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學習計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00:50: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學學習計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陽光體育的內涵與特征研究
1陽光體育的特征
陽光體育的對象是所有的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有這個權利,都應該享受陽光體育。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尊重個體差異,不能對所有學生按同一個標準來要求。在尊重個體差異的時候也要注意集體的統一,制定集體的目標,并為完成目標而努力。我們現在要培養的人才不是只會埋頭苦讀的學生,而是具有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學生應該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這樣既能在學習之余讓自己得到放松,又能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健康的身體永遠是學習和工作的本錢。
2目前體育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
2.1培養目標不明確:在一些體育院校的體育專業存在著一些體育教學目的不明確,培育出來的體育方面的師資存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體育專業水平的進步。想要是教育專業水平得到提高,相關部門一定要采取措施使得提高體育專業的師資水平這一目標更加明確,并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2.2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從大局上來看,有很多的的方面存在問題,最為突出的是專業化程度不夠高、教育目標不明確,校方不能做到合理分配學生的課程,不能很好的按照最初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對于教師指定的學習計劃,不能很好的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來進行靈活的變通,教學部門單單對于教學計劃和課程進行相應的縮減,難以體現教育水平的專業化程度,更甚至無法保證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教育改革不能真正的匹配相應的制度,使得其不能達到政策初期所預想的結果。2.3培養方法不得當:造成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法存在問題的兩個主要原因是:學校本身的問題,例如硬件設施達不到,不能夠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教師水平,例如教師水平達不到平均水平,授課方式比較傳統,不能采取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年長的教師甚至抵制新的教育理念,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
3體育教育專業應朝哪個方向進行改革
3.1課程設置應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的體育教育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不能滿足促進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現在的體育教育課程設置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并沒有得到創新和改革。傳統的模式是老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對體育技能進行傳授,例如球類中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的打法,籃球的三步跨欄等。學生以通過考試,獲得學分為目標,來進行學習,并沒有從中體會到快樂。更有甚者,一些體力不太好的學生,拿體育課當一件痛苦的事,通過申請保健課的方法,逃避體育鍛煉,這樣這能使自己的體能變得更查。為了測試學生體能,每學年初都會對學生進行體育項目的測試,好多同學不惜花重金找人替跑,這體現了當今體育教育的悲哀。因為學校對于課程設置的缺點,不能夠給學生提供滿意的教學,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這個技能,喪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3.2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是現在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應該學會的。不可否認,很多學生缺乏團隊意識,以自我為中心,一味地維護自己的利益,致他人于不顧。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很多事情單憑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所以這項能力是每個人都要掌握的,這也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教師可以通過進行團體項目來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如接力賽、十人十一足、十人跳繩、穿越電網等集體項目。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快樂,又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3.3組建專業的師資團隊,培養學生創新和思維:眾所周知,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體育教師。如果想要取得改革的成功,首先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真正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其自愿投入到學習中,讓學生不再把得到學分、完成學業作為學習的目標。我們要對教師進行培新,使師資力量得到提高,體育教師變得更加專業。教學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創新在整個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接班人的學生必須要擁有創新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只要勤于思考才會進步,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思考、善于思考。
高等教育的個性化教學創新路徑探究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產生極大沖擊。文章研究了大數據時代下高等教育的個性化教學創新路徑,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采用單一教學方式,未深入分析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最終導致教學計劃與教學成果的嚴重脫軌。由此可見,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當前教育新形勢的發展需求,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新路徑,成為各大院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關鍵詞:大數據;高等教育;個性化教學;教育創新路徑
從互聯網時代步入大數據時代,世界的經濟、科技、政治、社會產生了重大變革,而其中最大的變革莫過于大數據技術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廣泛應用。在此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成科技與經濟的競爭,而科技與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教育與人才的競爭。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進傳統行業對創新路徑的探索與發展,加速了市場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市場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愈發強烈。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令“化知為識,轉識為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人們普遍認識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隨著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涌進各大高等教育院校,而學生的數量激增勢必會加劇教育資源的競爭。由此將衍生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人才培養成效下滑等問題。時下正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如何對教學資源信息、教育學習行為信息與學習成果反饋加以利用分析,洞悉海量數據背后的學習行為關聯與教學模式變化趨勢,制定相應的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畢業率與就業率,進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各大高等教育院校亟待解決的難題。
1大數據時代下高等教育的個性化教學發展趨勢
“大數據+個性化教育”的模式蓬勃發展,造就了教育模式、體系及制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并在促進教育的個性化、信息化、現代化的進程中發揮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實踐研究表明,這種基于高新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變革并不是簡單的教學指導,而是讓網絡服務于教育,使教育現代化、數據化、智能化。這種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學生個人主義的個性化學習和交互式學習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生產率。國外“大數據+個性化教育”的流行趨勢得益于技術、政策和經濟投入等多方面的合力推動,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創新教育路徑[1]。在美國,一家名為Eduventures的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專門為高等院校提供高等教育方式的咨詢、研究與指導,目前已經為超過400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提供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必要的戰略指導,提供了有效的高校改革策略與技術支持。2013年,Eduventures在與IBM合作的一項關于高等院校的預測分析技術研究報告中指出:“盡管收集、分析和解析數據是具有挑戰的,但是,無可爭辯的結果是通過擁有精明決策的能力導向成功,比靠運氣取得成功更具有價值。”PARframework是美國一所專門為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分析與預測分析報告,并為高等院校的校園信息化改革提供技術支持的機構。創建至今,已與超過350所高等教育院校形成教育戰略合作,擁有超過200萬份學生匿名記錄以及超過2千萬名學生課程記錄報告。PARframework的技術基礎主要是依托于云計算平臺對教育大數據進行采集、管理和維護;采用數據挖掘算法描述性和推理統計潛在規則并提取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利用預測分析技術對受教育者進行行為和實踐的預測分析。
PARframework框架技術的優勢在于:其分析處理的教育大數據采集范圍極其廣泛,包括微博、網頁、校園內網、博客、高校管理數據的搜索引擎等。體量龐大的教育大數據,為綜合分析各方面的學生情況與教育情況提供了強有力的現實依據,對提高預測分析的準確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國內,運用大數據分析評價學生的學習發展潛能的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只有少數機構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泰思是一家是專注與K12領域學業能力的考試機構,專業從事學業人才綜合性評估。其應用認知診斷性評價技術,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分析學生專項能力,從知識、技能及能力三大維度進行分析,構建包含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科成績以及綜合性評估報告,從而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規劃.調整學習計劃,幫助老師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幫助院校科學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正是因為結合了大數據的分析技術,讓泰思考試技術生成的成績報告單成了美國公立高中考核中國學生入學條件的重要參考之一。中國科技大學、科大訊飛教育共同成立全國首個以精準教學為研究對象的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大數據精準教學聯合實驗室”,其立足“智學網大數據個性化教與學平臺”,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和學習行為等教育數據的動態化數據采集和大數據智能分析,制定學生自適應學習路徑,有效實現了大數據個性化教學管理及數據智能驅動的精準教學,推進了大數據技術與實際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不難發現,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大教育機構與高等院校逐漸開始應用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術了解受教育者的個性化需求、評估講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調整學習知識方法與技巧,從而進一步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課程,更好地達成有效教學的目的。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及影響
摘要:伴隨著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對工科高等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教育不能再只是滿足課堂書本知識的傳授,更要讓每位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來適應多變的社會。本文以西安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了當今工科高等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關鍵詞:工科高等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
在當今時代背景和形勢下,工科高等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一項必要和緊迫的課題。21世紀是信息的社會、是網絡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作為信息型社會人才隊伍的主力軍,面對就業壓力及知識的迅速老化,高等院校的學生必須擁有獨立的學習能力,以便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學的管理自由、輕松,自主學習成為了大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被動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即學生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自主性學習強調學習者自由、獨立、個性的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方式。然而,目前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狀確實令人堪憂,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自主的學習方法,甚至部分學生出現了厭學等情況,培養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任務迫在眉睫。
一、工科高等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在大學自由的學習環境下,少了老師的逼迫,擺脫了高中課堂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讓很多習慣被動學習的學生瞬間失去了學習的目標,不知道怎樣安排大量的課余時間,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多中國大學生進入大學后越來越迷茫,一下子從高考的強壓下解脫,很多人變得飄飄然。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60分萬歲!”成為了大學生的口號,60分成了大部分人的最終目標。因此很多人開始荒廢學業:1.上課不聽講,不做筆記,課后不復習,抄襲作業。2.更有人沉迷于游戲開始逃課,慢慢的越來越放縱自己,對學校制定的各種獎罰措施無動于衷,沒有求知欲,沒有抱負,沒有理想。3.還有一部分學生習慣了高中老師隨問隨在的學習方式,而對大學這種教師上課來下課走的授課方法感到苦惱,與教師對話時間減少,疑難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十幾個課時下來便因無法聽懂授課內容而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二、影響工科高等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
英語考試與公共英語教學融合策略
一、引言
自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審定學位授予單位的原則和辦法》實施以來,“學位制度為完善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增強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促進學位管理水平提升,加快高等教育發展,促進各學科領域科學研究能力提高,推動國際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學位獲取率是衡量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學生能否獲取學位“客觀反映了獲得者的學習能力水平以及大學人才培養所達到的學術水平,同時對教學質量起到評價和促進作用”。
二、國家開放大學學位英語考試的作用和意義
國家開放大學承擔著滿足人民多樣化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服務學習型社會的時代使命,它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進行著重大戰略轉型。2015年,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印發《關于批準國家開放大學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的通知》(京學位〔2015〕1號),國家開放大學正式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整頓普通高等學校授予成人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工作的通知》(學位〔1991〕11號)的要求,“成人本科畢業生申請學士學位,必須參加由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參照普通本科教育外國語教學大綱的要求統一命題和組織的外語考試”。國家開放大學制定的《國家開放大學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試行)》中,把學位申請者必須通過國家開放大學學士學位英語考試作為申請學位的條件之一。通過學位英語考試也就成為學位獲取的要素之一。2018年12月和2019年5月,國家開放大學學位英語考試在部分分校進行試點,2019年11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統考,到2021年11月已經進行了六次全國性考試(受疫情影響,有些分校推遲了考試)。以2020年10月考試北京考區為例,2579人報名考試,缺考639人,40分以下的有1164人,40-60分的有591人,60分以上的僅有185人,及格率為7.1%。由此可見,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大批符合學位獲取基本要求的合格人才,是當前國家開放大學英語教師需要研究、探索和實踐的方向。
三、學位英語考試與公共英語教學的關系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非英語專業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大綱》,該考試主要對學生的交際能力、詞匯和語法知識及運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翻譯能力進行考查,設有交際用語、詞匯用法與語法結構、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和翻譯五大題型。“大綱注意到了成人英語學習的規律,考慮了現實性和可操作性;……更可貴的是把國家開放大學英語等級體系也作為探索的一部分融合進去”。國家開放大學學士學位英語考試與國家開放大學新的公共英語系列教材有著密切的關系。2018年新推出的四個系列的公共英語教材,包括《管理英語》《理工英語》《商務英語》和《人文英語》,分別又包括第三冊和第四冊(四個系列的第一冊和第二冊適用于專科學生),本科學生要在兩個學期內完成學習。以2021年5月試題為例,交際用語的10道題里,有兩道題分別改編自《商務英語3》和《商務英語4》的對話內容,其他題目對日常交流所需的功能性語言進行了考查;詞語用法與語法結構的三十道題中,有十二道題改編自四個系列教材的內容,其中,四個系列的第四冊內容涉及十道題;閱讀理解一共三篇文章,分別改編自《管理英語4》《人文英語3》和《商務英語4》的課文;完形填空一篇文章改編自《理工英語3》;英譯漢的五道題來自三篇閱讀理解原文;漢譯英五道題考查了學生對于詞匯、語法的綜合運用能力。由此可見,國家開放大學自行組織的學位英語考試,既是對申請學士學位的學生的英語基本功進行考查,也是對本科階段英語學習效果的一種檢驗,更是對教學質量的一種衡量。任何考試的最終目的都是檢驗教學效果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考試大綱》中提道:“國家開放大學的公共英語教學要求,基本上涵蓋了大綱所要求的成人學習者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任何一位參加國家開放大學本科學習的學生,不管他選擇學習什么專業,不管公共英語教學采用的是哪一個系列的教材,只要掌握了教材中涉及的交際、詞匯、語法、閱讀和翻譯的基本知識,并能靈活運用,都有機會通過考試。但是,目前學位英語考試通過率總體偏低,客觀上反映出學位英語教學及其管理的不足,說明學位英語教學質量及管理質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冠狀病毒疫情對遠程教育的影響
摘要:2020年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爆發,學校為應對疫情紛紛停課。疫情期間遠程教學被學校普遍采用,推動了遠程教育的發展。針對中國遠程教育發展現狀、疫情期間遠程教育的廣泛應用并結合國外遠程教育經驗探討疫情對中國遠程教育發展影響并提出四點建議,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觀念以適應遠程教育模式;教師教學由灌輸式向引導型過度;借鑒國際遠程教學模式,加強網絡教育質量保障;社會媒體加大遠程教育的正面宣傳力度和導向作用,消除偏見。
關鍵詞:遠程教育;冠狀病毒疫情;社會認可;教育模式
遠程教育在中國發展多年,正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2020年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遠程教育的發展。國家為了提高遠程教育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標準和政策。可是遠程教育在中國很多地方仍被看成是新鮮事物,存在一個被社會逐漸認識和接受的過程。遠程教育在中國的社會認可度仍然不高。在國際方面,遠程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與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教學模式,為中國遠程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經驗。
1國內遠程教育背景和現狀介紹
20世紀60年代初,電視大學在北京、上海的建立,開創了遠程教育的先河。70年代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成立,奠定了遠程教育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席之地。90年代末,教育部批準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項目在清華大學、湖南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四所高校開展。千禧年之初,教育部重點鼓勵一批國內頂尖高校建立現代遠程教育學院,開展遠程學歷和非學歷教育(丁新,2003)。然而,由于遠程教育在中國,其招生來源、教學及學生學習方式、考核與學習環境都與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存在差異,使之實際教學結果和理想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均富,2002)。例如,現代遠程學院在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組織方面和普通院校比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但是遠程教育也有傳統教育不能比擬的優勢,比如上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更多地進行優質教育資源互補和共享。互聯網作為新興事物發展迅速,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質量保障體系仍在建立并有待完善。國家為了提高遠程教育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組成了現代遠程教育專家組,并出臺了一些列相關標準。但是,網絡教育在中國很多地方還仍被看成是新鮮事物,存在一個被社會逐漸認識和接受的過程(滕欣欣,2011)。在中國發展遠程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遠程教育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高素質教育的方式,是一件很大的事請,應該把他視為一項重大的工程來實施”(韋鈺,1998)。在國際方面,遠程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與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教學模式,例如南昆士蘭大學、英國如利物浦大學、牛津大學提供本科到博士級別的遠程學位課程。
2疫情期間遠程教育的發展情況
藝體本科生英語學習研究
摘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重要而又復雜的心理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學習者的興趣、意志力、主動性等。而藝體本科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英語對于他來說是一塊短板,因此研究藝體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可以更好的了解他們的動機強度、類型、不同群體的動機特點,從而給老師與學生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藝體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
一、藝體本科生英語學習現狀
(一)動機強度。動機強度體現了人們在動機推動下對于學習所付出的的努力。對于藝體本科生來說,雖然他們很關注英各種英語考試分數,但他們不愿意在英語學習上付出太多的努力,對于英語也幾乎沒有興趣。在平時的課堂上,他們表現地十分懈怠,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課下,把英語拋在腦后,很少做任何相關的學習。同時,藝體本科生們缺少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以及十足的英語學習信心。這些都導致了他們較低的英語學習動機。(二)動機類型。絕大多數藝體本科生學習英語是為了個人的發展,他們認為在我國學好英語對于未來找工作,得到更多的晉升機會是很重要的。其次,取得良好的期末考試成績,獲得大學英語等級證書也他們主要的英語學習動機。還有一部分學生只是把學習英語當成是一種媒介,他們學習英語只是出于娛樂或者是為了學好其他專業。除此之外,有些學生有集體責任感,為了國家更興旺發達而學習英語。只有一小部分藝體本科生學習英語是源于其內在的興趣。由于計劃出國的學生很少,所以有極少數的學生是為了出國而學習英語。以上所說的這六個方面可以歸結為兩種動機類型—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出于個人發展,取得良好成績,把英語當做媒介都屬于工具型動機,內在興趣屬于融入型動機,而為了出國和有集體責任感與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都有關系。(三)不用性別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差異。就個人發展、集體責任感和信息媒介這三方面而言,藝體本科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展現了很大的性別差異。總的來說,女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要高于男生。主要是因為女生在語言方面的天賦優于男性,因此女性更傾向于通過語言活動來接收信息、了解外在環境、貢獻社會并發展自己。
二、對于英語教師的建議
1、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了使藝體本科生真正地喜歡英語和英語國家文化,更好地掌握各方面的英語技能,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幫助他們做學習計劃,從完成英語學習任務中獲得自我滿足感,引導他們關注學習任務的目標而不僅僅是學習單詞和句子。然而,現如今交際和多媒體教學方法已經進入課堂,教師也要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和老師、同伴運用英語進行更好地交流,教師也應該設計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2、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在一個無聊而又不和諧的環境中,教學和學習都是不可能順利進行的。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環境的創設。同時也應該用輕松友好的方式和學生交流,盡量減少對學生的懲罰,因為那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并且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一個舒適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比如在課堂上運用積極的反饋語、采用合作性的教學模式、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要努力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并且適時的表揚他們。3、選擇合適的的教材。為藝體本科生選擇合適的教材不是很容易的。在最近幾年,大學英語教材已經有所發展,然而藝體生的英語教材沒有得到改善,這使藝體生漸漸地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此外,藝體生在英語水平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英語成績好的學生不滿足于基本的練習,而英語成績較低的同學則不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因此,在第一學年了解藝體生的學習水平并根據他們的水平選擇合適的英語教材和教學方法是必要的。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友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更加注重學習并且對學習產生興趣,還可以降低他們的焦慮程度,提升自信,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師生之間建立共同的信任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還可以激發學生高度的學習熱情。5、提升教師自身的能力。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很關鍵的,他們的行為對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自身應該不斷吸收新知識,改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同時教師也應該關心和尊重學生,如果教師可以花一些時間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流,學生就可以在學習中產生積極的態度。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獨特的學習風格,教師也應該意識到這點,并據此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習興趣。6、關注學生的個體情況。教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鼓勵那些擅長英語的藝體生提升他們的內在興趣,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學習英語。對于那些低水平的藝體生來說,教師要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對于大一新生來說,他們常常因為較低的入學成績而在學習的新階段就沒有信心,這就需要通過提升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來激發英語學習動機。為此教師應該在必要的時候要給予個別鼓勵、表揚和積極的反饋,也可以創設一個交互式的課堂使學生享受新的大學學習生活。
冠狀病毒對中國遠程教育影響的思考
1國內遠程教育背景和現狀介紹
20世紀60年代初,電視大學在北京、上海的建立,開創了遠程教育的先河。70年代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成立,奠定了遠程教育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席之地。90年代末,教育部批準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項目在清華大學、湖南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四所高校開展。千禧年之初,教育部重點鼓勵一批國內頂尖高校建立現代遠程教育學院,開展遠程學歷和非學歷教育(丁新,2003)。然而,由于遠程教育在中國,其招生來源、教學及學生學習方式、考核與學習環境都與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存在差異,使之實際教學結果和理想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均富,2002)。例如,現代遠程學院在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組織方面和普通院校比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但是遠程教育也有傳統教育不能比擬的優勢,比如上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更多地進行優質教育資源互補和共享。互聯網作為新興事物發展迅速,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質量保障體系仍在建立并有待完善。國家為了提高遠程教育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組成了現代遠程教育專家組,并出臺了一些列相關標準。但是,網絡教育在中國很多地方還仍被看成是新鮮事物,存在一個被社會逐漸認識和接受的過程(滕欣欣,2011)。在中國發展遠程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遠程教育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高素質教育的方式,是一件很大的事請,應該把他視為一項重大的工程來實施”(韋鈺,1998)。在國際方面,遠程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與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教學模式,例如南昆士蘭大學、英國如利物浦大學、牛津大學提供本科到博士級別的遠程學位課程。
2疫情期間遠程教育的發展情況
2020年初,教育部通知規定“疫情沒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開學,學校基本防控條件不具備不開學,師生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得不到切實保障不開學”。受疫情影響,中國2020年春季開學一度延遲,各大院校課程多以線上授課為主。疫情期間,各大在線授課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學堂在線等相繼提供其平臺課程疫情期間免費授課,加之教育部推動部分平臺成為指定授課平臺,線上授課模式呈現多樣化。與此同時教師全面遠程教學使得教師需要在短時間內熟悉并掌握遠程教學模式和網絡平臺操作。根據網絡平臺的特點,很多高校和教師結合微信群、QQ群以及騰訊會議等在線平臺和軟件實施線上教學。在某種程度上,疫情使全國各級別教師做了一次全面的網絡在線教學培訓,使教師們從之前的被動或抗拒接受在線教育到現在的主動學習并應用網絡教學平臺。對在線教育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推動和普及,相信隨著學校、教師、學生在疫情期間對在線教育的使用、熟悉和了解,遠程教育被社會接受的程度,至少了解度會大大提高。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的實施,對高校在線平臺系統和基于在線教學的教育管理、實施、評估都是一次大練兵和考察并總結經驗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是熟悉現有在線教學系統,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和適應在線遠程教學的過程,同時也能讓之前抗拒遠程教育的教師了解和學習遠程教育模式的過程。對學生來說,遠程教育為學生提供一次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模式的嘗試,為之后的遠程學習奠定實踐基礎。與此同時,2020年部分國內高校也開始提高了現代遠程教育入學及畢業的要求,加強遠程教育學歷的質量保障,使其縮短與普通本科教育的差距,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可度。
3國外遠程教育發展情況
國外遠程教育起源于19世紀中的英國,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廣受西方國家歡迎,并經過多年發展、完善,成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學者基岡(KEEGAN,1986)定義遠程教育為,“它的出現是為了滿足那些無法參加面對面課程的人們的需要。它包括允許學習者和教師在彼此不用見面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保持交流和溝通”。關于遠程教育的優勢,學者百達瑞(BELDARRAIN,2006)指出新興技術為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實時和/或延時協作提供了機會同時,學生們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討論和交流有助于探索學習主題或提高寫作技能。目前很多世界知名大學通過MOOC、Coursera等在線平臺提供全世界學習者最頂尖的教育資源,與此同時很多著名大學也通過遠程教育提供優質的在線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如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于2019年正式推出HarvardBusinessSchoolonline,隸屬于哈佛大學商學院,提供多種商業管理在線課程,畢業學生獲得哈佛大學商學院鋼印和哈佛大學教授親筆簽名畢業證書。同時,英國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提供碩士及博士的在線學位課程,教學質量由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負責,畢業生畢業獲得劍橋大學或者牛津大學學歷的碩士或博士學位。英國大部分大學提供本科遠程教育學位課程,畢業證書與在校全日制學生并無差別,并獲得社會認可。同樣,在澳大利亞,遠程教育也被廣泛應用,遠程教育所獲學歷和面授有同等效應。
護理管理臨床實習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對周目標教學管理在護理管理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及判定。方法該研究將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該院的護理管理實習生60名依據信封式隨機分組為對照組、觀察組,2組學生各30名,對照組行傳統教學,觀察組于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周目標教學管理,并將2組護理管理實習生的理論考核知識評分、操作考核實踐評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及教學滿意度評分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護理管理實習生經周目標教學管理干預的理論考核知識評分為(88.97±7.36)分,操作考核實踐評分為(90.11±7.57)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為(89.44±6.99)分及教學滿意度評分為(90.15±7.36)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周目標教學管理在護理管理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關鍵詞]目標教學管理;護理管理;技能考核;教學滿意度
目標管理理論由美國學者首先提出[1],其通過設置、制定目標從而對人們的動機進行激勵,以此引導行為,滿足個體需要、期望,調動其創造性及積極性的管理方案,隨著我國管理學的不斷深入及完善,其目標管理亦廣泛應用于護理管理教學中[2]。該研究為探討周目標教學管理在護理管理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效果分析,選取該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該院的護理管理實習生60名,對其實施不同教學方案,并將其經不同教學方案干預下的結果進行對比,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該研究將該院的護理管理實習生60名依據信封式隨機分組為對照組、觀察組,2組學生各30名,其臨床管理理論授課由該院護理部主任完成,2組學生均為相同帶教導師授課,具體如下。對照組:女性學生30名;年齡范圍上限值:29歲,下限值18歲,年齡平均值(22.49±4.11)歲,依據文化程度分類,包括24名本科文化程度者,6名大專文化程度者。觀察組:女性學生30名;年齡范圍上限值:28歲,下限值18歲,年齡平均值(22.35±4.20)歲,依據文化程度分類,包括25名本科文化程度者,5名大專文化程度者。對比2組護理管理實習生的各項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方法:行傳統帶教模式,由帶教導師教授實習生病房日常管理外還涉及部分具體班次,并灌輸實習生理論知識,指導其臨床實踐,強化專業技能。觀察組方法:于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目標教學管理,具體如下:①周目標制定:依據實習生的學習周次,由護理部主任嚴格制定周教學目標及教學計劃,主要為定期12周的教學安排,第1周,需對護理管理者的職責、角色進行明確,要求學生可掌握護理管理的基本職能,可動員護士實踐實習護士長的角色[3];第2周,評估與反饋,可動員其參與至科室質控的檢查及評價;第3周,管理者溝通目標,選擇實習生可應對的場景,可促使護士首先溝通再行評價;第4周,應用目標管理對護理問題進行分析、解決,要求實習生發現問題,參與至目標管理、反饋方案的制定;第5周為幫助計劃的制定,要求實習生參與幫助計劃的落實及評價[4];第6周為護士排班管理,要求實習生可獨立排班,并依據實習生意見,合理對排班計劃行修改;第7周為實習生常規培訓,參與護理業務查房,培養護理技能;第8周帶教導師可授權實習生完成任務;第9周使得實習生掌握權利的應用,可指導實習生于模擬緊急狀態下分配人力資源[5];第10周為參與護士考核績效探討,動員其參與并討論完成科室員工績效;第11周為探討勞動關系問題,動員其對員工制度、勞動關系等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設置解決方案;第12周使得護士了解效益增加的方法及手段,并參與部分財務管理[6]。②周目標落實:由帶教導師依據周目標的要求指導實習生逐一落實周目標內容。于帶教過程中,帶教導師可采取多媒體教學、啟發式帶教、PBL教學等多種形式教學,并于每周五對實習生的專業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及護理管理能力進行考核,并針對其出現的問題行講解,直到實習生基本掌握為止。對于掌握較好的實習生行表揚、激勵措施,可要求實習生分享自身學習經驗,以此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1.3觀察指標觀察。2組護理管理實習生經相應教學方案干預的理論考核知識評分、操作考核實踐評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及教學滿意度評分。1.4統計方法。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并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基于環境學習的基礎教育質量觀
摘要:美國是較早重視開展環境教育的國家,近年來,在促進基礎教育質量的進程中,環境教育本身被視為一種重要策略,“以環境為學習的整合背景”模式(EIC模式)應運而生。這一集跨學科教學、學生中心、問題解決等特征為一體的EIC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塑造學生的綜合環境素養,并有利于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對美國EIC模式的特征及實踐成效的描述和分析,將會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及環境教育的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EIC模式;環境教育;基礎教育質量;美國
近年來,美國在幾十年環境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提出了一種“以環境為學習的整合背景”模式(UsingtheEnvironmentasanIntegratingContext,EIC)。該模式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建構主義策略,試圖促進學生理解周圍世界、鍛煉系統思維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從而實現所有學生最大潛力的發展。因而EIC模式已超越了環境教育領域,它不僅是發展學習者環境素質的良好途徑,更是美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策略,已成為當前美國教育管理者和實踐者探索學校整體改革的基礎。
一、EIC模式提出及發展的背景
美國自1970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環境教育法案以來,其環境教育開始沿著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有序發展。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們發現環境教育并未很好地融入教育體系的主流,環境教育的效果也差強人意,當今大部分美國成年人仍然缺少基本的環境素養,究其原因,是由于長期以來環境教育一直被視為教育體系的補充,沒有與核心課程聯系起來,常常只在課外時間開展,因而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并沒有對環境教育充分重視,大部分教師每學年只有幾十個小時用于進行有關環境教育的一些教學活動。
隨著美國基礎教育領域越來越關注標準化測試和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環境教育面臨新的挑戰:是繼續徘徊在核心課程的邊緣,還是努力成為整合各學科的調節器從而融入教育的主流?如果不能與基礎教育中學生的學業成績相關聯,環境教育將成為無本之木而失去存在的基礎。要真正融入正規的教育體系,環境教育必須發掘其潛在的教育價值。正如北美環境教育聯盟(NorthAmericanAssociationofEnvironmentalEducation,NAAEE)所認為的,“如果環境教育者使用教育的語言,在教育體系內發揮作用,并且探討如何幫助教師更好地工作,那教師與學校管理者將意識到環境教育的用處,把它視為高質量教育的綜合主題并更多地融合進他們的課程之中”。[1]
留守兒童的外語自我效能感調研
1理論基礎
1.1留守兒童的概念
有關留守兒童的概念,最早提出此概念的是一張(1994):指父母在國外工作、學習而被留在國內的孩子。而今天,通常指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鄉的孩子。我國學者提出嚴格定義留守兒童的三個基本要素:(1)父母雙方中有一方外出;(2)父母外出時間超過半年;(3)留守兒童年齡一般是1-19歲。一份有關留守兒童的報告顯示,6-15歲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絕大部分。
1.2自我效能感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早在1977年對自我效能感做出界定,它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的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即個人行動控制的知覺或信念。越是相信自己能處理好各種事情的人,在學習中會表現的越積極、主動。因此自我效能感可以作為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的信心指標。當個體認為自己有能力做某件事時,他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會去努力做好某件事情。班杜拉強調自我效能感在調節人的行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其學習行為的自我監控、調節、管理過程。
2研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