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文章范文

時間:2023-03-21 15:49: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學經典文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國學經典文章

篇1

《論語》,《三字經》,《莊子》,《孟子》,《墨子》……匯集了哲理的精華,濃縮了智慧的結晶,這是中國多么燦爛的文化呀!

從前,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蔽铱刹幌胱鰝尉?,經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考試我英語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使我在第二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僅相差2分。那次考試,是對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得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蔽覍W會努力控制自己。也是,本性難移嘛!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中國現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一個民族不從自己的歷史中吸取“營養”,怎么發展進步。就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沙士比亞,海倫……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歷史,他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并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篇2

載體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3―0023―01

隨著中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普及越來越廣泛,該項活動所蘊含的傳承文化、道德教化、素質提升、人格塑造、智力培育等等強大的育人功能日益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青睞。然而,隨著這項活動的廣泛開展,受普遍贊譽的國學經典誦讀在一些地方和學校走上了“唯美化”誤區,作秀的成分日益增強,必須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和及時矯正。

一、國學經典誦讀的“唯美化”誤區現象

1. 教材上的“唯美”誤區。隨著國家三級課程體系建設的推進,一些學校和教育機構借機開發校本課程,出現了經典誦讀教材編著熱,通過搜羅、截取、刪減、拼湊一些經典篇目的章節或部分,一些古詩詞和訓誡篇目,集結成一本書。同時在印刷、裝幀上下大力氣,要么在文字排版上做文章,要么將書本裝訂成仿古線裝書,走入華而不實的“唯美”誤區,卻忽視對原文注釋,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甚至注解出現錯誤。

2. 內容上的“唯美”誤區。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不接地氣,一味追求名篇、名著效應的“唯美”而脫離教育實際,主要體現在,誦讀內容的選取上不能夠與學生的年齡、心理需求相適應,不能夠與當地的教育人文環境相吻合,不能夠與時展的主流相結合,憑主觀意志定教材、定內容。一些學校的誦讀內容甚至斷章取義,歪解了國學經典誦讀力求宣揚真、善、美的主題,忽視了人文教育的作用。

3. 形式上的“唯美”誤區。一些學校將國學經典誦讀的對象、內容、時間、地點等程式化,在誦讀形式上不能夠選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缺乏生機與活力,僵硬死板,與國學經典誦讀的潛移默化育人功能相偏頗,不能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一些地方和學校為迎合書香校園建設,高舉國學經典誦讀的牌子,但實際上并無真正的誦讀措施,成了典型的形式“唯美”。

4. 活動中的“唯美”誤區。為了推動該項活動,提升國學經典誦讀的示范效應,各地紛紛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競賽、比賽和展示活動,舉辦活動本無可厚非,然一些學校和地方不惜投入大量的資金布置會場,置辦服飾,將孩子裝扮成古代少年的模樣,誦讀時搖頭晃腦,為活動而活動,違背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宗旨。

二、國學經典誦讀的“唯美”化誘因探析

1. 對誦讀意義的認識不足。中小學生多讀、多背國學經典,除了提高思想修養外,還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提高閱讀、表達和寫作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但一些機構和學校沒有將國學經典誦讀與日常讀書閱讀結合起來,認為這只是一種政治任務或者行政命令;或者把經典誦讀活動作為課外興趣小組;一些農村學校認為國學經典誦讀追求的是高、大、上,離自己比較遠,對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望而卻步,存在意義認識上的誤區。

2. 誦讀情境創設的歪解。國學經典誦讀旨在通過誦讀情境讓學生感受民族經典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滋養他們的心田,播下美德的種子。然一些學校創設的專門誦讀室、專門誦讀服等,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國學經典誦讀只有在規定的情境中才要誦讀的歧義,缺乏教育的廣度、深度和延續性。

3. 教育功利思想的影響。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考核機制,一些辦學機構紛紛舉辦以營利為目的的國學經典微課班、精品班;推出版本繁多的國學經典誦讀音頻、視頻材料等,這些都使得朗誦活動走向“唯美化”。一些學校為了給自己的學校打上特色辦學的旗號,紛紛拿國學經典誦讀作招牌。

三、國學經典誦讀的“唯美化”命題“重置”

1. 國學經典誦讀的動機“重置”。力求將國學經典誦讀的意義定位在培養和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高度,將誦讀動機定位為通過閱讀領悟文化魅力、補充文化知識短板、塑造高尚人格、鑄造道德情懷、提升智力等方面。同時要正確認識經典誦讀的功效是長期的,需要日積月累。

2. 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重置”。經典著作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在組織學生誦讀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合理的規劃,力求將經典主體與時代脈搏相結合,將誦讀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根據校情、地域特色進行科學的指導,挖掘一些凸顯地方文化的特色內容。

篇3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85―01

國學經典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誦讀國學經典對于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養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讀書的興趣,使學生逐步出口成章、引經據典,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文的博大精深,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養,使學生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并逐漸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用經典為小學生的人生奠基。

一、利用和諧文明的社會背景揚起學習國學經典的風帆

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中國夢中包括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的道德夢。要想實現道德夢,應該從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所以,學習國學經典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在小學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經典世代相承。國學經典作為中華文明的厚積載體,是對中華民族古圣先賢智慧的積累與傳承,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形成人人愛國學,人人學國學的良好氛圍,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最終成長為胸懷天下的大格局人才。

二、利用濃郁深厚的社會環境培養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

在主席的大力號召下,在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下,曾經被人們淡忘的國學經典日漸升溫,社會上營造出了濃濃的學習國學經典的氛圍,也掀起了一場新的文化風暴,這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國學經典的春天,國學經典教育已經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學生每天眼睛里看到的是孝道、節儉和勤勞,聽到的是善良、包容和愛心。在這種社會大環境的熏陶下,可以讓小學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在無意識狀態下把國學經典中仁義禮智信的種子播在學生的心田,讓國學經典中的正能量浸潤學生的一生。

三、利用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激發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

1.開展“詩意化”系列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跳詩文操、演課本劇、唱詩詞歌,把經典篇目活化成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小學生樂于接受。讓學生在《江南》《憫農》等一首首國學經典中載歌載舞,陶冶性情,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懷,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

2.開展師生同誦同講國學經典活動。老師就是榜樣,學生最愛學習和模仿的就是老師。所以,教師要主動參與到誦讀國學經典的活動中來,與學生齊讀共誦。這樣既和諧了師生關系,又觸發了學生的誦讀興趣。

3.開展多種經典誦讀的比賽活動。爭強好勝是每個小學生共同具有的特點,定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誦讀比賽,能有效地調動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興趣??梢栽谛〗M之間比賽,在男女同學之間比賽,也可以在班級之間進行,選拔出優秀選手可以參加校級比賽。

4.開展親子共讀國學經典活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身教永遠大于言教。當父母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學習國學經典,給孩子講國學經典中的故事,營造學習國學經典的家庭氛圍時,一定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篇4

一、弘揚國學經典是提升師生人文素養的最佳途徑

首先,在小學教學中弘揚國學經典能夠增強文化底蘊,滋養語文素養。著名學者余秋雨認為,幼小的心靈具有一顆空廓的心,由經典的引導可以激發他們的文化想往。通過引導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和學習,可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國學經典的美妙意境和文化韻律,對孩子語感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都是有好處的。其次,國學經典的學習可以傳遞道德正能量,培養師生的人文精神。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文化的凝聚和傳承,其中蘊含著自強不息、尊師行孝等強大的道德能量,國學經典的學習使師生內心充滿陽光向上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二、國學經典在國家課程中的滲透

弘揚國學經典,提升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將國學經典融入滲透到國家課程中。國家課程是小學生日常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知識的傳授、學生知識的習得大部分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在國家課程中滲透國學經典要注意遵循德育性原則、主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通過課程中國學經典的滲透,讓師生耳濡目染于古人的品德和智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氣質,陶冶心靈、端正品行。課堂教學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國學經典的滲透以學生的領悟和興趣為出發點,在良好的氛圍中使師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高。

三、國學經典校本課程的開發

在小學師生中進行國學經典的弘揚和教育,其中精選適當的國學經典,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精品校本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國學經典浩如煙海、內容繁雜、文字寓意深刻,其中能為小學生接受并吸收領會的才是真正有現實價值的。對國學經典的篩選本身就是一個繁重而且重要的工作,需要學校相關課題組教師的協作努力。校本課程的開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學校目前已經開發的國學經典校本課程有針對二年級的《弟子規》和針對三年級學生的《三字經》,在實踐中均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弟子規》和《三字經》作為傳統儒學經典,言辭韻律性強,文字簡單易懂,適宜于小學生的接受和領會,其中體現出對人性的觀點和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闡述,更是對師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師生通過《弟子規》和《三字經》的學習,感受國學經典的體驗和傳承,在“自立立他,德行天下”的氛圍中提升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

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國學經典

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手段,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更是持久和深遠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精髓和品牌。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一種利于國學經典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感染和熏陶老師的人文修養。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氛圍,學校環境不僅給學校師生提供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的物質條件和資源條件,而且一直在不以外在的形態對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和情感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文化長廊、展示櫥窗、教室文化墻、黑板報等場地展示國學經典名句名言,比如“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國學名言警句或者俗語,都能激發學生不斷的思考。其次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國學經典學習興趣,學生來自興趣的自主學習,比教師傳授的知識效率更高。再次,要在實踐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國學經典學習氛圍。學生的課外活動是學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清明節、教師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節日,組織全校性的大型國學經典演講、誦讀、文藝演出等活動,比如誦讀愛國詩篇,珍惜時光的文章和課文等;在平時加強與家長、社區的溝通,組織經常性的國學經典學習活動,不斷提升了教師的人文素養,讓教師的審美感受力更強。同時,能夠通過國學的誦讀和理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具有真善美的一面。

五、國學經典與學校大閱讀特色的有機結合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55-02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啟蒙時期,在小學階段向學生傳授國學,就是教他們用傳統文化做生命的底色。而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提高小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還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1.深挖教材、激發興趣,讓學生“愛上”國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教材的選文無不語言優美,意境悠遠,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選編的課文有體現關愛他人的,誠實守信禮義道德的等等。這些選文無不洋溢著自然美、人性美,無不充滿著濃濃的親情、友情…… 。當我們走近語文,捧起一部部經典著作,也就走進了中國文化。所以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著眼于教材對話與傳統文化對話。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的國學故事,如成語故事《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在課堂中開展以成語故事為主要內容的聽、說、讀、寫、記、演等形式的綜合性語文訓練活動,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素養。為了引導和激勵學生進行國學經典誦讀,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國學經典誦讀課。誦讀課的設計做到兩點:一是接受傳統教育中的誦讀原則:"素讀"為主。所謂"素讀",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細講解,只在乎背誦的熟練。這種做法成年人很難做到,但小學生卻毫不費力。南懷謹先生說: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讀得多了,自然懂得語言和文字的音韻。二是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寓教于樂。運用多媒體和現代記憶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比如,誦讀《論語》時,采用"經典課堂六幕劇":第一幕: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第二幕: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第五幕:引經據典古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關鏈接:故事屋――我愛聽。整個教學環節,沒有過多的深挖文義。每節課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誦讀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內。幾個重要環節都體現出重在積累和傳授記誦方法。

2.營造氛圍、寓教于樂,讓學生“擁抱”國學

好玩、活潑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通過故事、小品、朗誦、游戲、舞蹈等方式把國學經典呈現出來的話,別有一番風味。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中的一顆夜明珠,正確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國學故事,如成語、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在課堂中開展以這些成語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游戲表演,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的濃厚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素養。學習唐詩宋詞時,讓學生充分了解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再通過"詩歌朗誦會"來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創作時的思想感情。

3.多措并舉、步步推進,讓學生“親近”國學

通過誦讀,使學生體會作品中蘊含的自然美、人性美,進一步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對國學的興趣,以及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每天中午,我校的"紅領巾"廣播站都會準時播放經典國學的內容,如《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唐詩三百首》等,瑯瑯上口的韻律配上優美的旋律,給學生營造了一種學習國學的氛圍,讓他們時刻能感受到經典國學的魅力。我們還在學校和班級的布置中滲透了國學教育的內容,板報、手抄報、文化墻都用來作為宣傳陣地;每天利用放學時整隊出校門的時間,以班為單位進行經典誦讀,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我校還定期舉行"國學經典誦讀"表演,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積淀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國學的經典記憶。語文教學需要國學的熏陶,讓國學進入課堂,讓經典文化滋潤學生純潔善良的心靈,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更具魅力的教學嗎?

4.搭建平臺、躬行實踐,讓學生“享受”國學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在具有濃厚國學氣息的校園中,學生的身心是愉悅的,孩子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養成誦讀經典的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可貴的。在學習國學經典過程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文明禮儀伴我行"、"國學駐心中"、"'美麗'耀校園"等主題教育活動,為學生的實踐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比、學、趕、幫,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衛生習慣,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待人的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行為舉止。如在國學《弟子規》的學習中,就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踐行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行轉化??梢圆贾孟鄳膰鴮W課外任務,如回家幫父母干干家務活、幫爺爺奶奶洗洗腳、給老人讓讓座、替小朋友帶帶路等,以實際行動踐行國學精髓,使它牢牢吸引孩子對國學誦讀的欲望。

誦讀國學經典,鞒兄謝文化,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肩負的歷史重任,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經典一路隨行,伴孩子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徐燕.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J].學周刊,2014.

篇6

【摘 要】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為突破文言文的學習難點,選擇內容要適量,要由淺入深,循序建構。要以激發誦讀興趣入手,采取有效的誦讀方式。要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引導學生感悟,借以培養學生高尚情操,養成健全的人格,感知中華優秀文化思想的美、語言的美。浸潤心田,享用終生。

關鍵詞 循序建構;有效誦讀;學思結合;注重實效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中積淀了許多優秀的文化資源,這些流行不衰的資源蘊含著大量的倫理道德、禮儀風俗、人文歷史。我校利用少年兒童的記憶黃金期,有選擇地引導他們誦讀一些國學經典,借由先哲的風范熏習我們的少年,引用圣賢的智慧,教導秉性淳良的兒童。“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日積月累,為孩子們奠定一生融入社會、生活幸福、事業大成的基礎。

一、精選內容,循序建構,有效誦讀。

國學經典雖然流韻悠長,語言簡練,極具概括性,但在白話文通行的今天,它卻以晦澀難懂的語言、特定的歷史背景、遠離現實的舊章典俗,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我校根據“思想教育標準”、“難度系數標準”進行選擇建構。

1.精選內容,形成教材系列

校本課程開發初期,我校組織課題組教師廣泛收集資料,大量閱讀經典,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綱要,在選擇符合思想教育性標準的經典中,按照難度系數對其進行第二次篩選。選擇難度符合或稍高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經典內容,構建國學經典誦讀教程。在實施中不斷對內容修改、擴充,經過六年的時間,形成教材系列。具體內容分為古典詩詞和古文經典。

中國古典詩詞的韻律、節奏、文字兼美。誦讀古詩詞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合在詩詞中的智慧、風骨、胸懷、操守都是少年兒童陶冶情操、建構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我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優秀古詩詞篇目結合《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按難易程度推薦各年級誦讀。引導學生誦讀經典文本是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我們按校本課程開發綱要的標準,分年段、目標明確、悉心研究、嚴格篩選。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思路設置不同梯度的教學內容,實施整體性教學。

2.循序建構,分段推進

國學經典對于今天的兒童少年是陌生的知識。為有效推進經典誦讀,我們采取循序建構、分段推進的策略。經典誦讀初期,我們在全校開展“誦讀弟子規宏揚真善美”?!兜茏右帯肥菃⒚绅B正、教育孺子、敦倫盡份的最佳讀物。三字一句,節奏感強,朗朗上口。在此基礎上增加《三字經》節選和《笠翁對韻》,為學生繼續誦讀打基礎。經過兩年的實踐,總結推進。第二階段,組織三到六年級學生誦讀《朱子家訓》、《論語》、《孟子》節選?!墩撜Z》是部充滿智慧的典籍。古人云: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悟先賢的智慧,積淀經典名言,提高品德修養。第三階段,組織五六年級學生誦讀《大學》、《中庸》以及誦讀勵志古文。誦讀《大學》、《中庸》,明志修身?!白蕴熳右灾潦艘际墙砸孕奚頌楸尽?。修身的目的:齊家、治國、平天下。

3.構建模式,有效誦讀

我校在誦讀課堂教學中強調:“誦讀化”。誦讀是學習文言文、古詩詞的好方法。是培養語感、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在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還要仔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獲得美的享受。

國學經典誦讀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朗讀,強調積累,但形式不拘一格。教學中力求做到:隅教于樂,知識生活化,道理淺顯化。以經典誦讀為途徑,以教育教學活動為載體,傳承國學精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完整領悟,古為今用,引導踐行。

我們充分利用誦讀課的優勢和學生誦讀興趣,在誦讀中滲透思想教育,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主席:“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p>

1.增強意識,完整領悟

作為優秀文化載體的國學經典蘊含著深厚的人文思想,包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國學經典誦讀的有效開展首先要引導師生熱愛經典,增強意識,同時要增強教師自身的國學功底和文化修養。校本課程伊始,我校組織全體師生傾聽有關國學經典誦讀的專家講座,觀看經典誦讀的競賽視頻。為提高國學功底,我校為教師提供經典書籍,在業務學習中組織教師交流學習心得。

2.學思結合,古為今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校充分利用經典誦讀的優勢和學生對誦讀的濃厚興趣。把經典誦讀與品德教育相結合,既有效地加強了德育的實效性,又強化了誦讀課程的生命力。

3.注重實效,引導踐行

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我們堅持把傳統美德教育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相一致,知、情、意、行相統一,我校在引導誦讀《弟子規》時,結合誦讀內容,制定本校的“小學生一日行為規范”,引導學生建立規范意識,踐行規范。

三、閱讀拓展,活動深化,環境熏染。

1.延伸文本,拓展閱讀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睅啄陙?,我校以國學經典誦讀為契機,注重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大力倡導“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們同省內孔子學院聯系,獲得與經典誦讀有關的書籍,同時開放學校圖書室,各班級建立圖書角,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籍目錄。每天定時閱讀,把校外閱讀同校內閱讀相結合。為促進學生閱讀興趣,我校定期組織中高年級學生“與經典同行,以圣賢為友”讀書匯報會;組織各年級學生進行中華美德故事演講比賽。

2.營造氛圍,浸潤經典

為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我校將有關經典內容的圖像、書法、經典佳句名言張貼在學校的宣傳欄和走廊的展板中,讓更多學生接觸經典,感受經典的熏陶。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營造氛圍。每天定時播放古典樂曲,以《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風格明郎、愉快的國樂,為學生晨讀、午讀的引導音樂,營造平和、幽遠、古樸的書香氛圍。每周三開設“國學經典誦讀”欄目,利用國學經典誦讀機進行經典誦讀示范,賞析經典古詩詞,交流經典誦讀體會。同時,利用校內視頻網絡,定時播放《中華五千年美德故事》動畫片。以此引領全校師生走進國學經典的美妙世界。

3.展示成果,活動深化

在有效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基礎上,我校還重視經典誦讀與其他課程、活動的結合滲透。經典誦讀與品生、品社相結合,增強課程的時效性。

篇7

國學經典濃縮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凝聚了前賢圣哲的大智大慧,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成為我們中國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然而,受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的侵襲,當今社會變得日益急功近利,這種負面文化深深地影響了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使得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經典名著被冷落,學生們出現了浮躁、自私、好逸惡勞、急功近利等不良心態。為此,人們開始關注國學經典教育,在有識之士的倡導下,各地的讀經班、誦經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地、各校弘揚傳統文化的舉措更是層出不窮。社會上,從于丹、易中天、錢文忠成為“學術明星”,到各大書店各類國學經典著作的熱賣,都折射出整個社會對國學經典價值的重新認識。

然而,各地的誦經活動所涉及的對象多是中小學生,如“北京圣陶實驗學校”的創辦、“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兒童中國文化導讀”,卻忽略了作為未來教師的本??圃盒5膸煼秾W子們,而他們才是今后國學經典教育的中堅力量,承載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所以,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幼專院校,我們從2009年以來,對全市公辦幼兒園進行調研和論證,從各幼兒園把《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內容融入學前教育課程這一實際情況出發,從未來職業發展訴求和提高幼專素質教育的迫切性出發,學校組織本校專家和教師為學前教育專業師生編寫了國學教材——《國學經典選讀:大學·中庸·三字經》,并由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同時決定從2010級新生開始,學前教育專業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設“國學經典誦讀”公共必修課。其目的就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借此,使繁浩燦爛、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正式進入學校課堂,“讀千古美文,做淑女君子”。所以,作為國學文化傳播者的教師,應該認真扎實地做好國學教學工作,這樣才能完成育人目標。為此,筆者就“國學經典誦讀”課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探索和思考。

一、誦讀引領課堂

誦讀是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學者提出的重要讀書方法。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重視“誦讀”,無論是古代的蒙學教育、經學教育還是現代的語文教育,它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關于讀書,《三字經》中有“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的教誨,《弟子規》中也談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如果在閱讀時將眼、耳、口、心、手一齊來配合,學習的效率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好幾倍。南宋理學家朱熹認為:“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仍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由此可見,“誦讀”在我國古詩文教學方法中的重要地位。筆者在課堂教學時以誦讀為主線,在多種形式的聽讀、個讀、齊讀、分組讀、自由讀、領讀、師生對讀的展開下,將書面文字變成可感、可聽的立體文字,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悟字里行間的語言節奏,形成語感。在充分誦讀之后,教師再適時采取其它教學方法,使學生感悟國學經典的博大精深,修養精神道德、經世致用。

二、引入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師范教育、師資培訓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它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情境中,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班級交流,師生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筆者在講授《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內容時,就嘗試運用這種教法,在教學時將史例材料、歷史故事、名人軼事及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課堂,優化課堂教學。如《弟子規》中針對孩子的

轉貼于

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內容都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內容淺顯易懂,但如何將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德行這是不容易的。為此,在《弟子規·入則孝》的講授中,筆者先利用多媒體播放flash視頻《當你還很小的時候》,引導學生進入任務情境,讓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的偉大。然后呈現《父親的信》和小品《父親》兩個案例,引導學生析案例、評案例、結案例。在整個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最后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學生感悟到要“孝”,要感恩,這是學生通過自我學習收獲的內容。最后再通過經典原文的解讀與導引,學生理解了“孝”的深刻內涵,并且反思自己的行為。這種方法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解決問題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注重自主學習

“國學經典誦讀”課為公共必修課,授課計劃為每周2學時,共32學時。由于國學內容博大精深,只憑課堂90分鐘面面俱到地講解每部經典,顯然時間是不允許的,因此,筆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在開課伊始,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選一名組長負責任務的督促及分工。每組的任務:一方面從國學經典著作中選取成員共同感興趣的經典著作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制作ppt課件,然后利用課前10分鐘,選取一名代表把研究成果進行全班性的讀書匯報。另一方面檢查督促組內成員背誦和作業完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辨析材料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多媒體和制作課件的能力。讀書匯報雖只10分鐘,卻使學生對國學經典有了更豐富的認識和理解,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優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增強了課堂的含量和效果。

四、創新評價機制

考核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的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部分:

過程性考核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50%,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其中課堂表現占10%:包括回答問題是否積極、參與程度、與小組同學的協作能力、出勤等。國學經典讀書匯報占30%:在匯報時根據內容準備得是否充分、課件是否清晰美觀、語言是否自然流暢,教師最后以小組合作綜合完成情況及每人分工情況給定成績、評定成績。“誦讀經典,感悟生命”相關論文占10%:根據文章質量評定成績。

終結性考試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50%,采取口試形式進行經典篇目的背誦和相關國學知識的問答。

篇8

加強誦讀,融入意境

由于部分學生課外讀物比較少,其視野不是很開闊,知識比較單一,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差,個別家長也不是很重視,缺乏對學生的輔導。再加上國學經典文化蘊含的內涵比較深刻,有的家長對某些內容理解也不是很透徹。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小學生記憶力強的特點,先讓學生反復誦讀,熟讀成誦?!白x”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式,不論是教材中的課文,還是課外的閱讀,只有通過讀才能夠更好地領悟文章的深層含義,感悟作者的心情,隨著學生不斷地積累閱讀,思維邏輯性就會增強,生活閱歷豐富,學生就會慢慢理解、領悟。美文誦讀注重的是音韻之美,因此,在誦讀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論語》過程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教給學生怎么樣停頓,學生很難正確把握文章的內涵。又比如,語文教師講解《游山西村》,這是一首八言律詩,韻律優美,倘若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讀法不正確,就會破壞詩歌的音韻美,對詩歌的意境理解不正確。

利用空間,安排誦讀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地安排學生誦讀。教師可以利用可用空間,用詩文、詩畫以及學生親筆書畫來裝飾學校的櫥窗、走廊、墻壁等。在教室環境中,也要體現班級的特點,每個班級可以開辟“詩園”,內容是展示學生閱讀美文的活動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點組織指導學生編抄報,精選詩文,設計版面。方法有:第一,通過開展競賽,激發學生對誦讀國學經典的熱情。教師每周可以利用一節閱讀課來舉辦比賽,以個人或者小組為單位展開誦讀比賽,從而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比賽的內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歸類對詩,可以是詩句接龍,也可以是問答形式等。第二,開展課前誦讀。為了減輕學生背誦詩文的負擔,教師應當提倡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教師要充分利用上課前一兩分鐘的時間,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第三,舉辦詩社,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可以組織對古詩文感興趣的學生為詩社學員,并由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作詩繪畫、改寫古詩、欣賞古詩等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引導感悟,激勵誦讀

國學經典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內涵與哲理,教師在組織學生誦讀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理解。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論語》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只讓學生進行誦讀,學生很難理解“罔、殆”的意思,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向學生講解“罔”是“迷茫而無所適從”的意思,“怠”的意思是“疑惑而無所得”。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學生也明白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但是,因為國學經典內容理解起來比較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點撥。例如,教師在講解《論語》過程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對于這句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每天都自我反省?幫別人想辦法的時候,是不是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的時候,是不是坦誠相待了?教師傳授知識后,是不是經常復習了?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更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并且,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用國學經典中的禮儀來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例如,在講解《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時,教師可以根據這句話來問學生:“聽到父母的呼喚,你回答遲緩了嗎?父母指派做家務時,你偷懶了嗎?父母教導你時,你虛心接受了嗎?父母批評指責你時,你認真改過了嗎?”這樣,用日常禮儀讓學生自己監督自己的行為,從自己身上找出不良的習慣,從而真正達到成長的目的。

為了使學生能夠一直保持誦讀的積極性,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誦讀進行激勵評價。通過誦讀比賽,教師可以選出若干名學生,用名句接龍進行評價,還可以讓全班學生參與用名句填空,內容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課外的,以此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國學資料,優美的讀書環境,方便學生閱讀。在誦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能形成崇高的志向、高尚的人格。

篇9

四川省劍閣縣義興小學628304

【摘要】國學教育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價值是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浸潤,從中積累和培養民族精神、倫理道德和審美情趣,激發文化的自信心,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國學素養。在學校開展國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梢越璐撕霌P優秀傳統文化、改善學生道德水平、擴大教育影響。有利于引導社會、家庭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關注學生的終生發展。本文將就國學教育在學校的必要性和措施展開論述。

關鍵詞 國學 學習 教育

1.什么是國學

“國學”原指國家學府,如太學、國子監。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學東漸、文化轉型時,“國學”又指學問。到現在國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學就是研究“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的學問,思想、學術、文學藝術等均包括于其中,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傳統思想文化。

2.為什么要讓學生學習國學

學生的“道德”、“品行”對老師來說是最難“教”的,很多時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學來的,學“國學”的意義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誦幾首國學名句,還要重視其精神實質,老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教書和育人同等重要,讓學生成為健康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離不開國學的教育。

學習國學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

3.如何讓學生學習國學

3.1重在積累,強化誦讀

吟誦、熟讀、背誦是傳統語文教育基本的讀書方法。正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所說,詩詞只有大聲吟誦、熟讀至背,才能更好地體會其內涵和音韻特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而形成語感。

但是學生國學知識比較缺乏、理解能力還不夠強,國學經典文化的深刻內涵他們大多是不能理解的。作為老師,我們要針對學生記憶力強的年齡特點,先讓他們反復誦讀,熟能成誦,能背誦的就多背誦,讓他們大量地積累國學經典文章。以后,他們隨著知識的增加和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就會逐漸理解、感悟到其內涵。

3.2傳承經典,去粗取精

國學經典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確的地看問題,為學生做好取其精華,避開不合時宜內容的工作,讓學生受到最健康的教育。在用國學經典內容引導學生言行方面則取其精華,對不合時宜的內容避開即可。

3.3引導感悟,言行引導

如今國學經典越來越被重視。學生的國學教育更是勢在必行。因此,我們在組織學生誦讀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的言行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融合當下教育的要求,引導學生用國學經典中的禮儀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以達到引導學生的文明習慣養成和提高人格修養的目的。

3.4計劃誦讀,注重堅持

在組織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時候,要有具體的計劃,計劃可以是周計劃,月計劃,也可以是日計劃。計劃內要指定相關的內容,比如誦讀《三字經》的某幾句,某幾十句。計劃時間的截止時間,要檢查學生的誦讀情況。這樣能達到克服學生誦讀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指導學生按照誦讀計劃誦讀,讓學生在長期的堅持誦讀活動中學習國學,積累國學知識。

另外在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時間上也要有保障,例如晨讀,國學課,國學經典誦讀競賽......

3.5多樣評價,注重激勵

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誦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質,學校還要開展相應的激勵評價制度。例如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單人、集體)、國學征文活動、國學書畫作品展(班級、學校)、手抄報比賽等激勵評價方式,提高學生誦讀國學的積極性。

3.6家校聯合開展國學教育

學校還可以結合家長在家庭里面對子女的教育,開展家庭國學教育,讓家長監督、指導學生在家的學習教育情況,從而達到家校共育,讓孩子在國學的熏陶、感染中健康的成長。

總之,學校開展國學教育還需要打破傳統束縛,建立新型的、適合學校發展的國學教育開展模式,構建國學教育的良好氛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切實提高國學教育的效果,讓學生終身受益。

?

篇10

關鍵詞:農村;小學;國學;經典誦讀

“國學”原指國家學府,如太學、國子監。作為學問一說,“國學”產生于西學東進、文化轉型的晚清時期。當時,國學以學科分,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并主導中國思想史,其他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術”。整個中華文明都是國學,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國學內涵,實際上還包括了書法、繪畫、民間工藝、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民風民俗等。其最大特點,正如社會學家所說,是“多元一體”的文化。

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總結出“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眰鹘y文化,它是歷史的載體,歷史,就通過傳統文化體現出來。只有在傳統文化主體意識的主導下面,我們才能夠理智的、有針對性的、有效地去吸收其他文化有益的養分。樹立起傳統文化主體意識,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承,所以學校教育在文化的傳承、發展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教育更擔負著文化傳統――國學的傳承和發展重任。那么,農村小學如何有效地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有什么切實可行的做法呢?現就我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

一、開設特色國學課程,促進國學需求

國學是“多元一體”的文化,國學教育也就必須是非線性的簡單教育。在課程設置中,小學階段將國學教育有機地納入課程總體規劃設置,將更有利于保障和促進國學教育系統性、縱深性、科學性。

二、開展國學經典的有效措施

(一)重在積累,強化誦讀

我校對誦讀國學經典的總體把握是:重在積累,強化誦讀。針對小學生記憶力強的年齡特點,我們先讓他們反復誦讀,熟能成誦,能背誦的就多背誦,讓他們大量地存儲國學經典篇目。以后,他們隨著古漢語知識和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就會逐漸理解、感悟的。吟誦、熟讀、背誦是傳統語文教育基本的讀書方法。詩詞曲賦只有大聲吟誦、熟讀至背,才能更好地體會文本的內涵和音韻特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而形成語感。讓學生誦讀經典文章,比任何不當的解釋好。不要強迫,不要急功近利,聽其自然。再循序漸進地要求“讀出輕重、讀出抑揚、讀出舒緩、讀出雅俗、讀出凝重、讀出情感、讀出境界!

小學低段以啟蒙、誦讀為主;小學中段以誦讀、明理為主;小學高段以誦讀、明理、遷移講述為主,做到各學段各有側重,體現適合各年段學生年齡、學習特點的國學知識遞進行結構。

(二)引導感悟,滲透精神

如今國學經典越來越被中國和世界重視起來。而農村留守兒童多,因此,我們在組織學生誦讀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的言行也是必要的,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提升著孩子們的素養。如《弟子規》,便于規范行為,養成良好習慣?!兜茏右帯肪褪且环N為人的規范,一種處世的準則。首先是“孝悌”,“百善孝當頭”,做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謙恭有禮等。再如《論語》、《孟子》中的思想,按梁啟超的說法,“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們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

國學中的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間,這些優美的詞句被萬口傳誦,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經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優秀的古詩詞不但情理趣兼備,易于誦記,而且能啟迪人的心智,真正讓學生受用一輩子。通過誦讀經典名作,如《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孟子》等蒙童教材,可以教授學生許多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而且可以對小學語文課文的學習得到有益的補充,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素養。

(三)傳承經典,去粗取精

國學經典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如何處理好精華與糟粕的問題的確值得研究與思考。作為教師應該歷史地看問題,取其精華,避開不合時宜的內容。在用國學經典內容引導小學生言行方面則取其精華,對不合時宜的內容避開即可。

(四)計劃誦讀,注重堅持

我校堅持把誦讀活動納入校本課程,并制訂適合于農村的誦讀計劃,以克服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指導學生按照誦讀計劃誦讀。我們常常把經典進行適當的編排,如按作者編排:李白系列、杜甫系列、蘇軾系列等;如按內容編排:送別系列、懷念系列、山水系列、花鳥系列等;如按形式編排:詠物系列、情景系列、比喻系列等……使學生誦讀最優秀的作品,同時又比較有系統性。

?畢 我們在時間上也給予保證,農村孩子回家沒人輔導,我們就每周安排一節國學課,每天堅持晨讀半小時,同時每月各班舉行一次“國學經典”主題的班會,每期學校舉辦一次“國學經典”專題的大型活動,讓“國學經典”讀在學校、消化在學校。

(五)多樣評價,注重激勵

為使學生始終保持誦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質,安排各項活動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

(1)國學知識、國學名句填空等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