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思想政治表現范文
時間:2023-03-26 23:48: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個人思想政治表現,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政審表的填寫方式,主要是基礎信息一定要準確無誤的按照身份證上的信息填寫,其他相關的信息,如親屬關系一定要按照真實的填寫,如個人思想政治表現及認識方面,一定要寫正面積極的方面,如有其他需要填寫的內容也許按照標題不能答非所問。
不管是報考院校還是在應聘一些特殊崗位的時候,相關人員都需要填寫政審表,了解政治面貌及直系親屬關系和社會關系等方面,如果之前沒有填寫經驗,肯定會存在疑惑。首先要了解政審表包含了哪些需要填寫的內容,其中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即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成員、住址等方面;其次需要填寫本人思想政治表現自述,除了個人基本信息以外,另外所需填寫的內容具體模板是根據不同學校及不同用途給出的不同模板,比如需要所在單位的意見,或者是本人的政治成績、思想政治方面的認識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障礙;誤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與深化,不僅僅需要教育者的授業解惑,更需要大學生自身的有所作為有所覺悟。在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學習中,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障礙,陷入某些誤區,通過對這些障礙與誤區的剖析,促使大學生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重視起來,對理論知識掌握得更加全面到位,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更加準確嫻熟,對今后的個人發展與規劃有清晰而準確的定位和指導,同時樹立起堅定地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底線。
一、理論學習需正視
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就是主修專業課程,兼職社會實踐,一切為了就業。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頗有微詞,認為與個人專業素養及職業生涯無用,或者否定思想政治理論的科學性,更有甚者用“洗腦,精神禁錮”等謬論定義大學開設這類課程的意圖。消除這些思想的頑疾與懈怠,需要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有一個客觀而又清晰地認知。
(1)學而無用論,把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放在不當的地位,認為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是于己無關、于己無用。
(2)批判否定論,以一種憤世嫉俗的口吻去批判苛責思想政治理論的內容。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思潮迭起的大環境大氣候已經淡去,外來文化涌入和資本侵襲的影響日益顯著;再加上我們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的反復摸索曲折前進,社會中存在的一些腐敗不公被反復的申討追責,大學生在思想上極易迷失自我,懷疑自我,盲目追逐個性的自由,批判各種與自身觀點相背離的思想,將種種社會社會矛盾的根源指向了思想政治理論的過時與迂腐。憤青思潮彌漫在昔日淳樸的校園。
(3)教而不善論,認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懷著偽善的目的去禁錮大學生的思想。這種觀念比學而無用論更為偏激,帶有一定的憤青式思維,它將思想政治理論當成思想的牢籠,將人的主觀能動性弱化了。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禁錮我們的思想,而是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高度與視角去自我主導個人思想。
二、學習方法需矯正
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不是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也不是囫圇吞棗的來者不拒,而是應該要講方法,講效率,重踐行,重思考,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活動緊密地聯系起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方法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以下幾種不當的方法和觀點。
(1)應試教育心態。眾所周知,從接觸教育以來,我們就被冠以一種唯以成績論成敗的觀念,現實也似乎如此,成績高者往往走得更高高遠,也更被重視。對于學術類課程,成績雖不能很全面但也是最公正的反映學習成果的衡量標準,但是對于像思想政治教育這種偏于理論卻又開放思維的課程,應試教育卻只會束縛我們更深刻地探討與學習這門課程,猜對了考點卻丟掉了更多的知識,拿到了高分卻不見得收獲最大,為了考試而硬著頭皮去學遠不如由著興趣去探索去思考得到的深刻。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應該摒棄應試教育的心態,以一種充實個人思想的心態去探索。
(2)教條主義,囫圇吞棗。生活中大學生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有標準答案,很多事情很多方法都以此為準,只分對錯,然而對于思想政治理論卻不然,我們稱之為言之有理即可。何為言之有理,就是無論觀點是否對立,只要論述恰當即為合理。矛盾論的思想告訴我們要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看待問題,而不是一成不變、孤立片面的看待問題。
(3)輕于實踐,墮于思考。眾所周知,實踐出真知,譬如,在參加公益活動中,我們體會到了更深刻的自我認同感和服務于人的被認同感,對道德知識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在撰寫重要學術期刊中,我們查找資料分析案例,對馬哲唯物主義方法論運用得更加透徹與全面。思考是對我們所學理論知識的一種升華與質變,經過思考后的理解,讓我們對所學知識有了更為深刻全面的認識,通過這種思考,我們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更為切身的理解。思考與實踐相伴而行,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指導我們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更為全面深刻的學習與體會。
(4)學習不只在課堂。從理論上講,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配合似乎是一個不需質疑的問題,實現二者的有效配合,必然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大有裨益。
三、理論認知要科學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們對待事物的主觀理解千差萬別,客觀認知上又存在不足,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分歧與不恰當的理解。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中,如何把握認知的度對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理論學習中最大的障礙與誤區。
(1)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是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誤以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階級斗爭,只有消除階級上存在的不平等,才能實現社會主義。這種理解錯誤的將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理解為了社會主義的全部本質,將社會主義建設等同于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十年“”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破壞歷歷在目,我們不該再犯同樣的錯誤,也不該在思想上墜入同樣的認知陷阱。
(2)子虛烏有,主觀曲解。解放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但不等同于盲目的發展,誤以為只要是和發展掛邊的都是對的,將這些理論一個勁地強加到社會主義解放生產力的范疇中。式的發展非但沒有真正發展生產力,反而把國民經濟搞得一塌糊涂。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發展謀得了一時的小利卻在損害著長遠發展的大利,這不是我們需要的進步和發展。主觀上的憑空曲解是可怕的,理論方面只是誤己,現實層面上卻是有傷大體。
(3)分不清因果,理不清主次。從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是因,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果;在因果關系面前,當然根本要求為主,根本目的為輔。如果理解錯誤,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共同富裕,而忽略了發展生產力,非但達不到根本目的,還會造成虛假繁榮,泡沫經濟,于國于民都是極大的損害。
四、各種障礙與誤區之間的內在聯系
上文中將這些障礙和誤區具體分為對思想政治學習的認知障礙,思想政治學習方法的選擇誤區,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障礙。這些障礙和誤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阻礙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進一步學習。
(1)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認知障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障礙和運用誤區,是對學習本身的錯誤理解,是對辯證法不合理的運用。
(2)只有克服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認知障礙,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學習能動性,克服學習方法選擇障礙和理解誤區。
(3)學習方法的選擇上體現了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辯證的認知觀。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需要大學生全方位的調動自身的積極性,思辨性,才能克服學習中的障礙和誤區。正確而客觀的認知理論學習的意義,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科學地、發展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論,恰當合適的運用理論于生活中必將對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個人職業發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2:267.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2.
篇3
論文摘要:形成于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的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順應時代形勢發展要求,重視人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便呼之欲出。通過對兩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凸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優勢,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在我國經濟社會巨大進步和人的主體性高揚的今天,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難以順應時展的要求,教育過程中的非人本傾向突顯出來,并且已經顯現出諸多問題。
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與個人本位價值取向上存在失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政治教育為主,形成了以強調國家、集體利益為主要內容和個人絕對服從集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這種價值取向的嚴重失衡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出現“人學空場”,這種無視人的需要,忽視人的權利,漠視人的發展的教育,背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和初衷,導致了異化的人,片面的人的普遍存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實現由社會本位向以人為本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的轉換。(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地位與實際地位不相稱。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認為對受教育者的教育是萬能的,可以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片面地夸大和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否認、淡化、輕視思想政治教育,表現在教育實踐中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重視,在教育實踐中學校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往,我國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習慣于以灌輸為主的教育方式和以政治為中心的教育內容來教育和管理學生。學生與社會接觸少,參與道德實踐活動不夠,服務社會的意識淡薄,以至于一些學生形成了知行不一的雙重人格。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看作容納道德理論知識的“容器”,以說理和單向灌輸為主,無視具體的、活生生的、充滿個性的人,無視學生道德發展水平的個別差異性,忽視行為和習慣的養成。
二、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教育中要發揮主導作用,這是已經為大家所接受了的觀念,在實際工作中也比較容易做到。堅持主體性原則,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教師認識和承認這一點以平等的態度看待學生、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目的。(二)以促進人的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人們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有符合時代要求的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格和綜合素質和能力。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貫主張。 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學說是我們衡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任何一種理論創新和任何一種實踐活動以及我們現在任何一種工作得失的最終標準和價值尺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的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培養人的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創造條件。(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活動是學生各種能力和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一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和各種能力的形成,是其在實踐中產生相應情感并反復體驗和不斷升華的過程,需要通過自我的主體性實踐活動來完成。實踐活動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規范、自我完善的功能,它對于提升人們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不應把學生簡單地看作接受某種現成答案的被動對象,而應加強實踐性環節,鼓勵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去參與教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應變能力、交際能力、動手能力等各種實踐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
(一)兩種教育模式的內容不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崇高的理想道德教育,以服從教育,規范教育為主要內容,以恪守本分為基本標準,以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為其調整范圍。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個性教育、責任教育、人格教育為主要內容,并將道德調節的范圍延伸至自我關系以及人類社會以外的人與自然的關系領域,不僅關注人的個體的發展,而且關注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二)兩種教育模式的方法不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組織有計劃地施加系統影響的過程,即教育者由外而內地“給予”受教育者以道德價值與規范,其方法是“單向一維”的灌輸和說教。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認為道德實踐活動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是其在道德實踐中產生相應情感并反復體驗和不斷升華的過程,需要通過自我的主體性實踐活動來完成道德實踐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規范、自我完善的功能,它對于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提升道德境界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三)兩種教育模式的目的不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強調道德規范的維護與遵守,強調理論化形態的道德知識的灌輸和接受,以培養不逾矩的道德個體為目標,以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為其功能。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工具性價值與目的性的統一,在強調維護社會系統正常運行和良性發展的基礎上,更加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尊重受教育者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能力和創新精神,克服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視社會性功能而忽視個體性功能的片面性。
參考文獻
[1]張天寶.走向交往實踐的主體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47.
篇4
[關鍵詞]高中政治 理論 實際
1學習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必須聯系實際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通過聯系實際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認識和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很多,由于這些概念和原理均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學生現有的社會閱歷和認知特點,理解起來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恰當的選用實際材料加以分析、引導,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把握。如對“國家職能”的定義為:“國家職能是指國家在實現社會管理中所負的職責和功能。”理解這個概念,主要應把握兩層:國家職能必須是“國家”行為,而不是非國家行為;這種國家行為不僅指向階級統治,也指向社會管理。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聯系實際加以分析:將近期國務院、各級政府的重大活動各舉一例,讓學生指認其中屬于履行國家職能的例證,由此理解只有政府機構的活動才屬于履行國家職能,其它機構、組織的活動不屬于履行國家職能;在將國家進行階級統治和社會管理的活動(如政府在處理傳銷組織和擴大內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各舉一例,使學生明確國家職能既包括階級統治職能,也包括社會管理職能。這樣教學,既符合《課程標準》對該教學內容“理解”層次的基本要求,也使學生確實達到了“理解”層次的水平。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中的深化改革、農業發展、擴大內需;政治生活中的反腐倡廉、依法治國;社會轉型期人的思想信仰動搖、多種價值觀取向等一系列問題,既是廣大高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也是思想政治課必須幫助、引導學生分析的問題。我們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如對擴大內需問題,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這一基本立足點的哲學、經濟、政治理論依據,而且要啟發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從哲學、經濟、政治三個角度思考怎樣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需,還應引導學生從國家、企業、公民個人的角度思考怎樣啟動國內需求市場,確保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只有通過如此的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學會分析社會重大問題,才能充分體現思想政治課的生命力。
2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應注意
2.1堅持適度原則。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應以《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的規定為標準,還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其一,應把握聯系實際知識的深淺度。在教學中,通過聯系實際對某些內容加以深化和拓寬是必要的。但如果突破了“基本要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則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浪費了時間,還不能達到教學目標。所以,深化和拓展知識要有度,要以《課程標準》的規定為依據,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基礎知識為原則。
其二,要把握聯系實際知識的疏密度。一方面,不能低估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學生一看就懂的問題反復分析,影響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不能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企圖窮盡一個材料所體現的全部知識或對一個知識點的材料進行無限選擇,使學生無所適從。我們在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時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詳略得當,找到既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又能使學生較好的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結合點,做到疏密適度。
2.2正確處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堅持啟發性教學原則。在理論聯系實際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把握“度”、控制課堂教學秩序和效果上。在選擇和運用材料時,應多思考下列問題:如何通過材料分析佐證理論觀點,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推理能力;如何通過材料分析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的能力;如何把理解內容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模擬不同角色,根據具體情況,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篇5
關鍵詞 先秦儒家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啟示
先秦儒家思想為我國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論體系奠定重要基礎。儒家思想中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標及實現這個目標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研究和發展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先秦儒家學派主張培養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君子”與“圣人”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指教育主體根據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要求,結合現實條件,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動力和方向保證,決定著某一個階級在教育目標上培養什么人的重大問題,反映著該階級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階級性和政治性。先秦儒家學派的思想家們始終把培養和塑造符合統治階級需要的理想人格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所謂理想人格,是指能表現一定學說、團體以至社會系統的社會政治倫理觀念的理想的、具有一致性和連續性的典范的行為傾向和模式。從理論上講,它可以為每個社會成員所有。②在先秦儒家思想中,這個理想人格是一個分層目標的體系,如圣人、賢人、善人、士人、君子等等。由于人的發展不僅受自然和社會的客觀條件影響,還深受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主觀條件的制約,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同。因此,不可能期望全體社會成員達到同一目標。先秦儒家思想家們提出將人先培養成“君子”再到“圣人”的不同層次的目標。
“君子”人格是理想人格中讓普通人在受教育后最易達到的人格。“圣人” 是知行完備、至善之人,能將“仁”的精神弘揚極致的理想人格,是先秦儒家學派追求的最終思想道德教育目標。孔子認為,圣人是極為崇高的,是至高至大至神的理想人格,這種境界的人格連堯舜也難以做到。而“君子”在品德表現為“仁”,行為表現為“孝”,方法上表現為“忠恕”;孟子認為圣人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③又是百師代表,民眾的學習榜樣,更善于最完美的發揮人倫價值。而君子首先表現為重氣節,其次是“明人倫”,還應該具備“舍生取義”的獻身精神。荀子認為“圣人”是全知全能的超人,誠是“君子”必須恪守的德行,是處理政事的根本。
2 先秦儒家學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踐方式
為統治階級培養出本階級利益的代表人物“君子”、“圣人”的重要實踐方式就是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有效的教學方法,將“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等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進行傳授。
2.1 培養“君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率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這種理念不僅打破了奴隸主和貴族對教育的壟斷,把學校由“官府”移到“民間”,更重要的是將教育對象從貴族擴大到廣大平民,擴大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的來源,為培養“君子”提供了廣泛的人才資源。
“修身為本、德育至上”是儒家治國和治學的核心精神并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成為是儒家思想教育的靈魂。孔子認為,智、仁、勇,是君子應具備的三種賢德,只有那些在德性修養方面抵達仁、智、勇三重境界, 真正做到德行高尚、恪守道義、堅守操行的人才堪稱君子。《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④提出君子要注重自身德行與素養的修為,以發揚光明美好的道德感化眾民。
2.2 培養“君子”的教育方法
先秦儒家學派在長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 形成了以人為本、主體自覺、道德實踐為特點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為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提供重要借鑒。
(1)因材施教方法。因材施教是由孔子最先提出的教育方法,即根據教育對象的性格、能力、興趣、志向等特性以及不同教育對象的個性差異和特征的異同,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在思想道德教育實踐過程中,不可能采用同一施教方法將所有的教育對象,都培養成為“君子”和“圣人”。這就意味著施教者需要針對不同教育對象的不同思想特點,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2)啟發誘導方法。孔子是我國首創啟發式教育的偉大教育家。“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⑤即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誘導教育對象主動思考,只有當教育對象在經過深入思考和努力探求卻未達到目的時,再進行啟發和引導。施教過程中,務必達到教育對象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種啟發式的教育方法,強調教育要以教育對象為主體,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創造性,主動追求自身“君子”道德品行的修養。
(3)自身內省方法。“內省”指人在形成良好品德的過程中,通過自身內省的方式,對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動機和道德行為進行反省,不斷糾正錯誤的道德觀念,時刻以社會道德規范嚴格約束自身言行,實現自我教育的目標。教育者的道德說教是外因,受教育者的內省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沒有受教育者的內省,思想政治教育就難以實現良好效果。
篇6
關鍵詞:教育事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文章編號:ISSN2095-6711/Z01-2016-01-0238
一、高等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也越來越受重視。21世紀的大學生是人類文明的一代,是國民整體素質提高的一代。國民素質的提升,必須從教育抓起,因此加強高等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刻不容緩。高等院校應根據人才培養的長短期目標、大學生成長的不同規律,以及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程度,不斷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加強“以實踐為中心、以社會為平臺”的實踐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對于祖國未來的發展以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承襲有著巨大的作用。
二、高等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問題及原因
近些年來,許多高等院校也逐步重視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但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自身的問題。高等院校大學生的生源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是自考而來的,有的是函授而來的,還有的是從中專轉來的,他們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和修養都不相同。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教育背景結合在一起,使得他們集體意識淡薄,從而不注重道德素質的培養,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作用。2.學校教育的問題。學校是精神文明的建設基地,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中,教師和學校有著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院校的一些教師的態度消極,思想道德素質低下,學識和修養不夠,致使學生對思政課缺乏興趣。另外,學校為了節約成本,經常采用大班授課,在專業課程的設計上通常是不遺余力,而在思政教育的授課上卻是投入不足。3.理論和實踐不能相結合。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而很多高等院校卻只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一些空洞的說教和空曠的理論,讓很多學生感覺是在聽天書,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真正的理解這些觀點,更缺乏實踐活動,做不到知行統一,不能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問題,不少專家和教育者從不同的角度分別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因此加強和改革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應遵循如下原則有效開展教學迫在眉睫。1.知與行統一原則。知,是大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和起點;行,是大學生對理論的一個總結和實施。只有思想和行為一致,理論和實踐一致,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升華。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思想政治理論有清晰的認知和了解,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內化為個人思想政治道德,從而實現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諧,來實現學生對思政教育課的真正了解。2.言傳身教原則。所謂言傳身教,就是學校和教師通過自己的舉止行為和語言文字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這是很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的一言一行是學生成長的重要航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使學生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理解思想教育的真諦。3.注重實踐原則。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成才,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稱為“人才”,因此大學生參與各種思想政治活動,使他們在服務于他人和奉獻愛心的同時,接受教育,提高素質,才是最重要的目標。(1)課堂理論教學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要想大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課堂理論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只有深入領會思想政治理論,才能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課程設立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安排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課程,不能只顧專業文化課的學習,卻忽視思想政治教育。(2)師資建設是高等院校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都是年輕教師較多,缺乏教學經驗和實踐能力。培養一支真正熱愛思想政治教育,有較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師資隊伍,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預期效果。(3)學生社團的建設是開展實踐教學的主體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學習,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題。學生社團的成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學習提供了重要陣地,是傳播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他不僅能夠使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還能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和團隊感,在社團這個小小的社會中,去充分扮演各種盡職盡責的角色。(4)隱形實踐教育的傳播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所謂的隱形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所處的環境、校園文化和組織管理中去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的一種形式。通過建立特殊的校園文化、宿舍文化、網絡文化等,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習思政教育課的逆反心理,自覺領悟身邊文化的熏陶,充分體現“教育育人,生活即學習”的重要理念。
四、結束語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關系到大學生健康全面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祖國未來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改善當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實踐學習至關重要,只有正確合理地貫徹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才能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皓.大學生自我激勵策略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
[2]全思懋,蔡超.網絡游戲視野下大學生激勵機制的創新[J].高教論壇,2011
篇7
關鍵詞:地方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前言
文化既是思想觀念和倫理道德規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的核心。精神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地方文化是精神文化擴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地方文化視域,就是通過地方文化的過去和現在,來把握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維習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把地方文化巧妙的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極其必要的。
一、地方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地方文化包括物質景觀和精神景觀。物質景觀是指在特定的區域內的一些歷史遺跡、自然景觀等等。精神景觀是指經過歷史積淀而形成并能夠反映地域特色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一般而言,優秀的地方文化包括以下幾個特點:(1)淳樸自然人們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與自然界的相處過程就是文化積淀的過程。因此,特定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與該地的地區文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隨著歷史的發展,自然環境會滲透到地方文化中,地方文化也會散發出濃厚的自然氣息,自然淳樸而真實。(2)多姿多彩我國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地方政治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3)自主連續地方文化的繼承和延續是一個從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不斷演進的過程,因此它也具有自主而連續的特點。(4)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區擁有著不同的地理氣候、社會結構等等,所以,各地區的文化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地方文化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演變和沉淀下來的,所以它能夠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特色風格和風俗習慣,同時,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域特色的突出表現。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地方文化的關系
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地方文化是一種異常珍貴的資源。它不僅能夠反映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蘊含著傳統美德,對提高學生的人格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1)地方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綜合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改善人的綜合素質。它的主要理念是以人為本。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下,不同的學生接受著不同的文化熏陶。所以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學生容易接受的地域文化來引導學生。具有深厚底蘊和鮮明特點的地方文化,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堅實的人文基礎。(2)地方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材來源優秀的地方文化是一個地區文化的精髓,一個學生無論處于何種地域文化中,都會受到它潛移默化的影響。反過來,學生對特定區域的文化也會產生一種深厚的感情,渴望深入的去了解地域文化。在探索的過程中,一個地區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能夠為學生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因為這些素材來源于生活,所以更具有感染力。
三、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措施
(1)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上,將地方文化融入到教學活動和地方文化之中高等職業學校主要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專業性的技能人才。所以,加大對學生思想工作的引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把地方文化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對地方文化的熱愛。此外,將地方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可以使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校園實踐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地方文化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討論中,既能感悟地方文化也可培養自身的人文精神和團隊精神。(2)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聘用具有優秀文化底蘊的專業教師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執行者。所以,想要充分發揮地方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須強化師資隊伍。一方面,在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大投資力度,認識到地方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聯性,為師資隊伍的強大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將地方文化引入到教學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才會顯得更為生動和深刻。
四、結語
地方文化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現它們的有機統一,具有一定的時代必然性。從地方文化的視角來看,想要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各高校應該努力構建一個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大力弘揚地方文化,將地方文化滲透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只有如此,高職院校才能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晶.基于地方文化視域的高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2,(11):126-128.
篇8
關鍵詞:政工師;素養;養成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面臨著劇烈的市場競爭,為此企業使出渾身解數,以使自身處于競爭優勢。這表現為眾多企業加強政工師培養,聘用優秀政工師,以期更好的做好企業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然,企業員工思想覺悟的提高,與企業政工師具有緊密相連的關系,企業形象與企業政工師專業素質密不可分。在此情形下,企業政工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修養,為企業更有效的貢獻力量。
1 政工師良好素養外化表現
政工師是企業形象的具體表現,因此政工師在政治思想工作上要展現出自身優秀的素養。工作中要堅定立場,在問題面前堅守原則,以黨性原則為中心,觀念不動搖;恪盡職守,約束自我行為,不被外界任何誘惑所利用;具有熟練的業務能力,將政治思想教育貫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進行有效的傳播,以最大能力發揮到最理想效果。
1、堅定政治思想觀念 政工師的工作就是維護員工政治思想的統一性,為此政工師在工作時要堅定黨性原則,對事業終抱有積極的工作態度。政工師在工作中,要知悉各項法律法規。在對企業員工進行政治思想工作時,教育員工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政工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自身專業素養打好堅實的基礎,能夠使企業發展信念與政治思想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合理的觀念和具有科學性的理論有效的解決實際性的問題。政治思想工作有效的滲透直接關系著企業未來的發展前途,具備良好專業素質的政工師要遵循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要堅定黨性原則不被利益所蠱惑,保持時刻的警醒,阻止負面信息進行傳播。
2、洞悉形勢 優秀的政工師能夠洞悉和觀察世界形勢、國家形勢、市場形勢、企業形勢。作為管理者、作為決策參與者,才能在組織決策中提供高質量的建議。政工師對形勢認識清楚,判斷準確,利用有利的,避開不利的,化不利為有利,工作就會順利推進。參謀能力是對形勢觀的最好體現,發揮好參謀作用。政工師要講究技巧,看問題多方面多立場的去考慮,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找到方向,把團隊、單位榮譽擺在第一位;要學會調查研究,對社會、對政策的走向要充分學習分析,多觀察多思考。
3、全身心工作 政工師必須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這是工作的基本要求。政治思想工作中,政工師要以身作則,成為廣大員工學習的榜樣。政工師要專注事業,將政治思想工作由形式轉為具體的行為。工作中,超強的業務能力是一名優秀的政工師所應當具備的,嫻熟的業務能力做為工作前提,使企業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政工師將自己所掌握具有科學性的觀念與工作結合,展現出應有的政治覺悟,促進員工的思想覺悟的提高;政工師必須做到學有所用,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2 政工師良好素養的養成
基于以上所述,政工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學習,從而使自己具備良好素養。
1、堅定政治理念 政工師想要育好員工,自身就必須先接受先進思想理念教育。政治素質是作為一名優秀的政工師所必然具備的。首先,學習和踐行科學發展觀和“兩學一做”重要思想。這是政工師身上肩負的神圣使命。要把中國夢教育作為為企業政工師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強大的思想武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在各種誘惑面前經得住考驗,自覺把政治熱情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在事關國家和企業利益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敢于堅持真理,敢于堅持原則;加強政治修養的關鍵在于堅定理想信念。有了正確而堅 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夠積極主動地、滿腔熱情地工作。
2、專業知識博大精深 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面臨無數的挑戰,政工師知識面需要不斷拓寬,不僅要學習專業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學習政治教育理論、經濟學知識,還要對現代科技新動態有所了解。政工師要獲得員工信賴,要兩手抓,既“務虛”又“務實”,工作要有針對性,把握力度。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企業員工的思想價值觀念、判斷事物的標準不斷更新,政工師要靈活應變,不斷對工作手段、理論和方法進行新的探索。只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專業水平,政工師才能有的放矢。
3、講究工作藝術性 企業講究效率、注重效益。這就要求政工師工作能力愈加熟練,適應變化快的社會步伐。 政工師要善于觀察,及時捕捉員工各種思想動態;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找到最佳方法,處理好各種矛盾。為此,掌握在崗員工的個人思想狀況、職業規劃及作風等具體情況,對員工區別對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增進和員工之間的交流,便于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員工面臨的困難、疑問進行深入了解,樹立起為人民為企業服務的意識,關心員工生活,幫助與分擔員工工作上遇到的困難。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企業穩定與發展。企業政工人員要主動順應新形勢的變化,不斷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從企業改革發展和職工成才出發,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推動企業發展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清華.淺談政工師所必備的自身修養和工作藝術[J].中國發展,2012,4(3)
篇9
一、個人思想上:
在這此技改工作中,每個參加檢修的人員從思想上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在干中學技術,從淺入深,努力探索和完善自身的技術能力,逐步去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在工作的過程中,大家都深深體會到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一是向書本學習和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不斷充實自己,改進檢修技術;二是向外請的師傅和周圍的同事學習,虛心求教;三是向實踐學習,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在實踐工作中校驗所學知識,查找不足,不斷提高自己。
二、工作方式上:
過去主要工作就是日常維護,整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不僅自己不輕松還時常忘東忘西,沒做好領導的好助手。經過這次檢修尋找不足,在今后的檢修和維護工作的同時,逐步形成做臺帳的習慣。設備檢修后都有檢修記錄和檢修臺帳,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分析設備故障的主要原因,若是操作問題要求現場操作人員及時整改,對檢修不到位,引起設備故障的,要進行嚴格的分析和自我總結,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
三、經驗和教訓:
在這此技改工作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如下:
(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對設備管理比較粗糙,缺少細致的、連續的管理方法。
2、對檢修人員的管理比較松散,在工作中有部分同志出現懶散和消極的情趣。
3、拆卸過程中只講究速度,忽視了作記號的重要性。
4、拆卸下的零部件清潔做的不到位,特別是水機部分,只著重于表面的清潔。
5、拆卸下的零部件沒有正確擺放,甚至還出現螺絲不夠到處找的現象,造成回裝的困難和費時。
6、對設備的保養做的還不全面,出現了鏡板到廠引起水銹的問題。
7、雖然所有運行的參數都還正常,但是擺度有點偏大,在許可范圍內。
(二)心得體會
1、在推中過程中,要保證機組在自由懸空狀態,保證推中的數據真實性。
2、通過這次盤車,讓我在數據計算、絕緣墊排點和研磨技術方面得到了加深和鞏固。
3、所有使用的工具在工作或完工都要注意擺放,防止掉落傷人和工具失落。
4、抱瓦前一定要保證軸線在中心位置,否則會影響開機運行。
5、每一步工作都要做到細致認真,重要部件要做好記號,減少反工。
6、集思廣益,虛心學習,頭腦清晰,穩扎穩打。
7、安裝時間要準備足夠,不能因為外在因素而提前回裝,要堅守安裝質量,確保機組的運行穩定。
8、現場管理和工作負責人必須要由一個人負責到底,嚴禁中途換人,避免造成數據混亂、零配件丟失和材料集壓。
篇10
一、知行轉化過程中客體的個性心理特征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對知識進行認知,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轉化為理性的行為過程(即通常所說的知行轉化),就必然要求政治課教師對學生個性心理變化的特點作一個比較細致的了解。青少年學生正處在從童年走向獨立的人生道路的轉折期,這一關鍵時期可塑性強,他們的身心都在對知識理解掌握、運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并逐步形成其完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性格。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辯證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發展,并且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如何利用這一時期中學生個性心理的變化特征,抓好中學生的知行轉化,培養其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遠大的理想,直接影響政治課教學的效果。
二、知行轉化過程中的相關要素及其聯系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從知到行的轉化是一個變化發展過程,包含知、情、信、意、行等要素。知,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基礎知識和社會主義的法律規范、道德規范的認識。這是一個從不知到知、從少知到多知、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情就是指學生根據一定的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標準去進行價值評判,評判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即人們在是非、真偽、善惡面前所具有的情緒體驗。信即信念,指學生在認知了某種理論并對其產生強烈的情感后,對這種理論的真理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確信不移的態度。意指意志,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一種精神力量;對人的感情和行為起著調節的作用,具有堅持不懈的特點。行就是指人們的行為習慣,它是在一定的政治觀點、道德信念和思想情感的指導和支配下取得的。這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好壞和政治覺悟高低的重要標志。
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知是基礎。的基礎知識、社會主義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的認識基礎。沒有這一認識基礎,情感、信念、意志、行動就失去了根基。行則是轉化的歸宿,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只有學生自覺地將他所獲得的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付諸行動,并表現出一種穩定的傾向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思想政治課教學才算真正取得成功。而在知行轉化的過程中,情、信、意又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感情是伴隨著學生對思想政治問題和品德問題的認識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對學生的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作用。當學生對某種思想政治傾向或道德傾向產生了共鳴,有了強烈的憎或愛時,就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他們對事物采取追求和唾棄、贊成或反對、適應或改造的行為。作為一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支配自己的行為并鍥而不舍的心理活動,意志在知行統一過程中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中介環節。學生只有意志堅毅,才可能克服困難和障礙,堅持履行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使從知到行的轉化最終完成。如果缺少這一些中介環節,從知到行的轉化就會中斷。由此可見,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必須緊扣知行轉化的各個環節,了解諸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充分把握其有特殊情況下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轉化的作用,使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由此體現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三、中學生知行轉化過程中諸要素的培養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對中學生進行知行轉化諸要素的培養方法具有多樣性,隨著教學實踐的發展,它會不斷地充實,這其中有一些規律可循。
第一,在教學過程既要突出各要素之間的側重點不同,又要注意它們之間的互相滲透,把知情諸要素的培養的針對性與兼顧性統一起來。知行諸要素具有不同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出相互不同的特征,這一點決定了在培養學生知行轉化過程中的方式和途徑各有自己的側重點。在中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只有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設計和實施,才能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知行諸要素。例如,要使學生獲得對基礎知識和社會主義法律規范、道德規范的認識,教師必須講清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講清楚法律規范、道德規范的含義和意義,即不僅要使學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使學生知道“為什么”,掌握所學理論的精神實質。要充分培養和激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情感,使他們對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感情引起共鳴,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典型的材料、先進的榜樣,通過生動感人的講解,來調動和強化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要使學生樹立起對所學觀點的堅信不移的態度,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講解分析的透徹性,理論與實際的高度結合,以及通過引導學生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來驗證所學理論觀點的真理性。要幫助學生逐步鍛煉出堅強的意志,教師就必須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堅持實踐,讓他們在與困難和挫折的斗爭過程中進行鍛煉,培養毅力,砥礪意志。而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習慣,教師就需要認真組織和指導學生的活動,對他們的行為提出嚴格的要求并進行嚴格的訓練,使學生通過實際活動,認識自己行為的意義,提高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很顯然,對知行諸要素的培養途徑是有區別的。然而知行諸要素之間又是彼此聯系,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的。其中某一要素的形成都會有賴于其它要素的培養程度,因此在著重考慮進行某一要素的培養時,同時也應當盡可能使其對其它要素的增減起滲透作用。例如,在講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時,如果教師能既注意理論分析的深刻性和透徹性,又注意選材的生動、典型、有意義,還注意表達的簡潔和通絡,那么,這就不僅有利于學生完成認識的任務,而且理論自身內在的邏輯力理,理論和實際的貼近,再加上教師本身講解的清晰和生動,會激起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熱情和敬仰,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情感要素。只要用聯系的觀點來綜合考慮學生知行諸要素的培養,將針對性和兼顧性兩者統一起來,完成中學思想政治課所擔負的任務,就有了重要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