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制過程中團組織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工作取向
時間:2022-02-20 11:25:00
導語:企業改制過程中團組織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工作取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企業改革改制的不斷深化,共青團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適應形勢變化的要求,我們必須本著鞏固成效、分析問題、創新突圍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推進共青團工作全面發展,保證工作職能的充分發揮。為此,我廠以課題分析、座談交流、走訪摸底和抽樣調查等方式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廠團組織建設的成功做法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以黨建帶團建為根本,堅持從嚴治團,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一是根據工廠組織機構調整及團支部人員的流動情況,對部份團支部及時進行了組織更名和調整設置,堅持做好團支部改選工作。二是著眼團支部建設,堅持開展了創建“五四紅旗團(總)支部”活動,評選表彰了21個“五四紅旗團(總)支部”。三是按照《共青團工作標準》,加大基層團組織的考核力度,做好支部建設情況的跟蹤反饋,定期開展團內交叉檢查,促進支部的平衡協調發展。四是切實做好了“雙推”工作,認真抓好優秀團員的培養、考察、推薦工作。五是通過開展重溫入團誓詞、新團員入團宣誓等活動,定期做好團員評議和團籍注冊工作,加強團員意識和團紀觀念教育。六是堅持抓好團干部的素質培養,定期進行團干培訓。七是廣泛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文體活動,豐富組織生活,增強組織的生機和活力。
通過本次深入調查了解,綜合平時跟蹤掌握的信息,可以反映出工廠團組織建設整體情況較好。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企業改革改制的穩步推進,也凸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問題之1、團組織工作空間縮小。一是團組織機構銳減。隨著主輔分離的推進,輔業單位相繼改制分離,其團組織也相應轉交地方管理,工廠團的組織體系將發生相當大的變動。明年輔業單位改制分離工作完成后,團(總)支部將由原來的30個減至20個。20個支部再根據團員數量作相應整合后,將只剩下10來個支部。二是團干部工作熱情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團干部成長渠道不暢,受工廠精減機構、壓縮編制的影響,團干部轉向、提干都受到很多制約。再就是因為受功利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和經濟利益的驅動,許多團干部普遍認為“干團的工作沒有好處”,付出的和得到的不對等,奉獻意識不強。同時也有團委自身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尤其是基層團干部的選拔機制不能很好地適應形勢要求,團干部交流互動機制不健全,團干部培訓沒有做到長期性,團干部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與共青團事業發展有脫節現象。三是團員的組織意識呈淡薄趨勢。團組織是一個群眾組織,沒有法律約束性,很難為廣大團員帶來眼前的物質利益,再加上市場經濟的沖擊、企業改革的深入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在他們中間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團員對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持消極態度者居多,很多團員只認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集體意識和大局意識相對淡薄。
問題之2、團員隊伍急劇萎縮。近幾年來工廠新招員工不多,全廠35歲以下青工有1472人,其中28歲以下團員青年404人(含黨員57人、青年29人、在冊繳納團費的團員318人),404人中,84年1人、83年3人、82年26人、81年42人、80年43人、79年81人、78年90人、77年128人,每年充實到團組織的優秀青年只有為數甚少的退伍分配、院校畢業生進廠的新員工。如果剔除改制單位的近100人,整個隊伍將縮減得更厲害。
問題之3、團員青年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社會的迅速發展和市場各類活動的多元化,更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愿意局限于廠內開展的活動,外面生活的豐富多彩更具有誘惑力。很多年輕人通過參與社會活動,自我意識更強、自主意識更強,認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集體活動麻煩”,“做自己的事,靈活自由”,我們的工作很難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歸結到團組織本身原因,主要表現在:開展的活動沒有完全適應青年需求;有的活動形式很好,策劃也不錯,但開展不持久,沒有深入人心;有的活動過于復雜化,形式多于內容;“靜”的活動與“動”的活動開展不協調,不適合青年活躍好動、爭強好勝的普遍特點。
二、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措施
1、明確目標,加強指導,提供工作依據。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完善,共青團的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理順新的思路,明確新的目標。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建帶團建,堅持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服務生產經營的宗旨,堅持與工廠改革發展相適應的原則,確定工作思路。要從社會、企業、工廠三個角度,給共青團工作定位。以建立創新型、服務型、學習型“三型組織”為總體目標,根據實際建立科學的目標體系,給基層團組織開展工作提供目標依據。要充分利用工廠的信息載體,建立信息工作體系。加強基層團組織的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工作動態,有針對性地指導團組織的日常工作。加強團的工作調研,了解工作情況,分析工作問題,為進一步開展好工作提供依據。
2、把握特點,靈活設置,增強組織活力。在鞏固現有團組織的基礎上,要適應體制改革的新變化,按照主輔分離后企業生產要素重新組合的要求,科學設置團組織。主輔分離后,一方面要完善組織體系,建立靜態組織模式,設立好“固定型”基層團組織。根據各單位團員青年的分布情況,依托行政組織,在相應的黨組織下建立團組織。另一方面,根據團員青年的工作生活特點設置團組織,建立動態組織模式,設立“靈活型”團組織。一是根據青年的崗位性質建立團組織。二是根據青年的興趣愛好建立團組織。三是根據團員青年的年齡層次建立團組織。四是按照團員青年的籍貫建立團組織。五是根據重點工作項目建立團組織。六是按照居住地點建立團組織。通過建立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團建模式,更好地把握工廠工作中心和青年特點,為發揮團組織服務功能,滿足工廠和青年的需求,打好組織基礎。
3、完善機制,改進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要適應團員青年需求多樣化的趨勢,努力創新和完善面向團員青年、具有共青團特點、開放互動的運行機制,改進讓青年樂于接受的、富有實效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
首先,在完善工作機制上下功夫。一是堅持和改善日常工作制度,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突出實效的原則,簡化日常工作程序,建立動態性的軟件臺帳,避免走形式、搞應付。二是要健全團內民主制度。在傳統的團內民主方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公示機制,調動團員青年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三是創新團內管理模式。把現代管理知識借鑒到團的管理中來,大力推行項目化運作和目標管理,引用營銷管理模式和品牌管理理念,促進團的工作有效發展。四是完善團內激勵機制。要大力開展團內個人和集體的競賽活動,如創建“五四紅旗團(總)支部”、爭當“優秀團員(干)、”“十佳青年”等五四表彰活動。根據各基層組織的特點完善競賽辦法和充實考評內容,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緊緊結合起來,增強活動的內在動力。
其次,在改進工作方法上下功夫。一是改進和豐富服務手段,積極探索途徑、拓寬渠道、豐富手段,努力實現服務形式的多樣化。二是要尋找新的載體,在工作中和青年中尋找開展工作的最佳結合點。三是要拓展領域,由八小時之內向八小時之外轉變,努力增大共青團工作的觸角和范圍。四是在活動組織上,工作時間內要突出引導青年立足崗位,建功成才。工作之余,要從大型集中向小型、多樣、業余自愿轉變開展活動。
4、加強教育,以人為本,提高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要以人為本,堅持不懈地抓好團員青年的教育和團干部的培訓,提高青年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創新團干部的崗位設置,合理配備團干部。根據兼職團干多的特點,努力爭取黨政的支持,積極采取激勵措施,為團干部崗位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兼職團干雖然從事團的工作時間和精力都相對專職團干減少,但是并不代表兼職團干工作干不好。如果掌握兼職團干部的特點,找準加強這支團干部隊伍建設的切入點,采取有效措施,同樣能發揮出與專職團干一樣的作用。兼職團干既具有本職崗位的工作能力,也在團干崗位接受鍛煉,今后轉崗順利,也是團的組織建設的一大優勢。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團干部的培訓。根據團干部的素質結構和工作要求,采取自學、交流、講座、參觀等多種形式長期抓好培訓工作。二是加強團員隊伍教育和管理力度,增強團員意識和先進性。在堅持“”制度的基礎上,改進思想教育方式,保證教育效果。豐富團日活動內容和規范團的活動儀式,吸引團員積極參與。根據團員崗位流動頻繁的實際,建立團員交叉管理制度。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推行“推優”公示制,進一步做好“雙推”工作。三是要掌握團員隊伍的特點,開發人力資源。主輔分離后,團員隊伍中一線員工、退伍分配和院校畢業進廠員工比例大,要掌握這些團員的特點,分類抓好教育和管理,充分發揮好他們的優長和潛力,努力建立一支有特色的團隊。院校畢業生,他們都是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都接受過正規院校的系統教育,綜合素質較高。退伍軍人經過部隊的嚴格磨練,到了工業戰線,他們身上的艱苦奮斗、不畏艱難、敢打敢拼的軍人風采,沒有褪色。他們身上的軍營文化氣息,沒有消失。團員隊伍中這兩類人員,是十分有價值的人力資源,這對加強團員隊伍建設和帶動青年成長成才,將起到積極作用。同時,50.26%的團員在一線崗位,為緊貼一線生產開展好團的工作,發揮團員生力軍作用,提供了人力資源保證。
5、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優化工作環境。善于做青年工作是共青團的一大優勢。要利用這一優勢,延伸共青團的工作手臂,不斷擴大和增強服務團員青年和服務工廠建設的覆蓋面和有效性。一是加強共青團的陣地建設。要爭取黨委、廠部和工會的支持,利用和依托工廠現有陣地和社區資源,充分發揮俱樂部、圖書館、體育場和宣傳媒體等教育青年、服務青年和活躍青年的作用。二是加強協作。要與工廠各職能部門積極開展青年工作,哪里有青年,共青團開展工作就涉及到哪里。注重抓好青年學技練功、創新創效活動。同時要加強與兄弟單位的協作,爭取優勢互補。通過各方面的合作優化工作環境,提高共青團服務青年、服務企業能力。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精品范文
10企業償債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