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的教學內容范文

時間:2023-10-23 17:24: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聲樂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聲樂的教學內容

篇1

【關鍵詞】聲樂教學 課程設置 教材選用

聲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內容所體現出的意義是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形式是內容的存在方式。所有的事物都是內容和形式兩者的辯證統一,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對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而言,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大要素:一是課程設置,這直接決定教學內容的具體落實;二是教材選用,這也直接決定教學內容的具體落實。對這兩大教學內容的要素,下面筆者分節進行論述。

一、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實現與教學水平的高低。在當前全國深入進行的教學改革中,也常常關注課程設置的改革。因此我們的聲樂教學,也必須對課程設置給予足夠的重視。

1.課程設置的概念內涵

“課程”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內涵。廣義上“課程”所體現出的意義為以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為基礎,制定教育的內容、形式以及課時安排等;狹義上的“課程”所體現出的意義是在教學的計劃中科學地設置一門學科。

“課時設置”的意義在于各學校以自身的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為基礎,從而開設學科以及學科的順序、課時等因素的分配。

與“課程設置”密切相關的,還有幾個概念:

第一個是“課程計劃”,是指課程的總體規劃。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目的和各學校的培養目標制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主要規定是:各級各類學校課程設置的門類及各

學科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時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總體安排。中國舊稱“課程規條”“教育計劃”“課程規程”等,20世紀50至80年代,稱“教學計劃”,1992年起改稱“課程計劃”。

第二個是“課程設計”,是指編制課程計劃、分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過程。

第三個是“課程標準”,是指關于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課程門類、各門類的水準和基本內容的規定。包括總綱和分科課程標準兩部分。總綱規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學科設置、各年級各學科每周教學時數表和教學原則等;分科課程標準規定各科教學目標、教材綱要、教學時數分配、教學設備、教學法基本要求等。在我國,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的《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最早使用“課程標準”一詞。1952年,總綱稱為“教學計劃”,1992年改稱“課程計劃”;分科課程標準稱作“教學大綱”,即按學科以綱要形式規定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導性文件。包括該學科的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以及講授、實習、實驗等教學時數的分配等。2002年,王安國、吳斌合著的《音樂課程標準》一書,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可視作關于聲樂“課程標準”的重要參考文獻。

第四個是“課程編制”,是指課程的開發和制作,也稱“課程研制”。主要包括: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個步驟。又分三個層次:一是教學層次,由任課教師進行;二是學校層次,由學校的全體人員進行;三是社會層次,在國家或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社會機構的組織下進行。

第五個是“課程實施”,是指課程計劃付諸教育實踐的過程,是課程編制的步驟之一,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第六個是“課程評價”,也是課程編制的步驟之一,是指研究課程價值,判斷課程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作用。旨在判定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完成教育目標的程度、檢驗課程編制的效果,據此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

2.課程設置的要求

課程設置是決定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因此要求課程設置一要符合教學規律;二要符合實際情況;三要具有科學性、完整性、體系性。總之,課程設置的學問很大,課程設計者必須在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論證,拿出合理的設置方案。并根據教學實踐的不斷發展變化,不斷調整、修正課程設計。

3.當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課程設置,總體來看是較為科學合理的,也是適用的。但是,如果嚴格要求,仍有未盡如人意之處。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

第一是學生的講課實踐課比例明顯過小,未能突出“師范性”特點。建議適當增加學生的“聲樂教學課”,特別是在大三時就要開設此課,而不只是畢業實習時才進行講課實踐,那已經為時太晚,亡羊補牢都來不及。

第二是有些新型課堂并未列入設置之內,例如聲樂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必要的學科,但迄今為止,并未列入正式的課程設置之中。

第三是知識性課程過多,能力性課程過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進程和質量,從而影響整個素質教育。例如音樂創作能力、舞蹈編創能力、合唱指揮能力等課程,均得到充分的重視。

二、教材選用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也是課程的有效形式。因此高師聲樂教材選用對于教學內容的落實和整個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選用的概念內涵

教材,是指根據教學大綱編選的供教學使用和學生學習掌握的基本材料,是與課程相匹配的,有的教材本身就是課程內容。教材的載體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文字教材(如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等)、視聽教材(如掛圖、投影、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MP3、MP4等),電子教材(如電子軟件、電子課件、數據庫、數碼教材等)、網絡教材、電信教材等等。

2.教材選用的原則

無論是任課教師還是教育行政部門,對教材的選用都應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科學合理。在眾多的相關教材中,要采取比較法,優中選優,選用那些科學合理的教材。

第二,新穎獨特。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信息更新度與知識更新度均很高,有人稱這是“知識爆炸”時代,此話頗有道理。因此,要在眾多同類教材中,選用那些觀點新穎、思路獨特的教材,以適應新時代對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第三,實用有效。教材只是一種外在形式,其目的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選用教材也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重要思想,選用那些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教材。

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材的選用,總的看情況良好,許多教師不僅限于“吃他人嚼剩下的饃”,而是自己動手編寫聲樂教材,擺脫了一般藝術院校聲樂教材的束縛,編寫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師范性”特點的聲樂教材。從“編著”到“著作”,是一個質的飛躍,這需要教材的編寫者在知識結構、教學能力、教學經驗、理論研究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各方面有綜合的大跨越,絕非輕而易舉、一朝一夕之事。作為真正的目標,盡管難,我們每一位聲樂教師都要知難而進,為真正“著作”出合格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材而不懈努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

篇2

【關鍵詞】高校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1-0072-01

中國民族聲樂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涉及戲曲、說唱和民族新歌、歌曲等多種形式。研究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能夠使民族聲樂的教育邁入一個新的發展層面,并為其他高校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一、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對民族文化的藝術基因進行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聲樂能夠實現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基礎就是民族文化,傳統民族文化可以為民族聲樂的教學提供一個極具藝術特色的良好環境[1]。當今高校在實施民族聲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提高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將民族文化植根于每位學生的心中,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民族聲樂審美觀,讓學生意識到民族聲樂多元化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強化民族聲樂基礎理論建設。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基礎理論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民族聲樂是建立在傳統美學和哲學的基礎上的,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從根本上加強民族聲樂基礎理論建設,把握中華民族的本質特征,從其藝術形態及風格特點的角度入手,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才能為高校民族聲樂多元化教學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民族聲樂多元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在實現高校民族聲樂多元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形成相應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這就要求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索,轉變學生對民族聲樂的態度和觀念,將多元化教學理念滲透到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所有階段,在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塑造學生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優秀的民族聲樂人才[2]。

(一)對傳統的民族聲樂教材進行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傳統文化精神和文化的繼承、聲樂基本技能兩方面是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核心。在高校多元化教學改革過程中,一方面要應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聲樂技能、理念;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多樣藝術形式、表現手法的代表性曲目,將典型曲目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多元化教學的質量。

1.合理調整民族聲樂教學的課程設置。應在保證基礎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民族音樂的比重,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不同形態的民族聲樂。要把握世界民族聲樂的發展趨勢,遵循民族聲樂的本質特征,開設專項的民族聲樂課,深化對東方民族聲樂的探索和分析。民族聲樂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對多元化教學工作的開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高校應加強對教師專業素質和技能的培訓和教育,督促教師強化自身學習,并涉獵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效率。

2.對民族聲樂教學內容及教材進行改革。根據我國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現狀來看,很多高校仍存在僅將曲譜作為教材的現象,忽視了音像材料、音響材料的重要性,使這些教學材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影響多元化教學效果[3]。高校應豐富教學內容,選取其他形式、內容的教材,通過圖像、音像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全面地理解聲樂知識,透徹地分析演唱技巧及作品的風格特色,提升自身的審美觀。

(二)提高對原生態民歌的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擴大對原生態民歌能力較強的學生的招收,由于這些學生所生活的環境各不相同,所以多帶有本地民族聲樂基礎,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改造,能夠使學生自身的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4]。此外,高校也要提高對以原生態歌手出身的教師的重視,教師在民族聲樂多元化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可以更好地帶動學生們了解民族地域特點,透徹地掌握民族聲樂專業的內涵,將民族特色更鮮活、強烈地表達出來。

(三)構建完善的音樂學知識結構。在多元化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對聲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還要加強對音樂學知識結構的完善,構建一套促進學生發展的知識結構體系,將民族生活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將聲樂教育生活化,讓學生深刻體會當地民族文化和習俗,提升情感認知。

三、結語

高校民族聲樂的多元化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民族聲樂專業學生未來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是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質量的關鍵措施,只有堅持將這項教育改革落到實處,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民族聲樂人才,踐行高校的教育職能,為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楊艷,張驥.當代多元文化視野下民族聲樂教學發展窺探[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2]張智斌.原生態唱法與聲樂教學之思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02).

篇3

良好的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對聲樂的理解能力和解讀能力。隨著音樂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聲樂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近年來,音樂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加入新型開放的教學手段是聲樂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

【關鍵詞】

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

音樂教育,以學生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教育為目的,從而有效開展專業聲樂教學,并且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歌唱的方式讓學生感知音樂,通過表演的方式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音樂背景,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和諧、團結向上的集體精神。因此,本文針對專業聲樂教學改革展開論述。

一、去其教材糟粕,取其精華

音樂教學過程中,常常因為教學重點不明確而使學生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從教材中篩選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讓他們了解聲部類型、演唱程度和聲樂表現等。在音樂教學中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會使教學進程事半功倍。在挑選出適合學生學習的音樂基礎知識時,也應該注意對知識的鞏固和強化,使學生能夠主動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學中用,用中學”的教學目的,并且也能夠將“溫故而知新”的思想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從理性的角度,在樂曲選集中合理劃分曲目的難度,能夠有效、有節奏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實現“由淺入深”“化繁為簡”的學習過程。教師還可以在選取教學內容時參考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曲調的節拍、掌握氣息的調整,以及歌唱時對作品力度的把握。另外,在教學內容中適當融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紹,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正確引導學生有效進行聲樂訓練。

二、立足長遠發展,完善教學

音樂專業教學是一項長期工作,應該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設計教學準則和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傳授學生音樂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需要關注他們的思想教育,從而讓他們能夠在這樣的教學進程中感受到聲樂專業的“魅力”,從而構建出一個完善的、全面的教學體系,幫助學生能夠勝任今后的工作崗位。音樂教材中既有基礎的教學內容,也有復雜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如何完善聲樂教學結構。例如,對于音樂基礎能力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利用以前學習過的生物知識進行延伸,向學生講述“歌唱的器官構造”,以此來引入“聲樂演唱的語言基礎”,在循序漸進中進行有節奏的聲樂訓練。對于較為復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記憶聲樂知識,從而正確引導學生在韻母的發音、聲調的變化、音素和音節的不同等方面“化繁為簡”。還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水滴聲來介紹音調;用敲擊裝著不同水量的杯子來引入音色。

三、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技巧

音樂的學習,不僅僅需要理論基礎作支撐,同時還需要能夠將音樂知識運用到歌唱、演奏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在課上和課下進行自主思考和自主訓練,進而領悟音樂帶來的魅力。用實踐來引發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運用也能夠將“以人為本”的音樂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到位。因此,教師可以在專業聲樂教學中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將學生轉變為教學中的主體,用飽滿的熱情引領他們走進音樂教學的課堂中,正確對待學生的建議和要求,從而真正實現尊重個體差異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準則。音樂來源于生活中的每一處細節,要幫助學生發現音樂中的“美”,體會到音樂中的“情”。讓學生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編寫一段美妙的樂曲,并且,教師要適當給予鼓勵,使音樂教學工作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近生活,帶領他們去戶外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聲音,在開闊的視野和放松的心情下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通過這種戶外學習的方式,能夠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使音樂教學變得更有意義。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不僅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之下進行學習,同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設備,用“音”感化學生,用“形”吸引學生,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克服現代教學中的難點,以此推動聲樂教學不斷發展、進步。

作者:劉婷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高校 音樂教育 聲樂教學

近年來,隨著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很多高校設置了音樂院系,但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表現最為明顯的是聲樂教學。因此,必須深入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使聲樂教學能夠更加合理、科學、與時俱進,為學生的未來提供堅實的保障。

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發展過程

目前我國的藝術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尤其是音樂教育,在各類高校中,都存在著音樂系,這是音樂教育的空前盛況。古往今來音樂教育是傳統教育中的精華,是典型的代表。在改革開放后,音樂教育得到高度重視并逐漸演變成以歌唱為主的教育形式。目前高校中的音樂教育專業仍然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但是這種傳統模式已經不能充分體現教學方法、內容和理念,對聲樂教學產生了極大的制約。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單一不全面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對聲樂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分析唱法,學生跟著教師試唱,這樣的教學方法單一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進度緩慢,導致學生對聲樂的不重視,使聲樂教學成為最薄弱環節。同時很多高校對聲樂課程設置不全面、師資力量不足、學習環境差,缺少自由練習的場所、樂器、時間,使聲樂學習氛圍差,表演機會缺乏。聲樂課程在音樂教育中一直處于偏低的地位。

(二)課程內容隨意

高校中聲樂課程一般都是采用音樂學院的教學方式進行的,導致學生沒有統一的教材,課程內容的編排更是沒有科學依據,邏輯性較差,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為后續的學習帶來嚴重的阻礙,同時也為構造完整聲樂教學體系帶來困難。

(三)忽視理論的培養

理論是學科的靈魂,是技能學習的基礎,雖然在聲樂教學中設置了理論課程,但其所占據的教學比例很小,導致教師和學生對理論的忽略。而聲樂理論恰是音樂實踐的根據,從教育的方面來看,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四)缺乏實踐技能指導

高校音樂教育中聲樂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熟練地使用聲樂技巧、較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使學生養成優秀的音樂素養。但我國很多高校只在畢業前進行短時間的實踐活動,難以培養學生的聲樂技能,在平時的聲樂教學中忽視對聲樂實踐能力的指導,阻礙了學生將來的工作和個人發展。

三、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解決策略

(一)合理選擇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對教學來說,教材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在教材的篩選方面要充分把握學生的類型、演唱的程度以及音樂的表現能力。要合理地選擇教材,尊重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的聲樂技能提升。現代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也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必須改善教學內容,使之更加豐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視野,增強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高校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需在傳統課程的基礎上,增設豐富的課程內容,例如:聲樂發展史、外國音樂欣賞、聲樂美學等。

(二)運用現代技術,完善教學方法

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對抽象的聲樂理論和聲樂發展史無法理解,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差,無法體現聲樂本身的魅力和價值。而現代技術的引入,恰好解決了這些問題,使教學變得豐富有趣、簡單易行,不僅完善了教學方法,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能夠使聲樂教學更加直觀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使學生欣賞到著名的音樂會和知名歌唱家的演唱,從而對比兩種聲樂的異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三)加強理論教學

聲樂是一門具有較強理論性的學科,而在高校中對聲樂的教學普遍忽略理論,一味重視聲樂技巧的傳授。學生也一味地加強技巧聯系,而對理論知識掌握較少,因此必須加強理論教學。首先,必須加強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使學生更快地吸收后續的知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歌唱的生理和心理知識也是聲樂理論中關鍵的一部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表演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器官進行有效地調節和支配,達到良好的歌唱狀態。

(四)加強實踐技能的指導,提高實踐水平

聲樂教學具有較強的表演性、感染性和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切勿重理論而輕實踐。教師不僅要指引學生掌握聲樂知識、提高聲樂技巧,還要引導學生增加實踐活動,將所學的知識和技巧巧妙的運用到歌唱中,使聲樂教學得到延伸,展現聲樂的魅力和價值。教師要不斷地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嫻熟的將聲樂知識和技巧相結合,逐漸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校方應定期舉辦歌唱比賽,這是最有效的實踐活動,通過比賽促進學生的聲樂技巧和情感的有效融合,提升歌唱技巧。在賽后,點評學生歌唱的優點和問題,開展有效的聲樂教學。

四、結語

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各高校必須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的需求,不斷的引進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轉變教學觀念,定期開展積極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和歌唱能力,促進聲樂教學不斷進步和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專業音樂人才。

基金項目:

本文為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項目2014年課題,項目名稱:適應基礎教育音樂課程發展的高師聲樂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NGJGH2014117。

參考文獻:

篇5

在有著十幾個少數民族聚居的桂西北區域,民族特色鮮明,民歌異彩紛呈,進而匯聚了豐富多樣的民歌資源。這些民族的民歌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生產與生活、民俗民風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經歷了長期的歌唱實踐和演變才最終流傳下來,是每一個少數民族生活環境與習俗、語言文字、民族信仰、民族特性、民族文化的凝聚和體現。若以民族為劃分依據,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主要代表有:壯族山歌,如劉三姐山歌、《好個日頭好個天》;環江毛南族民歌,如《毛南人民唱新歌》、《花竹帽,柳朗咧》;仫佬族民歌,如《好玩好耍好地方》、《仫佬姑娘去走坡》;布努瑤的情歌、酒歌;白褲瑤細話歌等等。桂西北豐富的民歌資源為地方高校的聲樂教學提供了極為有利條件,一直以來如何提升地方高校聲樂教學質量和水平,積極創設一條特色的聲樂教學之路始終是地方高校不懈努力的方向。因此,地方高校積極將桂西北民歌資源引進聲樂教學,充分挖掘和整理當地的民族音樂資源,運用豐富的民歌資源來設置特色專業課程,豐富高校的聲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這對地方高校聲樂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運用桂西北豐富民歌資源提升地方高校聲樂教學的對策

(一)設置地方特色專業課程,豐富聲樂教學內容

許多高校的聲樂教學往往趨同化、大眾化,在教材的使用與教學內容上沒有形成差異化,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聲樂教材在內容上多以中外聲樂曲為主,地方民族音樂的曲目極少,因而很難突出地方與高校的聲樂辦學特色,聲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并不理想。為此,廣西地方高校需要充分挖掘和運用桂西北豐富的民歌資源來輔助聲樂教學,通過設置地方特色的專業課程來突顯特色辦學的重要性,以桂西北各個民族的民歌資源來豐富地方高校的聲樂教學內容,利用本土民歌文化資源來實現特色聲樂教學、本土民族音樂藝術選修課程的開展。如高校可以組織教師與專家收集、整理具有濃郁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歌來編寫聲樂教材,在聲樂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民歌資源進行教學分析。一方面豐富聲樂課堂教學的內容,利用本土民歌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如課堂獨唱山歌,或是選擇一些對唱、合唱的民歌來引導學生進行歌唱聯系等。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聲樂教學中積極運用桂西北民歌資源,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與認識本土民歌,為培養保護與繼承桂西北民歌人才奠定基礎。

(二)積極挖掘桂西北民歌價值,創新高校聲樂教學方法

在21世紀的時展背景下,人們更加向往和追求那些具有原生態、自然性的藝術審美和體驗,因而更多的原生態歌唱出現在舞臺上,吸引了更多國內外大眾的關注和喜愛。而桂西北民歌正是一種原生態歌唱的絕佳體現,其歌唱方法講究自然原始、樸實真性情,不需要添加其他花式唱法來修飾,這種民歌資源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桂西北民歌是各個少數民族普通民眾的智慧結晶,他們從普通的勞動生活中提取創作材料和靈感,利用歌曲和歌聲來傳達他們勤勞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現特色有趣的民俗民風,如仫佬族民歌《葡萄歌》、白褲瑤細話歌《瑤家月夜》、毛南族情歌《花竹帽,柳朗咧》等等。在實際的聲樂教學中,高校教師將桂西北民歌引進課堂,積極創新高校聲樂教學方法,利用民歌來創設歌唱情景,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桂西北不同少數民族歌曲的歌唱技巧。此外,高校教師還可以積極借助多媒體技術和手段來拓寬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推動民族民間歌唱,提高聲樂教學實效性。

(三)引導學生感悟桂西北民族音樂,開拓學生審美新視野

桂西北民歌是一種草根藝術,積淀了各個少數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桂西北民歌的歌詞自然樸實、有意有境,語言生動、情感豐富、韻律講究,歌唱時或音調高亢,或低聲絮語,多以情感人、動人,這種原生態的本土歌唱更能觸動人們的心靈和情感。同時,桂西北少數民族的歌曲創作者常常將他們的生活寫照、民俗民風、情感祝愿融入到民歌中,因而大部分民歌是桂西北少數民族的生活與文化載體,體現了廣大少數民族的精神風貌、生活哲理,其是寶貴的財富。因此,地方高校聲樂教學在引進和運用桂西北民歌資源時,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學生感悟桂西北民族音樂,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認識和理解民歌中的思想與情感,激發學生對本鄉本土民族音樂及文化的熱情,增強學生對家鄉民族音樂及文化的自豪感、責任感。同時,以桂西北民歌的獨特唱法、審美觀念來開拓學生的審美新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藝術品味,為進一步推動桂西北民歌快速融入現代文化藝術中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地方高校聲樂教學及桂西北民歌的持續發展。

(四)培養特色型、應用型人才,努力適應地方的需要

實際上,將桂西北民歌資源充分運用到地方高校的聲樂教學中,這一有效策略不僅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地方高校聲樂教學水平,實現特色辦學,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桂西北民族音樂,這是時展與現實發展的共同需求。為盡可能的滿足和適應地方發展需要,負責桂西北民歌保護與傳承的有關部門需要和地方高校密切聯合,積極打造傳承與發展桂西北民族音樂的地方高校基地,一方面依托和利用桂西北豐富的本土民歌資源來促進高校特色的聲樂教學,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適應地方經濟與文化建設需要的基礎上也推動了本土民族音樂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一直以來,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往往以口傳心授的傳統方式來進行傳承,這種方式不僅不利于對民歌的有效保護與傳承,而且還極易造成民歌資源的流失。為此,地方高校可以充分發揮本地生源在語言、嗓音、技術上的優勢,在聲樂課堂教學中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特色唱法與聲腔的教學來培養特色型、應用型的人才,促進學生掌握桂西北民歌的歌唱實力。

三、結語

篇6

(棗莊學院音樂學院,山東棗莊277160)

【摘要】高校聲樂教育中少數民族聲樂教學發展并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其發展難以適應當今聲樂發展的客觀需求,因此就民族高校聲樂如何融入少數民族音樂給予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少數民族音樂;探究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孕育了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音樂風格十分豐富,提煉民族音樂中的音樂元素有助于開闊高校聲樂教學的視野,創新高校聲樂的發展,對培養我國聲樂理論自信奠定良好基礎,因此,高校在聲樂教學中融人民族音樂元素是高校聲樂教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少數民族聲樂在教學中的非主流化

目前高校聲樂教學中普遍使用國外與傳統經典歌曲進行教學,僅僅只是少部分民族類大學開設了民族聲樂的教學,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教學并非主流教學的內容。即使是民族類高校開設的少數民族聲樂教學中采用的唱法多是移植、改編后使用美聲唱法和傳統民歌唱法來教育學生,缺乏凝練民族獨特唱法與差異化教學內容,這樣忽略和抹殺了少數民族音樂唱腔的獨特性,同時使得少數民族的聲樂教學變的喪失了民族性,使得民族音樂教學以符合傳統主流教學模式,少數民族音樂漢化現象嚴重,這不利于少數民族音樂在時代進程中的可持續發展。

二、少數民族聲樂課程的安排失當

在目前許多高校聲樂教學中大部分使用的仍然是美聲和民俗課程占據較多,對少數民族音樂課程安排的次數非常少,這樣不利于提升學生音樂的視野,使得他們的音樂知識面不夠寬闊,難以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融人民族音樂元素進行聲樂的創新,也無法理解民族音樂在各個民族生活中的影響,不利于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相互了解,也難以發掘民族音樂遺產,并改造和升級,使少數民族音樂地位提升到主流音樂教學中來。

三、教學器具與少數民族聲樂不協調

聲樂教學既有其內在規律又有其復雜性,并且還有自然的發揮,但對于少數民族聲樂來說,對歌曲器具的使用又是非獨特,一首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歌曲顯然音樂的處理方面顯然要求配有相應的民族樂器才能較好的表達出歌曲的內涵。

但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少數民族音樂的表達形式過于教條化和簡單化,在選擇少數民族歌曲的演奏樂器上更多為簡化,而使用鋼琴伴奏,或是常用樂器,而表達的出來的效果就缺乏民族性,有些旋律上適合簡化,有些方面因為其獨特性更適合用民族伴奏樂器表達的效果會更好,但很多時候高校教師不懂的民族樂器的使用,其次民族樂器的掌握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使得民族伴奏樂器被替代,最終喪失了歌曲的民族韻味。

四、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措施

(一)高校教育部門的政策與資金傾斜

少數民族音樂由于其研究的滯后,想要依靠自身發揮后發優勢撼動傳統聲樂教育體系顯然是比較困難,因此高校教育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扶持少數民族音樂在高校教育中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關系到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問題,也涉及到少數民族音樂的再生發展。首先,國家應該在政策上鼓勵高校開設少數民族音樂的課程研究和項目立項,鼓勵少數民族音樂課題的研究和參與,并給予一定的項目資金支持。

同時高校要對教師深入實踐進行田野調查時,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科研討論中,可以把少數民族方面的音樂文化資料舉行研討,在聲樂教師到民族地區進行民族歌曲的發掘過程中提供一些科研經費,鼓勵教師研討,形成科研成果,并轉化到教學過程中去,形成符合少數民族聲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少數民族聲樂教學質量。

(二)高校教師應掌握少數民族聲樂的規律

高校教師是推廣和規范少數民族音樂的主力軍和具體實施者,少數民族聲樂知識的汲取有助于拓展高校教師聲樂知識的結果,缺乏對少數民族地區歌曲的把握,就難以在實現教學的效果,無助于學生較好演唱和演奏民族歌曲和旋律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業務水平特別是專業技能,要深入少數民族地區,了解民族地區語言的特點和意思,學習少數民族歌曲的發音技巧和吐字方法,用已有的科學演唱規律來規范民族聲樂的教學。同時也要學習好民族聲樂樂器,很多民族聲樂樂器的學習是需要一定時間,掌握一定技巧,才能有效運用,聲樂教師應積極向民族地區的老藝人學習樂器的演奏技巧,這樣在少數民族歌曲的教學中,能把握住民族特色的靈魂特征。

(三)交叉教學與示范教學結合

目前高校聲樂教學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小班教學,使用一對一教學方式,雖然這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但小班教學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發揮,特別是有些大學生本身來源于民族地區,本身對民族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在招生上招收一些民族地區的學生,這樣可以把這部分學生組織起來,一起學習本民族的歌曲,并用可以的發聲方式進行演繹,使得本土歌曲不僅有特色而且有普遍可觀賞性,民族歌曲學生作為示范教學角色,可以推進其它同學參與學校,使得民族元素在高校教學中起到誘導作用,讓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四)推進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

積極利用已有的資源開展少數民族音樂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深入民族地區進行實地考察,體驗民族風情風俗,對原生態的民歌的演唱形式有一定的體驗感悟;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民族聲樂比賽,在語言與樂器使用上既尊重傳統又有時展,為少數民族音樂的推廣制造氛圍和認同,良好的平臺發展有助于少數民族音樂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2]林穎對高師音樂教育中蒙古族聲樂教學的探索[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高校教育研究2008 (7).

[2]張東東.民族音樂在音樂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一對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探索[J].音樂創作.2009(6)

[3]蘭倩.本土少數民族聲樂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守護與改革[J].中國科技財富.2012 (10).

篇7

關鍵詞:聲樂比賽;民族院校;聲樂教育;影響與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243-02

聲樂比賽對民族高校聲樂教育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使得民族高校對自身在聲樂教育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技巧、技術原則、評價體系與審美標準有了重新的認識與定位,給民族高校聲樂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樹立了新的風尚。

以才旦卓瑪等為代表的民族聲樂藝術家是民族高校聲樂教育的卓越典范。民族聲樂作品《小白菜》,數聲“親娘呀”的悲天哭地的唱腔,各聲的音高情緒不盡相同,但一聲勝似一聲,有如天昏地暗,撕心裂肺之痛,有種要把親娘從墓中哭喊出,滿腹親情與對親娘的思念苦水不知從何說起的悲劇色彩。 一大批民族聲樂教育家結合聲樂比賽的實踐撰寫了大量有關聲樂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文章:《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歌唱技術訓練中的幾個誤區》、《高師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傳承――關于高師民族音樂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練什么?怎么練?:談聲樂發聲技術的練習方法》、《試論我國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的協調發展》、《再論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定位問題》等等。

在比賽中的歌曲作品就其內容與風格而言千變萬化,如果單憑個人意識中的“定型”思維去衡量、判斷比賽者在“唱法”上的合適與否以及在表演水準的高下優劣,往往會置比賽者本身對某種作品演唱技巧與風格及對該作品獨特的領悟于不顧,從而造成了對該作品在以后的教學與比賽中的“一成不變”,毫無創造性而言。因此我們不能忽視比賽對選手的導向作用,更不能忽視比賽對教師與選手在平時的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教學潛能與藝術潛能的開發、藝術視野的拓展、藝術作品的表達能力。

現時代,我國的民族聲樂比賽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層級越來越多元化,通過聲樂比賽選拔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且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音樂方面的杰出人才。但是通過聲樂比賽我們也反思與在實踐中檢驗出了我們聲樂教育存在的得與失。

通過聲樂比賽,很好的直接的看到自己與其他參賽選手之間存在的優勢,更多的是看到了自身存在的缺陷與差距,看到了其它選手身上音樂元素的“特色”之處,看到了其它選手在比賽中對歌曲的選擇與對自身風格的拿捏程度,尤其是作為在比賽中“旁觀者”的老師,更能夠深深體會到自己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在老師作為“旁觀者自清”的基礎上,又為以后自己在作為“教學實踐者”的引導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第一手的“材料”,在以后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內容上將自我的不斷改善與豐富,對待不同的學生需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對待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作品比如民族、美聲、通俗歌曲也不應有同一模式。通過聲樂比賽可使教師努力形成一個“民歌、戲曲、創作歌曲、藝術歌曲、古曲、歌劇構成了一個比較合理、科學、全面的教學內容體系,這樣的教學內容無疑是培養具有較高藝術表現力的民族聲樂人才的重要保證。”

而在自己教學上存在的特色與優勢的地方繼續保持與發揚,不是一味的跟風最終造成的藝術生命曇花一現,不是藝術風格的單一乏趣,不是藝術水準低下不堪的局面。通過聲樂比賽,作為參賽的選手即學生從中受益的也絕非一二,對參賽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歷練、自身水準的清醒認識、對平時學習狀況的檢驗與反思都是有很大助益的,可以更快更準的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舞臺“表演”要領以及對藝術的感悟與理解能力,以便為以后更多的比賽這一實踐舞臺上的出色表演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從而自然而然的進入到一個由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的境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音樂方面的優秀人才的同時也為廣大的社會觀眾帶來更加精良的、喜聞樂見的優秀音樂作品。

如果說聲樂教育是理論的陣地的話,那么聲樂比賽則是以理論走向實踐的必不可少的關鍵性環節或步驟,同時也是一個檢驗與反思的環節,檢驗與反思的內容可謂多多:比如平時音樂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與否,對音樂的分析得當與否,對在詮釋音樂過程中技巧的把握與否,對社會主義民族音樂的政策、方針符合與否,與廣大音樂欣賞者與受眾群體在音樂追求層次上的契合與否,這些維度的檢驗及維度檢驗標準的設定絕非是僅僅在聲樂教育中就能單獨完成的,必須是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燭照”,反思在聲樂比賽過程中在以表演者或創造者、欣賞者或受眾群體之間對音樂“信息流”路徑是否通暢以及如何通暢,或者不暢的地方及不暢的癥結之所在,在聲樂比賽中把握音樂傳播的本質,而“音樂傳播的本質,是傳授雙方共同對音樂形象的塑造與認可,并充分顯示出人的創造性智慧和成功后共同獲得的喜悅感。”

通過聲樂比賽,可以自覺或不自覺地發現在平時的聲樂教育中是否將“語言性”的因素與“音樂性”的因素、“表演性”的因素有機融為一體。由于聲樂比賽中比賽者對同一曲目的主觀理解的不同,而呈現出作品詮釋的多樣性,究竟這種多樣性是否是在“可控的合理性”的范疇之內,這就不僅僅體現在舞臺上比賽表演的合理性,更是對平時聲樂教學過程的一種反思,以便為以后在此反思基礎上作進一步修正或改進,聲樂比賽過程中所運用的表達方法、藝術技巧、舞臺陳設及對受眾群體藝術“口感”的契合的追求固然重要,但如果為了過于追求聲樂比賽中的這些因素而忽視對藝術作品自身內涵的藝術挖掘,感官性的“金玉其外”必然不能取代藝術作品的藝術內涵,最終會造成“敗絮其中”與“行之不遠”。

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最終都要“落腳”于對“人”的藝術的矯正,對“人”的藝術的熏陶,對“人”的藝術的升華,因此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僅僅是達此目的的途徑而已,決不能將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當做一個終極目標來對待,否則將會南轅北轍甚至會誤入歧途。

總而言之,聲樂比賽對聲樂教育尤其是民族院校的聲樂教育所起的作用與影響是多方面的,這也就為廣大的聲樂比賽者、聲樂教育者探索這些作用的規律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在探索這一規律中推動民族聲樂教育、聲樂比賽更快更好地發展!

注釋:

①余惠承.民族聲樂演唱設計的基本途徑與內容――以于學友編創的民族聲樂作品《小白菜》為例[J].歌海2010(2).

②徐曉紅.略論民族聲樂教學內容的構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8(3).

篇8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法;聲樂教學;實踐應用

教育作為培養相關領域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往往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鍛煉學生在聲樂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優秀人才,諸多的教育者在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的同時,也致力于采用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的成效。但是,聲樂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使學生能夠在聲樂方面取得較大的進步,則必須使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音樂等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感知,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步。而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的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啟發式教學法的概念和含義

啟發式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相關內容和客觀的學習規律等諸多因素,采用多種形式,以學生為主體,從實際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并以此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借以實現教學效果的增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啟發式教學往往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通過種種方法,促使或者引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在輔助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啟發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調動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當采取各種方法巧妙地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欲望,并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提升教學的綜合性效果。

二、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和理解

聲樂教學相對于其它科目的教學而言,其內容往往更加抽象,因此,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及時理解并吸收相關的學習內容,教師應當采取更加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方法。啟發式教學法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法生硬、死板的特點,能夠用更加切合學生思維模式的途徑,將書本上抽象的知識、尤其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等轉化為形象、具體的知識,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二)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啟發式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往往都可以采取不同的具體方式,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力量。同時,啟發式教學有利于學生采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將教師的教學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理解,并進行吸收。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聲樂的學習降低了難度,同時增加了成就感和滿足感,更容易提起對于聲樂學習的興趣。此外,啟發式教學也著重于強調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夠帶給學生美好的享受,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激發學生對思維方式的轉變和拓展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對學生也具有主導作用,因此,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往往跟著教師走,容易形成固化的定勢思維。而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充當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通過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思維不斷拓展的過程中形成對于相關知識、技法等的正確理解,這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以更加多樣化的思維面對學習的內容。這才是真正地“授之以漁”。

三、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善用形象的語言

聲樂本身就是要用聲音去表達自身的情趣、對生活的理解,并感染他人。因此,教師本身不僅需要具備較為深厚的聲樂功底,還應當具備相當的語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教學過程中比較生硬、專業化的語言轉化為更加切合學生理解、提升學生興趣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聲樂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氣息等的專項訓練,其內容都比較枯燥,如果教師采用過于專業化的術語,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理解,還容易使學生因為學習受挫而打消其練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更加應當注重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形象詼諧的語言,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于相關的教學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還有利于形成對于學生的啟發作用,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對于教學內容的深刻認識。例如,在訓練學生將聲音靠前唱時,教師可以避免傳統教學語言中的枯燥性,轉而使用形象生動、詼諧有趣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說“讓你的聲音先向后畫圈,然后再拋向前方”。簡單的轉化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掌握訓練的捷徑,還能使教學過程充滿樂趣。

(二)創造合理的情境

聲樂是藝術的一種,往往有其產生的特定情境。而教師也可以將聲樂教學的相關內容轉化為與之相應的情境,促使學生在特定情境的氛圍中受到引導和啟發,并逐漸形成自身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情境的創造也有利于打造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身思維方式的訓練和拓展,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具體。情境的創造不一定需要借助過多的道具,往往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等的指導就可以完成,其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使其能夠產生教師預期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師創造的情境收獲良好的效果。例如,在進行氣息下沉的練習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造,將刻板的練習方法用更加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訓練的成效。為了避免學生用錯誤的方法將氣吸到胸上,教師可以創造聞鮮花芳香氣味的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做出相應的動作,繼而進行正確、有效的氣息練習。

(三)激發學生的情感

情感表達,是聲樂的一項重要功能,同時也是其藝術魅力所在。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要想達到啟發式教學的良好效果,激感也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只有受到相應情感的感染,學生在聲樂中表現出來的藝術才會具有更大的魅力。但是,由于學生的生活、社會經驗不足,因此,教師往往需要在激發學生情感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情感的激發往往并不是一個直接的過程,甚至不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學生帶著飽滿的情緒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到聲樂的學習和訓練當中,激感的方式應當是多變的,或直接,或婉轉,或激烈。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給予學生不同的啟發,才能使其情感的表達更加符合相應的教學要求和曲目意境。例如,曲目《大海啊故鄉》是一個質樸深情、平易親切的曲目,在進行該曲目的訓練時,教師應當激發學生對母親、祖國、家鄉、大海的感情。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母親的影片等形式,以“母親”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情感,并逐漸上升到對于家鄉、祖國的情感,最終形成完整的情感層次,促使學生表達出濃厚的感情。

(四)組織多樣的活動

聲樂的學習并不是死板的,也不是僅屬于個人空間的,應當嚴禁類似“閉門造車”的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來自于實踐的啟發是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的最佳形式。無論是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還是聲樂練習的教學,教師都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的舉行,帶給學生不同形式的啟發。盡管學校的教學設施、場地、課時等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但是,教師仍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組織不同的活動,如競賽、表演等等。這不僅可以使學生收獲經驗,還能使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更加主動的方式彌補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師可以在民族音樂的學習進行到一定的階段之后,組織學生進行民樂演唱大賽,使同班甚至同校的學生能夠同臺切磋技藝、進行交流。在這樣的競爭氛圍中,促使學生從他人的長處受到啟發,并對自身的聲樂技能形成更加完整的認識。

四、總結

聲樂教學由于自身特點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現代的教學理念使得教師應當更加認識到讓學生發揮主體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啟發式教學得到了更加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啟發式教學的模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能提高其學習興趣、鍛煉其思維方式。但是,教師在應用過程中應當注意,啟發式教學的具體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多樣的選擇或者組合,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歌,王朝輝.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方法[J].北方音樂,2015,(01).

[2]譚錫頤.淺析情感表達在聲樂藝術中的價值[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1).

[3]周勁飚.開啟聲樂藝術大門的鑰匙——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5,(22):160.

[4]杜慧,段維.啟發式教學法在藝術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大觀,2013,(09):178.

[5]俞子正.歌劇長河—從達芙妮到圖蘭朵[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篇9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因材施教理念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性

高校的聲樂教學,是一門以突出藝術為主的特殊性學科,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更能夠與其他的學科充分交流,促進文化的傳播和學生對學科的熱愛。高校大學生大都是經歷過青春期的學生,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學習基礎也有區別,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思想等方面均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不僅是學生個性的差異,也是學生學習成果上的差異。在不同學習環境下學習的學生,就會呈現不同的學習習慣;不同的先天條件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反饋給教師不同的悟性,這些先天與后天的差異,就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夠讓整個高校聲樂教學均衡發展。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都是解決這些差異的主要方法,因材施教也就在這種大背景下成為了高校教學的主要理念,以指導學生發展為目標,來展開實踐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個人風格充分了解。只有保證對學生有清楚的認知,才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培養方案,達到好的教學成果。

二、因材施教理念下高校聲樂教學內容的選擇

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不僅是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指導性作用,更是會在教學內容的設計和選擇中起到方向性的作用。教學材料是指導學生發展方向的主要依據材料,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教學開展方向的重要依據,教學材料的選擇直接體現了高校對聲樂教學的認識度以及重視度,是教學理念的側面體現,也是學校價值觀的主要體現。教師要根據因材施教的理念選擇教材,設計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來進行設置,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但是也要保證教學課堂的完整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學生對學習的需求不同,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等也各不相同,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來設計教學內容。我國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材多種多樣,要根據學校的側重點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材料,如注重歌唱技巧的教學材料有《男高音的高音訓練》、《歌唱發音的糾正方法》等等,這些教材主要就是突出學生的歌唱技巧的培養。還有部分高校在聲樂教學中,將歌劇、中外藝術歌曲等作為主要的培養方向,那么選擇的教材就與歌唱技巧的教材大不相同,如《聲樂教學曲庫》、《中外聲樂選曲》等教學材料。無論是突出哪一種教學方向,選擇哪一種教學材料,教師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選擇教材時,可以難度不高,但是一定要是呈梯度進行教學的教材,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理念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

三、高校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應用

1.教學目標的統一化與多元化

高校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這一理念要求教學目標要建立在統一化與多元化的基礎之上,不僅要有統一化的教學目標,又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設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統一化的教學目標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保證教學進度的根本,也是高校聲樂教學的基礎,這一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聲樂課程的學習中,對基礎知識要穩定掌握,對基本技能要扎實學習,對聲樂的相關知識要拿捏有度。只有保證了基本的聲樂技能,才能夠進行更高層次的聲樂技能的培養,這也是高校聲樂教學中統一化的教學目標,只有達到統一的標準,才能夠在基礎之上追求更優秀的個性化發展。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與統一化的教學目標不同,其主旨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根據不同學生的先天條件以及后天的學習環境等,設立一個又一個符合學生發展的小目標。聲樂教學也是分為不同的專業,因此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聲樂技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聲樂教學不能夠只按照一個標準來進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來設計靈活性較強的多元化發展目標。聲樂專業的學生,以后的發展方向就是要進行音樂表演或者是音樂教育,因此,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特質,進行音樂教學方面的大量目標設計。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日后的發展中,更加注重的是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培訓,既然要投入教學,那么就要在多方面均有涉獵,基本的樂器要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也要掌握,但在掌握的同時,不需要具有超高的能力,只需要熟知基本知識就可以。聲樂教學的綜合性非常強,但是也是具有獨特性的,每一個學生天然的嗓音都不同,并且后天對音樂的接觸以及音樂的學習環境也不同,對音樂的情感也自然不同,每一個學生的藝術張力也呈現了不同的效果,這些個體性的差異,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方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質,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

篇10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訓練分析

一、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的訓練現狀

首先,聲樂教學課程設置單一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當前大多數高校音樂教育中對聲樂教學的訓練方式仍舊無法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愿主動地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觀念。教師在臺上講解發音方法,學生跟隨教師進行歌唱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失去聲樂訓練的興趣,更加不利于學生對聲樂知識的理解、對發音方法的掌握,單純只靠教師的理論講解,試問有幾個學生能夠理解真正地做法?這種教學模式和訓練方式導致聲樂教學效率低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很多高校對于聲樂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對聲樂教學重視程度不夠,校園內也缺少專業的師資團隊,并沒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改革高校音樂教育中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過程中,一要樹立學生的音樂意識、培養學生熟練歌唱教材中歌曲的能力;二要培養音樂專業學生傳唱弘揚音樂作品的能力;三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并在學習中感悟音樂的魅力;四要開發學生的思維創作潛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創作型音樂人才。但是,以目前的高校音樂教育現狀來看,大多數高校都被應試教育所影響,對于學生音樂素養的評價僅僅依靠考試為核心,并沒有將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加強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育的訓練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能力,促進學生將音樂理論和實踐能力共同發展。

三、改革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訓練的具體對策

(一)創新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聲樂訓練手段。當前很多高校音樂教師都已經認識到了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訓練手段,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訓練效果和教學質量上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應該多學習多探討,尋求更多更有效果的訓練手段。當今時代是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被廣泛應用,在高校音樂教育的聲樂教學訓練中,教師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應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訓練,這樣可以有效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可以將聲樂知識更加形象客觀地展現給學生,方便學生理解應用。例如:教師在《龍船調》的聲樂教學訓練中,就可以先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峽江情歌》等同樣音樂類型的表演視頻。也可以同一首歌為學生準備多個選手表演的片段,讓學生在觀看中進行對比,并思考發音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二)合理選擇教學資源,完善教學內容對于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訓練來說,教材內容的選擇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教學內容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聲樂訓練效果。教師在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格外慎重,要在立足于學生的音樂基礎和接受程度上層層篩選。要合理選擇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培養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專業全面的音樂能力。《聲樂發展史》、《聲樂與美學》等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三)加強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音樂知識。進行和聲樂訓練,應該給予學生一個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平臺。高校要加強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企業之間建立資源共享庫。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各個相關企業參觀和學習,也可以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在社會實踐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價值,這有利于推動學生更加健全的成長。同時,學校和企業可以建立合作化的網絡資源庫,學生可以通過登錄賬號了解企業的最新動態信息,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靈活應用學校學習的知識,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