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區構建工作意見

時間:2022-09-09 09:57:36

導語:文化強區構建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強區構建工作意見

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區經濟社會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文化強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為文化強區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社會各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民群眾參與面越來越大,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指導下,根據中央和省、市有關加強文化建設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為努力建設文化強區,全面提升區文化軟實力,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全民參與、開放創新,堅持“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圍繞全區“3451”工作方略和“1343”發展目標,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新需求為主要任務,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營造文化繁榮環境,加速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文化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促進文化與經濟、環境、社會的大融合,形成和塑造區的文化優勢和文化形象,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區的文化發展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新期待,在重視滿足人民群眾大眾化文化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精品生產和人才培養;在重視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重視政府推動的同時,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運用體制、機制推動文化建設;在重視發揮財政投入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努力開拓文化發展多樣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新路子。

根據區域文化發展趨勢和條件,區到“十二五”末期文化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文化建設主要指標、文化事業整體水平、文化產業綜合實力在省位居前10名,在全市縣區中名列第一,實現“四個一批”:

推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加強文化品牌建設,努力推進“三個一”文化工程,積極扶持培育民間藝術團體,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民俗文化資源,鼓勵藝術創作,推出10部在全國、全省獲獎的文化精品和10個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品牌。

建成一批高質量、廣覆蓋的文化設施。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建設,街道、社區(村)文體活動中心(室)建設全部完成。區、街道、社區(村)三級文化網絡全部建立,提升社區文化服務水平。

培育一批有競爭力、有規模效益的文化產業。大力支持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項目,形成以軟件、印刷、旅游為主導文化產業群,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提升,占GDP6%以上。

培養一批素質高、水平高的優秀文化人才。建立合理、規范、科學的文化人才選拔任用機制,通過培養和引進,逐步形成100人左右的專業文化人才和文化經營人才隊伍,培養出1000人左右的群眾性文化骨干隊伍。大力發展文化志愿者隊伍。

二、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一)塑造文化品牌形象

彰顯人文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結合實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在全區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榮辱觀。大力弘揚“敢做善成,幸福”的精神,形成志存高遠、敢做善成、腳踏實地的社會風氣,提振社會各界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動力,為區新一輪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培育文化活動品牌。立足實際,進一步辦好一年一度的區社區文化節,讓大眾文化、群眾參與成為主流,使之成為我市較有影響力的群眾文化品牌;推進區東方藝術團、民間藝術團的公益性演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發揮區書法美術家協會作用,加大對區民樂隊、電子樂隊的扶持力度,推出更多藝術人才和作品,更好地服務于民。扶持培育各街道“三個一”文化工程,成立一支素質高的文化隊伍、建設一個穩定的文化陣地、打造一個“叫得響”的文化品牌。按照“一社區一品牌”的工作思路,積極扶持東苑社區、師苑社區文化特色創建工作。

推進文化傳承創新。規劃建設“五擔崗”文化主題公園和小型博物館,營造歷史文化景觀。加強煙墩山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鏈槍、采茶燈等民間民俗文化的扶持工作力度。開展區域文化交流,推進文化傳承。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繁榮文藝創作,每年創作生產出12部在全市有較大影響的精品力作。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設施功能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是2012年的重點工作,我們將根據《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實施意見》,對標達標,補缺補差,確保在明年10月底完成創建任務。完善現有文化設施功能,提高檔次。加快區綜合文體中心、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和社區文化中心(室)建設。區綜合文體中心選址已定,規劃方案正在論證,功能涵蓋“兩館四中心”,即區文化館、區青少年圖書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工會職工活動中心,建成后將成為區文化標志性建筑。到2015年,全區城鄉平均每百人文化設施面積超過10平方米,區文化館、圖書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公共圖書館藏書量達到平均每人3冊以上,圖書借閱量每年達5萬冊。

大力推進群眾文化開展。發揮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區級支中心和街道、社區(村)基層服務點的作用,充分發揮區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和街道、社區(村)文化陣地的作用,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歌詠、讀書、書畫、朗誦、歌舞表演等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機關文化、社區(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機關、社區(村)、企業、校園文化特色化發展。堅持開展文化“四下鄉”、“四進社區”活動,逐步形成以節慶假日為抓手、以廣場社區為陣地、以城鄉群眾為對象,群眾文化活動全面活躍的局面。

大力推進文化藝術普及工作。重視發揮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進一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水平、文明素養水平,樹立以文化人理念,普及文化工作。

(三)謀劃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重點圍繞雨山湖、秀山湖和濮塘風景區,全面展開文化產業功能布局,重點發展運動休閑、影視制作、文化旅游、軟件動漫、服務外包、文化創意、演藝娛樂、商務會展、印刷廣告等主導產業,著力推進文化與商業、文化與旅游、文化與軟件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

大力推進文化與商業的融合。一是打造環雨山湖(片)商業休閑文化產業帶。強化解放路與湖北路文化廣場周邊的商業休閑文化設施建設,整體規劃和建設雨山湖東岸文化景觀,升級改造湖東中路圖書電子一條街的文化品質。二是打造印刷、廣告產業園,重點發展廣告業、商標印刷、包裝印刷等較高附加值的廣告印刷業,實現集群發展、集約化經營。三是結合舊城改造,興建國際文化體育廣場,建設文化娛樂一條街(影視、KTV、電玩等)、文化用品一條街(圖書、電子出版物、文房四寶、古玩字畫、各類樂器、花鳥蟲魚等)、地方小吃一條街(各地特色小吃、酒店、茶樓、文藝會所等)。四是培育打造團結廣場、解放路商業街、寧安城際鐵路廣場等文化商業中心,形成文化味濃、市場旺、人氣旺的文化商業圈。

大力推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一是在霍里街道鳳山村打造仙人壩生態農業文化產業園,集生態農業、旅游觀光、文化項目、植物園項目、影視基地于一體,發展健康休閑和演藝文化產業。二是利用濮塘風景區自然人文資源和革命傳統文化優勢,規劃濮塘產業項目。打造國家級體育運動基地及長三角知名休閑度假基地;打造龍灣生態農業休閑度假示范基地,建設溫泉度假村及配套設施;打造濮塘?印象影視基地,建設影視基地、傳媒學院、演員度假村、會議中心等,同時著力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大力推進文化與軟件的融合。區建設的軟件園已具規模,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優勢,打造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創意產業基地,讓創意產業基地成為我市新興服務的重要支撐和創新城市的重要載體。基地共規劃設立軟件產業園、服務業外包產業園、創意設計和研發產業園等專業功能園區,形成科技服務、人才培訓、會務會展、文教培訓、新媒體研發、文化出版、圖書發行、電子商務、商務辦公、文化藝術、國際外包服務和配套商住設施于一體的、功能完善、獨具特色、創新能力強大的創意產業集聚區。一是著手開展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各項工作,把發展服務外包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服務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形成產業特色;二是促進與動漫游戲產業的互動發展。積極引進知名軟件、數字娛樂研發制作企業入駐,著力構建軟件技術支撐平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生物芯片等主導產業,發揮吸附和集聚效應;三是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自主創新。把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髓注入到動漫產品之中,為動漫產品賦予價值觀念、道德情感,讓更多的動漫產品成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彰顯當代中國核心價值體系活的符號,形成創意文化產業集群。

(四)建設文化人才精英隊伍

大力培訓現有文化人才。加大教育培訓力度,與國內高校、培訓機構聯建培訓基地、舉辦研修班。注重在實踐中培養現有人才,讓人才在文化建設的主戰場、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發揮主力軍作用。

大力引進緊缺文化人才。堅持按需引進的原則,重點引進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創意產業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構建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管理機制。

大力激勵優秀文化人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允許知識產權、創作成果和科研技術成果等無形資產評估作價出資組建文化企業。為高層次文化人才創業提供支持,對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點人才、文化工程,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高層次文化人才工作制度。

三、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加強對文化工作的宏觀指導和扶持力度,把文化發展目標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區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解決文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文化管理部門職能作用和文化社團的橋梁作用,為文化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注重區、街、社區三級文化組織網絡建設,實現上下貫通。加強區直有關部門、單位之間交流和配合,積極為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協調服務,實現區域文化工作的協調聯動。

(二)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方面的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在項目審批、資質認定、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扶持。在城市規劃中注重抓好中長期、近期文化規劃和建設項目,對公益文化設施建設用地,做到先考慮、先預留、先規劃。政府在土地收益中確定適當比例用于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文化建設的財政保障機制。加大區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其增長幅度要高于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設立區文化建設扶持專項資金,用于文化企業的貸款貼息、獎勵和扶持。支持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

(四)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發展文化事業、激活文化企業,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