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9-26 10:25:26

導語: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會計行業面臨職業轉型新趨勢,高職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當前高職院校會計綜合實訓中存在教學內容缺失、教學方法落后、教學過程偏離工作過程、教學考核片面等問題。建議重構教學內容,緊密對接財務轉型對會計職業能力的新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引入數字智能財務共享信息化綜合實訓平臺;采用“零距離”工作式教學過程,與實際財務崗位無縫對接;改進考核方式,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實踐表明,基于數字智能財務共享平臺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在融入“1+x”實現“崗課賽證融通”、應用財務共享技術助力“三教”改革、提升師資素質水平和學生職業競爭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鍵詞:財務共享;會計實訓;教學改革

1當前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內容缺失,難以適應財務工作轉型新要求

《會計綜合實訓》是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是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還是采用傳統的實訓教學方式。會計綜合實訓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大部分還是以一本教材一個企業一個月的業務為藍本,依托憑證、賬簿、報表三個主要環節或項目任務,指導學生填制并審核原始憑證、編制各類記賬憑證、進行產品成本歸集分配計算、各種稅費申報計算、登記總分類賬。學生在完成手工賬務處理操作之后,再通過用友或金蝶等財務軟件進行該賬套的電算化處理。這種實訓方式看似很完整,但與實際財務工作存在較大差距,設定好的固定經濟業務不能有效訓練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不能真實反映會計崗位工作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不能實時反映政策的變化,難以適應當前財會職業轉型需求。

1.2教學方法落后,不能適應新時代、新技術、新職業的需要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會計綜合實訓教學仍然采用的是“手工操作+財務軟件操作”結合的方式,借助的材料工具以憑證、賬簿、報表為主,有的學校手工會計實訓用到了某些專門的實訓平臺,雖然是通過平臺進行電腦操作,但實際實訓工作流程完全是手工賬的一套體系方法,只不過是用鼠標替代鋼筆而以,財務軟件也還是以憑證錄入為主,自動生成賬簿和報表來完成一個完整賬套的操作。這樣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智能辦公的要求。目前,很多大中型企業和一些會計專業服務機構已經逐步實現云財務和智能辦公,有些企業甚至建立起了財務共享中心,財務機器人也出現在基礎會計核算工作中,經濟業務電子發票、財務數據云存儲服務,憑證賬簿自動通過影像處理而快速生成,線上云稅務同步申報繳納,各種信息化技術快速替代傳統工作方法手段。所以,我們當前的手工會計結合財務軟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新技術的新需求[1]。

1.3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脫節,不能有效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

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包括學習能力、技術技能、職業素養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其中職業素養包涵學生品德修養、職業道德、正確的三觀和職業判斷能力等,前三者是在學習、生活與工作中潛移默化形成,而職業判斷更需要在實踐實訓中逐步鍛煉并提高,同時,職業判斷能力的強弱直接反映一個專業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會計綜合實訓是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培養職業判斷能力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由于傳統的會計實訓教學過程往往依托教材提供的仿真企業案例,根據歸類整理好的經濟業務和對應的原始單據,學生按教學進度按部就班完成賬務處理流程練習,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脫節,學生敏銳的職業判斷和隨機應變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發揮和加強。

1.4教學成果考核片面,不能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傳統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果考核最主要的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手工賬務處理的資料,包括憑證、賬簿、報表等數據資料,另一部分是財務軟件中的結果賬套,教師一般根據這些資料和數據的結果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數據資料顯然能一定程度代表部分學生的實訓結果,但是,不能避免部分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抄襲或復制同學的操作成果,會增加教師對所有學生學習效果客觀公正評價的難度。而且,僅憑操作結果無法準確評價學生的職業判斷和業財稅融合處理的能力。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成果考核比較片面,不能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2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上述問題的解決措施

2.1重構教學內容,緊密對接財務轉型對會計職業能力的新要求

當前會計職業面臨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型和業財融合的趨勢,會計工作重心前移,事后核算重心轉向事前預測和事后分析并為管理者提供經營決策,目標是為企業創造價值增值。傳統會計綜合實訓基于一個企業一個月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教學與實踐內容,過于單調和模式化,不能全方位訓練到學生的業務操作技能、預測、分析和決策能力,所以必須重構教學內容,增加實訓案例企業的種類和經濟業務的多樣性,比如,既要有工業制造業案例,還要有商品流通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施工企業等多類型業務,不僅要有一般納稅人業務,還要有小規模納稅人業務。只有豐富多樣和規模大小不同的行業業務訓練,才能滿足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需求。

2.2改革教學方法,引入DIF共享信息化綜合實訓平臺

改革教學方法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內容,業財融合不僅僅是業務和財務的融合,也是與現代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引入DIF共享綜合實訓平臺,是筆者所在學校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一項有效舉措。DIF(DIF全稱:Digitalintelligentfinance)共享信息化綜合實訓平臺是配套數字化智能財務轉型的綜合實訓教學平臺,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日常財稅業務智能處理為業務情境,包含智能財務共享中心、智能財務機器人、智能稅務、職業技能等級測評四大實訓模塊,各個模塊提供多家不同行業的實訓案例,包括財務共享中心智能核算全流程的賬務處理,財務共享票據中心多維度票據練習,財務機器人智能識別全流程的賬務處理[2],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企業納稅申報案例,配套財務共享職業技能測評的綜合任務,全面考核學生對各類經濟業務的判斷、財稅核算、服務辦理和智能技術應用的能力,培養面向新時代會計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3采用“零距離”工作式教學過程,與實際財務崗位無逢對接

DIF共享信息化綜合實訓教學平臺包含智能財務共享中心、智能財務機器人、智能稅務、職業技能等級測評四大模塊,提供不同行業的實訓案例,包括12家財務共享中心智能核算全流程企業的賬務處理,財務共享票據中心多維度票據練習;8家財務機器人智能識別全流程企業的賬務處理;3家企業多個月業務納稅申報案例。所有案例全部是真實企業業務資料,這些企業涵蓋了制造業、旅游服務業、餐飲業、建筑施工業、商品流通業、金融保險業等各種類型企業經濟業務,企業規模包括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教學與實訓過程從學生對財務共享中心實務業務原始憑證影像的職業判斷開始,基于業務情境進行職業判斷,學生進行財稅業務智能處理。教學內容涵蓋財務共享中心期初建賬、票據錄入、財稅審核、納稅申報、檔案管理、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發票申請與使用、社保公積金辦理、財務機器人應用等等,全流程與實際財務崗位工作無逢對接。

2.4改進考核方式,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

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與評價應該是多維度多主體的,不能單一憑借實訓結果的對錯作為判斷依據。所以,必須改革考核方式,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強調實訓操作全過程學生表現,包括對經濟業務的職業判斷、賬務處理流程、技能訓練速度與準確率、納稅申報的規范性等,要有操作痕跡顯示。只有包括學生、教師、企業多方評價主體,通過學生自評、教師點評、企業網評多種評價方式結合,才能全面客觀地對學生學習能力、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多維度進行評價。

3基于DIF共享信息化平臺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3.1教學內容融入“1+X”崗位技能,實現“崗課賽證”融通

利用DIF共享信息化平臺開展會計綜合實訓,對接“1+X”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對標共享經濟時代智能財務、智能稅務、財務機器人新技能要求,有廣泛而精準的崗位對接。對接發票開具、票據影像分類整理、制單記賬與財務核算、納稅申報等財稅基礎工作崗位,使課程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融合,提升學生技能水平,使學生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大大強化了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通過真實環境下“財務共享票據中心”“財務共享核算中心”“智能稅務”“智能財務機器人”的業務操作訓練,可促使學生專業崗位技能和會計職業判斷力有機給合、課程實訓與理論有機結合、課程實訓過程與工作過程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會計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同時,平臺中的案例業務、財務、稅務內容與“工匠杯”等會計職業技能大賽內容要求對接,有助于推動會計專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專業內涵建設,實現專業核心課程崗課賽證的融通。

3.2教學方法應用財務共享信息技術,助力職業教育“三教”改革

DIF共享信息化平臺以大智移云技術為支撐,緊跟互聯網技術和現代技術的發展步伐,基于JA-VA、J2EE技術開發,三層式架構,實現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緊密結合會計職業技術升級和職業面向自動化、智能化、流程化、標準化、社會化、產業化的新形勢、新業態、新變化,實現智能考核、智能判分、智能分析等功能,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助力院校全面實現信息化教學。同時,DIF共享信息化平臺可以使教師在了解行業發展趨勢、職業轉型方向、技術前沿動態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財會行業相關崗位工作技能,幫助“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最終實現專業對接行業、課程對接崗位、培養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實現應用型與技能型人才培養與產業鏈無縫銜接[3]。所以,財務共享平臺的應用有效推動了教師和教法改革。

3.3教學資源平臺財務云共享,提升了師資素質水平

要利用好DIF共享信息化職業技能平臺課程資源,全體教師首先應參加云財務共享師資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合格證書,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技能。利用財務共享課程資源平臺進行教學,需要運用多種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直在學習提高執教能力的路上探索,這不僅包括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提升,還包括執教能力提升。這一課程教學的改革,從整體上提高了整個師資隊伍的素質水平,提高了教學質量[4]。

3.4拓展并創新考評內容與方法,提升了學生職業競爭力

平臺考核內容包括財稅共享、服務共享和智能應用三大部分,對“財務會計基礎、納稅實務、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等現有的會計專業課程起到強化、補充和拓展。具體講,強化了財務共享中心的職業技能、知識和素養等,補充了智能財務機器人的應用,拓展了財務共享中心崗位職業領域和職業能力等。平臺在考核崗位職業技能的同時,融入了相應的職業素養考核。包括學生嚴謹準確的職業精神,學生耐心細致的職業態度,學生靈活應變的職業能力。整個教學與實訓過程,平臺提供完整的操作痕跡數據,實現了教學過程全程可控可評,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隨時查看每位操作者的操作成績以及數據分析資料,大大提升了學生職業競爭力。基于DIF財務共享綜合實訓教學平臺的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實踐教學項目、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為手段,助力建設基于未來財務的整體實訓體系,旨在培養新時代以管理型會計為核心目標的智能化、數字化財務共享服務人才。

參考文獻:

[1]沈應仙,趙浚.基于智能財稅云平臺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10):122-124.

[2]羅映紅.財務機器人沖擊下應用型高校會計教育的改革研究———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01):53-57+92.

[3]李勇,李超.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混合式“金課”———以“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5):220-223.

[4]蘇巧麗.智能財稅1+X證書在高職會計專業教育中的實踐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5):108-110.

作者:潘純 單位: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