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藝術心理學范文

時間:2023-04-05 08:1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聲樂藝術心理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聲樂藝術心理學

篇1

關鍵詞:聲樂藝術心理學;演唱

中圖分類號:J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1-0125-01

一、良好的演唱心理決定歌曲演唱的成功

(一)心理活動對嗓音的影響

嗓音是歌唱藝術的基本, 在音樂藝術中,它是表達思想情感的媒介之一。如何使嗓音充分發揮作用呢?我們這時就需要聲樂藝術心理學的引導了。對于初學者來說, 深厚的人文積累和平靜的心情至關重要。這能使你避免受到任何強烈的心理影響而引起錯誤的發聲方法。

(二)心理活動對聲調的影響

在演唱中, 有時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影響會使發音器官在發音時對音調的調節極度夸張, 這些歸根到底是由其人文素養低引起的。一般是由于受到精神緊張之類的心理的影響。而在良好的演唱心理的控制下的聲調,可以讓我們在音域中輕松地達到任何高度,不可將人為的力量強加于發聲器官。這說明,良好的演唱心理才是控制音調最重要的。

(三)心理活動對思想感情影響

每一首歌曲都有歌詞,這些文字是表達我們的情感的詩句。聲音是歌唱的基礎, 這種關系純粹是從美學和心理的觀點來考慮的, 并涉及到字在音樂中的功效。的確,歌曲若沒有與之相配詞就無法表達愛情、親情、友情、悲傷、快樂等等。但是,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演唱心理,再快樂的歌詞也無法表達出快樂情感。由此可見,良好的演唱心理是一首歌曲演唱的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二、把握心理是良策

(一)歌曲演唱前要放松精神是關鍵

減輕自己的壓力,放松自己的心情在演唱前是至關重要的。過分追求超水平演唱,害怕出錯,這種心理也是比較普遍的。有時演唱者在尚未出現錯誤時,卻老想著可能會發生錯誤;有時卻在發生某些意外后不能控制,對自己發生的錯誤耿耿于懷,以至于不能集中精力于接下來的演唱,甚至出現新的、更大的錯誤。其實,每個演唱者應當平靜心情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盡可能的準確,這主要靠平時心理的訓練與經驗,預先有充分的準備等來實現的。

(二)歌曲演唱時要有自信心

充足的自信心是遠離緊張的根本,當你信心不足或是沒有信心時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導致演唱失利。演唱歌曲的目的是打動聽眾的心。所以說,只有充分的自信心才是演唱成功的基礎。演唱中只有信心百倍,才能全身心的進行這種藝術創造。同時,演唱者還需要自我激勵,讓強烈的表現欲望來克服心理障礙。演唱欲望越強,反應越靈敏,就越利于歌唱技巧的發揮。所以,演唱的欲望、演唱的自信心與演唱的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歌曲演唱中要用心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對一首歌的演唱不是僅僅唱出聲音就足夠了。演唱歌曲是心靈的訴說,是情感的表達。雖說歌唱要通過良好的聲音來表現,但是注意力僅放在聲音和方法上則適得其反。所以說,要擺正技巧與演唱的關系,技巧只不過是你情感表達的一種手段而已,并不是歌唱的主要體現。因此,演唱者在拿到一首新的聲樂作品時首先要對聲樂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先理解歌詞想要表達的內容,再把握好歌曲的風格,是講述故事還是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然后再把握好音色、語氣、語調、情感、手勢等歌唱技巧。最后在演唱時要全身心的投入,仿佛你就是歌曲中的人物,歌曲的內心就是你的內心。當你自己完全被歌曲所感動時,就會和觀眾們產生共鳴的。與此同時完美的歌唱藝術效果便自然地產生了。這樣也就克服了心理壓力。

三、結束語

聲樂藝術心理學是藝術心理學的分支, 也是聲樂學與心理學之間的邊緣科學。歌曲的演唱不僅要具備生理上的創造條件, 而且還要受到心理機能的支配, 歌唱的整個過程離不開心理的感受、體驗、適應、表現等等的控制。而生理器官的外在表現, 恰恰就這些內在心理活動的表現。“聲情并茂”中“聲”是指生理上的表現, 而“情”則指的是心理情感的表現。如果沒有情的依托與抒發, 聲也不可能有靈魂和生命, 所以“聲情并茂”正是體現了聲樂藝術心理與心理創造的辯證關系。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辯證關系, 在演唱中探索“用你的心兒去歌唱”的真諦。

篇2

關鍵詞:聲樂藝術 教學 理念 建構

先進的聲樂藝術教學理念應該以本民族聲樂藝術成果為基礎,廣泛汲取和借鑒西洋聲樂藝術先進的經驗和理論,形成世界性的中國聲樂藝術。

一、如何建構先進的聲樂藝術教學理念

一要打破傳統的“三種唱法”的思想禁錮。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結合。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幫助學生修飾自己的聲音,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質,使學生的演唱自如、流暢、美麗、動聽,千萬不能去造“聲音”。

二要扎根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沃土。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聲樂藝術理論日臻完善和系統化。早在2000多年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就有了聲樂教學理論的記載:

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聲及清徵者,乃教之。

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宮,徐呼中徵,疾不中宮,徐不中徵,不可謂教。

這即是說,教唱歌應先看學生的基本條件,強調教以正確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

另據《史記·師乙篇》所載: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貫珠。

這說明在當時歌唱就要求氣息運用流暢,歌唱如線貫珠。

中國的京劇唱腔,聲區統一,字正腔圓,既能婉轉如歌,又能抒發悲壯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時候,強勁有力,穿透力強,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組的c-e,甚至更高。此種唱法及其訓練之道,能否借鑒于中國聲樂演唱訓練,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鑒“西洋唱法”的先進經驗。人類發音器官的結構和發聲原理是相同的,絕對沒有哪位歌唱家的發音器官比別人多一個或少一個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在進行聲音訓練時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鑒的地方。“西洋唱法”歷史悠久,除語言和音樂風格與我們有區別外,在嗓音訓練方法和聲音美學方面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過去有人說,“西洋唱法”聲音宏亮、寬廣、渾厚,有較強的戲劇性,不宜表現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其實,中國聲樂藝術也同樣要求聲音的宏亮、渾厚、結實、寬廣,我國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獷、豪爽、奔放、熱情、真摯,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質來表達我們的音樂。例如:滕格爾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帶嘶啞的聲音和通俗的風格來表現,完全還可以用明亮、寬厚、奔放的男高音來表現。

到底如何借鑒“西洋唱法”中的先進經驗,中西結合,達到發展我國聲樂藝術的目的,我們的先輩和廣大聲樂工作者已經作出了長期的、艱苦不懈的探索,也總結出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總的來說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聲樂教學中,根據學生聲音特點,因材施教,廣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進的訓練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將美好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嗓音運用于風格不同的中國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確理解科學的發聲機理建立切合實際的發聲體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樂器,一件能用不同語言表現音樂的奇妙的樂器。人要做到能正確、科學的發聲并利用好嗓音這件樂器表現音樂,了解嗓音生理結構和發聲原理是前提。

人的發聲器大體由聲帶(含假聲帶)、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頭腔構成。簡單的發聲原理是:聲帶在氣體的沖擊下產生振動,然后聲帶振動發出聲音,經過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頭腔的共鳴,便發出響亮和動聽的聲音。音質、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鳴腔體調節出的不同結果。要做到自如調節共鳴腔體,必須經過嚴格、正規的訓練。自然的歌唱與人的情緒、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積極配合、協調有極大的關系,甚至是歌唱活動“生死存亡”的關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氣息怎樣運動,路線如何,軟腭在不同音高時的狀態,舌根、舌頭的運動,下巴如何運動,怎樣張嘴,人的身體如何配合等都關系到聲音的好壞。

人的嗓音雖然在發聲原理和生理結構上具有共性,但每個人的聲音特點是不同的,除有男聲、女聲、童聲,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還有音色、發音習慣、語言習慣的不同,另外,還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個人在學習聲樂的時候,建立正確科學的符合自己聲音特點的發聲體系是關鍵。在練習時,每發一個音都必須符合歌唱發聲原理;聲音通暢,氣息流動,音色優美,自然動聽,有音量而不“傷嗓”(傷聲帶)是總原則。

有的同學急于求成,教師拔苗助長,在短時間內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結果,學生一開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學聲樂時,把中聲區的基礎打牢固,形成正確、積極、良好的歌唱狀態是歌唱訓練的原則性問題。

樹立正確的發聲體系,還有一個歷史問題要克服,那就是唱法問題。過去人們把聲樂分成“民族”和“美聲”兩大類,后來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長時期以來,不管生還是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常常說某某學生適合唱美聲,而某某學生適合唱民歌;嗓門大的、粗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聲”料子,嗓門不大,但優美、細膩、抒情、嘹亮的則是民歌料子。在教學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東西,去“造聲音”。其結果是將音樂教學引入誤區。正確的發聲體系,要尊重實際,尊重民族,尊重發聲的科學原理,切不可人為的、主觀的去認識。

更要強調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想辦法去修飾每個學生的聲音,使之流暢、有支持、有彈性、婉轉動聽或有力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尊重科學,穩步前進,切忌模仿。過去我們要學生多聽人家唱,那是要求學生多聽人家是怎樣運用自己的嗓音,怎樣把握作品風格,適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鑒,但不可模仿。藝術就怕模仿――模仿就完了。

要建立正確的發聲體系,老師是關鍵。初學者若不通過教師的指點,幾乎不可能正確把握自己的聲音,自己聽與別人聽是有區別的。因此,老師必須有相當靈敏的耳朵和聰明的智慧,對學生美好的聲音能自如把握、準確分析,然后讓學生通過鍛煉得以和穩定。

三、運用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聲樂教學,難就難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對不同的學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幾條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則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即“相才”是關鍵。在開始系統訓練之前,老師對學生必須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個學生,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結構、特點、習慣、語言、歌唱條件、發聲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統的訓練方案。

(二)堅持把握基礎訓練和秩序漸進的原則

聲樂基礎訓練,就像修高樓打基腳,基礎不打牢、不打扎實,是修不起來的。學習聲樂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歡和別人比,老師也有拔苗助長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學習進步快,心里便著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結果誤人子弟。聲樂教學一一定要循序漸進。在基礎訓練過程中,一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樂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聲樂審美觀和正確的聲音感覺(包括內心聽覺和內心感覺)。二是先從學生唱得最好的一個母音開始訓練,逐漸過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確的、良好的歌唱習慣,即能“張口就來”。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在進行基礎訓練時,千萬不可光“練聲”不“唱歌”。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安排豐富的曲目讓學生唱,要認真分析作品,教學生充分表現好每一首樂曲,哪怕是很簡單、很小的聲樂作品,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四是鍛煉學生正確的運用歌唱氣息。在氣息練習中,有的人喜歡專門教學生先找氣再發聲,這樣往往造成學生找到了氣息,但氣息疆硬、不靈活、唱歌呆板,我們不妨讓學生在歌唱中找氣。其實,歌唱氣息是本能的,情緒有了,狀態對了,激情來了,氣息自然就有了,千萬不可故意深呼吸。

參考文獻:

[1]李曉貳.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2]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篇3

關鍵詞:音樂藝術 大學生 心理危機

音樂對人心理和情緒的影響,除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性對人有影響以外,還因為音樂能夠在技術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有針對性地創作的音樂,更能夠與人的情緒進行直接的溝通。通過音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主要是利用音樂對人產生的情緒影響,使其在得到愉快的移情體驗之后。加強其自身建立起的積極尋求改變不良心理狀況的愿望,來幫助其實現改變不良認知、行為的目的。它與常規的心理干預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通過改變情緒來調整人們的不良認知及行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諾德認為:“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出現了問題。他的頭腦中就一定會存在某些不合理觀念。如果這種不合理觀念得到糾正,情緒問題也就隨之解決”。所以利用音樂藝術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一、大力完善公共藝術教育

通過大力開展和完善公共藝術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這無疑是利用音樂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難以想象,一個不具備基礎音樂知識的人,能夠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更不用說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需要從源頭上對學生的音樂知識進行加強和完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門應該和公共藝術教育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必要的時候還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合作。比如想要利用某一部音樂作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公共音樂教育來說,就可以開展相應的專題講座,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除了這種有針對性的講解和幫助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通過基本樂理、中外音樂史和音樂鑒賞等課程,提高學生感悟和理解音樂的能力,為更好的利用音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建立音樂心理減壓室

作為學校方來說,要充分認識到音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在物質建設上予以大力的支持。建立專門的音樂減壓室就是一個具體體現。具體來說。應該拿出專門的教室,對其進行適當的裝修,完善多媒體播放設備,將其作為音樂減壓的重要基地。這是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的,因為具有焦慮、抑郁、自卑等各種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尤其需要一個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休憩的港灣。在音樂減壓室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情感和心理處境等,為他們選擇合適的音樂曲目,通過音樂特定的信號,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各種積極的影響,獲得和音樂藝術的共鳴,從而及時從不良的情緒中走出來。比如對焦躁和抑郁的學生,就可以選擇著名的古琴曲《春江花月夜》讓學生進行鑒賞。當音樂緩緩響起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慢慢進入一種放松的狀態,然后跟隨音樂的情緒,最終和音樂舒緩、悠然的情緒相一致,從而達到一種心理干預的目的。在音樂減壓室的建立中,應該尤其注重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室內環境一定要干凈整潔,光線要柔和與明亮,可以適當擺放一些健康的綠色植物,讓房間內充滿勃勃的生機。其次是樂曲的選擇,不同的心理狀況對樂曲有著不同的選擇需要,但是有兩個大原則是要普遍遵守的。一個是音樂本身一定是積極的,有著良好情感的,對于一些內容晦澀,甚至不健康的曲目,要予以堅決的摒棄。另一個是音樂本身在高中低三種音色上要層次分明,具有感染力。最后是心理健康老師要進行適當的音樂學習,只有教師具備了較為扎實的音樂基礎,才能夠對各種音樂曲目的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利用,真正勝任這項工作。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利用音樂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音樂鑒賞這一種形式,其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演奏、演唱和表演中來的,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比如音樂教育中的合奏、合唱、舞蹈等,其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在交往中,就可以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讓他們過剩的精力得到了合理釋放的機會,能夠用音樂的形式和語言獲得支持和理解。在各種心理問題得到緩解和治療的同事,獲得自我表現和成功的滿足感。比如當意識到自己產生了急躁、緊張和憤怒的情緒后,可以有意識的唱上幾句歌曲。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放松,因為歌唱本身就是一種自我解脫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宣泄。又比如在合唱中,合唱是一門合作的藝術,要求四個聲部在音高、節奏等方面密切的配合,才能夠演唱好曲目,多參加合唱活動,能夠讓性格內向,經常感到傷感和孤獨的學生,逐漸變得開朗和自信,從而達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講座

多數大學生正值十七八歲的年紀,這本身就是一個成長和成熟的關鍵期,會受到來自學習、情感和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如果這些不良的情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容易變化成為心理危機,更為嚴重的是可能轉化為一種心理疾病。因此除了建立音樂減壓室,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音樂活動等形式之外,還可以多開展一些音樂心理講座,讓學生的明白利用音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方法和意義,讓學生知其然更之其所以然。比如可以講授一些音樂心理健康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一些有利于心理疏導的曲目等。使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得到有機的鞏固和完善,一般的心理問題,都能夠利用音樂自行的解決。筆者認為這一點是切實可行的,因為通過公共音樂教育的大力開展,學生們有了基本掌握音樂形式和內涵的能力。為利用音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在意識到自己有了心理問題之后,礙于面子和壓力,不愿意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而音樂就在這時候充當了一個教師的角色,對各種心理問題進行有效地干預,從而幫助學生盡快的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

綜上所述,面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已經是一個客觀的現實,需要引起各個高校的重分重視,同時要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進行全新的變革,本文所研究的對音樂藝術進行充分的利用,就是一種全新的方式和手段,而且經過實踐之后,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讓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層面,開闊了視野。同時,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推動者,除了音樂藝術之外,還有美術、影視等多種學科和文化。都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推動,還有待于更多的教師,進行更為深入和細致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肖耀南.實施危機干預機制 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07,(03).

[2]上官懷乾.大學生的信仰迷失與重構[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3]李澤兵.康復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4]朱士鳴.生活中的趣味心理[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5]宋春麗.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05)

篇4

我國聲樂界有很多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就是憑借自己豐厚的專業知識,引領一代代走進神圣的藝術殿堂,并取得輝煌成就,成為“德藝雙馨”音樂藝術工作者的。如,喻宜萱、沈湘、周小燕、金鐵霖、黎信昌等。當然,在聲樂專業能力方面,必須強調一點,那就是歌唱語言的準確和規范,應當說這是個基本功,但也正是這一點卻直接影響聲樂藝術的美感。一些教師地方語言很重,甚至對現代漢語拼音規則和發音掌握不夠,導致在聲樂指導中忽視歌唱語言的培訓和規范,出現聲、韻、調上的錯誤,甚至用“地腳話”演唱。可見包括歌唱語言在內的專業能力的具備對最終獲得聲樂藝術的美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師的綜合修養高師聲樂教師除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外,還應當具備廣博的非專業知識,包括歷史、文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表演學、社會學等綜合知識和修養,形成龐大深厚的知識庫存,為培養更優秀的聲樂藝術學習者奠定基石。起到不僅傳授知識,也同時在培養人,塑造人的作用。在當今信息化、現代化不斷推進的時代,博采眾長,觸類旁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現象更趨明顯。聲樂藝術授業者———高師聲樂教師必須是一個善于學習,擅長學習,在渴求知識的道路上永不滿足的朝圣者。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引領聲樂藝術前進的方向。

聲樂藝術心理學知識高師聲樂教師若要在培養規格和質量上獲得滿意的效果,必須掌握一定的聲樂藝術心理學知識,包括聲樂藝術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和聲樂藝術中歌唱者的需要、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這些知識和實踐對揭示歌唱與發聲的內在規律,了解演唱者的主觀意識對歌唱與發聲的調控作用,明了歌唱的各個環節(包括身體機能)與心理狀態的聯系,以及如何進行心理調控等都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聲樂藝術心理學知識必將為全面提高歌唱者優良的個性品質打下重要的理論基礎。

鋼琴伴奏基本功在我國現行的高師教育中,絕大部分高校的聲樂教師都承擔著聲樂教學與鋼琴伴奏合二為一的任務,只有極少數高校聲樂教學和伴奏是分開進行的。現實的狀態是擴招以后,不少學校學生人數暴增,而教師數量不足,于是小課人數不斷增加,聲樂教師既忙手上功夫也忙嘴上功夫,殊不知,人數的增多,聲樂作品的累積,使得聲樂教師的伴奏完整度、美感度都不斷下降,個別學生怨聲載道。為此,除了學校配備足量的師資隊伍外,聲樂教師還真的不能一勞永逸,必須做好鋼琴伴奏的工作,為學生練聲、歌唱的流暢,準確、美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此,聲樂教師有必要對此項目進行卓有成效的培訓和鞏固。當然,條件成熟的學校可以把聲樂教學的獨立性和鋼琴伴奏分開進行。

解決高師聲樂藝術學習者的幾個基礎問題

(一)具備聲樂學習的條件量體裁衣,對癥下藥是日常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口頭禪,但必須強調的是,良好的選材是聲樂藝術追求美感的基礎,沒有音樂的耳朵,沒有敏銳的節奏感,沒有良好的嗓音是難以獲得藝術美感的。近些年,出現了大批招收音樂藝術考生的高校,生源質量堪憂,那些因為文化成績不理想而硬著頭皮委身于高師藝術院系的學生,有的條件奇缺,卻趕上了擴招的運氣,但卻給高師培養質量和培養規格帶來了麻煩。所以,負責任的高校應該是負責任地選材,并負責任地加工培養,使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成品和真品,而不是半成品或次品。

(二)獲得科學的聲樂理論知識,掌握正確的歌唱技巧學習聲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須潛下心來,用心鉆研,領會要旨,反復鞏固,不斷校正,切勿急于求成,夢想一蹴而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當然有的學生,花費了大量時間卻收獲甚微,甚至走了不少彎路。這與學習的狀態和學習效果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在聲樂藝術中獲得美感,必須解決歌唱中的技術問題,樹立科學發聲,美妙歌唱的理念,尋求一切提高歌唱水平的方法和途徑,解決呼吸、發聲、共鳴、語言、位置等技術環節,最終獲得聲區的統一;同時盡可能地接觸不同地域、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聲樂作品,儲備適合自身特點的聲樂曲目庫,不斷形成自身聲樂演唱的狀態和風格,只有這樣才能擁有美的歌唱和美的享受。筆者,在對少數民族聲樂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采取的兩個“拳頭”的做法,收效很好,一個“拳頭”進行科學發聲方法的引入和灌輸;一個“拳頭”重視他(她)們自身得天獨厚的民族聲樂條件的保持,既不丟本色,也不與科學的聲樂理念撞車,通過耐心細致的雕琢,學生們連續幾年在全省校園歌手大賽中摘取前三名的桂冠,并在全省音樂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這種聲樂藝術的規范理念和美感熏陶贏得的自信,提高了學生們學習聲樂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在聲樂藝術的錘煉過程中,還必須克服貪大求全,好高騖遠的心理。

(三)儲備綜合的文化素養現在一部分年輕的聲樂學習者,浮躁、膚淺,在學習上難以沉下去,用心不夠,用心不深,喜歡追逐個性,追逐名利,因而難成大器。聲樂藝術是對美的追求和渴望,沒有良好的心態,沒有綜合的文化素養,終究缺乏內在的力量,所以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應該注意各類綜合文化知識的吸收和消化。比如在演唱《送上我心頭的思念》時,必須對歷史有一個大體的掌握,對的一生有個了解,才能用心去演繹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才能把作品的情感傳遞出來,那種深沉、思念、悲痛和渴望、祝福、囑托與新的希望才能一并流出心田而進入欣賞者的心靈。而在演唱《一個媽媽的女兒》時,我們必須知道,藏區面臨的各種矛盾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才會對今天藏區的發展歡欣鼓舞,對民族分裂勢力恨之入骨,從而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理解了這樣的歷史和現實,歌聲的情感和美感難道還不會打動人心嗎?

(四)形成良好的舞臺表演習慣我們常說一個好的歌唱者,會最大限度地占有舞臺,擁抱舞臺,讓演唱更加沁人心脾。聲樂演唱者必須從聲樂學習階段開始注重形體、姿勢、手勢、眼睛、表情乃至氣質等的培養,舉手投足間讓人感受到聲樂藝術與眾不同的魅力和吸引力,并持之以恒。這樣良好的舞臺習慣必將為聲樂藝術的表演增添迷人的色彩,其美感的傳遞也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筆者參加的全省藝術聯招聲樂考試現場,每每會發現由于缺乏演唱的表演性和聲樂個性的展示,許多考生總會留下不盡人意的遺憾。要知道聲樂藝術所擁有的演藝舞臺,總是給征服舞臺,征服觀眾的人留下的,而隨之一同留下的除了美妙的歌聲,還有那瀟灑自如,張弛有度的形體語言、個性和氣質。#p#分頁標題#e#

解決聲樂藝術表演中的幾個問題

(一)選取良好的聲樂活動環境教師在培養學生聲樂藝術美感的過程中,要注意選取良好的聲樂活動環境,包括光線或燈光、空氣、空間甚至顏色等的布局、搭配。讓學習者走進美、感受美、保持美乃至塑造美、經營美、傳承美!誠如是,這種環境下的歌唱想必一定聲情并茂,先聲奪人了。

篇5

關鍵詞:心理 注意 性格 想象

聲樂心理是指與聲樂有關的行為和精神活動及其相互作用的總和。優美的歌聲是心理活動靈敏指揮歌唱發聲器官在生理上作出反應的音響效果。一個歌唱演員的聲樂心理對其演唱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從心理學角度透析聲樂心理,分析聲樂心理的產生及作用、存在與影響,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使歌者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聲樂作為音樂的重要分支,是以人體為樂器,以人聲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樂,既人聲的音樂。正是由于音樂與人類主觀世界的不可分割的聯系,聲樂心理才顯得尤為重要。那么,聲樂心理中的哪些因素與歌唱有關,又是怎樣影響歌唱效果的呢?現作逐下分析。

一、注意因素

根據注意時有無自覺目的的意識努力,心理學上把注意分為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和無意注意三種類型。其中有意注意是指實現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還需付出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但無須一直努力的注意。也就是說,當歌者演唱時的注意發生轉移或分散、又或出現過分注意而緊張時,如果歌者能自然恢復放松狀態就是有意后注意在發揮其調節和監督功能;反之,如果必須有意克服則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影響聲樂心理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二者的結合。那么,歌者怎樣通過調節注意因素來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呢?現具體做以下分析:

首先,應盡量設法去排除干擾。雖然有意注意并不太受外界或其他因素干擾,但干擾畢竟不利于有意音樂注意的保持。為了排除干擾,歌者可以通過心理暗示法在出場前將自己想象成特定的人物,把舞臺、燈光等想象成自己特定的活動環境。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對環境或演出對象的生疏感,排除客觀環境的干擾,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其次,要不斷加深對音樂任務意義的理解,理解的越深,完成任務的欲望越強烈,信心也越堅定;音樂活動目標越清楚,為完成這種音樂任務所必須的各方面越能引起音樂的注意。所以歌者必須忠于藝術,踏實地去表現歌曲內容,不要把演出中的個人得失看的太重,心理壓力不要太大,本著對觀眾負責的態度,將每一次登臺看作一次鍛煉的機會。并且平時要勤于練習,演出之前作好充分準備,這也是培養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第三,舞臺實踐有利于音樂注意的保持。大凡優秀表演者他們都能在實踐中不斷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節。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表演者越來越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信心。所以,無論學生還是演員都要爭取盡可能多的參加演出,多熟悉各種各樣的觀眾和演出場所,對于初次登臺者最好選擇規模較小的演出機會,例如慰問演出之類的,在頻繁的實踐過程中積累經驗,以很好的克服怯場心理。

二、性格因素

“性格是表現在一個人身上的那些經常的、穩定的、本質的心理特征。那么,性格因素與歌唱有什么樣的關系?又是怎樣影響人的聲樂演唱的呢?

首先,性格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構成物。從結構上說它由各種各樣的心理特征構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性格的情緒特征。情緒直接間接地影響歌者的發聲、演唱。雖然其發聲器官完全正常,但當其心理產生情緒異常并且與歌曲本身所要求或表達的意境產生沖突,也就是不能進入角色時,會嚴重影響到演唱水平。因此,歌唱時積極的情緒可以增強歌者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更好的與觀眾交流,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而消極的情緒則適得其反,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由于緊張等心理因素,會使唱出來的聲音大打折扣,不能用歌聲很好的與觀眾進行交流,有時甚至中場打殼,失敗而歸。因此,性格中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歌唱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次,按性格的不同特征來劃分,性格可分為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情開朗、活潑、善交際,具有這種個性的歌唱者在舞臺或課堂上都能自如、放松的演唱,競技狀態會較好,超出平時訓練的水平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而內向型性格的人一般重視主觀世界,比較拘謹和害羞,比較重視外界的評價,因此在演唱時緊張度較高,這樣一來,演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發揮不出自己應有的水平,自身也會因此產生挫敗感。明白了這一點,歌者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不要過分計較自己得失,要專注于音樂作品的表達,這樣才能逐步消除緊張、怯場心理,使自己的演唱水平取得較大提高,更加有信心上臺演出,為觀眾獻上更多美妙、優美的歌曲。

三、想象因素

所謂想象是大腦在感知覺及條件刺激的基礎上,通過記憶所保存的表象為材料,經過分析綜合與提煉,創造出來曾知覺過的或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的過程。想象是藝術創造最重要的心理機制。聲樂藝術是充滿想象力、創造力的活動。例如歌唱中聲音的形象、色彩、共鳴、位置、運動感;歌詞表現的情境、人物形象;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等都離不開歌唱者的想象。

想象使聲樂藝術充滿活力,歌唱者通過視覺想象、聽覺想象、更重要的是情感想象,從而使演唱更為生動。因此,想象是聲樂心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為了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歌者可以通過以下做法來促進和提高歌唱想象與聯想的發展。首先,以感覺和知覺為基礎,因此要加強對歌唱感知的認識;其次,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用心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觀察周圍的一切現象,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歌者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張厚粲.大學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聲樂.聲樂學術委員會組編[M].上海音樂出版社.

[3]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篇6

關鍵詞:歌唱心理學感覺注意

聲樂心理問題,在意大利、英國等歐洲國家早已有專家論述。但諸多聲樂教育家并不滿足生理教學法,分別開始利用物理學中的聲學、力學和心理學,進行聲樂教學。

當西洋美聲唱法傳入中國后,絕大部分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都以生理教學為主要手段。在浩如煙海的聲樂專著中,很少提到心理素質對歌唱技能技巧和情感的支配作用。直到近些年來,才有聲樂心理的專著和論文。

在下文中,我們具體地探討一下歌唱發聲心理活動的方法,因為它對于聲樂學習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感覺”是歌唱發聲過程的初級階段

心理學指出:“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腦中就產生了對這些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這種反映叫做感覺。”

1.歌唱聽覺

對于歌唱者來說,必須具備對樂音敏銳地感受和分辨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訓練來提高的。

人的聽覺,主要接受外界聲音的信息。但對演唱者來說,運用自己的“內聽覺”去監聽、調整歌唱器官的發生動作,向平衡狀態完善。只是歌唱者與聽眾在聽覺效果上有不同的差別:歌唱者的主觀聽覺,不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體外空間的音響效果上,而應該更多地注意體內共鳴腔體里產生的音響效果。這正是強調“內聽覺”的意義。

歌唱者與聽眾,在聽覺上存在著主、客觀的矛盾。特別在高音區,歌唱者感覺在頭腔的共鳴空間中只有一個很小的共鳴點在振動,聽眾聽到的卻是很響、很大的明亮的頭聲。歌唱者感到頭腔里更多的是較暗的音色包圍著明亮的、集中的小共鳴點,聽眾卻聽不到空和暗的音色成分。歌唱者在學唱的過程中,不僅要懂得這種聲音音色的主客觀差別,還要盡快地適應主客觀的矛盾狀態,去掌握主動調節、控制共鳴音響的心理技巧。

2.歌唱視覺

有人把音階與顏色聯系起來,雖然有些玄妙,但不可否認是有一定道理的。貝多芬認為b小調是黑色的;斯克里亞賓認為c小調是藍色的,G調與D調是黃色的。這就是音樂家對調性的視覺反映。

歌唱家對歌聲也具有視覺反映,在演唱時,歌唱家的眼里有景與物的視象。在發聲時,我們通常所說的聲音明亮、透明、暗淡、蒼老等這些都是視覺感受。當欣賞《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時,仿佛也看到了“桃樹倒映在明凈的水面,桃林環抱著秀麗的村莊”這幅迷人的畫面。演唱者一旦產生了視覺的內心視象,就調控了演唱的情緒和情感。視覺的內心視象調控著情緒和情感,而情緒和情感又調控著歌聲的規律,這就是視覺對歌唱與發聲的調控作用。

二、“注意”在聲樂學習中的意義

在聲樂學習中,“注意”對于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理學家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此,才能夠清晰地反映周圍現實中的一些事物。”“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特性。人在注意什么的時候,就在感知、思考或想象著什么。歌唱發聲時,要將這些綜合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不斷培養有意注意,克服注意的分散。就可以使歌唱的技巧變成長久而穩定的習慣,使有意注意變為下意識的無意注意了。

“注意”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注意的分配與轉移。在聲樂初期學習過程中,人們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注意的單一性。當老師提醒學生需要在發聲時保持“高位置、深呼吸”的感覺時,學生往往只能照顧到一個方面:顧了位置,忘了呼吸;顧了呼吸,忘了位置。這種顧此失彼的現象,往往是由于不懂和不會運用注意的分配與轉移的心理方法。

三、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聲樂表演心理素質除具有先天素質外,更主要的是集中在后天培養的素質方面。

1.歌唱欲望與歌唱環境的培養

歌唱欲望首先來自興趣和愛好,在此基礎上的強烈歌唱欲望和表現欲望,才會促使歌唱家熱愛這門藝術,產生真摯的情感。一個人在唱歌前,要自我激發歌唱欲望。這一過程看來很短,只是歌唱前的準備階段,但它需要平時的反復練習和著力培養。歌唱欲望的培養和形成,興趣愛好是基礎,正確科學的技巧訓練是關鍵,穩定協調的心理素質,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

所謂歌唱環境的培養,主要指通過平時的注意和訓練,使其習慣于在各種環境和場合中進行表演的能力。凡優秀歌唱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斷的舞臺實踐中逐步鍛煉和培養起來的。隨著實踐經驗的日積月累、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歌唱者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了信心。當然,所有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均須建立在發聲器官的良好訓練和演唱技巧較為完善的基礎之上。“藝高人膽大”,它同樣會給我們帶來諸多有益的啟迪和幫助。

2.歌唱的激情與表現的控制協調能力的培養

歌唱表演的激情,也就是演唱者的激情與靈感對作品的重新詮釋。這種熱情與創造來自歌唱者強烈的創造意識。這種創造意識,使每一次演唱,都能重新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更為豐富的內涵,使聽眾獲得新的感受,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演唱者一方面要以自己的熱情激起聽眾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能控制自己的創造熱情。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歌唱者的心理狀態主要在兩個方面對歌唱表演產生影響:即訓練心理狀態和演出心理狀態。克服不良心理狀態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大致有:第一,過硬的技術和技能;第二,有效的實踐鍛煉和積累經驗;第三,解脫自我,消除自卑和患得患失思想,排除雜念。只要能夠做到上述三點,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必將獲得令人滿意的演唱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

[2]鄒本初.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3]鄒長海.歌唱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

篇7

關鍵詞:聲樂學習;心理調控

一、心理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

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它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聲樂藝術通過人的聲音以及表演等來表現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內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狀態必然成為其聲音狀態的重要內在基礎。在整個歌唱藝術活動過程中,心理活動都始終貫穿其中,并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馬臘費奧迪曾說:“心理學是聲樂藝術的真正靈魂。”可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聲樂學習,能為聲樂學習的實踐提供新的理論參考,使聲樂理論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因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聲樂學習的重點在于逐步調整、協調人體各發聲器官,使發聲技能和習慣趨于科學和合理,進而提高人聲的藝術表現力。然而,聲樂學習并不只是單純的聲樂技巧的學習,同時也是學習者心理活動調控過程的訓練。不管是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還是演唱形式,都必須通過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來表達。如果沒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難以發揮。所以,歌唱的學習不能僅僅重視練習人體發聲器官的機理作用,還必須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視心理調控能力的訓練。

二、聲樂初學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聲樂是一門感覺的藝術。從心理學上講,感覺是指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腦中產生對這些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在聲樂學習中,尤其是聲樂初學者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本來先天條件不錯、歌唱技巧也還可以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正規化訓練之后,不僅聲樂技巧上進步不大,反而丟失了本來的聲音特點,變得好像不會唱歌了。其實這是因為聲樂學習中需要“感覺”的方面沒把握好,比如:氣息、腔體打開、聲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學習者好像抓住了這樣就丟了那樣,面對老師的指導、提示也無所適從。從心理方面來分析,聲樂學生一般會有認識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強等幾個問題。

1、對聲樂認識不清楚

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是學習和研究這個事物的先決條件,學習聲樂也是這樣。許多學生對聲樂的認識有這樣的誤區,比如:聲樂就是簡單的唱唱歌、就是唱幾個高音、就是把聲音唱大、顫音就是顫抖的聲音等。這樣一些對學習聲樂不夠重視或者存在嚴重誤區的認識會對聲樂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有的聲樂初學者喜歡唱高音,只要練聲就盡量往高里拔,以犧牲嗓子的代價換來幾個沒有質量的高音還以為自己在進步。在沒有良好氣息基礎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險的,輕則導致聲帶充血、水腫,重則造成小結、息肉甚至喪失唱歌的能力。有的聲樂初學者喜歡模仿一些歌唱家的聲音,以為聲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顧自己的嗓音條件壓著喉頭把聲音撐得很大,結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難。

2、自信心不足

建立聲樂學習的自信心,是聲樂學習邁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對聲樂學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說來,人的嗓音都比較正常,特別差的只是極個別。在正式學習聲樂之前,一般人都不會感到發聲的困難,而一旦開始接受正規的歌唱發聲訓練,就有了聲樂老師的種種發聲規范,于是許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現在唱不上去了,從而喪失了學習聲樂的信心。

3、學習興趣不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聲樂的人應該說或多或少地對聲樂有些興趣。但是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效果也時有反復,本來上一次已經掌握的東西下一次卻怎么也找不回感覺是常有的事。有的學生一遇到學習困難或者在找不到“感覺”的時候就覺得學起來沒什么意思,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還有一些學生學習目的和方向不明確,片面追求發聲技巧,學了幾年還是沒有在歌唱修養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學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終于漸漸失去了興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聲樂學生往往急于求成,一開始學習就想注意到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氣息又要注意聲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開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結果卻事與愿違,一點都沒有注意到,一個方面都沒有做好。從生理學的角度講,聲樂學習是一個生理機能不斷訓練和強化的過程。如果沒有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注意集中在某一個生理部位去訓練,生理機能的增強就得不到鞏固,即是聲樂學習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強

意志就是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而自覺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歌唱學習過程的意志則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難,力爭取得較好聲樂學習效果的心理過程。聲樂學生難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比如:高音總是唱不上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步甚至感覺到退步,或者聲樂老師提出的要求總是體會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沒有較好的意志力,聲樂學習極有可能半道而終。

三、聲樂學習中心理問題的調控方法

1、加強對聲樂學習理論的認識

聲樂是通過人的聲音來表達情感的藝術。歌唱的最終目的決不是對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過一定的歌唱技巧來表現音樂的內涵。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歌唱是情感的產物,而藝術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對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簡單的,本質上像是對話,它是實際生活的產物。”所以說學習歌唱應該注意感情的表達和技巧的學習并重,但最重要的是還是表達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養。誠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為感情的表達帶來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遠不要成為一個只懂得一點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異,培養興趣,建立自信心

雖然大部分人都有較好的歌唱條件,但并不是說每個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樣,相反有很大的差別。從生理上講,每個人的聲帶長短、厚薄存在較大的差異,對聲音的聽覺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時,盡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嬰兒都會大聲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差別,在后天的發育過程中逐漸養成了各自不同的發聲習慣,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聲音特點。比如:生長在大山的人習慣了大自然的廣闊無垠、無拘無束,通常都有著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長大的人往往具有纖細、柔和的特點。所以學習聲樂一定要因人而異,不能盲目跟著別人不能急于求成。

聲樂學習者要充分相信和開發自己的嗓音潛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嗓音特點的歌曲進行練唱,即使是我們所說的“小歌”(技巧難度較小的歌曲)也要一絲不茍地唱好,不斷培養自己的興趣。要充分認識自己在發聲習慣上的優點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發不好的發聲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給別人聽,多上正式舞臺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學習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選擇性的特點。在同一時間內心理活動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數對象,這些少數對象就能夠被清楚地意識到,而其它同時作用的事物,則沒有意識到或意識得比較模糊。因此,聲樂學生不必也不能把聲樂學習所要求的各個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時間內加強對某一方面能力的訓練并加以鞏固。比如氣息訓練,初學時就要訓練較長一段時間,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事倍功半。

學習聲樂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個合適的度。教學實踐中發現,當老師提出學生的某個發聲器官不正確時,一些聲樂學習者過分地注意這一器官,反而使用該器官因緊張而不能正常工作,影響歌唱的發聲。

4、堅定信念,增強意志力

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與心理的協調運動,人的意志正是使口、唇、舌、齒、咽、腭、肺以及全身各個部位協調運動,于是產生美妙的聲音。歌唱意志行動自始自終表現在歌唱與發聲的全過程,只要有歌唱或發聲,就會有意志伴隨。意志是聲樂學習者的心理動力,即是意識的能動性、積極性的表現。人的意志力是他不同于其它人的個性特征。

一個聲樂學習者即使有多么好的聲音條件,也會在成長的過程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沒有較強的意志力,那么一定會在學習聲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聲樂學習者必須要堅定信念,克服學習過程的種種困難,才能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情感,感動聽眾,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美]JohnBohn.認知心理學[M].黃希庭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4]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篇8

關鍵詞:聲樂心理學;心理過程;因材施教

當今的聲樂比賽中,其實各個選手在技能方面的能力相差并不是很大,而決定勝負的關鍵問題往往是心理素質的好壞,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可以通過正確的訓練獲得。隨著聲樂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教學中心理素質的訓練逐漸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如何訓練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聲樂心理學的重點研究內容。因此,掌握聲樂心理學的知識,有助于在演唱和比賽中發揮最佳狀態,取得優異成績。

一、聲樂心理學釋義

聲樂心理學是指演唱過程中的一切心理活動與現象,以及所有規律的內在聯系與總和。了解聲樂心理學內部關系,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大腦的思維活動和唱歌,從而幫助教學者來有效教學,學習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力,表演者可以在舞臺上盡情發揮出好的水平。

二、聲樂演唱的心理過程解讀

1、認知過程在聲樂演唱中的應用(1)聲樂演唱的意識調控聲樂演唱的意識涵蓋著許多方面,首先是吸氣意識、然后是演唱的呼氣意識、運用技巧時會產生共鳴意識、對作品的理解上需要運用情感表達意識等。所以,聲樂演唱的過程是直接思維作為基礎模式和間接思維模式相結合,直接思維和間接思維雙重協調的能力對聲樂學習者十分重要,并且都需要通過心理的支配。歌唱和發聲是在相應的意識支配和調節下產生的,兩者在這種作用的推動下,一首好作品才能很好的完成。所以,歌唱者在相應的訓練中,為了克服歌唱中某種缺點,就會通過心理意識去調節,去克服,使演唱水平得到充分的發揮。(2)聲樂演唱的想像演唱者在演繹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時,整個聲音也會隨之改變,比如音色、音量都會發生變化。所以,要詮釋好一首作品一定要對該作品進行深入分析,才能符合歌曲要求。聲樂演唱藝術中,由于曲目存在不同的風格,所以,我們在接觸一首新曲目時,就要給歌曲一個最基本的定位,對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意思,充分理解和體會作曲家的所要營造的情感意境。在我們演唱中很多地方民歌,不僅要唱準了音符和節奏,更要讓聽眾感到回味無窮。那就可以想象當地的人土風情和語言特點,語言和韻味就要不斷體會,這樣才能表達地方的特色。對于中國的古典作品,不能一板一眼的只是完成音準,要不斷的在腦海中刻畫出一幅幅詩人作詩時的心情和畫面,要將古琴的特點與韻味帶到演唱中來,咬字行腔要根據內容情景做細微地轉變,氣口要安排得當,強弱要精準,努力將歌曲與古詩詞的意境完美結合。2、情感過程在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情感”始終貫穿聲樂演唱的全過程,聲樂演唱者的任務就是將作曲者和作詞者的抽象情感轉化成可以感知的形式,聲樂藝術的創作不僅是感性的藝術過程,更是人類普通情感的升華。歌唱家的理解力、情感加工、情感表達能力更是十分敏銳的,面對不同歌曲內容將自己變換成不同的角色。歌詞中表達的任意情感要很快很準地進入適當的情感角色中,比如演唱“假如我是一只鳥”“我十分痛苦”“仇恨的火焰在熊熊燃燒”“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等,演唱者需要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3、意志過程在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歌唱意志是指演唱者為了演唱的成功這一目的,自覺地將一切負面影響都排外的意志。意志一定需要很強的目標性,而且堅定不移的將自己的一切行為為歌唱服務,也就是說演唱的過程是意志支配身體的各個部分,心理調控身體的過程。在意志的強烈支配下,歌唱器官的活動就會產生出人心理所要表現的愿望或目標。歌唱的意志過程是人心理的自我調控的能力。在實際演唱中的具體表現不得不提及方法問題。演唱中如何調節自己的表情與表演,呼吸及吐字等。在演唱中努力克服一切外界干擾,內心只有音樂,只專注在對作品的表達中,完全投入,排除內心的緊張、不安、恐懼,努力保持淡定從容,這也是內心堅強的意志力對情緒的調控作用。

三、影響歌唱的心理現象解析

在聲樂演唱中的心理現象呈現多樣性,更好的外在形象會帶給演唱者更多的自信,也更具有表現力。反之,歌唱者會擔心外界對自己形象的評價,這就干擾了歌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的注意力,降低了歌唱者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而演唱者的先天因素也會產生很大差異。一般來說,先天條件好,歌唱者的態度積極,無形中就增強了歌唱者的表演欲望。相反,對歌唱者來說,嗓音一般,積極性就不強。在演唱時甚至有負面情緒時,演唱的能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能展現正常的演唱水平。另外,內向型性格的人也容易受到心理的影響,因為,在公眾場合,這種性格的人會覺得不自然,別扭,再加上緊張的心理作用,就導致演唱發揮失常。相反,外向型性格的人就不會有這方面的原因,他們不在意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演唱過程中會發揮得很好。除去外在形象、先天因素和性格外,一些歌唱者的基本功和歌唱水平,臨時的發揮對歌唱者都非常重要,如果掌握不好,就會影響歌唱的發揮。

四、提升聲樂心理學在演唱中的效果選項

1、學習中做好功課在聲樂課上的發聲練習中,老師的任何語言和動作都要用心體會。比如,如何說到打開喉嚨這個問題時,老師會形容吸氣時感覺豎著的通道是充分打開的,猶如含著一個鴨蛋。那么就要靠充分的想象力,感覺上顎要充分張開,喉頭要盡量的放低。那么這一系列動作是靠意識的引導完成的,因為這些器官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所以都要靠敏銳的感官來感覺喉頭的位置和小舌的上提。豎著的動作做到后,喉嚨需要做橫向打開的動作,同樣,感覺像是鴨蛋橫著含在喉嚨里。那么就要充分的向兩側打開,這個動作依然是靠大腦調節脖頸的力量向外擴張。這個動作非常關鍵,因為學習聲樂的人很容易擠卡來發出明亮的聲音,但其實恰恰相反,高質量的聲音是靠充分打開喉的器官和肌肉,才能做到配合默契,完成聲樂發聲的要求。所以,心理的支配作用何等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心理因素,不能集中注意力在老師的語言動作的引導,不能敏銳的支配自己的身體內部器官,那么將會很難做到聲樂的各項發聲練習要求。2、表演中做好調節在上臺演出的過程中,要發揮好,需要有好的心理素質做支撐,否則很難將正常水平表現出來。那么,需要我們有扎實的基本功,勤學多練,將上臺演唱的作品熟悉到夢中都可以演唱的地步。作品的每一個氣口、每一個發音、每一個吐字、每一個強弱、每一句的情感表達等都要熟悉到已經成為習慣,在吐字的時候,就是自己心理意識的活動,即這里意識的產生是根據自己的要求(抬笑肌的要求),大腦神經對笑肌發出指令,使它積極抬起,否則,沒有大腦意識的指令,發聲器官是不會積極配合的。任何肢體行為都是在心理的指引下進行的。3、增強自信心在歌唱表演中很多人會遇到收腳發涼,明顯感到心跳加快,手腿發抖等過度緊張的現象,為了減緩過度緊張的心理現象,我們就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增強發聲技巧的同時,培養舞臺的駕馭能力,增強自信心。當然加強歌唱的技巧是首要的,因為專業聲樂演唱者首先應該注重的是聲音的技術,就算在緊張的狀態下唱歌,如果有好的技術支撐,就會減少緊張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舞臺上越是有自信,就會越放松,更容易發揮正常水平,甚至比平時表現更好。克服緊張的重要措施可通過歌唱者在上場前可以盡量命令自己胸肌放松,小腹積極起來,用意志力對氣息進行控制。或者對著鏡子用意志力去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命令自己一定要放松,要排除雜念,克服內心的恐慌。總之,歌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必須專心地去演唱,不能有任何與演唱無關的心理活動,一心想著作品,將自己的情感和身體完全運用于作品的演唱和表達中,情緒與作品緊密聯系,不要有任何與音樂無關的事情,自信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和對音樂的情感理解。這樣會有助于控制緊張的心理狀態。

五、結語

綜上所述,聲樂演唱是一個復雜的身體和心理過程。人類的音樂活動,是將對客觀事物的感覺通過感性的加工變成美妙的音樂。只有通過科學系統的認識自己的身體構造了解發聲的科學解釋,客觀理性地了解歌唱的心理過程,真實的認識自己,有助于聲樂教學與演唱。甚至對聲樂角色的創造也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翔.想象如何在聲樂學習中起重要作用[J].理論探索,2014,(5):68—72.

[2]孟飛.學習“聲樂藝術心理學”對聲樂學習的意義[J].中國音樂季刊,2015,(6):80—89.

[3]呂嘉琳.聲樂演唱理論與舞臺表演實踐[J].藝術探索,2015,(7):105—108.

篇9

關鍵詞:美聲教學;情感;互動;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J60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7-0148-02

一、引 言

美聲屬于表演藝術,美聲技能技巧的培養和美聲藝術實踐,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是較為注重技能的實踐性教學。在聲樂教學的發展歷程中,聲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教師不僅僅是音樂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的引導者,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藝術情操,挖掘自身潛力的指向標。從而,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的互動關系形成了一個教與學的功能體系。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這一互動功能體系主要體現在聲樂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和彼此信任方面,因此情感體驗在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情感互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聲樂作品的感情內涵,從而較為全面地把握作品、詮釋音樂,并最終將這種情感體驗傳達給欣賞者,以實現表演藝術的最終目的。

二、情感的激發方式

(一)情感的意義

“情感”是人心理的主要品質。它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內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應。聲樂表演是歌唱家將情感呈現并引發觀眾感知的藝術,是由情感轉化為可感知的藝術形式。可以說,聲樂藝術本身就是情感在形式上的具體化,因此聲樂被看作是“情感的藝術”。藝術情感產生的心理過程與生活中的情感產生是有一定區別的。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情感不僅是感性的表達,還包含著與理性的結合,例如對于藝術形象的塑造、對于音樂情節的安排和各種巧妙構思等。因此,藝術情感是對人的一般情感的再創作,從而升華為一種藝術理念的展現。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這種情感的把握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體驗和實踐。

(二)因材施教

蘭培爾蒂在論歌唱教學時提出,“一位聲樂教師必須掌握的本領,即在每個學生的才能、氣質和領悟力方面,運用他的力量和知識。”由此可見,對于聲樂教學應該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尤其對于初學者,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喜好選擇適合他們演唱的聲樂作品,讓學生從自身較能理解的作品入手,并針對不同學生的嗓音條件和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得到充分發揮。

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教師需要對作品的創作者、創作背景、演唱風格等諸多問題進行詳細的介紹,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要求教師首先對作品有較為準確、全面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聲樂教師與學生進行較多的情感交流,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準確理解去調動學生自身對音樂的感悟。

三、激發想像

音樂的想像能力是將音樂內涵具體化、形象化以及塑造音樂人物的重要途徑。在各種音樂能力的結構中,想像力發揮了輔助和激感的作用。聲樂藝術同其它表演藝術一樣,從閱讀作品、熟悉角色開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將生活和藝術的情感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在演唱者的頭腦中,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成作品中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以亨德爾的一首著名的女高音詠嘆調《讓我痛哭吧!》為例。

這是其歌劇《里納爾多》的選段,在學習演唱的時候需要充分進入對角色身份和情緒的想象之中。想象是進入角色和情境的橋梁,這種想象不僅僅依靠聲音技巧,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流動,通過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心理之中,感受歌曲需要表現的情緒。聲樂教師不僅需要將作品內涵詳細地進行講解,更要通過言傳身教展現塑造人物的方式,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找到更好的處理歌曲的方法。

另外一種想像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對于學習的記憶方法的聯想。在發聲時,學生通過“打哈欠”能夠體會到喉嚨放松的狀態,這樣的方式提醒教師,用類似的方式去教會學生記憶演唱的方法或激發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去體會不同的發聲練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相長的互動原則

(一)互動的優勢

作為歌唱家需要注意藝術情感的反饋,從中判斷自己的藝術再創作與觀眾之間是否產生了共鳴。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這種反饋的功能是由聲樂教師及時提供,以及學生的處理而加以完善的,從而改善學生在技巧使用方面的問題和一些不準確的情感處理。由于個體的差異導致了藝術加工的方式方法和程度必然有一定的不同,聲樂教師雖然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但是學生的音樂處理同樣會對教師的理解產生啟發,或二者在處理方式相碰撞的時候,會出現新的想法和靈感,可以說二者是在相互的配合中實現更深入地解讀和剖析藝術作品的。這樣的互動體驗也為歌唱者與觀眾的互動積極性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因此教學相長的互動原則是至關重要的。

(二)信任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師生的互信往往對教學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其中聲樂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許多學生,尤其是初學者在學習聲樂技巧時往往由于不能很快掌握而產生退卻心態和自卑感,而一些技巧較為成熟的學生在遇到一些難處理的復雜作品時也會產生不好的情緒。意志力是歌唱技能技巧與練習的實現保證之一,這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鼓勵,引導學生注意力集中和提高其對意志的調控能力。在歌唱技法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示范正確歌唱的效果,加強學生的感知和理解是重要的教學法之一,這樣學生在信任教師的同時也會逐步相信自己的演唱能力,從而形成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堅定的意志力。

四、心理學的重要性

聲樂是一門藝術,而教學的過程同樣也是一門藝術。從上述內容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如何更好地體會學生的心態是教學的成功因素之一。聲樂心理學作為音樂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在近些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學術界的許多音樂教育文獻都是同音樂心理學緊密相聯系的。對于一位歌唱者來說,歌唱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心理體驗、心理適應和心理表現等方面的學習和控制。

我們形容一位好的演唱者的演唱“聲情并茂,余音繞梁”,其中“聲”是原自生理的表現,而“情”正是屬于心理活動的范疇。聲音和感情的完美融合才能實現最佳的藝術表現力。從許多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音樂教育者需要從音樂心理學中汲取許多重要的知識與方法。例如對于已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音樂技能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大學生來說,藝術性與思想性較強的復雜音樂作品更適合他們去學習和演唱;同時,年輕學生的個性因素和選擇性特征較為明顯,因此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重視學生的心理,將個人喜好和音樂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是十分重要的。

五、結 語

情感是歌唱的靈魂。聲樂教學必須注重聲樂作為情感的藝術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體驗,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美聲教學更需要互動體會作品的內涵,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如果有能力的話最好選擇出國留學向國外教師請教,體會他國的風土人情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系需要在互信和交流中得以完善,因此教師飽滿的教學狀態和感染力是構成良好互動的必備素質。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音樂家,這首先是培養人”。

參考文獻:

[1] 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篇10

關 鍵 詞 :聲樂教學 有效性 教學能力 師生關系

所謂聲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學生掌握有效知識量(即掌握演唱方法和技巧)的程度達到了有效教學時間和總教學時間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聲樂潛能。注重聲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聲樂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而在現行聲樂教學中,不僅存在著一些教學效率低、學生成才慢的低效教學,而且還存在著學生聲樂水平停滯不前的無效教學,甚至導致一些學生聲樂水平倒退和壞嗓的教學失誤現象。造成低效教學、無效教學以及教學失誤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聲樂教師沒有掌握歌唱藝術的真諦,缺乏正確的歌唱藝術觀念,因而無法引導學生順利地進行聲樂學習;二是聲樂教師不熟悉聲樂教學心理知識,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三是學生不具備學習聲樂的嗓音條件。

針對以上三種情況,筆者認為,實施有效的聲樂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聲樂“選苗”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要實施聲樂有效教學,首先必須重視“選苗”。為了確保選準聲樂“苗子”,首先,必須合理設置考試科目,改革考試內容。一方面在專業上不能過分強調演唱水平、形象等條件,要重視考生的音樂素質和音樂基本素養;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考生文化成績的要求,因為文化知識的貧乏必定會扼制學生藝術才能的發展。其次,招生學校要把好專業面試關。一是要堅決剎住招生考試中找關系、走后門等舞弊行為,把“關系生”“后門生”拒之門外;二是要加強對考生思想品質和心理品質的考查,真正選拔出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俱佳,思想品德優良和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考生作為未來的培養對象。近幾年來,由于高校大量擴招,生源質量呈下降趨勢,有些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較差。

二、提高聲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要實施有效教學,擁有好的聲樂師資隊伍是關鍵。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萊·泰巴爾迪說:“學習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師。”聲樂教學的抽象性又使得它不能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自學。聲樂教師要努力學習、鉆研,不斷探索和積累,提高聲樂教學能力。筆者認為,聲樂教師應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

第一,聲樂教師要有正確的歌唱藝術觀念,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如果教師本人尚未弄懂正確的演唱方法,學生也將陷入盲目學習的境地。因此,聲樂教師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提高歌唱藝術觀念,掌握多種風格的演唱能力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第二,要有良好的聲音辨別能力。聲樂教學這門藝術主要通過聽覺來進行,聲樂教師必須借助敏銳的聽覺去準確地判斷學生發聲和演唱時的音準、節奏、音質、音色、共鳴、氣息、吐字等情況,并及時對學生的發聲和演唱做出調整。教師不應只是掌握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靈,聲音概念辨別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將學生引導到錯誤的方向上去。

第三,聲樂教師必須具有“對癥下藥”的能力。每一位聲樂學生在聲樂學習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歌唱發聲技巧和歌唱藝術表現上的問題。聲樂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師生合作的過程。及時發現問題和運用有效的訓練手段逐步解決問題,是聲樂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教學課題。我們不妨把聲樂教師比喻為醫生,把學生比喻為患者,教師用聽覺去判斷學生的歌唱發聲,就相當于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和運用先進的儀器為患者診斷出病因。聲樂教師用有效的訓練手段解決學生的問題則相當于“對癥下藥”。

第四,聲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舞臺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鋼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具備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師可以使“言傳”與“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學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較高舞臺演唱能力的聲樂教師必定同時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僅是激發學生興趣最有力的手段,還能使教師從生硬和枯燥的理論講解中解放出來。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不僅可以直接領悟歌唱的方法,還可以體會教師對歌曲的理解和藝術表現,達到對作品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意大利的巴拉、吉諾·貝基,我國的沈湘、周小燕等都是集演唱與教學于一身的“雙料”大師。

較強的鋼琴伴奏能力是聲樂教師上好聲樂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好的伴奏可以為學生帶來作品情緒的提示、意境的烘托與情感的交融,使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投入到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中去表達作品。

第五,聲樂教師必須具有綜合的文化藝術修養和相關的科學知識。聲樂演唱是音樂、詩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結合的藝術。好的演唱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技巧、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基礎之上。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從“重技輕藝”的誤區中走出來,使自己具有較寬廣的文學、美學、語言學、音樂理論修養,同時還需具備相關的生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總之,聲樂教師的知識結構越完備,修養越全面,越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聲樂人才。

三、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完成的,聲樂教學更離不開師生間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動。多年的教學實踐使筆者認識到,教師給予學生的關心能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傳統的聲樂教學往往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和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時無法得到體現。因此,要實施有效教學,需要明確聲樂教師與學生是合作伙伴關系。師生在課堂中的平等交流和及時溝通,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其次,要塑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聲樂教師還要加強師德修養,增強服務意識,努力成為學生所期待的良師益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將有助于聲樂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影響到聲樂教學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中積極的教學反思也是促進聲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只要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因材施教、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和善于反思,聲樂教學的有效實施就會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

[1]鄒本初.歌唱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