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作品賞析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19 09:03:06
導語:音樂作品賞析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作品賞析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音樂賞析者對音樂作品的想象、感知、理解等一系列審美活動,更是音樂賞析者自身情感與音樂情感的融匯共鳴的過程。音樂作品賞析對個體審美能力、藝術感知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助力于當代藝術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對此,依據音樂作品存在的形式,分析音樂作品的創作特點,論述音樂作品的賞析方式,并提出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提升路徑,旨在達到音樂作品賞析實踐的有效性模式。
【關鍵詞】音樂作品;創作特點;賞析模式
音樂作品是個體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通過聆聽、賞析音樂作品,豐富人們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音樂藝術素養,促進人們的良好發展。從音樂作品的創作與存在形式來看,音樂作品具有較為深刻的主題與情感,以情感為主線帶動音樂賞析者情感,實現音樂賞析者情感與音樂情感的共鳴,讓音樂賞析者從中獲取較多的藝術審美元素,也提升音樂賞析者音樂作品的賞析與鑒賞能力,助力于音樂賞析者藝術道路的發展。
一、音樂作品的存在形式
在音樂作品賞析之前,深刻地明晰音樂作品存在的形式與方式,促進音樂賞析者對音樂作品的良好欣賞與探究,以此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情感、思想,也為今后音樂作品創作、欣賞、鑒賞提供保障。通常情況下,音樂作品的存在形式包含:樂譜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樂音運動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心理運動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
(一)樂譜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
音樂是以樂譜形式呈現的藝術作品,樂譜是音樂作品創作者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結果,是音樂作品創作者以樂譜的形式記錄自身創作思維的過程。音樂創作者運用紙筆記錄音樂創作思維過程,使之凝固成型,通過音樂作品創作者的進一步加工,使其成為音樂作品的樂譜形式。從音樂作品創作層面而言,音樂作品創作者運用樂譜將自身內心的活動與聲音呈現出來,在此背景下,音樂作品賞析者通過識譜,以情感為主元素,可探究音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從藝術層面出發,樂譜與文字存在關聯性與差異性。樂譜與文字的關聯性,可通過樂譜增添文字信息,通過文字信息的展示,使音樂作品更具有情感抒發性;樂譜與文字的不同性,樂譜的呈現是音樂人思維創作的結果。通常情況下,一些樂譜是可以用文字識別的,以文字呈現更凸顯樂譜內在的含義。同時也存在樂譜是不可識別的,其在無法運用文字表達的基礎上,以樂譜呈現使音樂作品更具獨具一格。文字與樂譜作為音樂作品欣賞中的重要內容,兩者存在的差異性與相同性,使音樂作品欣賞與賞析,更具獨特的魅力性。
(二)樂音運動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
音樂作品依靠于樂音運動方式存在,是音樂作品表演者根據樂譜的識別界定,結合自身對樂譜的理解,然后進行音樂表演的創作的結果。基于樂譜只是輪廓式地記錄音樂作品,音樂創作者的思維活動,結合一些樂譜的創作無法運用文字識別這一特點,表演者在音樂作品識別中,需要運用自身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創作能力、領悟能力,去豐富其中的內容,通過藝術動作的展示來體現音樂作品中的審美元素。在藝術發展領域中,以樂音運動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表演者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工作來識別與欣賞音樂作品,從而進行音樂作品的展示與二次表演創作:一是對音樂作品的樂譜進行深層次地理解;二是從樂音運動方式層面,了解音樂作品中樂譜信息的具體“所指”,以此為契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行藝術表演的展示,達到音樂作品賞析實踐的有效性模式。
(三)心理運動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
在音樂作品欣賞中,音樂家的演奏、指揮、演唱等形式,都是建立在對作品的欣賞與理解基礎上,之后進行呈現相關的藝術運動。如果一部音樂作品沒有藝術家去欣賞、鑒賞、表演,那么這部音樂作品會失去其創作與呈現的價值。在音樂作品賞析中,聽眾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與理解是音樂創作者、欣賞者、表演者一切活動的出發點,通過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呈現,為受眾面打造音樂意境,使聽眾融入其中,促進音樂作品與聽眾情感之間形成共鳴,從而提升音樂作品的創作價值。由此可見,在音樂作品欣賞中,心理運動方式不僅是音樂呈現的一種形式,也是音樂作品二次創作欣賞的一種方式。基于此,音樂作品的賞析應立足于音樂作品心理運動的方式,加強對音樂作品心理運動方式的探究與思索,從而以音樂作品的呈現,打動受眾面,增強音樂作品賞析的價值性。
二、音樂作品的創作特點
(一)富有想象色彩
音樂彰顯自身獨有的藝術性,可記錄藝術信息,也可呈現藝術信息。在音樂作品創作中,一些音樂創作者以自身思想情感為媒介,使音樂作品與生活融合銜接,通過藝術加工創作出獨具一格的音樂藝術信息。同時,在音樂作品賞析中,人們以情感為基點探究,思考其中的藝術信息,可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思想與情感,通過個體對音樂作品內在情感的想象與思考,實現作品情感與欣賞者情感之間的共鳴,增強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可以說,想象色彩是音樂作品創作及賞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借助這一音樂作品的創作特點,更好領會音樂作品中的創作思想。例如,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創作者較為重視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融合,通過樂譜文字等,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使生活信息在自身藝術加工中得到升華,讓音樂作品增添了幻想與神秘色彩。
(二)反映民族特色
音樂作品創作的另一特點是反映民族特色,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開展,人們的民族情感較為澎湃。同理,在藝術領域中音樂作品創作者將自身民族情感、情懷融入其中,呈現音樂作品的民族性特點,音樂作品的民族性特色也是音樂作品賞析的另一特點,以音樂作品為導向,讓音樂賞析者立足于民族,通過對民族音樂作品、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等信息的探究,更好地領會音樂作品中的民族性,提升音樂作品賞析及創作的成果。比如:我國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音樂作品就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性元素,《渡情》《千年等一回》都融入了中國民族性的信息,包含黃梅戲、京劇等,讓音樂作品凸顯民族風格,提升中國音樂作品的辨識度,使其更具民族性特點。諸如,歌曲中的循環音兒ChinaChina,彰顯作者愛國情懷,也帶動聽眾愛國情感,增強作品的藝術鑒賞與欣賞能力。
(三)表達個人思想情感
音樂作品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其創作之初,是記錄、傳承一種思想,呈現表達個人思想情感的藝術創作。藝術創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無法運用主觀意識表達的情感可寄托于藝術,以藝術為媒介,記錄、呈現、傳遞自身情感信息,以此刻畫作品中的思想、內容、情感以及人物等信息,使音樂作品更具情感性。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作品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呈現命運抗爭的思想,也表達了貝多芬自身在悲慘命運中永不言輸的精神,引領人們向美好的生活前進。
三、音樂作品的賞析方式
(一)音樂節奏
在音樂作品賞析中,注重音樂節奏的賞析,以音樂節奏的賞析方式為主,達到音樂作品賞析的有效性。在音樂作品賞析中,音樂節奏融入其中,既要重視對作品創作背景及思想的認知與了解,更重視音樂節奏的把握,從而更好地了解音樂作品的藝術性信息。例如:在《雨打芭蕉》中,演奏過程中的時強時弱,打造了雨水打在芭蕉上的情景,并以音樂作品旋律的呈現,刻畫出生動的雨打芭蕉的小島生活情景,同時節奏的呈現抑揚頓挫,使人們在聆聽作品時,感受到南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以作品的情感帶動聽眾的情感,使聽眾的情感得到升華。《雨打芭蕉》作品中,音樂節奏在其中的運用,讓音樂作品整體風格呈現藝術性與曲折性,使作品更具賞析性。基于此,在音樂作品賞析中,音樂賞析者應對音樂節奏進行把握,從而提升音樂作品賞析的水平。
(二)音型劃分
音樂作品賞析中音型劃分是其中的重點,也是重要的音樂作品賞析元素內容之一。音型在音樂作品中的體現,使音樂作品呈現一定的意境與情緒,讓音樂作品的形象更為豐滿與豐富。音型在音樂作品中反復呈現,貫穿于音樂作品的始終,呈現統一性與科學性的藝術特征。在《雨打芭蕉》中,作品的音型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分別為:小三度、大二度與小三度、三小度與大二度,通過動人的旋律與藝術渲染,為聽眾呈現良好的藝術情景,增強音樂作品藝術鑒賞的自身魅力與價值性。因此,在音樂作品欣賞中,音樂賞析者應重視音型劃分在其中的運用,以音型劃分更好地探究音樂作品的藝術信息,也更好地呈現藝術信息,為聽眾打造藝術意境,從而增強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
(三)演奏形式
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有獨有的演奏形式,音樂作品因演奏形式而獨具一格。而在音樂作品賞析中,演奏形式也可作為音樂欣賞的一種手段,為音樂欣賞者良好的音樂作品鑒賞提供保障。例如:《我的祖國》,用演奏形式進行作品賞析,以演奏形式探究作品的思想情感、藝術信息,了解作品中演奏旋律的抑揚頓挫,從而促進音樂作品的呈現與創造。基于此,音樂賞析者在音樂作品賞析中,要重視演奏形式的把握,從而增強自身音樂欣賞能力。
四、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提升路徑
(一)積累優秀音樂作品
在音樂作品賞析中,提升音樂賞析者的賞析能力,需要其積累大量的音樂作品,研究音樂作品中的演奏形式、音樂節奏、思想情感等信息,從而更好地辨別與識別音樂作品,增強自身藝術感染能力。例如:通過開展藝術欣賞活動,瀏覽賞析多音樂作品,探究音樂作品的不同風格,包含民族音樂作品、民間音樂作品、西方音樂作品、古典音樂作品等等,探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并了解作品中的內容、旋律、節奏和合聲等信息,以此提升欣賞者的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同時,融入到各大音樂會中,品味多元的藝術作品,探究其音色、節奏、旋律,體會其中的美,從而助力音樂賞析者藝術道路的發展。
(二)傳遞音樂基本知識及技能
在音樂作品欣賞中,重視傳遞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使鑒賞者具有較高的音樂欣賞能力,從而提升音樂欣賞水平。如傳遞音樂作品的基本構成、音樂家的創作背景、音樂創作技巧、創作思維等,提升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與鑒賞能力,使音樂賞析者獲取音樂作品中的魅力。同時,針對音樂基本信息的傳遞,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先進技術的支撐下凸顯藝術信息傳遞的新穎性,不斷增強音樂欣賞能力。
(三)增強人文素養
在音樂作品賞析中,重視音樂賞析者人文素養的培養,強化歷史文化、本土文化、西方文化教育。例如:在音樂作品欣賞中,立足于作品內容,加強對音樂作品相關文化信息的傳遞,包含民族性、藝術性等信息,豐富藝術鑒賞者的思想及情感,使其更好地進行音樂作品賞析。同時,也增強音樂作品賞析者的社會閱歷與生活閱歷,增強音樂賞析者藝術創造能力。
(四)提高藝術感知能力
在音樂作品欣賞中,重視音樂賞析者藝術感知能力的培養,使其具有藝術發現能力、藝術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藝術觀察能力、藝術聆聽能力,從而為音樂賞析者欣賞藝術作品助力。基于此,當代藝術教育的發展與實踐,應重視學習者的藝術感知能力培養與教育,創新藝術教育的形式,加強學習者審美能力教育,引領學習者探究美、欣賞美、發現美、感悟美,從而提升藝術教育實踐的成果,助力于學習者藝術道路的全面發展。
五、結語
音樂作品的賞析實踐,從藝術視角探究音樂作品的生成模式及創作模式,以此為基點,開展音樂作品賞析活動,增強音樂作品賞析者賞析能力。基于此,在藝術道路發展中,應重視音樂作品的賞析與辨別,不斷增強藝術學習者的音樂素養與音樂鑒賞能力,為其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阿曼尼沙·玉蘇甫.學生音樂作品分析能力在手風琴演奏中的重要意義[J].大觀(論壇),2021,(07):51-52.
[2]高佳欣.泰勒曼音樂作品在浪漫主義時期沉寂的主要因素探究[J].黃河之聲,2021,(13):134-136.
[3]胡琦弇.“文化語境”下小學音樂教學中西方音樂作品的融入[J].基礎教育論壇,2021,(17):64-65.
[4]吳雪梅.在音樂教學中茶文化音樂作品起到的促進意義解讀[J].福建茶葉,2021,43(05):239-240.
[5]李莉.基于新文科視域下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解讀方式與演奏路徑[J].黃河之聲,2021,(09):151-153.
作者:萬雯麗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協同育人路徑
- 下一篇:網上藥店發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