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20:29: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個人檔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個人檔案

預防個人檔案進入文化市場黑手

2004年4月14日荊楚在線《干部檔案流入收藏品市場,檔案部門展開調查》報道,在漢口崇仁路收藏品市場記者看到大量的“干部檔案”堆成一堆,有的個人檔案售價都高達上千元。2009年12月30日在南海網《私人檔案流入海口古玩市場,收藏者尋主人》的報道中,記者看到海口古玩市場的一位收藏者急于尋找流失在舊貨市場的四份檔案的主人或其后人,這些檔案材料均為個人有效的機密檔案。2010年12月20日青島新聞網記者到青島昌樂路文化市場探訪,在多家攤位前發現了非法售賣的個人檔案,其中有濟南鐵路局公安處、青島市紡織工業總公司等多家單位的個人絕密檔案。除了在古玩市場或舊貨市場能夠見到個人檔案的交易,在國內兩家較大的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孔夫子舊書網”和“淘寶網”上也能輕易地找到個人檔案的拍賣,且價格不菲。這里我們首先會產生疑問,這些個人檔案怎么會流入到文化市場進行交易呢?通過對部分古玩市場或舊貨市場的攤主了解,我們發現,這些個人檔案流入文化市場的主要渠道有三種情況:

一是被檔案主人原所在的單位棄置后流入文化市場。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重組或者倒閉之后,由于這些檔案沒有人管理或沒有單位接收所致。

二是被不法分子盜取后流入文化市場。由于一些單位人事檔案管理理念落后,給不法分子盜取人事檔案提供了可乘之機,加之目前絕大多數文化市場管理混亂,人事檔案的交易處于失控狀態,因此,不法分子盜取的人事檔案便堂而皇之地流入二手商品交易。

三是個人人事關系變動也容易造成檔案“莫名其妙”地丟失。比如說在兩個單位之間轉檔案,或者是退休后從企業轉到街道,就容易出問題。個人檔案的交易行為肯定是違法的。個人檔案流入到文化市場會給國家和個人帶來極大危害。

個人檔案屬于國家機密,個人檔案流入市場容易造成國家機密泄露。個人檔案往往涉及當事人所參與的歷史進程,有些進程能夠從側面反映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事實,因此,無數國家都將個人檔案歸屬于國家機密,嚴禁個人泄露和私自保存個人人事檔案材料,更不能無條件地向社會公開或提供有償服務。個人檔案還涉及個人隱私,個人檔案流入市場還容易泄露個人隱私。個人檔案的內容涉及個人獎勵或懲罰、家庭成員信息等諸多方面,“一些檔案文件上有意無意地、或多或少地載錄有事關當事人隱私的信息。”因此,根據我國檔案法相關規定,各級各類檔案機構必須嚴格執行檔案保管期限以及銷毀檔案的程序和辦法,禁止擅自銷毀檔案,嚴禁倒賣牟利。

那么,該如何規避個人檔案流入到文化市場交易呢?

查看全文

村干部個人檔案管理思考

為全面了解和準確掌握行政村干部基本情況,避免因行政區劃調整、村級組織換屆等原因造成材料缺失,**鎮堅持“四統一”的要求,為村干部建立個人檔案,規范村干部檔案收集整理工作,較好地改變了村干部無檔可查的現狀,受到了基層黨員干部的一致好評。

一、主要做法

統一歸檔內容。鎮黨委統一印制了《**鎮村干部履歷表》和村干部檔案袋。履歷表的內容包括村干部個人信息、收入情況、主要社會關系和歷年獎懲情況,以及學習工作簡歷、工作實績等。檔案收集內容還包括了村干部的入黨團材料、身份證畢業證復印件、獎懲文件、任職文件、學習培訓證書、當選各級代表證書、工作實績證明材料等。從今年開始,還增加了對村干部年度考核材料和個人工作總結的收集。

統一建檔對象。明確規定建檔對象為在職的村兩委成員及已退職的村主職干部,未擔任過主職的退職村干部暫不列入建檔范疇。對未擔任過主職的退職村干部,該鎮實行聯片責任制,要求駐村干部協同村兩委及聯戶的黨員一起做好思想工作,確保建檔工作順利進行。

統一申報程序。先由村干部本人負責填寫和收集相關材料,報支部會議審核。經支部會議通過后,由黨支部書記簽字并加蓋公章,上報鎮黨委進行統一審查、存檔。對不齊全的材料,鎮黨委一律退回補齊,弄虛作假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以確保資料的完整和真實。

統一管理模式。鎮里建立規范的村干部檔案室,村干部的檔案必須經村、鎮二級審查無誤后,方能存檔。檔案管理實行按村分類、一人一檔。鎮里安排專人對檔案進行統一保管,并建立村干部信息庫,方便查閱。

查看全文

勞動模范個人檔案的意見

改革開放以來,*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一批先進模范人物,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各行各業的骨干和典范,先后被國家授予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全國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如今,他們有的已離開了工作崗位,有的仍在經濟建設的第一線努力工作。為了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勞模先鋒作用,完整保存勞模個人檔案,讓勞模精神代代相傳,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市總工會、市檔案局決定開展為全國勞動模范建檔活動。

一、全國勞模檔案征集的意義。勞模檔案既是反映勞模個人思想、工作、學習的真實記錄,更是百萬*人民積極投身經濟建設的一個縮影,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好這部分檔案,是對歷史的負責,對后人的負責,還可為今后編纂出版史料、舉辦主題展覽、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生動素材。根據《檔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及《*市名人檔案收集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檔案主管部門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全國勞模檔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

二、全國勞模檔案征集的范圍。此次征集的全國勞動模范檔案資料范圍主要分以下三個方面:

(一)文字材料類:1.個人簡歷材料。2.工作時形成的日記、論文、編著的書籍。3.各種媒體宣傳個人先進事跡的材料。4.出席市級以上大會的發言材料。5.在工作中形成的來往書信。6.其他有歸檔價值的文字材料。

(二)照片類:1.國家、省、市領導接見時的照片。2.各個時期的工作照片。3.出席市級以上大會時的照片。4.手持證書、獎杯、錦旗或佩帶獎章時的照片。

(三)實物類:1.出席市級以上會議時的代表證。2.各類證書、獎章、獎狀、獎杯、錦旗。3.國家領導人給勞模個人的題詞、簽名。4.錄音、錄像帶。5.工作中使用過的有紀念收藏意義勞動工具(諸如楊懷遠的扁擔、楊富珍的圍裙、徐虎的自行車之類實物)。

查看全文

中職生個人檔案管理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中職學校學生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中職學校學生檔案管理的對策與措施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當代中職生正處在一個充滿競爭與變革的時代、學生檔案是學生在校期間真實記錄、對學生檔案管理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上存在偏頗、學生檔案的收集整理不規范、不完整、管理模式落后,技術陳舊、學生檔案功效發揮不夠、提高檔案意識,創新管理理念、加強學生檔案的規范管理,不斷豐富和完善檔案內容、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學生檔案管理水平、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當代中職生正處在一個充滿競爭與變革的時代,人人都渴望擁有自己美好而亮麗的人生。同時,由于中職生閱歷和社會經驗的局限,往往對自我和社會缺乏全面的認識,導致在就業的過程中會產生迷茫與困惑。如何在就業大軍的夾縫中占有一席之地,實現順利就業,形成學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三方多贏的局面,除了職業學校要切實抓好內涵建設,畢業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中職學校的學生檔案作為畢業生的一項重要憑證,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生檔案是學生在校期間政治思想品德、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真實記錄。它是學生家庭社會關系、經濟狀況的主要原始材料,也是學生就業及用人單位在錄用、接收畢業生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做好中職學校學生檔案管理工作,對于準確、完整地提供學生信息,促進學生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職學校學生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生檔案管理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上存在偏頗。學生檔案是學校學生管理的一個分支,但是,學校往往只重視教學和其他門類及載體的檔案工作,對于學生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位,沒有將學生檔案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在檔案管理二級機構中沒有配備專職人員,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監督和指導。總認為學生畢業了,與學校就沒有關系了。這樣一來,從事學生檔案管理的部門和工作人員思想上會有所懈怠,工作中也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得學生檔案管理工作沒有創新。不見起色。

(二)學生檔案的收集整理不規范、不完整。《江蘇省職業學校學生管理規范》中對學生個人檔案的歸檔內容有明確的規定,即使這樣,我們的學生檔案管理還是采取以前的老辦法,按部就班。學生檔案中存在著班主任鑒定千篇一律、材料缺失、內容單一、信息量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檔案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歸檔材料時,僅限于學籍表、學生登記表、成績記載表、畢業生登記表及入黨、入團等方面的材料,而忽略了能夠全面反映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材料,使得用人單位難以全面掌握和了解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用人單位在查看學生檔案時,更多的是希望能從中獲悉畢業生是否具有從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適應能力和開拓、進取、創新的精神;是否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腳踏實地的作風、強烈的事業和責任感。而當前的檔案中往往缺少這些記載,即使有,也缺乏個性特征,與用人單位的期望值相距甚遠。

查看全文

我國學校成立誠信個人檔案管理論文

摘要:現狀卻是由于社會普遍缺乏使用信用產品的意識,我國對個人征信服務的社會需求嚴重不足,尤其是銀行等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和實施風險管理時并不要求由公正的第三方信用評估機構進行評分,個人信用評估公司也就沒有市場,無法商業化運作。投入了卻沒有產出,高校的建檔熱情能持續多久?

一、高校建誠信檔案缺乏法律法規建設及相應的制度環境

大學生誠信檔案從提出概念到2004年正式建立也不過兩年時間,之前和之后國內還沒有一部完整系統的征信法規。信用制度僅僅在我國《民法通則》、《票據法》、《擔保法》、《刑法》、《合同法》等法規中簡單提及,而已有的法律甚至阻礙著大學生信用檔案的建立。如《商業銀行法》規定了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禁止銀行將客戶資料向其他部門提供,而且,按法律規定,如果要采集數據,必須征得本人同意。當前,大學普遍將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基本信息、銀行信用信息、在校獎懲情況等記入檔案。那么,不論是作為信息提供者的銀行還是信息需求者的高校,都面臨違法的尷尬。

同樣,將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其他信息納入征信范圍也缺乏合法性前提。這主要是一個個人隱私的界定和使用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只規定了未經權利人許可而公布、披露他人隱私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但對什么是個人隱私、如何保護和披露沒有進一步的規定。在沒有獲得法律授權之前,高校的征信行為多少有些盲目,并可能在未來引發侵權爭議。

我國現在于上海、深圳、石家莊新華區等地建立了信用檔案,事實證明,沒有法律作為堅強的后盾,這些地方的信用檔案無法顯示出其應有的價值和威力,而且備受人們的懷疑。如,2002年6月14日的《中國青年報》以《將公民的不良行為上網對不對?》為題,對石家莊新華區的“社區信用檔案系統”提出了質疑,原定推出的上海大學首份大學生信用檔案也面臨“難產”的尷尬。

地方立法中,上海已出臺《上海市個人信用征信管理試行辦法》。央行也有意將征信體系的建設盡快向全國范圍推廣,目前正抓緊制定有關征信法規,以規范社會征信機構業務經營和征信市場管理。反觀美國,在它發達的信用體系背后是以《公平信用報告法》為核心的45項法律,對個人信用檔案的收集和共享都有明確的法律條文,鼓勵誠實守信,對違反信用者也規定了具體的懲罰條款,同時也注意維護公民的個人隱私等正當權益。特別是《公平信用報告法》和《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這兩項法律對個人信用檔案的收集和共享及個人信息的使用做出了明確規定,是規范信用報告行業的基本法。①高校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貿然建檔,有些把自己放在火上烤的意味。

查看全文

中學教學教研工作報告

2012年5月縣教研室對我校的檔案資料、課堂教學、教研活動進行了全面評估。評估組對我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指出了不足之處。為了規范我校教學教研秩序和順利迎接省教育教學評估,我校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教學教研領導小組,保證學校工作正常、有序開展。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查看全文

檔案袋

審視之一:檔案制作主體的權力根據何在

檔案制作主體在社會管理活動中往往基于管理職權的需要,對行政管理活動進行記載,一方面是對社會管理活動進行客觀記載,另一方面為行政合法性提供一種根據,同時為權利救濟進行提供證據上的保障,行政機關或用人單位基于行政法授權對行政活動進行記錄,形成檔案。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的檔案包括兩部分,一部是有關公共事務方面的檔案,它是基于行政職權產生的,另一部分是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涉及到公民個人活動所形成的檔案。有關單位基于行政職權形成公共事務方面的檔案具有合法根據的,其根據是國家的行政法規以及全國人大的各種授權性規定。問題在于行政管理活動形成有關公民個人檔案是否有其正當性。我國憲法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國憲法賦予我國公民權利自由是廣泛的,而個人檔案無非是對公民這些權利部分或全部進行記錄。憲法規定權利被記錄,被監視之后是否還有自由?公民自由權利最本質含義在于法不禁止既自由,盡管公民言論,出版、集合、游行、示威等自由如果符合法律規定,法律是不加禁止的,關鍵在于把公民這些自由記入檔案是否構成一種精神上強制,僅有行動上自由而沒有精神上和思想上自由,那種自由還叫真正的自由嗎?在行政管理中基于行政職權對公民個人活動進行建檔是缺乏法律根據的,至少是缺少憲法根據,而憲法是根本法,是母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抵觸,抵觸無效。在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權與公民的憲法權利產生沖突時,下階位級權利必須讓位于上階位的權利,而言論、集會、屬于憲法性權利,行政管理權屬于下階位權利。

審視之二:知情權與保密權的沖突何者應優先

公民對共公事務、社會管理活動享有知情權,特別是有關對個人評價的知情權,而檔案資料通常是保密的,不按一定的組織程序是很難知悉檔案的內容的。公民不能知悉個人檔案的理由通常是以保密為借口,問題在于個人檔案對個人來說是否應保密,二是當知情權與保密權產生沖突時,在社會生活中應作何取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秘密法》,國家秘密是指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經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內知悉的事項。秘密分為國家秘密的個人秘密,國家秘密自應保密,個人秘密是個人對外界的一種相對封閉的東西,國家是否有權占有個人秘密資料,并且拒絕當事人知悉。從所有權角度看,國家并不是個人檔案所有者,國家最多算個人檔案保管人,是個人與國家之間基于一種間接委托關系而形成的一種保管關系,國家僅是保管人,它的權利也僅限于保管者的權利。公民個人檔案所有者理應是公民個人,國家占有公民個人檔案又拒絕公民查悉知情,在某種程度無異于鴆占鵲巢。從所有權角度看,公民理應對個人檔案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能,更不用說對個人檔案的知情權了,以保密權對抗公民的知情權于法無據于理不通。

個人檔案實質上是國家、社會基于一定標準對個人的工作、業績、功過是非所作的一種評價和記載,國家占有的是屬于公民個人所有的東西,公民不僅對物質財富有所有權,對個人信息資料方面的也應有所有權。公民有權知悉社會國家對其評價。這是公民憲法上的權利,是人身自由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己是誰、干得怎么樣,公民理應知道。保密權是行政管理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權力,當二者性沖突時,應讓位于知情權。

審視之三:程序上權利得不到保證

查看全文

函授畢業生檔案管理

【摘要】由于函授與普通高考的受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函授畢業生的檔案管理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檔案丟失,不全等現象。要確保函授畢業生檔案管理效率低下,應從人才中心、學校和學生自身三個方面入手,使函授檔案管理等同于普通大學畢業生檔案管理,掌握函授學生的基本信息,為社會人才的開發提供基礎支撐。

【關鍵詞】函授畢業生;檔案管理;管理現狀

函授畢業生檔案管理是指對接受函授大學教育的學生的個人信息管理。網絡時代,包括紙質信息和網絡信息兩種。兩種不同方式在內容上要保持一致,就目前管理現狀而言,存在較大的問題,函授生檔案的丟失問題存在,并且函授畢業生自身對檔案的重要程度不足,文章就這一問題進行分析,闡述當下的管理現狀,并且提出了具體的函授生檔案管理方式。

一、函授畢業生檔案管理現狀

函授畢業生檔案影響學生的定級、轉正和升職過程,由于各個方面對于函授檔案的錯誤認識使函授檔案管理的效率不高。首先,函授畢業生自身忙于工作,對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全,學生不理會檔案,導致真正應用時檔案無法調出,未參與任何手續的辦理,一些企業不接受員工檔案,因此導致學生檔案丟失無法找到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學生的工作不穩定,檔案自留,這種做法導致檔案無法更新。企業方面,由于過多的精力用于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函授檔案管理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畢業生自己弄丟檔案同樣存在。雖然目前政府人力資源部門提供免費存儲的方式,但效果不理想,棄檔過多。另外,有很多函授生在安家之前不需要使用個人檔案,畢業生逐漸增多,這使得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使用檔案時通常存在較多程序,并且不能確定個人檔案在哪里。總之,檔案管理效率低下,根據這一現狀我們將函授檔案管理方法分析如下。

二、函授畢業生檔案管理方法

查看全文

私人檔案所有權法律研究論文

一、保護私人檔案所有權的法律依據

在我國,私有財產曾被視為“萬惡之源”、“罪惡之本”,無論是官方的意識形態、社會的公眾輿論還是民間的思想認識,都對私有財產懷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和諱莫如深的警覺。我國對私有財產明確的法律保護始于“八二憲法”,1982年修訂的憲法把公民權利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憲法真正成為“一張寫滿權利的紙”。[1]其后又經歷了四次修憲,2004年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13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這一最高層次的法律明確了私人財產的法律地位,完善了國家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的憲法原則,規定了國家依法征收征用私有財產時的補償原則,使私有財產包括私人檔案財產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護。這是我國法制史上關于私有財產權利保護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我國《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第76條規定:“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毋庸置疑,私人檔案是私人財產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有關私人財產保護的法律規定,同樣適用于對私人檔案權屬的確認與保護。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迄今為止對私人財產保護最為完整的一部法律,被視為是憲法保護私有財產原則的具體體現,它也為我國對物權中的私人檔案所有權的管理與規范提供了法律依據。其中第4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64條規定:“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1987年頒布、1996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對個人所有的檔案的保護,充分尊重了國家的憲法、民法等相關法律,與國家對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基本法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至此,以憲法為根本、以民法、《物權法》、《檔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形成的法律體系共同構成了我國對私人檔案保護的法律依據。但是,《檔案法》畢竟是主要保護國有檔案的一部法律,有關私人檔案只是做了原則性的涉及與規范,不是十分全面,操作性也不到位,需要根據現實需要,做出完整而系統的調整與修訂。

二、私人檔案與個人檔案的法律界定

研究私人檔案首先需要厘清檔案界常用的兩個概念:私人檔案(PrivateArchives)與個人檔案(Per-sonalorIndividualArchives)。這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交集的概念。1974年頒布的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管理基本法與權限》中對個人檔案的定義是指由某個機構所保存、收集、使用或傳遞的有關個人的各種條目、收藏品或信息組合,包括個人所受教育、財務、醫療史、犯罪或雇傭史等等及其他與個人有關的信息如出生、婚姻狀況、死亡登記等信息。謝倫伯格認為,公民個人檔案是“關于公民權利的文件,關于曾被政府掌握的財產權的文件,政府應規定永久保存”。他認為政府或機構收藏一個人有關的文件有以下幾種情形:其一是確定個人存在、身份和婚姻狀況的事實性文件;其二是確定關于公民權利的事實的文件,如人口調查表、國籍申請表、宅地申請書、護照申請書、年金申請書、人事文件、出入境材料等。其三是確定關于財產的事實文件,如與政府簽訂的合同、貸款契約、不動產契據,個人在政府中供職于軍事或民政部門的事實文件。只要一個人與政府發生任何關系,就會產生這類文件。[2]個人檔案是記載個人相關信息的檔案,是政府、機構、企業、組織等機構因某種工作需要而形成的,往往由政府或機構組織的檔案部門所收藏和擁有。個人檔案內容含有很濃厚的私人檔案特質,它與單位的人事檔案比較相似,是因某種工作或社會需要而形成的,往往由政府、機構或組織的檔案部門所收藏,它不一定屬于私人檔案,需要做所有權的認定。在我國,相當數量的個人檔案分布于國家綜合檔案館,它們是國家或政府機構在從事管理活動中形成的有關個人的信息,如工商、稅務、公安、司法、統計、房產、組織、人事、民政等機構形成的個人檔案,從所有權角度而言,則屬于國家所有。私人檔案是指所有權歸私人所有的、由私人或私人機構和組織在個人生活或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以及依法獲得的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檔案材料。私人檔案的外延比個人檔案要寬泛,從來源上看,私人檔案來自非政府機構、組織、個人,如個人私務活動形成的檔案,家庭(家族)形成的檔案,私營(民營)機構與非政府組織形成的檔案等;從內容上看,私人檔案種類包羅萬象,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個人的出生證、身份證、護照、結婚證、離婚證、駕駛證等各類證明文書;房產證、銀行存折、銀行卡、股票證券、票據、社會醫療保險等各類涉及經濟方面的財產文件;個人獲獎證書、日記、筆記、手稿、書信、發表或未發表的作品、照片、音像、視頻、實物等,家庭或家族保存傳承下來的證件、證書、獎狀、牌匾、家譜、族譜、往來書信、財務收支賬目、各個歷史時期的票據、照片、影像、實物等,私人企業經營管理及對外往來中形成的證件、證書、證狀、各種往來文件、資質、資產證明材料、財務、稅務賬目、憑證,各類經營、貸款、租賃等方面的合同、協議、票據以及照片、影像、實物等。米歇爾•迪香在《論檔案立法問題》一文中指出:“私人檔案包括個人檔案、家族檔案、企業檔案和私營機構檔案(這里是指在政治經濟制度下允許存在的私營企業和私人機構)。”[3]謝倫伯格認為:“只要是個人或私人機構在社會活動中或履行其法定職責過程中,或者在與其本職業務過程有關的情況下制作或收到,并作為其職能、政策、決定、程序、行動或其他活動之證據,或者由于其所含內容具有情報價值而被該機構或其合法繼承者所保存的一切簿冊、證件、地圖、照片和其他記錄材料,不論其物質形式和特性如何。”[4]此外,“在研究外國私人檔案概念的同時,必須時刻記住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私人檔案的范疇可能或大或小、類別可能或多或少。”[5]這些觀點同樣適用于我國對私人檔案的認識與理解。從所有權角度認識私人檔案,則可以看出私人檔案和個人檔案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在我國檔案實踐領域和學術研究中,對私人檔案與個人檔案概念的運用有時是混為一談的,需要在學術和法律規范中對二者做出明確的界定。

三、所有權歸屬是判斷私人檔案的前提條件

在任何法律體系中,所有權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私人檔案是一種社會客觀存在的物質現象,是私人所有權客體涵蓋的對象,對私人檔案所有權的保護必須建立在法律規范的框架內。私人檔案是檔案管理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對私人檔案問題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于所有權,立足于我國對私有財產法律保護的國情,這對于私人檔案的立法及其與國家相關法律的統一性、延續性以及私人檔案的科學管理均有指導意義。若將私人檔案排斥在國家檔案管理范圍之外,則會造成國家對檔案資源總體規劃失衡與管理不善,影響檔案學術研究的科學、客觀與規范。可以說,無論從所有權角度還是從檔案管理角度出發,私人檔案所有權的確認是私人檔案研究的邏輯起點。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第一,私人檔案所有權主體。私人或私人性質的機構組織包括自然人、非自然人、私人性質的企業、組織、機構等,它們都是私人檔案所有權的主體。第二,私人檔案的所有權歸屬。私人檔案區別于公共檔案最本質的特點就是檔案所有權的歸屬,如果檔案所有權歸私人所有,則為私人檔案。私人或私有機構形成的檔案若所有權已屬國有,便已成為事實上的國有檔案,不能再稱其為私人檔案,不論其內容和形成者身份、形成環境如何且保管在何處。以國家綜合檔案館為例,國家檔案保管機構保存的、通過私人捐贈或征集、征購到國家檔案館的私人檔案,此時的私人檔案從法律事實上已成為國有檔案。第三,私人檔案的獲取與來源。私人檔案可以通過原始積累獲得,也可以通過某種法律行為,如買賣、贈與、繼承依法取得。無論通過哪一種途徑獲得的檔案,只要私人擁有其所有權,均應稱其為私人檔案。由此可以得出,所有權歸屬是判斷私人檔案的前提條件,這是區分國有或公共檔案、個人檔案的唯一標準,也是私人檔案與國際檔案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接軌的標準。

查看全文

高校學生類檔案工作問題分析

摘要:學生檔案記錄了學生的個人學習成長經歷、反映學生的德才能績和在上學期間的日常表現,為學生以后的工作單位提供了一份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材料,對于學生日后的就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作為學生走入社會之前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對學生的檔案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同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也給高校的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當下網絡的應用改變了很多工作的工作方式,檔案管理也不例外。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要求,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檔案工作的新形勢對于高校而言至關重要,加強對高校學生類的檔案工作勢在必行。本文對高校“學生類”的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校學生;檔案工作;檔案管理;檔案數字化;互聯網

在2008年9月初,教育部就對高校檔案工作提出了檔案管理辦法。在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學生類”檔案中主要的包含內容,將“學生類”的檔案納入了規章性的文件中,強調“學生類”的檔案要認真保管,每一所高校都要認識到“學生類”檔案對于學生個人而言的重要性。在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時要緊隨時代的腳步,引進最新的檔案管理方式,設置最新的檔案管理設備,完善檔案管理制度,提升檔案管理水平,用科學高效的方式去完善檔案管理工作,將教育部提出的管理辦法真正落實到工作實處,促使整個高校檔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高校“學生類”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

“學生類”的檔案是對一個人整個上學時期經歷的一個記載,其中包括了學生每一時期的入學登記表、考生檔案、畢業登記表、家庭背景、學生加入的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員等材料,學生在高校期間還會增加學位申請表、畢業實習鑒定等內容。在檔案中還包含了學生在學習期間所受到的獎勵和處分文件,以及每一階段的教師評價。總而言之,檔案對于學生而言就是整個求學經歷的記錄,是體現學生能力、品格的窗口。高校畢業的學生是要直接與用人單位進行接軌的,在學生求職期間,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檔案對學生的學習經歷、思想品德方面有所了解,給用人單位提供了參考數據,對日后人才的培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同時,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管理學生的檔案,對學校開展評選活動大有益處。學校在評“優秀學生干部”等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檔案進行參考,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過往經歷等,可以由此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從而評選出最符合評選標準的學生。正確的管理學生檔案、使用學生檔案,可以提高高校一部分工作的效率,也方便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聯系,讓學生與高校能夠愛共同進步發展。

二、高校“學生類”檔案管理現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