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醫藥文化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28 17:5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弘揚中醫藥文化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弘揚中醫藥文化的意義

篇1

在中醫藥“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歐美收獲”的尷尬處境下,在驚悉韓國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消息時,在2006年塵囂至上的“廢除中醫”論調氛圍中,三生御坊堂在震驚后陷入了深思。“我們該為弘揚傳統中醫藥養生文化做點什么?于是就有了這次的萬人簽名啟動大會,萬人的誓言和吶喊。” 三生董事長黃金寶表示,御坊堂萬人簽名活動的意義在于使中醫藥對世界文化發展和人類健康做出的貢獻得到更廣泛的認可,讓更廣泛的民眾參與傳播中醫藥文化,以促進中醫藥事業的長遠發展。

神農嘗百草,伏羲制九針,開中華醫藥之先河。中醫藥是中華先民在長期的醫療、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反復總結而逐漸形成的具有獨特理論風格的醫學科學體系,是解開中國古代科學方法之謎的一把鑰匙,具有“突出的世界性的價值”。并且中醫藥對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傳統有著深遠的影響,成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珍寶也將是全世界的寶貴財富,因此,取消中醫藥,無異于數典忘祖。

有人說,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但或許只有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才會逐漸認識到這一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醫藥,其目前尷尬的境地不得不讓我們每個國人深思,弘揚中醫藥養生文化已刻不容緩!

然而,要傳承文明火炬,弘揚中醫藥養生文化,絕非一企業之力,也非萬人簽名就可以萬事大吉,它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參與,需要政府的支持,特別需要醫藥、保健企業的積極參與,自覺地承擔起振興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使命,這樣才能使傳承數千年的中醫藥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更加發揚光大,讓古老的中華中醫藥煥發出時代的青春。

記者認為,弘揚中醫藥文化首要的是傳播和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讓國內民眾充分認識中醫藥的發展歷程,增進世界各國對中醫藥的了解。其次是要順應中醫藥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承傳和創新,做到科學化、產業化和現代化,激發其與時俱進的活力。

企業的主動參與、民眾的廣泛傳播是中醫藥事業振興的不二法則。

篇2

中華中醫藥源遠流長,護佑中華民族五千年繁衍不斷,步入21世紀的中國,尤其新時代快速發展的中國,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是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必然要求,對全面建設健康中國意義重大,是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是發展大健康產業的重要內容,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護人民健康治未病,促進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7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頒布實施3周年,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同時我院結合實際,積極安排部署中醫藥法宣傳活動,現將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積極部署

我院對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3周年宣傳活動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積極部署,根據我院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二、多種形式、廣泛宣傳

我院充分利用各類現有平臺多途徑、多層次、多角度的廣泛宣傳和普及中醫藥法,使廣大患者、居民、職工全方位了解中醫藥知識,收益人群1萬余人次,其中,通過院內電子屏24小時滾動播出中醫藥法宣傳口號,讓來院就診患者、患者家屬、和全院職工時刻感受到中醫藥就在我們身邊,時刻保護這我們健康;

同時,利用候診大廳電視滾動播出中醫藥文化歷史、知識和此次疫情中中醫藥發揮的空前作用。

并進行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及中醫藥健康服務;發放中醫藥特色宣傳手冊并向前來看病就醫的群眾廣泛宣傳,講解中醫藥法相關制度及中醫特色診療,讓群眾真正了解并感受中醫藥特色的優勢。

篇3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醫院作為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展示和傳播的重要場所,堅持突出特色。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體,融合時代文化特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體現我院中醫藥文化特色;堅持統籌規劃。中醫藥文化建設與醫院總體發展規劃相銜接,與醫院文化建設相結合,做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的有機統一;堅持因地制宜。按照總體要求,從我院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建設工作充分體現醫院個性特征和區域文化特征;堅持促進發展。緊緊圍繞醫院發展的中心工作,以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管理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主要目標 在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進一步增強我院中醫藥文化底蘊,彰顯中醫藥文化氛圍,弘揚醫院 “團結勤奮、敬業嚴謹、創新立業、博愛濟世”精神,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擴大社會影響,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機統一,通過中醫藥文化建設,使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就診方式、服務態度等方面切實感受到我院獨具的中醫藥特色優勢服務。

二、醫院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價值觀念 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念是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藥中的集中體現,主導著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中“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等價值觀念,認清自身價值需要、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關鍵,在思想理念、價值取向、培育方針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醫生和護士是直接為病人服務的人,必須確立和強化“文明行醫、親情服務、廉潔自律、人誠勤和”的服務理念,把維護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感動人,通過開展以“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次詳細的入院介紹、一張舒適的病床、一壺熱水、一個整潔的環境”的活動,為病人提供溫馨、細心、愛心、耐心的服務。各科室要在醫院價值觀念體系中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切實改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醫德醫風建設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醫院宗旨 醫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我院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堅持“真誠關愛、信守承諾、規范服務、科學管理”的宗旨,推動醫院文化建設,行風建設,不斷提高醫院管理水平。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即待人處事真誠、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弄虛作假。仁德即是要對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這反映時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

(三)醫院方針(發展戰略)近年來,我院堅持“科技興院,樹立品牌,患者之上,關愛生命”方針,不斷強化科技技術含量,引進現代化的診療設備,營造專科特點,打造專科優勢,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人性化、現代化的醫療服務。同時,堅持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保持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靈魂,不斷改進醫院各方面工作、增強員工凝聚力。這是提高醫院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中醫藥事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證。

(四)行為規范

、診療行為規范 醫務人員要加強法律意識,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權、隱私權;在醫療活動中,要遵守衛生管理條例、行政法規和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事件;要規范醫療文書的書寫,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書寫;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責任心,避免在診治過程中出現誤診、漏診等現象發生,在診療過程中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

2、言語儀表規范 我院醫務人員在接待患者和家屬時,必須遵循文明服務用語規范,使用“您好”、“請”、“對不起”、“謝謝配合”等文明詞語,做到一要有稱呼,二要有禮貌,三要用親切的語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語,堅決禁止使用禁語醫生上崗統一著裝男性必須配長褲、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褲、露腳趾涼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裝,裙邊不能超過隔離衣下擺。冬天不得穿長統靴上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裝更換按醫院統一時間要求,不得擅自更換。隔離衣保持整潔無皺褶,每周換洗一次,特殊情況下隨臟隨洗。我院曾多次開展服務窗口崗位技能競賽及考核,今后這項工作還要繼續開展下去,要在全體員工中開展執行行為規范的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立標桿,樹典型,發揮先進的模范帶動作用。

3、教學傳承規范 規范教學傳承行為,有利于我院中醫文化的發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養和醫院的長期發展。教學傳承規范,是傳道授業、學醫習業等方面的行為準則,應弘揚中醫尊師重教、教學相長的優良傳統,老師應為人師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樂育英才,樂教敬業、口傳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規矩不示人以巧;學生應尊師重道、謙遜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學貴專一、思貴沉潛,繼承創新、與時俱進。

(五)環境形象 醫院環境形象是中醫藥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展示與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進行環境形象體系建設中充分彰顯中醫藥文化,有利于體現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鞏固中醫為主的發展方向,更好地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有利于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機結合,達到醫院內部的和諧統一;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1、建筑外觀和庭院建設 目前,我院正在進行環境改造工作,建筑上將采用全新的環保材料,獨特的建筑風格,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人文關懷”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結合中國古代建筑習慣,選用紅、黃、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體現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內部裝飾方面,我院內部的大廳、走廊、候診區、診室,住院部的大廳、走廊、護理站,辦公區域等都有許多的裝飾品,營造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尤其是一些醫院發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揚中醫藥歷史和我院發展歷程,同時也讓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辦院理念和中醫藥治療的特色。還有宣傳中醫藥文化和介紹治療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傳和介紹中醫藥的基礎知識、養生保健方法,以及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方法,常用中藥的識別和功效、中藥煎煮常識和我院特色治療方法。

(六)醫院標識

1、標準院名。這是醫院標識中最直觀的基礎要素。醫院名稱按規定經有關部門核準的名稱,漢字使用規范,字體端莊易識別,外文字母應規范。做到整合醫院精神,規范行為文化,彰顯中醫特色。

2、醫院網站。我院也通過建立醫院網站來擴大醫院知名度,宣傳中醫藥文化。網站版面簡潔,樣式風格非常具有中國風,讓人感到中醫藥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是黨和政府振興中醫、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不僅對促進文化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促進人體的和諧、家庭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醫院在充分認識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成立了中醫藥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院的中醫文化建設的領導,醫務科、護理部和門診部統籌協調,確保中醫藥文化建設規劃的有效實施;各科室主任負責各科門診室內、病房的文化建設,門診樓走廊、大廳由門診部具體負責,樓外庭院由總務科具體負責,辦公樓由醫院辦公室具體負責,明確工作職責和內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計劃,形成職責分明、分工協作、有效落實、逐步推進的醫院文化建設責任體系。

(二)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以中醫人文關懷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把中醫藥文化建設成為一項群眾性的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宣傳普及中醫藥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內會議、學術講座等各種場合與途徑對醫院文化進行宣傳,以醫院網絡和宣傳欄等作為宣傳陣地,采用書法、圖版、標語等多種表現形式,切實把中醫經典、醫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醫哲學思想內容滲透到醫院文化建設中來,開設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科學實用的中醫藥科普教育專欄,介紹中醫藥的基本知識、診治原理,普及中醫藥防病治病知識,宣傳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中醫藥知識、方法、觀念,力爭使人從中感受到中醫藥文化氛圍,接受中醫藥文化的陶冶。

(三)加強培訓,提高素養。各職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從事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的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強對職工尤其是青年醫護人員的中醫藥文化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訓,努力提高全員的中醫藥文化素養,使其言行、舉止、思維、診療工作無不體現中醫藥文化的內涵,鼓勵各科室建設富有自身特色的個性化科室文化。

篇4

為促進我院中醫藥文化發展,我院組織廣大職工認真學習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及相關文件,根據各級衛生主管部門部署和要求,結合我院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醫院作為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展示和傳播的重要場所,要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體,以大力培育和倡導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念為核心,融合時代文化特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體現中醫醫院個性特征和區域文化特征;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學術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基本原則

堅持突出特色。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體,融合時代文化特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體現我院中醫藥文化特色。

堅持統籌規劃。中醫藥文化建設與醫院總體發展規劃相銜接,與醫院文化建設相結合,做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的有機統一。

堅持因地制宜。按照總體要求,從我院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建設工作充分體現醫院個性特征和區域文化特征。

堅持促進發展。緊緊圍繞醫院改革發展的中心工作,以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管理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主要目標

在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進一步增強我院中醫藥文化底蘊,彰顯中醫藥文化氛圍,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擴大社會影響,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機統一,通過中醫藥文化建設,使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就診方式、服務態度等方面切實感受到獨特的中醫藥服務。

二、醫院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價值觀念

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念是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藥中的集中體現,主導著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中“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等價值觀念,認清自身價值需要、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關鍵,在思想理念、價值取向、培育方針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醫生和護士是直接為病人服務的人,必須確立和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把維護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感動人,通過開展以“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次詳細的入院介紹、一張舒適的病床、一壺熱水、一個整潔的環境”的活動,為病人提供溫馨、細心、愛心、耐心的服務。各科室要在醫院價值觀念體系中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切實改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醫德醫風建設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醫院宗旨

醫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我院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堅持“誠信為本,仁德為先,人性關懷,科技興院”的宗旨,推動醫院文化建設,行風建設,不斷提高醫院管理水平。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即待人處事真誠、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弄虛作假。仁德即是要對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這反映時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院方針

年來,我院堅持“科技打造醫療,療效樹立品牌,服務善待患者,關愛鑄造人生”方針,不斷強化科技技術含量,引進現代化的診療設備,營造專科特點,打造專科優勢,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人性化、現代化的醫療服務。同時,堅持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保持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靈魂,不斷改進醫院各方面工作、增強員工凝聚力。這是提高醫院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中醫藥事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證。

(四)行為規范

1、診療行為規范

醫務人員要加強法律意識,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權、隱私權;在醫療活動中,要遵守衛生管理條例、行政法規和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事件;

要規范醫療文書的書寫,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書寫;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責任心,避免在診治過程中出現誤診、漏診等現象發生。

2、言語儀表規范

我院醫務人員在接待患者和家屬時,必須遵循文明服務用語規范,使用“您好”、“請”、“對不起”、“謝謝配合”等文明詞語,做到一要有稱呼,二要有禮貌,三要用親切的語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語,堅決禁止使用禁語。

醫生上崗統一著裝男性必須配長褲、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褲、露腳趾涼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裝,裙邊不能超過隔離衣下擺。冬天不得穿長統靴上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裝更換按醫院統一時間要求,不得擅自更換。隔離衣保持整潔無皺褶,每周換洗一次,特殊情況下隨臟隨洗。

3、教學傳承規范

規范教學傳承行為,有利于我院中醫文化的發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養和醫院的長期發展。教學傳承規范,是傳道授業、學醫習業等方面的行為準則,應弘揚中醫尊師重教、教學相長的優良傳統,老師應為人師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樂育英才,樂教敬業、口傳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規矩不示人以巧;學生應尊師重道、謙遜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學貴專一、思貴沉潛,繼承創新、與時俱進。

4、特定禮儀

我院建立健全保障中醫藥特色優勢充分發揮的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將各種行為規范通過制度固定下來,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的體現中醫醫院特點的《員工手冊》。

同時,將《員工手冊》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全員培訓中,定期開展講座,并注重培訓形式的多樣性、趣味性,提高培訓效果。將行為規范的執行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制訂考核指標,建立獎懲辦法,落實考核結果。

我院曾多次開展此類競賽及考核,在全體員工中開展執行行為規范的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立標桿,樹典型,發揮先進的模范帶動作用。

(五)環境形象

醫院環境形象是中醫藥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展示與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進行環境形象體系建設中充分彰顯中醫藥文化,有利于體現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鞏固中醫為主的發展方向,更好地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有利于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機結合,達到醫院內部的和諧統一;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建筑外觀和庭院建設

我院占地面積40余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環保材料,獨特的建筑風格,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人文關懷”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結合中國古代建筑習慣,選用紅、黃、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體現中國傳統建筑風格。

庭院中草木茂盛鳥語花香,碧綠的草坪中還有一彎淺淺的小水塘,水中還有小魚在游動嬉戲,一派和諧景象,盡情展現了一排和諧文化。

內部裝飾

我院內部的大廳、走廊、候診區、診室,住院部的大廳、走廊、護理站,辦公區域等都有許多的裝飾品,包括一些國畫、毛筆字畫等含有中醫藥元素的陳設及裝飾,營造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尤其是一些醫院發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揚中醫藥歷史和我院發展歷程,同時也讓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辦院理念和中醫藥治療的特色。

還有宣傳*知識和介紹治療*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傳和介紹中醫藥的基礎知識、養生保健方法,以及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方法,常用中藥的識別和功效、中藥煎煮常識和我院特色治療方法。

(六)醫院標識

標準院名

我院的標準院名為“xx中醫*醫院”,這是醫院標識中最直觀的基礎要素。醫院名稱按規定經有關部門核準的名稱,并由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吳階平題寫,漢字使用規范,字體端莊易識別,外文字母應規范。

醫院網站

我院也通過建立醫院網站來擴大醫院知名度,宣傳中醫藥文化。網站版面簡潔,樣式風格非常具有中國風,讓人感到中醫藥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是黨和政府振興中醫、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不僅對促進文化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促進人體的和諧、家庭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醫院在充分認識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成立了中醫藥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院的中醫文化建設的領導,醫務科、護理部和門診部統籌協調,確保中醫藥文化建設規劃的有效實施;各科室主任負責各科門診室內、病房的文化建設,門診樓走廊、大廳由門診部具體負責,樓外庭院由總務科具體負責,辦公樓由醫院辦公室具體負責,明確工作職責和內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計劃,形成職責分明、分工協作、有效落實、逐步推進的醫院文化建設責任體系。

(二)形式多樣,內容廣泛。

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以中醫人文關懷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把中醫藥文化建設成為一項群眾性的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宣傳普及中醫藥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內會議、學術講座等各種場合與途徑對醫院文化進行宣傳,以醫院網絡和宣傳欄等作為宣傳陣地,采用書法、圖版、標語等多種表現形式,切實把中醫經典、醫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醫哲學思想內容滲透到醫院文化建設中來,開設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科學實用的中醫藥科普教育專欄,介紹中醫藥的基本知識、診治原理,普及中醫藥防病治病知識,宣傳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中醫藥知識、方法、觀念,力爭使人從中感受到中醫藥文化氛圍,接受中醫藥文化的陶冶。

(三)加強培訓,提高素養。

各職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從事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的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強對職工尤其是青年醫護人員的中醫藥文化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訓,努力提高全員的中醫藥文化素養,使其言行、舉止、思維、診療工作無不體現中醫藥文化的內涵,鼓勵各科室建設富有自身特色的個性化科室文化。

(四)長遠規劃,持續發展。

中醫藥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醫院對此要有一個長期規劃,建立長效機制,落實科學發展觀,力爭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從建筑風格、內部裝潢、診療環境、形象識別等方面入手,通過傳統文化元素和藝術手段(書法、繪畫等)展現中醫藥文化,營造中醫藥文化環境的氛圍,體現中醫藥古樸典雅、簡約大方的特色,體現中醫院的與眾不同。塑造優秀的醫院形象,鼓勵廣大職工積極參與,使長期規劃得到具體落實,中醫藥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

篇5

[關鍵詞] 中醫翻譯;傳播文化

一、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發展,但在軟實力上仍低于一些發達國家。發展、繁榮文化軟實力,加強軟力量的積累與傳播,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中國成為世界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的重大戰略課題。

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于其是否具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當今時代,只有使我國優秀的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廣泛傳播,才能夠在國際競爭中掌握話語權,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十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文化傳播取得很大進步,但與我國目前的大國地位和形象相比還遠遠不夠。因此,必須堅持“走出去”的文化戰略,深化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二、傳播中醫藥文化是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方式

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學融道、儒、佛等中國傳統文化于一體,展現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中醫藥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凝聚了中華民族獨有的自然觀念和人文情感。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系統整體的養生防病思想、獨特的保健治療方式等等傳統文化的元素,是樸素唯物論與自然辯證法思想在中醫學中的集中體現,反映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與特色。

中醫藥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又具有巨大的醫療保健的實用價值。因此,中醫藥既是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又是科學技術的硬實力,是體現綜合國力、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在中醫翻譯中突出文化因素

向世界推介中醫藥文化,讓中醫藥“走出去”,中醫翻譯是第一道關,發揮著重要橋梁的作用。中醫翻譯是很復雜的一個問題,它遠遠不只是語言轉換這么簡單。表面上看,翻譯的是文字,實際上傳遞的是文化。中醫與西醫相比,有著其巨大的特殊性,中醫是受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宏觀的醫學體系。中醫文章里的詞語不僅能夠傳遞出信息,而且還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意義。

1、在中醫翻譯中突出文化因素,首先要注意翻譯的策略。傳統的中醫翻譯為了照顧西方讀者,盡可能地借用西醫中原有的詞匯和概念來解釋傳統中醫理念,導致翻譯過程中中醫藥文化的特色和精髓無法完全、準確地傳達出來,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中醫藥文化的魅力,甚至會引起誤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醫藥的國際傳播,也影響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與發展。因此,作為中醫翻譯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迎合西方的思維定勢和閱讀習慣,不能一味的“比照西醫”,牽強地以西醫概念解釋中醫,而應在翻譯中保留中醫的原有概念,強調中醫藥特色,采取一種有別于西醫的、科學合理的翻譯方法和原則,以彰顯中醫藥文化的華夏特色和東方特質,讓使移入語讀者真正進入中醫的世界來準確完整地感受和理解中醫文化。

2、其次,中醫翻譯工作者應深刻領會中醫的文化內涵,并在翻譯過程中有意識地強調其文化內涵,包括中醫藥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人文精神、醫德倫理等。要讓西方人理解中醫,首先必須讓他們理解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識形態。

中醫藥學深深植根于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集中體現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氣質、品格和特征。其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辯證的思維方式以及從時間、空間的整體系統把握疾病的方法,都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因此,中醫翻譯工作者要有意識地強調中醫藥文化的以人為本、致中和及道法自然的核心價值觀,強調調和、扶正劫邪、陰陽平衡的理念以及“救民濟世”的傳統醫德。只有讓移入語讀者理解了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文化心理和思維模式等,才能使他們真正理解中醫,實現中醫藥文化的規范導向、同化功能,加強深層次身份認同,進一步促進西方人對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支持,從而切實增強中醫文化的影響力和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幾千年傳承不衰的為數不多的載體之一,是具有內在創新動力且實踐性很強的鮮活的文化。中醫藥以其特有的醫療保健作用成為中國真正對西方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有影響的一個重要領域。隨著世界崇尚天然、回歸自然潮流的進一步發展,中醫藥文化價值觀和理念也將會進一步深入人心。作為中醫翻譯工作者,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調整翻譯策略,彰顯中醫藥文化濃厚的民族色彩,展現中醫藥文化的特色和精粹,傳播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和精神,為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技巧》,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年12月。

[2]趙海濱,《以中醫藥傳統文化提升中國軟實力》,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2):4-5.

[3]李照國.中醫翻譯導論[M].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

[4]李照國.中醫基本名詞術語英譯國際標準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

篇6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天人合一;校園文化

大學,是文化發展傳承的重要基地.校園文化具有文化“化人”的基本功能,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創造良好的“化人”環境,成為高校育人的有效載體,是一所大學最鮮明的標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宗旨和出發點.將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理念貫穿到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濃厚中醫藥氛圍的校園文化,對于提升校園軟實力,增強校園向心力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研究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精神的重塑,有利于培養和強化醫學生的專業興趣,有利于形成潛移默化的中醫學術氛圍,從而滿足新時期中醫藥人才培養需要,這也是高等中醫藥院校承擔的歷史使命.

1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重要性

1.1.1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和人文底蘊.曾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1]1.1.2中醫藥文化是對外交流的重要橋梁中醫藥文化作為我國獨有的文化形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蘊含著古人智慧的結晶,其保健、養身、“天人合一”等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目前,中醫藥文化正日益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衛生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橋梁,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中醫藥特色環境、文化陣地、文體活動建設;把握中醫藥文化建設規律、創新中醫藥文化載體、建設中醫藥文化推廣隊伍以及探索社會化校園文化措施等方面.各高校在校園硬件建設上實現了量的擴張,普遍擴建了新校區,建設富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實施中醫藥文化“上墻”工程,懸掛歷代名老中醫畫像、雕塑,建設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方面內容.雖然近年來中醫藥院校重視并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但仍然存在以下三個方面主要問題.1.2.1重硬件,輕軟件當前中醫藥院校普遍重視校園景觀建設,路、亭、湖、像等景點設置較多,但缺少規劃,沒有凝練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思路,體現中醫人文精神、中醫特色的系統規劃較少;綠化程度越來越高,普遍種植觀賞性植物,缺少可為醫學生提供實地辨認藥材的藥用植物園,沒有將綠色景觀與中醫實踐教學融合.1.2.2重校風,輕學風許多中醫藥院校重視校風建設,如校歌、校訓、校標等內容較為完善,且具有深意.與此同時,校園文化僅僅局限在物化的表現,物化的校園文化最終目的在于化人、育人,因此學術風氣、中醫研究氛圍是中醫藥院校優秀校風化育學風的靈魂,在這一方面許多院校較為缺失.1.2.3重文化,輕特色中醫藥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是中醫學的根基與靈魂,不僅集中體現了中醫學的本質,而且決定了中醫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中醫藥文化必然成為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靈魂.而中醫藥高等教育發展至今,每一所中醫藥院校因其地域、文化、疾病分布等不同,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特色.當前中醫藥院校普遍重視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但缺乏對本校歷史發展、中醫文化、地域優勢的研究,不重視特色提煉.

2“天人合一”理念的精神內涵

眾所周知,“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觀念,其思想所表現出來的有機整體觀對于現代生態文化建設有著特殊的意義,是當代生態文化建設的基礎.“天人合一”思想識中國古代文化精華之所在,滲透于中華民族文化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文化的標志.“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中華思想大辭典》說:“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天與人的和諧一致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主要基調.”[2]《周易•乾卦•文言》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3]這里講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人生的最高的理想境界.漢代的董仲舒明確認真地提出了“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思想,《陰陽義》中說:“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4]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把“天人合一”理解為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5]《呂氏春秋•應同》中說:“成齊類同皆有合,故堯為善而眾善至,桀為非而眾非來.”[6]《商箴》云:‘天降災布祥,并有其職.’”這里又說:“山云草莽,水云魚鱗,旱云煙火,雨云水波,無不皆類其所生以示人.”[7]儒家各代思想家闡明了自己對“天人合一”思想的認識,并賦予“天人合一”思想以豐富多彩的內涵.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許多思想智慧為現代人所稱贊,在一定程度上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這些思想家都認為天人是應當和諧相處的,二者之間的協調是他們追求的美好藍圖.對校園文化建設而言,“天人合一”思想對天人關系的探討化育理應成為校園內各種組成成員和諧相處、相得益彰的思想指導.

3運用“天人合一”理念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3.1內外兼修

“天人合一”理念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中醫藥院校的外在形象宣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周易》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主張把萬事萬物始于一陰一陽的合而為一,“天人合一”思想把天、地、人看做一個無窮變化和發展著的整體,把人與自然看成一個互相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強調其中各個元素的變化發展都制約著另一種元素的發展.廣義校園文化建設可分為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從另一個角度可歸納為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內外兼修”,即重視外在表象建設的同時加強內涵建設.

3.2教學兼長

《禮記•學記》中提出,“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天人合一”思想倡導的師生關系是強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應該是一個圓融的生命共同體,應共同體悟進行互動,師生不應該處于對立的兩面,不是單向的、機械靜止的,而是平等的整體.孔子也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沒有把學生看做是單純的受教對象,更注重在彼此交流中的互相學習,是謂“教學兼長”.“天人合一”注重自省與自我體悟,強調的是價值自覺能力,《論語•里仁》中提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重視學生的內省自悟,通過自我認識、評價、激勵等一系列教育因素協調,最終提高醫學生自我認知的能力,塑造良好的醫學生人格,培養道德認知感,增強道德內化能力,做到由他律轉變為自律的境界.建設“天人合一”校園文化,其核心思想倡導的正是這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通過內省自悟、自我修養從而獲得道德規范和內心自由,最終塑造優秀的醫德,達到“天人合一”的至上境界.3.3德才兼備“天人合一”理念融入了道德的含義,認為人尊重自然也是尊重自身,關愛其他生物的生命就是關愛自身的生命,即一種“仁愛”的情懷.孔子從仁學出發,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8],要求人們熱愛自然,體現了其仁愛的精神.孟子提出:“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把“仁愛”由人與人的關系推廣到人與物的關系之中.董仲舒則主張把“天人合一”的“仁”從愛人擴展到愛物,“質于愛民,以下至于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謂仁.”[9]他認為“仁”就是對自然萬物一視同仁,體現了其生態倫理思想,把道德關心從人擴展到自然萬物.宋代張載“民胞物與”的命題最能體現“仁民愛物”的生態道德觀.醫學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要求醫務人員既要有精湛的技藝,又要有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中醫學本身就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點,要學好中醫,就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社科知識,“德才兼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醫學生關注現實,關愛生命,關懷黎民的醫學人文態度.

4“天人合一”理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活化

圍繞“天人合一”理念,融入中醫藥文化,以貫通“和”的思想,融入“仁”的情懷,恪守“誠”的美德為主要原則,建設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

4.1貫通“和”的思想,協調人與自然

“和”是中國文化與哲學精神的思維特質,其本質是和諧、調和、中和的體現,其中蘊含著中國哲學思維廣大而精微的深層奧秘,對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和”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天人合一”理念體系中,其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相通、和諧、融為一體,做到“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10]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中醫藥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宗旨和出發點,如水之源、木之本;同時中醫藥文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水之情、木之華.首先要更新觀念,根據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本質、規律,厘清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完成校園整體規劃修編,做好大學形象識別系統建設.其次圍繞中醫藥發展歷史中的名醫、名家、名言警句或中藥名啟動校園主體樓棟、廣場、景觀命名征集活動,諸如董奉廣場、修園路、宋慈湖、至善樓、五行樓等校園景觀.要有中醫藥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如醫史館、校史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將校園建筑融入在校園景觀、中醫藥文化中,達到“和”的目的.

4.2融入“仁”的情懷,關愛生態萬物

“天人合一”理念十分注重“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觀念,把天地萬物視為統一的生命系統,尊重自然、愛護自然被看做“仁”的崇高道德.“仁”是中華文明重要的道德范疇,也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精髓.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融入“仁”的情懷,堅持孟子的“仁民愛物”主張,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唱響主旋律,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增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利用諸如國慶節、教師節、五四青年節等時間節點,開展詩歌會、演講比賽、紅歌合唱比賽等活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和民族精神;倡導愛心文化、志愿服務精神,組織學雷鋒系列活動、志愿者在行動主題活動月、福樂家園行、農民工子弟學校、中醫藥文化“進高校、進社區、進農村”等活動,使大學生從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強責任.二是人與動物之間的相互關愛.要賦予新時期“仁”的新涵義,融入“仁”的情懷,對自然萬物賦予同情心、仁愛之心.這也是醫學生“仁愛”教育、推動和諧醫患關系的必要途徑.校園文化承載物不僅要有植物、建筑、雕塑,而且要引進部分動物,諸如可在廣場放養白鴿、在校園湖水景觀中飼養鴛鴦、白鵝、黑天鵝、麻鴨、錦鯉等,讓動物與大學生和諧相處,培養大學生“仁愛之心”,營造“天人共生、天人共美”的校園文化.

4.3恪守“誠”的美德,提升醫德修為

“誠”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崇尚的一種基本美德,是面對天、地、人、物的一種責任和敬業精神.正如《禮記•中庸》中說道:“誠者,天地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國古代的中醫名家,無不奉醫德為安身立命之道.李時珍于《本草綱目》中道:“夫醫之為道,君子用之于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唐代孫思邈也用“大醫精誠”揭示了真正的中醫是高尚的醫德與精湛的藝術的高度統一,強調了中醫倫理追求,故中醫藥院校建設優良校園文化,培養合格中醫人才,必須加強中醫醫德教育.一是要以《中國醫學史》、《醫學倫理學》等醫學人文課程為基礎,以醫學倫理學教育為重點制定合理課程安排,突出安排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醫德教育的內容.二是要將醫德教育貫穿到臨床實習的醫療實踐中.醫學生走出校門走向醫院的最后一站是醫院實習,要通過參觀醫院、醫院實習、社會實踐、送醫送藥下鄉等活動,使大學生多渠道、多角度接觸社會、醫院和服務對象,接受醫德熏陶,明確自己的職業角色,增強醫學職業責任感.三是進行醫德文化熏陶.硬件方面,可以在校園內設置一定數量的中國古代名醫語錄燈箱、路牌,以便時刻提醒大學生醫生所肩負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軟件方面,可通過舉辦中醫文化節、“宋慈湖畔話中醫”講座、中醫病案討論等活動,也可邀請名老中醫分享成長經歷、舉辦宣講會等,讓大學生們更好地深入中醫文化,提升專業自信、醫德修為.

參考文獻:

〔1〕.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N].人民日報,2015-12-23.

〔2〕曾小五.人與環境———如何重新解讀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理念[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1(1):24-25.

〔3〕〔4〕王麗娜.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D].河北師范大學,2007.

〔5〕佘正榮.儒家生態倫理觀及其現代出路[J].中州學刊,2001(6):52-53.

〔6〕蒙培元.中國的天人合一哲學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哲學史,1998(3):24-26.

〔7〕朱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現代價值[J].攀登,2005(3):51-52.

〔8〕(清)劉寶楠.論語正義•雍也[M].北京:中華書局,1990.237.

〔9〕(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M].北京:中華書局,1975.308.

篇7

關鍵詞:五力 中醫青年 人才特質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057-02

中醫學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在中醫不斷發展和不斷改革的過程中,中醫藥材低廉、中醫治療方法靈活多變、中醫保健作用突出等特點日益顯著,顯示出了我國中醫學的獨特優勢,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中醫藥傳統文化包含了大量的傳統人文和哲學內涵,是我國軟文化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支持中醫藥發展,對促進人類健康、弘揚中醫傳統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中醫藥事業也在不斷的突破和改變,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和新挑戰。例如,我國中醫藥特色優勢不再顯著,老中醫藥專家的技術和思想得不到很好的傳承,中醫改革和創新不足,中醫青年人才匱乏等問題日益明顯。因此,是否能夠培養出現代中醫人才,是繼承和發展我國中醫事業的重要標志。當今世界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對現代中醫青年人才在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培育好中醫青年人才,讓更多的青年人成為名中醫,是當今中醫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1 培養現代中醫青年人才的必要性

1.1 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

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指出:“所有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祖國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用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這就是對我國現代人才培養的總的標準和要求。同時,國內外快速發展的形勢都對青年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中醫青年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適應新的變化和要求。

1.2 中醫藥事業不斷發展的要求

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不斷的迅速發展,醫藥事業也在不斷的取得進步,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之一中醫藥也在不斷的走向世界,而且不斷的顯示出中醫的優勢和特色,尤其,在當今社會不斷倡導綠色環保、健康保健的時期,中醫藥在許多國家興起,中醫推拿按摩、針灸、保健逐步盛行。但是,同時中醫藥事業也面臨機遇與挑戰,這就要求未來的中醫青年人才具有較高的實踐和操作技能,要求我們不斷的培養出適應新時代快速發展、滿足社會整體需求的中醫藥人才,不斷的將中醫藥事業推向世界,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廣大青年大學生是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科技不斷發展的骨干力量,他們在知識儲備上更應有競爭意識,同時在青年時期也是人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如何引導和培養他們是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應該根據青年大學生發展的時期特點、身心要求,抓住內在規律來確定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抓住學習的關鍵階段,增強本領、提高素質、發揮潛能、激發創造性和創新精神,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提高廣大中醫青年適應未來的能力,促進青年全面發展。

2 “五力”塑造現代中醫青年人才特質

五力,從構成要素來看,可以把五力釋義為“一個優秀中醫青年人才所具備的傳承力、學習力、創新力、國際視野力、領導力的總和”。是中醫青年從繼承傳統文化和中醫技術、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不斷變革創新、拓寬知識和視野、使用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動態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強弱的標準和尺度。是中醫青年自我繼承、自我學習、自我變革、自我超越、自我發展的不斷前進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五力。

(1)具有傳承力。

中醫經典文化的傳承。我國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具有五千年發展史的學科,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科學和人文精神,尤其是中醫經典,其中濃縮了自古到今中醫學發展精髓,是哲學與醫療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不僅僅有科研價值,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承,因此培養中醫藥人才,首先要注重文化底蘊的積淀,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將我國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現代醫學緊密結合,古為今用。

中醫技術的師承。近年來中醫的生存陷入一種尷尬境地,由于“從書本到書本”,中醫經典無法應用到臨床,中醫藥大學畢業生變成了“書本中醫”,讀中醫經典只知其然,師承學習,可知所以然,臨床知識不能只讀書本,師承技術才能學到真正技術。中醫“師承”的培養模式是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經驗、技術的有效方式。英國哲學家波蘭尼創造“個人知識”一詞,而中醫本身這種難以讓西方人理解的“個人知識”,更適合“手把手”的言傳身教,目前,出臺的《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繼續開展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不斷完善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相銜接的政策,給中醫師承給予更大的支持與保障。

(2)具有學習力。

導入學習理念,增強主體意識。中醫事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自覺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發展動力。這要求中醫青年自覺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認知方式,提高自己思維水平。中醫青年以往學習的知識有可能現在已經過時了,而新知識層出不窮,這就需要廣大青年比以往更注重新知識的學習。把學習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積極地尋求自我發展的途徑,有意識的提高自己。

堅定學習毅力,明確學習方向。學習不是什么都學,因為人的精力有限,只能有所選擇,即學習要有一定的方向。作為新時代的中醫青年,首先,向“專”縱深挺進,即沿著開展業務工作、提高專業本領上學習專業前沿知識,努力在專業、業務方面上成為權威。其次,向“廣”四周延伸,即圍繞開展業務工作、提高專業本領上學習相關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知識,觸類旁通,勝任業務內的各項工作。同時,把堅定的學習方向和釘子般的鉆勁兒相結合,把自己打造成“T”的復合型人才。

(3)具有創新力。

現代中醫藥發展面臨著眾多的問題和挑戰,中醫理論是前科學,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科學,中醫藥現代科學基礎薄弱,尚未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研究、評價方法和標準規范體系,多學科結合研究的欠缺和中醫教育的缺陷,需要中醫青年不斷創新。

作為21世紀的中醫青年人才必須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著眼于科研創新意識培養,樹立為醫學獻身的崇高理念;著眼于科研創新能力發展,設立各類科研創新實踐訓練;著眼于科研創新精神凝聚,建立完善科研培養制度。能夠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現代醫學知識來發展中醫,批判的對待一切,獨立地解決問題,打破舊的框架,提出新設想,不墨守成規,具有獨創性,激發青年人的好奇心是中醫青年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提倡大膽懷疑是中醫青年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

(4)具有國際視野力。

中醫藥要走向世界,中醫青年如何提高自我,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現在中醫中藥,作為傳統醫藥越來越受到世人的矚目。中醫成為風靡全球的健康新時尚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為中醫的理論還有一些科學的內涵,尚未被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接受,常常有一些晦澀難懂的尷尬狀況。因此,中醫青年擔負著把中醫藥事業推向國際的重任。

首先,中醫藥的接班人、中醫藥的青年人才應該掌握現代化工具和各個領域綜合知識,通過學習外語、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我,開闊國際視野力,適應國際經濟化的要求。其次,努力推動科研文章在SCI的發表,向國外同行展示中醫的科研水平,展示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弘揚、傳播中醫藥的文化。最后,21世界的中醫青年人才應該掌握現代交往工具,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提升自己的國際交往能力。中醫青年應著眼于國際視野的開拓,在堅持中醫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吸收國際現代醫學成果和其他民族傳統醫學精華。

(5)具有領導力。

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一種引領改變的能力。領導力應當成為當代中醫青年諸多素質中的一種重要素質。在培養中醫青年領導力的過程中,要確立領導力這一核心價值,并通過提升中醫青年的“服務”能力,從而提升中醫青年領導力的“影響力”。

中醫青年領導力的建立,一定是要建立在對專業的熟悉上,還應上升到對中醫藥的社會責任、中醫藥學術歷史使命的基礎上。在對中醫的認知不斷深入過程中,中醫青年應把自己融入中醫事業之中,更多地開拓視野,從自我的定位、國際視野、多元合作、“面對面”、技術的精益求精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通過很多途徑的培養,致使自身領導力不斷得到提升與開發。

3 結語

總之,現代中醫青年發展方向是回歸傳統,追求時世,掌握創新,開拓視野,擴大影響。中醫未來的發展,還要通過現代中醫青年的不斷努力,只有科學合理地造就具有現代中醫特質的中醫人才,才能真正的繼承并發揚光大中醫事業,并使之在諸多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段金龍.對中醫人才培養的三點建議 [N].中國中醫藥報,2012.

[2] 張炳升.培養實用型中醫人才刻不容緩[N].光明日報,2008.

[3] 藤應超.中醫人才培養現狀探析[N].光明日報,2008.

[4] 王慶華.中醫青年人才開發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5.

篇8

關鍵字:中藥國際化營銷

一、我國中藥國際化營銷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我國的中藥資源非常豐富,中藥復方在應用上品種繁多,對新藥和保健食品的開發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中藥在臨床應用中,對一些疑難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獨特的療效,引起了世界的重視。并且我國在中藥方面有著極為漫長豐富的歷史,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編纂了例如《神農本草經》、《唐本草》、《本草綱目》等中醫藥著作,對我國的中醫藥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加之成本較低,并采用望聞問切的治療方式,藥物原料大多是天然的動植物原料提取,也符合當代社會綠色健康的養生觀念。

2.劣勢分析

GMP是國際醫藥市場準入的首要條件,而我國中藥企業通過其認證的數量極少,因此造成我國中藥一直得不到國際認可,阻塞了其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中藥藥品質量沒有得到國際信賴。文化差異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藥主要包涵很多東方文化,所以在語言表達上很難為其他國家所理解和接受,并且中醫學的診斷技術、標準和療效判斷標準都與世界主流醫學存在很大差異,對其傳播、交流造成了很大困難。中醫藥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國家都未被認可。近年來,加上印度、韓國、日本等的競爭,中藥市場的國際化道路舉步維艱。

3.機會分析

中國成功加入WTO為中藥走向國際化開啟了新的大門,根據自由貿易協定,加入WTO后,各成員間的關稅壁壘和人為限制將被取消,我國中藥可以憑借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價格優勢進入各國市場參與公平競爭。同時,WTO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中藥企業應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外國民眾也開始普遍認可中醫藥,據WTO統計,目前全世界有40億人使用中醫藥治病,占世界總人口的80%,而且預期將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國力的增強,經濟水平的進步,國際地位的提升,使更多的人開始重視東方文化,并開始學習漢學,近些年來,到中國訪問學習的學者、留學生不斷增加,為中藥的傳播發展也作出了不小貢獻。

4.威脅分析

國際中草藥的年銷售額為160億美元,但我國僅占其中3%的市場份額,這與我國中醫藥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由于缺乏對中藥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致使一些有價值的古方、驗方、祖傳秘方及蒙藥等特殊品種長期流落民間或者被外商低價收買,并且外商還利用我國在知識產權管理上的缺陷,無償侵占中藥資源牟取暴利。由于國際上競爭激烈,日本和韓國搶占了國際中成藥70%以上的市場份額,甚至還向我國出口,造成我國中藥進出口的逆差。中藥煎煮法極其考究,而外國人很難掌握適當的時間火候,也很難買到相對齊全的工具,這對我國中藥的發展也非常不利。

二、我國中藥國際化營銷的策略

1.政府職能性引導

組織各相關方面力量,建立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中醫藥標準,以保證我國中藥質量。此外,國家應對中醫藥進出口企業給予如政策、稅費上的優惠待遇,以支持其大力發展,提供穩定的后臺支撐。

2.知識產權保護

中醫藥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在中醫藥的研究、生產、經營等活動中依法取得權利,包括中醫藥著作權以及相關權利,中醫藥工業產權以及未公開中醫藥信息保護權三方面內容。要盡快形成一個中醫藥知識產權三維保護體系,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性,形成完整的中藥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3.中藥方面復合型人才培養

中醫藥高等教育事業應根據國際市場變化,按照行業需求培養多種類、多元化、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4.市場多元化戰略

近年來,由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區域集團化的消極影響,單一的市場格局不利于我國中藥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實施多元化戰略,可以改善或避免外部市場不平衡的狀況,根據各個市場的不同特點區別對待。

5.文化戰略

中醫的傳播是中國文化的傳播,只有把中國文化滲透到世界,才能推動中藥現代化,才能真正以藥品的身份進入世界市場。中藥國際化首先必須是中國文化的國際化和中醫理論的國際化。由于中西醫思維方式大相徑庭,給中藥國際化帶來了一堵難以消除的文化壁壘。只有大力宣揚中國文化,才能推動建立一套以我為主的中藥國際標準和統一的中醫國際立法。同時,加強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擴大中醫藥國際影響力。

6.國際專業展會

篇9

這是曾經手腫指麻、失去作畫能力的工筆畫大師李蕓生,在經過司徒植義診并用其發明的“飛磁整脊寶墊”的治療,在病情大為好轉,手指活動靈便起來后寫給司徒植的“感謝信”中的話。

司徒植為“中國針灸手力治療學院”及“飛磁整脊寶墊”這“兩項中醫奇跡的開創者”。長期以來,司徒植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西醫相結合、自編教材,學以致用相結合等“三結合”的辦學方針。他一手創辦的“中國針灸手力治療學院”素有口碑學府之稱;另外他成功研發出“飛磁整脊寶墊”更是將中醫理論進行了很好的傳承和創新,“是一種可以達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術’”。

創立學院

為了弘揚中醫文化,司徒植于1977年在香港創立了開埠以來第一所私立針灸和手力治療專科學院并附設診所,之后致力于人體十四經脈的循行路向研究并開創了手力治療“三點聯按”特效療法的先河。

司徒植介紹,療法體現在人體病癥上,其原理就是“經絡不通”或“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其實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成為了中醫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最好證明。隨著現代醫學的逐漸發展,中醫不能如古老的文物般被束之高閣,而應把它“搬”出來賦予其現代的科技力量,從而讓它煥發出新的光彩,這才是中醫發展的必然之路。

正是遵循這一理念,司徒植經過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努力,發明了“飛磁整脊寶墊”。而“飛磁整脊寶墊”的創新發明,也實現了他創立“中國針灸手力治療學院”曾立下的讓患者“舒舒服服醫好病,活在康寧快樂時”這一“校訓”的初衷。

在實踐中,司徒植的手力治療產生了很好的口碑。1978年,楊勵賢議員的中文書記張偉光先生,不幸中風,經一家醫院搶救后半身不遂而留醫,其后病情惡化,已告病危。在其家屬要求下,請司徒植出診,經中醫手力治療不僅起死回生,而且行動自如。張先生愈后親自書寫“萬家生佛”牌匾,而楊議員又致送了司徒植一個“指壓功深”的獎牌,以資贊頌。

給病人帶來的切實幫助讓司徒植不斷獲得認可和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也是司徒植創立“中國針灸手力治療學院”的出發點。 等多個專利證書,而且還榮獲全國“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特別貢獻獎”、“中醫藥發展特色創新及成果成就雙金杯獎”等。

據專業人士介紹,“飛磁整脊寶墊”專利發明以其獨到的科技價值成為了未來醫療器械產業中的一大亮點,其潛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

大醫精誠結碩果

多年來,司徒植始終致力于提倡中西醫學的相互交流和促進,并提倡走中醫新醫學的道路,在針療學上更是不遺余力地研究和實踐。

突出的貢獻,也讓司徒植不斷地獲得各種榮譽:2001香港世界大城市醫藥團體能力建設首腦會議“卓越醫家學術獎”; 2002印度尼西亞國際傳統醫藥針灸學術金獎; 2007全國“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特別貢獻獎”及中國百名醫學終身成就獎; 2008中國國際專業科學家“金牛獎”及“與時俱進,與澳運俱進金獎” 中醫藥發展特色創新及成果成就雙金杯獎,評為共和國功勛人物;全國首批優秀模范人才; 2009 “中國百名創新功臣”及全國首屆百佳國醫名師仲景醫圣獎;“中華愛國英才長城貢獻獎”及“中華愛國功德人物”; 建國60周年共和國建設十大突出貢獻人物;中國針灸手力治療學院被譽為“中華愛國先進示范單位”等。

司徒植說,中國科技的騰飛,離不開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對于司徒植來說,其研究的理論正是庇佑了華夏子孫幾千年的傳統中醫,而其創新成果和不懈地探索精神,不管是在中醫傳承發揚上的意義,還是在為人類減除病痛的意義上,都極具社會價值。所以,司徒植也非常希望他的這些成果能夠產業化,以更多為華夏兒女們胞造福,并為中醫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飛磁整脊寶墊”

讓工筆畫大師李蕓生重新煥發活力的“飛磁整脊寶墊”,是司徒植對中醫傳承上的又一貢獻。其獨特的療效正是由于其獨特的治療機理:“飛磁整脊寶墊”主要遵循針灸飛經走穴的方法,按照人體經脈的循行規律,以磁動力學、脈動磁場原理,結合人體解剖、生理和形態學特性等傳統、科學原理研制而成。在這個基礎上,通過采用世界先進的中西醫結合方式方法,并將人體經脈與神經系統”五線合壁“整脊技術充分聯合,光大創新中醫針灸理療精髓,體現了傳統 針灸和手力治療的核心技術,并創新自我按穴理療等多項貼近實際、易于運用的新功能。

據司徒植介紹,“飛磁整脊寶墊”的顯著作用是,能夠促進全身經絡暢通、氣血運行,調節臟腑陰陽和生理平衡功能。并設有流線型整脊槽,集發揮人人自我保健舒適理療、消痛祛病和整脊功能為一體,達到中醫先賢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治未病”的要求和世界衛生組織“防重于治”的方針。

“飛磁整脊寶墊”的整脊功能是基于人體脊柱直立活動,保持人體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由于長期的學習、工作和勞動,人們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身體不適。飛磁整脊療法,有效預防和改善脊柱生長發育不良、運動傷害、脊柱側彎及脊椎病變而引致的并發癥和后遺癥。一般因勞損而造成頸梗膊痛、腰疼腿痛的人士,只需平躺在“飛磁整脊寶墊”上十多分鐘,痛楚就會減輕甚至消失。據司徒植介紹,“飛磁整脊寶墊”是他經過長達30年的臨床試驗,按照中醫人體經派的循行規律和手力治療“三點聯按”的特點,以脈動動磁場和磁動力學原理,以飛針走穴的方法,結合人體解剖生理特性,采用中西醫結合醫學技術而成功研制發明的。

因經濟環保、舒適安全、鎮痛快、療效高,“飛磁整脊寶墊”不但榮獲中國發明獎專利、中國實用新型專利、香港發明專利和實用型專利、中國臺灣和日本實用型專利

等多個專利證書,而且還榮獲全國“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特別貢獻獎”、“中醫藥發展特色創新及成果成就雙金杯獎”等。

據專業人士介紹,“飛磁整脊寶墊”專利發明以其獨到的科技價值成為了未來醫療器械產業中的一大亮點,其潛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

大醫精誠結碩果

多年來,司徒植始終致力于提倡中西醫學的相互交流和促進,并提倡走中醫新醫學的道路,在針療學上更是不遺余力地研究和實踐。

篇10

但是由于中藥組成成分繁多而且復雜,加上對實際起作用的藥物單體結構認識不清、作用機制模糊等研究現狀,傳統的篩選方法是將各成分分離提純出來測其分子結構并進行相應的藥理試驗,其工作量巨大、盲目性、耗時長、成本高且只能是小規模篩選,這些都使得中醫藥學得不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有助于新藥研究

近50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運用計算機技術模擬藥物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擬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從最初只能模擬小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到如今能實現分子量巨大的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從最初只能模擬幾個皮秒的變化到如今模擬幾十個納秒的變化,這些發展歷程表明分子模擬計算正朝著高精度、大體系、長時程的方向發展。

這為我們從現有的中藥數據庫中數以百萬計的分子中篩選出新的藥物先導分子,研制新的藥物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我們可以將中藥或復方看成天然組合的化學庫,在目前已知的中藥或復方有關化學成分信息基礎上,利用計算機藥物虛擬篩選技術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理,為實驗的進行提供重要的信息,如有效分子的構象等,這會使得實驗具有比較強的導向性,提高藥物設計的命中率和減少盲目性,同時減少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

可以說,應用分子模擬技術篩選藥物改變了傳統的盲目性的藥物篩選模式,極大地減少了藥物篩選的時間,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安全性,加快了研究過程,并增進了對分子具體作用機制的了解。

分子模擬利用理論方法與計算機技術,是指運用一定的軟件,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或仿真分子運動或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現代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計算化學、計算生物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計算機分子模擬技術通過分析和計算一系列活性藥物分子的三維構象,可以了解某一類藥物分子所具有的空間結構,這一技術對新藥研究有很大幫助。

以國際大型藥廠為例,在采用計算機模擬篩選以前,研制一種新藥,平均需要花費10~12年的時間,耗資2. 0億~3. 5億美元,而新藥上市成功率只有17%~20%,但由于模擬計算的加入,新藥上市的時間縮短了2~3年,成功率提升至50%~60%。這些都表明,模擬計算大大加快了新藥研發的進程,也為中藥新藥物的發現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

三種主要的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

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出臺,生物醫藥研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想在醫藥方面有重大突破,中醫藥有效成分研發勢在必行。

在醫學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隨著技術進步和人文理念的轉變,生命科學的研究正在飛速發展中,全球化組織也紛紛出臺相應發展戰略,如WHO提出“21世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這些都為中醫藥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中醫藥經過長期積淀,其臨床療效顯著,對人體健康毒副作用較低,而且部分藥物單體表現出了廣泛的藥理活性,對多種疾病均具有治療效果。而分子模擬計算的高通量和高精度等特點很好解決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諸多難題。模擬計算不僅能夠實現中藥單體的大批量篩選,而且能夠探究其具體的作用機制,這為闡明中醫藥的藥理活性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由此觀之,在模擬計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中醫藥產業實現現代化是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傳統的實體的藥物篩選需要構建大規模的化合物庫,提取或培養大量實驗必需的靶酶或靶細胞,并且需要復雜的設備支持,因而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虛擬藥物篩選是將藥物篩選的過程在計算機上模擬,對化合物的活性做出預測,這樣就能夠集中目標,大大降低實驗篩選化合物的數量從而縮短研發周期、節約經費開支。

將虛擬藥物篩選技術應用在中醫藥研發中,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階段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基于分子對接的篩選方法。具體而言,這個方法是基于一個靶點(通常是酶、受體、離子通道、核酸等)的三維結構,常常采用分子對接的虛擬篩選方法從小分子數據庫中找到能與之匹配的候選化合物。

所謂分子對接,就是小分子與受體大分子通過幾何匹配和能量匹配相互識別的過程,即在藥物分子和靶點產生藥效的反應過程中,兩個分子先充分接近,然后采取合適的取向,使兩者在必要的部位相互契合、發生作用,進而通過構象調整形成穩定的復合物。這就好比是鎖與鑰匙的原理,特定的鑰匙(藥物分子)只與特定的鎖(蛋白質)作用,而篩選出來的新的先導化合物就是與特定的鑰匙類似的藥物分子。

另一種是基于藥效團搜索的方法。藥效團的概念早在1909年由德國科學家提出,特指載有活性特征原子的分子框架。現在泛指生物活性分子(一般指小分子)中對活性起重要作用的“藥效特征元素”的空間排列形式。這些“藥效特征元素”可以是某些具體的原子或原子團,比如氧原子、苯環等,也可以指特定的功能結構,如親水基團、疏水基團、氫鍵供體、氫鍵受體等。在得到某類抑制劑的藥效團模型后,就可以以藥效團作為一個參照標準進行數據庫搜索。從數據庫中篩選得到符合該藥效團模式的候選分子,而在這些候選分子中可能包含新的先導化合物。

此外,定量構效關系研究方法在現代藥物設計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藥物設計方法,其目的是利用理論計算和統計分析工具來研究化合物的結構與其生物效應之間的定量關系,在此基礎上推斷受體活性部位的結構,并在計算機中建立起這樣的一個結構,以這個結構為模板,對藥物進行篩選。

利國利民

模擬計算在中醫藥產業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推動該領域的科研進程和市場發展,是一件利國利民的措施。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基礎資源缺乏,每年有不計其數的患者在飽受疾病痛苦的同時還要面對藥物帶來的諸多毒副作用。根據有關臨床研究,天然藥物比合成藥有較小的毒副作用和更加全面的人體保健功能。我國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結合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合理開發利用,不僅有助于弘揚中華醫學文化,造福患者,同時可以節省巨額的醫藥研發經費和生產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