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推廣傳播與公共文化服務探討
時間:2022-09-27 14:54:32
導語:文化推廣傳播與公共文化服務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泉州民間舞蹈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泉州民間舞蹈的傳承文化載體展示泉州民間舞蹈新形象的關鍵轉折點。本文從后世遺時代下展示泉州民間舞蹈新形象的高等學府、中小學校、城市文化服務中心三大載體進行剖析。研究表明,優秀文化傳承載體極大更新了泉州民間舞蹈形象展示的進程,但傳承載體間缺乏清晰的職能劃分。由此,本文提出了關于泉州民間舞蹈的優秀文化傳承載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模式。
【關鍵詞】泉州民間舞蹈;優秀文化傳承載體;新形象;職能
一、高等學府——文化守正創新與科技賦能加持
在民間舞蹈守正創新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已然認識到涵載量大、知識元廣、傳承鏈長的文化載體是多么重要。就目前國內的高等教育情況來看,最好的文化載體仍然是高等學府。高等學府中有著五大職能,即人才培養職能、科學研究職能、社會服務職能、文化傳承創新職能、國際交流合作職能[2]。高等教育是中國教育系統中的高精尖代表,但是筆者認為高等學府在文化傳承上無法面面俱到,因為學校本身的職能決定了其傳承的廣度和深度,如非大學的專業需要或者政策性指引,那大概率不受重視的民俗活動是得不到“重用”的。再者,大學里的文化傳承都是傾向于文化創新方面的發展和文創產品研究的發掘,舞蹈專業方面就是傳統民俗文化的舞臺化展演,因為高校內的研究需要展現出實質性的科研成果,這時候便會忽略傳承最原本的意義。僅靠本科生的采風活動和實地調研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習時間太短,而碩博學生則能夠長期研究深耕。在泉州民間舞蹈的傳承上,我們更多的是借助高等學府專業的表演水平和二度創作能力,將泉州民間舞蹈的美學與氣質表現出來,也體現了高等學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的時代擔當和勇氣作為。例如泉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將千年民間樂種——南音引入高等學府專業設置,以此為特色大力發展閩臺原生態民間舞蹈,依托于音樂與舞蹈學科形成鮮明區域特色的“本科—碩士”人才培養體系,并于2015年被獲批福建省專業研究生“南音與閩臺舞蹈傳承發展”聯合培養基地[3]。在舞蹈實踐課堂中,教師親自帶領學生到泉州各地進行田野調查研究,虛心向民間老藝人和非遺傳承人學習泉州民間舞蹈,將采集到的泉州民間原生態舞蹈元素運用于舞臺演出實踐,研究成果《寒蟬蛻鳴》《阮厝的銀腰帶》《懸絲指語》《清伶一扇春》等均獲得國內舞蹈賽事大獎,對泉州民間舞蹈開始了一場搶救性的守正創新之道。此外,學校在2017年又獲批福建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南音教育示范基地,并且諸多帶有泉州民間特色的課程均獲得福建省精品課程的榮譽,更加體現了高等學府對泉州民間舞蹈發揮著文化守正創新的重要作用。高等學府作為優秀文化傳承載體之一,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能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技賦能加持,能在新時代激流中展示和塑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形象。南音是中國現存古代音樂中最豐富、最完整的樂種,在進入泉州師范學院成為特色專業以來,已然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轉變為可持續傳承發展的精神文化標識,在與高等學府的互通互融中,雙方都迸發出全新的生命活力。學院積極申報實驗教學一流課程——《世界非遺南音“上四管”合奏虛擬仿真實驗》,該項目以國家級南音傳承人的“上四管”合奏為藍本,利用U3D建模、綠幕摳像等科學技術,高度還原了國家級南音非遺傳承人的“上四管”合奏場景和演奏姿勢,讓學生在虛擬仿真場景中實現與國家級南音非遺傳承人的學習交流,也為泉州民間舞蹈如何在與高等學府的借鑒交流中借助科學技術展示新形象提供了方法思路[4]。
二、中小學校——文化繼續傳承與美育以文化人
中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而更應當給處在三觀定型期的中小學生開展美育教育。我們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中,美育教育也必須要緊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切實完成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培養和塑造好中華民族的新生血脈。在教育部公示的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認定中,福建省有59所學校上榜國家級榜單,傳承項目更是豐富多彩,都是來自福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中泉州當地非物質文化占據大部分,充分說明了福建省內有著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5]。當地中小學應當承擔著培育中小學生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責任,植根于泉州本土文化特色,將泉州民間舞蹈之美傳播進中小學生群體。2021年12月18日由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福州市教育局承辦的福建省第七屆中小學藝術節舞蹈專場在福建大劇院隆重召開。由泉州師范學院舞蹈研究生帶隊編創、泉州市第五中學初中生隊伍主演的原創舞蹈《少共國際師》,取材于紅軍長征中由年齡平均在18歲的閩贛地區共青團員及少先隊員組建的隊伍在戰役中面對敵人強大的炮火傷亡慘重的英勇故事。該舞蹈的主創團隊前往紅色革命老區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紅軍長征紀念館采風調研?!白怨庞⑿鄢錾倌辏倌暧兄緢笊裰荨?,舞蹈深刻詮釋了革命時期后生們英勇奮戰、保家衛國的英雄精神。
城市文化服務中心包括劇場演藝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等,應當肩負起為人民群眾服務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作為世遺城市的泉州,城市文化服務中心自然是不勝枚舉的,比如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泉州海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市華僑歷史博物館、錦繡莊民間藝術園、泉州市歌舞劇院、泉州市大劇院、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等,讓泉州民間藝術在世界遺產城市的土壤中重獲新生,市民們都能獲得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古老的活化石泉州民間舞蹈也在這些優秀文化傳承載體中展示出新形象。2021年12月6日,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原創舞蹈佳作《南僑機工》正式上演,由著名導演張云峰監制,主演是優秀國家舞蹈演員孫科、胡玉婷等,這部取材于閩南華僑的原創民族舞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華僑子弟們組成“南洋華僑機工服務團”在滇緬公路先后三年之久為祖國輸送軍需戰斗物資,這群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用生命和汗水譜寫了中華兒女愛國主義的偉大篇章。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文藝來源于人民,那自然要服務于人民,回饋于人民。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有五層,分別是一層VR科技展覽、二層“物華之美,民間瑰寶”的美術部分、三層“民俗之風,濃情閩南”和“泉腔之韻,晉唐遺響”的閩南生活、四層“天工之巧,匠心營造”的手工藝品、五層的“海絲文化”文創產品系列,每層都配備文化傳承人現場教學,加上定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以及舉辦各類云上展覽活動,極大增強了群眾的文化自信。同時這更是為搶救、保護、傳承和研究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一個平臺,很多式微的民間藝術和民俗舞蹈在經過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搶救和傳播后,開始重回人民群眾的生活視線。
四、結語
自泉州成為世遺城市以來,文化遺產便成為泉州發展的主要動力,文藝事業得以繁榮發展??上部少R之余我們還需要思考,這么多優秀文化傳承載體該如何合理安排其職能的發揮才能達到協同合作模式下的最大功用呢?筆者認為,泉州民間舞蹈需要有更多元的文化載體發揮功用,不同的文化載體應當肩負的職能也有所不同。高等學府應該堅持指引文化守正創新與科技賦能加持的方向,文化繼續傳承與美育以文化人的重點在廣大中小學,而文化推廣傳播與公共文化服務則要在城市文化服務中心有序開展,三者結合才能建立起系統的文化傳承創新路徑。
參考文獻:
[1]蔡湘江.泉州民間舞蹈[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仝妍.“非遺”舞蹈進校園——舞蹈高等教育的文化傳承創新[J].舞蹈,2018,(03):82-84.
[3]泉州師范學院省級重點學科[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31(06):125.
[4]葉曉麗.泉州民間舞蹈及其生態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29(05):37-42.
[5]孫傳明.民俗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陳冠莊 楊麗芳 單位:泉州師范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院
- 上一篇:國有企業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設對策
- 下一篇:過程結算對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