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04 15:39:48

導語:鄉村振興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今年以來,縣鄉村振興局(原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立足職能,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強力執行,狠抓落實,充分把握由“攻堅戰”向“持久戰”、由“特惠性”向“普惠性”、由“被動扶”到“主動干”、由“補短板”到“高質量”的“四個轉變”,創新方式,完善機制,強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一、2021年工作情況

各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健全黨政同責、“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體系,壓實砸牢“一把手負總責”主體責任,拿出任務、責任、措施“三張清單”,構建了務實高效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是延續政策抓銜接。嚴格按照上級要求,繼續發揚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落實“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工作部署要求,全力做好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脫貧攻堅期內出臺的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兜底保障、養老保險、殘疾人幫扶、金融扶貧、就業扶貧等9大類、37項政策措施,均正在繼續延續。結合防范臺風“煙花”和防汛泄洪任務,12個鎮辦在汛期加大對脫貧享受政策人員的關注力度,由幫扶責任人、包村干部等圍繞住房、飲水等方面全面開展排查,確保將“四個不摘”政策落實到位。今年以來,全縣共減免貧困群眾各項醫療費用67.1萬元,醫療救助支出資金874.66萬元,貧困人口辦理慢性病證8763人;發放各學段貧困生資助金57.41萬元,減免貧困生學費43.67萬元;為符合殘疾標準的204名貧困疑似殘疾人辦理了殘疾人證;開發公益崗位840個。二是排查整改抓落實。針對歷次反饋問題,我縣主動認領,照單全收,迅速部署,立行立改,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由縣鄉村振興局牽頭,責成相關單位、有關鎮辦對照問題清單,建立問題臺賬,逐個問題仔細查擺,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并舉一反三抓好自查自糾,健全完善行業扶貧政策長效機制,持續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三是舉一反三抓提升。印發《縣關于開展“四個不摘”政策落實“回頭看”活動實施方案》(棣農委發〔2021〕1號),縣鄉村振興局、12個鎮辦、各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條塊結合,重點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政治責任、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項目資產和資金管理、幫扶責任落實5個方面,開展“四個不摘”政策落實“回頭看”活動,全面排查問題,建立問題清單,狠抓整改落實。各行業部門結合主責主業,即知即改,徹查徹改,扎牢織密兜底保障網。

(二)健全長效機制,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一是管好扶貧項目。我縣狠抓扶貧資產運營管理,建立了全口徑資產管理臺賬,并將扶貧資產納入“三資”管理平臺,制定資產管護辦法,明確管護責任人,定期對項目的運行情況進行體檢檢查,對到期項目及時續簽合同或實施新項目,對光伏項目繼續實行第三方專業運維,全縣現有扶貧項目181個,全部運營良好,確保盤活用好扶貧資產,項目持續收益。二是用好銜接資金。2021年度全縣共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3811萬元。其中,銜接資金1986萬元用于特惠保險、雨露計劃、精神病救治、金融扶貧、光伏運維等,其余1825萬元用于項目建設,各項銜接資金全部如期撥付。三是建好新上項目。2021年我縣共安排實施銜接資金項目3個,其中產業類項目2個,公益基礎設施類項目1個。目前,總投資67萬元的小泊頭鎮新立莊村養殖小區二期項目和總投資55萬元的小泊頭鎮新立莊村道路硬化項目全面完工。總投資1825萬元的漁網產業園項目正在建設中,已經完成建設進度的65%以上,預計年底可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四是分好項目收益。嚴格按照“村提方案、鎮級審核、縣級備案”的流程,堅持“差異化”和民主、公開、透明的原則抓好項目收益分配。自去年10月份以來,扶貧項目累計獲得收益2000余萬元,及時分配給脫貧享受政策群眾,有效保障了脫貧群眾持續收益。

(三)加強實時幫扶,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一是建立預警機制。健全農戶申請、基層排查、部門篩查、信訪處置相結合的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困難群眾,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跟進幫扶。發揮村干部、網格員、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作用,發現有因重大風險變故等造成家庭困難的,或農戶自行向村“兩委”或鎮扶貧辦申請要求幫扶的,逐一入戶核實,確保應納盡納。二是及時納入幫扶。加強數據信息交換比對,對脫貧不享受政策人口和檔外一般農戶里面的現有的低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重殘、大病(自負費用超過5000元)等群體建立臺賬,持續跟進,對符合要求的及時納入監測戶。截至10月底,全縣共調整135戶、286人,其中認定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61戶、158人,轉集中供養12戶、14人,調整為不享受政策62戶、114人。

(四)強化黨建帶動,扛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政治責任。一是健全領導體系。落實“市抓推進、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完善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體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有序推進扶貧機構和隊伍調整,6月23日縣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9月28日組建縣鄉村振興局領導班子,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二是凝聚工作合力。縣委組織部先后5次下發“幫扶清單”指導全縣2183名幫扶責任人開展幫扶,作為深化全縣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的重要內容。由縣鄉村振興局牽頭,不定期進行抽查暗訪,查看幫扶責任人走訪情況和群眾滿意度,確保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成效明顯。三是補齊短板弱項。召開全縣“四個不摘”政策落實反饋問題整改推進暨“回頭看”部署會議,對歷次反饋問題進行再盤點,并堅持舉一反三抓好問題排查整改,就“四個不摘”政策落實“回頭看”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加強督導檢查力度。目前,各項臺賬健全,行業政策全面落實,建立了完善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總的來看,雖然我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工作進展順利,但仍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推進措施有待細化。比如,針對個別家庭因病、因意外變故導致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等情況,尤其是檔外低保家庭、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失能困難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在“農戶申請、基層排查、部門篩查、信訪處置”的各環節面臨實地取證難的情況,“缺什么補什么”的幫扶成效有待提升,亟待相關鎮辦、有關部門合力突破。

二是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還不夠緊密,部分貧困群眾脫貧主體意識不強,內生動力不足。部分脫貧享受政策群眾滿足于政策性收入的大力支持,從事農業生產還停留在低位循環的層面,進入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的積極性不高,增收路徑相對單一。因內生動力不足,個別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動通過自身努力增收致富的意愿不強烈。幫扶干部“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實施難度大,效果不明顯。

三是涉農扶貧產業項目后勁不足,消費扶貧發展較慢。涉農扶貧產業項目缺乏市場分析和科學論證,產品價格受市場行情、氣候影響波動較大,經濟效益不確定,“靠天吃飯”的情況沒有徹底解決,涉農扶貧產業項目效益風險較大。由于這些項目“零散小”,產品附加值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特色品牌,農產品沒有進行深加工和包裝,價格低廉,效益不高,參與“消費扶貧”市場競爭力不足。

三、形勢分析

一是牢牢把握黨建引領這條主線。“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是牢牢把握五大振興這個主題。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三是牢牢把握有效銜接這一定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擺在重要位置,抓細抓實,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要按照鄉村全面振興的要求,用好“5年過渡期”,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抓緊出臺各項政策完善優化的具體實施辦法,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四是牢牢把握富農興農這個關鍵。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關鍵要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2020年4月23日,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關于做細做實消費扶貧行動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2021年起,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不斷拓展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扶貧產品年銷售額穩定增加,建立完善鞏固脫貧成果、緩解相對貧困的社會扶貧長效機制。當前,依托扶貧產業項目、消費扶貧等載體,引導群眾通過自力更生增收致富,是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應有之義。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22年,我們將按照上級部署及我縣實際,解放思想,創新機制,整合優勢資源,加大供給力度,持續高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動實現防返貧動態監測常態化。建立鎮村“橫向”遍訪、行業部門“縱向”自查、群眾自主申報“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整合教體、衛健、醫保、民政、殘聯等行業部門資源力量,鎖定“兩不愁、三保障”指標,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盡早干預、即時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二是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加大排查力度,對孤寡老人、困難兒童、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以及患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群體,切實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綜合運用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扶貧項目收益分紅等措施,保障好其基本生活。研究對接“e家大救助”體系建設,結合縣級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對行業部門32項扶貧政策分析研判,優化13項預警功能,以大數據實現大救助。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精準幫扶困難群眾。

三是推動實現扶貧項目帶動作用長效化。對181個現有扶貧項目持續發力,加強運營管護,落實管護責任。用好銜接資金,加快進度建設好新上項目,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擦亮“智連鄉村”消費扶貧品牌,多渠道暢通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確保困難群眾增收有門路、有市場、有信心。精準聚焦銜接資金和項目收益,更好的惠及困難群眾。

四是推動實現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制度化。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開展全面排查,確保扶貧政策總體穩定,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引導脫貧群眾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格局,激發自力更生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加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責任人隊伍管理,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力銜接鄉村振興。

五是持續深化扶貧協作幫扶成果。主動加強與淄博市臨淄區的承接聯系,以產業、勞務、人才、消費等為協作重點,搭建對接平臺,促進雙方深層次、多領域、廣覆蓋的溝通合作。充分發揮臨淄區援建項目的支撐作用,加強扶貧協作產業項目的后續維護,建立完善長效管理運行機制,做好收益分配,確保脫貧享受政策群眾精準受益、穩定增收。

五、意見和建議

針對推動實現“防返貧動態監測常態化”這一重點任務,在建立鎮村“橫向”遍訪、行業部門“縱向”自查、群眾自主申報“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建議優先打造完善的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切實提升防返貧動態監測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