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改革研究
時間:2022-07-22 11:38:52
導語: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綜合模擬實驗課程對于鞏固理論知識和提高應用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會計信息鏈”與“專業課程鏈”有機融合的理念,以提升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為出發點,針對目前國內會計學人才需求端和供給端的不匹配問題,對傳統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改革進行系統探討,為全面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提供可參考手段與方法。
關鍵詞:會計學;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會計信息鏈;專業課程鏈;教學改革
隨著管理會計概念的深化,以及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化新興技術的應用發展,會計工作不再只是為企業提供對于“過去”業績的核算,更需要的是運用專業技能去幫助企業“認清當下”與“預測未來”,真正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加入到高層管理決策當中。因此,從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新時代對于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綜合實踐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缺乏對企業人才需求的充分了解,致使當下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脫離社會需求,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普遍存在。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是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新時代、新要求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必須要充分重視開展實訓課程,即在傳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接軌現代社會,幫助其實現高校教育到社會工作實踐的順利過渡。然而,當下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在開展過程中已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影響了其教學效果。為此,本文基于“產教融合”的大環境,從“會計信息鏈”與“專業課程鏈”有機融合的視角出發,探究了改善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的具體方法,以期促進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只注重會計核算,忽略審計監督與財務分析會計核算、審計監督與財務分析是會計工作全面開展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三者之間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在企業的管理與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從目前大多數高校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往往都是更注重會計核算職能,較少涉及甚至是完全忽略了審計監督與財務分析的技能考核。因此,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只能在給定的業務活動下掌握諸如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和報表編制等基礎工作,無法了解和熟悉會計資料在相關部門之間的傳遞和審核,也無法認真利用專業技能針對已有的會計資料來開展鑒證工作,從而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公允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等進行有效監督,更不會主動探究或者無法解讀會計信息背后的經濟實質,進而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真正參與到企業的管理決策之中。可見,當下的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既不利于培養會計學專業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也不利于其綜合實踐能力的強化,更無法匹配當下各個行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就出現了現實中人才培養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兩張皮”問題。2.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強,缺乏現代化技術的應用首先,當下高校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信息化依然體現為會計電算化實訓理念,并側重于對會計軟件子模塊操作與應用的介紹,比如用友、金蝶等軟件的賬務處理模塊,對學生的要求也只是熟悉如何利用會計軟件進行建賬、制單、記賬以及財務報表編制等,嚴重缺乏對于其他功能模塊的理解與掌握,尤其是財務分析與決策模塊,并據此開展對企業的財務盡調與預測,這也與當下會計工作與職能的理念相悖。另外,除針對會計核算配有相應的模擬課程與實訓軟件之外,很多高校在其他技能實訓方面都嚴重缺乏課程教學與配套軟件,比如審計與財務分析等,更不用說在綜合模擬實驗階段對這兩大部分開展應用與實操的考核與評價。而且,除了硬件設備落后之外,現有配套的會計軟件也缺乏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可見,當下很多高校的實訓硬件與軟件設備都顯得捉襟見肘,很難滿足全面教學及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3.師資缺乏實踐經驗,且參與程度較低目前來看,大部分高校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指導教師一般就是會計學專業的專任教師,大都具備比較扎實的理論知識,但很少有真正到企業財會崗位上開展長期實踐工作的經歷。而且,伴隨著高校人才越來越明顯的年輕化趨勢,更多的專任教師幾乎是從高校畢業直接到高校就業,以上現象也就更加常見。除此之外,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團隊中會有一些教師缺乏資深的財務、會計學習與研究背景,也會有一大部分教師無任何信息技術方面學習與研究的經歷,復合型人才的缺乏更是極為常見的,即既懂會計又熟練掌握現代化技術的復合型教師。所以,這也就導致指導教師在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中的參與程度偏低,往往都是將實訓材料或教材下發給學生之后,任由他們組建隊伍進行賬務處理,使得學生沒有得到充分、及時的引導與解惑,致使他們無法真正地融入到會計工作人員這個角色,更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比如,當學生在賬務處理過程中出現某方面錯誤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大都是參考教材或其他小組的答案,而不是利用審計的一些技術方法進行審查與修正等。如此以來,以上問題就會導致很多教師往往只能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理論經驗來進行指導學生,無法利用實際中的會計業務處理流程等來進一步闡明其中原理與具體思路,更無法充分解決學生在實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等,最終使得實訓內容與企業實際會計業務工作的嚴重脫節,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就遠遠達不到預期。4.課程考核方式不科學,評價標準單一首先,目前很多高校對于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考核方式是分組考核制,即將整個專業的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分配給指導教師進行考核。而指導教師考核的方式,僅僅是對每個小組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結果性材料的規范程度、完整程度以及正確性等方面進行查閱與詢問,無法充分知悉每個小組在賬務處理過程中發現問題、交流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另外,評價考核的主體都是校內指導教師,缺乏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內部互評,以及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參評,這就使得很難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的對學生開展考核評價。再者,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效果評價標準一般都是對會計核算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方面的熟練程度,忽略了對審計監督和財務分析兩方面的要求,而且很少涉及信息化方面的考核。那么,對于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便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會計核算以及手工做賬上面,對審計監督和財務分析以及信息化的應用實踐重視度不夠,也就大大降低了他們畢業后的崗位契合度與適應性。最后,課程考核的標準過多地注重個人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對于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職業態度等綜合素養方面的關注較少,不利于學生參加工作后長期的規劃發展。
二、基于“雙鏈融合”的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方法
1.重新明確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目標,強調綜合專業素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業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開設應當圍繞現實中的行業人才需求,設定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培養目標,改變當下很多高校只注重會計核算的現狀。然而,對于會計學專業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兩張皮”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專業課程尤其是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設計與會計業務工作的實際應用缺乏有機融合。我們可以從會計信息鏈的角度分析當下行業環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更科學、合理地設計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實現加強綜合專業素養的目標。會計信息鏈,即從信息搜集到決策的完整而連續的鏈條,是不同會計職能之間基于一定的邏輯關系和辯證關系形成的關系形態,主要包括會計核算、審計監督以及財務分析三大環節。該鏈條反映的正是目前行業環境對會計人才的三大主流需求,無論是高校財會專業整體的課程體系設置,還是會計學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都應圍繞三者的有機統一來開展。因此,基于會計信息鏈與專業課程鏈的有機融合,建立以會計核算、審計監督和財務分析為主體的專業課程體系;然后,基于此,在原有的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里增加審計監督和財務分析的兩大模塊內容。那么,學生在原有的會計核算工作基礎上,既要根據參考資料以及已完成的會計核算相關材料出具完整的審計報告,又要結合所有材料具體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等,給出詳細的財務分析報告。如此以來,通過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學習,較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現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決策會計等的轉變,最終促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有效對接。2.豐富信息化課程與實訓內容,重視會計軟件的更新與資源整合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缺乏現代化技術類課程或沒有開設相關課程,當下很多高校已開設的大多為傳統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比如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等。然而,諸如云會計、財稅共享、財務共享流程管理與設計、大數據審計等卻較少涉及,甚至是完全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因此,鑒于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對審計監督和財務分析模塊的整合,首先,應適當增加會計信息化及實訓課程,比如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化新興技術的應用。同時,尤其需要針對審計監督和財務分析兩大環節內容,構建綜合的信息化專業課程體系,更重要的還有配套硬件與軟件設施的增設,進而提高學生會計信息化應用技術能力。然后,在此基礎上,高校還應加大對會計實訓信息化教學及實訓過程中所需平臺或軟件的采購與更新,比如智能化財務分析系統、大數據審計系統以及財務云平臺等,為學生提供現代化技術賦能情境下實際操作的機會。當然,對于經費有限的高校,可以致力于促進深度的“校企合作”,加強“產教融合平臺”建設,從而實現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人才共享、信息共享以及配套設施共享等,進而更好地服務于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工作,相應地,也可以促使人才培養更好地匹配企業的人才需求。3.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培養,同時引進企業師資團隊為了進一步提高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指導教師的實踐技能與經驗,響應產教融合改革號召,應當極力貫徹“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政策,為課程改革方案得以實施和實現提供充分的人力保障。首先,高校應當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培養。這不僅要從教師招聘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培養機制、激勵機制等,支持與鼓勵在職教師去企業不同的崗位上掛職、去參加各種會計培訓等,在改善教師理論教學與實訓操作相脫節等情況的同時,打造一支有針對性的、高水平的會計信息化實訓教師隊伍。比如專任教師出去掛職鍛煉與教學科研的工作量按照一定比例轉換,并且在科研項目申報、職稱評定、職位晉升以及培訓深造選拔等工作中給予“雙師型”教師一定的“綠色通行權”等。再者,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可深度合作,根據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開設的思路和目標,柔性引進會計信息鏈上不同環節的高端技術人才、管理骨干成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并切實地參與到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擬定,以及對學生的會計綜合模擬實驗以及實習實踐的指導,豐富教師隊伍結構。4.動態調整考核方式,綜合化考核目標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對于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的考核,應當根據行業的發展需求動態調整考核方式,并設定科學合理的綜合性考核目標,進而更好地促進會計學專業學生掌握綜合理論知識、增強綜合實踐能力以及提升自身綜合素養。首先,如上所述,在考核內容方面,應該對會計核算、審計監督以及財務分析三大環節的內容進行分階段考核,同時關注小組成員發現問題、交流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注重過程評價。其次,應當重視課程評價考核主體的多元化,除校內指導教師參與考核評價之外,應積極引進小組內部成員之間互評、第三方企業或機構參評的考核機制,進而分別從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專業實踐能力等多方面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的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最后,除了考核內容綜合化的體現,該課程的考核標準還應當綜合體現學生在綜合實驗過程中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工作態度、溝通交流等素養,為其更好地融入工作環境,在以后的長期規劃中健康和穩定地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結語
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化新興技術的應用發展,以及深化產教融合的迫切要求,會計職能也在悄然轉變。這也致使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四個問題:只注重會計核算,忽略審計監督與財務分析;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強,缺乏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師資缺乏實踐經驗,且參與程度較低;課程考核方式不科學,評價目標單一。因此,基于會計信息鏈與專業課程鏈有機融合的理念,本文將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內容與新時代會計職能理念相對接,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措施:重新明確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課程目標,強調綜合專業素養;豐富信息化課程與實訓內容,重視會計軟件的更新與資源整合;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培養,同時引進企業師資團隊;動態調整考核方式,綜合化考核目標。如此以來,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便能夠很好地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培養更多符合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有效改善人才培養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兩張皮”問題。
參考文獻:
[1]葛幸元.基于產教融合視角下財務管理綜合決策實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9:113-114.
[2]羅映紅.智能財務時代會計人才能力需求分析--基于廣東地區招聘信息的統計[J].商業會計,2020,1:120-123.
[3]吳蜜蜜,陶燕.人工智能背景下財務發展路徑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9):104-105.
[4]胡明琦,張祖荻.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報告[J].時代金融,2020.18:163-165.
[5]劉孟飛,劉曾連,奉潔.產教融合:智能財務時代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改革[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1):35-41.
作者:王永健 王站杰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貴州財經大學工商學院
- 上一篇:數字經濟+銀稅互動對小微企業的影響
- 下一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三創人才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