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學情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26 17:56: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聲樂教學學情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聲樂教學學情分析

篇1

(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吉林長春130052)

摘要:在聲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對處于情感成長期學生進行教育的良好途徑。本文探討了在聲樂課教學中通過注重情感體驗和正面教育來實施情感教育, 通過引導、體驗等形式使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真正熱愛聲樂這門藝術。

關鍵詞 :素質教育;聲樂教學;情感培養;體驗感受法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4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5—0094—02

收稿日期:2014—11—22

作者簡介:呂銘心(1972—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一、在聲樂教學中培養情感的重要性

(一)情感是聲樂作品的藝術生命,是聲樂教學的靈魂

人們把“聲情并茂”作為評價歌曲的藝術標準,從功能意義上說,歌唱的姿勢、呼吸、發聲、咬字只能解決“聲”的問題,而 “情”才是聲樂作品中美感的核心。因此,聲樂教學也應該以此作為教與學的準則。

國內外聲樂作品風格迥異,這就需要演唱者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情感表達出來,用自己的再創作還原作者的感情世界,體驗聲樂表演的樂趣。

例如:對于藝術歌曲《梁祝》中的主導旋律,歌唱者要勾畫出一個失去戀人、備受封建社會壓迫的女子,幻化成蝶后,與戀人雙雙飛舞的愛情世界,這就需要歌唱者演繹出亦畫亦真的戲劇性畫面。

由此可見,演唱者需要真情流露,融入畫境中體驗歌曲要表達的感情,這樣才能打動聽眾的心,從而準確地演繹好原作品。

(二)培養情感是陶冶情操、增強音樂素質的手段

審美導向是聲樂技術中的感性因素,在聲樂學習中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將聲樂學習轉化為一種審美意識,可以引導學生不斷地體會、領悟聲音審美效果。

聲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教師不僅要傳授歌曲作品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要有目標地引導學生把握演唱的情感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對歌曲作品的感受能力,使學生正確地、有創造性地塑造歌曲作品的藝術形象。

(三)情感是感染聽眾的關鍵

情感是聲樂作品的載體,從學生的創作能力上來體現。也就是說,讓學生能運用聲樂技巧知識再加入自己對作品理解后的內心思想,通過對不同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景物等不同情感的詮釋,啟迪聽眾的想象力,豐富、準確地還原一首聲樂作品,以此來感染聽眾,引領聽眾對作品進行共同再創造,以求滿足聽眾的情感審美需求。

例如:對于甜美抒情的聲樂作品,演唱出來就要帶給聽眾柔美、輕緩的聽覺感染力;對于激昂、雄壯的聲樂作品,演唱出來就要帶給聽眾豪情壯志的聽覺感染力;對于活潑歡快的聲樂作品,演唱出來就要帶給聽眾輕松、減壓的聽覺感染力;對于舞動、繁瑣的聲樂作品,演唱出來就要帶給聽眾宣泄、狂想的聽覺感染力;等等。

歌唱者帶給聽眾聽覺上的感染力是直觀的,歸根結底,能給聽眾帶來巨大感染力的應該是內心升華的感染力。聽眾被傳達這些信息之后再經過豐富的內心活動,進行想象和感受,進而產生出來的巨大感染力,才是演唱者詮釋作品的最終目的。

例如:比才遺作《卡門》在我國上海、香港兩地歌劇院上演,大放光彩,受到熱烈歡迎。這就是觀眾看過歌劇演出之后,思想升華的感染力,不過,這種感染力要以視覺和聽覺感染力為基礎。

二、在聲樂教學中培養情感的重要途徑

要想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教學方法是重要環節。教師應該以趣味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也可通過小組研討、體驗活動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應該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高科技手段,來輔助學生預習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提高課堂語言的藝術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語言是教學工具之一,即要用最精準的語言表達出深奧的道理,傳達人間正能量。言簡意賅的語言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和更準確地理解知識。可以采用引導、啟發式的對話方法。

例如:學習歌曲《燕子》之前,要引導學生對這首歌曲產生興趣,首先啟發學生:我們都見過天空中的小燕子,把小燕子比喻成心愛的姑娘,你會怎樣來描述呢?

(二)在歌曲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與生俱來的特有的本質,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產生的體驗。

在教學中,我們要運用感知、聯想、與相關文化相結合等多種方法,豐富音樂情感體驗;以聽覺為主線,采取師生互動、設計音樂活動、創設適宜情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來。

例如:對于聲樂曲目《大海啊,故鄉》,歌曲為再現的二段體結構,作曲家移動了歌曲中三拍子節拍的重拍位置,形成八分音符和浮點音符組成的節奏型,使本來已經具有搖擺律動的三拍子更具有如海浪的晃動感。并結合以下波形為主的旋律進行,用橫進的手法,將波浪形的旋律層層推進,更增添了起伏蕩漾的效果。第二段在音區上進行對比,描繪了奔騰翻卷的浪花,將游子思念故鄉、心潮澎湃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惟妙惟肖,使音樂情感更加鮮明、突出。

完美的歌唱應是對藝術歌曲長期實踐、積累的成果。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加實踐活動的舞臺,讓學生把教學中所學轉變為心中所想、口中所唱的成型的聲樂作品,進而成為具有審美創造能力的人。

(三)加強聲樂基礎知識的學習

掌握聲樂理論知識是學好聲樂的基礎,因為基礎理論知識是學習聲樂的指導。只有熟練運用聲樂基礎知識,才能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聲樂作品的精髓所在,更深層次地把握作品的情感。

(四)深入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融入情感

深入地欣賞、認識、感受一首聲樂作品,才能更好地融入演唱者的情感,豐富內心世界,也才能讓聲樂作品有更深遠的意義。

例如:演唱著名抒情歌曲創作者舒伯特的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這兩首套曲都是用第一人稱敘述的,并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塑造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位充滿朝氣的青年,踏上生活之路,尋找幸福和愛情。但世態炎涼,主人公幻想中的王國被冷酷的現實摧毀,幾經挫折和失望,最終主人公變成一位凄涼、悲傷的孤獨者。這個從“自我感受”出發的作品,好像是一部自傳、抒情小說,是作者極具代表性的自我寫照的聲樂作品。所以,只有先透徹地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才能更好地將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五)以直觀示范教學傳達聲樂作品的情感

通過教師親自范唱,能夠促進學生直觀接受并能模仿、感受聲樂作品。

例如:對于《花非花》聲樂作品中的軟字頭處理,可以讓學生觀察、領悟教師從表情、口型、咬字、音色、氣息控制及作品的強弱和速度上以不同的兩個方向示范唱的處理,從而使學生能在直觀教學中感受到教師傳達出的情感,通過體會和模仿更簡單、準確地唱好這首軟字頭處理的歌曲。

(六)用形象的比喻性語言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

聲樂基本要素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這時候,如果教師用比喻性的語言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地描繪出來,就能使學生的腦海中有個具體的“真”東西的概念,從而簡化難點,讓學生易于接受。

例如:演唱聲樂作品《鱒魚》時,歌曲A段要描繪出鱒魚是在清澈明亮的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戲生活,也要求演唱者將此段唱出跳躍而不間斷的感覺。那么教師就可以把小鱒魚擬人化,把小鱒魚比喻成在小河中蹦跳玩耍的一群少年兒童,兒童一高一低地踩著小河底的鵝卵石,乍暖還寒的河水還有些涼腳,所以,兒童們舍不得離開河水又不得不蹦蹦跳跳。讓學生們在頭腦中有個這樣的畫面,再運用聲樂基本要素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就不難把握《鱒魚》A段作品的情感表達了。

參考文獻]

[1]陳棟.聲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陳華,鮮惠珊, 劉兵.聲樂(上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萬木.外國音樂簡史(上)[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

篇2

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學設計;聲樂

基金項目:2008年懷化學院科研資助項目“高校聲樂技巧課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HUY2008-50。

有效教學的理念產生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伴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及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學者于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關注有效教學的研究。聲樂課程是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聲樂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聲樂課堂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聲樂教學的重要課題。

聲樂有效教學是指聲樂教師遵循聲樂教學活動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科學的方式方法,成功促進學生的聲樂學習和終身發展以及聲樂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以獲得積極的教學效益,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較高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作出整體安排的一種構想,即為達到教學目標對教什么、怎樣教以及達到什么結果所進行的策劃。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實施最佳的聲樂教學方案,實現學生對聲樂學習的最大積極性,使學生的聲樂演唱技能和表現能力發生預期的變化,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由于通過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可以減少和克服聲樂教學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和提高聲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因此筆者認為,聲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有效的教學設計,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是實現聲樂有效教學的前提。本文根據“以學生為本”的課程理念,提出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的策略,試圖為實現聲樂有效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認真分析學情,把握真實狀態

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情分析是優化教學設計的基礎。高校的聲樂課堂教學,多以單人課和小組課為主,課堂教學所面對的是個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學生,他們的已有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不盡相同,因此只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增強聲樂教學設計的針對性,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學情分析不僅要了解聲樂課堂教學中每一位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類型和學習風格,還要研究學生對聲樂課學習的期望、分析學生的知識和生活視野、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等。此外,聲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應該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將聲樂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差異地適應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精心設計多種類型的發展平臺和發展渠道,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提供適切性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二、確定具體可行、三維整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細化,對教學過程具有指導和定向作用。有效的教學目標應該具備準確性和明確性,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評價性。首先,聲樂教學目標應該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不僅重視學生對聲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鑒賞、表現與創造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聲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撰寫,以聲樂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充分地體現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中。當然,三維教學目標并不是要求在每一節聲樂課上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其次,聲樂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一定的層次。聲樂教學目標的確定要面向全體學生,但也必須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要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并針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制定面向每個學生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現實的,但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則是可行的,即聲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擬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之分別適合于好、中等、一般三類不同程度的學生,讓他們在各自聲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努力都能夠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三、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它的選擇是優化聲樂課堂設計,實現聲樂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聲樂課堂教學存在單人課、小組課、集體課等多種形式,再加上學生的差異性,導致教學情況千變萬化,因此在選擇聲樂教學方法時,應該根據本節聲樂課教學的任務、內容、對象、方式、手段、條件等諸多因素,靈活的選擇教學方法。例如在使用示范法的時候筆者認為,對于程度較淺的學生,在布置其演唱新的音樂作品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完整示范是有必要的,因為通過教師規范的示范能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使學生明白該如何去演唱與練習;而對于程度較深的學生,教師可以嘗試先通過一些語言解釋或分析樂曲,啟發學生對樂曲有所理解之后,讓學生自主練習,但在練習過程中也可通過示范給學生一些提示和幫助。在聲樂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示范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合作式教學法、反思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式教學法等,如果教師在一節課或者一個教學階段只采用單一的一種或兩種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就會感覺教學單調乏味,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在一節課中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課堂教學既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又是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的過程,它既有預設又有生成,是兩者有效的統一。在以往的聲樂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往往過于強調預設,忽視了教師的經驗與風格、學生的認識與體驗,相同的教學內容,對于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師設計的教學策略則完全一樣,使課堂教學變得死氣沉沉、千人一面,從而導致教學的低效。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例如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對于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有彈性、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給教師和學生留下發揮主體性、創造性的空間和時間。其實聲樂教學的設計不僅存在于教學前的備課環節,還存在于聲樂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臨時發揮、聲樂教師的即時表現也構成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例如聲樂教師在教學情境中,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對教學進行感知、判斷和操作,按照學生聲樂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和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臨時調整教學萬法或改變教學策略,教師的這些行為就是在進行教學設計并實施新的教學設計方案。在聲樂教學設計時我們要堅持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與預設有機統一,既要重視課前預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一種積極的動態設計的能力,這樣才能提成課堂教學質量。

實現聲樂有效課堂教學,優化教學設計是前提。聲樂教師要具有“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圍繞“學生的發展”,認真分析學情、把握學生的真實狀態,深入吃透教學內容,全面把握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聲樂學習的最大積極性,使學生的聲樂知識和演唱技能發生預期的變化,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增強和提高聲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沈 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2j李宗堂.引導學生聲樂學習的有效途徑[J].中國音樂,2001(2)

[3]沈建民.論基于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及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03(9)

[4]龍寶新.陳曉瑞.有效教學概念的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4)

[5]程 紅,張天寶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5)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