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下農民素質提升路徑

時間:2022-09-26 09:13:25

導語:鄉村振興下農民素質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下農民素質提升路徑

摘要:農民作為農村的主體,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提升其各方面素質是實現農村發展和農民自身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特別是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提升農民素質會極大地助力農民就業問題的解決。促進農民素質提升,需要遵循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主體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結合的原則,促進經營管理素質、政治法律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身體健康素質不斷提升。對此,農民要培養市場發展意識,政府要完善政治參與機制,農村要推進基層文化建設,社會力量要營造良好環境,從而合力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民素質;提升路徑;農民就業

高素質農民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重要標志,提高農民素質能夠使農民適應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高就業能力。首先,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在選擇提升農民素質的路徑時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即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全面性與典型性相結合以及階段性與長遠性相結合的原則。其次,明確路徑的內涵,這是一條農民的經營管理素質不斷提高、政治法律素質持續加強、思想道德素質得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受到重視、身體素質不斷增強的路徑。最后,主要從培養農民市場發展意識、完善農民政治參與機制、推進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這五個方面針對路徑的實施提出一些思考。

一、路徑的堅持:以“四個原則”為基本遵循

(一)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主體性原則

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主體性原則是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主體作用的重要體現,“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1]這樣農民的意愿不僅會得到充分尊重,而且還有利于調動農民主體提升自身素質的積極性;堅持主體性原則會讓農民感到提升素質是自己的事,從而通過自主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這樣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會得到不斷提升;堅持這一原則有利于農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農民突破素質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束縛,激發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創造活力,從而培育出高素質的鄉村振興主體力量[2]。

(二)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

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當中充分運用理論是提升農民素質的路徑中必不可少的原則,這種有的放矢的態度有利于提升農民對農村發展的認知。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提升農民素質的路徑,必須是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路徑。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掌握科學理論,如人力資本理論、教育理論、公共文化服務理論,以科學的方法論對選擇這一路徑進行指導。二是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農民素質提升的效果,賦予理論以生命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提高農民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農民通過培訓會不斷向二、三產業轉移,這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有重要意義[3]。

(三)堅持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結合的原則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需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而培養和造就這樣的農民隊伍既需要建立全面的培養體系,還需要對部分有特長的農民進行有代表性的幫扶。首先,各方力量要共同努力,全方位培養農民的經營管理素質、政治法律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素質。同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對當地有特色的龍頭產業進行典型的、有針對性的幫助,結合當地特色多渠道發展不同的特色農業產業,將農村的各種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培養產業領軍人物,讓農民的綜合素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得到提高[4]。

二、路徑的內涵:以“五個提升”為基本點

(一)不斷提升農民經營管理素質的路徑

產業興旺是鄉村經濟發展形式多元互動,相互滲透、融合、發展而達到的產業發展的狀態。毋庸置疑,鄉村振興戰略下提升農民素質的路徑首先體現為這是一條農民經營管理素質不斷提高的路徑,也是切實落實“產業興旺”這一要求的路徑。在這條道路上,農民應有現代化的經營思想,并且他們的思想應不斷得到解放,觀念不斷得到更新;農民也應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如糧食類的種植技術,牲畜類的養殖技術以及農副產品的加工技術。同時,農民的文化知識也應是豐富的,他們可以不斷接受職業化的培訓,以此拓寬知識領域。

(二)持續提升農民政治法律素質的路徑

治理有效指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統一的鄉村治理體系,同時農民鄉村治理能力得到提升。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素質提升的道路是一條農民政治法律素質持續提高的道路,是實現治理有效的必由之路。在這條路徑上,廣大農民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自治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5]這樣的農村干部能起帶頭作用,并能調動農民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不僅農村干部,普通農民也應具備較強的法律素養,并有能力接受普法教育,能積極參與法律教育活動,推動鄉村的法治建設。

(三)提升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的路徑

鄉風文明是指農村的精神文明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是不同農村地區農民的精神支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它是農村主流文化的陣地。在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得到推進的過程中,鄉村振興戰略下提升農民素質的路徑應是一條以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為著力點的路徑。在此背景下,農民應具備繼承和發展地方文化的能力,他們不僅能立足自身的優秀文化,將其發揚光大,還能接受外來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并對其進行創新,使其得到發展。同時,在農村應創造以讀書為榮的文化氛圍,農民應不斷學習新知識,身體力行,將終身教育貫徹到底[6]。

(四)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路徑

實現農民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落腳點,它不僅是指農民的物質生活有保障,而且還指農民要有精神上的追求。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素質提升的路徑也是一條使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受到重視的路徑。在這條路徑上,農民應掌握農業科技成果,他們可以將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最終實現增產增收。并且,農民能利用網絡平臺、新媒體技術宣傳當地的特色產品,使其與外界有效銜接,促進生活富裕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村、農民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使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斷受到重視,賦予農民素質提升之路新的內涵。

(五)不斷提升農民身體素質的路徑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生態宜居的具體體現,保護生態環境,給農民干凈的居住環境,這對提高農民的身體健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素質提升的路徑也是一條促進農民身體健康素質不斷增強的路徑。在這條路徑上,農民可以對農村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特別是對農村污染進行處理,以防止其危害農民身心健康。同時,農民能實現生態宜居,有利于他們的生產生活以及身心健康,農民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路徑的踐行:以“五位一體”為推進思路

(一)農民要培養市場發展意識,增加對生產經營的投入

1.農民要學會獲取市場的生產經營信息。其一,可以實地調查市場,農民要學會關注農業生產中農產品的品種及選擇、種植技術的更新以及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現狀與前景。對于潛在的市場,農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農村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在有把握的情況下采取行動[7]。其二,當代農民可以利用互聯網了解本村或者外村,甚至國外一些農村的市場情況。其三,農民要關注國家相關的政策,充分利用政府部門發布的信息盡可能多地了解周邊市場形勢,不僅要做到懂政策,還要執行政策。2.農民還要學習必要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知識。首先,農民要學會進行項目選擇。他們必須根據市場變化去選擇新項目,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在產品接受期、成長期選擇進入該領域,避開衰退期。其次,農民要學會持久經營,學習專業知識,避免生產經營活動偏離目標,協調好生產體系內的各方面發展。最后,農民要學會進行家庭理財。做好對自家的財富安排,通過農業生產經營開源,通過家庭生活理財節流,做好家庭經濟核算,盡可能降低支出,增加收益。

(二)政府要完善政治參與機制,重視制度化法治化建設

1.完善基層民主自治制度。一是要對農民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參與意識。可以建立村務管理咨詢平臺,讓農民了解民主理論,有效地參與民主政治建設。二是要讓農民進行實際的民主訓練,民主選舉與決策不能流于形式,要讓農民真正當家做主,對涉及自身利益的決策,他們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民主管理是農民的直接行為,要讓農民管理本地區內的各項事務;各級政府也應該積極接受來自農民的監督,通過信訪舉報制度、聽證會、民主評議等保證民主監督正常進行。2.推進農村法治建設。引導農民學法、知法、遵法、守法、用法,讓他們領會到其重要性,樹立法律意識,當遇到法律問題時,能夠將其作為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同時還要發揮農村干部的帶頭引領作用。處理村務問題時,農村干部要嚴格依法執行,維護法律的權威。他們以法律為準繩積極引導、妥善解決矛盾糾紛后,農民也會逐漸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而且農村干部在農村當地有較高的權威,能夠得到農民的信任,如果他們以身作則,也會對農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農村要推進基層文化建設,著眼于農民自身的發展

1.在宏觀方面,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可以讓農民走出傳統閉塞的文化圈子,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促進農民自身意識的轉變,還可以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激發農民的活力和熱情,使他們認識到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體系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具體來說,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為農民創建適當的文化活動場所,滿足農民休閑娛樂的需求。同時要完善農村網絡與數字化信息服務體系,利用網絡滿足農民的文化訴求[8]。2.在微觀方面,可以針對農民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對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只是單純地采取說教和理論灌輸的方式,容易使農民感到枯燥而引起抵觸情緒,所以要把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融合在農村的現實生活當中。具體來說,可以根據當地農村的風景特色、農民自身的興趣開展別具一格的文體活動,在農閑時間可以進行勞動技能大賽、農民歌手大賽,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開展文藝匯演。同時可以通過評選“五好家庭”,加強農村家風文明建設,培養他們的家庭榮譽感,讓農民認識到怎樣做才能成為受人歡迎的高素質的農民,進而在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風氣,實現鄉風文明的目標。

(四)社會力量要營造良好環境,兼顧觀念和環境的改善

1.改變農民的衛生觀念是第一位的。只有讓農民相信防病勝于治病,改變他們陳舊的衛生觀念,才能使農民保持身體健康,從事其他生產活動。政府機構要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民獲得基本的衛生服務。社會輿論要積極引導,各主流媒體要從正面倡導農民了解衛生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用科學易懂的語言進行宣傳。2.在現實生活中要不斷改善農村衛生狀況。其一,要改善農村的整體環境,結合農村地區舊村落的構造,修筑鄉村住宅小區,整治村容村貌,促進村容整潔。其二,針對農村地區亂堆亂放的垃圾,可以進行分類與集中處理,雇用專職保潔人員,成立農村垃圾清運隊,在固定時間收取各家的垃圾,再按要求進行填埋或者焚燒。同時,農村地區要推廣生態能源,有條件的鄉村可以修建沼氣池,實現農作物秸稈和牲畜糞便的高效利用,為農民提高身體素質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結語

提升農民素質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農民的就業問題息息相關,農民素質得到提升會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民的就業拓寬渠道,所以找尋一條農民素質提升的路徑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在選擇提升農民素質的路徑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明確這一路徑的內涵,并采取具體措施使這一路徑得以踐行,這是筆者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素質提升路徑研究的新思考,希望在未來這一路徑會得到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重視,以此使農民素質和就業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作者:聶陳紅 單位: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