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預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9 14:06: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醫預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醫預防論文

中醫藥糖尿病預防和治療應用論文

摘要:從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機制及病情進展、臨床診治等方面,概述了中醫學“治未病”理論在糖尿病預防和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并提出在中醫“治未病”理論指導下,運用中醫“四診”和辨證體系結合現代檢查對糖尿病早、中期進行干預,能夠在治療和預防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中醫藥;糖尿病;治未病

糖尿病(DM)是由胰島素缺乏和/或胰島素生物作用障礙導致的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為特征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其心、腦、腎、眼、神經及周圍血管并發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產生對于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尤為重要。糖尿病可參照中醫“消渴”病范疇進行預防和診治,中醫學防治消渴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治未病”理論指導下的預防為主、既病防變等思想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對治未病思想在消渴病診治中的應用做一簡單探討。

一、中醫學的“治未病”理論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由此提出了“治未病”的預防思想。一方面是強調養生,預防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是發病之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或加重。即未病先防,已病防變。

中醫學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疾病是陰陽失衡,人體正氣與致病邪氣相互作用、相互抗爭、運動變化的過程。“亞疾病”是相對于疾病標準而定義,其研究應從“未病”4種形態的潛病未病態向前病未病態深入發展。無病有證屬于“亞疾病”狀態,是“亞疾病”中可以運用中醫“四診”方法進行辨證論治的一部分。因此,將“治未病”理論指導無病有證的“亞疾病”狀態,運用中醫“四診”方法進行辨證論治,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查看全文

中醫藥預防兒童哮喘的前景論文

摘要:現在認為哮喘是兒童時期多發性、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據2000年流行病學調查我國0~14歲城市兒童哮喘患病率為0.5%~3.4%,平均為1.97%;死亡率超過30/10萬,均呈上升趨勢。哮喘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癥狀,而哮喘長期反復發作不僅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也給患兒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本病屬中醫學“哮證”“喘證”范疇,中醫對哮喘的認識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兒科名醫王烈教授提出“哮咳”病名的新認識,并對其病因、病機和治療進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關鍵詞:中醫藥預防兒童哮喘

中醫認為兒童哮喘致病因素有誘發因素、遺傳因素和體質因素三方面。其中誘發因素主要包括感受外邪、飲食不當、接觸異物、情志勞倦等;遺傳因素主要是指家族過敏史;體質因素主要是指“痰濕內蘊”之體。其病機關鍵為痰飲內伏,遇觸而發,反復不已。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但又有發作期和緩解期不同,發作期以實證為多,表現為痰、氣、瘀、寒、熱等相互夾雜;緩解期以虛證多見,以肺、脾、腎三臟虛弱為主。在八十年初期王烈教授提出“哮喘苗期”理論體系,其病機主要表現為患兒體質異常,在哮喘未發之前即存在其病理基礎。

中醫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提倡“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哮喘治療原則,并實行“分期論治”。發作期攻邪以治其標,緩解期攻邪兼顧扶正,穩定期扶正以治其本。發作期的主要治法是宣肺化痰平喘,結合外邪有寒熱之分、患兒體質虛實之別,又分寒、熱、虛、實等證型,臨床常用治法有溫肺化痰平喘、清肺化痰平喘、扶正平喘等。緩解期(和穩定期)是治療哮喘的關鍵所在,依據患兒肺、脾、腎三臟功能之偏頗,治療亦有益肺、健脾、補腎之偏重。王烈教授自1988年開始增辟穩定期,即將哮喘緩解期后無任何臨床癥狀與體征之時定為穩定期加以治療,此為哮喘之“三期分治”原則。咳期予“哮咳飲”;痰期擬“緩哮方”;穩定期之治在于祛除伏痰,痰無所生則其哮難作,采用“防哮湯”加味治療,體現了中醫“既病防變”“既病防復”的預防原則。

哮喘的病因病機較復雜,單一療法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臨床上常采用多途徑多環節的綜合治療方法。中醫臨床醫學的發展及傳承,將具有中醫特色和優勢的療法積淀和保存下來,這些療法至今仍具有確切的療效和其服務能力。依據地域不同,南方以膏方冬令補調治為主;北方以“伏九貼敷”為中醫特色外治法,這兩種療法現在均普遍應用于我國臨床哮喘的防治中。另外還有很多中醫綜合療法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包括針灸、推拿、砭石、藥線點灸、穴位注射、霧化吸入、灌腸、食療等。除防治外,中醫還十分重視兒童哮喘的護理調攝,通過飲食、運動、起居和精神調攝等康復管理方法來維系人體的陰陽平衡、調養正氣,提高機體內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公務員之家:

“十一五”期間,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重點專科辦公室的指導下,兒科協作組對主攻病種之一的兒童哮喘中醫診療方案進行了梳理,形成了評價分析報告,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臨床診療方案及驗證方案,現在正在各協作組成員單位中積極開展驗證工作,以總結評價中醫防治兒童哮喘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為進一步優化診療方案奠定基礎,今后將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應用,促進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雖然中醫藥防治兒童哮喘取得了較好療效,但在哮喘急性發作期,特別是哮喘持續狀態,應該采用2008年重新修訂的全國兒童哮喘防治指南進行系統規范的搶救治療,以及時緩解患兒的哮喘發作,保證患兒的生存質量。依據患兒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中西醫結合的防治優勢和特點,形成完善的哮喘病證結合臨床路徑,以便于有效的指導臨床。

查看全文

小議老齡化社會下教育綜述

論文關鍵詞:老齡化社會中醫藥教育問題

論文摘要:我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布七社會,人口老齡化發展千民決,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中醫藥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中醫藥教育中應重視的一些問題。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壽命在延長,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這其中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老齡化己成為21世紀不可逆轉的世界性趨勢。老年人是疾病的高發人群,現有的臨床流行病學資料己證明,在相同基礎疾病的情況下,高齡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高齡人群具有“三最”特點:即最高患病率、最高傷殘率和最高醫療資源利用率。實現“老有所醫,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理應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鑒于此,筆者從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談談中醫藥教育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老齡化社會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國醫學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中醫藥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強盛作出了卓越貢獻。老齡化社會下我國人口老齡化在醫療保障方面面臨如下挑戰: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殘疾率高、老年人醫療費用消耗大、病殘弱老人的基本護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衛生資源與衛生需求不成比例、資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對而言,中醫藥“簡、便、效、廉”的特點,在應對人口老齡化衛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表現在:一是中醫藥學在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對老年人慢性病具有個體針對性極強的治療,同時注重整體調護,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應用中醫藥養生保健和中醫藥預防醫學知識,中醫“治未病”是祖國醫學在為全人類保障健康方面始終重視的研究領域,從《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中醫治未病的記載,加之目前我國大力鼓勵開展中醫治未病工程,這必將為提高老年人預防保健、自身養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三是中醫藥資源較為豐富,同時藥材價格和診療費用相對較低,可以極大地緩解老年人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還為老年人的衛生保健起到積極的作用;四是全國各省幾乎都有中醫藥高等院校,每年培養大批的中醫藥人才,這些中醫藥學子能夠普及到醫院、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對于平衡我國衛生資源與衛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資源具有積極的意義。

2老齡化社會背景下中醫藥教育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查看全文

中醫亞健康學課程思政教育與實踐

[摘要]中醫亞健康學是中醫學與亞健康學相互交叉融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特色學科。為構建“大健康”格局,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中醫亞健康學課程教學也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中醫亞健康學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實踐,實現“課程育人”“立德樹人”的目的。

[關鍵詞]中醫亞健康學;大健康;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1課程思政在中醫亞健康學教學中的實踐

1.1注重課程目標與思政元素的融合

制定并準確把握課程目標是促進課程思政有效教學的關鍵。中醫亞健康學在課程思政目標設定上,針對健康中國戰略需要,遵循立德樹人、價值塑造的原則,在課程目標的制定中增加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例如,在亞健康學基礎的課程目標中,加入“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開展健康促進、亞健康預防調理,為建設健康中國服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醫學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亞健康的中醫辨證,提高學生正確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2注重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

查看全文

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傳承研究

摘要:作者旨在分析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的現狀。以淮安市中醫院為例,從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知識生產力和社會影響力三方面入手,探究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路徑和方式。中醫藥文化價值吸引力有待提升、中醫藥文化知識生產力嚴重不足以及中醫藥文化傳承和傳播方式有待改進是目前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重塑中醫藥形象,展現中醫藥文化魅力;強化中醫藥人才保障,建立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隊伍;堅持淮安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戰略,擴大淮安中醫藥文化社會影響力,提升江蘇中醫藥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醫學,中國傳統;組織文化;建設路徑

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中醫藥逐步登上國際舞臺,中醫藥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日益頻繁,成為象征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的本質與靈魂,2017年以來,隨著《中醫藥法》的確立與實施,國家對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在近代中國醫療發展的進程中,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載體已由傳統的個體行醫者轉變為現代企業架構形式的中醫院[1]。中醫藥文化與中醫院文化建設關系密切、相輔相成,因此要想繼承和傳播中醫藥文化必須要充分借助和利用中醫院平臺,做好中醫藥文化宣傳工作,塑造良好的中醫藥形象,為提高我國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做準備。

1概念闡釋

1.1文化軟實力。“軟實力”的概念最早由約瑟夫•奈教授提出,最初他認為軟實力包含用來吸引他人的文化、應用于國內外的政治價值觀以及合理且具有權威的對外政策[2]。國內學者熊正德認為文化軟實力包含三方面:第一形神兼備,由精神與物質在文化領域結合形成;第二虛實相生,由意識形態融入于文學創作之中進而產生經濟效益的過程;第三軟硬結合,由國家硬性指標加以評價并反作用于政府政策之中[3]。文化軟實力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黨的報告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帶頭肩負起這份責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奮斗。1.2中醫藥文化軟實力。中醫藥文化是體現中醫藥特色與靈魂的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要件。何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簡言之便是蘊藏于淵源深厚的中醫藥文明之中的價值吸引力、知識生產力和社會影響力。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民族寶庫的鑰匙,南京中醫藥大學于2017年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共同創辦中醫孔子學院,中醫孔子學院的誕生不僅寓意著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同時也寓意著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高。

2淮安市中醫藥文化軟實力建設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臨床醫師中醫診療能力論文

【摘要】根據中醫臨床醫師面臨的問題,提出提高臨床醫師中醫診療能力的對策。認為加強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可以拓寬思路;為臨床醫師創造再學習條件,知識的“回爐”可以提升應對各種疑難雜癥的能力;科研政策的優惠可以調動臨床醫師的積極性;注重理論研究者和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可以優勢互補,取得雙贏的效果。

【關鍵詞】臨床醫師;基礎理論;診療技能

Abstract:Accordingtocurrentissuesclinicianshavetofacewith,thisarticlepresentsseveralmeasuresonhowtoenhancethediagnosticalcapabilityofclinicians.FurtherstudyonclassicalliteraturesofChineseMedicineenablesclinicianstoimprovetheirmindandprovidesthemaconditionofrelearning.Theabilityontreatmentsofallkindsofdifficultiesandvariousillnesseswillbeenhancedthroughreacquiringknowledgeandtheenthusiasmofclinicianswillbestimulatedbythebeneficialfromscientificresearchpolicies.Thisarticleemphasison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oreticalresearchersandclinicianswhichisreciprocalandwillleadstoadoublewinsfinally.

Keywords:Clinicians;Basictheory;Diagnosticalcapability

中醫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現仍被有效地運用于臨床,主要是由療效決定的,而療效取決于中醫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樣的實踐就不會發展也不會長久。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價值取向的改變,臨床醫生能潛心學習理論,并將自己治療的醫案用理論進行認真分析的人越來越少。目前中醫面臨很多問題,除有些人的錯誤認識外,我們不能不從自身找原因,其中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不高導致診療技術下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進而提高診療能力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此,筆者根據臨床醫師目前所面臨的有關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略抒管見:

1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深挖中醫精華

查看全文

全市中醫發展工作安排

2012年我市中醫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基層中醫藥建設工作,引進和培養一批中醫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專科優勢,落實中醫藥特色優質服務促進工程,推動中醫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一、認真貫徹落實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積極參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省政府《關于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市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細化實化相關政策措施,建立起中醫藥服務提供與利用的激勵機制和中醫藥工作的協調機制,并督導各單位落實相關政策。

按照《意見》和我市醫改的任務要求,依據《市鎮(街道)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建設實施方案》,完成9所鎮衛生院中醫科和中藥房標準化建設,配備必要的中醫診療器具和中藥,完善基本的中醫藥服務功能;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普遍推廣20種“簡、便、廉、驗”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完成1114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任務,使所有的市級醫院、鎮(街道)衛生院、村衛生室都能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實施《養生保健“三進”(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工程》,大力推進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開展第七個“養生保健宣傳月活動”;建設1個膏方服務示范單位、1個養生保健基地和18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使市級醫院和鎮(街道)衛生院都能開展養生保健指導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專門的“治未病”保健服務機構和中醫特色健康管理服務新模式,開發保健產品,拉動服務需求,構建起多元化的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二、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著力打造品牌學科,培養引進優秀人才,促進中醫學術繁榮

查看全文

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情況的調查

按照區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四月下旬,我們組織部分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先后到城郊衛生院,雪松中西醫門診部,區中醫院,區第三醫院(陳相鎮醫院),沙河鎮衛生院等單位,采取聽匯報,看設施,查資料,對話交流等方法,對區人民政府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12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約43萬。其中城市人口約21萬,農村人口約22萬。全區現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1家,其中區屬中醫醫療機構1家(區中醫院),中心衛生院4家(姚千鎮區二院、陳相鎮區三院、林盛鎮區四院、八一鎮區紅十字醫院),鄉鎮衛生院9家(十里河、佟溝、白清、永樂、沙河、紅菱、王剛、大溝、城郊)。民營醫療機構40家。廠企醫療機構28家,村衛生室190家。目前,鄉鎮衛生院中設有中醫科室的6家,占鄉鎮衛生院的46%,有中醫藥人員25人。全區共有中醫藥人員200人,占醫藥人員的15.3%。村衛生室有能中會西的鄉醫29人。

區政府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2002年決定申報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2003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創建單位”。近年來,在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中,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加強培訓,開展科研,強化管理,完善制度,定期檢查,嚴格考核,增大投入,扎實工作,加快了創建步伐,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主要工作是: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管理嚴格,為創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區政府為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建立了各層組織機構,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全面落實創建工作任務。一是注重領導,健全組織。區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區長任組長,衛生局、財政局、人事局、發展計劃局局長任副組長的區振興中醫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中醫管理科。衛生局組建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中醫工作的副局長為副組長的中醫工作領導小組,衛生局專門成立了中醫指導科,由熟悉中醫藥政策、中醫管理知識和熟悉中醫工作情況的同志負責中醫藥工作。各鄉鎮依照區政府的要求分別成立了創建農村中醫工作領導小組。為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提供了組織保證。二是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定期檢查考核。區政府多次召開領導會議和專題會議,提高創建認識,明確創建任務。區政府和各鄉鎮將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納入了區、鄉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主管區長與各鄉鎮長簽定責任狀,明確創建工作責任,對鄉鎮的中醫藥工作進行專題考核,并把考核結果列入全年目標考核責任制中。衛生局制定了全區農村中醫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管理及檢查、考核標準和辦法。對區屬醫療機構每半年檢查一次,年終進行全面考核評比。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對策,并提出改進意見,由衛生局中醫指導科負責督辦落實。三是完善制度,嚴格管理。在創建過程中,建立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并隨時進行監督檢查。對各醫療機構的中醫藥工作實行質量監督,突出中醫病志、處方書寫質量管理和中醫藥療效、技術操作規程以及中醫護理等的管理和監督。嚴格了民營醫療機構的業務管理和質量考核,開展質量千分考核活動,獎優罰劣,提高了鄉村醫生和個體醫生的業務水平,凈化了中醫醫療市場,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推動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查看全文

開展治未病工作要素

“治未病”詞語見于《內經》多篇論文,是指采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是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是中醫藥學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準則。國家提出了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重點轉變的“前移戰略”,這種健康維護理念的變化與中醫治未病的主導思想息息相關。2011年共下鄉開展“治未病”工作64次,人群涉及教師、公司員工、退休人員、社區群眾等共5000余人次。

一、遇到困難

1對“治未病”觀念茫然:溝通存在問題。現代人難以理解“未病”這個詞。什么叫未病?是未來的病?是沒有發生的病?還是即將要發生的病?還是治“胃病”?為了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中醫、使用中醫、享受中醫。我們用最近衛生部長陳竺在講話中強調:“長期以來中醫理論無法用現代語言描述,中醫的“未病”,可以用“亞疾病”來代替,這就是中醫的現代“話”。亞疾病就是,在健康和疾病之間,自我感覺到不舒服、難受,出現種種還不能確診為疾病的癥狀,這個階段就稱之為“亞疾病”。“亞疾病理論”是中醫的辨證施治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研究成果。通過在亞疾病階段人體的各種癥狀表現,進行定性定量的數據結果,確定出中醫的病名(證候名),然后用藥食同源的無毒副作用的中草藥進行個性化的對癥調理,達到消除癥狀、恢復健康的目的。

2社會上不良風氣對開展“治朱病”帶來不忘影響2010年一段時間非常出名的張悟本,在媒體上宣稱“所有的毛病都是吃出來的,把吃出來的毛病吃回去”陪同交流15分鐘,收費2000元,還要預約掛號排隊到2012年,一天要吃一斤綠豆等各種荒謬理論,經中央電視臺曝光后,民眾發現張悟本純屬招搖撞騙,騙取錢財,一度對我們專家下鄉開展“治未病”工作極力反感,但是我們發現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上當呢?這一現象說明群眾對自身健康的渴求,對保健知識的缺乏,也說明我們中醫醫療行業送醫下鄉力度不夠,中醫醫療行業應該把科學可信的健康信息定期下鄉科普教育應作為一項職責。

二、方法

1找準下鄉開展“治未病”工作的切入點確定目標人群:今年開展“治未病”工作的首批人群是到我院健康體檢的客戶,首要任務是宣傳“治未病”理念,每一單位員工健康體檢結束后,配置健康體檢報告解答這項工作,順其自然切入到講“治未病”理論,授課結束后開展辯識中醫中藥體質工作委派專家:我院委派一名在本區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中醫正主任專家,持有上海市健康教育大講壇資格的專家之一,又有本區科委任命的健康教育專家證書。

查看全文

疑難病的概念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疑難病概念范疇李積敏(慎言)

內容摘要:

本文論述了疑難病的概念及范疇。

論文內容:

自從李積敏(慎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后,中醫學術上第一次出現了“中醫疑難病學”這個學術新概念,當論及中醫疑難病學科,首先應搞清幾個基本概念,諸如什么是中醫疑難病,中醫疑難病的范疇等等。疑難病是中醫學術常用的一個比較古老傳統的概念,具有中醫辨治兩方面的特點,范圍頗廣,概念比較籠統,臨床各科都有不少疑難病,但均是指中醫范圍內的疾病而言,因此,中醫疑難病常可簡稱為疑難病,疑難病也即指中醫疑難病。關于疑難病的概念,自古至今論述頗多,但一致未能取得統一認識或意見。從“疑難病”字面意義上講,“疑”主要是指辨證方面而言,癥狀紛雜或罕奇,證候疑惑,病機復雜,致使辨證難明,診斷難定。“難”主要是指治療方面而言,或診斷不明,無法治療;或診斷已定,療效不佳,甚至治療無效。在古代《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眾多的中醫經典著作中,對一些醫家困惑不解,療效不佳,預后不良的疾病,多用“難治”、“難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證”、“死證”等概念來描述,這些均有“疑難病”的類似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科技的進步,中醫學科自身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關疑難病證治的臨床報道及概念的理論探討越來越多。眾多中醫學者從各自不同的思想、觀點、認識理解及視角出發,對疑難病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積敏(慎言)的有關中醫疑難病論述。

李積敏(慎言)認為中醫疑難病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臨床表現繁多紛雜、罕奇。病人身患多種疾病,臨床表現繁多紛雜而疑似,或癥狀體征奇特罕見,因而難以進行辨別,診斷與治療。②病因病機錯綜復雜。病人臨床常虛實互見、寒熱錯雜、外感內傷、表里同病、新病宿疾交織等。③證型難分難辨。患者癥狀紛雜,或病機復雜,或癥狀奇特、少見,證候疑惑,認識不清,猶豫不決,診斷上難以定論。④臨床治療效果不佳,預后不良,或無效。臨床上病程漫長,邪盛正衰,久治不愈,療效不佳;或病情復雜,治療難收預期效果,其預后不良;或診斷易定,辨證易明,但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或方藥,因而無法治療或治療無效。②與西醫難治病范圍不盡相同。疑難病除難治外,還有辨證診斷不易方面的含意;難治病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多指現代醫學領域中的疾病,診斷不難,難在醫學界公認沒有好療法或療效不佳,以難治為主要特點。中醫疑難病與西醫難治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有些疾病,中醫、西醫專家均認為屬于疑難病或難治病;有些疾病西醫認為是難治病,但對中醫來說正是其專長;而有些疾病屬中醫的疑難病,西醫卻不認為難治,有的已經解決或正在解決。綜上所述,李積敏(慎言)給疑難病這樣一個描述:“疑難病是指在醫學發展過程中的某一時期內,學術界所公認的,具有診斷辨證難、臨床治療難等特點的臨床各科疾病的總稱。”中醫疑難病的范圍很廣,臨床各科均有不少疾病屬于疑難病范疇。但對疑難病的范圍,古今尚無統一認識,而且對某些疑難病的看法也不統一,因此要準確劃分疑難病的范圍,目前是比較困難的,有待學術界進一步探討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