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精神論文

時間:2022-12-18 11:37:00

導語:弘揚科學精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弘揚科學精神論文

弘揚科學精神論文

我們正處在科技革命的新時代。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可以引導人們奮發圖強、積極向上,促進人們牢固地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人們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從正確認識和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的高度指出,加強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宣傳教育,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之一。為了回應這一新時代的召喚,完成發展先進文化的使命,我們必須走近科學,特別是弘揚科學精神。

一、科技時代與科學精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我們今天所講的科學,是現、當代意義上的大科學,其主要內涵包括三個方面。首先,科學是一種以生產知識為目的的社會活動,它不再局限于個別科學家自發的認知過程,而表現為一種社會建制。其次,科學作為特定的人類社會活動的成果,表現為一種動態的知識系統,而這種知識系統又是借助于相應的認識手段和方式生產出來的,構成當代觀念和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三,科學活動是整個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它與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文化活動相互作用。特別是由于知識并入生產過程,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科學技術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內生變量,即第一生產力。

科學知識是科學活動最直接的成果。科學思想是科學活動中所形成和運用的思想觀念。科學方法是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徑和所運用的各種方式和手段的總稱。科學精神則是人類在長期科學活動中逐漸形成和不斷發展的一種主觀精神狀態。

科學首先是一種認知活動,最早的科學精神主要表現為一種理想化的認知態度。此后,科學成為一種建制化的社會活動,科學精神發展為一種理想化的社會關系規范。而科學的社會建制化又使得科學與社會的互動日益凸顯,科學精神由此進入文化價值判斷領域,成為科技時代一種重要的人類價值觀。

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這四個層面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科學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是科學的文化內涵,科學精神則是科學的文化精神。作為科學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文化精神,科學精神具體表現于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各個層面和環節。科學精神是科學的靈魂,是科學活動的理想原則,是科學知識的客觀性、科學思想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方法的有效性的根本保障。我們不妨打這樣一個比喻:科學知識是人類智慧寶庫中的珍珠,必須用一根銀針帶著金線才能將它們穿起來,科學思想就是穿珍珠的金線,科學方法好比銀針,科學精神則是整串珍珠所發出的智慧之光。科學就是這樣一串綺麗的項鏈,有了它,智慧女神更加光彩照人。

二、科學精神的內涵

科學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細分起來包括理性精神、實證精神、開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諸多方面。了解這些精神,弘揚這些精神,對于繁榮先進文化,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理性精神科學精神首先是一種理性精神。這種精神把人與周圍的世界分離開來,把自然界視為人的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它堅信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可以憑借智慧和知識把握自然對象,甚至控制自然過程。理性精神是對理智的崇尚。正是對理智的崇尚,使人們能夠不斷地清除遮蔽真理的障礙,不斷地擺脫蒙昧,不斷地拓展知識的視野。崇尚理智的背后就是注重知識的價值,重視知識分子的價值。弘揚科學精神要從重視知識和重視人才開始。在對知識和人才的重視方面,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是相互兼容的。

實證精神實證精神首先是一種客觀的態度,在思考和研究中盡力地排除主觀因素的影響,盡可能精確地揭示出事物的本來面目。同時,這種客觀性又必須滿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觀知識必須是能夠重復檢驗的公共知識,而不是個體的體驗。客觀性以及由此引出的普遍性和公共性是科學與非科學的界限。

實證精神以理性、邏輯和實證為武器,強調以實在性、實用性和精確性保障認知的真理性。相應地,實證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承認階段性真理的可錯性,由此,實證精神對于不同的學說采取的是一種寬容或建設性的態度。

開放精神開放與封閉是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對待不同觀念的完全不同的兩種立場。在傳統社會中,一種東西一旦被認定為真理或道,就不容許再改變。少數人,如亞里士多德、孔子、耶穌,成了至高無上的真理代言人,另外少數人則成為薪火相傳的解釋者,至于其他人呢,就只有聽從的義務了。

對理性和實證精神的追求,使科學從一開始就有一種再鮮明不過的開放的精神。首先,科學堅信理性的力量,盡管這種力量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但它會老老實實地承認哪些可以確證,哪些尚無定論,而從不用神秘主義嚇唬和搪塞各種質疑。其次,科學鼓勵爭論,強調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爭論中,每個人都有發言權,都可以以理服人,但絕對不可以勢壓人。再次,科學主張兼容并蓄、允許求同存異。這是認識到具體的人的理性能力的局限性后所產生的寬容。這種寬容當是一種有底氣和自信的表現,是一種有容乃大的理論風度。無疑,這種開放精神對于社會公共生活也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整個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能夠容忍建設性的不同意見的存在了。

民主精神20世紀初的中國新文化運動,將民主與科學并列為中國轉向現代社會的首要動力。民主與科學是并行不悖的兩個方面。所謂民主,其核心是平等和參與。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雖然科學也有權威機制,但科學中的權威是相對的、是為探求真理服務的,真正的權威是真理。由于對真理的探索沒有止境,所以任何人都只能通過努力暫時地占有部分真理,而不可能永遠作為真理的化身。

隨著科學活動的社會化,科學進入生產和社會生活,科學蘊含的民主精神也促進了公共生活中的民主觀念的發展,民主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主流價值觀念。科學對客觀性的追求,使得主觀獨斷不再為公眾認可。同時,科技的新進展給民主運作帶來便捷。有了電視轉播,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就受到了公開化、透明化的壓力。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政治生活公開化成為大勢所趨,個別人搞暗箱操作就困難了許多。

批判精神科學決不是唯唯諾諾的好好先生,批判精神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精神。批判精神源于有條理的懷疑主義。為什么要懷疑?因為科學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為人對世界的認識不能畢其功于一役,科學只能老老實實地、一點一滴地在實證的基礎上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不僅有觀測的不精確,以及觀測所依據的理論的可靠性等問題需要質疑,而且從事實跨越到假說和理論往往沒有直接的邏輯通路,是一種理論嘗試,需要對其前提、推演和結論作出批判性的反思。

批判精神是科學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沒有批判就沒有發展。首先,批判精神反對將一切理論和假說神圣化。任何科學理論和科學假說都要得到反復檢驗,而檢驗的過程就是批判的過程。批判精神使神圣不可侵犯之類的遁詞不再起任何作用。其次,批判精神是理論創新的動力。科學理論通過批判使自己的邏輯體系更嚴密,實驗證據更精確,進而不斷打破成見,推陳出新。再次,批判精神是科學真理的客觀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體想違背客觀性原則搞偽科學,都要受到嚴厲的批判。巨大的權勢或許能夠阻擋一時的異議,但真理法庭的客觀審判最終會大白于天下。

同志曾高度概括地指出:“科學精神的內涵很豐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上面所列各項也都是在“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這一基本要求上的展開和引申。求真是與不可知論和宿命論完全相反的對待問題的態度,是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自覺和自信;務實是與紙上談兵和故弄玄虛根本不同的處理問題的作風。這種態度和作風充分體現于科學實踐之中,是推動科學不斷接近真理、向前發展的動力。科學是勇敢者的事業,人們認識到樸素的思辨和直觀的考察并不能把握真理,于是勇敢地踏上永無止境的追求真理之路,這其中的昂揚斗志就來自求真務實的精神。與此相應,科學之“眼”和技術之“手”使人類成為我們這個星球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創造者。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不斷地開拓新視野、發掘新力量、拓展新空間、引入新方法、激活新思想、培植新精神。開拓創新反映了科學的本質。

三、弘揚科學精神,推進現代化大業

中國是四大發明的故鄉。盡管在16世紀以前,中國在科技上總體領先于西方,但近代科學卻崛起于歐洲而非中國。中國為什么有四大發明卻沒有出現科技革命呢?就科學研究的目的而言,中國古人很少純粹為了追求知識而進行科學研究,幾乎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向對社會生活的關注,這與西方近代科學先將人與自然截然分開,再努力尋找自然規律的傳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國古代雖然有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和豐富的天文觀測記錄,但其成果卻主要被用于為皇帝制訂歷法和觀測異兆。

就發展技術的目的而言,中國古代除了水車、鐵犁、紡車等生產技術發明外,大多數技藝活動都是為了滿足皇家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享受型生活的需要。因此,技術在中國古代被視為雕蟲小技,而未被看成一種可以與生產相結合,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創新要素。

而西方之所以在16世紀后領先于世界,是因為它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首先是科學革命所帶來的觀念創新:人可以認識世界的規律,并應用它們改造世界;其次是與科技革命相伴隨的制度上的創新:引入了專利制度,國家、企業和大學相結合的科學研究體制,現代工業制度,市場經濟制度等等,由此導致了西方世界的物質進步和經濟發展。

現代化是在科技革命影響下人類社會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轉變過程,這一過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想等各方面的變化。透過這一視角,我們看到,自近代科學革命以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程,現代化的內涵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組織管理方式變革而不斷拓展。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其現代化不是從傳統中直接生長出來的,因此,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科學精神是一種首要的精神文化動力。

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這條思想路線,是我們在各項工作中弘揚科學精神的基本前提。堅持科學態度,大膽進行探索,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保證。我們黨在歷史上曾經犯過一些錯誤,甚至遇到嚴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當時的指導思想遠離了科學精神,脫離了中國的實際。我們黨最終能夠成功地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學精神的回歸,在于堅持貫徹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要特別強調,對待馬克思主義也必須弘揚科學精神,具有科學的態度。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因為它是迄今為止關于自然、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論體系。但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不在于對其個別論斷的固守和照搬,而在于對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精髓的把握和運用。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廣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超越前人的學說,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運動創建了科學的思想體系。”這其中所蘊含的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正是今天我們必須大力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信仰馬克思主義就要立足于新的實踐,把握住時代特點,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適時提出新的思想、理論、方針、政策,解決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生硬地把活生生的實踐納入固有的框框之中,這種削足適履的態度是完全違背科學精神的。

求真務實,推動漸進式改革

求真務實是科學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我們制定現代化發展戰略所必須堅持的。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各國都必須依據自身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現狀制定出合理的戰略。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更應該依據我國具體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堅持求真務實就應該承認任何人包括政策制定者的理性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就應該承認已經建立起來的任何體制都具有不完善性,都不一定完全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都未必能夠完全適應已經變化了的情況,都需要不斷改革。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現代化是一項漸進的社會工程,改革應該是穩妥和漸進的。為什么?真理、真相和本質的東西是不那么容易獲得的,即便獲得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也需要進一步深入檢驗和試驗才能加以推廣。反之,淺嘗輒止,以為真理很容易掌握,頭腦一熱就放衛星,不僅不能有效地推動現代化建設,反而會耽誤甚至毀掉實現現代化的前程。

今天,大講求真務實,就是要求我們要像科學家搞科學研究那樣,認認真真、一絲不茍,不搞一窩蜂、不人云亦云。對于領導干部來講,只有樹立求真務實的精神,才能少一些長官意志多一些民主作風,少一些政績宣傳多一些實際舉措,少一些拍腦袋工程多一些科學規劃。

開拓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志不止一次地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世界發展這么快,競爭如此劇烈,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創新就沒有前途。中國對創新的需求既是整體的和全方位的,又是具體的和細微的。科學研究需要創新。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基礎創新的潛在經濟和社會價值越來越高,技術創新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在這種情況下,把科技創新提到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一點也不過分。

創新不僅是針對科技而言,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要依靠各種具體入微的創新來推動。大到制定國家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小到村民委員會的民主選舉,都需要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創新。整個社會都需要創新和智慧,政治的、經濟的、科學的、文化的,這些東西累積起來,就會發展成一種內在的爆發力,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今天,誰都知道僅靠常規性的發展,我們永遠擺脫不了落后的地位,必須依靠跨越式的發展,才能走到世界前列。值得指出,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講科學精神。以前我們曾搞過“”和“超英趕美”,結果事與愿違,越追越掉得遠。為什么?一方面是不實事求是,另一方面就是缺乏科學的創新精神。

當前,全黨和全國人民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弘揚科學精神是實行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和社會條件;要真正實現科教興國的戰略目標,必須調動科學精神這一人類先進的精神文化力量。弘揚科學精神是科學技術發揮出第一生產力作用的精神動力。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這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的重要指標就是科學精神成為全社會崇尚和認可的精神。試想如果沒有理性精神,就不會有對理智和知識價值的崇尚與重視;如果沒有實證精神,就不會有凡事依靠科學實證的態度;沒有開放精神,就會壓制不同意見,使許多建設性的建議遭到拒絕;沒有民主精神,就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公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批判精神,就不會對問題進行全面的考慮,就不可能在批判中得到提高,就沒有改革的動力和創新的意識。

科學精神是使整個社會健康發展的精神武器。用科學精神武裝人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用科學精神指導我們的言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應該成為現代人的安身立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