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作研究

時間:2022-06-21 09:46:36

導語: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作研究

摘要:我國的文化建設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成果突出,人民的文化自信隨之上升,中國電視文藝領域思想活力和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展示,電視文藝蓬勃發展,高質量的文藝節目不斷涌現。文化劇情舞蹈綜藝節目《舞千年》在民族文化自信的現實語境下應運而生,以集合創新的形式、融會貫通的視聽語言貫穿華夏千年文明發展脈絡,展現中國舞之經典,為中國電視文藝“國潮”之風添薪加火,并在引導主流價值觀中為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新發展提供有效的思考路徑。

關鍵詞:文化自信;《舞千年》;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舞蹈綜藝節目;河南衛視

作為電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滿足了觀眾的文化、藝術、娛樂等精神需求,以其具備的文藝娛樂功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隨著2017年《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出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各省級衛視充分利用我國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以精彩多元的藝術呈現方式豐富了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形態,形成了獨特的當代電視文藝風貌。無論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原創文化類節目《國家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典籍里的中國》等,還是以河南衛視為代表的省級衛視打造的一系列“現象級”優秀文化類視聽產品,都以絕對的影響力引導了社會主流價值。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文化建設成就突出,全社會認同本民族文化并為此自豪的思想感情蔚然成風,體現著中國人民社會心理結構和情感體驗的電視文藝領域必然“國潮”風起。文化劇情舞蹈綜藝節目《舞千年》正是在中國人民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的時代背景下創作出的優秀作品。其劇情式演繹、跨“三界”賦能以及省級衛視與網絡平臺合作的制作播出方式,不僅使節目成為收視率、點擊率雙豐收的“流量爆款”,而且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與探討,其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不斷提升。

一、文化自信語境與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作

近年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迅速,多主題、多層次、多類型的優秀綜藝節目不斷推出,各類節目競相爭艷。除了高質量的傳統娛樂節目,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大放異彩,充分體現出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的電視文藝創作得天獨厚的優勢。“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①在認清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資源來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下,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以絕對的優秀作品展現文化自信語境下文化建設的非凡成果,以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化精神力量徹底打破了片面追求娛樂的“泛娛樂化”電視文藝面貌,以潮頭之勢引領電視綜藝節目創新升級,并以深厚的精神文化內涵和價值傳播效應引導主流價值觀。首先,在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典籍里的中國》《中國考古大會》《上新了·故宮》等高質量、高口碑的綜藝節目以及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2022元宵奇妙游》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為代表的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中,展現傳統文化的內容不斷增多,涉及傳統戲曲、詩詞、文物、禮儀、傳統節日、雜技等領域,覆蓋面不斷拓展,極大提升了節目的思想穿透力、文化影響力以及藝術感染力。其次,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主題內容深入,呈現出歷史厚度。作為頗具代表性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典籍里的中國》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典籍,以“文化節目+戲劇+影視化”的方式,講述典籍的成書、核心思想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現典籍里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最后,在中國傳統美學表達上,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創作注重彰顯人文精神之美。如文化劇情舞蹈節目《舞千年》除完整表現劇情的舞蹈節目外,每一章都附加了互動章節,如《揭秘科幻制作幕后故事》《從新國潮音樂感受李白仙酒世界》《新春成書夜》等,帶領觀眾了解舞蹈作品、節目制作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文化,以紀錄片的形式向觀眾展現舞蹈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舞千年》的創作分析

電視綜藝節目創作者在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充分運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足夠自信的姿態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創造性地轉化出既具有傳統美學精神又有時代特色的高口碑、高收視的“雙效”節目精品。在2021年年末之際,文化劇情舞蹈節目《舞千年》乘勢而出,由河南衛視與網絡視頻平臺嗶哩嗶哩(B站)聯合出品制作,一開播就占據各大網絡平臺熱搜榜單,觀眾好評不斷,主流媒體紛紛轉發推薦。2021年11月6日至12月25日,共8集節目完結播出,B站平臺共計9208萬播放量,1.7萬人打出9.9的高分。《舞千年》僅用一個多月的播出時間,便成功“出圈”。

(一)打破常規,劇情式沉浸體驗

《舞千年》擺脫傳統真人秀舞蹈比賽的綜藝形式,采用影視劇拍攝手法,以劇情貫穿主線,用舞蹈演繹故事的形式來呈現節目內容。《舞千年》結合善于抒情的舞蹈藝術、長于敘事的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根據舞蹈所表達的情緒,設計出與之相契合的故事情節,在一舞一故事的藝術形式中給觀眾提供了情感代入點。如第一章的《俠骨傘影》與第三章《越女凌風》以同一故事表現江湖俠客風云,既串聯起了節目主線故事,又賦予了節目更豐富的觀看效果。舞劇《朱自清》片段《背影》再現人們耳熟能詳的在車站站臺與父親送別的故事,用影視場景作舞臺,加上適當的音樂渲染,以充滿情感意味的舞蹈演繹,在情景交融中以濃濃的父子之情感染觀眾。破舊出新的節目創作使劇情演繹與舞蹈呈現相互補充,提升作品的藝術內涵,達到“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②,給予觀眾劇情式沉浸體驗,讓觀眾有新鮮的感受,領略到舞蹈的魅力。

(二)難度升級,跨“三界”相互賦能

《舞千年》節目采用場景化影視劇表現形式,嘉賓化身為歷史人物,“穿越”到中國歷史上東漢時期、唐朝、宋朝以及絢麗今朝四個文化盛世中,在“以舞論道”中尋中國舞之經典,并將其載入舞籍《十二風舞志》。節目跨越了綜藝、影視、舞蹈三個圈子,既發揮了各自優勢,又在相互融合中展現最大效能,為觀眾服務。如以影視劇制作方式串連起整個節目的主線,巧妙地在宋代薦舞的場景化故事情節里融入詩詞、焚香、茶道等文人墨客交往之雅事的中國傳統文化。此外,《舞千年》大量運用三維、CG、AR等先進技術將虛擬現實與史海鉤沉熔于一爐。例如,《幻世金剛》用精湛的動效CG技術,將賽博朋克的概念風格融入傳統舞蹈,展現末世金剛的守護者形象;《秦王點兵》中,以紅底黑色剪影的定格動畫藝術手法配合秦腔、民樂“絳州大鼓”等,展現中國古典舞“擰傾圓曲”的審美特征和閃展騰挪的各類技藝,在精益求精中達到形式與內容的融合統一,展現出“文質彬彬”的藝術品格,彰顯獨樹一幟的中華審美風范。

(三)藝文融合,呈現中華傳統文化風采

在文化自信的社會氛圍下,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大膽創新,以制作精良的作品吸引了中國人,特別是以青年一代為主力的國風愛好群體。受眾的迅速增長影響至整個社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成為藝術生產與消費的共同致力方向。擅長制作文化節目的河南衛視與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B站聯合推出《舞千年》,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融合創新,以全新的綜藝節目形式展示了繼承傳統、擁抱時代的自信交流姿態。節目不僅在正片中展現古代為之起舞的精神力量,還在每個章節后面附加舞蹈作品背后真實的歷史故事和創作歷程。如在《全章節幕后紀實》中解釋了《醒獅》舞蹈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向觀眾介紹了中國人民三元里抗英的英雄事跡,讓觀眾更深刻地體會到融合了舞蹈、武術和家國情懷的“雄獅”魅力。《舞千年》在藝文融合中展現民族文化風采,令觀眾在真切的情感中體驗中國舞蹈之經典,一經播出,B站評分即高達9.9分,至收官時播放量超8000萬。文化劇情舞蹈節目《舞千年》有力地證明了“國潮”熱浪正翻涌興起。

三、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作之思

在打造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下,在高舉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旗幟下,中國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的文藝精品需求強烈,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只有在文化自信的現實基礎上深挖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文化為主題和內容,運用具有藝術張力和傳播力的藝術形式,令節目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使節目價值觀傳播效用最大化,才能以自身強有力的社會效應引導主流價值觀。這是文化類綜藝節目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傳統文化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的自我覺醒之路。

(一)重構時空場域,呈現厚重歷史文化

近年來,“以非現實或奇觀性給予觀眾新的視聽空間體驗”③的再造時空場域節目形式是電視綜藝節目常用的表現形式之一。從《中國詩詞大會》到《典籍里的中國》,再到《舞千年》,受眾在中國悠久廣闊的歷史空間、地理空間里遨游,在古今中外、天上人間的時空場域里盡情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彰顯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文化。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運用重構時空場域的藝術手段,不僅是當今數字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體現,而且是“科技里的人世詩情,是科學美”④的彰顯。在中國人“有無相生”的宇宙觀下,力求在虛實相間中真實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展現“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⑤的藝術精神,中華傳統文化在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助力下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豐富節目形態樣貌,集成創新文藝節目

電視節目創作體現了受眾群體所共同期待的文化創新和公共審美需求。在現代化進程中,由于受眾的審美需求多元化、審美品格逐步提升,文藝產品創作不再單一,向內容豐富、形態多樣的方向進發。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應在文化自信的社會現實中不斷嘗試新的綜藝創意構思、視聽手法和表現形式,豐富節目形態樣貌,在新時代下創造性轉化優秀傳統文化,創新電視文藝節目發展。比如,考古空間探秘類文化節目《中國考古大會》圍繞中國考古學百年歷程中的重大考古發現、文化遺址等,通過“影視演繹+專家解疑+現場互動”的節目形式將歷史與當代有機結合,梳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再如,文化劇情舞蹈節目《舞千年》以與時俱進的視聽語言表達方式,跨界賦能,在豐富的形態樣貌中表現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魅力。

(三)上下共同發力,實現綜藝節目全面開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主原創文化節目引領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創新,省級衛視聯合網絡平臺發揮各自優勢開辟節目新路徑,這是當前中國電視文藝生產創作的主要狀態,也是綜藝節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最有力的方向。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深厚的技術、文化內涵制作出《國家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考古大會》《典籍里的中國》等典型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河南衛視全力打造出《中秋奇妙游》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在收獲一眾好評時乘勢而上,以綜藝節目《舞千年》再掀“國潮”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通過深入制播聯動,精準掌握并利用當下互聯網傳播特點,打造節目口碑,不斷創新,上下共同發力,讓中國的精神文明遺產、古籍知識、文明禮儀、服飾文化、節日傳統等傳統文化持續出現在大眾視野。

(四)賡續美學傳統,增強文化自信心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內在的美學品格和美學傳統是支撐其歷久彌新、持續向好的不竭動力,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能量來源。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意蘊的發揚、傳播,在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引導廣大受眾建立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建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只有不斷去挖掘、去發現,將中華傳統美學精神融入現代藝術形式中,才能將這些精神成果傳承發揚下去。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力量,賦予了《舞千年》以靈動的視覺美感,成功喚醒了受眾強烈的文化認同,在賡續美學傳統中延續中華文脈,在創新利用中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四、結語

《舞千年》在舞蹈呈現上進行了創新,將傳統的舞蹈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再輔以獨特的歷史背景,將舞蹈融入全力打造的時代文化劇情之中,以舞蹈講述多彩的中國故事,在舞蹈、綜藝、影視的三重形式融合中牢牢抓住當代中國人的情感結構,在文化自信的強大精神動力下將中華美學精神巧妙熔鑄于節目之中。置身于文化自信的現實語境中,以文化自信為動力,將新時代下的社會現實、科技、文化與娛樂碰撞融合,是創制出豐富精彩的電視文藝新形態,不斷沖破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天花板”的創新路徑。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質量傳播的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使觀眾沉浸在其營造的歷史記憶、價值理念中重新認識和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從而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作者:馮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