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6-10 15:45:13
導語:中外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為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強大的動力,中國的設計教育發展與國際交流,搭建起中國藝術與設計走出去的傳播橋梁。對比研究了國內外室內設計專業在課堂教學和其模型材料工作室的發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在理解教師跨專業背景和創作思路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作品創作中,讓學生受益匪淺。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值得中國高校嘗試和引進。
[關鍵詞]“一帶一路”;環境設計;創造性思維;教學創新模式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其中“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非常廣泛。“一帶一路”建設為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強大的動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豐碩,同時“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也要靠人文交流特別是教育合作作為重要依托,建設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一帶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大有可為。中國正與沿線各國一道共同構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機制,全力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中國的設計教育發展與國際交流,搭建起中國藝術與設計走出去的傳播橋梁。環境設計作為全球共通的文化語言,視覺沖擊力可以跨越語言的障礙,讓世界更容易讀懂中國文化精髓。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包括:中外環境設計課程設置比較分析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結構設計與景觀規劃學院(簡稱MSU)建筑與室內設計專業和國內某設計學院的環境設計專業為例,在學習氛圍、本科教育、單元體系、研究生院、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比較與研究。(1)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對比分析。(2)中外環境設計教學形態比較分析:研究西方理論教學、工作室教學、獨立研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東方低年級基礎理論教學,高年級專業工作室教學的形式的借鑒與創新。(3)中外創造性教學的對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和研究,記錄感受在課堂中根據有趣的課題分組討論,結合豐富的教學形式進行闡述與教學方法的研究。美國的藝術學院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模仿歐洲的教學模式。這些學院在建校之初基本借鑒了歐洲的學院式教學模式和藝術風格,因此,其發展經歷了借鑒歐洲古典美術學院的教學模式、德國包豪斯學院的現代藝術教學模式、當代藝術教學模式的過程。雖然美國的藝術學院建立比較晚,但在現代藝術教學方面比歐洲更加完善。180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建立第一所藝術學院———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1877年,建立羅德島設計學院等。1904年,紐約實用美術學校開設了第一門環境設計課程,主要教授室內設計陳設和家具設計。這一時期,美國室內設計的代表人物艾爾莎(ElsiedeWolte,1865—1950)出版了第一本有關室內設計的著作,她也被稱為美國室內設計的先驅。1931年,美國著名建筑設計師賴特提出了“建筑—家具—室內”一體化的概念。1950年,“景觀化的室內空間”理念由德國傳入美國,從此室內設計不僅僅是室內空間的裝飾美化,還涉及環境行為學、環境心理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的領域。1960年,室內設計成為一項從專業教育、資格考試到營業執照的行業系統。20世紀90年代,美國有關保障殘疾人的法律頒布,設計開始為殘疾人服務,無障礙設計也成為教學內容,并建立了經營條例和施工規范。2000年以后,美國更注重對安全、輕型材料以及綠色環保可再生材料的選擇和運用,在建筑與環境設計上集中研究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以及針對老年人居住環境的關懷設計。中國的環境設計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設的室內裝飾系,開創了最早的中國室內設計高等教育的先河。20世紀60年代,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培養出第一代環境設計、室內裝飾界的專家如張綺曼、楊建寧、柳冠中等。20世紀90年代之后,中國廣大綜合類大學開始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隨著專業的不斷發展,環境設計專業開始細分成景觀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室內設計等不同的方向,并結合多媒體、數字化教學在跨學科領域有了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一、中美環境設計課程設置比較分析
下面就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結構設計與景觀規劃學院(簡稱MSU)建筑與室內設計專業和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簡稱NUA)的環境設計專業為例,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對比分析。第一學年:MSU為設計基礎、建筑圖像藝術表現、環境行為學、繪畫基礎、室內設計導論。NUA為設計基礎一、設計基礎二、設計基礎三、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第二學年:MSU為視覺表現Ⅰ&Ⅱ、室內建筑Ⅰ&Ⅱ、設計史Ⅰ&Ⅱ、室內裝飾材料與家具、色彩理論、設計概論。NUA為室內設計導論、環境設計表現、環藝模型、建筑設計一、室內空間設計一、家具設計。第三學年:MSU為室內建筑、建筑室內設計、作品展示與表現、設計深化。NUA為人體工程學、建筑設計二、展示空間設計、材料構造與創作、室內空間設計二。第四學年:MSU為室內建筑Ⅳ、環境營造與文化、畢業論文、深度設計。NUA為實驗性設計、主題性設計、畢業設計專題。由以上比較可以看出:(1)美國的大學課程設置前后聯系較緊密,圍繞同一個專業或主題層層深入;中國大學的課程設置相對獨立,每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獨立的主題,前后沒有必然的聯系。(2)美國的大學更重視思維與邏輯性的訓練,課程以鍛煉學生獨立研究和思考為主旨,中國的大學更注重基礎技法和基礎理論的學習。(3)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課程設置上,美國的大學層層深入,在課程的深度上處于層層遞進的關系;中國的大學在課程的廣泛度、種類上比較多,同一學年大多數處于同一難度的并列課程。(5)美國的室內設計專業一般為5年,而中國的學制一般為4年。
二、中美環境設計教學形態比較分析
(一)密歇根州立大學:理論教學、工作室教學、獨立研究相結合
美國高校設計課堂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工作室教學和獨立研究三部分。理論教學是教師運用多媒體或者其他展示方式進行課堂講授、學生參與討論的授課方式。教師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法,教師只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學生可在講課過程中隨時提問。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并使其養成交流的習慣,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學習方法、心理素質、設計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工作室教學是把概念層面的設計表現為實際技術層面的教學方式,是從設計構思到設計方案或多媒體展示的整個設計過程。在設計實踐課堂中,教師指導學生實踐,并在每個階段進行匯報,課程結束后學生對學習成果做完整的總結性展示匯報。國內一些高校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采用課堂灌輸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問的習慣。這種教學方式既不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學思想和發展趨勢,也不符合藝術設計學科應有的教學特點。獨立研究是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與方法論的基礎上,由導師指導學生圍繞課題針對性地閱讀文獻和撰寫論文。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應用在理論研究課程中,有時理論課也會與設計課聯合教學,兩門課程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同一課題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設計思想論述—設計構思表現—設計圖紙或模型展示匯報。
(二)南京藝術學院:低年級基礎理論教學,高年級專業工作室教學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采用的教學模式與美國的類似,也有理論教學與工作室教學,對于獨立研究主要放在大學四年級畢業設計課程階段以及研究生階段。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設計學學科根據各個專業方向的特色配備老師,一年級學生不分專業進行設計基礎課程的訓練,例如,平面構成、形態構成、色彩構成;大學二、三年級開始分專業教學,主要分為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兩個專業方向教授專業基礎課程。每門專業課程的進程分為理論與課題實踐兩部分,每門課程每節課都有作業評圖和課程匯報展,這些專業課程為必修課。大學四年級進入工作室教學模式,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以小組的模式圍繞老師指導的課題進行畢業作品的設計與制作,最終以實物、模型、展板和畢業設計現場展示的方式完成課題。同時在本科四年的時間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陶藝、玻璃工藝、首飾設計、服裝設計等跨專業課,完善在跨專業領域的知識積累。
三、中外創造性教學的對比
在美國的課堂教學中,創造性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課程目的,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創造性的主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作者參與MSU室內設計課程過程中,認為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借鑒。
(一)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課堂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則是全部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各種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除了常見的討論、提問等環節外,這門課在如何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方面,還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例如,在對每個課題任務的分析講解中,教師除了做一些啟發性介紹、安全及法律的要求外,幾乎沒有給出任何方向或規定性說明,給了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在項目執行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及時和教師溝通,教師積極給予建議,但這些建議很少是判斷性的。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時,教師從不會說“你應該如何,你應該怎樣”之類的話,總是會說“做得不錯,但這樣做也許可能會更好”等鼓勵和引導方式的話。每一階段,學生總會得到一些結論,但這些結論從來不是來自教師講授,而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實踐和思考而獲得。另外,整個課程的評價過程由教師、助教、學生共同參與。每次的小組優秀作業由每組學生提議選出,全班優秀作品由全體學生共同現場投票產生。
(二)課堂教學中的分組討論法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室內設計專業有自己的獨創性,學生更喜歡用原創性來表達自己的思維和畫面效果。經過一年的旁聽課程,對教學模式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分組討論法,教師一般把五個學生分成一組,學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互相探討靈感來源和實際操作過程。學生的靈感一般源自生活體驗和情感經歷,還有一些是學習別的國家的優秀民族性的繪畫或紋樣等可借鑒的東西。在美國這個被稱為“沙拉碗”的融合國度里,來自各個種族、各個膚色的學生通過分組與合作,通過課程匯報在課堂上相互分享來自本國的文化和元素的想法。
(三)教學形式豐富
圍繞主體創造性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師設計了豐富的教學形式,其中講授、課堂討論、匯報、小測驗、場地考察、項目執行、小組合作、小型會議等形式通常都會在每周的課堂中出現。此外,還有不定期的外聘專家講座、面對面的訪談、設計游戲等形式。比如,Dr.Joe在一節關于文化背景的課程期間,先后有幾次課程是邀請MSU成功的畢業生、MSU校內的教授和教職工、東蘭辛市的市長分別進行約為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講座內容有的是分享他們各自的職業生涯,有的是運用獨特的訓練方式來指導幫助學生,有的是從政策方面給大家一些指導和意見。課余時間,每位學生還要至少拜訪其他老師兩次,通過訪談了解對象在平時如何進行創造性工作和研究,并記錄感受。討論課期間,為了培養學生的默契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每個小組還組織了“文字重組”的游戲。此外,結合美國的傳統節日如復活節有彩繪雞蛋的創意、情人節有動手制作創意卡片及相互交換展示表達友好的風俗活動。有的國內課程采用生成式設計方法,可以被認為是在參數化設計基礎上的發展。通過定義部件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傳統的設計單體建筑的方案變為設計建筑方案的可能區間,提高了修改方案的效率,促使設計師的設計邏輯更加清晰。在設計方法中,通過定義不同的指標或者藝術評價標準,計算機可以在海量的方案中尋找設計區間里的最優解答,減少非理性決策在方案篩選中產生的負面影響。通過專業系列課題訓練,學生將通過分析成熟建筑師的藝術作品或成熟藝術家的建筑作品,體會和建立連接藝術與建筑的自我意識強烈的橋梁,進而根據藝術作品設計出新的建筑項目。整個教學過程從設計出發,反觀藝術,分析聯系,挖掘個體的藝術理解,最后回到建筑設計,設計成熟的空間作品。無論是獨立藝術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中的藝術學院,雖然有各具特色的教育風格和專業傾向,但都有共同的教育宗旨和精神特征。通過對中外室內設計教學形態、課程設置、創造性教學等方面的對比,其中有些教育特點和方法中國藝術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值得借鑒和思考。
參考文獻:
[1][美]JenniferBonner,MichelleBenoit,PatrickHer-ron.平臺:靜物[M].翁佳,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
[2]熊清華.他山之石:中美高等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實踐比較及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07.
[3]曾遼華.中美室內設計比較:以羅德島藝術學院和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7.
作者:楊京玲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
- 上一篇: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護理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BOPPPS模式在中醫學基礎課程的應用