與網絡相關,前100名中有27個項目集中在網絡或者與網絡相關。據Ebay統計,到2004年,單在Ebay美國站點上就有43萬大學生直接或間接就業。網上創業已成為世界各國大學生的就業時尚之一。
1.大學生的網絡創業的特點:①創業主體泛化,從精英向普通學生延伸。第一批網絡創業先鋒及創業成功者,基本都屬于精英。②網絡創業呈現多元化趨勢。③網絡開店日益盛行。網上開店具有成本低、回報快、風險小、易操作、靈活性強等特征,受到沒有商業經驗的大學生的青睞。④從被動型和生存型創業為主轉變為主動型和機會型創業。⑤創業環境逐漸寬松,網絡創業教育從無到有。⑥網絡創業的區域分布不均衡。目前,盡管中國創業態勢良好,但是卻出現了不平衡的發展趨勢,區域間的創業差距正在拉大。
2.網絡創業模式探討。目前大學生網絡創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其一,高科技領域創業。身處高新科技前沿陣地的大學生,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易得方舟”、“視美樂”等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成功,就得益于創業者的技術優勢。其二,智力服務領域。大學生在智力這個領域創業游刃有余,目前主要有創建網站、提供網絡咨詢服務、自由職業者、自由撰稿人以及專欄作家等,他們利用自身的智力和專業優勢,提供了另外一條創業通道。其三,網絡開店。近年來,網上開店隨著易趣、淘寶的崛起而迅速蔓延。其四,其他各種網絡營銷方式。比如目前盛行的淘寶客、閃客、中小企業站長等。
二、網絡創業及其課程建設中的問題
課程是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創業教育中的課程建設亦是一個核心問題。目前各高校在課程建設方面仍普遍存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有關網絡創業及其課程建設問題更加突出。網絡創業教育實踐經歷淺,教師能力比較薄弱,很難培養出創業型人才。另外作為選修課的創業類課程地位較低,僅靠一兩個教師很難保證開出高質量的課程。加之政策或措施等不到位,教師指導或講授創業課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往往作為副課,付之的精力和時間有限。
1.網絡創業及其課程體系設計。①課程的目標體系。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目標應定位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其核心是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素質、創業能力的教育。通過充分挖掘學生潛能,開展創業核心知識教育、關鍵技能訓練,培養創業者具有完善的人格特征與心理素質,來提高學生自我創業的能力與實踐能力,使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②課程的內容體系。課程的實施是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基礎,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根據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即整合課程結構,采取創業教育公選課與核心課程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網絡創業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公選課;核心課程:數據庫、計算機網絡、WEB開發、風險投資、資源需求與商業計劃;終端課:大學生網絡創業、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③公選課的內容。公選課必須體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智力教育與非智力教育的整合,在現有的公選課中作適當的調整。基本內容可以劃分為六大領域: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藝術、倫理道德、自然科學以及社會分析等六個方面。因為學科交融對高素質創造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學生必須選擇這六個方面中的一兩門課程。④核心課程的內容。核心課程是圍繞著網絡創業基本素質與技術展開的。網絡與信息技術、戰略與商業機會、資源需求與商業計劃、創業企業融資和快速成長等五個方面的核心課程,必須在畢業之前完成。其他課程,如創業管理、創新戰略管理、數據庫、計算機網絡、EB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風險投資、技術與創業等,則根據學生興趣、學時和教師情況安排,但每門課每年至少教授一次。⑤終端課:即大學生網絡創業、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通過終端課程的學習學生可分組合作開發一個網站或開一個網店,實現網上自主創業的最終目的。⑥課程的實踐內容。課程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學效果深化的手段。課程的實踐體系從如下幾個方面建構:在實踐活動的師資水平方面,要求教師先接受網絡創業教育的培訓,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在活動組織機構方面,要設立職能部門,負責日常網絡創業項目的申報、網絡創業資金的申請、活動內外的協調、實踐課程的落實以及學生活動的宏觀組織調控,在校園內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在社區開辟“創業實驗園”在企業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等。在活動形式方面要靈活多樣,做到圍繞市場所需、貼近學生所求、體現學生所能,比如舉辦“名人創業報告會”、“校友創業論壇”、“企業家訪談”等。通過實踐活動,積極為學生提供體驗創業的平臺,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
2.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完整的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創業課程的教學評價,不僅要注重總結性評價,更要重視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即每一堂課學生的參與度、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合理性、每個教學案例的啟發性、每一個游戲本身的創意性、每個學生主體對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等,都是網絡創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第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準確定位。著力打造創業教育的精品課程,以必修或必選、選修或輔修等的方式,作為通識教育的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創業教育不應局限于講授若干門課程,教師應增強自身素質,將創業理念融于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教學中,形成基礎課、專業課相互滲透和功能互補的創業教育體系。第二,創業教育課程的形式應注重于實踐訓練層面,課程的形式更應具有多樣性,課內與課外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生產的結合;第三,面對社會對高校培養人才多樣化的需求,以及畢業生就業、立志創業的實際需求,高校創業教育應與之適應,完善相應的教育管理機制,如輔修專業、雙學位制度、考研及職業資格證書的輔導、建立學科及科技競賽機制、創業訓練及項目孵化和培育機制等。第四,加強創業教育的網絡資源建設,建議全國創業教育學會牽頭,建立全國性的創業教育網絡資源聯盟,使國內高校創業教育精品資源能夠共同分享。①建立高校畢業生網絡創業風險基金,支持大學生網絡創業,給予學生必要的資金支持,同時鼓勵學生利用創業計劃多渠道籌措資金。②圍繞創業教育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推動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一些高校借鑒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外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和項目,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提出包括創業課程、創業研究、創業論壇、創業競賽和創業者聯盟五個部分的創業教育體系,形成獨具特色且適用的創業教育模式。③組織培養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教師是高校創業教育的主力,是培育創業型人才的攻堅者,必須強化和推動創業型教師的培育,積極推進創業教育師資的建設,為創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④鼓勵和積極開展大學生網絡創業競賽活動,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⑤開展各類培訓活動,提高創業風險意識,降低失敗率。⑥對于電子商務類專業學生,可以考慮將網上創業納入教學實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在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⑦高校應當結合院校所在地和生源所在地的區域經濟特點開展創業指導。同時要積極、持續、穩步地推進大學生網絡創業教育培訓活動,促進中西部落后地區大學生網絡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提高,盡快縮小地區差距。
篇7
一、互聯網創新創業的特點
(1)互聯網創新創業成本相對較低。互聯網創新創業與實體店創業項目相比成本較低,在店鋪租賃、裝修等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成本降低,互聯網創業只需將電腦聯網操作就可以進行辦公,在人力資源投資以及辦公設備方面都節省了開支。由于成本較低,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方便。
(2)互聯網創新創業門檻較低。互聯網創新創業對創業人員的學歷、工作經驗以及基礎知識技能等方面要求較低,可以通過培訓或自己摸索來掌握經營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受原有專業知識以及自身的技能儲備等方面的限制,與其他創業項目相比具有門檻低的優勢。
(3)互聯網創新創業的風險較小。由于互聯網創新創業具備成本低、門檻低的優勢,與其他實體創業的項目相比風險低,在創業過程中即使出現失敗或者虧損的情況,其損失也相對較小。可以把它當成一次鍛煉的機會,總結不足和教訓,從而更好地指導下一次創業。
二、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優勢
數據顯示,2015年雙11狂歡節成交額為912億人民幣。目前,淘寶網登記的個人創業店鋪已經超600萬家,其中有一部分為高校畢業生開設的。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這一群體正在利用自身的優勢逐漸壯大。
(1)充分利用互聯網創業的優勢。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很大的興趣,對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走向相對敏感,有魄力去嘗試。雖然資金積累、經營經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礙,但他們善于利用低成本、低風險的優勢,為創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
(2)與互聯網融合程度高。在校大學生或畢業生都屬于90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生活與互聯網息息相關,從網購、信息瀏覽、網站的資源培訓以及各種社交活動都與互聯網相關。大學生成為互聯網用戶中最活躍的群體,他們在對互聯網的了解、操作以及學習方面都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大學生對新事物具備較強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這成為他們進行互聯網創業的主要優勢。
(3)有利的電商發展背景。目前我國正處于電商行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各個網站及網購平臺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商機。比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它們在發展自身網站建設和管理的同時,也為更多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秩序和良好的創業環境。網站推廣及分享類的培訓課程為初學者提供了更多的創業經驗,這也是目前大學生進行互聯網創業的環境優勢。
三、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背景下的素質教育改革方案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比較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思想意識提高、能力培養以及身心健康。
(1)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高校在教育過程中,需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互聯網創業的特點和優勢,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在大學的學習中,讓他們清楚自主創業能夠體現自己的個性和價值,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對自己有一定的規劃,尤其是對具有創新創業計劃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根據需要的課程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激發學生創業興趣的基礎,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2)促進互聯網創業意識的提高。在教育培養的初期首先需要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引導,將先進的互聯網創業思想和創業的理念滲透到課程中,給學生的發展方向提供一個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對于一些具有創業興趣的學生來說,提高創業意識、堅定創業信念也是幫助其成功的重要環節。高校在這一方面需要開設一些創業教育課程,加深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
(3)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對于具有堅定創業信念的大學生來說,高校應該為其進行創業知識的系統化、專業化培訓,設置具有針對性的課程,尤其是在創業案例解析等方面,讓學生掌握好扎實的文化知識。理論付諸于實踐才具有意義,除了理論的學習安排之外,學校更應該安排創業模擬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提高綜合能力,為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8
關鍵詞:大創視角 創新創業 課程群 轉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a)-0162-03
近年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風起云涌,方興未艾。高校普遍以此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即以大創視角看問題,并不斷選擇、利用和創造新形式,實現課程體系向大創轉型。筆者學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從2015年開始進行的“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建設,就是其中一例。“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指的是以“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為主,“電子產品制作實踐”“PCB板圖設計及制作實踐”“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3門課程為輔,共同組成的一個系統(以下稱一主三輔),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功能。下面具體加以介紹。
1 根據
1.1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高技術支柱產業,對于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是,目前該產業在用人需求上形成反差:能力不強的人不需要,有能力的人招不進來。這既反映出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滯后,又向它提出培養合格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該把滿足電子信息產業人才需求(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作為自己的本職任務和首要目的,課程改革應為突破口。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其最主要、明顯的特征就是會進行電子產品開發。建設“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1.2 國務院的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在第二章(主要任務和措施)第三節(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中要求,“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1]這是我們建設“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的法律依據之一。
1.3 課程改革的要求
課程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內容,是教育目標實現的基本手段和評價的基本標準,是教師實施教學策略的基本憑借,是“融合”工作的基本依托。同時,課程又是社會進步的反映與促進,是聯系教師與學生的中介。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工作,一直在不斷進行之中,只是內容因時而異、因事而異罷了。
過去,我們的有關課程或缺少東西,或分散無序,學生學習后,不得要領,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不大,教師也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現在,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勢所趨,將課程體系向大創轉型,建設“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為其做法之一。
1.4 廣大師生員工的要求
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廣大師生員工迫切希望搞好創新創業教育,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獻力,為本校振興出力,為自身發展助力。特別是學生,連續多年的“就業難”使他們倍感壓力,非常希望成為創新創業人才。以課程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成為他們的由衷的愿望之一。
2 條件
2.1 學校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
前面講過,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是廣大師生員工的要求,首先包括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他們既然要求你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也必然會大力支持,進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可以說,領導一重視,問題就解決。各有關部門的情況,也是如此。
2.1 有關課程的教學經驗
(1)直接經驗。我們在組建“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之前,一主三輔4門課程都講過,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由此產生的真知,既是以往教師認識的結晶,又為他們應對新形勢增添把握。
(2)間接經驗。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了開闊我們的視野,廣泛地占有材料,我們還必須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為此,我們從網上下載許多資料,并到兄弟單位實地取經。然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消化和再創造,突破了生命、精力、實踐條件等限制、提高了教學效率。
(3)學生的支持。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希望自己成為創新創業人才,怎能不支持“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建設呢!如果教師講授得法,效果還是不錯的。
3 內容
3.1 方法
建設“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是系統思維的運用,是在教育目標的召喚下,把相關專業課程組建成一個系統并加以對待。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的要求,做到向大創轉型。
僅有一門專業課是不成系統的,幾門課程俱備就成系統了么?也不盡然。機械湊合、無序運行也不行。比如說,一主三輔4門課程都有了,但不分先后,隨便安排,也不能稱為系統,效果也不會很好。例如,先學“電子產品開發”,再去學“PCB板圖設計及制作實踐”,該打的基礎沒有打,使“電子產品開發”課成為“夾生飯”,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會得到提高。因此,必須把它們加以整合,組建成一個系統(課程群)。
這個系統,從結構上看,是各M成要素聯系而成的整體;從功能上看,“系統整體具有一種新的東西、新的質。它是各個要素分別存在時所沒有的,也是構成系統的全部要素機械湊合起來所形成不了的”。[2]它不是靠各要素單打獨斗,而是用集體的力量實現教育目標。如果要素聯系得當,必收1+1>2之效。
3.1.1 結構與功能
(1)結構:首先,做到要素充足完好。要素充足:根據這個原理,學校增設了“電子產品制作實踐”課程,為學生對電工電子焊接工藝等技能的掌握創造條件。這樣,要素共有“電子產品制作實踐”“PCB板圖設計及制作實踐”“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和“電子產品開發”4門課程。學生學習這些課程后,知識更加全面,基礎更加牢固,能力更加提高。這種組合,優點在對比中體現,詳見表1。
其次,使要素聯系方式合理,形成合力。主要是要素的時間安排,即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循序漸進,直奔主題:第1學期,學習“電子產品制作實踐”,解決入門與興趣問題,奠定了今后課程學習與實踐的基礎;第4學期,學習“PCB板圖設計及制作實踐”解決工具問題,為所學知識的具體運用提供幫助;第5學期,學習“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學會軟件設計仿真與調試,解決控制問題,具備了駕馭電子產品設計的能力;第6學期,學習“電子產品開發”,解決“綜合”問題,直接設計出電子產品,完成創新創業人才形成的最后沖刺。
(2)功能:通過“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的建設并向大創轉型,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電子產品設計的能力,在動口、動腦、動筆、動手中,閃現創新的火花;引導學生將成果目標化、作品化、市場化,完成創業的預演。一句話,實現了既定的教育目標,在出成果的同時出人才。
3.1.2 整體性和層次性
(1)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課程體系整體上向大創轉型,各要素也必須協同跟進,步調一致,不可有動有靜,文齊武不齊。
(2)從部分之間的關系看,各要素的排列像國務院文件要求的那樣“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不可排列無序,本末倒置。
在這里必須說明一點,“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顧名思義,是講如何設計電子產品的,學好了便可進行電子產品開發及相關工作,可以說是本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形成的最后一關。但萬丈高樓平地起,必須在學好其他課程后,才能涉足于此。
3.2 步E
建設“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從步驟上看,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3步,是系統開放性的具體體現。
第一步:事前,做好計劃安排,為課程群建設做好準備。特別要注意將課程安排納入人才培養計劃,使“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建設,一開始便有了合法性和可行性。這時,還要做好諸如教材選定等其他準備工作。
第二步:事中,即備課、講課、批改作業、復習、考試等教學環節的運行。在其中,備課和講課、批改作業是主要環節,所以予以重點研究。
(1)備課,就是寫好教案講稿,搞好教學設計。教案作為課堂教學的具體計劃,是在一系列充分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制訂出來的。只有在教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深入鉆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恰當地確定要求,靈活地選擇教法,認真地備課,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教案不僅要指明教什么,教給誰,還要指出為什么教和怎樣教,而課文里是沒有的。教案能起備忘錄的作用,它可以作為檢查教學的依據,也可以為總結經驗提供材料[3]。
①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抓住關鍵。同時,對教材進行揚棄和加工創造。即便是自己編寫的教材,也是如此。電子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應用各行各業,備教材時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緊貼學生的實際,將生活中鮮活的素材,納入教學案例之中,讓學生感到先進、真實、生動、有用,更加愿意學習,更加喜歡設計。備課時,還要注意課程群的完整性,相關性,互相照應,協調一致。并且,課程之間的主輔關系,也不是絕對的,上一個矛盾解決之后,下一個就為主了。
②在“備學生”上做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我們的學生缺點是自由散漫,習慣不好,不善自學,但優點是獨立性強,思想活躍,愛好動手。那就得對癥下藥,揚長避短,多在實踐類課上精心安排。
③在“備教法”上顯特色,將在“講課”中詳談。
(2)講課。
①不拘一格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哪一種或哪幾種管用,就用哪一種或哪幾種。
②時刻用創新創業教育的觀點審視一切,將學科競賽、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載體,融入創新創業的要求。
③做好課件,不斷更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帶來便利,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④多讓學生自己提出選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教師看其有創意后輔導他們解決問題。
⑤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搞好實踐教學。結合投影儀、機房、實驗室等,采取創設教學情境和讓學生動口、動腦、動筆、動手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將創造性的選題變為現實,把獨立性強、思想活躍、愛好動手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3)及時批改作業,重視反饋。教師對學生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保護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同時,要根據作業暴露的信息,及時調整下一步工作。
第三步:事后,總結經驗,做出評價。總結經驗,使經驗上升為理論,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正確的得以堅持,錯誤的不致重犯,收事半功倍之效;做出評價,以教育目標為準繩,以教學效果為依據,衡量“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的建設與教育目標的差距。與目標相符的,制定下一步打算。有距離的,找出原因,制定解決辦法。問題解決之后,才能進入下一步。
4 效果
學生在經過課程群的學習后,創新創業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見表2)
教學效果典型例證是,所設計制作的“多功能仰臥起坐計數器”“開水速冷機”“智能藥盒”等,先后獲批實用新型專利。畢業生持此求職,障礙較少,也能將其成果與所在單位的技術融合,實現轉化。
5 結語
建設“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屬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還不是全部質變,而后者恰恰是我們所追求的。因此,應該在建設“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拿出更為有力的措施,如鞏固“電子產品開發課程群”,條件具備后再建立幾個課程群,最后使整個專業課程都向創新創業教育轉型。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內發〔2015〕36號)[R].2015.
篇9
[關鍵詞]經濟管理;專業教育;融合;仿真實驗;跨專業
一、前言
要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的綜合性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是一個重要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由于各種原因,讓學生到企業中學習鍛煉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高校需要提供多專業綜合性的實驗平臺供經管類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跨專業仿真實驗課程依托跨專業仿真綜合實習平臺開展課程,該平臺是一套仿真經濟環境的經營模擬演練教學平臺。它依托院校的基礎硬件進行仿真環境設計,以企業經營與管理為主旨,采用信息技術建立軟件對抗演練環境。同時進行多組織對抗、多人協同的模擬經營和業務運作,通過體驗式綜合實驗教學,強化了學生對產業環境、企業經營決策、企業管理、競爭對抗、業務訓練等專業技能的認知,有效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最終實現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它能突破空間限制,最大程度的給予學生私人定制的體驗。仿真實驗教學可以將多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將教學與當前的數字化技術緊密結合,更好的實現資源共享,讓虛擬化的實驗和網絡化的教育平臺在實驗中得到體現。對于企業來說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源的投入以及實驗室的投入。
二、經管類專業人才新的實驗教學理念構建
高校引入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要在實驗教學功能和教學方法上重新構建全新的實驗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功能上應該是從教學設計到評價設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驅動式的功能設計。同時實驗教學方法也應該順應教學功能的改變,建立“雙主”教學模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在多種專業背景、多種角色配合中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最終對接產業人才需求。
(一)“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模式,激發自主學習
對于這種綜合性實驗課程,一定要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要給學生最大的自由度和發揮的空間。教師只負責規則的解讀,由學生自主發揮積極性、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學生由自己組織的團隊進行經營策劃、組織與實施,發揮主體作用。教師起到教學設計、指導、監控(激勵、答疑、糾錯)和評估的主導作用。這種“雙主”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教師分別指導和因材施教,提高實訓的效果和質量。
(二)“虛擬場景、體驗式的教法”使學生學用結合
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仿真性”,平臺通過構建模擬供應鏈下各企業運作的仿真環境,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中運用所學的各個專業知識進行企業運作的模擬演練和業務對抗。這種模擬場景讓學生自主體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環境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形成探究式、討論式、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這種教學模式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體驗式教學要先有理論基礎,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體驗的是理論的應用,而不是脫離理論的實踐。二是教師一定要預先設計好教學內容,用體驗的方式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三是創新考核制度,從實驗過程、業績到報告進行全方位的考核。
(三)“課后反思總結”強化實驗成果
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重點環節是體驗后的分析和總結。只有體驗,沒有分析和總結,就像帶著學生“做游戲”一樣,無法達到深層的理性認識,更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總結環節也應分為教師和學生雙方進行。學生每天要做好工作日志,既要對當天的工作進行分析,也要對下一天的業務開展進行規劃。教師在學生的總結基礎上再次進行全面總結。使學生形成總結經驗教訓的慣性思維,不斷強化仿真實驗的成果。
三、跨專業仿真實驗的課程開發設計
跨專業仿真實驗課有眾多的先天優勢,可以完成許多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體驗式、綜合性、創造性的教學目的。但跨專業仿真實驗課程不能只停留在軟件設計者設計的固定類型的企業和數據資源上,還有更多的功能有待開發。筆者認為,跨專業仿真實驗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完成和經管理專業教育的融合:
(一)跨專業仿真實驗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
跨專業進行仿真實驗需要建設一個更加有針對性的仿真平臺,在建設的時候需要與本校所處的地方經濟環境相結合,以地方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管理實際為案例建立實驗數據庫。以F高校為例,該校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手段,虛擬福建海西經濟區、平潭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建財稅金融保險、玉融國際創業小鎮和當地大型企業,建立真實跨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數據資源供學生實驗。這種結合方式即可以解決經管類專業學生實習難題,也促進高校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事業,學生在就業的時候能夠及時的適應社會。
(二)跨專業仿真實驗與專業群建設結合
高校應用型轉型發展正處于探索階段,轉型中尋求突出的辦學特色,高校需要產業融合,需要優秀企業的合作,高校專業群對接地方產業群正順應了轉型中的需求。建立專業群,通過產業資源對接,使得高校逐步改變專業教學及人才供應過程,也成為企業擴展區域市場的重要手段。例如,F高校經濟與管理學院順應地方經濟發展,建立了旅游專業群、“互聯網+商貿”專業群。堅持產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辦學思路,建立以市場需求、行業標準、職業需要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兩個專業群分別圍繞旅游和國際貿易兩個行業設置形成。在專業群下,實驗實訓設施、設備上有大量是共用的,有相當一部分實驗實訓項目是共同的,所以跨專業仿真實訓可以對專業群行業建設提供實驗平臺。經管類專業應依據經管學科專業方向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將區域經濟和宏觀、微觀經濟等建立專業群,將專業群建設涉及的行業企業資料整合形成各種實驗數據庫,讓學生在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就可以進行虛實結合的實驗課程。
篇10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創業教育;融合
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個人謀職已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流意識。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實際上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是把素質教育引向深入的一種新形式,在職業學校中開展“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職業教育新要求和新任務的需要。筆者認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創業教育理念是培養中職生創業意識的有效途徑。
德育課程為主,學習創業知識
在現代知識經濟社會中,豐富的知識是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否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關系到個人及企業今后的成長與發展。中職創業知識主要在德育課程中學習。中職德育課程先后使用《生活經濟與就業創業》和《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兩本教材,在教材中有專門的創業指導章節,以德育學科教學為主渠道學習創業知識。德育課程的設計主要通過“創業指導”模塊引導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啟發學生尋找創業項目、選擇創業伙伴、籌備創業資金,指導學生編制一份符合自己實際的創業計劃書,引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創業實務經驗。本模塊分別從創業素質、創業準備和創業實踐三方面各安排2課時教學。教師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學法,運用身邊畢業生創業成功或失敗的典型案例分析創業需要具備的創業意識、創業品質、創業能力等培養中職生的創業素質。通過互動游戲,了解創業當老板必須學會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學會選擇創業伙伴以及創業資金的籌備。通過編制創業計劃書,把創業夢想轉化為現實。在具體的創業實踐中,教師講授創業基本程序,掌握如何規避創業風險,避免誤入創業陷阱,懂得成功創業的有效途徑。
中職生因年齡較小,閱歷不深,社會經驗少,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從成功和失敗兩方面進行案例教學,注重指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剖析,使他們能夠增加感性認識,通過對他人活生生的創業事例的直觀剖析,了解他人發現創業機會、解決創業問題的過程,探究成敗得失,在間接經驗的體會中理解理論知識,得出理性的認識與判斷,增強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基礎課程滲透,培養創業意識
在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主要結合各學科的具體教學內容,根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和創造教育思想,創設教學情境,打造行知特色課堂,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習慣,注重職場情境教學,強化職業意識,以培養最基本的創業要素。
1.精心設計,滲透理念
如在語文教學中,依托教材尋找語文學習與專業學習的契合點,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創業理念,實現語文學習和專業學習的雙贏;在閱讀教學中,對文本主題的多元化解讀和深入挖掘滲透職業道德,拓展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培養中職生的創業人格;通過教材中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責任心、耐挫力、冒險精神、誠信教育、協作精神等職業道德教育,發揮語文的育人功能,在學生的心田播下創業的種子,塑造創業人格,培養創業品質,為中職學生未來創業時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打下基礎。
2.創設情境,體驗職場
如英語學科在“Make Your Choice ”(做出你的選擇)單元,結合教學內容思考“如何做決定”,討論“快速決定是否就是正確,慢決定是否就不好”,通過職場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思考后明確“進入職場后遇事需要思慮周全,不可沖動決定”,培養學生遇事的判斷能力及決策能力等職業素養。通過學科教學達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啟發,知道如何在創業過程或是職場生活中做出決定,同時明白正確的選擇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3.整合教材,培養品質
如數學學科在訓練學生解題能力的同時,解題過程就如同創業過程,讓學生明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腳踏實地,勇于面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解決困難。在授課過程中,鼓勵小組合作,其目的是告訴學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人獨闖不再是英雄所為,要借助大家的智慧;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目的是告訴學生:敢想敢做在創業過程中尤其重要,不擅于總結反思無法成就大業。
專業課程實踐,提升創業素養
創業教育,作為提升學生創業能力的綜合性素質教育,為學生將來自主創業添加籌碼。歸根結底,創業教育是把人才培養引向深入的一個重要舉措,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石。
1.以生活環境創設情境,了解行業知識
如計算機專業在《“新產品展示”演示文稿》教學時創設情境:“假設你公司生產的產品,現在需要去參加一個大公司的產品招標,對方要求你針對公司的產品給出PPT,對產品進行詳細介紹,并列舉優缺點”。教師引導行業準則,以加深中職生對專業PPT設計準則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應用與實踐,在技能訓練中注重培養學生養成符合企業要求的專業審美觀、細心觀察能力,養成規范的操作習慣,在教學中融入行業知識,為學生創業積累必要的實踐知識。
2.以創業案例導入,認識創業行為
如物流專業在《超市配送貨物裝卸》教學時,用“80后創業事跡――盧瀟創辦物流公司”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分析與總結成功創業需要具有認真、好學、吃苦等品質;并通過“投籃快遞”視頻對比,分析不認真的工作態度違背物流工作原則,激發學生對待工作的責任心,引出本節課的主要任務――裝貨卸貨,通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掌握裝卸原則,練習操作,養成團結協作、正確規范、認真負責的行為習慣。對于中職實訓課程教學,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中,滲透創業教育,以創業意識滲透為目標,通過情境創設、分組教學幫助學生感受創業,培養創業者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質,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創業觀。
3.以專業案例引入,激發創業意識
如在電子專業教學中,以專業案例引入實訓課堂:就讀于四川師范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的姚江量讀高二時,一次,家中的燈泡突然壞了,媽媽換壞掉的燈泡時手被燙了,當時姚江量就好奇地想:“燈泡為什么要發燙?如果不發燙不是可以節約很多能量嗎?”于是他開始著手搜集各種相關資料,決定設計一款LED節能燈。由于姚江量當時只是一名高中生,很多電路常識并不太懂,經過不斷學習,完善和改進制作后,終于成功研制出了LED節能環保燈。高考之后,他在家人的鼓勵下創辦了成都市登峰節能環保燈廠。借此案例教師提取“LED節能燈”項目,帶領學生親手制作LED節能燈。在節能燈制作現場,學生沉浸在實踐興奮中,同時思考得出“姚江量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他看到了市場,抓住了商機!”,“姚江量盡管沒有電路常識,但他不輕言放棄,而是執著地探索下去,最終研制出LED節能燈來,而讓他邁出更大一步的是創業意識……”教師再結合生活中LED用品,拓展思維,鼓勵學生進一步搜集相關信息,從而達到持續啟發其創業意識的目的。利用專業案例引入實訓項目任務,適時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覺發現身邊的問題,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措施,進而促使他們萌發基于專業的創業意識,更是激活中職專業課程教學一潭死水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