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貿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11:37: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外貿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外貿易論文

我國東南中外貿易帶探究論文

【內容提要】16至19世紀,中國東南海陸區域貿易帶由與對外貿易相關的各類工商業地區、交通要道和各級市場相聯而成,因其地理條件而構成內層、中層和外層。三層貿易帶相互作用,外層因其豐厚利潤而成為發生中外貿易互動作用的一個動力源;中層則是中介,是互動作用行為操作的主要層次,外層的巨利拉力由它傳向內層,內層的擴力由它引向外層;內層是中、外層貿易的腹地,是商品和利潤獲得之源,是互動作用產生的另一源泉。三層貿易帶的構成,終使中外互利互動貿易得以發生和發展。

【關鍵詞】近代經濟/世界市場/中外貿易/互動/貿易帶

【正文】

中圖分類號:F12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448(2000)02-0095-07

所謂的貿易帶,是指特定市場網絡在交通聯結市場時的具體表現。貿易帶與我們通常所說的貿易圈應該是小概念范疇與大概念范疇的關系。貿易圈是就貿易行為的區域關系而言,貿易帶是指貿易圈內和不同貿易圈之間在商路交通帶上的流通關系。特定的貿易圈內應當有若干貿易帶連接流通,不同的貿易圈之間的貿易帶又可構成更大的貿易圈。所以貿易帶歸屬特定的貿易圈。明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日本、朝鮮之淶畝毖竺騁茲Γ涎睪5厙胩ㄍ逯淶奶ㄍ搴O棵騁茲Γ涎睪5厙攵涎侵淶哪涎竺騁茲Γ加懈髯緣拿騁狀廡┟騁茲τ衷諉騁狀墓辜苤行緯閃酥泄Q竺騁茲Α1疚撓?中外貿易帶"這一概念,主要動機在于描述東南商人參與世界市場時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呈現的不同層次,以便進一步探討其不同的行為特征。

事實上在明代以前,繁榮的傳統商業和對外貿易已經使東南各省發育了不同層次的市場和商路。進入16世紀以后,與中國國內市場發生互動關系的世界市場開始具有了近代市場的特征,即隨著地理大發現,西方列強在利益的驅動下,以海洋為紐帶,以強占的殖民方式和互利的商貿方式開始構建世界市場經濟。在這種近代特征面前,中國政府嚴守祖制,沿襲傳統,缺乏主動,更多保守。倒是市場中的主體--商人采取相應行為,突破種種限制和禁令,與世界市場發生積極的互動關系,不僅使傳統的國內市場和中外貿易通道發生了新的變化,而且構建了新的中外貿易帶。[1]

查看全文

中外貿易經濟分析論文

一、美中、中日貿易逆差現狀

美中貿易逆差據中國方面統計,最早出現在1993年,當年逆差為62億美元。2007年美對華貿易逆差達2562.7億美元,14年間增長了67倍,占同期美貨物逆差總額的31.4%。據美方統計,美中貿易逆差出現在1983年,當年為3億美元。到2006年上升到2016億美元,23年間增長了67倍。

從中日貿易近20年的發展來看,20世紀80年代基本是中方逆差,20世紀90年代有時中國逆差,有時日本逆差。但進入21世紀以來,雙方根據各自的統計,都認為自己是貿易逆差國。如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04年公布的2003年度中日兩國貿易收支情況,與中國海關統計的數字就截然相反。日本稱,2003年對中國持有1795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中國海關統計的數字是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已達到147.3億美元,兩者之間缺口超過了320億美元。

二、美中、中日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美中、中日之間的貿易逆差呈逐年遞增的態勢,逆差問題得不到解決,各國之間的貿易必定要受到影響。只有正確分析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這一影響彼此貿易關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達到互利共贏,促進三國貿易共同發展的目的。

(一)美中貿易逆差原因分析。美中貿易互補性極強,處理得好則完全可以做到互利雙贏,促進兩國經濟共同發展。但是,目前美中貿易卻并不令人滿意,貿易逆差過大,摩擦不斷,貿易關系十分緊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查看全文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

大學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

系部名稱國際經濟與貿易

專業班級國貿04-1

查看全文

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策略

摘要: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下,基于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和人才供給分析,針對專業建設及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對商務英語專業定位進行策略研究。地方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需要設立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圍繞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跨境電子商務、國際會計、國際商務等五個應用型學科方向確定商科內涵的比較優勢定位。科學開設創新類及實踐實操課程,多渠道培養復合型師資隊伍,從而實現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結構配比的契合。

關鍵詞:廣東地方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專業建設;策略研究

如何定位商務英語專業中“商務”的內涵和外延是各地方本科院校專業學科建設發展亟待解決的課題。重點大學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有所差異,前者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后者是應用型專業人才。由于“商務”涉及的專業、技能以及相對應的工作崗位范疇較廣,那么必然的,商務英語“專”的內涵差異建設將是地方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創新創業背景下,探討廣東地方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科建設方面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而給出相應策略,這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文獻綜述

商務英語專業是“外語+商務”跨學科、交叉性學科,其內容涉及語言文學、經濟、貿易、金融、財務、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諸多應用型和人文型學科領域。要想在短短四年時間將上述學科系統地掌握并非易事。針對商務英語專業的跨學科、交叉性學科特點,許多學者從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機制設置、專業定位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平洪(2009)認為,在英語課程中加入商務的內容并沒有恰當而清晰地給出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的定位。商務英語專業應是英語語言本科主干課程和商務專業本科主干課程的有機結合:在夯實英語語言聽說讀寫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以全英教學的授課方式來完成商科課程的講授[1]。曾利沙(2010)就商務英語專業的體系差異性定位和比較優勢特色進行了論述。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應著重商科專業性專題研究,譬如國內外商貿、財政、金融、企業管理等領域中的現狀及其熱點、前沿問題的討論與對策性研究。教師在做好教學、研究引導的同時,完善案例庫和資源庫,如建立專業領域理論知識體系檔案及其關鍵詞、學科或專業理論概念詞條等,以彌補專業教材內容的不足[2]。劉艷萍,鄧李肇(2010)從地方經濟對商務英語人才需求調查入手,結合本校畢業生以及在校學生學習需求調查,從辦學定位、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和實踐環節等方面將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學科建設目標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以英語為主,加強英語與商務結合的交叉學科建設”[3]。仲偉合,張武保,何家寧(2015)提出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應遵循八項原則:英語為本原則、商務為綱原則、增值復合原則、中外兼顧原則、知行合一原則、個性差異原則、動態變化原則、發展定向原則。仲偉合等學者提出,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首先且必然要重點學習中外商學知識、商務英語語言知識,進而要著重提升自身直接參與國際商務活動的能力[4]。李文輝(2015)參考了CDIO學習工程解決方案,即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作為策略導向。進而將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系統能力四個層面,以此構建了基于CDIO的商務英語專業外貿人才培養機制。李文輝以哈爾濱金融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為例,針對商務英語教學特點,從課程群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生實訓、實習和考核評估等方面對商務英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5]。孫毅(2016)以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為例,探討了該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科定位,將該校“商務”有關課程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構建在三個課程群上:(1)會計學課程群;(2)管理學課程群;(3)法學課程群[6]。相關文獻表明,目前對于“商務”的內涵和外延仍舊沒有達成共識;關于英語知識(能力)和商務知識(能力)的有機結合,并沒有統一的范式或模板。而且,如何改革課程群,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目前尚缺乏這方面的研究。本文認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根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特色,結合本科院校的差異化優勢和特點。地方應用型高校要樹立服務地方經濟的意識,為地方經濟輸送相應的合格人才。本文通過研究廣東地方經濟特色,分析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給配比狀況,對該專業的定位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參考。

2人才需求與供給的結構分析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結構及增長方式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對外貿易結構增長方式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年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形勢,并就對外貿易中貿易條件惡化、競爭力下降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對外貿易結構與增長方式的幾點理論思考。

2007年我國的進出口總值達17606.9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其中,出口9690.8億美元,增長27.2%;進口7916.1億美元,增長20%,順差1774.7億美元,增長74%。伴隨經濟全球化以及國內市場國際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以低成本、低價格取勝的競爭優勢不僅不能幫助企業贏得競爭優勢,還有可能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障礙。所以我們要在新的形勢下重新審視貿易增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以期達到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目標。

1.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現狀

(1)相對于貨物貿易,我國的服務貿易比較落后。據WTO統計,2007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為7620億美元,占世界貨物貿易出口額的7.3%;而服務貿易出口額為810.2億美元,僅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的3.4%。同年,我國貨物貿易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服務貿易排序第八;另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總是逆差,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達97億美元,盡管2007年逆差額減少,仍為40.1億美元。

(2)出口產品結構仍不合理。目前,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品比例提高,突出表現在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出現了快速增長。但我們也要看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還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高新技術產品在工業制成品中所占比重明顯偏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還遠未成為出口的主導產品,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領域,我們仍然屬于凈進口國,我國對外貿易總體上仍然呈現依靠出口低附加值消費品換取資本品的格局。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結構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對外貿易結構增長方式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年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形勢,并就對外貿易中貿易條件惡化、競爭力下降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對外貿易結構與增長方式的幾點理論思考。

2007年我國的進出口總值達17606.9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其中,出口9690.8億美元,增長27.2%;進口7916.1億美元,增長20%,順差1774.7億美元,增長74%。伴隨經濟全球化以及國內市場國際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以低成本、低價格取勝的競爭優勢不僅不能幫助企業贏得競爭優勢,還有可能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障礙。所以我們要在新的形勢下重新審視貿易增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以期達到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目標。

1.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現狀

(1)相對于貨物貿易,我國的服務貿易比較落后。據WTO統計,2007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為7620億美元,占世界貨物貿易出口額的7.3%;而服務貿易出口額為810.2億美元,僅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的3.4%。同年,我國貨物貿易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服務貿易排序第八;另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總是逆差,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達97億美元,盡管2007年逆差額減少,仍為40.1億美元。

(2)出口產品結構仍不合理。目前,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品比例提高,突出表現在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出現了快速增長。但我們也要看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還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高新技術產品在工業制成品中所占比重明顯偏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還遠未成為出口的主導產品,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領域,我們仍然屬于凈進口國,我國對外貿易總體上仍然呈現依靠出口低附加值消費品換取資本品的格局。

查看全文

晚清香港轉口貿易探究論文

[提要]晚清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空間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全國對外貿易樞紐由廣州逐漸北移至上海。在中國沿海唯一能與上海爭雄的口岸只有香港,這得益于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寬泛的貿易輻射面。本文力圖在把握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中外貿易歷史大環境的基礎上,復原兩廣地區、西南地區、閩浙臺地區、上海及長江流域、環渤海地區與香港之間貿易關系的演進,分析其發展變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關鍵詞]香港晚清時期轉口貿易

晚清時期香港對華轉口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在中外貿易中居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影響所及自華南沿海至北方環渤海地區均有表現。以往限于研究資料的不足,除一些有關香港歷史及經濟史的著作曾簡要提及這一問題外①,缺少對此進行專門研究的著述,20世紀出版的4部香港史資料集對此問題提供的研究線索均較零散②。本文擬以《中國舊海關史料》中的貿易統計為依據,并輔以其它資料,力圖闡明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③,國內主要通商口岸與香港之間貿易關系的演進,分析其發展變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及香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余繩武、劉存寬主編:《十九世紀的香港》,中華書局,1994年;張曉輝:《香港近代經濟史(1840—1949)》,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這四部資料集是:ArnoldWright,TwentiethCenturyImpressionsofHongKong:History,People,Commerce,Industries,andResources;Singapore1990.G.B.Endacott,AnEasternEntrepot,ACollectionofDocumentsIllustratingtheHistoryofHongKong,London1964;Noronha&Company,HistoricalandStatisticalAbstractoftheColonyofHongKong(1841—1930),HongKong1932;TheBediktonCompany,Commercial&IndustrialHongKong,ARecordof94YearsProgressoftheColonyinCommerce,Trade,Industry&Shipping(1841—1935),HongKong1935.

查看全文

國際經貿人才培養分析論文

一、國際化人才的內涵

經濟全球化不僅促進了形成人力資源的全球配置格局,而且對人才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是國際化人才?雖然對國際化人才至今沒有一個統一和固定的標準,但人們普遍認為,國際化人才的素質應該包括如下方面:

1.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

國際視野包括對本行業、本領域國際上的整體格局、最近成果、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有著深入的了解;對國外主要的社會文化、民族習俗、價值標準和思維方式有相當認知;對世界發展的規律和潮流能夠準確把握。同時,在迅速變化的時代,國際化人才還需要樹立創新意識,提高靈活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也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

2.通曉國際規則和管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和我國加入WTO,按照國際規則和慣例辦事成為我們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這就迫切要求國際化人才能夠熟悉國際法、國際條約等國際規則。缺乏這些知識,要想在國際交往中做到平等互利、捍衛民族利益,只能是一句空話。

查看全文

經濟貿易專業課程創新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存在的“學科中心型”和“崗位應用型”兩種課程體系的局限性,提出了以“三種需要”為依據、優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方案,構建了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體,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為兩翼,職業道德、態度教育貫穿全程,基礎、關聯和專門三大課程結構優化,知識、能力與素質協調發展的培養復合創新型國際經貿應用人才的整合課程體系。

【論文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體系優化改革

1問題的提出

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尋求專業課程體系的最優組合或最優結構,是深化高等院校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關鍵。從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傾向:

一種是沿襲傳統的高等教育觀,以學科為中心的專業課程體系。該體系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科知識傳授為主線,強調打牢基礎理論知識,拓寬專業口徑,注重理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朝國際經貿專業理論研究型的方向發展。按照這一課程體系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低,難以適應國際經濟貿易崗位的實際需要。另一種是在國外職業培訓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我國逐漸流行起來的“崗位應用型”課程體系。該體系的基本特點是:以特定崗位實際需要的專門技能為中心,以該專門技能所需的實用知識為基礎,強調實踐操作能力和勞動態度的培養。可見,無論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學科中心型”課程體系,還是重實踐、輕理論、重專業知識、輕關聯知識的“崗位應用型”課程體系,都存在局限。那么,究竟應當怎樣去優化現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呢?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必須先弄清專業課程體系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2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改革的依據

查看全文

國際貿易實踐教學論文

[摘要]全球經濟一體化對高校培養外貿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院校和大專院校對人才培養的方式和側重點略有不同,大專院校更加注重實踐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國際貿易課程實踐教學應構建第一課堂實訓、第二課堂實訓、校內實訓室實訓、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技能的培養,強化職業訓練,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從業技能,適應社會對外貿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國際貿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外貿人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已成為跨國產品和資本交換、流入、跨國投資、跨國經營管理、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徑,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很難走出國門融入全球經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質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在當前激勵的國際市場競爭下,具有扎實的國際貿易知識和熟練英語溝通能力的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必然受到企業的青睞。有鑒于此,許多專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商務英語、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的人才培養都開出了國際貿易課程。大專院校教育基本思路應以市場需求為前提,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培養服務生產和社會實踐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很多大專院校在實踐教學方面加大了力度,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國際貿易課程作為經貿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上,應結合社會需要和學生自身特點,找到一條獨特的實踐教學之路。

一大專院校國際貿易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貿關系的發展演變具有深刻的時代特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企業得到了越來越多進入世界市場的機會,中外合資、外商獨資等企業也不斷進入國內市場,中國的對外貿易日益蓬勃,外貿人才更加炙手可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繁榮的對外貿易市場下人才供給卻不平衡,這為專科院校商貿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許多院校爭先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以期為用人單位提供市場亟需的既掌握商貿類知識,又具有外語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然而,許多高校教師在教學中局限于傳統的課堂講授法,忽略實踐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既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離市場預期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基于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高校要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社會發展為目標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必須改革目前的教學方法,扎實推進實踐教學。目前,很多專科院校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體系還比較混亂,缺乏系統的教學安排和培養計劃,實踐教學不能有效開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實踐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明確。大專院校人才培養應重視實踐教學,也深知實踐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操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目前很多大專院校由于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可借鑒的資料,因此只能邊教學邊摸索,教學目標不明確。有些大專院校直接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脫離實際,沒有根據自身的師資、教學資源及社會資源綜合考慮做出恰當的決策,因此對實踐教學目標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沒有較清楚的認識。(二)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實踐課程的設置特別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鞏固和拓展,注重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體現國際貿易活動綜合技能的運用能力。只有通過綜合實踐,并盡可能創造條件和環境,精心組織準備,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練習,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將學生所學的各項技能聯系起來,相互融通,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而大專院校由于以前對國際貿易課程實踐教學目標和能力培養的認識模糊不清,因而國際貿易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各任課教師安排的單項訓練,而內容則是教師根據課程的教學要求自行擬定,連貫性和系統性不夠。(三)大專院校軟件設施或硬件設施比較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操作存在困難。硬件設施,主要指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保證實踐教學的必要條件,所以,應及時建立起與人才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體系相匹配的國際貿易實訓室、商務談判實訓室、電子商務實訓室等,同時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實訓點)的建設,確保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軟件設施指的是商貿類專業師資力量和業務水平,以及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計劃安排、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實踐教學運行管理與質量監控等管理文件的健全。許多專科院校無論是在校園環境、薪資水平、政府投入或社會力量扶持上都和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制約了其師資力量的發展壯大,所以目前專科院校的師資隊伍水平以及實驗設備條件存在明顯不足,給實踐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

二大專院校國際貿易課程“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探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