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群情況調查匯報
時間:2022-06-04 06:01:00
導語:企業集群情況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四縣市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工作會議精神,全面了解掌握全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情況,促進全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根據委關于中小企業產業集群調研活動方案的安排,調研組先后赴、四縣市就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情況進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主要特點
近年來,四縣市產業形式多樣、發展迅速,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各具特色,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市初步形成了機械設備制造、煤化工、食品加工、新材料、紡織、生物工程、商貿物流、新型建材8個重點中小企業產業集群。2008年,覆蓋企業1810家,銷售收入314.9億元。縣初步形成了煤化工、鹽化工、農副產品加工(食品、藥品)、機械裝備制造、紡織、造紙8個重點中小企業產業集群。2008年,覆蓋企業196家,銷售收入112億元。縣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漁湖產品加工、新能源科技3個重點中小企業產業集群。2008年,覆蓋企業192家,銷售收入47.8億元。縣初步形成了機械制造、能源化工、紡織服裝、石雕石材、農副產品加工五大產業,并由主導產業衍化發展形成了機械加工、手套加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水泥制品加工、畜牧養殖等十大特色產業集群。2008年,覆蓋企業1674家,銷售收入192.1億元。綜合來看,四縣市主要特點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產業集聚初具規模、形式多樣。四縣市注重發揮資源、區位和產業基礎優勢,因地制宜引導和發展產業集聚,產業集聚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煤化工、機械制造、食品、醫藥、物流、石材加工、養殖等多個產業。從2008年重點產業集群情況調查表統計看,四縣市中符合市級標準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企業戶數50戶以上)有5個。市3個:商貿物流產業集群銷售收入82億元,企業564戶;煤化工產業集群銷售收入72.1億元,企業56戶;礦山機電產業集群銷售收入57.4億元,企業460戶。縣2個:機械加工產業集群銷售收入51億元,企業122戶;石雕石材加工產業集群銷售收入50億元,企業1052戶。縣和縣還沒有達到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縣煤、鹽化工產業集群銷售收入45億元,企業38戶,比較接近市級重點管理范圍產業集群標準,有發展后勁。
(二)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帶動作用明顯。各類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企業在規模、產量、產值和效益方面均呈快速發展態勢,帶動作用明顯。市的萬達煤機、呱呱鴨制品、合興科技、東遠石油機械等龍頭企業,2008年完成產值增幅均在30%-50%左右,這些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相應帶動了機電產業、食品加工、畜禽養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縣張黃工業園區的金威煤電有限公司,2008年擴建,使生產規模由年產6萬噸燒堿和7萬噸PVC樹脂擴建到年產40萬噸燒堿和40萬噸PVC樹脂。金威煤電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圣奧化工、金威華盛化工、凱得利玻璃制品、港口運輸等一大批企業的發展。目前,“一礦一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初步形成,煤-電-港-冶金-機械-建材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條不斷拉長,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縣以潤峰集團為代表的新能源科技產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狠抓技術創新,為全市中小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供了好的經驗做法,帶動作用明顯。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21.4億元,創利稅1.5億元。年產一萬安時環保動力電池項目,被國家列為“863計劃”和“十一五規劃”。今年,又投資3億元,啟動了自主研發新型薄膜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縣手套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年產滑雪手套35萬打,年產值1億元,現為中國滑雪手套的最大企業之一。目前,正在大力推廣公司+衛星工廠生產經濟模式(公司加農戶),有力地促進全民創業工作的開展,收到了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效果。
(三)產業分布相對集中、區域品牌效應日益明顯。四縣市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全力打造服務平臺,共享資源,推動產業集聚,從而形成了產業分布相對集中、區域品牌效應日益明顯的良好發展態勢。石雕、石材加工產業主要分布在,形成了“中國石雕之鄉”區域品牌。手套加工產業也發展迅速,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手套名城”,2008年,手套產業先后獲得“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和“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稱號。充分利用水稻產區這一優勢,大力發展水稻加工產業,目前,形成了大米知名品牌。船舶制造、漁湖產品加工產業主要分布在,目前,已成為全省最大內河造船生產基地,漁湖加工產品也成了知名品牌。食用菌(蘑菇)加工產業主要分布在,其產品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知名。
(四)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協會和商會、擔保機構和聯保組織等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目前,四縣市已建成公共服務平臺11個,其中,2個、1個、3個、5個,涉及到技術研發、質量監測、人才培訓、物流服務等多個方面。行業協會13個,其中,3個、4個、9個,涉及到機械制造加工、紡織、種養殖、石材加工、木材加工、船舶制造、農產品加工等多個產業。在擔保機構和聯保組織建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方面,各縣市也積極探索,成立適合自己本地的模式。成立了大聯保體,相繼推出了鋼結構質押、出口退稅質押、收費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和專利質押等新的金融產品。縣依托鄉機械協會,在11家會員企業自愿的基礎上,成立了“縣鄉機械加工大聯保體”,企業在零抵押的情況下獲得授信額度最高為50萬元,最低為10萬元,且利息比一般貸款戶低了近30%。
二、基本做法及主要成效
(一)加強領導、制定規劃。四縣市高度重視產業集群的發展,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推動企業向園區聚集,發展方向明確。重點對煤化工、食品加工和機械設備制造等8個產業進行了規劃。到2010年,力爭全市規模以上煤化工工業銷售收入過100億元;以鋁業為主的冶金業實現銷售收入127.97億元;機械制造業發展企業200家,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食品加工業發展企業200家,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重點對煤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等8個產業進行了2年發展規劃(2009年-2011年)。到2011年,力爭煤化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過100億元,機械制造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60億元。重點對船舶制造、漁湖產品加工和新能源科技3個產業進行了6年規劃(2009年-2015年)。到2015年,力爭船舶制造產業發展企業100家,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漁湖產品加工產業發展企業150家,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新能源科技產業發展企業36家,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重點對手套加工、石雕石材加工和畜牧養殖等10個產業進行了6年規劃(2009年-2015年)。到2015年,力爭石雕石材加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手套加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
(二)搭建載體,引導集聚。四縣市充分發揮組織、引導、協調、規范作用,認真研究產業政策,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積極規劃和搭建完善產業園區,把產業園區作為培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推進產業升級的載體,積極引導生產要素向產業園區集聚,為產業集群發展構筑了良好的載體平臺。市中心店鎮機電產業園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累計投資1億多元,入駐機電企業39家。縣張黃鎮成為全市化工生產基地。縣正在建設船舶生產基地。縣已規劃建設手套產業園,以引導企業集聚發展。
(三)培育龍頭,拉長鏈條。四縣市圍繞產業優勢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在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不斷拉長產業鏈條,不斷增強龍頭企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市于2008年7月,開展了督幫規模工業企業活動,督幫龍頭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推動技改擴產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張黃鎮在做大做強金威煤電、盛發焦化、正茂化工為代表的煤化工龍頭企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一礦一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圍繞煤-電-港-冶金-機械-建材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條,采取招商、引資、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拉長產業鏈條。目前,煤化工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張黃鎮連續多年被市授予“經濟十強鄉鎮”稱號。
(四)打造平臺,提供服務。四縣市都加大了對行業協會和商會、擔保機構和聯保組織、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和質量監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持和引導力度,進一步提高了社會化服務水平。成立了泰山玻璃纖維和食用菌種植2個技術服務中心,機電產業聯盟、食用菌和食品3個協會。圍繞船舶制造產業成立了船舶技術研發中心和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圍繞張黃煤化工產業成立了研發質檢、人才培訓和物流3個服務平臺。根據本地特色成立了手套、索具工程技術、圣潤紡織等5家研發中心及相關產業9家協會。這些技術中心和協會的成立提高了為會員單位進行培訓、咨詢、提供技術等服務的能力。
(五)優化環境,支持發展。四縣市注重從側重管理向全方位服務的轉變,成立了優化發展環境領導小組,集中開展了優化發展專項治理活動,進一步改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縣于2007年7月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涉企收費“一費制”制度,將各部門對企業的收費進行統一核算,剔除不合理的部分,在規費管理“四不變”(資金所有權、性質和用途、收費單位財務自主權、執收單位經費供給方式均不變)的前提下,參照企業前三年繳費情況,合并成一費交納。市制定出臺了《關于對全市涉企行政規費征收推行“一費制”管理的實施意見》,將10個部門的14個費種由涉企行政規費征收管理辦公室統一征收,將規模以上企業納入管理范圍,嚴格執行涉企檢查收費罰款登記備案制度,實現了一口收繳、扎口管理。“一費制”管理制度的實施,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強化了部門服務職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的發展。
三、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雖然四縣市在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發展規模小。企業的規模小、技術、勞動力素質較低,所形成的產業集群表現為規模偏小、產業鏈條短、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替代性強、競爭力薄弱。二是功能完整性不足。產業集中度不夠,產業鏈延伸不足,有些鏈條缺失;企業之間溝通聯系、配套協作程度不夠,合作意識差;集群很大程度上只是空間形態上的集聚,表現為企業群居狀態。船舶制造業主要分布沿河地區,基本處于各自為戰狀態,資源共享性差。三是創新能力弱。產業集群中多數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和人才,對技術研發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大多數企業處于“跟風”階段,產品加工多,研發新產品少,產品技術含量低。四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起步晚、進展慢,協會、擔保等社會化服務組織不健全,有的產業集群基本沒有服務平臺,有的雖然建了,但也沒有發揮作用。在融資擔保方面,只有一家擔保中心,多年前就陷入了運作困境;雖然成功推出了聯保融資經驗,但至今還沒有成立一家擔保公司。針對上述問題和不足,為更好地加快我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我們提出了以下八條對策建議:
(一)加強發展指導,科學修訂規劃。要結合實際,突出特色,抓緊修訂完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做好與我市四大千億級產業規劃的對接,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有特色、有規模、有市場前景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提升整體規模和水平。如中心店機電制造、張黃煤化工、船舶制造、石雕石材和手套加工等特色產業,要重點加強指導、給予扶持。
(二)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拉動和催生相關配套企業,加快產業集聚發展步伐。對產業集群中龍頭企業加大培育力度,努力實現“四個一批”的發展目標:即培植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優質品牌,形成一批產業集群,創建一批特色產業強鎮。
(三)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競爭能力。要注重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將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技術改造相結合,進而實現創新——技改——創新的良性循環;引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引進開發市場前景廣、技術含量高、產品效益好的新技術,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四)突出品牌帶動,打造區域品牌。要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升產業集群內企業創品牌意識,推動生產要素向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流動,培養形成區域品牌。一是積極培育國家、省級品牌,對評選為國家、省級品牌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激發企業創產業品牌的熱情。二是加大產業品牌推介力度,以名牌產品為依托,打造區域性品牌,實現由產業品牌向區域性品牌的轉變。
(五)強化產業招商,引導項目集聚。要把產業招商、選商招商和扶優扶強結合起來,對支柱產業進行前伸后延來壯大產業集群。張黃煤化工產業、中心店機電制造產業具有比較優勢,產業鏈條長,吸納勞力多,發展前景廣闊。在招商引資中要緊緊圍繞這些產業的鏈條開展工作,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使項目向園區聚集,使產業鏈條拉長、加寬、增厚,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
(六)突破區域界限,建設特色園區。實現產業集群的升級,必須要突破行政區域界限,合理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優勢互補。各地經濟園區要突破區域界限,發揮地方特色,形成區域特色產業聯合發展局面。如船舶制造產業主要分布在韓莊、夏鎮、留莊、昭陽鄉鎮,這幾個鄉鎮要突破鎮域概念,可以考慮合作共建專業產業園區,共建一個公用技術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利益最大化,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
(七)健全服務體系,完善集群功能。要積極發展各種社會中介組織和專業服務組織,發展各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團組織,建立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緩解企業融資問題上,一是各級金融機構要轉變觀念,創新方法,創新金融產品,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二是繼續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聯保融資組織建設。三是積極推動企業上市直接融資。四是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促進和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積極吸引民間投資參與到產業集群發展上來。
(八)加強組織領導,營造發展氛圍。一是市、縣兩級都要成立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產業集群發展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二是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把產業集群作為工作重點,并把產業集群工作納入民營經濟工作年度考核。四是營造輿論氛圍。每年召開一次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推廣典型,命名和表彰一批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鄉鎮,形成重視和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市司法部門機關值班工作制度
- 下一篇:市民政局年度政府實事進展情況報告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