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可行性

時間:2022-06-27 14:58:52

導語: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可行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可行性

摘要聲樂技術分級訓練模式是基于以生為本的技巧訓練理論而提出,講求以學生水平制定聲樂的分級教學與鍛煉的方式和標準,這與五項全能技術音樂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五項全能技術理念或可成為聲樂技術分級訓練模式實施的理論前提、基礎,相關人員若要探求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落實辦法,少不了要對五項全能技術理念下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可行性展開研究。本文從聲樂技術分級訓練模式的可行性要素切入分析,對五項全能技術理念在其中的應用優勢進行對比、總結,并基于這一理念提出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落實辦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五項全能;聲樂技術;分級訓練;落實方法

一、引言

所謂音樂教育的五項全能技術理念就是圍繞具體的音樂科目、專業制定學生有必要掌握的五項技能、素養的育人理念,其強調從學生的能力水平出發,結合時代特點開展有關音樂的因材施教的授課方式,放在聲樂技術訓練之上即是要圍繞聲樂技能提升所需的要素,選擇五項核心的技能、素養對學生展開培養和鍛煉,以五種技能素養共同促成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在這一音樂教育理念之下,對聲樂技術展開分層訓練是有必要的,其正好符合五項全能技術理念對音樂教育提出的系統化、循序漸進要求,因而相關教師應借此對聲樂技術分級訓練模式的可行性進行探究,以為聲樂技術訓練落實五項全能技術理念提供助力。

二、聲樂技術分級訓練模式的提出即其可行性研究

(一)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內涵、背景

聲樂技術的分級訓練就是根據學生的現有聲樂技術水平對其聲樂學習應具備的技能、素養進行分級的教育、培訓,相比以往的一些聲樂教學模式,分級訓練更側重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以“教”來適應“學”。這一模式下的教學主要通過對學生的分層來區分、明確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需求,對標不同的技能提升需求,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學辦法與路徑,進而讓聲樂技術掌握不佳的學生能夠完整、系統、熟練地掌握理論知識,達到基本的技能要求水平;中等水平的學生能在目前能力基礎之上有所突破,在一眾學生當中實現某一或幾個單項技能的脫穎而出;讓本身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進一步挖掘、發揮自身的潛能,實現聲樂技術質的飛躍與提升。聲樂技術的分級訓練模式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因其主要根據聲樂教學的特點和規律來對學生和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分級,所以基本能符合人類認知規律和教育循序漸進發展的規律,因而人們完全不必質疑其實施的合理性。而關于分級訓練的實施,近年來也有學者不斷開展研究。作為職校音樂專業的重要構成,聲樂一直是很多專業的基礎課程,然而學生的聲樂基礎存在差異,單一模式的教學因開放性交流不足等因素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能力提升需求,所以在很多學者看來,對聲樂技術的訓練轉為分級模式或能成為均衡提升不同學生基礎能力、素養的突破口。中職藝術教育本就各具特色,聲樂教學更需遵循科學的邏輯系統與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展開設計,這在藝術類教學中早有先例,只是聲樂教材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明確界定水平程度,規范教學并予以明確指導的內容,因而需要借助分級訓練模式的實施來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可行性研究

傳統聲樂教學因為缺少明確的教學進度要求,教學選材或模式的選擇常遷就于大部分學生的能力現狀,一些優秀學生要想提高自身聲樂技巧、水平只能在自然的訓練中慢慢尋求改進。其對應的考核也沒有明確的程度、等級劃分,只能片面反映學生的能力和問題,長久下來必然會造成學生之間差異的形成。而中職的學科考核制度又是保證人人都能過關的機制,既定的結果又會令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喪失努力欲望,形成消極的態度,十分不利于教師的管理教育。相比于傳統的聲樂教學、訓練和考核,分級訓練與考核模式的等級區分中,各等級標準的制定更加明確,其打破了不同水平學生處于統一標準測試的藩籬,讓不同情況學生的問題和需求都得到了反饋,更有益于教學的調整與升級。就目前而言,有的學校已經提出了聲樂分級考核,旨在打破年級界限、增加對學生專業管理的約束力,讓教師得以針對不同等級的教學對象進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素養方面得到提升。對學生而言,這一考核制度的實施也是一個大的轉變和突破,不僅引導了教師教學方法、模式的改進,其也能立足于實際把握自身的專業起點與學習狀況,循序漸進地去規劃和提升聲樂演唱水平。因而從聲樂技術訓練分級考核制度的提出和實踐中不難發現考核的分級對學生學習狀態、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還是較具引導性的,這為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開展與施行提供了有效的鋪墊。相關教師可根據聲樂教學的系統性特征有邏輯地篩選不同等級的教學內容,并在訓練環節加以滲透,使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其各個層面的能力訓練也能保持相互平衡的關系。

三、五項全能技術理念為聲樂技術分級訓練鋪墊的基礎

(一)科學基礎

雖然關于職校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研究正在學界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實際上目前僅有分級考核制度,至于分級訓練模式在相關教學訓練中的可行性還尚待進一步明晰。筆者根據從其他學科搜集整理的經驗歸納了五項全能技術理念在聲樂技術分級訓練中所能提供的科學理論支持,以期為這一訓練模式的設計、實施進行鋪墊。首先聲樂技術分級訓練作為一個技能訓練教學模式,需要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支撐,并搭配具體落實的方法,以確保整個訓練過程的科學、嚴謹性。沈湘先生對聲樂的咽音有這樣的認識,他說這是咽喉發出的基本聲響,是一個穩定腔體能夠發出來的松弛自如的聲音,如果賦予咽音其他多余的定義,則歌唱中的音色就不會自然。而沈湘先生針對聲樂發音方式所提出的這一觀點本身就是對聲樂技術合理劃分、有針對地解決問題的理念的支持,是為奠定分級訓練模式實施的科學依據之一。其次,中職近年擴招所造成的人才選拔標準和教學質量的下滑讓人們重新正視了藝術類課程的設置問題,比如哪些藝術課程是有必要開展的,哪部分素養內容是有待被滲透的,都是需要有關學校、教師進一步明確并做好分類處理的問題,而這正為聲樂技術訓練的分級設置提供了“動機”,即正因為面臨著這些現實問題,開展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模式才更能凸顯出必要性。最后當前的科技發展成果也能讓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前收錄機的時代,學生們通常靠錄音模仿來進行聲樂訓練,學生只能對比出自己與錄音中歌曲演唱的差異,不能很好地反映自身聲樂訓練中的問題,開展分級訓練自是無從談起。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新媒體能夠同步歌曲的鑒賞與演唱的錄制,有助于學生自行對比自身水平問題,提高了學生在聲樂訓練中的自主性,更是能為分級訓練模式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

(二)藝術基礎

五項全能技術理念是站在學生專業發展角度而提出的教育、訓練理念,通過對其理論觀點構成的分析,不僅能為聲樂技術訓練分級練習模式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還能從藝術角度為聲樂技術分級訓練模式的可行性進行驗證。由于語言在聲樂藝術中占據核心地位,聲樂技術的有關練習也要注意圍繞語言的藝術性來展開。而語言在聲樂中展現的藝術美不僅是發音的美,還有寓意、蘊含情感所帶來的美,這在不同的語言語系中都有著不同的表現,因而要提升學生的聲樂表演技術,加強其對中國語言特點的理解也是極為必要的,這就是聲樂教學中的語言基礎教學,需要教師貫徹五項全能技術理念,借助聲樂的分級訓練來實現。可見基于五項全能技術理念的聲樂技術分級訓練是保持聲樂技術訓練藝術性的前提基礎,只有將語言教學與聲音的訓練緊密聯系在一處,聲音和聲樂所傳達的語言藝術才不會分離。另外從教師指導學生訓練的角度來分析,決定學生聲樂技術水平的除了扎實的樂理知識還有學生自身的音色特質、良好的樂感,而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于讓學生的樂感聲音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所以指導中對學生才智激發也是必要的。只有讓學生明白聲音訓練所收獲的技能不過是一個藝術表達手段,而一個人對音樂的把握,在音樂中體現出的風格旗幟才是音樂的生命與靈魂所在,其對聲樂作品的展現才會更具豐富性,更富有感染力。從這一角度來看,分級滲透五項全能技術理念也是聲樂訓練具有藝術性的主要前提。

四、基于五項全能技術理念的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落實辦法

(一)第一級訓練

基于以上對五項全能技術理念下聲樂技術分級訓練必要性與可行性的分析,可知五項全能技術理念為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同時也奠定了分級展開聲樂技術訓練的藝術性,所以具體的訓練中有必要圍繞五項全能技術理念的核心在聲樂技術訓練內容中挖掘相關的技能、素養要素,通過分層、分級依次開展訓練,促進學生整體能力水平的提升。其中第一級的訓練作為基礎性訓練主要包含發音習慣等準備性內容,學生在訓練中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演唱姿勢,調整好身形、口型以確保發出聲音的正確性;調節演唱心態,尤其對不同曲目的情感進行把握,借助自身情感的調動來賦予歌曲以生命,總結經驗并形成針對不同曲目的演唱技巧和習慣;發聲訓練應著重中聲區域,以保證發音時喉頭的穩定和口腔肌肉的松弛、自然。除此之外聲樂訓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各個國家的歌曲都要使用官方語言來進行訓練和演唱,主要是鍛煉學生的正確發音與呼吸,使其深入把握呼吸變化與聲樂技巧控制的關系,在深入理解聲樂作品的同時,更好地駕馭不同的歌曲。對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情況科學布置課程結構、內容,讓學生全面接觸到以上的基礎訓練,并依照自身的起點水平著重某一環節的練習,進而確保學生聲樂基礎的奠定。

(二)第二級訓練

聲樂技術的第二級訓練主要在于提高學生的聲樂理論認識,尤其要使其了解、掌握一些青少年變聲期練習聲樂技巧的注意事項,以讓其在確保自身訓練安全的基礎上對聲樂的知識、技巧進行自主的探索、學習。這一過程中除了向學生布置理論知識探究、討論任務外,教師也可以就青少年變聲期聲樂訓練的展開這層內容提出一些問題以引導學生探究,使其加深對科學練習聲樂的認識。比如學生的聲區訓練在得到基本的鞏固之下,會進一步展開拓展性的訓練,但男女身體構造、激素變化等的不同導致女生需要拓展音區達到十二度以上,而男生則拓展到十一度即可,學生在自我練習和小組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對這一情況進行明確,以避免學生過度訓練所造成的聲帶損傷,當然有些學生存在的偷懶想法也需要在這一規范的明確下得到有效的規避,進而充分呈現出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此外,訓練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聲音的圓潤和流暢,確保咬字發音字正腔圓,這涉及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對語言的把握,也是學生探索聲樂理論知識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除了必要的引導外還要通過布置適當訓練任務促成學生形成學習訓練小組,以使其在小組的溝通交流中深化對歌曲、語言的理解和解讀。

(三)第三級訓練

聲樂技術的第三級訓練一般圍繞學生對氣息的控制而展開,其所對應的素養包含學生對聲樂技巧的主觀認識與理解的深度,以及學生對不同歌曲的把握與駕馭情況,因而訓練的內容少不了對學生這兩方面素養的培養和鍛煉。對此教師可增加聲樂經典作品鑒賞與分析環節,通過提出具體鑒賞問題,讓學生在品鑒不同聲樂作品的同時總結和區分作品之間的關聯性與區別,使其自主探究作品的內涵和表現的深度,以加深其對各種聲樂作品、歌曲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自身演唱訓練時情感、氣息的把握。一般來講,學生自主鑒賞聲樂作品都不會有太深的深度,主要停留在作品技巧、特征表現等表面的解讀上,需要教師滲透作品背景或讓學生自主查找作品的創作資料來幫助其建立與聲樂作品的“情感”,使其帶入創作者或經典演唱者的情感,進而深入分析作品的情感內涵;當然教師在其中滲透一些德育的觀點也能激發學生對歌曲內涵情感的主動把握,但這些環節要盡可能地包含在訓練任務的條件中,以避免教師在學生自主訓練過程中的過多干預問題。此級的訓練目標除了要讓學生深入把握訓練曲目的情感外,還要鼓勵學生多掌握不同類型的歌曲,以不斷拓展其音域,使其慢慢形成混聲共鳴的應用經驗,豐富其演唱表現。

(四)第四、五級訓練

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第四、五級也是學校階段聲樂訓練的最高級別訓練,一般要求學生在達到及格(男女音域打開至十二度和十一度以上)水平之后再開展。這時訓練對男女音域的打開要求提升至女聲十四度以上、男生在十二度以上,除了日常的課上及課下訓練以外,學生還應積極參加各種音樂會和演出來磨煉自己的能力,很多演出成績優異的學生一般有機會到國外參加國際級別的歌唱比賽,這對學生個人演唱風格的形成尤為重要。而為讓到達這一級別的學生在平時有足夠多的積累,學校方面可多組織開展有關活動,邀請音樂家、相關研究學者到學校發表演說,組織音樂會直播活動打開學生們的眼界,與社會機構一同舉辦校園演唱會等活動,為學生的實戰訓練提供舞臺。再者如與社會演出賽事舉辦機構達成合作,定期向學生發放演出賽事的入場券,或在學校網站發布近期演出賽事名單,鼓勵學生豐富自身的課余生活,使其聲樂鍛煉與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結合在一起,進而為其參與到更高級比賽、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積累經驗。

五、結語

基于五項全能技術理念的聲樂技術訓練可分別從聲樂演唱姿態、習慣,聲樂理論知識,聲樂技巧實踐中的氣息控制,聲樂演唱風格等不同方面分層、分級展開,不同級別的訓練對應的是學生不同的聲樂技術水平,培訓的方向也不盡相同。分級分層的訓練能讓學生在學習聲樂技術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對學生應用這一教學訓練模式既符合學生的發展情況,又能確保聲樂技術教育的循序漸進,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同時從教師開展教育、指導的角度來看,這一模式的應用又能對應聲樂技術指導的諸多藝術層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以上這些都是聲樂技術分級訓練具有可行性的有效證明,相關教師可基于五項全能技術理念對聲樂專業學生開展分級的訓練,以為其專業能力、水平的提升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安潮.五項全能音樂教育理念下的技術個性與藝術綜合[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7,36(4):77-80

[2]樊萍.五項全能技術理念下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可行性研究[J].藝術百家,2013,29(3):257-258+206.

[3]張波,林俊.五項全能技術理念下聲樂技術分級訓練的可行性研究[J].戲劇之家,2014(18):114.

[4]段鳳琴.聲樂技術訓練融入音樂修養元素概述[J].參花(上),2021(1):84-85.

[5]梁暉.五項全能技術理念下高校“合唱指揮分級訓練”的可行性研究[J].大眾文藝,2015(15):243-244.

作者:宋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