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資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05:48: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教育資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網絡環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資源開發探討
摘要:如今,在網絡環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大部分地理教師利用網絡收集的教育資源,以此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由于結合網絡環境的地理教學具有一定優勢,決定了網絡環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具有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中地理;教育;資源;開發
隨著網絡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愈加豐富,這也拓寬了地理學科的教學發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學生社會地理環境友好發展的觀念,還有利于學生展開地理學上的實踐探究學習及增強其對地理學習的熱情。
1.提高學生參與,加強網絡環境交流
在網絡環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生的交流和參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網絡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識資源信息,教會學生在網絡上檢索、搜索、下載、編輯等。高中地理教師在制定一個完整且合理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前提下,使學生逐漸體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需重視網絡交流教學與使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地理學習加大重視度,進一步尋求更為合理的方式。教師需引導學生順利地理解網絡資源交流中的關鍵地理知識及信息,使學生在日后的課堂學習中受益。學生應擴充相應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識,把握好高中階段的地理網絡化教學的良機,全面明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關鍵點。教師可積極培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資源的能力,讓學生自身對所學加以整合,提升其對于地理知識的積累能力。教師還需同時培養學生學會拓展地理知識的知識面,由于在運用網絡資源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進行溝通方式的擴展與普及,這樣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將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此外,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網絡化教學時需擅于為學生的地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及交流能力,提高學生們的地理學習綜合能力。在具體的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教師通過結合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方案設計,進而充分幫助學生鞏固地理知識,加深理解及應用。教師需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先進性,結合網絡互動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是新形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體及多種交互式平臺網絡的優勢之處,使高中學生積累對于地理學科的情感與素材,從而直觀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能力。尤其是在現代網絡信息化社會,教師應培養學生對于網絡環境中學習資源的檢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擅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其結合多媒體教學等網絡形式,進一步改進及創新教學方式,運用網絡資源互動模式,提高學生實踐檢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及思維交流能力。教師還可巧妙地運用一些地理知識經典討論實例,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例如,在網絡環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師可建立一個以班級為單位的論壇或者新浪博客,以此為交流契機,讓學們廣泛參與到地理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當中來。教師可將BBS論壇中的資源設置由群體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級人文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在“人口環境問題”課程即將講授之前,可在論壇上提前增設類似“人口的增長限度”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交流,并在論壇自己在網絡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關資料。這也可作為學生真正接觸所學課程的預習階段,待教師開始講授課程時,學生已經過前期充分的網絡搜集資料的準備與交流階段,使其由此對已學知識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聯系網站資源,引發學生地理興趣
高中地理教學資源研究
自從2015年初,“互聯網+”作為講話的主要內容被納入國家戰略之后,互聯網在我國迎來了發展的高峰,無論是規模還是深度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力度席卷了國內各行各業。高中地理教學資源的完善和利用情況在新環境下有著怎樣的困境,又將如何突出重圍將是本文的研究重心。
一、互聯網上的地理教育資源
互聯網上的信息十分豐富,地理教育資源也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從資源庫來源的角度來說,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門網站(包括國家級、省市級等多層)、教育業務部門網站(包括專門的研究機構、學校、出版機構和地理學會等)、個人網站(主要是一些優秀地理老師或者地理愛好者自己開設的網站),這些網站在內容上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局限性,但是從整體而言,他們都為高中地理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高中地理教學資源現存問題
(一)可以提供資源的網站數量不足
雖然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互聯網上許多種類的高中地理教育資源庫,但是總體而言,高中地理教育資源總數量規模小,其中獨立、權威的高中地理教育資源網站相對于其他專業龐大的網絡資源數據而言還是很少,而且互聯網上現在可以搜索到的地理教育網站大多數是綜合性的網站,專業性差,信息準確度不夠。
高中語文教材德育課程研究
摘要: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是我國普通高中教育使用范圍最廣的語文教材,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課程的關注和教學探究是解決當下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德育功能難以發揮實質功效的重要舉措。對學校德育的發展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學校層面應努力從多方面提出有效性對策,真正發揮高中語文教材的隱性德育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隱性德
育課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擁有豐富人文內容的語文課堂,理應成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而隱性課程潛藏性、廣泛性、持久性的特點,預示著它對語文德育功能發揮的重要意義與引用價值。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依托的重要載體,因此,關注高中語文教材中隱性德育課程的研究勢在必行。隱性德育課程不僅具有隱性課程的特點,而且結合德育本身的特點發揮獨特的作用。在具體實踐中,由學校內部各種環境因素構成的隱性德育課程主要是通過依靠環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機制來實現德育目標,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德育實效,成為德育,尤其是學校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全、知識范圍廣,適應國家普通高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同時也蘊藏著豐富的隱性德育課程資源。因此,積極探索研究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德育課程對學校德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德育課程資源概述
語文教學中的隱性德育主要依托語文教材,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德育課程資源主要包括道德教育資源、心理教育資源、思想教育資源和政治教育資源。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關于弘揚個人美德、文明禮儀、尊老愛幼、熱愛自然的內容不勝枚舉。高一語文教材中詩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讓學生感受到了保姆與“我”之間的關懷之情;高二語文教材中《竇娥冤》中竇娥對婆婆的孝心感天動地,讓學生唏噓不已;高三語文教材中《陳情表》一文中催人淚下的文字展現了祖孫之間的相依之情。高中語文教材中關于親情的描寫無不教育著學生感恩父母、尊敬長輩。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豐富德育資源的古代優秀倫理文化對學生優秀人格養成、正確“三觀”的確立也有著重要影響。古人歷來注重道德修養,儒家倡導“仁義”、道家主張“不爭”、理學家提出“慎獨”,這些都是君子修身立德的準則。有感于《荊軻刺秦》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學生真正明白了何謂“舍生而取義”。通過對教材中此類優秀篇目的不斷地滲透式學習,學生于無形中受到這些優秀倫理文化的感染,情感得以陶冶升華。道德教育資源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高中語文教材中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又可幫助學生學會與人相處、應對挫折。辛棄疾一心衛國抗金,奈何南宋朝廷一次次的阻難,面對如此境遇,他依然沒有放棄,甚至高唱“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份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胸襟抱負怎能不讓我們敬佩?再如一生仕途不順的蘇軾,面對一再被貶卻寵辱不驚,泰然自若,這才有了“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千古名句。除了道德教育資源和心理教育資源,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人生理想、親情愛情、生活智慧的內容共同構成針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資源。而教材中彰顯愛情精神的人物及其事跡的講解又成為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最好途徑。
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隱性德育課程教學探究方法
書記在調研全市教育工作會發言
同志們: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工作關乎現在,承載未來,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所在。
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強力推進。去年8月,我市高規格召開了全市教育工作會議。李軍書記、霍健康廳長親自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對我市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今年2月,我市時隔半年再次召開了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由此可見教育在全市工作中地位之高、意義之重。
作為省會城市,市要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走前列、做表率、作貢獻”,當好“火車頭”和“發動機”,就必須在全省率先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率先實現彎道超車。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教育必須率先跨越;要實現彎道超車,教育必須率先實現彎道超車。當前,我市教育事業既擁有教育優先發展的寶貴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些急需化解的矛盾:一是經濟社會加速發展與各類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在于發展,支撐在于人才。當前,正值全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全市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參與發展、幫助發展、支持發展,必須超前發展教育,為培養各類人才奠定基礎。二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人的培養在于教育,優秀人才的培養更離不開優質教育資源。我市現有省級示范高中17所,可提供普通高中學位約42000個,占學位總數的50%,優質教育成為了稀缺資源,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三是城市化進程推進和基本就學需求之間的矛盾。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帶動戰略不斷推進,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在內的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隨遷子女的基本就學需求逐年增大。按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我市小學生生均校園面積12.2㎡,低于標準7.8㎡;小學生均校舍面積4.6㎡,低于標準3.4㎡。中學生生均校園面積13.5㎡,低于標準11.5㎡;中學生生均校舍面積5.8㎡,低于標準3.2㎡。2011年全市外來人口隨遷子女在我市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學生總數共173292人。其中,在小學就讀的共126486人,占學生總數的37.84%;在中學就讀的共46806人,占學生總數的25.36%。公辦學校分別接收了53511人和21309人,現有公辦教育資源遠不能滿足新增城鎮人口的基本就學需求。
下面,結合今天調研的情況,講三點意見。
一、統籌綜合要素,優化教育資源布局
高中擇校費現象的經濟學解析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出現差異,對教育需求也出現了變動,擇校就學指的是學生選擇就學學校,或者家長為子女選擇就學學校。擇校生指的是由于行政劃片或者考分限制不能進入理想學校,然后通過繳納高于教育成本的“贊助費”而進入理想學校的學生。近年來,擇校現象波及校園,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對此,本文將對我國高中擇校費現象的經濟學進行分析,并對高校擇校現象進入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中;擇校費現象;經濟學
1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差距,對于教育的需求也出現了很多變動。近年來,擇校現象波及很多校園,并且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擇校是人們提高收入水平后對于教育需求的反映,為了緩解擇校現象,必須通過引導需求,增加優質教育。
2擇校現象成因的經濟學分析
2.1資源配置方面
市區大學區管理制意見
區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街道辦事處,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推進我區“大學區管理制”工作,進一步整合優化教育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機制,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按照“大膽探索、科學謀劃、穩步推進、優質均衡”的實施要求,以優質學校的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為依托,強化教育資源共享,構建合作共生機制,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育品質和綜合實力,滿足公眾和城市化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目標任務
通過推行“大學區管理制”,實施優質帶動,促進共同發展,構建校際關系新模式。在確保學區長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基礎上,大力促進成員學校共同發展、特色發展,帶動全區基礎教育質量和水平整體提升,推動全區教育均衡發展。到2015年,全區9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達到市級標準化學校標準,所有普通高中達到省級標準化高中標準,2所普通高中達到省級示范高中標準,基礎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全市領先,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教育資源配置探究論文
摘要:教育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務,是一項永恒的事業。黨的十七大把優先發展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十六大以來我市教育資源配置情況進行初步探討,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教育資源;配置
1我市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
建國五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漳州經濟不斷躍上新臺階,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1.1扎實推進“雙高普九”工作,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初中升學率穩中有升
我市開展“雙高普九”整改工作的過程性監督,狠抓初中控輟,全市義務教育鞏固率有較大提高,各項指標穩中有升。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升學率、初中升學率分別由2002年的98.63%、96.06%和40.6%上升為2006年的99.89%、104.35%和66.91%。分別上升了1.26、8.29和26.31個百分點。
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XX市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近幾年來,我市教育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隱步提高,“普九”年檢順利通過,素質教育捷報頻傳,高考人數連年攀升,一、二中相繼創辦為省重點中學,綜合考評在衡陽爭創一流,被人譽為“XX現象”,與“汩羅經驗”相提并論。但歡呼之后冷靜思考,繁華的背后也存在結構性的深層次矛盾,我市教育現狀究竟如何呢?農村教育將走向何方呢?
一、農村教育規模日漸萎縮,與城區相比極不平衡
1、生源不足教育資源浪費攀高
隨著我國計生政策的深入持久,入學人口高峰期已過,從2000年開始,每學年各鄉鎮教育辦自然減生達200—300人,不少村小每年適齡兒童全部入學也只有10余人。遙田教育辦2001至2003三年內共撤減學校數5所,哲橋教育辦也有3所。學生減少后,校舍等教育資源卻依然存在而無法利用。10余個學生的學校,還得配備教師,配全教學設施,真是“麻雀雖小,肝膽俱全”。全市現有小學生109859人,分布在524所小學,校均不足200人,有52所學校學生規模不足100人。全市34個鄉鎮,幾經努力撤并,共計撤除30個教學點(不包括撤并的學校數),還有16個鄉鎮保留這種“麻雀”教學點,占全部鄉鎮的近50%,這樣的“點”規模小,效益低,不能不說是教育資源的大浪費。
相反城區教育在規模上則一味的做強做大,又是擴校又是建校又是進人又是挖農村學校的墻腳,導致城區學校硬件設施相對緊張,于是不惜財力、物力搞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不斷攀高。盡管這樣,城區義務教育學校仍在超負荷運行,中小學生入學難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北小學幾經擴建,生源還是爆滿,無法妥善安置,班額多達96人,無法正常上課,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
促進教育公平的申論標準表述
“促進教育公平”問題背景: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是一句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公益廣告詞。它告誡人們,即便是在經濟、社會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況下,通過學習、接受教育,人同樣可以獲得公平競爭、向上流動的機會,處于社會下層的弱勢者因為擁有知識而擺脫了他出身的那個群體的局限,其生存狀態將會得到明顯改善。
但有時我們會看到,貧困地區的孩子無學可上或上不起學、農村合格教師匱乏、隨父母進城打工的孩子流落在農貿市場。在城市,非義務教育階段收費一再增加,由于同一地區內校際教育資源的差別引發的“擇校熱”愈演愈烈,家長要向重點初中、高中交納數萬元不等的擇校費。在高校,高額學費成為貧困生上學的負擔,同時招生名額分配明顯趨于失衡,發達地區特別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數遠低于其他省區。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工入城,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也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關系國家的前途命運和長治久安,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要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促進教育公平,保障社會公平,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十六大以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歷次強調教育公平。2014年提出西部“兩基”攻堅的計劃,提出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的計劃,2014年提出對農村家庭困難的學生實行“兩免一補”,2014年提出要免除學雜費,把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的保障體系,2014年提出保證農村的孩子上得起學、上好學。教育公平是人發展起點的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公益性原則,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促進教育公平,對保障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教育公平”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育缺乏公平。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育經費投入長期不足,教育經費的持續緊缺,使相當一批農村中小學至今連基本的辦學條件都得不到保障。農村師資隊伍學歷未達標,中高級職務比例偏低等現象較為普遍。
數學課堂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高中生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教育也逐漸引起了學生和教師的注意.借助于云教育生動、有趣、直觀、形象、豐富、沒有時間限制等等的優點.學生可以更加合理和自如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對于如何將信息技術教育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進行研究和嘗試.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
1.云教育的先進性以及結合教學的必要性
云教育即一種基于云計算商業模式應用的教育平臺服務.它包括建設大規模共享教育資源庫;構建新型圖書館;打造教學科研“云”環境;創建網絡學習平臺;實現網絡寫作辦公幾個方面的內容.從多個角度給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了便利.有效的解決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恒;教育資源更新速度緩慢;教育資源共享程度太低;取得教育資源成本太高等等的問題.學生可以自由地進入云教育管理平臺、交互式學習網站、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電子書包系統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為自己的學習搜集有用的信息,并在課堂外得到更多的高質量教學,作為個人能力的提高手段.將信息技術教育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對于教師來說會是一種有益嘗試.
2.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有了興趣,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對于信息技術來說,人機交互是其最大的特點.使用者給計算機發出信息,計算機給使用者反饋,如此循環,交互性很強.加上圖文并茂的網絡教學方式和學生天生對于網絡的喜愛.可以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很大的樂趣,學生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學習數學,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