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意見

時間:2022-10-22 10:17:00

導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吉安市“十一五”時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大力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跨越,建設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我縣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十五”時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把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圍繞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研究探索人才發展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培養和吸引各級各類緊缺急需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持。

(一)人才隊伍的基本情況

1、總量平穩增長。截至**年12月底,全縣人才總量為6068人。其中,黨政人才1008人,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合計4065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95人,較“十五”末人才總量增長8%左右。

2、學歷層次穩步提高。全縣人才隊伍中,研究生學歷的19人,比2000年增加10人;本科學歷的800人,占總數的13.2%;大專學歷的2299人,占總數的37.9%,均比“十五”期間有了顯著提高。以本科、專科及中專學歷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在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職稱結構得到調整改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3440人。其中:高級職稱230人,中級職稱1173人,初級職稱2037人。專業技術結構: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占總數的6.7%,34.1%,59.2%。

4、年齡結構不斷完善。全縣人才隊伍中,黨政機關45歲以下人員占公務員總數的70.4%;企事業單位45歲以下專業技術人員占專技人員總數的70.5%,高級職稱人員45歲以下的占4.2%。“十五”期間,中青年人才的骨干作用越來越大,他們是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加快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時期。其一,當今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人才開發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才競爭呈現新的態勢,要求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應對和參與人才資源開發的合作與競爭。其二,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實現“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關鍵在人才,在于把我縣人才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人才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其三,我縣所面臨的人才竟爭壓力尚未得到根本改變,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人才引進和培養投入不足、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不夠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比重偏低;人才外流現象還比較嚴重、人才工作機制與市場經濟體制還不相適應等。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人才工作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對于實現“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力加強“十一五”時期人才隊伍建設,以優質足量的人才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十一五”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三)指導思想

“十一五”時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堅決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工業、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按照穩定人才、吸引人才、擴大總量、調整結構、創新機制、提升素質的總體思路,緊緊抓住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關鍵環節,著力加強以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全方位開發人才資源,為實現**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四)基本原則

“十一五”時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是:

1、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各級黨委(黨組)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針對人才工作的薄弱環節和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定期不定期地(至少一年一次)研究并加以解決;要按照管好管活的要求,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即搞好統籌規劃,堅持分類指導,注重整合力量,積極提供服務,實行依法管理。

2、堅持分類規劃原則。隨著人才管理方式的轉變,對政府直接管理和非直接管理人才要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要繼續加大對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快對科技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盡快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努力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各類人才在改善創業環境和工作生活條件上提供良好服務。

3、堅持優化結構原則。適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需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人才結構調整,實現人才的有序流動和科學配置,使人才結構調整與經濟結構調整相協調。

4、堅持創新機制原則。機制創新是人才工作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障。必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機制。必須完善評價體系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進一步發揮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激勵機制。

5、堅持營造環境原則。人才價值的實現還取決于環境。要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就要著力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

(五)總體目標

1、人才資源相對充足。人才隊伍總量以年均10%的增速,到2010年,達到10000人,使人才緊缺的矛盾得到明顯緩解。

2、人才資源結構明顯改善。在事業單位中,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力爭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達到總數的10%、40%、50%。

3、人才資源素質進一步提高。黨政人才、企業經營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中大專以上學歷人才比重到7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人才總量到530人左右。大力開展培訓和繼續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提升現有人才素質。不斷增強公務員依法行政、公共管理和工作創新能力,努力培養具有較高學術造詣的學科技術帶頭人。

4、人才機制逐步健全。建立健全符合各類人才特點、促進各類人才發展的用人制度、流動制度、評價制度、分配制度、激勵制度、保障制度等人才開發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人才開發的宏觀調控機制,形成人才向一線、基層和各類急需部門合理流動、活力竟相迸發、價值充分體現的體制機制。

5、人才環境不斷優化。建立公平公正、規范有序的人才法制環境,面向社會、平等開放的人才服務環境,激勵創新、支持創業、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進一步濃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三、建設高素質的黨政人才隊伍

(六)重點加強黨政領導人才隊伍建設

1、抓好黨政領導人才培養。貫徹實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以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訓練為基本內容,綜合運用組織調訓和自主選學、脫產培訓與在職自學等方式,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制定學歷教育計劃,加強黨政人才學歷教育,加強中青年后備干部的培養,選派優秀干部到黨校脫產培訓。堅持和完善干部掛職鍛煉制度、學(訓)用結合制度,有計劃選派干部到上級機關、下級機關、發達地區、基層單位等部門掛職鍛煉或跟班學習,以及經濟主戰場和急、難、險、重等崗位鍛煉。注重培養、選拔并合理配備女干部、年輕干部和非中共黨員干部。加大公務員培訓力度,“十一五”期間對全縣公務員輪訓一遍。到2010年,90%的黨政人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2、加快建立科學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機制。認真貫徹落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深化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進一步推行和完善公推票決、考察預告、差額考察等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完善公務員錄用、調任、職位聘任等制度。建立與聘用制度相適應的事業單位領導人員選拔任用方式,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新進人員實行公開招聘,并逐步實行人事。

3、建立和完善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監督體系。按照德才兼備和注重工作實績的原則,科學規范考核程序。根據分類指導、科學合理、易于考核、便于操作的要求,制定包括德、能、勤、績、廉各個方面的考核評價標準,建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干部的績效評估辦法,對黨政領導干部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科學的考核和評價。建立和完善黨政領導干部推薦、考察、選拔任用工作監督責任制,增強干部選拔任用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落實好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實現黨內監督與法律監督、群眾監督與輿論監督相結合,教育與防范、監督與管理相結合,保證黨政領導人才健康成長。

(七)加強黨政機關人才隊伍建設

1、以提高素質、改善結構為目標,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堅持考錄制度,把好進口關,選拔德才兼備、高知識層次的優秀人才充實黨政機關,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勤政廉政、精干高效的公務員隊伍。推行機關中層干部競爭上崗、輪崗,建立黨政機關干部辭職辭退制度,完善黨政機關干部年度考核制度。

2、加強對黨政機關干部的培養。以黨校為主陣地,開展多種形式的黨政機關干部繼續教育、短期培訓。支持和鼓勵黨政機關干部攻讀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組織引導黨政機關干部自覺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提高黨性修養和依法行政能力。

四、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八)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戰略眼光、市場駕馭能力強的高素質企業家隊伍,著力提高戰略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資本運作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推動企業創新的能力。制定和完善各類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計劃,分級分層分類開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加強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能力建設,大力扶持民營企業家成長。

五、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人才開發和管理工作

(九)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把非公有制企業人才開發作為我縣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非公有制企業人才資源開發作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增強我縣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非公有制企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吸納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對在非公有制企業就業、落戶的大學生,政策上要一視同仁。非公有制企業人才在參加培訓、職稱評定、評選專家、辦理出國出境手續等方面享有國有企業人員同等待遇。要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完善養老、醫療和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把多種所有制經濟納入社會保障范圍,解決非公有制企業人才在轉崗和流動中的實際困難,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實現人才資源在多經濟主體之間的優化配置。

(十)進一步暢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之間人才流動的渠道,做好各項政策銜接,促進各類人才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市場的作用,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引進急需人才。研究制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培訓工作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建立人才培訓基地,黨校、職校等學校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培訓工作。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進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人才智力交流合作或項目合作,鼓勵有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研發機構。建立完善服務體系,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科技創新、自主創業、自由流動、自我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六、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按照全省的部署,深入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衛生人才培養計劃、文化人才培養計劃。每年在縣財政經費、科技三項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縣學科帶頭人培養。完善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制度和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加快領軍人才隊伍建設。

(十一)努力建設高素質、社會化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增加和提高我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到2010年,全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總數達到4990人,年均增加300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達到70%。培養一批急需的具有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信息、金融、財經、外貿、法律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的、能夠從事技術開發和科研成果轉化的應用技術人才隊伍。

(十二)繼續深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管理體制改革。教育、農業、林業、水利、文化、衛生、廣電等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密集的事業單位,要建立有別于黨政干部的選拔任用機制,重點是推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對不同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可以試行直接聘任、推選聘任、委任等多種任用形式。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實行以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用,嚴格考核,合同管理。建立人才自主擇業、單位自主用人的市場機制,進一步深化職稱改革,推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制度,逐步建立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社會化評審模式,加強聘后管理。積極探索固定崗位與流動崗位、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用人機制,使專業技術人員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十三)鼓勵人才合理流動,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在努力擴大人才增量的同時,盤活用好存量人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打破人才部門、行業、所有制界限,鼓勵和引導人才向基礎產業、支柱產業、重點行業流動,使人才在流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在能力。

七、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十四)建立和完善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學校為基礎、校企合作為紐帶、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發揮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主體作用,強化崗位培訓,促進崗位成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高級技師技工教育,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八、加強縣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十五)大力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大力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不斷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大力實施“三培兩帶”和農村“富民產業對接鏈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一大批帶頭致富、帶領農民致富的帶頭人;深入實施“一村一品”計劃,培養一批發展“一村一品”經濟的人才;實施農村科普致富示范工程,推廣科技特派員工作,培養一大批生產能手、經營能人、能工巧匠和鄉村科技人員。到2010年底,全縣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6000人,每百名農村勞動力中擁有農村實用人才5人。

(十六)抓好農村實用人才的教育培養。依托農村致富人才培訓中心、縣職業技術學校和鄉鎮農業、林業、畜牧、水產、農技站等,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開發、管理納入專業技術人才管理范圍。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口幫扶、科技承包和送科技下鄉活動,促進科技進村入戶,提高農村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和脫貧致富能力。

九、加快培養引進緊缺急需人才

(十七)制定特殊優惠政策,做好引才引智工作。

1、高度重視緊缺急需人才培養和引進。根據我縣對緊缺人才的需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重點引進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的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和優勢企業緊缺急需的各類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按照“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積極推行人才柔性引進,吸引省內外各類高層次人才到我縣工作、服務或創業。可采取調動、兼職、技術合作、技術入股、技術承包等多種形式吸引人才、引進智力和技術。

2、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進一步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和個人擇業自主權,促進用人單位通過市場自主擇人和人才進入市場自主擇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服務各類人才的統一的人才市場體系,逐步實現人才市場一體化。

(十八)加快社會工作人才開發。圍繞適應構建和諧平安**的需要,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著力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重視社會工作人才的使用,充實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完善社會工作崗位設置,為社會工作人才發揮作用提供廣闊的空間;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和激勵保障機制,調動廣大社會工作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十九)加快旅游業人才開發。圍繞市委、市政府做強做大井岡旅游產業的要求,積極發展**旅游,增強旅游人才開發的創新意識,推進旅游人才開發的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著力抓好旅游業發展需要的行政領導人才、職業經理人才、短缺專業人才和教育培訓師資人才的培養和建設,把旅游業真正培育成為我縣新的支柱產業和經濟亮點。

十、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

(二十)完善收入分配和獎勵制度,貫徹實施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加強政府對企業薪酬制度的監督指導。引導企業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的技術工人薪酬分配制度,鼓勵用人單位在薪酬待遇方面向高技能人才傾斜。貫徹實施符合不同類型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制定生產要素和技術要素按貢獻參與收益分配的有關規定,完善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兼薪制度,建立健全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加大對優秀人才的獎勵力度,縣委、縣政府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次優秀人才和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鼓勵社會力量和企事業單位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進行獎勵。

(二十一)建立人才保障安全制度。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加快做好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才流動中參加社會保險的銜接工作,解決好各類人才在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之間流動的社會保障關系轉移和接續問題,完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人才的再就業工程,規范人才困難救助制度,完善人才住房補助辦法。強化人才安全意識,探索建立人才安全預警和防范機制,加強和改進重要人才安全工作,逐步建立重要人才的政府投保制度。

十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二十二)優先發展國民教育。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適度推進學前教育在農村地區的發展。統籌城鄉教育發展,重點抓好農村教育,切實解決區域、城鄉和學校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健全多層次的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大批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

(二十三)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在全縣各行業、各類人才中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開展全員教育培訓,提高全民知識和技能水平。加強科普教育,提高社會公眾的科技意識和科學素養。廣泛開展學習型組織特別是學習型城市和學習型社區的創建活動,為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強化用人單位在人才教育培訓中的主體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訓納入單位發展規劃。

十二、加強領導,完善措施,保證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順利實施

(二十四)加強人才工作的組織領導。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創新人才工作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注重整合力量,建立統分結合、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增強人才工作的合力。積極探索黨管人才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建立和完善黨委、政府領導與高級專家、優秀企業家聯系制度和日常溝通機制。

(二十五)加大人才資源開發投入。牢固樹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和人才投入優先的觀念,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單位、個人和社會合理分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縣級財政應積極加大對人才工作和人才資源開發的投入力度,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工作,主要用于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培訓和引進、突出貢獻人才獎勵和重大人才開發工程的實施。各單位要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主要用于組織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提升職工能力的學習培訓項目。完善稅收、獎勵政策,拓寬人才投入渠道,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以各種形式支持人才開發事業。

(二十六)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導向作用,圍繞人才強縣戰略,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積極宣傳黨和國家及我縣的人才工作政策,提高社會各界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對人才重要性的認識,大力宣傳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跡和人才工作的先進經驗,大力倡導敢于創新、勇于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進一步形成“四個尊重”的社會氛圍,努力為我縣的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二十七)加強人才工作理論研究和人才工作隊伍建設。整合人才工作研究力量,廣泛開展人才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強對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不斷提升人才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加快建設一支理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有工作激情和專業素質的人才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