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情況的報告

時間:2022-03-17 03:48:00

導語: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情況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情況的報告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匯報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監管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一、國有企業改革進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十六屆二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組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一系列重要原則。根據全國人大十屆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設立了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務院國資委)。此后,國務院實施了《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務院國資委的設立和《條例》的實施,標志著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加大了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力度。

一是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轉換經營機制。目前全國2903家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骨干企業中已有1464家改制為多元股東持股的公司制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以下簡稱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中48%進行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一批大型國有企業通過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促進了機制轉換和管理創新。國務院國資委選擇上海寶鋼集團等7家中央企業進行了建立和完善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的試點,在28家中央企業開展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級經營管理者的試點。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二是推進企業調整重組,積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到2004年底,在企業自愿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有20組41戶中央企業進行了重組,促進了中央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各地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及戰略定位,加大了對國有企業重組和調整的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2004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有15家,其中內地的14家企業都是國有企業。

三是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穩步推進困難企業關閉破產工作。各地采取多種形式對國有中小企業進行改制,企業經營機制得到了轉換,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困難企業關閉破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全國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中,已有一半以上實施了政策性關閉破產。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東部省市國有企業中歷史遺留的結構性矛盾已基本消化完畢,從2004年開始停止實施政策性破產,全面轉向依法破產。

四是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減輕企業負擔。2004年,中石油、中石化、東風汽車三大集團分離辦社會職能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分離中央企業辦社會職能,對減輕企業負擔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這一工作將擴大到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有辦社會職能的中央企業。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推進國有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一批先行改制分流的企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五是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國務院國資委和省級國資委相繼組建,到今年4月初,58%的市(地)組建了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以《條例》為基礎,由國務院國資委先后制定了業績考核、產權管理、規范改制、清產核資等11個規章和27個規范性文件,對涉及國有資產監管的257件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梳理。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全面開展了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各地國資委也逐步開展了經營業績考核工作。與此相配套,開展了清產核資,對企業負責人薪酬進行了初步規范。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進一步加強,強化企業財務監督,加強了對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管。一些地方在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經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效已經得到顯現。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支柱和骨干作用。據快報統計,2004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3.18萬戶,資產總額10.16萬億元,銷售收入7.15萬億元,實現利潤5312億元,上繳稅金5364億元。企業戶數只占全部21.95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4.5%,資產總額占52%,銷售收入占38%,實現利潤占46.8%,上繳稅金占60.5%。二是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據快報統計,2004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7279.6億元,同比增長48.2%。中央企業實現利潤4784.6億元,同比增長57.6%;上繳稅金4285.6億元,同比增長27%;凈資產收益率達到8.9%,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較好成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中央多年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1998年到2000年,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脫困攻堅,中央實施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扭轉了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的被動局面,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指導方針,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二是近年來中央采取及時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保持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有力地促進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三是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轉換機制、調整結構、強化管理,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更加注重依靠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來實現利潤增長。四是組建各級國資委,出資人職責逐步到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進一步明確,經營責任得到落實,對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實踐充分證明,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成立國資委的重大決策是十分必要、非常及時的。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國有企業改革雖然有了新的進展,但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改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還有不小的差距;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雖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核心競爭能力不強、經營效率不高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企業經濟效益增長中價格上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解決企業歷史欠賬、分離辦社會職能方面雖然有了新的進展,但減輕企業負擔、劣勢企業關閉破產等方面的任務仍然艱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框架雖然初步建立,但真正實現政資分開、政企分開,做到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當前,我們要抓住總體經濟形勢較好的機遇,加大力度,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為國有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資產監管中各方面比較關注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各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采取多種形式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別是隨著各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建立,國有企業改革的責任主體更加明確,加大了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的力度,加強了對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管。總體上看,國有企業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穩步推進,國有資產在改革和發展中實現了保值增值。但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也存在著國有資產流失和損害職工合法權益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對此,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重視,多次做出明確指示,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

(一)關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總體上講,在國有企業改革調整過程中,國有資產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截至2003年底,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商企業資產總額19.7萬億元,比1998年增長45.9%;凈資產8.36萬億元,比1998年增長60.5%。截至2004年底,中央企業總資產9.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凈資產3.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8%;所有者權益3.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5%。但在改革改制過程中也確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1、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表現

一是轉讓國有產權沒有完全進入市場。過去,不少企業轉讓國有產權采取一對一協商方式,不公開、不透明、不進場、不競價,難以發現國有產權的市場價格,很難判斷國有資產是保值增值還是貶值流失,少數不法分子乘機暗箱操作、收受賄賂、低估賤賣國有資產。進場與不進場、競價與不競價,結果大不一樣。如云南省下關茶廠2003年擬以3000萬元的資產評估價協議轉讓國有產權,而對方不接受,2004年進入產權交易中心拍賣,成交價達8100萬元。

二是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問題突出。一些企業在制訂改制方案、選擇審計和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確定轉讓價格等重大事項中,經營者處于主導地位,自賣自買,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缺乏保障;有的以擬收購的國有產權或國有企業實物資產作為其融資的擔保,既侵犯了國有資產的權益,又將風險轉嫁給了金融機構和被收購企業;有的經營者人為造成企業經營業績下滑,甚至利用不法手段虛構虛增成本和債務,轉移隱藏資產,侵吞國有資產。如深圳市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原董事長,通過關聯交易將企業資產轉移隱藏到控股企業中,以降低管理層收購的價格,后被嚴肅查處。2003年黑龍江乳業集團的管理層擬受讓國有產權,從方案制訂到財務審計、資產評估、聘請中介機構、確定轉讓價格,管理層均起主導作用,無形資產不計,債務不擔,以不到1000萬元低價自賣自買。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及時予以制止和糾正,經過規范運作,進入產權交易市場舉牌競拍,在承擔全部債務的前提下,以7900萬元成交。

三是內外勾結,低估賤賣國有資產。如重慶市某區一家價值5000萬元的國有企業改制,被中介機構低估為400萬元,最后以200萬元就出售了。經該市有關部門查處,原企業負責人與當地政府兩個部門的個別領導及中介機構內外勾結,侵吞國有資產,其個人在改制后的企業中占80%的股份。廣東省番禺市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方股權轉讓,中介機構評估凈資產僅為2.3億元,在廣州市產權交易所的監管下,該中介機構承認評估結果是“技術性錯誤”,中方股權實際交易價達4.5億元。

四是把職工經濟補償金等費用從轉讓國有凈資產的價款中預先扣除,壓低了產權轉讓價格。扣除的職工經濟補償金等費用或對應價值的資產并不立即付給或明確給職工,而是通過采取一些不規范的操作方式,把這些凈資產留給受讓方無償占用。

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健全、不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不到位,保值增值的責任主體不明確。二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企業內部人控制現象比較普遍。三是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的法規規章不健全不完善。

2、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所做的主要工作

為有效防止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中國有資產流失,在積極推進各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建立、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的同時,已從規章制度建設入手,加大了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工作的力度。

第一,總結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中的經驗,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規范性的規章和政策。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2003年底出臺了兩個規范性文件,一是《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資委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96號),對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批準、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交易管理、定價管理、轉讓價款管理、債權人利益和職工合法權益保護等9個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二是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明確國有產權轉讓必須進入產權交易市場,并對交易的各個環節作出了規定。各地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兩個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規范推進國有企業改制、促進國有產權合理流動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第二,開展對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的監督檢查,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在地方自查的基礎上,去年下半年,國務院國資委會同財政部、監察部、工商總局組成7個督查組,對15個省國有企業改制、國有產權轉讓情況進行了督查。各地紀檢監察部門查處了一批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中的違法違紀案件。廣東省2001年以來共查處國有企業改制中的違法違紀案件36件,涉案金額3.32億元;江蘇省2000年以來共查處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違法違紀案件29件,涉案金額6317萬元;黑龍江省2003年以來查處和糾正了7戶企業在改制和產權轉讓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第三,加快產權交易機構建設,加強對產權交易的監管。國務院國資委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規范性評審,選擇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家產權交易中心作為從事中央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活動的指定機構。各地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也都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有關要求選定從事本地區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機構,出臺規范產權交易的規章,切實執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必須進場交易的規定。據各地提供的數據,2004年,轉讓企業國有產權的進場交易率為85%,轉讓成交價比資產評估值平均溢價10%左右。

3、進一步防止在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中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措施

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地區還存在著重視不夠,工作措施不得力、不到位的現象,一些地方、一些企業在改制中特別是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地區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不能適應國有產權轉讓進市場交易的要求。我們將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規范推進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一是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的法規規章。4月14日,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聯合公布了《關于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有關問題暫行規定》,對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對管理層出資受讓企業國有產權的條件、范圍等進行了界定。(1)大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國有產權不向管理層轉讓,中小型企業在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建立或政府已經明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主體的情況下可以探索。(2)企業負責人參與受讓本企業國有產權的,要進行嚴格的經濟責任審計,對經營業績下降負有直接責任的,不得受讓本企業的國有產權。(3)國有產權轉讓方案的制訂及與此相關的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底價確定、中介機構委托等重大事項,應由國有產權持有單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統一組織進行,管理層不得參與。(4)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必須進入經國有資產監管機構選定的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管理層應當與其他擬受讓方平等競買。產權轉讓公告中的受讓條件不得含有為管理層設定的排他性條款。(5)企業國有產權持有單位不得將職工安置費等有關費用從凈資產中抵扣(國家另有規定除外);不得以任何名義壓低國有產權轉讓價格。(6)管理層受讓企業國有產權時,不得向包括轉讓企業在內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融資,不得以這些企業的國有產權或資產為管理層融資提供擔保、抵押、質押、貼現等。國務院國資委還將出臺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的意見。

二是進一步加強對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的監督檢查并制度化。今年將在全國繼續開展監督檢查,三季度由各省(區、市)自查自糾,四季度由國務院國資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督查,重點督查市(地)所屬改制企業。今后每年都要開展監督檢查,總結、宣傳和推廣規范改制和產權轉讓的經驗與做法,加大對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

三是進一步加強國有產權交易的監管。對產權交易機構所從事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活動,規范交易制度,完善交易規則,保證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此外,對于境外企業國有資產監管問題,最近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所屬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違規越權炒作石油指數期權,造成5.4億美元巨額虧空,在國內外造成了重大影響。國務院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認真汲取教訓,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強化企業高風險業務監控,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經營風險防范機制。目前正在對中央企業從事的高風險業務進行摸底調查,避免企業盲目進入高危區域。同時,積極研究并爭取盡快出臺境外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重要子企業重大事項管理、企業負責人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等辦法。待中航油事件的責任調查清楚后,將依法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關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問題

做好改制和關閉破產中的職工安置工作,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切和高度重視的問題,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在財政上給予了必要的支持,總體上情況是比較好的。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產工作力度加大,職工上訪和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成為影響企業和社會穩定的因素之一。這里面有部分企業在改制和關閉破產過程中,操作不規范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有工作不深入細致,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問題,也有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費用標準偏低以及現行政策不統一、不平衡和不完善的問題。

為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去年國務院國資委會同監察部、勞動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落實中央有關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產政策、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專項治理,重點檢查2000年以來國有大中型企業重組改制和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情況,共涉及企業32417戶,職工1070萬人。

從專項治理的情況看,中央的有關政策基本得到落實,職工的合法權益基本得到保護。為確保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職工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權益,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一支素質較高的隊伍,國有企業改制的有關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各地在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產中,努力做到按政策和程序辦事,依法規范推進企業改革,保障職工對企業改革改制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職工分流安置方案的表決權。為確保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產企業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安置費或經濟補償金的發放,各地通過企業自籌、部門支持、政府兜底等渠道多方面籌措資金,2000年以來,各地為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籌措資金1156億元,占所需資金的92%。同時,各地千方百計幫助下崗失業職工實現再就業。1998年到2004年,全國累計下崗職工2818萬人,其中進中心2400多萬人;累計出中心2200多萬人,其中1800多萬人通過各種渠道實現了再就業。

同時,在專項治理中也發現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一些企業改制程序操作不規范、不透明,甚至方法簡單粗暴,職工群眾意見很大;一些企業的改制方案未提交職代會審議或得不到大多數職工代表的擁護就強行實施;有的改制企業職工經濟補償金不落實,拖欠職工的工資等債務不償還;有的改制企業強迫職工持股,不持股的職工就得離開企業自謀職業;個別地方政府挪用破產企業職工安置經費,使職工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等等,使職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上一些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大部分已資不抵債,資金籌集有限,沒有能力安置職工;一些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技能單一,關閉破產的資源枯竭礦山和“三線”軍工企業職工安置渠道窄,再就業比較困難。

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職工生活困難,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我們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進一步完善政策,從制度上保證職工合法權益。最近,國務院國資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的文件,要求改制方案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前,企業應當采取多種方式,充分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安置方案要包括分流安置職工、經濟補償金、勞動關系處理等內容,并經職代會通過后方可改制。企業改制過程中應及時向廣大職工群眾公布企業總資產、總負債、凈資產、凈利潤等主要財務指標的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結果,接受職工的民主監督。

二是全面貫徹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督促地方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拓寬就業門路,搞好就業服務,促進關閉破產的資源枯竭礦山和“三線”軍工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三是多方籌集資金,逐步解決困難地區、困難企業的改革成本問題;同時嚴肅財經紀律,確保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費用專款專用。

四是嚴格企業改制和關閉破產職工安置方案的審核把關,促進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及時了解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并給予督促指導,防止一些地方和企業操作不規范、政策不落實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維護企業和社會的穩定。

三、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工作思路與措施

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總體上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從2004年開始,用三年左右時間建立起新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基本框架,提高國有資產監管的有效性;二是按照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2005年是改革攻堅年,也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十分關鍵的一年。著眼于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圍繞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我們將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當前的重點就是打好基礎,加強監管。

一是抓緊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的組織體系和法規體系。加快完成市(地)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組建工作,指導各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完善工作程序,依法履行職責。積極探索不單獨設立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市(地)和縣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有效形式。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法規規章體系,抓緊修訂和完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境外企業國有產權監管、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管理等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確保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做好《國有資產法》的起草工作。

二是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2004年,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工作,對于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促進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在中央企業要全面實行年度經營業績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責任制,并將經營業績考核與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結合起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收入分配辦法,合理確定企業負責人薪酬與職工工資水平的比例,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

三是繼續探索國有資產監管的有效方式。堅持和完善監事會制度,抓緊修訂《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積極探索分類監督的有效形式,逐步從事后監督過渡到過程監督,改進工作方法,提高監督時效。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失誤和重大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加強企業財務監督,建立和完善出資人財務監督工作體系。積極推進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四是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是實施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效措施,是深化國家財政預算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重要手段。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充分聽取有關部門、企業、地方和社會各界的意見,積極推動這項工作。

(二)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加快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和規范全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另一方面要重點抓好中央企業的改革。

一是進一步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步伐。積極引進境內外技術、管理和資金實力強,有市場、信譽高的戰略投資者,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具備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通過規范改制,實現境內外上市。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目前,中央企業中只有11戶是按照《公司法》注冊的國有獨資公司,大多是按《企業法》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實行的是總經理負責制。為了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在企業層面上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去年國務院國資委開展了國有獨資公司建立董事會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引入外部董事,在董事會下面設立戰略、提名、薪酬與考核等專門委員會,逐步形成出資人、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建立以后,國務院國資委主要是依法選派董事,行使股東職權。今年要進一步擴大國有獨資公司建立董事會的試點范圍。同時,積極探索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市場化選聘企業經營管理者相結合的方式與途徑,在兩次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者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公開招聘范圍,提高招聘層次,嘗試公開招聘總經理。

三是繼續深化企業內部改革。繼續深化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真正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新機制。繼續推進國有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把國有企業改革與分流安置富余人員、促進再就業有機結合,將企業的輔業資產、閑置資產和關閉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盤活,實現國有企業的結構調整,使職工在轉制企業中得到較好的安置。今年要繼續加大這項工作的力度。

(三)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

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制定規劃,加強引導,推動企業的調整和重組。

一是研究提出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行業規劃,增強主動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國有資產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調整的目標、原則、重點和方向,加快推進中央企業布局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繼續采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

二是積極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支持和鼓勵國有大型企業進一步聯合重組。進一步引導中央企業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強做大主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

三是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初步統計,目前全國還有1828戶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需要通過政策性破產退出市場,這些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146%,2003年虧損額150億元,累計虧損額1221億元,涉及職工281萬人,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1730億元。最近國務院批準了全國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四年工作規劃,下一步要抓緊組織實施,逐步解決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關閉破產退出市場問題。

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正確方向,繼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力爭取得新的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