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07:37: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險市場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險市場監管論文
內容摘要:我國保險市場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市場參與者的產權缺位與不成熟以及信息披露機制的不完善。針對于此,保險業的監管措施應集中在明晰保險公司的產權、完善信息傳導機制、增加保險市場的透明度以及逐步放開保險費率的管制上。
關鍵詞:保險市場不完善保險監管
保險市場不完善現狀
(一)保險人
在我國保險市場中,政府的市場參與程度很強。新成立的保險公司,除外資企業外,幾乎全是國有控股股份公司,通過其與各級政府的特殊關系,依然保持著相當程度的壟斷性。
主體產權資格的缺位或者說不明晰必然導致國有保險企業的多重經營目標。在經營上不但要追求微觀盈利的目標,還要滿足政府的偏好。如除經營商業保險外,還要經營一些政策性保險;除考慮效益最大化以外,還要考慮達到當地政府解決就業的要求。同時由于產權的不清晰,經營目標的模糊,約束機制的缺乏,導致保險經營者追求企業短期指標。更嚴重的情況在于政府直接干預保險經營。
保險市場監管分析論文
1.保險市場格局的變化,形成了多家保險公司無序競爭的局面。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相當多的中小城市和縣城保險市場上僅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機構,而近年來,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泰康壽險公司、新華壽險公司等均在一些中小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或營銷處,從而形成了多家保險機構并存的局面。保險展業競爭在外資尚未進入就已經白熱化了,這應當說是一種正常和好的現象。但是,由于各家保險公司在業務上的重疊、雷同,而在保險費上又存在差異,造成了營銷員跳槽頻繁。這種由于保險從業人員的高流動性,使保戶的后續服務難免受到影響(筆者本人就是受害者之一,1997年為女兒辦理的‘99鴻福保險’,20年的繳款期,每年繳款530多元,每三年返還100O元,今年2月應是繳款月,但是到5月也沒有人來催款,打電話問了兩次才告知換了營銷員),進而影響了保險業的信譽;另一方面,在爭奪市場和人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提高各家保險公司的管理和經營成本。同時各家保險公司在展業競爭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制約機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引起了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和現象。在有的地區甚至還波及到了金融業,如2001年未至2002年初中國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公司開辦的鴻泰儲蓄分紅保險業務,造成某縣一個農行營業所在不到二十天的時間內,集中提走近400萬元定期存款(當地幾個村賣地款本來已經存人儲蓄,但在保險營銷員的大力游說和宣傳此險種比儲蓄有成倍利好的情況下提走的),占這個營業所全年儲蓄增長量的60%還多(此項業務移交銀行和郵儲代辦才平息下來)。此事反映到當地人民銀行,因人民銀行已無此項監管職能,只好不了了之。這對金融秩序的穩定非常不利。
2.保險公司在增員宣傳和獎勵措施的制定方面存在不規范現象。有的保險公司在新進駐地為了盡快開展業務,在招聘人員時加大獎勵力度,放寬招收條件,違規增員;有的在組訓時不是傳授誠信的營銷策略,而以傳授技巧為名,讓營銷員在推銷保險的過程中如何夸大險種益處,盡量不提或少提險種的除外責任或免賠事項等等。
3.保險員的道德風險失控。目前,一些中小城市的保險員的業務素質較
低,道德素質更是良莠不齊,受利益趨動,展業中弄虛作假的大有人在。有的營銷員為了多進單,多拿傭金,在推銷保險時,很少為保戶的利益著想,一味推薦一些高傭金的險種;有的片面夸大險種的益處,夸大個別產品的投資回報率,對保單上未載明的投資收益率做保底承諾;有的營銷員為了推銷自己的險種詆毀其它保險公司的險種,損害同行的形象;更有甚者對一些已患有疾病的保戶動員其投保(據筆者所知某銀行一個門衛結婚七年多沒有要孩子,原因就是妻子有腎炎,今年初卻入了十大疾病保險),給以后的理賠工作埋下糾紛的隱患。這也是保險業無序競爭和從業人員高流動性帶來的一種必然結果。
4.保險業快速增長與保險理賠相對滯后制約著保險業的健康發展。一些保險公司在開業之初,為了打造品牌,樹立形象在理賠方面實現了其所承諾的方便、快捷,受到了保戶的好評。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和理賠案件的增多,一些機構和貸理員在觀念上“重展業、輕理賠”毛病逐漸暴露出來,案件處理不及時,手續也相應繁雜起來,筆者一個同事的兒子在公共汽車上多嘴下車后眼睛被打的只有0.1視力,去保險公司理賠時才知道矯正后0.1的視力才符合理賠條件,與當時投保說的差距很大。對此,中小城市的保戶因當地沒有保監機構是投訴無門,既便能向其上級公司反映,因是共同利益的主體,極難得到客觀公正的解決。這樣一是對保險公司的聲譽產生了不良影響,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人們投保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中小城市的保險市場上種種不規范的行為和現象,由于保監機構高高在上,鞭長莫及,不但出現無序競爭的局面無人過問,而且,保戶有對保險公司不滿的事情也是投訴無門,日常監管更是一個盲區和空白。雖然外資保險機構幾年或更長的時間內還難以將其業務延伸到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縣級城市中來。但是,如果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決和處理,顯然對保險業的長期和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如果一旦業務萎縮后,再想開展起來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同時還有可能影響到金融秩序的穩定。對此,領導層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惕。
網絡保險市場監管研究
一、美國網絡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
(一)網絡保險市場起步早、發展迅猛
1.萌芽階段。1993—1995年是美國互聯網保險的萌芽階段,并成為全球互聯網保險市場的開拓者。這主要得益于美國先進的網絡技術、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這一時期,很多保險公司開始建立自己的網站,但僅提供保險產品的相關信息。1995年2月,一家完全獨立于傳統保險機構的網站In-sWeb創立,同時提供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信息。
2.起步階段。1996—1999年是美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起步階段,各項業務都得到了迅猛發展。1997年初,美國81%的保險公司至少擁有一個網址,其網絡保險之保費收入為0.39億美元。1998年,美國86%的保險公司已在互聯網上其保險產品相關信息,61%的網站提供商地址查詢服務,43%的保險公司把網絡保險業務作為公司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美國互聯網保險費收入迅速增長到1.55億元,較1997年增長了197%,翻了近兩番。
3.發展階段。2000—2008年是美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階段。隨著2000年《電子簽名法案》的出臺,美國保險公司開始積極發展網上直接銷售的營銷模式,互聯網保險之保費收入也因此迅速達到總保費收入的0.2%。2001年,美國網絡保險之保費收入首次突破10億美元,其中來自汽車保險的網絡保險費就有8.5億美元。2003年,美國網絡保險的保費收入達47億美元,增長速度超過270%。2005年,通過互聯網銷售車險的保單數量比2004年增加了29%。
4.成熟階段。2009年至今是美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成熟階段。近年來,美國網絡保險的市場份額呈現直線上升態勢。2009年就已有50%以上的客戶使用互聯網渠道了解和選擇保險服務,不少保險險種的網銷交易額已超過市場總額的30%。2010年,美國汽車保險、房屋保險的網上銷售額已達到84億美元,大約占市場份額的4%。目前,所有的美國保險公司都開展了網上保險業務,其中InsWeb、Insure.com、Quickquote等網站的影響力最大。福雷斯特研究公司的報告預測,數字化渠道在2015年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40億美元,增長率超過10%,并將大大增加美國網絡保險市場的盈利空間。
保賠保險市場監管缺位分析
近年來,我國遠洋船隊規模迅猛發展,已居世界領先地位,在保障石油戰略能源運輸和儲備、保障國防、完成海外接僑及海外救援等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海運強國的道路上,我們還需要包括保險等綜合軟實力在內的更加科學的國際海運政策保障。限于歷史原因和客觀因素,我國保賠保險市場長期存在“監管缺位”問題,致使我國保賠保險業務大量外流、國際話語權難以提高的現狀始終難以改變,與我國海運大國的地位愈來愈不相稱。
一、國內保賠保險市場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全球保賠保險市場情況。保賠保險(P&I)的“保”是指承保船舶碰撞責任及人身傷亡賠償責任的保障險(Protection),“賠”則是指承保貨損等責任的賠償險(Indemnity),即保賠保險就是保障險與賠償險的綜合。但隨著船東風險的不斷增加,保賠保險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現在的保賠保險已經承保了船舶保險范圍之外的、船東在經營管理船舶中所承擔的各項責任和費用,包括碰撞及觸碰責任、貨物責任、污染責任、人身傷亡賠償責任、殘骸處理責任、罰款責任以及合同責任等風險。保賠保險和船舶保險互為補充,共同為遠洋船舶航行構筑起了全面風險保障體系。全球保賠保險經營主體分為兩類,船東互保協會和商業保險公司。船東互保協會是一個互助保險組織,成員包括船東和租船人,每個成員在入會后按年度繳納會費(相當于預付保費)。如果一年中的索賠額高于該年度中的會費積累額,會員們按比例繳納SHANGHAIINSURANCEMONTHLY•SEP2018額外會費來填補空缺(相當于追加保費);如果會費有盈余,協會則把盈余資金積存起來,用以支付以后年度的損失。商業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則是一次性約定,盈虧自擔。由于保賠保險業務責任限額較高,賠付波動較大,船東互保協會是當前全球保賠保險主要經營主體,商業保險公司起補充作用。全球13家主要船東互保協會(8家在英國,2家在挪威,1家在日本,1家在美國)聯合成立的“國際船東保賠協會集團”(InternationalGroupofP&IClubs,簡稱IG),通過聯合經營和再保險安排等手段,共承保了全球約90%遠洋船舶噸位的保賠保險(包括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國內保險公司通過再保方式納入的遠洋船舶)。2015年“國際船東保賠協會集團”實現會費收入約35億美元。(二)國內保賠保險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1.國內船舶保賠保險業務大量外流。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是國內最大的保賠保險人。協會目前入會船舶規模逾5000萬總噸,擁有會員150多家,包括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河北遠洋運輸集團、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國航遠洋集團、香港東方海外貨柜航運有限公司、新加坡萬邦集團等海內外大型航運企業。該協會對外不公開披露業務數據,但在國內保賠保險市場中具有絕對優勢。商業保賠保險絕大多數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經營,2016年保賠保險保費收入約3.5億元人民幣,保障噸位1331萬總噸。“十二五”末,我國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1.6億總噸,位居世界第三。如上所述,由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和商業保險公司提供保賠保險的船舶噸位大約6400萬總噸,占比不足40%。隨著我國航運業發展,境外保賠協會通過中介或其境內代表處等,對保賠市場滲透率持續上升,目前已進入境內的船東保賠協會包括美國、聯合王國、布雷塔尼亞、西英、北英等船東互保協會,致使大量國內船舶保賠保險業務直接流向境外。2.國際認可度長期得不到提高。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成立于1984年,伴隨著中國海運業的迅猛發展,從噸位、基金總量狀況等方面來看,該協會已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保賠協會集團的某些成員。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于2004年向國際保賠協會集團提出加入申請,但至今未得到積極回應,導致其提供的保賠保險及其入會證書、出具的保函等,尚未成為全球各國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有效財務保證,直接影響我國遠洋船舶的正常營運。此外,在全球最大的航運保險行業組織——國際海上保險聯盟(IUMI)的年度統計中,對中國內地的船舶保險和貨物運輸保險數據與全球市場份額均單獨披露,但在保賠保險全球地區份額統計中,亞洲地區僅統計披露日本的數據。
二、“監管缺位”是阻礙我國保賠保險發展的重要原因
國內保賠保險市場存在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的監管不平衡導致的“監管缺位”制度缺陷,既不能有效維護國內保賠保險市場的公平競爭,也得不到國際業務的規則認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無法可依”導致管理不一與監管缺位問題長期并存。國內保賠保險缺乏統一的法律法規作為管理依據,由此導致三種情況并存。一是對中國船東互保協會采用行政管理方式。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登記為社團法人,根據2003年原中國保監會給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復函,船東互保協會從事活動不屬于商業保險行為,因此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由交通運輸部主管,實際主要由中遠海運集團管理。二是對商業保險公司依據《保險法》監管。保險公司開展保賠保險業務,按照《保險法》接受市場行為監管。三是對境外船東互保協會缺乏管理。對于境外船東互保協會,原中國保監會僅在2002年《關于境外船東互保機構承保國內航行油輪油污損害責任保險問題的復函》中指出“境外船東互保機構未獲許可,不得在中國境內經營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責任保險業務”,對相互保賠保險其他內容沒有其他規定。交通運輸部僅管理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對境外保賠協會也不予管理。監管不平衡以及進而產生的監管缺位,給國內保賠保險市場主體帶來了較大的不公平競爭壓力,阻礙著我國保賠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二)“與法相悖”導致對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實質監管缺位。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現登記為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法人,但在《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方面存在諸多沖突。集中表現在:一是會員國籍沖突。國務院法制辦政法司、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編著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釋義》中指出,“不具有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及外國政府、企業、民間非營利組織在華設立的代表機構不能依據本條例在我國境內組成社會團體”,但是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目前入會海外噸位占其總噸位29%,包括方便旗船(指中國實際控制的船舶在船舶登記寬松的國家登記,取得該國國籍,并懸掛該國國旗的船舶)和境外船東船。二是營利活動沖突。《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社會團體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但為補充、壯大資本金,提高償付能力和抵御風險實力,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存在大量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投資活動,并已成為民生銀行等上市公司重要股東。三是財務管理沖突。中國船東互保協會采用企業化財務制度,與一般社團的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迥異;為業務開展、資產保值增值、資金運用等目的,協會開設多個銀行賬戶,與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普通社團只能開設一個人民幣和一個美元賬戶的監管要求不符;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作為社團,外匯管理在法規層面長期處于空白狀態,相關部門只能采用“特事特辦”政策。因此,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業務活動大多存在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狀態,這既不利于保賠保險市場的公平競爭,也成為協會推進國際化發展的制度障礙。反觀成熟市場慣例,各國對船東互保協會性質的認定雖有不同,但在業務監管方面均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對協會與保險公司開展的保賠保險實施統一監管。在英美法系下,船東互保協會被認定為特殊類公司,業務監管由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比如,英國將船東互保協會認定為擔保有限公司,其業務活動受《海上保險法》等法規約束,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監管;在美國,船東互保協會屬于相互保險公司,由州保險監管局負責監管。在大陸法系下,多將船東互保協會視為非營利性質的協會組織,一般以金融監管部門為主導,聯合登記等部門共同實施監管。比如,在日本由大藏大臣委任金融廳長實施監管,在韓國由金融委員會設立的金融監督院為主進行監管。
三、相關建議
保險市場監管建議管理論文
保險市場是我國金融市場中規模最小又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加入WTO之后,我國保險市場將成為各國保險公司的必爭之地,無論是保險企業還是監管部門都面臨機遇和挑戰。
一、有效競爭不足——一個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近年來,惡性競爭成為我國保險市場的普遍現象,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通過高返還、高手續費、提高保障范圍、幫助企業融資等手段在市場上爭攬客戶。這種不計后果的競爭行為不僅導致保險公司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經營風險日益加大,而且破壞了市場秩序,影響了保險公司的信譽。對于惡性競爭形成的原因,一種觀點認為,是由保險公司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數量增長,人市場混亂等因素所造成,因此需要強化對市場行為的監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由于保險公司過于集中形成了競爭過度,因此要限制市場準入。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加大查處力度并嚴格控制新設保險公司,但從實際效果看,問題并未得到根治,這表明上述兩種判斷均沒有抓住要害。
筆者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國保險市場仍然是一個具有較高壟斷程度的不完全競爭市場。其基本特征,一是市場競爭主體數量過少(至2000年末,中國大陸僅有31家保險公司,其中9家外資保險分公司因業務范圍和經營地域受到嚴格管制而僅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競爭),二是缺乏市場退出機制。由于市場準入受到嚴格管制,獲取保險執照的公司事實上受到了無形的保護,特別是在目前中資保險公司基本為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這樣的市場中,有效競爭明顯不足。
經濟學將不完全競爭定義為企業對產品價格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并因此而獲得超額利潤。由于中國保險商品的價格受到政府嚴格管制,不完全競爭并不表現在價格上,(注1)而是表現為:①企業競爭行為扭曲——既然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經營者當然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不計后果的高風險活動泛濫便成為自然結果;②壓低賠付率,抑制投保人正常的合理賠償要求以獲得超額利潤。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保險業的平均賠付率基本保持在50%-60%之間。而在國外,保險業的賠付率一直較高。如英國、日本90年代賠付率在80%以上,美國則曾高達100%。
需要指出的是,不完全競爭狀況并不排除存在爭奪市場份額的激烈商戰,但這種頗具破壞性的市場角逐并不能等同于有效競爭。不完全競爭的后果包括:
保險業挑戰對策管理論文
摘要:面對加入WTO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的巨大挑戰,如何趨利避害,促進民族保險業質的飛躍,是一個重要課題:應做好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管;培育民族保險業的“航空母艦”;加強保險人才的培養;積極應對電子商務潮流。
關鍵詞:WTO;保險業;電子商務;市場監管
世紀之交,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進程將逐步加快。對保險業而言,加入WTO就意味著我國保險業要逐步對外全面開放,要與國際保險市場全面接軌。從長遠看,外資保險公司帶來的先進的保險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不僅有利于深化我國保險體制改革,加快保險業結構調整和經營機制轉換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完善和發展我國保險市場體系,豐富我國的保險品種供給。但從短期看,面對著國際保險市場的激烈競爭,無論從哪方面說,都會給我國保險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
眾所周知,與國外幾百年的保險發展歷史相比較,我國的保險業還十分幼稚,“尚處于一個拓荒時期”,保險業的真正發展也就是改革開放至今的20年的時間。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國的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75%,居世界第55位,保險密度(人均保費)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單個保險企業而言,我國現有的13家民族保險公司中,保費收入最高的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1998年其保費收入為530億元人民幣,最低的公司年保費收入還不過億元。這充分說明我國當前保險業的整體水平、保險企業的整體實力尚無法與國外保險公司相抗衡。具體而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現有的保險市場格局將被打破。隨著外資保險公司的搶灘登陸,中國保險市場主體的競爭將具有國際性,中國原有的市場主體格局自然會被打破。目前全球大約有300多家保險公司制訂了開發中國保險市場的計劃。符合進入條件的外國保險機構將以分公司或合資形式進入,進入的主體可能有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顧問公司等。隨著保險市場的擴容,盡管新興的內資保險公司業務規模會逐步擴大,但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也會逐步提高,因而國內保險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會在一段時期內持續下降。
論加入WTO對保險業挑戰
摘要:面對加入WTO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的巨大挑戰,如何趨利避害,促進民族保險業質的飛躍,是一個重要課題:應做好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管;培育民族保險業的“航空母艦”;加強保險人才的培養;積極應對電子商務潮流。
世紀之交,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進程將逐步加快。對保險業而言,加入WTO就意味著我國保險業要逐步對外全面開放,要與國際保險市場全面接軌。從長遠看,外資保險公司帶來的先進的保險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不僅有利于深化我國保險體制改革,加快保險業結構調整和經營機制轉換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完善和發展我國保險市場體系,豐富我國的保險品種供給。但從短期看,面對著國際保險市場的激烈競爭,無論從哪方面說,都會給我國保險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
眾所周知,與國外幾百年的保險發展歷史相比較,我國的保險業還十分幼稚,“尚處于一個拓荒時期”,保險業的真正發展也就是改革開放至今的20年的時間。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國的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75%,居世界第55位,保險密度(人均保費)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單個保險企業而言,我國現有的13家民族保險公司中,保費收入最高的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1998年其保費收入為530億元人民幣,最低的公司年保費收入還不過億元。這充分說明我國當前保險業的整體水平、保險企業的整體實力尚無法與國外保險公司相抗衡。具體而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現有的保險市場格局將被打破。隨著外資保險公司的搶灘登陸,中國保險市場主體的競爭將具有國際性,中國原有的市場主體格局自然會被打破。目前全球大約有300多家保險公司制訂了開發中國保險市場的計劃。符合進入條件的外國保險機構將以分公司或合資形式進入,進入的主體可能有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顧問公司等。隨著保險市場的擴容,盡管新興的內資保險公司業務規模會逐步擴大,但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也會逐步提高,因而國內保險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會在一段時期內持續下降。
(二)現有的保險市場業務結構面臨挑戰。保險市場業務結構由直接保險業務(即原保險業務)、再保險業務和保險中介業務構成。我國原保險業務市場發育較快,但缺乏相匹配的轉移風險的再保險市場。我國現在的情況是,保險公司應該分保(即再保險)的業務分不出去,不應該自留的不得不自留,某些業務因得不到分保支持而無法提供服務,導致外幣業務過份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就中介業務而言,個人業務異軍突起,但由于專業化經營的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尚未出現,中介業務結構單一化,從而導致整個保險市場的業務結構難以豐滿,對不規范的市場行為也未起到應有的制約作用。因此,加入WTO后,境內再保險業務容量將面臨考驗;再保險和原保險未協調發展的狀況一時難以改變;中介業務市場的結構性缺陷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民族保險業中介市場的發育和拓展,影響保險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優化配置,影響保險業的經營效率,從而弱化我國保險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經濟貿易與我國保險業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面對加入WTO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的巨大挑戰,如何趨利避害,促進民族保險業質的飛躍,是一個重要課題:應做好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管;培育民族保險業的“航空母艦”;加強保險人才的培養;積極應對電子商務潮流。
世紀之交,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進程將逐步加快。對保險業而言,加入WTO就意味著我國保險業要逐步對外全面開放,要與國際保險市場全面接軌。從長遠看,外資保險公司帶來的先進的保險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不僅有利于深化我國保險體制改革,加快保險業結構調整和經營機制轉換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完善和發展我國保險市場體系,豐富我國的保險品種供給。但從短期看,面對著國際保險市場的激烈競爭,無論從哪方面說,都會給我國保險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
眾所周知,與國外幾百年的保險發展歷史相比較,我國的保險業還十分幼稚,“尚處于一個拓荒時期”,保險業的真正發展也就是改革開放至今的20年的時間。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國的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75%,居世界第55位,保險密度(人均保費)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單個保險企業而言,我國現有的13家民族保險公司中,保費收入最高的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1998年其保費收入為530億元人民幣,最低的公司年保費收入還不過億元。這充分說明我國當前保險業的整體水平、保險企業的整體實力尚無法與國外保險公司相抗衡。具體而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現有的保險市場格局將被打破。隨著外資保險公司的搶灘登陸,中國保險市場主體的競爭將具有國際性,中國原有的市場主體格局自然會被打破。目前全球大約有300多家保險公司制訂了開發中國保險市場的計劃。符合進入條件的外國保險機構將以分公司或合資形式進入,進入的主體可能有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顧問公司等。隨著保險市場的擴容,盡管新興的內資保險公司業務規模會逐步擴大,但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也會逐步提高,因而國內保險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會在一段時期內持續下降。
(二)現有的保險市場業務結構面臨挑戰。保險市場業務結構由直接保險業務(即原保險業務)、再保險業務和保險中介業務構成。我國原保險業務市場發育較快,但缺乏相匹配的轉移風險的再保險市場。我國現在的情況是,保險公司應該分保(即再保險)的業務分不出去,不應該自留的不得不自留,某些業務因得不到分保支持而無法提供服務,導致外幣業務過份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就中介業務而言,個人業務異軍突起,但由于專業化經營的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尚未出現,中介業務結構單一化,從而導致整個保險市場的業務結構難以豐滿,對不規范的市場行為也未起到應有的制約作用。因此,加入WTO后,境內再保險業務容量將面臨考驗;再保險和原保險未協調發展的狀況一時難以改變;中介業務市場的結構性缺陷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民族保險業中介市場的發育和拓展,影響保險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優化配置,影響保險業的經營效率,從而弱化我國保險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加入WTO對我國保險業的挑戰及對策
加入WTO對我國保險業的挑戰及對策摘要:面對加入WTO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的巨大挑戰,如何趨利避害,促進民族保險業質的飛躍,是一個重要課題:應做好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管;培育民族保險業的“航空母艦”;加強保險人才的培養;積極應對電子商務潮流。
世紀之交,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進程將逐步加快。對保險業而言,加入WTO就意味著我國保險業要逐步對外全面開放,要與國際保險市場全面接軌。從長遠看,外資保險公司帶來的先進的保險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不僅有利于深化我國保險體制改革,加快保險業結構調整和經營機制轉換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完善和發展我國保險市場體系,豐富我國的保險品種供給。但從短期看,面對著國際保險市場的激烈競爭,無論從哪方面說,都會給我國保險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
眾所周知,與國外幾百年的保險發展歷史相比較,我國的保險業還十分幼稚,“尚處于一個拓荒時期”,保險業的真正發展也就是改革開放至今的20年的時間。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國的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75%,居世界第55位,保險密度(人均保費)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單個保險企業而言,我國現有的13家民族保險公司中,保費收入最高的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1998年其保費收入為530億元人民幣,最低的公司年保費收入還不過億元。這充分說明我國當前保險業的整體水平、保險企業的整體實力尚無法與國外保險公司相抗衡。具體而言,加入WTO,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現有的保險市場格局將被打破。隨著外資保險公司的搶灘登陸,中國保險市場主體的競爭將具有國際性,中國原有的市場主體格局自然會被打破。目前全球大約有300多家保險公司制訂了開發中國保險市場的計劃。符合進入條件的外國保險機構將以分公司或合資形式進入,進入的主體可能有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顧問公司等。隨著保險市場的擴容,盡管新興的內資保險公司業務規模會逐步擴大,但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也會逐步提高,因而國內保險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會在一段時期內持續下降。
(二)現有的保險市場業務結構面臨挑戰。保險市場業務結構由直接保險業務(即原保險業務)、再保險業務和保險中介業務構成。我國原保險業務市場發育較快,但缺乏相匹配的轉移風險的再保險市場。我國現在的情況是,保險公司應該分保(即再保險)的業務分不出去,不應該自留的不得不自留,某些業務因得不到分保支持而無法提供服務,導致外幣業務過份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就中介業務而言,個人業務異軍突起,但由于專業化經營的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尚未出現,中介業務結構單一化,從而導致整個保險市場的業務結構難以豐滿,對不規范的市場行為也未起到應有的制約作用。因此,加入WTO后,境內再保險業務容量將面臨考驗;再保險和原保險未協調發展的狀況一時難以改變;中介業務市場的結構性缺陷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民族保險業中介市場的發育和拓展,影響保險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優化配置,影響保險業的經營效率,從而弱化我國保險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發展探討論文
摘要:我國農村地區保險市場需求旺盛。近年來,盡管農村商業保險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梗阻,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本文建設通過建立適合農村特點的農業保險體系,規范營銷服務機制,健全監管機制等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村保險市場。
關鍵詞:農村,保險,發展
保險具有風險疏散、經濟補償和社會保障的功能。長期以來,我國農業、農民和農村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如何有效發揮保險的救濟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成為當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以保險業相對發達的煙臺市為例,深入剖析農村保險市場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并就農村保險體系再造問題探討對策思路。
一、目前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發展的主要特點
目前,保險業在部分農村地區已經得到了廣泛開展。煙臺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的快速增長,農村保險市場也得到較快的發展。2006年,煙臺市保險費收入411570萬元,其中所調查的9個縣市合計保費收入接近煙臺市總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納保費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險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險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農業保險業務發展緩慢。
(一)機構網點快速增加,營銷隊伍不斷壯大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