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課堂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17:34: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德育課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中德育課堂

高中德育課案例教學法研究

一、案例教學的特點(優點及其局限性,而局限性正是我們需要研究探討的地方)

案例教學具有科學性質和實用價值,可以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具有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及師生互動等功能或優點,受到很多專業教育者長期廣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課使用案例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高中德育課的教學現狀,改變德育課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德育課取得一定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隨著案例教學不斷的深入應用,發現案例教學也有其缺點或局限:應用案例教學過于耗費時間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級的學習者等。本論文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廣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對案例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的認識,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學進行德育課教學,提供借鑒和啟發意義。

二、高中德育課運用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一)改革高中德育課傳統教學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課的實效性

高中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德育課的實踐性和政治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正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并要認真的解決。然而,在傳統的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講授幾乎成了唯一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臺上津津有味地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們在下面聽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使得學習單調、枯燥,從而導致學生對德育課消極應付,不感興趣,不愿聽講,考試前臨陣磨槍,死記硬背,根本達不到學習德育課的目的。案例教學以案例為媒介,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將現實生活中生動、逼真的事件引入課堂,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學習,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案例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的探索者,學生在德育課堂上主動討論、主動發言、主動合作、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案例學習過程是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在沒有任何壓力下大膽的發表觀點,分析彼此的觀點,做出選擇。案例教學通過為學生提供各種道德情境,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的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得到增強,…他們的道德行為進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德育課的實效性。(本文來自于《山西青年》雜志?!渡轿髑嗄辍冯s志簡介詳見.)

(二)適應高中的生源特點(“一言堂”式的德育課導致優生差生都不感興趣)

查看全文

高中德育教育運用分析

一、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高中德育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學生無法理解老師口中所說的道德的有關內容,也無法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當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一無所知時,他們就會認為德育與他們自己的實際生活沒有太大的關系,也就不會接受德育。老師對學生的德育使得學生把德育當成一種高大上的東西,當與他們實際生活沒有太大的關系時,他們也不會把道德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也不會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道德的人。學校必須要把德育落到實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讓他們更加理解德育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2.德育課程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在德育課上,老師一般會對教材進行講解或者抒發自己對于這個課程的理解,但是老師絕對不會讓學生發表自己關于今天所學課程的感想,課堂的主體本應該是學生,但老師在教學時只教給孩子們關于道德的理論知識,沒有把理論與實際聯系在一起,這樣他們對道德的認識也只是局限于理論方面,老師應該帶學生去進行真正的實踐,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道德的重要性。3.高中的德育應該滲透到高中生所學的每一個科目當中,而不應該局限于道德這一個學科的學習。老師自己認為德育應該獨立出來,道德本身就是融入生活當中的,所以道德教育也應該融合在學習的每一個小細節、小方面。德育不應該只要求政治老師、德育老師把這種教育傳播給學生,應該對學校所有的老師都做出要求。

二、對高中生運用道德體驗進行德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高中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深,運用道德體驗對他們進行德育,可以讓他們在這種體驗中,明確地分辨是非對錯,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判斷是非的標準,這樣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高中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所以我們必須在高中教學中對他們進行德育,讓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就樹立一個正確的是非觀。2.有助于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運用多種形式,將德育融入高中生所有科目的學習中,可以讓他們在悄無聲息中接受德育,把自己培養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樣在學校的學習中他們可以更加和諧地與他人相處,不因為一點小事與他人產生矛盾。當學校里所有的學生都受到德育變成有道德的人時,學校會變成一片和平的凈土。當高中培養的所有學生進入社會時,他們依然會把這種道德帶入社會中,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三、怎樣將道德體驗更好的運用到高中德育教育

1.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創建更好的課堂氛圍。對于高中生來說有一個很好的課堂氛圍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老師的努力。老師必須改掉以前在德育中所用的教學方法,轉變自己的教學思維。在德育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道德體驗更好地感受到德育。老師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對一些道德事件進行真實的體驗,讓他們在模仿中感受到事情發生的真實過程,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其中,也可以更明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2.提高教師德育素質。想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道德的人,老師必須要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質,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相關的道德與素質要求,讓孩子們從自己身上就感受到德育體驗,這種教育是耳濡目染的,效果也是最好的。高中德育的開展對高中老師的德育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老師一定要認識到德育對于高中生的重要性,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自己的道德與素質。學校也可以定期聘請專家到學校對老師進行德育培訓,教會他們怎樣將德育更好地融入課堂當中。德育可以幫助高中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德育是現在高中的重點,學校和老師必須對德育加以重視。

查看全文

淺談愛國主義融入高中德育課程

德育課程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達到其他課程的教學目標,還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新德育工作形式,豐富德育工作的內容,在活動中不斷提高德育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減輕學校德育活動的功利色彩和空洞的說教,才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全面成長,增強德育課程對高中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本文以武昌區水果湖高中團委近年來組織的特色德育活動為例,淺談如何潛移默化地把愛國主義融入高中德育課程,開發出具有特色的德育課程。

一、愛國主義融入高中德育課程的意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曾經講過:“一定要讓大家知道中國的歷史,知道我們黨是怎么走過來的。”自1840年以來的17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史,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國存亡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同時也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斗爭歷史。在經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程后,中國由一個積弱積貧、備受壓迫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昌盛、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些偉大的成就都離不開革命前輩的浴血奮戰和努力奮斗。高中生是青年群體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我們要把新時代緬懷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先進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結合起來,注重愛國主義意識的培養,在日常生活細節中增強愛國意識,通過開展系列德育課程,培養責任感,把愛國主義融入高中德育,做到潤物細無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才能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二、愛國主義融入高中德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高中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合在學校,當前各地學校也組織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如升旗儀式、主題班團會、參觀紀念館博物館、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重大節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專題講座、入團宣誓等等。但總體來講愛國主義融入高中德育課程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活動形式化,只重視表面現象,有走過場之嫌在當前高考壓力巨大的現實情況下,各級各類學校競爭主要集中在教學成績和高考升學率上,這促使部分學校過于追求高考的學科教育,忽視對學生進行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也缺少激勵和有效的評價機制。(二)課堂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效果不明顯課堂教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思想政治課僅是高中生主要課程之一,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視講授考試范圍之內的知識,忽視高中生情感層面有關愛國情感的教育與培養,重視我黨領導人民革命戰爭中的愛國精神,忽視對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愛國精神教育。同時在教學中還存在著教育教學任務重,課程時間短,教學中簡單地把情感教育等同于認知教育,從而無法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弱化了思想政治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三、愛國主義融入高中德育課程的開發

查看全文

道德體驗在高中德育的應用

一、道德體驗的概念

道德體驗,是個體對一定的社會存在和道德認識的主觀態度,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道德準則要求進行道德活動時所產生的愛慕、憎惡、信任、同情等比較持久而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與道德信念、道德認識密切相關,它是道德意識的組成內容,具有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在高中德育中應用道德體驗,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平等溝通、交流和互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自我成長。

二、高中德育中道德體驗的重要性

1.道德體驗能夠幫助高中生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在傳統的高中德育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德育課教師經常過分地強調學生們對德育理論知識概念和原則進行記憶、背誦和模仿,卻沒有讓學生們進行實際的體驗和領悟,學生們只是通過一些理論知識的了解,很難在道德觀念上形成情感共鳴。而將道德體驗應用到高中德育課教學中,就能夠讓學生們將自身的實際經歷與道德理論知識的概念、原則連接貫通,從而幫助他們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升華。道德體驗能夠有效地引導高中生從生硬的物境到生動的情境再到豐富的意境,從而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發展。2.道德體驗能夠幫助高中生進行情感上的升華。道德體驗也是高中生產生道德情感的生長劑,只有讓學生們和道德事件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實現由道德理論的認知到道德意志的產生再到道德觀念的形成。如果德育課教師能夠為學生們創造一定的道德體驗環境,讓學生們親自去感受和體驗,不僅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們對道德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而且還可讓他們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學生們在學習道德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情感這個推動力,就算他們有了一些情感上的共鳴,那也很難做到親自實踐、言行一致,這樣也不利于學生們未來的發展。

三、高中德育中道德體驗的應用途徑

1.創設良好的道德體驗情景課堂,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道德情感。如果想要更好地將道德體驗應用到學校德育中,那么德育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必須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并營造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們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和感受,并產生一定的道德情感的共鳴。(1)應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對于學生們來說具有十分強烈的感染力。如果教師在德育課教學中能夠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就很容易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相應的畫面,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讓他們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處理過這樣一件事情:他的學生在無意間把一只麻雀打死了,為了教育這名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就把這名學生帶到了鳥巢旁,指著那幾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十分悲痛地說:“它們沒有媽媽了,它們也活不了幾天了?!边@些語言和情景讓這名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十分后悔,這件事也讓他在以后的十幾年中都記憶猶新。(2)有效利用多媒體?,F代的多媒體手段和傳統的文字、圖片信息相比,顯然前者更能夠誘發學生的道德體驗。德育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道德方面的錄像或者課件,再配上一些適宜的背景音樂進行烘托,這樣就更加能夠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在進行關于父母、家庭方面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韓紅的《天亮了》,并讓學生了解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在生死瞬間,為了給孩子換來生存的機會,一對父母為孩子撐起了一片天。播放這樣一首歌,更加能夠體現出父愛母愛的偉大,從而給學生們帶來更多的思考。2.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開展相應的道德體驗實踐活動。環境對于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學生們在什么樣的環境中生活,就會受到這個環境的影響,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道德品質的好壞。特別是在如今社會環境十分復雜的情況下,學校需要創造一個適合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能夠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生活。另外,學校定期開展相關道德體驗實踐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實現對德育知識的體驗,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進行道德實踐。

查看全文

信息技術在農村高中德育教學的應用

【摘要】信息技術是促進現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教學手段,它為現代教育提供了更便利的教學資源、更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更具有活力的教學環境,是促進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雖然目前大多農村城鎮高中學校已配備信息化教學設備,具備良好的硬件基礎,但城鄉師資、軟硬件建設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農村高中的德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實現德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從而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就信息技術在農村高中德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有關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高中;德育教學

在農村高中教學中,德育是一項重要的基本任務,體現在校園內的日常方方面面,是學校、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新課改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德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它改變了傳統單一而枯燥的授課模式,教師通過以學生課堂體驗感為重要參考,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為生動活潑、易于理解與貼近學生心理特點,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與正確的價值取向,促使學生學習自主性與探究性得到一定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目前農村高中德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現狀分析

(一)傳統觀念沒有扭轉,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

在當前的農村高中德育教學中,仍舊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習積極性不強等現象。歸根結底,在于農村教育理念、模式、師資等方面的落后,教師隊伍的老齡化、農村傳統觀念等因素使教學模式的改革步履維艱,停滯不前。很多教齡較長的教師對于新穎觀念、信息技術的接受度與應用掌握度不強,在教學習慣、思維方式、德育教學內容等方面一時難以扭轉固有思維模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目標的設計,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背離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初衷,從而導致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學習效率低下。

查看全文

高中德育教育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

1.高中德育管理的對策與方法

創造良好校園氛圍環境是很容易對一個人的舉止行為甚至思想產生影響的。學校作為學生離開家庭后的學習場所,學校的環境與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學校相關管理者一定要為建立一個校風良好的校園環境而做出實際的舉措。首先可以在學生接觸較多的宣傳欄上定期講述關于先進模范代表的事跡,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同時,可以開展一些志愿者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也可以定期開展德育教育的講座??傊?,要使學校形成一股德育教育的風氣。

2.加強課堂德育工作

學生除了在學校組織舉行的各類活動中可以感受與學習到良好的品德,還有一部分知識的來源是在課堂上學習來的。課堂上的教育傳輸的是理論知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實施性,但是,理論知識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論可以指導實踐,學生只有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作為后盾,在實踐中才不會出現盲從以及錯誤的事情。另外,任課老師還要加強課堂教學的活躍性與生動性,盡可能的在理論知識的傳輸中加入實例來向學生闡釋道理,這樣學生才會更容易接受知識,更好的理解。所以,學校一定要重視德育課堂的教育,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相關任課老師的水平,使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

3.老師做好表率,以德育人

查看全文

研討德育教育中的問題及措施

一、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內容匾乏。在對本班進行德育教育的實際中筆者發現,德育的教材脫離實際,其教學內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沒有對生活的融入,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枯燥無味,無法精神集中,也沒能對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做出積極地反應、回答。在實際的問題中,能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關注和行為做出改變的內容少之又少,貼近高中生活實際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難找出可以涉及社會熱門話題、熱點新聞的案例內容。對于這種匾乏內容的德育教材,學生無法對其產生興趣,就更別說達到教育目標,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單一。在對德育教育的實踐中筆者還發現,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灌輸。不僅忽視了對學生的循循善誘,促進學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善惡分析、價值觀、道德觀的直接授教。討論課,也變成了學生之間的“課間休息”,只有少數學生進行發言,難以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在德育課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學軟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點是課堂。德育課的教學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方,教師用嚴肅的態度步上講臺,在學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學氣氛下進行,就算展開德育實踐課,教師也只是出于形式,沒有得到良好的實際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當前,各個高中學校依舊以應試教育的觀念進行教學,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教學方針,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響,學校對德育課的授教完全以考試為中心,學生為考試而學,大部分的學校及教師都把德育教育進行系統化、應試化、按每個考核所需內容讓學生進行吸收,以填鴨式的方式灌輸于學生,把德育變成單純的考試知識點來迎接考核的需要。學校在對學生的德育的評估在措施、制度、條件等方面都沒有一套可行的規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評估流于形式變得無章可循。

二、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學成效有效途徑。在高中德育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制造、利用環境、情景的氛圍來融入教學,可用情境教學法有針對性地設計模擬富有一定感情情緒的場景。如在本班中,教師把學生帶到英雄紀念館中參觀歷史英雄的雄姿,在過程中以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現身述說,讓學生從中體會其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中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讓學生的道德思想升華。

查看全文

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滲透

摘要:高中的政治教學意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馬列毛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力理論的相關教育。因此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同學提高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著社會的進步,更多的思想開始滲透進我們的校園中。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狀態還沒有完全成型,因此在價值觀方面極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擾而發生扭曲。因此作為高中政治老師要努力通過政治課堂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本文將針對德育在思政課堂中的滲透進行探究。

關鍵詞:德育;高中政治;教學滲透

現代的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德育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實現自我價值。而高中的政治課堂為學生接受德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所以作為高中政治老師要找準方法,將德育工作滲透進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高中政治教學現狀

1.1高中德育教育現狀。當前高中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而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的教學目標都是以升學為主,這樣一來就忽視了在高中生中普及德育教育。對學生缺少正確的思想引導,也缺少相關的法治教育,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學生違反規定的情況下才進行教育工作。這樣使得學生缺少社會公德意識和法制意識,“高分低德”的學生不在少數。1.2高中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的現狀。高中教學中一般都是以語數外三科為主,學生對于政治這門學科的重視度不夠,甚至有的學校為了能夠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主科而停掉了政治課程。甚至因為我們的政治教材的原因導致學生認為政治課是沒有意義的,課本內容和實際生活嚴重脫節。同時有的政治課堂一般是老師一味地說教,缺乏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老師在政治課中的德育教學也只是空泛的理論講授,缺乏實踐經驗,無法讓學生真正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2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查看全文

農村高中德育工作策略探討

【摘要】本文針對農村高中德育工作中對德育不夠重視、缺乏科學的德育目標和內容、德育工作方式過于單一、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提出通過樹立對德育工作的正確認識、確立科學的德育目標和內容、豐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打造高素質的德育教師隊伍等途徑,積極改進創新德育方法,提高農村高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農村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策略

德育工作一直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高中生的人格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農村高中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工作也一直是學校工作的重點。農村高中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教育資源、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不利于農村高中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創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當前農村高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農村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德育不夠重視。雖然我國的教育方針政策一直強調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農村高中仍然存在重智力教育輕德育工作的現象,對德育工作重視不足。首先,農村高中德育課程的設置過少。按照國家規定,高中思想政治課每周應不少于兩節,但由于農村高中升學壓力較大,大多數思想政治課被占用或取消。其次,德育管理部門工作不到位。雖然大多數農村高中都按照國家規定設置了德育工作的管理部門,如政教處,但這些部門通常只管理學校日常事務,如紀律、食堂、宿舍管理等,很少開展德育相關的工作或活動,德育工作甚至處于無管理狀態。(二)缺乏科學的德育目標和內容。缺乏科學的德育目標和內容是農村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導致德育工作難以有效開展。首先,農村高中的德育目標設定過高過空,缺乏實踐性,導致德育工作過于理論化。其次,德育內容過于陳舊,缺乏適應時代的新內容。同時內容籠統,與現實脫節,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差。(三)德育工作方式過于單一。目前農村高中德育工作采取的方式過于單一,如都是通過思想政治課進行理論教育,每周一次升旗儀式。除此之外,農村高中幾乎不開展德育課外活動或校外實踐,學生所接受的德育內容幾乎全部來自課本理論,缺乏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理解和領悟不夠透徹,因此德育工作實效性不高。(四)德育工作的師資力量不足。當前農村高中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隊伍力量較弱,不能滿足德育工作開展的需求。一方面,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思想政治課程由于不屬于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在很多農村高中不受重視,教師數量較少。另一方面,德育教師的隊伍結構不完善,除班主任和思政教師外,其他學科教師的參與性較差,未能保證教育工作者的全員參與。

二、提高農村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查看全文

中學德育教學中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

一、中學德育課堂教學及其形式

(一)德育課堂教學的內涵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采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即教育者根據德育目標,中學可以參照《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通過講解、示范及實踐等手段,向學生傳授德育知識,學生自覺地將外在道德要求內化成自身道德素養的過程。

(二)中學德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

1《.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等學科教學

中學一般都會開設德育課程,中學德育課程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分別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高中德育課程以模塊的形式設置,努力體現針對性。從2006年起,中學德育課程執行新課標,素材的選取注重學生的現實情況,與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相適應,但是德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并沒有改觀,仍然延續著傳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